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赛博空间的漫游者:吉布森《神经漫游者》中的怀旧建构
1
作者 严萌萌 许庆红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以当代怀旧理论为视角,文章探究作家吉布森在《神经漫游者》中的怀旧建构及其用意。吉布森借助疏离、理想化及认同的策略,在远离现实的地方建构了一个时空——赛博空间,最终消解了主人公凯斯的消极自我认知,进而重新构建了凯斯的自我身... 以当代怀旧理论为视角,文章探究作家吉布森在《神经漫游者》中的怀旧建构及其用意。吉布森借助疏离、理想化及认同的策略,在远离现实的地方建构了一个时空——赛博空间,最终消解了主人公凯斯的消极自我认知,进而重新构建了凯斯的自我身份。这其中蕴含了吉布森本人的怀旧情结。在这个被资本裹挟的世界中,吉布森借助科幻的外衣无情地批判现实,建构一个看似虚拟、实则真实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吉布森 《神经漫游者 怀旧 归属感 自我身份
下载PDF
《长沙夜生活》——城市漫游者群像的想象性重塑
2
作者 徐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33,共5页
随着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蒸蒸日上,优秀影视作品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对于打造城市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老炮儿》(2015)、《火锅英雄》(2016)、《爱情神话》(2021)、《人生大事》(2022)... 随着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蒸蒸日上,优秀影视作品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对于打造城市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老炮儿》(2015)、《火锅英雄》(2016)、《爱情神话》(2021)、《人生大事》(2022)等为代表的作品以强烈的地域特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地域电影百花齐放的当下,以长沙为背景的《长沙夜生活》(2023)应运而生。长沙丰富的夜生活曾通过《守护解放西》(2019)中“坡子街派出所”繁忙的夜间出警故事而广为人知,其一上映便火遍全网,并乘胜追击连拍三季的纪录片,用令人啼笑皆非又温情脉脉的真实故事把长沙这座城市鲜活地推到中国观众面前。一座城市的氛围与品格是由长久积淀孕育而生的,夜色笼罩下的长沙有着不同于白日的喧嚣与暗流涌动,人群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夜色掩映下的人性也更加的纯粹、柔软、坦诚,甚至显得脆弱。《长沙夜生活》把长沙这座城市华灯初上后的繁华与孤寂,海纳百川式的包容与多元淋漓尽致地铺陈出来,通过一个夜晚发生的故事,串联起这座城市中的人生百态,在展现长沙独特的人文景观与文化症候的同时,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生活 人文景观 乘胜追击 城市形象 人生大事 文化名片 文旅产业 漫游者
下载PDF
大地上的漫游者——读《群山奔涌》
3
作者 鲁燕 《师道(人文)》 2023年第11期37-38,共2页
在《博尔赫斯与我:一场邂逅》中,朱塞佩或者说杰伊·帕里尼与博尔赫斯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本书读来有一种梦幻气息,尤其是那场旅行,总让我怀疑其真实性。作为博尔赫斯的“眼睛”,朱塞佩要向博尔赫斯告知并准确描述他们旅行中... 在《博尔赫斯与我:一场邂逅》中,朱塞佩或者说杰伊·帕里尼与博尔赫斯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本书读来有一种梦幻气息,尤其是那场旅行,总让我怀疑其真实性。作为博尔赫斯的“眼睛”,朱塞佩要向博尔赫斯告知并准确描述他们旅行中所见事物。朱塞佩向博尔赫斯描述他所看见的大海:“即便在明亮的天光下,海水也显得很暗,有浪花拍岸。”博尔赫斯斥责他,“还不够详细,说到奔流的浪涛,该说水上的白马。‘很暗’不够具体,那暗是什么颜色的?寻找隐喻,还有图像。我想看你所看到的。描述即揭示!能生出图像的单词。或许就像看电影那样。移动的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赫斯 漫游者 真实性 旅行
下载PDF
想象性疗愈:短视频打卡与小镇漫游者的地方感重塑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晓丹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7-237,共11页
在自上而下的特色小镇改造中,人们面临地方感丧失的问题。基于媒介地理学的理论视角,以苏州吴江七都镇为研究个案,探究民众通过短视频打卡实践重塑地方感的问题可以发现,小镇漫游者依托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打卡地方完成经验建构、... 在自上而下的特色小镇改造中,人们面临地方感丧失的问题。基于媒介地理学的理论视角,以苏州吴江七都镇为研究个案,探究民众通过短视频打卡实践重塑地方感的问题可以发现,小镇漫游者依托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打卡地方完成经验建构、意象生产和情感疗愈的过程,并实现对地方从物质现实的表层接触到精神情感的深度交互的转变,从而重塑地方感。这一过程进一步揭示出在全国范围内经历转型改造的小城镇中,普通民众的漫游打卡实践不断营造出扎根地方内部生活的身份归属感,并以日常生活的力量重新强化了人与地方间的本质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打卡 小镇漫游者 地方感
下载PDF
幻想与疏离:论张柠长篇小说《玄鸟传》中的“漫游者”形象
5
作者 孙旭江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65,共6页
张柠聚焦于“80后成长史”和描绘城市生活,其所著长篇小说《玄鸟传》以1980年代至今四十余年巨大的时代裂变和广袤的社会生活为创作背景,以理想化的方式塑造了一位具有幻想者气质,疏离于现实世界的“漫游者”形象,揭示了一位知识分子“... 张柠聚焦于“80后成长史”和描绘城市生活,其所著长篇小说《玄鸟传》以1980年代至今四十余年巨大的时代裂变和广袤的社会生活为创作背景,以理想化的方式塑造了一位具有幻想者气质,疏离于现实世界的“漫游者”形象,揭示了一位知识分子“漫游者”的成长史和精神史,是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关注和书写。本文旨在以小说中对大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漫游者”对于灵魂和精神自由的坚持和命运的再现,对以主人公孙鲁西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所遭遇的困顿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漫游”的幻想性、疏离性、超时代性和漫游性进行论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鸟传》 漫游者 幻想性 疏离性
