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街的业态空间层级结构特征及演替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史北祥 杨俊宴 潘奕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0-116,共7页
商业街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强烈的地域根植性,聚集了大量的人流,活力充沛。而随着商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及经营模式的转变,商业功能逐渐向周边渗透,改变了周边的功能构成及空间形态,形成了以商业街为主体、周边共同参与的商业综合服务体... 商业街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强烈的地域根植性,聚集了大量的人流,活力充沛。而随着商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及经营模式的转变,商业功能逐渐向周边渗透,改变了周边的功能构成及空间形态,形成了以商业街为主体、周边共同参与的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特征。这一结构由依托商业街形成的主体功能层,依托两侧住区形成的仓储、加工等商业功能辅助层,外围的居住等商业功能配套层,以及串联起各层的交通输配体系组成。层级结构的出现,是商业模式发展的直接表现,是在产业关联效应推动作用、线型空间模式促进作用及原有居住格局制约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在实践中,应根据其规律及成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以适当的管制措施促进整个片区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街 层级结构 演替机制 规划对策
下载PDF
和谐学科生态系统的演替机制及构建策略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平 赵志强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24-27,共4页
和谐的学科生态系统表现为学科群体间呈现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发展状态。学科生态的演替实质上是学科间生态位的变化。学科生态演替进程中,存在着适应与发展、遗传与变异、共生与竞争等演替机制,并通过这些机制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和谐... 和谐的学科生态系统表现为学科群体间呈现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发展状态。学科生态的演替实质上是学科间生态位的变化。学科生态演替进程中,存在着适应与发展、遗传与变异、共生与竞争等演替机制,并通过这些机制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和谐稳定的学科群落。和谐学科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有三:一是基于特色化理论的生态位分离与扩大,二是基于多样性理论的学科群体的融荣共生,三是营造和谐的学科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学科生态系统 演替规律 演替机制 构建策略
下载PDF
浓香型大曲贮存期微生物群落演替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千惠 饶家权 +3 位作者 邹永芳 张明 罗惠波 黄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25-234,共10页
为探究浓香型大曲在长时间的贮存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活动发生的变化规律及原因,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贮存过程中曲皮和曲心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糖化力及液化力的变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挥发... 为探究浓香型大曲在长时间的贮存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活动发生的变化规律及原因,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贮存过程中曲皮和曲心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糖化力及液化力的变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零模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贮存期间大曲微生物菌群的形成机制以及代谢物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浓香型大曲贮存过程中大曲微生物群落重新平衡,酶活力及挥发性化合物进一步丰富和转化;其间,微生物群落的构建由随机性过程主导,同时也受确定性过程影响,其中变量选择发挥较大作用,生态位差异也产生一定影响;大曲糖化力、液化力及风味物质的变化与微生物群落演替息息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大曲贮存期间微生物、酶活力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及变化机制,可为大曲的质量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大曲贮存期 微生物群落 代谢产物 群落演替机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水质改善的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机制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潘鸿 杨扬 +2 位作者 陶然 李丽 何文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09-3316,共8页
模拟了广州市某河流的不同水质改善阶段,并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和易变裸藻(Euglena mutabilis)生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同... 模拟了广州市某河流的不同水质改善阶段,并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和易变裸藻(Euglena mutabilis)生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由4种藻类构成的人工群落的生长特征和群落演替率,以探讨河流水质改善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机制.结果表明:4种藻类对氮、磷营养盐和COD Cr等胁迫的响应程度差异及种间相互竞争作用等是水质改善过程中导致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水质改善初期(1~3 d),群落演替率与改善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较长时间(约13 d)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时,群落演替速率将趋于零,从而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水质的不断改善将导致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出蓝藻和裸藻逐渐减少,而绿藻和硅藻逐渐增多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机制 浮游植物 水质改善 人工群落
原文传递
棉花害虫种群地位演替机制
5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5-155,共1页
