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7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quaCrop模型的水稻多目标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1
作者 马超 吴天傲 +2 位作者 章伟忠 李江 缴锡云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优化现有水稻灌溉制度,节约灌溉用水量,减少稻田氮磷流失量以降低面源污染风险。【方法】构建了基于AquaCrop模型和NSGA-Ⅱ算法的水稻灌溉制度模拟优化模型,利用水稻田间试验数据,开展以产量最大、氮磷流失量最小、灌水次数最少... 【目的】优化现有水稻灌溉制度,节约灌溉用水量,减少稻田氮磷流失量以降低面源污染风险。【方法】构建了基于AquaCrop模型和NSGA-Ⅱ算法的水稻灌溉制度模拟优化模型,利用水稻田间试验数据,开展以产量最大、氮磷流失量最小、灌水次数最少的3种目标组合(产量-氮磷流失量(Y-TNP)、产量-灌水次数(Y-N)、产量-氮磷流失量-灌水次数(Y-TNP-N))下的灌溉制度优化模型研究,提出适应不同生育期降水年型的稳产-控污-提效灌溉制度。【结果】(1)与常规灌溉相比,Y-TNP灌溉制度优化水稻产量下降2.14%,氮磷流失量减少23.09%;Y-N灌溉制度优化水稻产量下降1.76%,灌水次数减少53%;Y-TNP-N灌溉制度优化水稻产量下降2.64%,氮磷流失量减少22.83%,灌水次数减少2次。(2)不同典型年以Y-TNP-N为目标优化的稳产-控污-提效灌溉制度水稻产量介于7.74~7.78 t/hm^(2),同时大幅度减少灌水量进而降低氮磷流失量。【结论】AquaCrop模型可模拟试验区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本文构建的模拟-优化耦合模型可用于优化不同生育期降水年型下稳产-控污-提效的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制度 AquaCrop模型 NSGA-Ⅱ优化算法 面源污染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模型的荒漠苜蓿农田滴灌灌溉制度制定
2
作者 苗庆远 米丽娜 +4 位作者 覃兰玉 朱俊毅 卢琦 杨文斌 程一本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15,共8页
【目的】探究提高干旱区荒漠苜蓿农田滴灌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制定适宜的节水灌溉制度。【方法】以苜蓿为研究对象,基于HYDRUS-1D模型设置4种灌溉水平(高强度大灌溉量(LH-I)、中强度大灌溉量(MH-I)、低强度中等灌溉量(SM-I)、无灌溉(CK)... 【目的】探究提高干旱区荒漠苜蓿农田滴灌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制定适宜的节水灌溉制度。【方法】以苜蓿为研究对象,基于HYDRUS-1D模型设置4种灌溉水平(高强度大灌溉量(LH-I)、中强度大灌溉量(MH-I)、低强度中等灌溉量(SM-I)、无灌溉(CK))和5个0~20 cm土层初始土壤体积含水率梯度(4%、6%、8%、10%、12%,分别表示为S1、S2、S3、S4、S5),分析苜蓿根系土壤体积含水率降至土壤凋萎点的时间、峰值及维持在土壤凋萎点以上的时长,筛选0~20 cm土层不同土壤初始体积含水率下的最优灌溉水平。【结果】0~2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变化对SM-I、CK灌溉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在无灌溉的情况下,体积含水率?10%的0~20 cm土层土壤会补给根系层水分;低含水率的0~20 cm土层土壤更有利于LH-I灌溉水平下的水分在根系层的留存,SM-I水平下根系层水分的留存时长与0~20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呈正相关。LH-I灌溉水平下的深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峰值相比MH-I、SM-I、CK灌溉水平分别提高10.28%、27.91%、107.93%;MH-I灌溉水平下根系层土壤体积含水率维持在凋萎点之上的时长最久,平均为5.7 d。【结论】当0~2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4%时,可采用LH-I灌溉水平;当0~2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4%时,MH-I灌溉水平为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农田 紫花苜蓿 滴灌 含水率 灌溉制度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灌溉制度对黑龙江省高粱产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
3
作者 廖思寒 聂堂哲 +1 位作者 袁荣 纪鸿飞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5期17-20,共4页
为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施用量和不同灌水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进行盆栽试验。本试验设置3个不同的秸秆还田施用量和3个不同灌溉下限,探究不同处理高粱干物质累积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为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施用量和不同灌水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进行盆栽试验。本试验设置3个不同的秸秆还田施用量和3个不同灌溉下限,探究不同处理高粱干物质累积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秸秆还田量、灌水量,能够促进高粱干物质积累,增加高粱的产量;当秸秆还田施用量为30g/盆,灌溉下限控制在70%最大田间持水量时,高粱干物质累积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该梯度水平是在秸秆还田管理模式下黑龙江省高粱生长发育的适宜梯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秸秆还田 灌溉制度 产量 耗水规律
