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昌市道路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1
作者 孙艳丽 黄雯 韦朋俊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3-48,共6页
为探明道路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许昌市道路绿地表层土壤重金属Pb、As、Zn、Cu、Ni和Mn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Mn外,其他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值均高于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 为探明道路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许昌市道路绿地表层土壤重金属Pb、As、Zn、Cu、Ni和Mn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Mn外,其他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值均高于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和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As>Pb>Cu>Ni>Zn>Mn;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以市区东部、东南部、西北部较高,生态风险程度整体属轻微.As、Pb、Cu在6种重金属中的生态风险贡献率为76.15%,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生态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 交通道路
下载PDF
渤海湾锌海水水质基准推导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宛昕 刘思彤 +6 位作者 穆迪 武洪庆 张桂成 刘海娇 纪志永 孙军 刘宪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96-3407,共12页
渤海湾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流域污染负荷排放超过环境承载力,水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水水质基准是制定海洋水质标准与科学保护海洋环境的基础,但目前我国海水水质基准的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采用物种敏感... 渤海湾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流域污染负荷排放超过环境承载力,水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水水质基准是制定海洋水质标准与科学保护海洋环境的基础,但目前我国海水水质基准的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利用甄选获得的文献数据和毒理试验获得的试验数据,推导了渤海湾重金属锌的海水水质基准.其中短期水质基准为112.40μg∙L^(−1),长期水质基准为16.15μg∙L^(−1).同时,在2020年夏季和秋季分别对渤海湾及其临近海域的水体锌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基于熵值法对渤海湾及其临近海域进行了锌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20年渤海湾及其临近海域水体中锌的短期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存在长期风险.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并且夏季高于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重金属锌 海水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82
3
作者 樊文华 白中科 +3 位作者 李慧峰 乔俊耀 许建伟 李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8-354,共7页
为揭示矿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潜在的污染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中Cd,Cr,Cu,Pb,Hg,As等6种污染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露天煤矿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 为揭示矿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潜在的污染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中Cd,Cr,Cu,Pb,Hg,As等6种污染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露天煤矿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时间和复垦模式下不同层次的复垦土壤的综合污染程度范围为8.29~16.90,平均值为10.72,处于中等的污染程度。重金属潜在风险指数在131.43~331.03之间,平均191.68,生态风险达到了中等程度,特别是复垦13年的南排1420退化平台,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331.03,达到了较高程度。0~40cm土层的潜在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属于中度的潜在生态风险。Hg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其对潜在的生态风险指数所贡献的比例达到了72.5%~84.62%。其余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较低。因此,在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中,Hg是最主要的潜在污染因子,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Hg的污染。应用该体系对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所得的结论同其它研究结果互为补充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壤 重金属 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广西钦州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6
4
作者 张少峰 林明裕 +2 位作者 魏春雷 刘保良 张志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0-454,共5页
对钦州湾沉积物进行采集,测定了沉积物中的Zn、Pb、Cu、Hg、Cd、As重金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沉积物中Zn、Pb、Cu、As、Cd、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 对钦州湾沉积物进行采集,测定了沉积物中的Zn、Pb、Cu、Hg、Cd、As重金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沉积物中Zn、Pb、Cu、As、Cd、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0.0×10-6、31.3×10-6、19.8×10-6、11.31×10-6、0.083×10-6、0.046×10-6。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单因子指数污染程度依次为Cu(1.15)>Pb(1.14)>As(0.93)>Cd(0.92)>Zn(0.90)>Hg(0.51),多种污染物综合效应指数为5.56,为较低的中等程度污染;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参数大小顺序为Cd(27.71)>Hg(20.58)>As(9.32)>Cu(5.75)>Pb(5.69)>Zn(0.90),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69.95,属于低潜在生态危害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渭河西安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雷凯 卢新卫 +3 位作者 王利军 翟雨翔 黄静 屈雅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87,共5页
