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891a-5p及miR-383-5p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探讨
1
作者 张志强 郑爽 +3 位作者 马怡 刘爽 韩彧佳 赫丽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s(miRNAs,miR)-891a-5p及miR-383-5p与激素受体(HR)阳性早期乳腺癌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62例HR阳性早期(T1~2N0M0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分为远处转移组(28例,出现远处转移)和未远处转移组(34例... 目的探讨微小RNAs(miRNAs,miR)-891a-5p及miR-383-5p与激素受体(HR)阳性早期乳腺癌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62例HR阳性早期(T1~2N0M0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分为远处转移组(28例,出现远处转移)和未远处转移组(34例,未出现远处转移)。收集两组的临床乳腺癌标本,并检测组织的miRNAs表达水平。比较两组miR-891a-5p、miR-383-5p、miR-1295a表达水平,分析miR-891a-5p、miR-383-5p、miR-1295a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miR-661、miR-296-3p、miR-128-3p表达水平,分析miR-891a-5p、miR-383-5p、miR-1295a表达水平与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之间的关系。结果远处转移组miR-891a-5p、miR-383-5p、miR-1295a表达水平明显较未远处转移组减少,差异倍数分别为-2.519、-1.812和-1.443;远处转移组miR-891a-5p表达(1.099±0.899)明显低于未远处转移组的(2.768±2.194)(P<0.05)。miR-891a-5p低表达(<1.12)预测远处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2.4%,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P=0.0000<0.01);miR-383-5p低表达(<1.15)预测远处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4%和85.3%,AUC为0.738(P=0.0013<0.01);而miR-1295a低表达(<2.08)预测远处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和50.0%,AUC仅为0.677(P=0.0175<0.05)。在诊断效能上,miR-891a-5p诊断乳腺癌远处转移的AUC、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优于miR-383-5p,miR-1295a诊断效能最差,表明miR-891a-5p、miR-383-5p低表达能预测HR阳性早期乳腺癌的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组的miR-661、miR-296-3p、miR-128-3p表达水平均低于未远处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9~1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1个月。miR-891a-5p低表达患者的中位DMFS时间为48个月,5年DMFS仅为38.5%,低于miR-891a-5p高表达的86.1%(P<0.01)。miR-383-5p低表达患者的中位DMFS时间为52个月,5年DMFS为35.0%,低于miR-383-5p高表达的73.8%(P<0.01);miR-1295a低表达患者的中位DMFS时间为65个月,miR-1295a高、低表达患者的5年DMFS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miR-891a-5p、miR-383-5p有可能成为HR阳性乳腺癌的一个有价值的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肿瘤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891a-5p 微小RNAs-383-5p 激素受体阳性 早期乳腺癌 远处转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绪麟 刘新梅 +1 位作者 王丽华 孟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依西美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统计两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性激素[雌二醇(E_(2))、孕酮(P)、睾酮(T)]、骨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_(2)、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β-Cross Laps、PⅠ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依西美坦用药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疗效较佳,可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骨代谢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唑来膦酸 依西美坦 免疫功能 激素
下载PDF
MONALEESA-7研究:瑞波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前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杨梅 黄帅 舒茂 《循证医学》 2023年第2期78-82,共5页
1文献来源Im SA,Lu YS,Bardia A,et al.Overall survival with ribociclib plus endocrine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19,381(4):307-316.2证据水平1b。3背景年轻乳腺癌(<50岁)患者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占比很高,且... 1文献来源Im SA,Lu YS,Bardia A,et al.Overall survival with ribociclib plus endocrine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19,381(4):307-316.2证据水平1b。3背景年轻乳腺癌(<50岁)患者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占比很高,且这部分患者中大约三分之二是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定义为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表达,或两者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CDK4/6抑制剂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白屈菜-元胡药对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邹翔 舒淇 +4 位作者 吴双 于佳慧 张雪瑞 孙雨恒 曲中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5-940,共6页
目的 分析白屈菜-元胡药对(CHCR)的主要成分,预测其抗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的药效物质、潜在作用靶点及通路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CHCR乙醇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对... 目的 分析白屈菜-元胡药对(CHCR)的主要成分,预测其抗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的药效物质、潜在作用靶点及通路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CHCR乙醇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对所得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构建CHCR“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对富集通路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58个化学成分,含生物碱57个、有机酸1个。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活性成分38个,“成分-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中有核心靶点38个;得基因本体条目258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137条,主要包括雌激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验证实验结果显示,CHCR作用于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693μg/mL;150、300、600μg/mL的CHCR可显著降低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ERα蛋白和ESR1 mRNA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CHCR抗ER阳性乳腺癌的作用可能与调控ER、PI3K/Akt通路有关,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 元胡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5