土地利用、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的长时间变化可能会影响农作物害虫发生与治理。研究人员基于1991-2015年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51个植棉县的历史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Bt棉花种植、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棉铃虫、盲蝽、棉蚜三类主... 土地利用、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的长时间变化可能会影响农作物害虫发生与治理。研究人员基于1991-2015年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51个植棉县的历史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Bt棉花种植、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棉铃虫、盲蝽、棉蚜三类主要棉花害虫发生危害的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种植 演替机制 害虫种群 土地利用 气候条件 害虫发生 时间变化 农业技术
原文传递
植物群落的演替理论 被引量:42
6
作者 任海 蔡锡安 +2 位作者 饶兴权 张倩媚 刘世忠 《生态科学》 CSCD 2001年第4期59-67,共9页
演替是植被动态的中心问题。与演替有关的理论有接力植物区系学说、初始植物区系学说、促进忍耐和抑制学说、生活史对策演替学说、资源比率学说、Odum Margelef生态系统发展理论、McMahon系统概念模型、变化镶嵌体稳态学说、演替的尺度... 演替是植被动态的中心问题。与演替有关的理论有接力植物区系学说、初始植物区系学说、促进忍耐和抑制学说、生活史对策演替学说、资源比率学说、Odum Margelef生态系统发展理论、McMahon系统概念模型、变化镶嵌体稳态学说、演替的尺度等级系统观点。文章论述了演替的分类、演替的进程、演替机制、顶极群落与非平衡态、植物群落的线性与线性系统、演替的细胞学和遗传学特征、演替与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 植物群落 演替机制
下载PDF
植物群落的现代演替理论浅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肖化顺 陈端吕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3期60-62,共3页
简要回顾了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历史,阐述了几种主要的、有发展前途的演替理论和学说,它们是促进作用理论、初始植物区系学说、适应对策演替理论、资源比率理论、等级演替理论、螺旋式上升演替理论等,由此总结了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演替 植物群落 顶级演替 演替机制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小生境及岩性的演替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兴富 黄先飞 +1 位作者 胡继伟 张珍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5-303,共9页
为探讨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地表小生境及成土母质岩性的演变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不同喀斯特地貌类型的角度出发,分别从贵州普定、兴义、关岭、荔波及印江县选取对应的喀斯特高原(KG)、峰丛洼地(KF)、峡谷(KX)、原始森林(KY)及槽谷(KC)... 为探讨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地表小生境及成土母质岩性的演变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不同喀斯特地貌类型的角度出发,分别从贵州普定、兴义、关岭、荔波及印江县选取对应的喀斯特高原(KG)、峰丛洼地(KF)、峡谷(KX)、原始森林(KY)及槽谷(KC)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0—40 cm土壤层(0—10,10—20,20—30,30—40 cm)及土壤与基岩交界面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分别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等级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储量分别为113.18~163.98 g/kg,1.08~7.32 kg/m2及4.07~24.29 kg,并且呈现出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小生境为石槽以及成土母质岩性为石灰岩及泥灰岩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不同喀斯特地貌类型之间土壤有机碳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同等的条件下KY及KC土壤有机碳储量相对要高于其他地貌类型。土壤有机碳在喀斯特石漠化演变链上迁移,而小生境及成土岩性的更迭对不同喀斯特地貌类型土壤有机碳在重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同时喀斯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复杂多变,要获得评估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更灵敏的方法,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喀斯特地貌 石漠化 土壤容重 小生境 岩性 土壤有机碳 演替机制
下载PDF
水盐环境梯度下野鸭湖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生态演替模式 被引量:6
9
作者 宫兆宁 赵文吉 胡东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72-1280,共9页
按照水土环境差异及所受干扰情况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三个实验区,系统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及其生境因子,三个样区的湿地植物群落呈现明显的分异特征。样区1植被具有典型的成带分布的特点,植物群落形成反映了水深和岸线的... 按照水土环境差异及所受干扰情况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三个实验区,系统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及其生境因子,三个样区的湿地植物群落呈现明显的分异特征。样区1植被具有典型的成带分布的特点,植物群落形成反映了水深和岸线的带状变化;样区2生境异质性小,建群种占绝对的优势,植物多样性低;样区3退水区域呈旱化趋势,植被呈现出草甸的性质,水盐梯度明显。基于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异特征,选择样区3从植物群落在空间维度上的组合这个角度,揭示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变化的时间过程,探索野鸭潮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模式和演替机制。野鸭湖湿地常见植物群落随水分、盐分相互作用呈现相应的生态演替模式:水生沉水、浮水、漂浮植物群落(眼子菜+狐尾藻群落Comm.Potamogeton distinctus+Myriophyllum spicatumL.,槐叶苹+浮萍群落Comm.Salvinia natans+Lemna minor L.)、水生挺水植物群落(香蒲+芦苇群落Comm.Typha angustifolia+Phragmites australi)、沼生、湿生植物群落(球穗莎草群落Comm.Cyperus glomeratus L.,扁秆藨草群落Comm.Scirpus planiculmis,绵毛酸模叶蓼群落Comm.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var.salicifolium Sibth.)、盐生、中生植物群落(猪毛菜群落Comm.Salsola collina,柽柳群落Comm.Tamarix chinensis)、中旱生植物群落(红皮柳群落Comm.Salix purpurea L.,牛鞭草群落Hemarthria altissima Stapf et C.E.Hubb)。湿地生态演替模式及机制的分析,为湿地附近水域生态条件的改善,以及湿地恢复和植物物种选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土壤水盐梯度 湿地植物群落 演替模式和机制 北京