用X-ray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渭河西安段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分析了各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As、Cu、Pb、Ni、Cr、Zn6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Co、Cr、F... 用X-ray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渭河西安段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分析了各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As、Cu、Pb、Ni、Cr、Zn6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Co、Cr、Fe、Mg、Mo、Al质量分数较高,各采样点位的测量值均高于研究区环境背景值,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水平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渭河中下游河段。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平均污染程度为"中等",除采样点位4的潜在生态风险略高外,其他采样点位的潜在生态风险均较低。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s>Cu>Pb>Ni>Cr>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元素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渭河 西安
下载PDF
成都市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2
6
作者 尚英男 倪师军 +2 位作者 张成江 黄艺 尹观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7-829,共3页
根据流经成都市内的三条河流(府河、南河、沙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数据,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因子(Eri)说明大多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范畴,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 根据流经成都市内的三条河流(府河、南河、沙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数据,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因子(Eri)说明大多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范畴,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Hg、Cd,Cu、Pb次之,As影响最小;(2)多种重金属的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河流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和接近中等生态危害,其受危害程度由强至弱的次序为:府河,南河,沙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西北内陆盐湖盆地土壤重金属Cr、Hg、As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高瑞忠 张阿龙 +4 位作者 张生 贾德彬 杜丹丹 秦子元 王喜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32-2544,共13页
选取位于西北内陆的吉兰泰盐湖盆地为研究对象,按照表层(0—10 cm)、50 cm层(50—60 cm)和100 cm层(100—110 cm)分层土壤取样,系统采集了120个样品,测定了重金属Cr、Hg和As,以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地统计学插值绘图揭示了吉兰泰盐... 选取位于西北内陆的吉兰泰盐湖盆地为研究对象,按照表层(0—10 cm)、50 cm层(50—60 cm)和100 cm层(100—110 cm)分层土壤取样,系统采集了120个样品,测定了重金属Cr、Hg和As,以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地统计学插值绘图揭示了吉兰泰盐湖盆地Cr、Hg和As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解析了盐湖盆地Cr、Hg和As的污染及生态风险状况,以统计相关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盐湖盆地Cr、Hg和As的源分析。结果表明:1)盐湖盆地土壤中Cr、Hg、As总体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Cr在西北部的巴音乌拉山、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和西南台地地区的含量较高,Hg仅在西南低山台地地区、以及东北局部区域的含量较高,As在盐湖附近、东南贺兰山、巴音乌拉山西北部和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含量较高;2)基于内蒙古土壤质量背景值,土壤污染分布次序为As>Hg>Cr,其中Hg和As中度污染以上累计比重达到为45%,而Cr仅有7.5%的轻微污染;研究区无清洁土壤,仅有尚清洁土壤占2.5%,开始受到污染和中度污染以上土壤比重为50%和42.5%;土壤潜在风险次序为Hg>As>Cr,Hg整体处于很强生态风险水平;轻微生态风险占到40%,由中度、强度到极强在20%以内,很强生态风险程度略超20%,大部地区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状况;3)基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土壤中Cr、Hg、As无论是单因子污染、综合污染,还是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未出现超标区域,不存在Cr、Hg、As污染或潜在生态风险,但相对内蒙古整个地区来说,盐湖盆地Cr、Hg、As含量较高;4)研究区土壤中Cr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形成过程中的自然来源,Hg和As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污染源等人类活动,均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空间分布 多元统计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盐湖盆地
下载PDF
衡水湖湿地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曼胤 崔丽娟 +1 位作者 盛连喜 王义飞 《湿地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362-369,共8页
测定了衡水湖湿地20个采样点底泥中的7种重金属含量,并与环境背景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衡水湖湿地底泥中的Hg含量普遍高于环境背景值,为衡水湖湿地底泥中主要富集的重金属元素,而Cr和Cd基本无富集。用地积累指数、某种重金属的潜在... 测定了衡水湖湿地20个采样点底泥中的7种重金属含量,并与环境背景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衡水湖湿地底泥中的Hg含量普遍高于环境背景值,为衡水湖湿地底泥中主要富集的重金属元素,而Cr和Cd基本无富集。用地积累指数、某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各个采样点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Hg为高风险元素,底泥中重金属污染主要以Hg为主;衡水湖湖内大部分地区的潜在生态风险相对较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处为魏屯闸,然后依次为南关闸、106国道、大赵闸和湖内岛,核心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最小。另外,还对魏屯闸处的3个采样点的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湿地 底泥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淮河安徽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朱兰保 盛蒂 +1 位作者 周开胜 代静玉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84-786,共3页
