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7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NaOH/Na_(2)SiO_(3)激发矿粉/粉煤灰-炉渣基注浆材料性能研究
1
作者 徐先杰 朱志敬 +3 位作者 王孟 白继文 陈孟军 刘人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8-637,共10页
以矿粉和粉煤灰-炉渣作为前驱体,其中粉煤灰、炉渣以质量比4:1共同粉磨制备前驱体之一,以NaOH和Na_(2)SiO_(3)配制模数为1.2的固体激发剂,制备碱激发注浆材料。研究粉煤灰-炉渣的掺量、激发剂的掺量(以Na_(2)O计)对注浆材料工作性能和... 以矿粉和粉煤灰-炉渣作为前驱体,其中粉煤灰、炉渣以质量比4:1共同粉磨制备前驱体之一,以NaOH和Na_(2)SiO_(3)配制模数为1.2的固体激发剂,制备碱激发注浆材料。研究粉煤灰-炉渣的掺量、激发剂的掺量(以Na_(2)O计)对注浆材料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水化产物进行物理化学表征,使用核磁共振分析注浆材料孔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炉渣掺量为50%的注浆材料的28 d最大抗压强度达31.25 MPa。水化产物主要为C-A-S-H凝胶,浆液结石体内部孔隙主要为胶凝孔(孔径<10 nm)和过渡孔(孔径为[10~100) nm),占比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 粉煤灰 固体激发 激发注浆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光激发下水体系的超快动力学
2
作者 贾韫哲 孟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44,共23页
近年来,实验技术和理论计算在实现超快时间尺度的分辨以及对于原子尺度微观细节的解析上都有了突破性进展,对于水体系的超快微观动力学也带来了更多新的认识.本文将视角集中于水分子、水团簇以及液态水在不同强度的光激发下产生的电离... 近年来,实验技术和理论计算在实现超快时间尺度的分辨以及对于原子尺度微观细节的解析上都有了突破性进展,对于水体系的超快微观动力学也带来了更多新的认识.本文将视角集中于水分子、水团簇以及液态水在不同强度的光激发下产生的电离、解离甚至等离子体化的过程,总结了人们在前沿工作中获得的有关水体系原子尺度超快动力学的知识.特别地,围绕光电离实验探讨了阿秒尺度的电离延迟以及水分子Feshbach共振理论分析;围绕液态水的解离过程探讨了水合电子产生、空穴的定域化等重要过程,补足了液态水解离完整过程的微观图像;围绕水的等离子体化介绍了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等方法计算得到的水在强激光脉冲作用下转变为等离子体状态的过程与机制,总结了在极高电子温度下水的特殊电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这些讨论将给出当前人们看待水的激发态的相对全面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 超快动力学 激发
下载PDF
井炮同步激发采集技术在塔北—塔中沙漠区的应用
3
作者 杨连刚 朱运红 +3 位作者 宋金鹏 罗新生 康婷婷 田浩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在台盆区沙漠地带采取“区带整体部署,集中高效采集”的方式加快该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部署,地震资料采集面临工作量大、采集时窗短、多支队伍同时施工等诸多挑战。多支地震队施工距离较近造成的数据混叠严重...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在台盆区沙漠地带采取“区带整体部署,集中高效采集”的方式加快该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部署,地震资料采集面临工作量大、采集时窗短、多支队伍同时施工等诸多挑战。多支地震队施工距离较近造成的数据混叠严重影响深层有效弱信号,通过延长激发时间间隔和轮换交替施工方式势必大幅降低生产效率。为此,通过室内数值模拟定性分析及工区内大炮检距、长排列试验资料和现场录制的120 s长背景记录定量分析,综合建立数据混叠分析时间—空间图板,明确了沙漠区数据混叠的类型及产生机理,提出不同距离条件下井炮激发方案,并成功应用于富满油田Ⅱ区2408 km2沙漠连片三维地震采集。生产实践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地规避数据混叠,在此基础上,采集日效提高约35%,确保了项目优质、高效、按期完成,夯实了油气高效勘探开发资料基础,为大沙漠区连片三维采集提供了借鉴,也为改进防重炮装备系统提供了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集 沙漠区 数据混叠 同步激发 井炮激发
下载PDF
激发剂对钢渣水泥的活化及作用机理
4
作者 张少峰 牛荻涛 +1 位作者 罗大明 王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2,共8页
为考察不同碱性激发剂对钢渣水泥性能的影响,开展碱性激发剂(水玻璃、Na 2CO 3/NaOH、NaOH)对钢渣水泥宏观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并采用水化热测试、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DSC-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压汞试验(MIP)对其微观... 为考察不同碱性激发剂对钢渣水泥性能的影响,开展碱性激发剂(水玻璃、Na 2CO 3/NaOH、NaOH)对钢渣水泥宏观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并采用水化热测试、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DSC-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压汞试验(MIP)对其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激发剂提高钢渣水泥早期水化时孔隙液的碱度,加速钢渣玻璃体解聚并生成H_(3)SiO_(4)^(-)和H_(3)AlO_(4)^(2-),增大体系反应速率,加速C-S-H凝胶和沸石类产物的形成,从而宏观上表现为凝结时间降低,诱导期缩短,反应热峰值和累计放热量增加,早期强度提高;激发剂对钢渣水泥性能的影响与其分子结构有关,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玻璃、Na_(2)CO_(3)/NaOH和NaOH;水玻璃不仅可增大钢渣水泥早期水化时液相的碱度,同时激发剂中的SiO_(3)^(2-)可与Ca(OH)_(2)反应,生成水化产物C-S-H凝胶。掺入碱性激发剂可促进钢渣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有助于钢渣水泥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致密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激发 钢渣 复合胶凝体系 水化特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硅酸钠改善碱激发材料力学性能与凝结机理分析