下载PDF
景电灌区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探讨
4
作者 冯治凤 刘斌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为提高景电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调查分析法,在分析景电灌区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研究方法,对景电灌区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为提高景电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调查分析法,在分析景电灌区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研究方法,对景电灌区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通过分析玉米作物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总结蓄水规律,根据模型建构制定的最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与实际状况较为符合,实现了有限水量在玉米作物生育期间的合理分配模式。通过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的应用,灌区节水控盐灌溉项目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优化升级,促使水资源实现集约精细化管理。综合考虑可以在景电灌区推广应用玉米节水控盐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电灌区 玉米 节水控盐 灌溉制度
下载PDF
水稻田灌溉制度优化设计的技术经济研究
5
作者 张凤霞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5期123-126,共4页
文章以灌区工程设计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约束条件,为减少冻害与用水量,对比不同灌溉制度设计,提出了灌溉制度优化方案,成果在同条件地区推广应运,可起到节水、节资、增产的效果。
关键词 经济效益 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
下载PDF
基于土壤含水量的灌溉制度对番茄生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媛 于景鑫 +3 位作者 杜亚茹 康艺凡 杜鹏飞 田国英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68,共5页
为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对番茄生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盛丰5号为材料,开展50%田间持水量(FC)、60%FC、70%FC、80%FC为灌溉开启条件的灌水试验(T1~T4),对照(CK)依据当地常用滴灌灌溉制度。试验表明,番茄结果前期和转色期,与CK相比... 为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对番茄生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盛丰5号为材料,开展50%田间持水量(FC)、60%FC、70%FC、80%FC为灌溉开启条件的灌水试验(T1~T4),对照(CK)依据当地常用滴灌灌溉制度。试验表明,番茄结果前期和转色期,与CK相比,70%FC为开启条件的灌溉制度可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光合参数。番茄采收期,叶片光合能力方面,T2表现最好,但与T1、T3、T4、CK无显著差异;果实品质方面,T1处理维生素C含量较T2、T3、T4、CK分别显著提高91.96%、55.46%、62.82%、29.26%,总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2.43%、51.13%、76.98%、28.53%,大果占比50%,特小果占比为0;经济指标方面,T1的水分利用率分别较T2、T3、T4、CK提高12.42%、135.22%、106.59%、18.36%。综合番茄生理指标、果实品质和经济指标,以50%FC为灌溉开启条件可在设施番茄秋冬茬栽培中获得较高的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有效实现节水增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 土壤水分 灌溉制度 净光合速率 果实品质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引黄灌区夏玉米-冬小麦连作实时灌溉制度研究
7
作者 马建琴 张雅琪 郝秀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124,156,共6页
为研究夏玉米-冬小麦连作模式下的节水灌溉制度,针对现有实时灌溉预报忽略了实际生产中复种连作的问题,统筹考虑复种连作时上下季作物生育期间隔时段内土壤水分的收支变化,建立了作物连作的实时灌溉预报模型,以三刘寨引黄灌区2014-2017... 为研究夏玉米-冬小麦连作模式下的节水灌溉制度,针对现有实时灌溉预报忽略了实际生产中复种连作的问题,统筹考虑复种连作时上下季作物生育期间隔时段内土壤水分的收支变化,建立了作物连作的实时灌溉预报模型,以三刘寨引黄灌区2014-2017年夏玉米-冬小麦连作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灌溉制度相比,采用该模型所确定的实时灌溉制度其灌溉定额年均减少20.4%,灌区的灌溉用水量年均节省1470万m3,各年度夏玉米-冬小麦总产量分别增加2.4%、2.2%、0.8%,各年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升13.6%、12.3%、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冬小麦连作 引黄灌区 灌溉制度 实时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法的设施番茄灌溉制度评价研究