下载PDF
姜芸芸:重塑都市“漫游者”的居享空间
6
作者 李杰 李叶 姜芸芸(图) 《设计》 2023年第24期15-18,共4页
东业北软:“村级留用地”链接“共同富裕”业态来自浙江海宁地区的姜芸芸是金庸的小同乡,也是个武侠小说迷。和姜芸芸聊起她的代表作,会不知不觉由建筑设计的表层话题,深入当地民众、开发商、业主、租住户等各方群体的深层利益关系,以... 东业北软:“村级留用地”链接“共同富裕”业态来自浙江海宁地区的姜芸芸是金庸的小同乡,也是个武侠小说迷。和姜芸芸聊起她的代表作,会不知不觉由建筑设计的表层话题,深入当地民众、开发商、业主、租住户等各方群体的深层利益关系,以及在一座城市发展进化中那些艰难的协同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金庸 建筑设计 浙江海宁 漫游者 开发商
下载PDF
毛姆笔下的漫游者——《刀锋》中的文学绘图
7
作者 常佳文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7-84,共8页
毛姆的小说《刀锋》讲述了美国飞行员莱雷为了找寻人生的意义选择去全世界“闲逛”,最后在印度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从欲望之都芝加哥、到梦想之城巴黎、再到宗教之所波恩,最后到吠陀经哲学之地印度,莱雷的旅程路线形成了一幅文学地图,体... 毛姆的小说《刀锋》讲述了美国飞行员莱雷为了找寻人生的意义选择去全世界“闲逛”,最后在印度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从欲望之都芝加哥、到梦想之城巴黎、再到宗教之所波恩,最后到吠陀经哲学之地印度,莱雷的旅程路线形成了一幅文学地图,体现了空间的移动变换。罗伯特·塔利的文学绘图理论以地图绘制喻指文学写作,通过叙事赋予世界形象,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从而缓解存在焦虑((1))。在《刀锋》中,通过塑造“漫游者”莱雷和“乌托邦”印度,毛姆将个人的经历和行程与世界的整体图景相联系,帮助主体思考与社会空间的关系,试图对资本主义进行抵制与颠覆,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多元文化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锋》 毛姆 文学绘图 罗伯特塔利 漫游者
下载PDF
从漫游者到媒介漫游者——城市的观看之道 被引量:11
8
作者 严亚 董小玉 谢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4,共6页
城市观看将城市景观作为"他者"来构建城与人的主体—位置关系。这种关系蕴涵权力的眼光,并接橥出新观看方式的本质——快速的视觉空间占有行为和重构现代生活的态度。进入媒介社会,漫游者对城市景观的在场欲望投向了新媒介技... 城市观看将城市景观作为"他者"来构建城与人的主体—位置关系。这种关系蕴涵权力的眼光,并接橥出新观看方式的本质——快速的视觉空间占有行为和重构现代生活的态度。进入媒介社会,漫游者对城市景观的在场欲望投向了新媒介技术所建构的媒介空间,他们演变为寄生于观看技术的媒介漫游者。"技术性观视"彻底颠覆了人们固有的视觉经验乃至城市认知方式。当代漫游者的城市观看首先体现为速度化的看之方式,并由此隐射出生活化的城市认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漫游者 视觉范式 城市景观 主体性 速度 影像媒介 城市观看
下载PDF
街道、漫游者、城市空间及文化想象 被引量:35
9
作者 陈晓云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50,共5页
电影中的城市空间并非现实地理空间的简单再现,而是指涉着多种因素的文化建构。街道,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空间元素,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城市电影中得到了更多的影像表达,也成为建构城市地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主要意指符号之一。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中国城市电影 空间 街道 漫游者
下载PDF
本雅明笔下的都市漫游者及其“漫游” 被引量:15
10
作者 魏建亮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1,共4页
"都市漫游者"是波德莱尔提供的一个意象,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对其做了全面素描与立体呈现。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在现代性的催化下产生,居于人群中,不断巡逛和张望,并以此为武器对资本主义... "都市漫游者"是波德莱尔提供的一个意象,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对其做了全面素描与立体呈现。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在现代性的催化下产生,居于人群中,不断巡逛和张望,并以此为武器对资本主义的完整性进行意向性抵抗。他不断在世界各地"漫游",形象也不断变化,农民工就是他在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形态。与波德莱尔和本雅明的漫游者相比,他们的抵抗性虽有但已低落,表征出工具现代性在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分量和他们的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现代性 都市漫游者 农民工 城市化
下载PDF