5
作者 顾小娟 韩文娟 田小娟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了进一步增强碱激发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碱激发材料的凝结规律,通过掺入不同种类与掺量硅酸钠进行增硅改性,增强矿渣碱激发材料反应活性,定期观测试件的力学性能并分析凝结规律,同时结合微观分析手段深入剖析硅酸钠的增硅增强机理。... 为了进一步增强碱激发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碱激发材料的凝结规律,通过掺入不同种类与掺量硅酸钠进行增硅改性,增强矿渣碱激发材料反应活性,定期观测试件的力学性能并分析凝结规律,同时结合微观分析手段深入剖析硅酸钠的增硅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固态与液态硅酸钠均能够显著提高试件的抗压强度,明显缩短初凝与终凝时间。随固态硅酸钠掺量的提升,试件抗压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固态硅酸钠在试件内大量结晶是导致抗压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随液态硅酸钠掺量的提升,试件抗压强度呈先显著上升后趋于平稳的趋势,这说明其增强作用具有最大限值,液态硅酸钠的激发效果明显优于固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 硅酸钠 矿渣 抗压强度 初凝 终凝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区域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基于市场活力激发的中介效应检验
6
作者 赵昕 张国鑫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区域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旅游消费市场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影响,数字经济对...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区域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旅游消费市场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影响,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驱动效果较强,对中部地区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弱;数字经济通过供给结构优化、旅游产业集聚和提升市场吸引力有效激发了旅游消费市场活力,进而促进了区域旅游消费市场规模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消费市场 市场活力激发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有机醇胺TEA-M-无机盐体系对固硫灰渣活性激发的影响
7
作者 伍媛婷 王媛晨 +4 位作者 王昭 刘虎林 王巍 任思谦 花春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2-583,共12页
固硫灰渣的处理以及环保型激发剂材料的开发是防止环境二次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开发了一种有机醇胺TEA-无机激发剂M-无机盐复合激发剂,通过SEM、FTIR、XRD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复合激发剂进行表征,先后探索了M、TEA-M、TEA-M-无机盐三... 固硫灰渣的处理以及环保型激发剂材料的开发是防止环境二次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开发了一种有机醇胺TEA-无机激发剂M-无机盐复合激发剂,通过SEM、FTIR、XRD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复合激发剂进行表征,先后探索了M、TEA-M、TEA-M-无机盐三个系列的激发剂对水泥胶砂流动度比和抗压活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TEA的助磨作用改善了颗粒的粒径,无机激发剂M能影响参与水化反应的Ca(OH)_(2)含量,无机盐CaSiO_(3)后期会产生C-S-H并提供碱性条件。复合激发剂中的不同材料间的协同作用使水泥胶砂7和28 d的抗压活性指数分别提高了29个和18个百分点(与空白样相比),并且胶砂净浆的流动度比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本文为固硫灰渣提供了一种环保型的复合激发剂材料,促进了固硫灰渣的绿色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硫灰渣(FBC) 水泥掺合料 激发 有机醇胺 流动度比 抗压活性指数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理与激发机制
8
作者 韩喜平 刘一帆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动力的有效激发。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合规律性和主动建构性的统一,既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具有中国发展现代化的独特性,这种特点也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方面。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主...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动力的有效激发。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合规律性和主动建构性的统一,既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具有中国发展现代化的独特性,这种特点也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方面。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视角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理与机制。从机理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自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强烈的实现现代化的意愿,来自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必将取得成功的信心。从机制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激发由中国式现代化领导主体的动力产生与增强机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体的动力激活与凝聚机制和中国式现代化外部力量的辅助性动力调动与协调机制共同完成。三个子系统机制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统一,在共同作用下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发展理论 动力机理 动力激发机制 主体能动性