8
作者 姚继超 闫华 +3 位作者 薛绪掌 邢振 李晶晶 黄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7-114,共8页
为研究设施番茄优质、高产、高效的最优灌溉制度,以蒸发皿、气象站、土壤水分传感器等仪器设备测定土壤水分信息作为灌溉决策依据,设计5种灌溉处理,以番茄单果重、作物产量、灌水量、糖酸比、Vc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 为研究设施番茄优质、高产、高效的最优灌溉制度,以蒸发皿、气象站、土壤水分传感器等仪器设备测定土壤水分信息作为灌溉决策依据,设计5种灌溉处理,以番茄单果重、作物产量、灌水量、糖酸比、Vc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基于熵权的逼近理想解法对灌溉制度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最优灌溉制度。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灌溉制度对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其中株高、茎粗、叶片数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为苗期生长较快,开花坐果期生长速度减缓,成熟期后基本无变化;叶面积指数则随着生育期逐渐加大,成熟时期趋于稳定。与其他处理相比,T3处理在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方面均表现为最优,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分别为12.62kg/m^(3)和40842.88kg/hm^(2)。且在番茄生育期内的总耗水量表现为T5>T2>T4>T3>T1,其中不同处理在开花坐果期的耗水量最大,苗期次之,成熟期最少。不同灌溉处理下,番茄单果重、糖酸比、Vc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表现为T5>T3>T2>T4>T1、T2>T1>T4>T3>T5、T1>T4>T3>T5>T2和T4>T1>T2>T3>T5。综合考虑糖酸比、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单果重、番茄产量和灌水量等6项指标,认为T3处理苗期灌水量37mm、开花坐果期灌水量44mm、果实成熟期灌水量17mm可作为推荐的设施番茄最优灌溉制度,评价结果与试验分析一致。该方法在评价指标选择时考虑了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的敏感性,避免了由于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客观、准确、方法简单等优点,为设施番茄灌溉制度的优选和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 灌溉制度 评价指标 水分亏缺 熵权-逼近理想解法
下载PDF
基于AquaCrop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戎亚思 李国强 +4 位作者 张杰 张建涛 王猛 郑国清 冯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为验证AquaCrop模型在河南省的适用性,并探讨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分别于2016—2018年和2019—2020年,在河南周口进行冬小麦不同灌水频次田间试验,先后校准AquaCrop模型参数和独立验证模型模拟效果,并利用验证后的AquaCrop模型,分析不同... 为验证AquaCrop模型在河南省的适用性,并探讨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分别于2016—2018年和2019—2020年,在河南周口进行冬小麦不同灌水频次田间试验,先后校准AquaCrop模型参数和独立验证模型模拟效果,并利用验证后的AquaCrop模型,分析不同降雨年型条件下16种灌溉情景对冬小麦耗水量、蒸腾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冠层覆盖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介于0.84~0.94,一致性指数(d)介于0.93~0.98,均方根误差(RMSE)介于4.7%~9.4%。冬小麦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2)介于0.94~0.95,d介于0.93~0.98,RMSE介于2.1~2.2 t/hm^(2)。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RE)均在10%以内。以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目标,冬小麦的最优灌溉方案为:于干旱年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每次灌水75 mm;于平水年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75 mm;于丰水年拔节期灌水7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AquaCrop模型 降雨年型 灌溉制度 河南省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隶属函数法的宁夏滴灌玉米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正文 岳宏伟 +1 位作者 陈娇 刘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0-196,共7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制定合理的滴灌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为了确定宁夏东麓灌区玉米滴灌制度,以灌水定额为变量(2 100、2 550、3 000、3 450、3 900 m^(3)/hm^(2)),探究不同灌水定额下玉米的生长指标、产量及构成要素...