下载PDF
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池波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8年第6期30-33,共4页
本文认为:生态与经济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依附适应、到对立异化、再到协调发展的过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其表现形态为,质态协调发展、量态协调发展、空间协调发展和时间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即进化... 本文认为:生态与经济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依附适应、到对立异化、再到协调发展的过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其表现形态为,质态协调发展、量态协调发展、空间协调发展和时间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即进化演替机制、强化扩张机制以及替代增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作用机理 生态系统 质态 演替机制 时间协调 生态经济系统 异化 增殖 表现形态
下载PDF
宁夏农牧交错带村域景观演替及驱动机制
11
作者 宋乃平 陈晓莹 +5 位作者 王磊 潘雅清 杨新国 陈娟 陈林 孟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87-1394,共8页
人类活动与景观格局的关系及其调控,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农牧交错带因其环境波动、土地宜农宜牧和政策摇摆,自然生态和地方文化逐渐式微,保护和恢复现有的半自然景观以及由此产生的生物、生态和文化等功能的任务越来... 人类活动与景观格局的关系及其调控,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农牧交错带因其环境波动、土地宜农宜牧和政策摇摆,自然生态和地方文化逐渐式微,保护和恢复现有的半自然景观以及由此产生的生物、生态和文化等功能的任务越来越紧迫。本研究以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宁夏盐池县皖记沟村为对象,运用遥感资料和访谈调查、地学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1964—2019年景观变化特征,探讨其景观演替规律及其自然和社会驱动机制,以及景观类型之间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皖记沟村由草地、耕地、沙地为主的景观结构演变为以草地、灌木林地、沙地、耕地为主的景观结构,由景观功能分离竞争向初步整合转变,形成了草地-耕地-沙地-灌木林地等确定的演替路径。景观演变的主要驱动机制是政策、人类需求和环境的综合作用。政策往往通过大型的、集中的人类活动促进景观发生改变,而环境通过生态系统内在驱动力,促使景观朝着与本底条件相适应的方向演替。景观演替的主要机理是土壤物理结构变化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以及能适应新环境的植被变化。在资源密度较低的农牧交错带,景观功能分离是引起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景观功能的整合、协同大大缓解了生态恶化的局面。将景观分离竞争转化为景观共生,实现景观类型的互补乃至与外来资源的整合,是维持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演替 演替机制 景观相互作用 农牧交错带 宁夏盐池县
原文传递
过去30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演替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光辉 刘怡君 王红兵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5年第5期586-592,共7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认识深化的产物,更加强调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主体性"和"综合性"。过去30年中,联合国曾多次召开峰会,对全球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进行设计,主要包括"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认识深化的产物,更加强调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主体性"和"综合性"。过去30年中,联合国曾多次召开峰会,对全球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进行设计,主要包括"21世纪议程"、"千年发展目标"、"我们期望的未来"等目标体系。鉴于此,文章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演替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对于总体目标的演替,将其分为3个主要阶段,即目标孕育阶段、确定阶段和发展阶段;对于具体目标的演替,则重点关注贫困饥饿、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等目标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目标体系 演替机制
原文传递
草地退化演替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3
作者 孙海群 周禾 王培 《中国草地》 CSCD 1999年第1期51-56,共6页
简要论述了草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从放牧、种间竞争和生化他感作用三方面讨论了草地退化演替的机制以及演替过程的格局变化,提出了草地演替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草地退化演替 演替机制 演替格局 研究
原文传递
混播人工草地退化演替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海群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2期8-14,共7页
研究了退化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 ,探讨了退化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恢复演替模式。结果表明 ,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随着退化演替而增大 ,生态优势度则减小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主... 研究了退化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 ,探讨了退化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恢复演替模式。结果表明 ,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随着退化演替而增大 ,生态优势度则减小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 ,这与其相互之间对生存空间、养分的竞争及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家畜的采食行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退化 物种多样性 演替机制 混播草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