下载PDF
不同碱激发剂浓度和砂率配比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陈捷 杨晓楠 +2 位作者 李超 李建华 徐学勇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碱激发剂、粉煤灰、矿渣替代原水泥胶凝材料,由此制成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可以更有利于保护环境破坏,减少生产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固废物。试验研究采用何种配合比对于生产出既满足实际施工需求,又符合建... 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碱激发剂、粉煤灰、矿渣替代原水泥胶凝材料,由此制成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可以更有利于保护环境破坏,减少生产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固废物。试验研究采用何种配合比对于生产出既满足实际施工需求,又符合建筑设计力学性能指标的混凝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不同碱激发剂浓度和不同砂率制成试块,利用流动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来探索其力学性能。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出影响机制砂碱激发剂混凝土的关键因素,探索最佳配合比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激发 流动性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下载PDF
激发极化法在水文勘探中的应用
10
作者 汤博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72-74,共3页
地下水评价的对象是浅层地下水,根据前期搜集地形资料、水文资料、附近工程地质资料等,水文物探工作需要指导地质勘察孔布置,并节省勘探工作量,因此采用激发极化法作为主要物探方法。激发极化法可采用电阻率法的各种装置进行,在本次探... 地下水评价的对象是浅层地下水,根据前期搜集地形资料、水文资料、附近工程地质资料等,水文物探工作需要指导地质勘察孔布置,并节省勘探工作量,因此采用激发极化法作为主要物探方法。激发极化法可采用电阻率法的各种装置进行,在本次探测中主要采用四极对称装置,最终为地质勘探提供测区内潜水面水位高程范围,且推测出一处古河道范围,为水文勘探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法 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资源
下载PDF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支气管激发试验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相关性
11
作者 陆静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63-0166,共4页
探究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相关性。方法 150例患者,均疑似咳嗽变异性哮喘(入选时间2023.04~2023.06),临床检查方案:呼出气一氧化氮、支气管激发试验;金标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观察内容:... 探究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相关性。方法 150例患者,均疑似咳嗽变异性哮喘(入选时间2023.04~2023.06),临床检查方案:呼出气一氧化氮、支气管激发试验;金标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观察内容:两种诊断方法相关性;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相关性。结果 对该病诊断中,支气管激发试验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00%、40.74%、95.93%;经相关性分析显示,阳性患者中,支气管激发试验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之间一般相关(r=0.684,P<0.001);经ROC曲线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对该病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最佳截断值为40ppb;与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后,诊断效能提升,且呼出气一氧化氮诊断准确度、灵敏度较支气管激发试验高(P<0.05)。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诊断方法中,支气管激发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结果存在相关性,且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提升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支气管激发试验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
下载PDF
上好一堂生物课——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12