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制定合理的滴灌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为了确定宁夏东麓灌区玉米滴灌制度,以灌水定额为变量(2 100、2 550、3 000、3 450、3 900 m^(3)/hm^(2)),探究不同灌水定额下玉米的生长指标、产量及构成要素、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确定最佳灌溉量。结果表明:F4、F5处理下的全生育期土壤水分、株高、茎粗、叶面积、穗长、穗粗、籽粒质量、百粒质量、产量、WUE、P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秃尖长低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WUE与株高、茎粗、叶面积、穗长、穗粗、籽粒质量、百粒质量、耗水量、产量、WUE、PAR、Pn呈正相关,与秃尖长呈负相关。利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对1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F4处理时灌溉效果最为理想。综上所述,宁夏东麓灌区玉米滴灌定额为3 450 m^(3)/hm^(2),灌水12次能有效提高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及构成要素、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该灌溉制度适宜在宁夏东麓灌区滴灌玉米种植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隶属函数法 灌水定额 灌溉制度
下载PDF
基于产量与品质的宁夏引黄灌区小黑麦灌溉制度研究
11
作者 李宏广 陶振水 +4 位作者 吴佳瑞 崭红 张洪银 夏学智 张芳红 《宁夏农林科技》 2023年第10期6-9,29,共5页
以小黑麦冬牧7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对小黑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株高、绿叶数与灌溉定额之间符合开口向下的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在灌溉定额为3960m^(3)/hm^(2)时两者均最大。鲜草量、干物质量和干物质消化率随着... 以小黑麦冬牧7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对小黑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株高、绿叶数与灌溉定额之间符合开口向下的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在灌溉定额为3960m^(3)/hm^(2)时两者均最大。鲜草量、干物质量和干物质消化率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逐渐增加。不同灌溉定额对小黑麦生长指标、产量和营养品质影响显著。灌溉定额为3960m^(3)/hm^(2)时,小黑麦粗蛋白、脂肪、粗灰分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适口性和相对饲喂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小黑麦 产量 品质 灌溉制度
下载PDF
甘肃引黄灌区玉米灌溉制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红英 栾倩倩 刘斌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1期61-63,共3页
【目的】甘肃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甘肃地区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地整体降雨量较低且缺乏灌溉水源,甘肃引黄灌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尖锐,枯水年份在玉米用水高峰时间段的供水总量严重不足,做好... 【目的】甘肃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甘肃地区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地整体降雨量较低且缺乏灌溉水源,甘肃引黄灌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尖锐,枯水年份在玉米用水高峰时间段的供水总量严重不足,做好灌溉制度的优化设计工作刻不容缓。【方法】课题组简要阐述了甘肃引黄灌区玉米灌溉制度优化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当前甘肃引黄灌区玉米灌溉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目前玉米生育期不同阶段的需水情况和灌溉水量阶段分配次序。【结果】得出并汇总了甘肃引黄灌区玉米各剩余阶段敏感指数和甘肃引黄灌区主要作物适合的净灌水定额,同时总结了当前甘肃引黄灌区玉米灌溉制度存在灌溉制度不够科学、灌溉设施存在问题等弊端。【结论】灌溉制度的优化对于甘肃引黄灌区玉米种植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影响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所在。据此提出了甘肃引黄灌区灌溉制度的发展趋势与一些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甘肃引黄灌区玉米种植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农业 引黄灌区 玉米灌溉制度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富西灌区灌溉制度分析
13
