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演变逻辑 被引量:1
1
作者 季诚钧 徐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党和政府为此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我国留守儿童政策经历了萌芽期(1996—2007年)、形成期(2007—2016年)和深化期(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留守儿童政策制...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党和政府为此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我国留守儿童政策经历了萌芽期(1996—2007年)、形成期(2007—2016年)和深化期(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留守儿童政策制定有其内在逻辑,从关注留守儿童基本教育保障到关心弱势群体教育,维护教育公平,再到促进教育脱贫与实现乡村振兴,政策制定的立意持续深化,内容不断丰富,成效日益突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新型教育模式,设置留守儿童专项经济资助经费,进一步健全社会关爱体系,构建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评价机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政策 政策演变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的草原聚落遗产空间演变特征与机理研究——以新疆琼库什台村为例
2
作者 张龄之 张立 塞尔江·哈力克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3期112-119,128,共9页
传统村落是历史的鲜活见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新疆传统村落因多民族长期聚居产生的文化交融而独具特色。其中,游牧民族传统村落坐落于高山草原之上,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之间的互动与融合驱动着村落的演变,动态记录着村落的生产生活图景,... 传统村落是历史的鲜活见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新疆传统村落因多民族长期聚居产生的文化交融而独具特色。其中,游牧民族传统村落坐落于高山草原之上,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之间的互动与融合驱动着村落的演变,动态记录着村落的生产生活图景,是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重要见证,发展至今已成为重要的草原聚落遗产。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系统,文化是不断适应环境而变迁的过程。据此,文章基于文化生态视角,以游牧民族草原聚落遗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梨州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琼库什台村为例,基于“自然—社会—经济—人居”的四要素体系构建空间演变的认知框架,从形成、结构、规模、品质4个维度解析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其形成机理,以期为游牧民族草原聚落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启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聚落遗产 文化生态 演变特征 演变机理 新疆琼库什台村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和响应过程
3
作者 林树高 诸培新 +3 位作者 陆汝成 陈昌玲 毕佳港 罗金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316,共13页
揭示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内在机制对缓解国土空间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在探讨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交互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地学图谱、核密度估计等模型分析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 揭示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内在机制对缓解国土空间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在探讨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交互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地学图谱、核密度估计等模型分析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20 a内城镇空间扩张29559.54 km^(2),迫使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分别减少25162.63、3268.36 km^(2),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互换及其内部结构重组主导国土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国土空间格局演变速度呈现上游快于中游快于下游的地域分异规律。2)长江经济带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均值分别由0.129、0.287、0.646提升至0.343、0.456、0.698,中、下游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由城镇功能拉动、农业功能推动,上游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由生态功能主导、农业功能抬升,国土空间功能演变强度具有下游高于中游高于上游的区域差异特征。3)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具有双向非线性响应关系,城镇空间扩张与其功能扩容呈现“双增”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生态空间收缩与其功能提质呈现“一减一增”的空间负相关性,上、下游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响应程度较高,中游地区因面临上游地区城镇、农业功能的虹吸效应和下游地区生态功能的溢出效应,响应程度较低。应以国土空间功能提质、增效、扩容为导向,形成互补、融合、协调的城镇空间开发、农业空间保护、生态空间修复的国土空间格局,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区空间" 格局演变 功能演变 响应过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地理探测器方法下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4
作者 李胤 詹雅婷 +2 位作者 赵立鸿 赵立科 崔艳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39,共5页
定量分析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驱动力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地观测数据与人口、经济数据相结合,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沿江8市为例,基于2000—2020年5期Landsat影像、夜间灯光影像、年末人口总数和GDP,采用GeDetector... 定量分析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驱动力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地观测数据与人口、经济数据相结合,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沿江8市为例,基于2000—2020年5期Landsat影像、夜间灯光影像、年末人口总数和GDP,采用GeDetector对其近20年间空间、人口及经济维度的演化及多尺度分化的进程进行探讨,分析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化过程直接驱动地表类型的变化,且人口数量和GDP总量能够作为城镇化过程强度的定量指标;(2)夜间灯光(NTL)数据耦合人口或经济统计数据能够较好解释区域城镇化过程中的时空差异;(3)长江经济带(江苏段)沿江8市城镇化过程经历了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研究结果为引导城镇建设用地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地理探测器 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