作者 郝建维 《天津教育》 2024年第7期30-31,共2页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现在的学生,每天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不停获取大量信息。教师上课,如果课堂如死水一潭,了无生趣,即便偶尔泛起微澜,也难以触动学生;有时看起来课堂纪律良好,表面上一片安静祥和,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现在的学生,每天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不停获取大量信息。教师上课,如果课堂如死水一潭,了无生趣,即便偶尔泛起微澜,也难以触动学生;有时看起来课堂纪律良好,表面上一片安静祥和,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在学习。所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课堂纪律 内驱力 生物课 如何激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化 新鲜事物
下载PDF
融合生活 激发兴趣——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邹双双 《天津教育》 2024年第8期122-124,共3页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探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情境教学法 生活元素 小学语文 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融合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承和弘扬
下载PDF
鱼蛋白作为激发剂促进还田秸秆腐解和有机碳在土壤中积累
14
作者 刘心雨 黄程鹏 +2 位作者 姜培坤 陈瑾 徐秋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6,共13页
[目的]秸秆还田量影响秸秆腐解、后茬作物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利用鱼蛋白作为激发剂促进秸秆分解、提高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效果,为秸秆和鱼蛋白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设置... [目的]秸秆还田量影响秸秆腐解、后茬作物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利用鱼蛋白作为激发剂促进秸秆分解、提高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效果,为秸秆和鱼蛋白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设置秸秆还田量、有机激发剂种类及其在总激发剂中的占比3个因素。秸秆还田量包括适量(7500 kg/hm^(2))和高量(10500 kg/hm^(2))两个水平;供试有机激发剂包括猪粪、鱼蛋白;猪粪、鱼蛋白激发剂添加量占尿素氮量的比例分别为50%、100%(分别记为P50、F50、P100、F100),以两个秸秆还田量不添加激发剂处理为对照,共10个处理。激发剂总量按照调节投入秸秆碳氮比为35:1所需要的氮量计算,其中50%和100%的氮量由猪粪、鱼蛋白提供,培养期为60天。培养期间测定CO_(2)和N_(2)O排放速率及累计排放量。培养结束时,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细菌和真菌丰度以及酶活性。[结果]高量秸秆还田虽然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碳的积累,但土壤CO_(2)排放量以及单位输入碳的排放量均高于适量秸秆还田土壤。培养前13天,高量和适量秸秆还田的累计CO_(2)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0%以上,以F50处理排放量最高。P50和F50处理适量和高量秸秆还田土壤CO_(2)排放总量低于P100和F100处理,而N_(2)O排放正好相反,P50和F50处理土壤有机碳积累也高于P100和F100处理。适量秸秆还田条件下,F50处理的CO_(2)排放速率和N_(2)O排放总量均高于P50;而CO_(2)排放总量显著低于P50,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显著高于P50处理。适量秸秆还田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总体高于高量秸秆还田土壤;P50和F50处理土壤酶活性总体高于激发剂100%添加处理,F50处理的效果优于P50处理。[结论]高量秸秆还田显著增加CO_(2)排放总量,降低单位碳投入量的土壤有机碳积累量。适量秸秆还田(7500 kg/hm^(2))条件下,以鱼蛋白提供调节碳氮比所需氮量的50%处理较传统猪粪处理可显著提高早期CO_(2)排放速率,降低CO_(2)排放总量,提升土壤有机碳积累量,因此,可作为提高还田秸秆腐解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碳氮比 激发 碳积累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发试验在性发育异常儿童中的诊断作用评估
15
作者 梁翠丽 刘国昌 +6 位作者 程静 牛会林 伏雯 张丽瑜 贾炜 张文 刘丽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激发试验在诊断不同分型性发育异常(disorder of sexual development,DSD)患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DSD患儿,按染色体核型分为46,XX组(n=10)、46,XY组(n=87)、...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激发试验在诊断不同分型性发育异常(disorder of sexual development,DSD)患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DSD患儿,按染色体核型分为46,XX组(n=10)、46,XY组(n=87)、性染色体异常组(n=35),比较各组患儿hCG激发试验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分析形态学上是否存在睾丸组织对hCG激发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3组患儿激发试验后睾酮(testosterone,T)增加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XY组中,5α-还原酶2缺乏症患儿激发试验后的T与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比值高于其他46,XY DSD患儿(P<0.05)。形态学上,有睾丸组织的DSD患儿激发试验后T增加倍数高于无睾丸组织患儿(P<0.05)。结论hCG激发试验对于评估不同类型的DSD患儿的睾丸间质细胞存在和功能均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性腺性质不明确的DSD患儿,均建议行hCG激发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发育异常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发试验 睾丸间质细胞 睾酮 儿童