作者 张雪蓉 万丽萍 +1 位作者 阿孜古丽·阿吉 朱钧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438-1443,144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P_(0)组(为空白对照)、P_(25)组(给予25μg/mL丙泊酚)和P_(50)组(给予50μg/m...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P_(0)组(为空白对照)、P_(25)组(给予25μg/mL丙泊酚)和P_(50)组(给予50μg/mL丙泊酚)。对3组细胞分别进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乳腺癌胞Ki-67、PD-L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RT-qPCR法检测不同浓度丙泊酚对Ki-67、PD-L1的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P_(0)组比较,P_(50)组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_(2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_(0)组相比,P_(50)组PD-L1、Ki-6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L1表达随丙泊酚浓度的增高而增高;与P_(2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D-L1、Ki-67的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浓度丙泊酚能促进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该变化与相关蛋白Ki-67、PD-L1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细胞增殖核抗原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马金平 王海波 +5 位作者 张剑 方圣 张家宏 王腾 马源 张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9期68-74,共7页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T)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诊治的230例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病例,汇总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T)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诊治的230例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病例,汇总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肿瘤新辅助化疗反应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将新辅助化疗反应分为G4~G5/G1~G3组时,绝经前缓解率高于绝经后、孕激素受体(PR)阴性缓解率高于PR阳性、Ki67>30%缓解率高于Ki67≤30%、蒽环类联合紫杉类化疗方案缓解率高于蒽环类序贯紫杉类、NACT后pN0缓解率高于p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介于5.434~35.852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阴性、Ki67>30%、pN0为肿瘤新辅助化疗反应的保护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268(0.128~0.562)、0.188(0.098~0.362)、0.277(0.141~0.544)。结论 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穿刺病理显示PR阴性、Ki67>30%、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阴性时,原发肿瘤新辅助化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 HER2阴性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楚人杰 张彦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185-189,共5页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主要表现为对化疗的不敏感和对激素的依赖,因此对于局部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来说,单纯新辅助化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现有临床指南也不推荐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方案。为进一步提高雌激素受体阳...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主要表现为对化疗的不敏感和对激素的依赖,因此对于局部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来说,单纯新辅助化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现有临床指南也不推荐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方案。为进一步提高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阶段的临床疗效,有研究者对新辅助化疗联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进行探索,但研究结论存在争议,其中该方案的适宜人群也是难点之一,本文拟围绕月经状态以及Ki-67指数两个角度对该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新辅助化疗联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他莫昔芬序贯依西美坦治疗对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宝珍 张利华 杨宇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2期113-115,共3页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序贯依西美坦治疗对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ER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序贯依西美坦治疗对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ER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他莫昔芬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他莫昔芬序贯依西美坦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血脂、骨密度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降钙素(CT)、骨碱性磷酸酶(BALP)均高于对照组,骨钙素(BG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ER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他莫昔芬序贯依西美坦治疗,在改善血脂代谢和不增加骨代谢异常发生的同时,减少子宫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他莫昔芬 依西美坦 序贯疗法
下载PDF
激素受体阳性男性副乳癌伴骨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樊莉 陈茂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6期189-191,共3页
男性副乳癌疾病是指男性发生了以副乳腺组织为原发灶的乳腺癌,大部分病发在机体腋窝位置,临床发生率较低且治疗预后十分不理想;激素受体阳性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以及孕激素受体阳性等均是副乳癌的表现形式。目前临床激素受体... 男性副乳癌疾病是指男性发生了以副乳腺组织为原发灶的乳腺癌,大部分病发在机体腋窝位置,临床发生率较低且治疗预后十分不理想;激素受体阳性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以及孕激素受体阳性等均是副乳癌的表现形式。目前临床激素受体阳性男性副乳癌发生率较低,因此临床无男性副乳癌研究及诊疗指南;对于男性副乳癌患者,临床通常是对其进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且可以应用靶向治疗药物、新兴治疗靶点药物、奥当卡替等药物对伴骨转移的男性副乳癌患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对象是激素受体阳性副乳癌(Luminal B型副乳癌)伴骨转移的男性患者,该患者术前乳腺MRI及骨扫描提示T3锥体及左侧肱骨转移,患者拒绝骨转移解救治疗,随访至今依旧未发现疾病进展迹象。本次研究对该患者的病情、病情发展、临床治疗以及临床相关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阐述治疗观点,以期为临床男性副乳癌疾病提供相应的治疗与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 男性副乳癌 骨转移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HER2低表达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艾勇彪 李志 +2 位作者 袁杰 范天苗 李文仿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2622-2626,共5页
目的 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表达激素受体(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498例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HER2阴性组(免疫组化检测HER... 目的 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表达激素受体(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498例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HER2阴性组(免疫组化检测HER2为0)和HER2低表达组[免疫组化检测HER2(+)或HER2(++)且荧光原位杂交阴性],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组织学分级及辅助治疗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阴性组相比,低表达组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中位百分比≥80%患者比例、Ki-67低表达患者比例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比例更高,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比例及脉管癌栓患者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65个月,两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低表达是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0.698,95%CI:0.493~0.961,P<0.05)。结论 HR阳性乳腺癌中HER2低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预后相似,但HER2低表达HR阳性早期乳腺癌具有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高、Ki-67表达率低、脉管侵犯少等特点。HER2低表达是HR阳性早期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预后