技术控制论的梦魇——解读威廉·吉布森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描述了技术控制论的梦魇。赛博空间控制论和克隆控制论都试图通过技术来对人类和现实秩序进行集中控制,这体现了用惟一的原则统一世界的谵妄幻想。小说向我们揭示出,这两种控制论都会导致人对... 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描述了技术控制论的梦魇。赛博空间控制论和克隆控制论都试图通过技术来对人类和现实秩序进行集中控制,这体现了用惟一的原则统一世界的谵妄幻想。小说向我们揭示出,这两种控制论都会导致人对现实性与肉身性的疏离,泯灭人的个体性、自主性和目的性。但是,人类现实存在最重要的意义,恰恰正体现于人在世界肉身中的奋斗,作为自主的个体存在不断创造偶然和奇迹。最终,也正是小说中那些敢于梦想和行动的个体,打破了技术控制论的罗网,启示人类回归现实、回归肉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吉布森 《神经漫游者 技术控制论
下载PDF
《新夏娃的激情》和《神经漫游者》中的哈拉维式赛博格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梦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3,共7页
赛博格是21世纪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许多学者对其意义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唐娜·哈拉维将赛博格和女权主义联系在一起,成为赛博格理论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安吉拉·卡特的《新夏娃的激情》和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中的... 赛博格是21世纪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许多学者对其意义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唐娜·哈拉维将赛博格和女权主义联系在一起,成为赛博格理论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安吉拉·卡特的《新夏娃的激情》和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中的赛博格形象,证明了赛博格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意象,它颠覆和解构了生命体/机器、文化/天性、思想/肉体、自我/他者、主体/客体等二元对立的结构,对女权主义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格 性别规范 《新夏娃的激情》 《神经漫游者
下载PDF
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中的“都市漫游者”叙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街头也现出了19世纪波德莱尔提出的"都市漫游者"。穆时英、刘呐鸥、叶灵凤等是"都市漫游者"最积极的实践者,而施蛰存、张爱玲等作家则赋予了"漫游者"以灵魂。"都市漫游者&qu...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街头也现出了19世纪波德莱尔提出的"都市漫游者"。穆时英、刘呐鸥、叶灵凤等是"都市漫游者"最积极的实践者,而施蛰存、张爱玲等作家则赋予了"漫游者"以灵魂。"都市漫游者"特征不仅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也体现在他们的叙事技巧、思维模式上,这种新的都市意象的形成潜藏了一定的价值观转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四十年代 都市漫游者 现代市民价值观
下载PDF
朝向乡村振兴的神话资源价值研究——以“双重漫游者”新乡贤为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正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实践,使得神话资源的文化价值受到关注,它与乡土社会的传统融于一体,尤其是植根于特定文化空间的乡土记忆被还原式地打开,情感真挚、伦常温馨的神话叙事唤醒了以“神性、诗性、乡性”为中心的多维身份认同。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实践,使得神话资源的文化价值受到关注,它与乡土社会的传统融于一体,尤其是植根于特定文化空间的乡土记忆被还原式地打开,情感真挚、伦常温馨的神话叙事唤醒了以“神性、诗性、乡性”为中心的多维身份认同。文化乡土的归宿本质也从神话资源的发掘与转化中得以自明。有着城市身份而又执迷于乡村生活的“双重漫游者”,寻访家乡情怀(乡愁乡愿)的神话之根,重拾乡村记忆,重建乡村文化建设主体身份,以既有开放眼界又有本土实践的新乡贤力量,担当起乡村振兴树魂立心的神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主体 双重漫游者 神话资源 价值认同
下载PDF
美学沉沦、否定批判与隐喻剧场——论华兹华斯《寄居伦敦》中的都市漫游者与伦敦印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鑫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94,共5页
《寄居伦敦》中的伦敦印象和诗人的漫游者习性,不但可以回溯到华兹华斯离开巴黎时的异化疏离情绪,而且涵盖和积淀了他在伦敦生活时的矛盾心态与知性思虑。在寄居伦敦的过程中诗人承担了叙事者、阐释者和中介者角色,其伦敦印象也由前期... 《寄居伦敦》中的伦敦印象和诗人的漫游者习性,不但可以回溯到华兹华斯离开巴黎时的异化疏离情绪,而且涵盖和积淀了他在伦敦生活时的矛盾心态与知性思虑。在寄居伦敦的过程中诗人承担了叙事者、阐释者和中介者角色,其伦敦印象也由前期的美学沉沦转向思虑成熟时期具有矛盾心态的否定批判,巨城伦敦也构成了一座帝国中心的怪物嘉年华与隐喻剧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寄居伦敦 都市漫游者 知性思虑 隐喻剧场
下载PDF
变化的世界,永恒的追求——评《金苹果》中漫游者的形象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丽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金苹果>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品.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漫游者的形象.漫游者是美国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文学形象.在<金苹果>中,一方面,传统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并被热情歌颂的... <金苹果>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品.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漫游者的形象.漫游者是美国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文学形象.在<金苹果>中,一方面,传统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并被热情歌颂的男性漫游者形象显得越来越与时代不合节拍.另一方面,女性漫游者开始崛起.漫游者形象的逐渐演变清晰地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美国文化意识对漫游者看法的改变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游 漫游者 探索 女性解放