目的了解淮河安徽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为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及污染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年3月,在淮河安徽段上设置6个采样断面(分别是王家坝、田家庵、蚌埠闸、吴家渡、临淮关和小柳巷),在每个采样断面设置3... 目的了解淮河安徽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为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及污染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年3月,在淮河安徽段上设置6个采样断面(分别是王家坝、田家庵、蚌埠闸、吴家渡、临淮关和小柳巷),在每个采样断面设置3~5个采样点,采集每个断面各采样点表层(0~20cm)的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中Cu、Pb、Zn、Cr、Cd、As、Hg元素的质量浓度,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除Zn、Cu为中等程度污染外,其余均为低程度污染,污染程度顺序为Zn>Cu>As>Cd>Pb>Cr>Hg;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除田家庵断面的Hg和吴家渡断面的Hg、Cd属于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外,其他各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都很轻微,潜在生态危害顺序为Cd>Hg>As>Cu>Pb>Cr>Zn。结论淮河安徽段沿岸人类的活动尚未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构成造成影响,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不显著,处于轻微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沉积物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8
10
作者 张丽旭 蒋晓山 +1 位作者 赵敏 李志恩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9-393,共5页
根据2004年8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基础资料,采用单因子污染参数法和Hakanson前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长江口不同水域表层沉积物中典型污染要素PCB,Hg,Cd,Pb,As的质量分数,评价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质量状况。定量确定了... 根据2004年8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基础资料,采用单因子污染参数法和Hakanson前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长江口不同水域表层沉积物中典型污染要素PCB,Hg,Cd,Pb,As的质量分数,评价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质量状况。定量确定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分析了近年来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总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单个污染要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各典型污染要素的质量分数值均小于背景值,典型污染要素的平均综合指数Cd为1.37,典型污染要素的污染程度由高至低顺序为As>Pb>Hg>PCB>Cd,As是主要环境污染因子;长江口各水域表层沉积物总的对水域均只具有低潜在生态风险,其由高至低的排列顺序为杭州湾北岸>长江口南支>长江口北支>长江口外;各典型污染物对水域也均只具有低潜在生态风险,其由高至低顺序为Hg>PCB>Cd>As>Pb,Hg是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近年来,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总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单个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均呈现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表层沉积物 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渤海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栋 郑晓玲 +1 位作者 何鹰 郭军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0,24,共4页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渤海南部2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Cr、Cu、Zn、Cd和Pb共5种重金属浓度,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来源及分布特征,同时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沉积物中Cr...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渤海南部2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Cr、Cu、Zn、Cd和Pb共5种重金属浓度,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来源及分布特征,同时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沉积物中Cr、Cu、Zn、Cd、Pb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3.67、17.27、61.65、0.66、25.32 mg/kg;5种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Cd>Pb>Cu>Cr>Zn,为轻微生态危害;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为轻微生态危害,其克里格插值等值线分布显示渤海湾是调查区域生态风险最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部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12
作者 易秀 谷晓静 +2 位作者 侯燕卿 刘秀花 谢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7-221,252,共6页
在调查研究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以Hg、Cd、Cr、Pb、As、Cu、Zn 7种重金属元素为指标,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灌区部分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度,... 在调查研究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以Hg、Cd、Cr、Pb、As、Cu、Zn 7种重金属元素为指标,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灌区部分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度,个别采样点为中等;从重金属的种类看,只有Cd和Hg的值大于40,生态危害程度为中度,其余元素都为轻度;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依次为Hg>Cd>As>Pb>Cu>Zn>Cr。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平均值为133,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为轻度。从不同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方法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评价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达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2=0.9313,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泾惠渠灌区
下载PDF
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2
13
