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4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张雅静 韩雪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4-138,144,共6页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9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30名同期老年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入院次日、对照组体检当日的血浆PAI-1...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9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30名同期老年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入院次日、对照组体检当日的血浆PAI-1水平和CAR,记录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PAI-1水平和CAR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不同预后(根据患者28 d的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老年脓毒症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浆PAI-1水平和CA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浆PAI-1、CA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浆PAI-1水平和CA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PAI-1、CAR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分别呈正相关关系(P<0.05);28天内,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31例(34.44%)、存活59例(65.56%),生存组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死亡组,SOFA评分、血浆PAI-1水平及CAR低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浆PAI-1水平和CAR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AI-1、CAR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752(95%CI为0.642~0.862,P<0.001),0.842(95%CI为0.745~0.939,P<0.001)及0.887(95%CI为0.796~0.977,P<0.001)。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血浆PAI-1水平和CAR升高,两者联合对患者28 d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脓毒症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2
作者 刘晓文 高永超 +1 位作者 刘昌佳 武新雨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5-468,47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轻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34)、B组(n=31)和C组(n=27)。A组患者采用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轻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34)、B组(n=31)和C组(n=27)。A组患者采用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B组和C组在A组的基础上分别联合标准剂量rt-PA(0.9 mg/kg)、低剂量rt-PA(0.6 mg/kg)治疗,各组患者疗程均为30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及血浆黏度(PSV)]、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7 d、30 d,B组、C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C组患者PT、APTT、TT、SOD、CAT水平均高于A组(P<0.05);LSV、PV、FIB、MDA、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A组(P<0.05);治疗后,B、C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P<0.05)。结论:rt-PA联合双抗治疗有利于促进AIS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降低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水平,低剂量rt-PA疗效与标准剂量相近,且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脑卒中溶栓急救的有效性及病情转归
3
作者 刘湧 王光伟 +1 位作者 刘春山 刘地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用于脑卒中溶栓急救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普替酶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rhTNK-tPA静脉溶栓。... 目的探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用于脑卒中溶栓急救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普替酶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rhTNK-tPA静脉溶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溶栓前后神经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溶栓后1 h、6 h、12 h、24 h、72 h,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3 d,观察组血栓弹力图指标TEG-R、TEG-K水平高于对照组,TEG-MA、TEG-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预后良好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结论rhTNK-tPA用于脑卒中溶栓急救,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状态,且安全性及远期预后良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溶栓急救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4
作者 廖剑霖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再通TIMI3级和TIMI2~3级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再通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改善,且不会诱发不良终点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再通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张小静 王晓琴 屈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法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宝鸡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IS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法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宝鸡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IS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3.03±6.42)岁,病程(31.12±6.43)h,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2.88±6.29)岁,病程(30.74±6.39)h,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依达拉奉右莰醇15 ml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给药,2次/d)。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9.49%(31/39)比56.41%(2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7.87±0.96)分比(9.88±1.83)分、(1.78±0.14)分比(2.04±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7、6.43,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GSH-Px、SOD均高于对照组[(219.78±24.13)mg/L比(189.88±23.12)mg/L、(154.78±11.95)U/ml比(138.67±13.16)U/ml]、MDA、ROS均低于对照组[(47.01±5.64)µmol/L比(51.94±6.34)µmol/L、(508.57±36.34)µmol/L比(576.34±38.44)µ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9、5.66、3.63、8.00,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45±3.12)ng/L比(13.67±3.96)ng/L、(0.72±0.28)ng/L比(1.23±0.34)ng/L、(9.67±4.28)ng/L比(14.78±4.5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7.23、5.11,均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改善IS患者的治疗疗效、神经功能,且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较单独使用rt-PA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依达拉奉右莰醇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护理应用
6
作者 柳伶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2期0057-0059,共3页
