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治疗颅内血肿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创忠 王今才 +1 位作者 李琛 王玉国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冲洗治疗颅内血肿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 检测分析33例应用尿激酶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差比值(INR)、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酶原含量(FIB)。结果 术中、术后凝... 目的 探讨尿激酶冲洗治疗颅内血肿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 检测分析33例应用尿激酶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差比值(INR)、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酶原含量(FIB)。结果 术中、术后凝血机制无明显改变,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结论 尿激酶冲洗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确切、损伤小,且不会破坏凝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尿激酶 凝血机制 凝血酶原时间 激活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酶原含量
下载PDF
锥颅血肿碎吸加尿激酶冲洗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凝血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伟峰 宣宏飞 顾水均 《浙江创伤外科》 2006年第4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尿激酶冲洗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凝血机制 锥颅血肿碎吸 激活凝血酶原时间 锥颅碎吸 蛋白含量 标准差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凝血四项检查正常参考范围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吕纯莉 张天芬 +2 位作者 潘娟 郑国波 温乾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5期1978-1979,共2页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的范围。方法对本实验室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凝血四项日常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分段统计,结果优选的方法,各分段统计在反复剔除"±3s"后获得恒定均值(x)及标准差(s)并计算95%...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的范围。方法对本实验室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凝血四项日常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分段统计,结果优选的方法,各分段统计在反复剔除"±3s"后获得恒定均值(x)及标准差(s)并计算95%可信区间(x±1.96s),确定本室正常参考范围。结果本室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为,凝血酶原时间(PT):10.7~14.7s,国际标准化比率(INR):0.78~1.1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8.7~48.7s,纤维蛋白原(Fg):1.46~4.6g/L。结论建立了该实验室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的范围,能满足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激活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参考范围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凝血有关5项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蓬勃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38-738,共1页
关键词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D-二聚体
下载PDF
不同采血量和离心转速对凝血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媛 李强 +2 位作者 李慧君 赵家仪 沈云龙 《解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量和凝血标本离心转速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20例,于清晨空腹采血,在真空采血管中分别加入1、1.5、2、2、2.5、3、3.5 ml全血,以标本2 m L血为标准采血量,分析不同采血量和不同离心力下凝血...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量和凝血标本离心转速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20例,于清晨空腹采血,在真空采血管中分别加入1、1.5、2、2、2.5、3、3.5 ml全血,以标本2 m L血为标准采血量,分析不同采血量和不同离心力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采血量为1 ml,PT、APTT和TT时间明显延长;当采血量为1.5 m L,PT和APTT时间明显延长;而当采血量为3.5 m L,TT时间缩短;与转速3 500 r/min相比,高速离心后PT和APTT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准确的采血量和离心条件是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加强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将精准医疗的理念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量 离心转速 部分激活凝血酶原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