原文传递
邯郸山前平原地下水流场演变及其驱动力
5
作者 左雪峰 侯新伟 +4 位作者 李向全 王振兴 桂春雷 高明 李金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20世纪60年代初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形成,地下水流场剧烈演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水均衡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计算了1981—2019年各影响因素对... 20世纪60年代初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形成,地下水流场剧烈演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水均衡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计算了1981—2019年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0年以前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主要受自然因素驱动,1960年以后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由自然因素演化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地下水源汇项逐渐发生变化;邯郸山前平原排泄项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大于补给项,降水入渗和地下水开采始终是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1981—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80.82%,2001—2019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75.79%,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趋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山前平原 地下水流场 演变 驱动力 贡献率
下载PDF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时空演变及形成机制——基于寻亲成功案例的分析
6
作者 王静 李正 +2 位作者 王涛 师岱 余丽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5,89,共13页
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屡禁不绝,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负效应,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权益保障意义重大。以“宝贝回家”公益平台数据资料为研究样本,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 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屡禁不绝,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负效应,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权益保障意义重大。以“宝贝回家”公益平台数据资料为研究样本,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时空演变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在时序演变上,1978—2020年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呈现“中段高发、两端低发”的倒V形态势,于1989年达到峰值后逐步回落。(2)在网络拓扑上,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总体规模先增后降,网络结构日趋疏松、联系强度与通达性降低,网络核心由豫、闽等中东部地区向川、黔等西南地区转移,买方、卖方市场分化显著。(3)在空间演化上,犯罪活动集中于胡焕庸线东南部,拐卖男童南方高于北方;犯罪活动空间分布格局重心转移显著,拐出高值区趋向于西南地区,拐入高值区多为中东部地区;贩运路径由“数地高发”转向“全国频发”后逐渐萎缩,跨省与省内贩运现象并存;犯罪网络形成了4个以滇-粤-桂-冀贩运社团为主导的犯罪社团,内部联系紧密,呈现地理邻近性与跳跃性并存的区位特征。(4)在形成机制上,网络节点、网络联系、网络社团3个层面对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的影响逐级递进,且受多因素影响,具有波动性、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卖儿童犯罪 社会网络分析 时空演变 形成机制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及未来道路交通演变研究
7
作者 刘宗巍 张望 +1 位作者 陈铭 赵福全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建立适合不同城市特点的交通体系,并明确定位汽车在其中承担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外部环境和交通工具两大维度出发,建立了表征城市整体交通出行情况的多层级评价体系;并基于一级指标的得分,对选取的9座中国典型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 为建立适合不同城市特点的交通体系,并明确定位汽车在其中承担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外部环境和交通工具两大维度出发,建立了表征城市整体交通出行情况的多层级评价体系;并基于一级指标的得分,对选取的9座中国典型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确定了城市的不同类型;然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识别了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相关因素变化的情景假设,预测了各城市道路交通效率可能的演变情况,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出行 道路拥堵 评价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情景演变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Ti650合金板材组织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侯红苗 王晓 +5 位作者 杨海瑛 赵圣泽 周伟 闫康 钱融涛 辛社伟 《钛工业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Ti650合金板材组织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650合金板材对固溶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加剧了初生α相的溶解,次生α相尺寸更加细小,且交错排列,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板材强度升高,塑性降...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Ti650合金板材组织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650合金板材对固溶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加剧了初生α相的溶解,次生α相尺寸更加细小,且交错排列,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板材强度升高,塑性降低。提高时效温度,次生α相由细针状长大粗化成为长片层状或短片层状,交错排列成不同取向的集束,板材塑性大幅升高,强度略有降低。在时效温度700℃、时效时间2.5~6 h条件下,时效时间对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较小。固溶冷却速率会影响次生α相的形核、析出和长大,降低冷却速率,次生α相由弥散的细针状长大成为短棒状,细晶强化作用减弱,板材室温强度降低,塑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50合金 板材 固溶时效 组织演变 断口形貌
下载PDF
学科演变视角下图书馆学概念知识元的识别
9
作者 刘竟 李寻珣 +1 位作者 刘桂锋 唐江浩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9,共9页