下载PDF
碱激发矿渣基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封存CO_(2)可行性研究
16
作者 刘健 李伟 +7 位作者 王立才 范建国 刘强 曹晓强 程卫民 王刚 关天举 宋长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5,共8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以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制备泡沫混凝土并将其用于CO_(2)封存,对实现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CO_(2)的经济、高效封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炉矿渣为原料,选用NaOH为碱激发剂,...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以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制备泡沫混凝土并将其用于CO_(2)封存,对实现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CO_(2)的经济、高效封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炉矿渣为原料,选用NaOH为碱激发剂,硬脂酸钠为稳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NAO4S,SDS)为发泡剂,制备了高孔隙的泡沫混凝土。探究了不同NaOH用量对矿渣基泡沫混凝土综合性能及封存CO_(2)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aOH用量的增加,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逐渐增加,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泡沫混凝土的内部孔隙分布不均匀,孔隙率大。SEM结果表明,当NaOH用量过高时泡沫发生破裂连通。XRD结果表明,矿渣基泡沫混凝土水化产物主要是C—S—H凝胶和Ht物相,Ht物相的层状结构使得材料的孔壁不够致密,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TGA结果表明,碳化过程中水化产物有效吸收CO_(2)转化成以CaCO3为主的碳酸盐,NaOH用量12%时,CO_(2)的封存量最高为89.74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 矿渣 泡沫混凝土 封存CO_(2)
下载PDF
碱激发垃圾焚烧底灰地聚物的制备及其水化特性研究
17
作者 刘刚 李心诚 +3 位作者 刘金军 蹇守卫 范璐璐 涂亮亮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7-294,共8页
本文采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BA)、偏高岭土和矿粉作为原料,NaOH和水玻璃作为碱激发剂来制备底灰地聚物,重点研究了不同碱含量、BA掺量对聚合物抗压强度及水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碱含量达7%(质量分数,下同)时,过量的钠与活性钙、活... 本文采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BA)、偏高岭土和矿粉作为原料,NaOH和水玻璃作为碱激发剂来制备底灰地聚物,重点研究了不同碱含量、BA掺量对聚合物抗压强度及水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碱含量达7%(质量分数,下同)时,过量的钠与活性钙、活性硅和铝反应,从而形成大量低强度N-A-S-H,使底灰地聚物强度下降;当碱含量固定、BA掺量达到80%时,底灰地聚物的强度大幅度降低。对于底灰而言,其聚合物体系对重金属离子具有显著的固化效果。因此,采用BA制备底灰地聚物对城市固废绿色再生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 垃圾焚烧底灰 地聚物 强度 重金属固化
下载PDF
喀斯特11种典型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及其对土壤碳排放的激发效应
18
作者 巢林 欧梦菲 +8 位作者 陈健 卢卫福 马琳 李忠国 黄柏华 明安刚 张建兵 胡宝清 刘艳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97-3407,共11页
旨在探究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过程及其对土壤碳排放的激发效应,为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提供数据支持。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大青山石山树木园11种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的优良石山树种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究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过程及其对土壤碳排放的激发效应,为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提供数据支持。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大青山石山树木园11种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的优良石山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13C自然丰度法区分凋落叶和土壤来源CO_(2)并量化土壤激发效应,比较不同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及其激发效应的差异,探讨凋落物分解及其激发效应与凋落物性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11个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在碳相关化学性质(水溶性碳、半纤维素和单宁含量等)、养分含量(磷和镁含量等)及化学计量特征(碳磷比和氮磷比)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程度变异。