作者 董爱国 翟世奎 +1 位作者 于增慧 韩东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75,共7页
根据三峡水库一期蓄水3 a后(2006年)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元素(Cd,Cr,Cu,Pb,Zn,Al,As,Ca和Sr等)质量比和黏土组分百分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d,Cr,Cu,Pb,Zn和As)的污染程... 根据三峡水库一期蓄水3 a后(2006年)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元素(Cd,Cr,Cu,Pb,Zn,Al,As,Ca和Sr等)质量比和黏土组分百分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d,Cr,Cu,Pb,Zn和As)的污染程度,评价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现状,定量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结合2003年的资料,讨论了三峡水库一期蓄水3 a后长江口海域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排序为:As>Cr>Cd>Zn>Cu>Pb;表层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度",6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排序为:Cd>As>Cu>Cr>Pb>Zn。从区域差异来看,杭州湾口外泥质区和长江口外东北偏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As,Cr,Zn,Cu和Pb)的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出现相对高值。从元素差异来看,Cd的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值区的分布明显异于其他重金属元素,说明Cd存在与其他重金属元素不同的富集机制,很可能是因为Cd更易受悬浮体浓度、有机质含量以及水体盐度的影响。与2003年的资料相比,三峡水库一期蓄水3 a后(2006年)表层沉积物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重金属元素(除Cd之外)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高值区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长江口 重金属元素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云浮矿区土壤Cd、Pb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寇士伟 蔡素英 +4 位作者 张博 何嘉敏 黄诗苑 郑杰辉 亦如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共5页
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云浮硫铁矿区及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Pb的质量分数及其各形态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以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绘制了实验区域土壤中Pb、Cd及其有效态质量... 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云浮硫铁矿区及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Pb的质量分数及其各形态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以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绘制了实验区域土壤中Pb、Cd及其有效态质量分数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Cd、Pb有效态质量分数各占其质量分数的34.4%和17.8%,相对于Pb,Cd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以重金属Cd、Pb有效态质量分数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而以重金属Cd、Pb的质量分数进行评价会夸大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浮硫铁矿 重金属形态分布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GIS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白有成 高生泉 +5 位作者 金海燕 孙向卫 李宏亮 卢勇 王奎 陈建芳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4期32-42,共11页
利用2007年10月和2009年6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其中Cu、Pb、Zn、Cd、Cr、As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和TOC的含量,并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u、Pb、Zn、Cd、Cr、As... 利用2007年10月和2009年6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其中Cu、Pb、Zn、Cd、Cr、As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和TOC的含量,并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u、Pb、Zn、Cd、Cr、As和Hg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43×10-6,36.85×10-6,93.48×10-6,0.17×10-6,72.91×10-6,10.60×10-6和0.043×10-6。各重金属元素空间上呈现长江口及杭州湾高、外陆架海区低的分布趋势,且总体上调查海区南部海域高于北部海域。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为:Cu>Cr>Zn>Pb>As>Cd>Hg,其中Cu和Cr元素是主要的污染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Hg>Cu>As>Pb>Cr>Zn,其中Cd、Hg和Cu元素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研究区仅局部海域受到了重金属元素的污染,RI值均小于150,属低潜在生态危害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夹皮沟金矿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杨净 王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5-600,共6页
以松花江上游夹皮沟金矿开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金矿开采区土壤中Hg、Cu、Zn、Pb、Cd、Cr、Ni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单因子和复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 以松花江上游夹皮沟金矿开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金矿开采区土壤中Hg、Cu、Zn、Pb、Cd、Cr、Ni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单因子和复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28个采样点的Hg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为464.6,达到极度生态危害程度,Cd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为140.8,达强度生态危害程度,其余元素均未达到轻度生态危害的上限标准,7种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依次为Hg>Cd>Pb>Cu>Ni>Cr>Zn。同时,28个采样点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37.6,属于很强生态危害,为最高级别,其中,7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于600,属于很强生态危害,8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300和600之间,属于强度生态危害,其余为中度和轻度生态危害级别。在7种重金属元素中,Hg元素对区域生态风险的贡献率最高,是构成潜在生态风险的最主要因子。这与金矿开采以及长达190年的混汞提金工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区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矿化垃圾施用林地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明勇 郭小平 +3 位作者 张平 王玮璐 苏昭辉 张劲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7,73,共7页