文章以学科演变为视角,构建一个可用于学科演进及概念历史演变研究的概念知识元识别模式。选择图书馆学相关词表、专业工具书和期刊论文关键词为语料,通过概念知识元获取和整合,识别其等级关系、等同关系、相关关系;运用模式匹配法、相... 文章以学科演变为视角,构建一个可用于学科演进及概念历史演变研究的概念知识元识别模式。选择图书馆学相关词表、专业工具书和期刊论文关键词为语料,通过概念知识元获取和整合,识别其等级关系、等同关系、相关关系;运用模式匹配法、相似度计算、类号中介法3种方法识别其历史演变关系,得到10个可反映我国图书馆学概念知识元演变趋势的概念集合并构建我国图书馆学概念知识元库。文章所构建的学科概念知识元库含有历史演变关系,可以实现检索语言的扩充,拓展信息内容揭示的维度,在学科知识服务中方便学科用户了解概念知识元的“前世今生”、实现特定主题历史文献的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学 学科演变 学科概念 概念知识元
下载PDF
基于租差理论的城市生态空间演变动力分析与规划对策——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10
作者 萧敬豪 吴婕 +2 位作者 费凡 陈俊仲 陈惠斐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在活跃的村镇工业化推动下实现了经济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趋向破碎化的城市生态空间。引入租差理论,以利益驱动为分析基础,从政府管控、经济发展、自然环境3方面,构建“政府力—市场力—自然力”的城市生...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在活跃的村镇工业化推动下实现了经济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趋向破碎化的城市生态空间。引入租差理论,以利益驱动为分析基础,从政府管控、经济发展、自然环境3方面,构建“政府力—市场力—自然力”的城市生态空间演变动力分析模型,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2010—2020年间佛山市南海区生态空间演变中,政府力是城市生态空间演变的主要动力;(2)生态用地租金普遍较低,市场力对城市生态空间的影响尚不充分,仅通过土地租金推动生态空间实施难度较大。最后提出规划对策建议:一是建立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成本的生态空间网络;二是建立以降低其他用途与生态用途的租差为导向的保护与修复配套政策,引导低效建设用地通过生态修复、拆旧复绿向生态空间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差 城市生态空间 演变动力 规划对策
下载PDF
后工业景观公园生态设计思潮演变研究
11
作者 江海燕 王杨杨 +1 位作者 黄晓彤 马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引领的新型工业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后工业景观公园”作为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主要载体,因其标志性和典型性成为风景园林界实践的重要对象,研究其生态设计思潮的演变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引领的新型工业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后工业景观公园”作为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主要载体,因其标志性和典型性成为风景园林界实践的重要对象,研究其生态设计思潮的演变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后工业景观公园近60年的发展历程,根据公园建设背景、指导理论、生态设计手法,将生态设计思潮划分为1960—1985年探索期的环境修复模式、1986—2005年融合期的郊野景观模式、2006—2019年发展期的自然景观模式以及2020年以来兴盛期的生物友好模式4个阶段。生态设计思潮经历了从消除场地污染的环境修复到兼顾科学修复与艺术表达,从利用自生长植被群落、保护生物栖息地到设计适应生物多样性的友好环境,从被动到主动、从以人为中心的安全防控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审美转变。以期能为我国生态文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后工业景观 工业遗产公园 生态设计 思潮演变
下载PDF
基于专利数据的浙江省高校院所技术转化特征演变分析
12
作者 许美芳 黄晓东 詹丽香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技术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有重要作用。文章以2011—2020年浙江省高校院所专利技术转化数据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学与图谱可视化工具从动态演变视角对浙江省高校院所专利... 技术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有重要作用。文章以2011—2020年浙江省高校院所专利技术转化数据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学与图谱可视化工具从动态演变视角对浙江省高校院所专利技术转化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行为主体特征和技术客体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客观揭示浙江省高校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呈现的规律与问题,以期为深化创新体系改革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技术转化 演变
原文传递
乡村景观治理模式的演变路径及动力学机制研究
13
作者 谷康 王怡舞 王浩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运用历史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景观及其治理体系的演进历程进行全景式分析。将治理模式分为起步阶段、改革阶段和完善阶段,结合各时期乡村景观建设成效,归纳治理影响因素与对景观的调节机制,认为国家对... 运用历史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景观及其治理体系的演进历程进行全景式分析。将治理模式分为起步阶段、改革阶段和完善阶段,结合各时期乡村景观建设成效,归纳治理影响因素与对景观的调节机制,认为国家对乡村的定位决定景观治理目标与重点,土地、人口管理、经济产业等制度改革引导乡村治理的潜力挖掘,行政财政体制制约乡镇的治理效能,社会文化嬗变加速治理程序的价值转向。最后,基于演变路径提出建议,以期探索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的乡村景观建设与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治理模式 历史变迁 演变路径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北部海洋经济圈为例
14
作者 狄乾斌 陈小龙 +1 位作者 苏子晓 孙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促进海洋渔业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碳排与碳汇视角核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并借助STIRPAT... 促进海洋渔业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碳排与碳汇视角核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并借助STIRPAT模型分析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量不断上升;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区域差异较大;海洋渔业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呈现缓慢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变化态势;各项效率指数均具有一定波动性;分地区看,山东整体明显高于河北、辽宁和天津。(3)海洋渔业科技水平是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最主要影响因素,海洋渔业规模、海洋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海洋产业结构是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碳排放效率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北部海洋经济圈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郭文强 谭乔阳 +1 位作者 雷明 许新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6,共10页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中国农村碳排放量,结合核密度估计法和莫兰指数对农村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趋势及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借助STIRPAT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定量定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做出预测。