作者 王有祥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富西灌区设计灌溉水田面积2113.3hm ^(2),灌区灌溉制度是否完善,影响灌区效益和农民的增产增收,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耕地产能,是灌区发展的一个要素,文章分析了适宜该灌区的灌溉制度。
关键词 灌区 灌溉制度 水田 灌水率
下载PDF
甘肃引黄灌区小麦灌溉制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14
作者 苏贵平 栾倩倩 刘斌 《南方农机》 2023年第8期20-22,共3页
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控制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是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甘肃省属于小麦主产省份,但该地区自然降雨分布不均,而小麦属于高耗水作物,水资源缺乏成为甘肃引黄灌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基于此,... 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控制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是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甘肃省属于小麦主产省份,但该地区自然降雨分布不均,而小麦属于高耗水作物,水资源缺乏成为甘肃引黄灌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基于此,课题组围绕甘肃引黄灌区小麦灌溉制度研究现状,分析了小麦需水规律及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并从小麦生长发育需水量及需水时间控制机制研究、小麦干旱发生发展情况与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研究、极端干旱情况下小麦脆弱性诊断及适应性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小麦灌溉制度研究发展趋势,以期为农业水管理精准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小麦高产及节约用水,应科学制定小麦的灌溉制度,进行适时、适量灌溉,为小麦生产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水、高产、高效、稳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小麦 灌溉制度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非充分灌溉制度对Jensen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缴锡云 雷志栋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2,共3页
分析了非充分灌溉中作物各生育阶段最优耗水量及产量对Jensen模型的敏感性。基于灌溉制度优化模型,构建了非充分灌溉制度对Jensen模型的敏感度计算公式,并以北京永乐店试验站1998~1999年度冬小麦的水分生产函数为例,进行了非充分灌溉... 分析了非充分灌溉中作物各生育阶段最优耗水量及产量对Jensen模型的敏感性。基于灌溉制度优化模型,构建了非充分灌溉制度对Jensen模型的敏感度计算公式,并以北京永乐店试验站1998~1999年度冬小麦的水分生产函数为例,进行了非充分灌溉制度对Jensen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Jensen模型参数λi的波动对最优灌溉制度以及产量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2与返青—拔节、灌浆—成熟阶段相比,拔节—孕穗、孕穗—灌浆阶段的最优耗水量计算结果受参数λi波动的影响比较小;3与返青—拔节、灌浆—成熟阶段相比,拔节—孕穗、孕穗—灌浆阶段的Jensen模型参数λi波动对各阶段最优耗水量及产量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NSEN模型 非充分灌溉制度 敏感性分析 水分生产函数 1999年度 计算结果 最优灌溉制度 成熟阶段 耗水量 参数λ 生育阶段 优化模型 计算公式 拔节 灌浆 产量 敏感度 冬小麦 试验站 波动 返青 相比 作物
下载PDF
景电灌区调蓄水池改造工程对灌溉制度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李君香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3年第9期112-114,共3页
文中首先对景电一期和二期灌区现状年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林果、生态林等灌溉制度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灌区种植结构预测,规划至2035年进一步提高灌区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灌区高效节灌比例达到87%,其中景电一期和二期灌区管灌和微灌分别达... 文中首先对景电一期和二期灌区现状年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林果、生态林等灌溉制度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灌区种植结构预测,规划至2035年进一步提高灌区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灌区高效节灌比例达到87%,其中景电一期和二期灌区管灌和微灌分别达17.95、7.91和30.71、15.09万亩,其中渠灌净灌溉定额均为200 m^(3)/亩,高效节水灌溉净灌溉定额分别为277和301 m^(3)/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电灌区 灌溉制度 调蓄水池改造工程 灌溉定额 种植结构
下载PDF
用水量平衡法确定灌区设计灌溉制度的计算——以开都河第二枢纽灌区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熊夏澜 《中国水运》 2013年第4期204-205,共2页