目的:探析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06月在我院接受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护理... 目的:探析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06月在我院接受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联合改良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急救时间、NIHSS评分、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抽血送检时间、CT检查时间以及入院至溶栓开始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相较于入院时,两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高于入院时,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ADL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出血、尿潴留以及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改良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疗效,可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梗死 改良急救护理路径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7
作者 牛凤莲 高丽红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15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15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32例)和非HT组(11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IB、NLR联合SII对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FIB、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T、SII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FIB、NLR、PLT、SII是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B、NLR、SII联合预测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灵敏度为76.80%,特异度为92.40%,均优于FIB、NLR、SII单独预测。结论FIB、NLR、SII是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且FIB、NLR、SII三者联合对AIS患者rt-PA溶栓后HT具备一定的预测价值,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出血性转化 纤维蛋白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辉 崔小丽 +4 位作者 常莎 李志伟 胡军 蒋锋 王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ED)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rt-PA治疗,观...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ED)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rt-P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ED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超声指标、脑血流灌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TPA)及斑块不稳定数目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TMV均显著升高,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PSV、TMV更高,RI更低(P<0.05);观察组出血性转化(H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D联合rt-PA溶栓治疗AIS中可协同增效,改善患者动脉粥样情况,提高脑血流灌注,降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依达拉奉右莰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天然Nrf2激活剂研究进展及其抗呼吸道病毒意义
9
作者 王玉凤 张恒 +4 位作者 唐纯玉 王雄龙 涂红英 李顺祥 欧阳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6-860,共5页
Nrf2是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调节白细胞介素(IL)家族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研究证实Nrf2的激活对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众多天然Nrf2激动剂可作为免疫疗法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基于Nrf2在呼吸道感染的... Nrf2是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调节白细胞介素(IL)家族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研究证实Nrf2的激活对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众多天然Nrf2激动剂可作为免疫疗法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基于Nrf2在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对众多天然Nrf2激动剂抗人类呼吸道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天然药物治疗呼吸道病毒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Nrf2激活剂 呼吸道病毒 激活剂 天然产物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玉英 顾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4期4549-4554,共6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可进一步增加脑梗死病人出血转化的发生率,血脑屏障破坏是出血转化的直接原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PA进一步加剧了氧化应激、炎性因子释放和血管重构,从而诱导血脑屏障的损伤。保护血脑屏障...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可进一步增加脑梗死病人出血转化的发生率,血脑屏障破坏是出血转化的直接原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PA进一步加剧了氧化应激、炎性因子释放和血管重构,从而诱导血脑屏障的损伤。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tPA溶栓后出血转化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优势,运用中医药保护血脑屏障对临床预防溶栓后出血具有较大的潜力。结合前期研究,综述近年来tPA溶栓引起血脑屏障渗漏的机制,以血脑屏障通透性为靶标挖掘减少tPA溶栓后出血的中药资源,以期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溶栓使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出血转化 血脑屏障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梁海峰 李国栋 薛晓琳 《大医生》 2023年第16期37-40,共4页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cardiac-cerebral infarction,CCI)、非心源性脑梗死(no-cardiac cerebral infarction,NCCI)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脑梗...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cardiac-cerebral infarction,CCI)、非心源性脑梗死(no-cardiac cerebral infarction,NCCI)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3例CCI患者作为对照组,33例NCCI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后2 h、24 h、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治疗后不同时间(1个月、3个月)预后情况[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均有差异(均P <0.05),治疗前~治疗后7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在时间、组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前~治疗后7 d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CCI、NCCI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但对NCCI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作用更显著,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心源性脑梗死 非心源性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璟瑜 缪云辰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299-302,共4页