结果显示:2010—2020年中国农村碳排放强度...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中国农村碳排放量,结合核密度估计法和莫兰指数对农村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趋势及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借助STIRPAT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定量定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做出预测。结果显示:2010—2020年中国农村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农村人均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中国区域内部存在多极化现象,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加强,具有集聚和依赖性特征。农业生产中畜牧业是农村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预计未来农村碳排放强度将持续下降,农村人均碳排放量将逐步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时空演变 莫兰指数 STIRPAT模型 灰色预测
下载PDF
旅游型传统村落用地与空间格局演变微尺度分析——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
16
作者 张斌 郭冰玉 岳士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0,共7页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袁家村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由村民生活生产主导转变为旅游发展所需,致使村庄空间结构由村民居住空间为中心的单核心放射状转向旅游空间为主的多核心密集型;(2)乡村旅游促使空间关系网络趋向复杂化,同时在土地功能细碎化过程中村庄交通空间的稳定性和空间结构主导性凸显;(3)袁家村空间格局演变受市场需求和政府调控等多方面因素推动,村民的积极响应和空间功能的理性更新是其中关键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传统村落 用地演变 空间格局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赵璟 左小茹 +1 位作者 焦炬 薛伟贤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响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资源集聚呈现“首位”分布,西安的资源集聚能力最大但增长缓慢,而其他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总体不高且大部分降低。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布在缓慢集中,且存在正向空间依赖。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科技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工资水平显著提升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而市场化水平抑制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聚能力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不同高度离岸堤对波生流及地形演变影响的数值研究
18
作者 王平 邹文峰 +2 位作者 孙家文 刘鑫仓 张宁川 《水道港口》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不同高度的离岸堤是近岸沙滩防护的重要构筑物,其在波浪作用下的动力地貌响应有所不同。文章基于Xbeach岸滩演变模型,通过经典算例验证了斜向浪作用下离岸堤附近的波生流场及地形演变过程,进一步分析了正向波浪作用和堤顶高程变化的影响... 不同高度的离岸堤是近岸沙滩防护的重要构筑物,其在波浪作用下的动力地貌响应有所不同。文章基于Xbeach岸滩演变模型,通过经典算例验证了斜向浪作用下离岸堤附近的波生流场及地形演变过程,进一步分析了正向波浪作用和堤顶高程变化的影响,并针对人工离岸沙坝,模拟了沙坝变形以及近岸动力地貌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离岸堤掩护下堤后会出现波高梯度变化,进而形成沿岸流及离岸流;当堤顶高程降低,波浪会在潜堤上发生破碎,从而形成向岸流;不同高度离岸堤附近的波生流场差异较大,其导致的地形演变趋势也会不同;随着堤顶高度的增加,近岸的侵蚀淤积会逐渐增大;人工沙坝在波浪作用下不断向岸移动,其高度逐渐降低,对近岸可起到沙源补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岸堤 离岸潜堤 人工沙坝 波生流 地形演变
下载PDF
黑龙江干流黑河市城区段河床演变研究
19
作者 石瑞花 张志崇 张羽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黑龙江黑河市城区河段河道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河床演变复杂。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水沙变化趋势。基于实测水文和泥沙资料,对河床稳定性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属于少沙河流,结雅... 黑龙江黑河市城区河段河道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河床演变复杂。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水沙变化趋势。基于实测水文和泥沙资料,对河床稳定性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属于少沙河流,结雅河口以上年径流和输沙量随时间呈减小趋势,结雅河口以下年径流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年输沙量呈减小趋势。自然状态下,河段岸线和深泓线位置基本稳定,河床冲淤变化不大,以约10年为一个周期,基本可以达到冲淤平衡。在人类活动及支流汇入影响下,黑河水位站至长发岛段纵向不稳定,预测会引起该段未防护岛屿洲滩的岸线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水沙变化 MANN-KENDALL检验 双累积曲线法 河床稳定性 冲淤演变 黑河市
原文传递
我国青贮玉米生产的集聚演变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20
作者 颜姣姣 罗国庆 张翼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0,共6页
为观测青贮玉米生产的动态变化,研究基于2001—2021年我国30个省面板数据,选用重心模型分析青贮玉米生产集聚区域变动。在此基础上,借助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剖析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政策支持对中国青贮玉米生产区域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观测青贮玉米生产的动态变化,研究基于2001—2021年我国30个省面板数据,选用重心模型分析青贮玉米生产集聚区域变动。在此基础上,借助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剖析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政策支持对中国青贮玉米生产区域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青贮玉米存在空间聚集现象,即2001—2021年间我国青贮玉米生产量的莫兰指数总体上呈“先降再升再降再升”的发展态势。生产重心演变轨迹结果显示,我国青贮玉米生产区域重心呈现“先东北后西北、西南”的演变趋势。机制结果表明,粮食优势、财政扶持、务工收入增加是推进青贮玉米生产的主要驱动因素;生产基础设备、化肥施用、农业收益对本省份青贮玉米生产具有正向影响,但对相邻省份青贮玉米生产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生产规模 重心演变轨迹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