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辅助巩膜切除及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1
作者 谢九冰 陈喜月 +3 位作者 岳向东 陈艳辉 姜伟 杨杉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究激光辅助巩膜切除及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81例行激光辅助巩膜切除及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81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 目的探究激光辅助巩膜切除及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81例行激光辅助巩膜切除及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81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BCVA、房角宽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低于对照组(13.6%)。术后随访,两组眼压均无再升高,对照组滤过泡高度降低无观察组明显;术后1个月观察组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角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散光情况术后3个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辅助巩膜切除及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辅助巩膜切除 白内障摘除 房角分离 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与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晓伟 唐广贤 +4 位作者 张恒丽 李凡 马丽华 耿玉磊 张金玲 《眼科学报》 2020年第5期311-318,共8页
目的:评估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O2 laser-assisted sclerectomy surgery,CLAS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临床疗效,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探讨手术区域房水引... 目的:评估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O2 laser-assisted sclerectomy surgery,CLAS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临床疗效,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探讨手术区域房水引流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石家庄市第一眼科医院青光眼科接受CLASS(28例28眼)与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手术(28例28眼)的POAG患者,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术后滤过泡形态、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显著低于术前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组眼压较CLASS组眼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SS组完全成功率为64.29%,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组完全成功率为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形态:CLASS组L型滤过泡12眼,H型滤过泡16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组L型滤过泡20眼,H型滤过泡8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脉络膜脱离、浅前房,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ASS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降眼压方法,经小梁网、巩膜、脉络膜途径引流房水,远期效果良好,是治疗POAG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载PDF
CO_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聪慧 向琳 +2 位作者 梁丽洪 钟沐睿 刘少山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讨CO_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3~9月于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8例共9只眼,采用CLASS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 w和1~3个月,8例9只眼的眼压均... 目的探讨CO_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3~9月于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8例共9只眼,采用CLASS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 w和1~3个月,8例9只眼的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 w及1个月时,8例9只眼视力无变化;术后2、3个月时,2只眼视力较术前提高1排,其余7只眼视力与术前相比,无改善;术后第3个月复查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CLASS可有效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阻滞视神经的损害,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 青光眼 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 疗效
下载PDF
基于UBM观察的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闫晓伟 唐广贤 +3 位作者 张恒丽 李凡 马丽华 耿玉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0-844,共5页
目的观察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AG)的临床效果,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探讨手术区域房水引流途径。方法对25例(25眼)OAG患者行CLASS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 目的观察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AG)的临床效果,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探讨手术区域房水引流途径。方法对25例(25眼)OAG患者行CLASS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同时对手术区域进行UBM检查,观察巩膜瓣下形成液间腔(巩膜池)的大小(前后长度和高度)、剩余后弹力层-小梁网膜(TDM)厚度的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716,P>0.05)。术后1周眼压最低,之后逐渐回升,术后3个月趋于平稳,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4眼具有功能性滤过泡,21眼为无功能性滤过泡。UBM检查可见所有患眼均形成巩膜池,均具有完整的TDM。随访期间,剩余TDM厚度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相比,巩膜池前后长度、巩膜池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两相比,巩膜池前后长度、巩膜池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LASS能有效降低眼压,远期效果良好,是一种治疗OAG的有效方法。UBM检查能清楚地显示CLASS术后主要通过小梁网、深层巩膜、脉络膜引流房水降低眼压,适合CLASS术后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 开角型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非滤过泡依赖性眼内引流手术
下载PDF
CO_(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难治性青光眼1例
5
作者 何梦 向浩天 唐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28-930,共3页
患者男,49岁。因右眼视网膜脱离修复手术后眼压反复升高5年,于2021年2月17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患者5年前因右眼视网膜脱离于外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视网膜激光光凝+硅油填充手术。手术后右眼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良好,随... 患者男,49岁。因右眼视网膜脱离修复手术后眼压反复升高5年,于2021年2月17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患者5年前因右眼视网膜脱离于外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视网膜激光光凝+硅油填充手术。手术后右眼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良好,随访发现眼压升高,取出眼内硅油后眼压仍反复升高,最高时达50mmHg(1mmHg=0.133kPa),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近两年右眼眼压在4联用药情况下仍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二氧化碳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手术 玻璃体切割手术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LASER ASSISTED DEEP SCLERECTOMY (LADS). SURGICAL SUCCESS KEY FAC- TORS
6
作者 C.Verges E.Llevat M.Cipres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85-85,共1页
Purpose: To analyse, after 3 years of experiences, the outstanding factors for surgery success. Methods: 38 patients that have undergone LADS for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nalysi... Purpose: To analyse, after 3 years of experiences, the outstanding factors for surgery success. Methods: 38 patients that have undergone LADS for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nalysing the IOP, VF, Gonioscopy and conjunctival bleb. Results: Final developing results of these 3 years show that the 57% of the cases present IOP lower 21 mm Hg and no treatment (87% in the first year). In these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 植入物 手术成功 影响因子 滤过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法对CLASS术后滤过通道演变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晓伟 唐广贤 +3 位作者 张恒丽 李凡 马丽华 耿玉磊 《眼科》 CAS 2020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后滤过通道的演变过程,评估CLASS的降眼压机制。设计队列研究。研究对象2016~2017年施行CLASS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5例(25眼)。方法CLASS术后1、3、6、12个月对术...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后滤过通道的演变过程,评估CLASS的降眼压机制。设计队列研究。研究对象2016~2017年施行CLASS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5例(25眼)。方法CLASS术后1、3、6、12个月对术眼手术区域进行UBM检查,并进行矫正视力、眼压、视野检查。主要指标滤过泡形态、后弹力层-小梁网膜厚度、巩膜池前后长度和高度,巩膜池大小与眼压的相关系数。结果术后1、12个月L型及H型滤过泡分别为19眼(76%)、6眼(24%);11眼(44%)、14眼(56%)。术后1、12个月滤过泡高度<1 mm者分别为4眼(16%)、17眼(68%)。术后1、12个月后弹力层-小梁网膜厚度分别为(0.104±0.026)mm、(0.100±0.019)mm。术后1、12个月巩膜池前后长度分别为(2.12±1.04)mm、(1.81±0.74)mm;巩膜池高度分别为(0.52±0.18)mm、(0.46±0.17)mm。术后12个月巩膜池前后长度、高度与眼压均呈负相关(r=-0.432,-0.523,P均<0.05)。结论CLASS术后滤过泡高度、巩膜池大小逐渐变小,术后3个月巩膜池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滤过泡形态趋于稳定。术后12个月时CLASS房水引流途径从早期的结膜下外滤过为主已转变为以内引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 滤过泡形态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