葡萄糖激酶(GK)是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的第一个限速酶,能感知葡萄糖水平变化,并启动核心调糖靶器官的精密协作,以维持血糖稳态。GK激活剂(GKA)作为一种全新机制的治疗药物,能激活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降的GK功能,重塑血糖稳态,正逐渐应用... 葡萄糖激酶(GK)是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的第一个限速酶,能感知葡萄糖水平变化,并启动核心调糖靶器官的精密协作,以维持血糖稳态。GK激活剂(GKA)作为一种全新机制的治疗药物,能激活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降的GK功能,重塑血糖稳态,正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就T2DM发病机制、GK作用机制及GKA治疗T2D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正确认识和使用GKA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 2型糖尿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光 刘宏志 +2 位作者 王坤 路娟 顾雪村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2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损伤标志物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晕、皮疹、牙龈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清炎症因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结合丁苯酞的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抑制患者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丁苯酞 神经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辉 张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7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7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黏度、血管内皮素-1、D-二聚体,统计两组治疗后血管通畅程度、靶血管再通情况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治疗后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血浆黏度、血管内皮素-1、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血管通畅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靶血管再通率(90.0%)高于对照组(62.5%)(P<0.05)。观察组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给予rt-PA,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确保血管再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下载PDF
基于专利视角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研究分析
15
作者 李璐 齐燕 +1 位作者 杜然然 高东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3年第S01期88-102,共15页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高速增长,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9%。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针对在肝细胞葡萄糖稳态调控中起核心作用的葡萄糖激酶这一靶点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是2型糖尿病新型药物研发的热点...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高速增长,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9%。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针对在肝细胞葡萄糖稳态调控中起核心作用的葡萄糖激酶这一靶点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是2型糖尿病新型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科学分析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相关专利技术现状,能够为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情报支撑及决策参考。本文运用专利计量学方法,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和Cortellis数据库为数据源,对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相关专利的申请态势、专利分布区域、专利申请人及其药物、专利技术构成及其热点,以及技术发展路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GKA技术仍在持续发展中,美国和日本是主要布局区域;在专利申请人方面,国外的罗氏公司、阿斯利康公司和辉瑞公司以及国内的华领医药公司申请数量较多;专利技术热点涉及药物结构、药物剂型、药物配伍、药物化学、疾病治疗等七个方面。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对我国葡萄糖激酶激活剂领域提出建议,以期为未来专利的申请布局以及产品创新研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 GKA 专利分析 专利布局
下载PDF
Sirtuin及其食源性激活剂对衰老相关疾病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涵 尹淑涛 +1 位作者 扈洪波 赵冲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0-412,共23页
Sirtuin是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可以从组蛋白和其它底物蛋白赖氨酸的ε-氨基中脱去乙酰基和其它酰基。研究表明,Sirtuin是热量限制调控疾病的重要靶点,可以作为一种信号转导分子,参与调控代谢综合征、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 Sirtuin是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可以从组蛋白和其它底物蛋白赖氨酸的ε-氨基中脱去乙酰基和其它酰基。研究表明,Sirtuin是热量限制调控疾病的重要靶点,可以作为一种信号转导分子,参与调控代谢综合征、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据表明,多种化合物通过激活Sirtuin,模拟热量限制预防和调控疾病。为更好地了解Sirtuin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而从食物中筛选出以Sirtuin为靶点的有效活性成分,本文聚焦Sirtuin调控的特定靶点和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食源性的Sirtuin激活剂在疾病预防及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UIN 赖氨酸去乙酰酶 衰老相关疾病 食源性激活剂
下载PDF
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宫月 邴伯东 +1 位作者 刘军 刘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114-117,122,共5页
目的探讨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Recombinant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Recombinant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健膜汤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息肉长、短径线长度,内膜厚度,血清TGF-β1、PAI-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47/50)与对照组78.00%(39/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长、短径及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PAI-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内膜增生,缩小内膜息肉,降低血清TGF-β1、PAI-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膜汤 屈螺酮炔雌醇片 子宫内膜息肉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
下载PDF
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潜伏激活剂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颐娜 梁瑞英 +4 位作者 田士军 王娟 王春颖 霍珊珊 于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6-470,共15页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机体免疫缺陷综合征。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AIDS患者最有效的方法,其虽可降低病人体内病毒载量,但却不能彻底清除病毒。2012年“shock and kill”治疗策略被提出,该策略利...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机体免疫缺陷综合征。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AIDS患者最有效的方法,其虽可降低病人体内病毒载量,但却不能彻底清除病毒。2012年“shock and kill”治疗策略被提出,该策略利用HIV潜伏激活剂(LRA)激活潜伏在CD4+T细胞内的HIV-1使其暴露,随后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或采用抗病毒药物消灭携带有病毒的宿主细胞,从而逐渐清除病毒潜伏库,最终实现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HIV-1潜伏机制主要有5种:表观遗传学调控、转录因子对基因的调控、免疫信号通路的调节、前病毒基因整合位点的影响和微RNA的影响。基于HIV-1的潜伏机制,目前有潜力作为LRA的药物主要包括表观遗传修饰剂、转录因子调节剂和免疫激活剂等。本文对以上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表性药物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LRA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1潜伏激活剂 HIV-1病毒潜伏库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与妇科肿瘤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利娟 刘惠喜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降解细胞外基质 ,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本文就本系统与妇科肿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旨在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UPAR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PAIs 妇科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