下载PDF
晚清西方漫游者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凝视维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思慧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9-76,共8页
晚清西方来华漫游者著述了大量的访华游记,这些作品普遍对彼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作了带有意识形态化的批评和乌托邦化的赞扬。这种双重凝视现象虽然反映着西方先进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互补,但从空间认知的角度来考虑... 晚清西方来华漫游者著述了大量的访华游记,这些作品普遍对彼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作了带有意识形态化的批评和乌托邦化的赞扬。这种双重凝视现象虽然反映着西方先进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互补,但从空间认知的角度来考虑漫游者凝视维度的形象学意义,可以给出新的理解——漫游者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凝视生成了一种在相互对立基础上相互包涵进而综合再现的辩证形象。这种在特定时期形成的既矛盾又融合的凝视观感,既是社会空间生产发展的动态展现,也是社会空间形象的综合显现,同时更是社会空间生活的真实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西方漫游者 中国城市 双重凝视
下载PDF
《神经漫游者》中赛博空间的异托邦解读
18
作者 黄美红 张广勋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64-67,共4页
在《神经漫游者》中,吉布森想象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似曾相识而又颇为不同的未来异托邦空间。通过主人公在现实空间和赛博空间的漫游,小说展现出多层空间结构,挑战了原有的时空概念,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认知方式。吉布森通过这部小说,描绘... 在《神经漫游者》中,吉布森想象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似曾相识而又颇为不同的未来异托邦空间。通过主人公在现实空间和赛博空间的漫游,小说展现出多层空间结构,挑战了原有的时空概念,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认知方式。吉布森通过这部小说,描绘出未来人类对现实城市空间的逃离与对虚拟空间的向往,思考了未来科技可能为世界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可以将其看作是互联网时代对虚拟空间的异托邦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托邦 赛博空间 《神经漫游者 虚拟空间
下载PDF
《北方的船》:都市漫游者的随想
19
作者 陈晞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菲利普·拉金是战后英国诗坛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也是"运动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人物。拉金的第一部诗集《北方的船》,一直以来被认为有矫情模仿之嫌,没得到评论界的重视。本文认为,早期的拉金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其作品... 菲利普·拉金是战后英国诗坛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也是"运动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人物。拉金的第一部诗集《北方的船》,一直以来被认为有矫情模仿之嫌,没得到评论界的重视。本文认为,早期的拉金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其作品《北方的船》表现出城市漫游者的特质,即以旁观者的态度评论周遭所闻所见,剖析诗人自我的内心世界,描写对城市生活的感悟。拉金从日常生活中摄取素材的写作技巧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金 《北方的船》 本雅明 城市漫游者
下载PDF
论《神经漫游者》中的后人类及相关伦理问题
20
作者 王振平 权雨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3-88,共6页
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以赛博空间为叙事背景,借由男主人公网络牛仔的身份联结后人类群体,充分展现了科技、人性与伦理的关系,其突显的后人类属性、伦理问题以及科技进步与人类发展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小说的警示意义在于,... 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以赛博空间为叙事背景,借由男主人公网络牛仔的身份联结后人类群体,充分展现了科技、人性与伦理的关系,其突显的后人类属性、伦理问题以及科技进步与人类发展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小说的警示意义在于,只有基于人性的思考才能被用来正确面对和妥善解决后人类带来的伦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吉布森 《神经漫游者 伦理 后人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