下载PDF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秀英 迪力努尔·艾麦提 王薇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6071-16076,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因其拥有针对性的医治成为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关注点,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风向,靶向药物联合内分泌治疗已经改变了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临床实践,本篇文章将在激素受体阳性乳...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因其拥有针对性的医治成为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关注点,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风向,靶向药物联合内分泌治疗已经改变了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临床实践,本篇文章将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基础之上,对其常见的靶点、信号通路,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4 and 6, CDK4/6)、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Lipodylinositol 3-kinase (PI3K)/protein kinase B (AKT)/mammalian target rapamycin (mTOR)),即PAM信号通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及其对应的靶向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做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CKD4/6抑制剂 PAM信号通路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艾愈胶囊联合阿那曲唑对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马驰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9期53-55,65,共4页
目的:探讨艾愈胶囊联合阿那曲唑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HR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阿那曲唑... 目的:探讨艾愈胶囊联合阿那曲唑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HR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阿那曲唑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联合用药(艾愈胶囊+阿那曲唑)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生活质量及用药安全性。结果:客观缓解率相比(37.50%vs 60.00%),研究组较低(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而CD8^(+)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CEA、CA15-3、TPS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而KP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12.50%vs 1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艾愈胶囊+阿那曲唑)治疗HR阳性老年乳腺癌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免疫功能恢复,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生活质量提升,且联合用药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老年 激素受体阳性 艾愈胶囊 阿那曲唑
下载PDF
阿那曲唑与他莫昔芬治疗肥胖的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后乳腺癌的效果对比研究
13
作者 高华 谭艳红 胡韶军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8期180-182,186,共4页
目的分析存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肥胖因素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用药,对比阿那曲唑、他莫昔芬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1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分析存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肥胖因素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用药,对比阿那曲唑、他莫昔芬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1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认为ER阳性,且合并肥胖。根据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阿那曲唑治疗,n=46)与对照组(采用他莫昔芬治疗,n=46),比较两组6个月后疗效,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sing hormone,LH)、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8,P=0.025)。观察组TC高于对照组,E2、L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那曲唑对肥胖病例有较好疗效,可提升总有效率,改善激素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乳腺癌 肥胖 激素受体阳性 阿那曲唑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效果
14
作者 张要盛 杨秀丽 任晓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1113-1114,共2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效果。方法78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两组,对照采用阿那曲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阿那曲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骨代谢指...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效果。方法78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两组,对照采用阿那曲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阿那曲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58.97%,高于对照组的35.9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β-Cross Laps、PI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骨代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阿那曲唑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下载PDF
氟维司群联合阿那曲唑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朱云朋 刘艳 陈威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37-2240,共4页
目的:探讨氟维司群联合阿那曲唑治疗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Advanced breast cancer,AB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2例ER阳性A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氟维司群联合阿那曲唑治疗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Advanced breast cancer,AB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2例ER阳性A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阿那曲唑组和氟维司群联合组,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氟维司群联合组的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PFS和OS明显高于阿那曲唑组(P<0.05);两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维司群联合阿那曲唑治疗ER阳性ABC患者,可显著提升CBR,延长PFS和OS,但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维司群 阿那曲唑 晚期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依维莫司治疗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芸菲 边莉 +5 位作者 王涛 张少华 宋金洁 杜歌 宋三泰 江泽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45-548,552,共5页