以矿化垃圾施用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对5种重金属元素Cd,Hg,As,Cr,Pb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同时还对不同深度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及污染程度进行了讨论。不同矿化垃圾添加量下0—90cm土层的潜在生态风险综... 以矿化垃圾施用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对5种重金属元素Cd,Hg,As,Cr,Pb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同时还对不同深度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及污染程度进行了讨论。不同矿化垃圾添加量下0—90cm土层的潜在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矿化垃圾添加量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有加重的趋势,25%与50%矿化垃圾添加量的土壤污染程度达到中等程度,100%矿化垃圾添加量的土壤达到重度污染程度。矿化垃圾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集中在0—50cm土壤层内,对垂直方向50cm以下土壤影响较小。Hg是矿化垃圾施用中最主要的污染因子。土壤剖面垂直方向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Cd,Hg,As,Cr,Pb具有从土壤表层向下层递减的趋势。重金属元素Hg和Cr含量具有土壤表层富集的特征。矿化垃圾大量的施用可能会导致Hg和Cr土壤污染,但不会导致Cd,As,Pb在土层中累积与垂直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垃圾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大宝山矿区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杨振 胡明安 黄松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广东大宝山矿区4条河流的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多种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4条河流的重金属污染均达到了强生态危害,导致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是Cd、Cu和As,Pb、Hg次之... 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广东大宝山矿区4条河流的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多种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4条河流的重金属污染均达到了强生态危害,导致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是Cd、Cu和As,Pb、Hg次之,Zn、Cr影响最小;主要受污染河流为矾洞河与船肚河.分析表明,采矿活动对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有很大影响,Pb-Zn、Pb-As、Zn-Cd和Zn-As的同源性很高,Hg则表现出不同于其它元素的累积特征;沉积物的粒度对重金属元素在其中的含量也有较大影响,除Cr、Hg和Pb外,Cd、Cu、As、Zn等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均受沉积物粒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大宝山
下载PDF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蓓 翟世奎 许淑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6,共8页
根据2003年6月和2007年4月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Cr、Pb、Zn和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实测资料,采用3种评价方法(基于沉积物质量标准的评价、生物效应浓度阈值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及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 根据2003年6月和2007年4月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Cr、Pb、Zn和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实测资料,采用3种评价方法(基于沉积物质量标准的评价、生物效应浓度阈值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及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Cu在第二类沉积物中的比例上升,偶尔对生物产生的负面效应有增加趋势,Cr则恰好相反,Pb、Zn和Cd在不同沉积物标准中所占比例基本不变,对生物的负面效应较低。从总的污染程度来看,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为低级。典型污染要素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r>Cu>Zn>Pb>Cd;各污染物对生态风险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Cu>Cr>Pb>Zn,前两种元素是研究区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在三峡工程一期蓄水早期(2003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单个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较蓄水前有所增加,2007年的风险水平与1988—1992年基本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 表层沉积物 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下载PDF
广西铁山港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旭阳 刘保良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对广西铁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采集,对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As、Hg)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10-)6依次为Zn(61.1)>Pb(15.9)>Cu(... 对广西铁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采集,对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As、Hg)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10-)6依次为Zn(61.1)>Pb(15.9)>Cu(13.1)>As(10.1)>Cd(0.27)>Hg(0.068),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铁山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属于低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排序为Cu>Zn>Hg>As>Cd>Pb;铁山港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Hg>Cd>As>Cu>Pb>Zn,所有站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63.11,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潜在风险高值区出现在铁山港北部海域,主要受Hg的高潜在风险水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港 重金属 沉积物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