(2)不同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及其诱导的土壤激发效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在整个培养实验期间,11个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平均分解了35.3%,其中海南椴分解最快,达到50%,而青冈栎分解最慢,仅分解16.5%。(3)总体上看,凋落叶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5.1 mg C kg^(-1)土壤d^(-1))是对照土壤呼吸速率(2.3 mg C kg^(-1)土壤d^(-1))的2.2倍,凋落叶添加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分解,平均达到37.6%;其中海南椴、割舌树和任豆凋落叶输入则抑制土壤有机碳分解(抑制程度分别为-13.2%、-6.9%和-22.5%),产生负激发效应。(4)凋落叶分解与非结构性碳(r=0.63,P=0.04)和水溶性碳(r=0.91,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r=0.64,P=0.03)、纤维素(r=0.62,P=0.04)和锰含量(r=-0.63,P=0.04)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碳、钾和钙含量相结合可以解释生态恢复树种凋落叶分解变异的98%;然而,凋落叶性状与土壤激发效应强度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归还角度考虑,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树种可以选择光皮梾木、海南椴、顶果木和降香黄檀等凋落叶分解较快的树种,以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植被恢复;另一方面,从土壤碳固持角度来看,海南椴、任豆和割舌树等凋落叶输入会抑制土壤有机碳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退化生态系统土壤碳封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自然丰度 C4土壤 凋落物性状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排放激发效应
下载PDF
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腾腾 王海燕 +3 位作者 张英谦 段晨初 甄立娜 刘新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59例(A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B组),以吸入用氯醋甲胆碱为支气管激发剂,使用Astograph气道过敏反应测定仪... 目的探讨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59例(A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B组),以吸入用氯醋甲胆碱为支气管激发剂,使用Astograph气道过敏反应测定仪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比较两组支气管激发试验指标[基础呼吸阻力(Rrs cont)、基础呼吸传导率(Grs cont)、最小诱发累积剂量或反应阈值(Dmin)、Rrs升高到基础水平115%所需氯醋甲胆碱的累积剂量(PD15)、传导率下降斜率(SGrs)],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Dmin与PD15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min、PD15对典型支气管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判断效能。结果B组支气管激发试验指标Dmin、PD15高于A组,SGrs低于A组(P均<0.05),两组Rrs cont、Grs con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min与PD15呈正相关(r=0.68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min区分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5(95%CI为0.966~1.000,P<0.01),对应的最佳临界值为3.41 U,敏感度为98.3%,特异度为93.3%;PD15区分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AUC为0.921(95%CI为0.869~0.973,P<0.01),对应的最佳临界值为5.86 U,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6.7%。结论典型支气管哮喘较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更强,Dmin≤3.41 U、PD15≤5.86 U可作为鉴别典型支气管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
下载PDF
电子激发高空大气辐射模拟装置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20
作者 何睿祺 刘向农 +5 位作者 温作赢 顾学军 张为俊 戴聪明 李建玉 唐小锋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5,共11页
地球大气组分与高能电子之间的电荷交换和能量传递在极光和气辉等高空大气发光现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搭建基于真空系统的电子激发高空大气辐射地面模拟装置,验证了高能电子对高空中性大气的电离激发及其辐射跃迁机制。该装置可实现... 地球大气组分与高能电子之间的电荷交换和能量传递在极光和气辉等高空大气发光现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搭建基于真空系统的电子激发高空大气辐射地面模拟装置,验证了高能电子对高空中性大气的电离激发及其辐射跃迁机制。该装置可实现从10^(2)Pa过渡到10^(-3)Pa超过5个量级的真空梯度、10^(2)~10^(3)eV能量范围内的电子加速聚焦以及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宽光谱测量。将该模拟装置初步应用于N_(2)和O_(2)的电子激发实验,比较了大气中两种主要成分的谱线分布特征,发现激发光谱强度与电子能量成正相关,且在相同条件下N_(2)的激发光谱强度远大于O_(2)。利用单组分气体的已知光谱带系标定了实际大气的电子激发光谱,结果表明实际大气与纯N_(2)的激发光谱分布趋于一致但强度有所下降。初步测试与应用表明该装置可用于模拟高能电子沉降过程中与中高层大气组分的碰撞激发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电离光谱 电子激发 大气辐射 高空大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