目的比较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给予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与单药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8月-2013年11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目的比较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给予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与单药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8月-2013年11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96例,一组给予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n=48),另一组给予单药内分泌治疗(n=48)。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基本均衡。联合组和单药组的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分别为22.9%和8.3%(P=0.049);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4.0个月(95%CL:2.9一5.1),单药组中位PFS为2.0个月(95%CI:1.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亚组分析中,年龄≥50岁、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解救治疗线数≤5线、存在内脏转移、骨转移、脑转移、软组织转移及既往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患者,联合组PFS较单药组显著延长。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既往内分泌治疗是否敏感是影响两组患者PFS的独立相关因素。不良反应主要与依维莫司相关,包括1~2级口腔炎、间质性肺炎等。结论 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联合依维莫司疗效确切,可延缓内分泌耐药导致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 晚期乳腺癌 依维莫司 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凉血疏肝方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为康 陈旻 +2 位作者 李雁 郭鹏 陆俊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5-127,154,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疏肝方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80例,均给予凉血疏肝方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症状、雌二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乳腺癌患者以阴虚、气滞... 目的观察凉血疏肝方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80例,均给予凉血疏肝方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症状、雌二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乳腺癌患者以阴虚、气滞和痰湿为主要表现,舌苔以舌红少苔及舌淡紫苔厚为主,脉象以弦脉多见;治疗后阴虚、气滞证候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舌象和脉象转变为正常的例数均明显增加(P均<0.05),中医证候总分由(18.41±3.69)分下降到(12.58±2.85)分(P<0.05)。治疗后焦虑抑郁、潮热汗出、夜寐不安、腹胀、疼痛、神疲乏力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腹胀改善最为明显;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结论凉血疏肝方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不良反应,降低激素水平,防止子宫内膜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凉血疏肝方 激素受体阳性 阴虚 气滞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荣彬 王若雨 +1 位作者 吕金燕 朱金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经过我院确诊的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剂量组(氟维司群500 mg组,31例)和低剂量组(氟维司群250 mg组,37例...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经过我院确诊的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剂量组(氟维司群500 mg组,31例)和低剂量组(氟维司群250 mg组,37例)。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高剂量组的部分缓解率为9. 7%,疾病稳定率为38. 7%;低剂量组的部分缓解率为8. 1%,疾病稳定率为35. 1%。高剂量组的客观有效率(9. 7%vs. 8. 1%,P=0. 82)和临床获益率(48. 4%vs.43. 2%,P=0. 67)均略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的中位PFS时间为5. 5个月,对照组的中位PFS时间为4. 9个月,两组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4,P=0. 04)。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头痛、潮热及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500 mg氟维司群可改善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维司群 激素受体阳性 晚期乳腺癌
下载PDF
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毛小玲 陆永奎 +5 位作者 农丽 王洪学 刘燕 贾昱娴 周文献 谢伟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针对29例经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接受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疗效和不良反...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针对29例经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接受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9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20.3个月,3例出现疾病进展(PD),2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停药,2例因经济原因停药,25例可评价疗效,其中4例(16.0%)获得部分缓解(PR),17例(68.0%)疾病稳定(SD),客观缓解率(ORR)为16.0%,临床获益率(CBR)为4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为6.8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炎、非感染性肺炎、乏力等。结论:对经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多线解救治疗失败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但需进一步筛选合适的患者和探索中国患者的合适剂量及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肿瘤 激素受体阳性 依维莫司 内分泌耐药
下载PDF
阿那曲唑和他莫昔芬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肿瘤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7
20
作者 童刚领 程勃然 +4 位作者 陈晓秋 吴烜 申东兰 彭安 王树滨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比较阿那曲唑和他莫昔芬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HR(+)MBC]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肿瘤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HR(+)MBC患者,其中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治疗者26例(阿那曲唑组),使用传统药物他莫昔芬治... 目的比较阿那曲唑和他莫昔芬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HR(+)MBC]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肿瘤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HR(+)MBC患者,其中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治疗者26例(阿那曲唑组),使用传统药物他莫昔芬治疗者24例(他莫昔芬组),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阿那曲唑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他莫昔芬组(P<0.05)。治疗后,他莫昔芬组IL-1、IL-8、IL-10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阿那曲唑组IL-1、IL-8、IL-10、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阿那曲唑组IL-1、IL-2、IL-6、IL-8、IL-10、TNF-α水平均低于他莫昔芬组(均P<0.05)。结论阿那曲唑对HR(+)MBC的疗效优于他莫昔芬;两种药物对肿瘤生长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与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绝经 阿那曲唑 他莫昔芬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