文中采用水量平衡法,应用开都河第二枢纽灌区的资料,分析计算了作物需水量、设计灌溉制度,并结合实际调查进行了对比;根据灌区实际具体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灌溉制度。
关键词 设计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计算 开都河第二分水枢纽灌区
下载PDF
小麦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及对灌溉制度的响应 被引量:73
18
作者 董宝娣 张正斌 +4 位作者 刘孟雨 张依章 李全起 石磊 周永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7-33,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和对灌溉制度的响应,该文于2003~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对19个抗旱节水性不同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灌溉处理下,其生长发育特性、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比较研究,结果表... 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和对灌溉制度的响应,该文于2003~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对19个抗旱节水性不同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灌溉处理下,其生长发育特性、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有显著差异.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相差最大达44.86%,水分利用效率相差可达42.18%.根据系统聚类分析,把19个小麦品种分为高产高WUE型、中产高WUE型、中产中WUE型和低产低WUE型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小麦,对灌溉制度的响应不同.高产高WUE类型在本试验年灌溉60 mm,产量可达到741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可达15.91 kg/(mm·hm2).在华北平原适于种植石家庄8号等高产高WUE型小麦,其在不降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情况下,减少灌水60~120 mm,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品种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灌溉制度
下载PDF
新疆现行灌溉制度下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分布变化 被引量:63
19
作者 王振华 杨培岭 +3 位作者 郑旭荣 何新林 张金珠 李文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9-159,共11页
分析了膜下滴灌应用典型灌区新疆石河子121团连续4年的定点监测膜下滴灌棉田盐分。结果表明,盐分在膜下滴灌灌水作用下不断向远离滴灌带的区域迁移,水平方向逐渐向膜间裸地聚集,垂直方向逐渐向下层运移。剖面盐分随滴灌应用年限的增加... 分析了膜下滴灌应用典型灌区新疆石河子121团连续4年的定点监测膜下滴灌棉田盐分。结果表明,盐分在膜下滴灌灌水作用下不断向远离滴灌带的区域迁移,水平方向逐渐向膜间裸地聚集,垂直方向逐渐向下层运移。剖面盐分随滴灌应用年限的增加逐渐由上大下小变化为上下均一的垂线状,这个过程尤其在滴灌应用2~4年表现得比较明显。滴灌应用4年深层(140 cm土层)开始脱盐,滴灌应用5年基本达到作物适宜耐盐含量。盐分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的灌溉制度。灌水特别是较大定额的灌水,改变了盐分自然分布特点。在周期性灌水作用下,各年生育期内盐分含量相对较低,土壤盐分总量呈降低趋势。盐分降低主要时期在出苗水灌后及花铃后期。随滴灌应用年限的增加,30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盐分也逐渐降低,滴灌应用约10年左右呈铅垂线改良型分布特点。现行膜下滴灌灌水制度在滴灌应用5年以上应适当减少花铃期的灌水定额,灌溉定额可降至618 mm左右,但苗期灌水仍需保持较大的灌水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棉区 膜下滴灌 土壤盐分 长期监测 灌溉制度
下载PDF
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产量效应与耗水特征研究 被引量:50
20
作者 居辉 兰霞 +2 位作者 李建民 周殿玺 苏宝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3-29,共7页
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水分消耗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产量差异的生理基础和耗水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节水高产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壤土条件下 ,春灌二水比春灌一水增产 ,但春灌一水的边际效益高于春灌二水处理 ;春灌二水与... 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水分消耗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产量差异的生理基础和耗水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节水高产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壤土条件下 ,春灌二水比春灌一水增产 ,但春灌一水的边际效益高于春灌二水处理 ;春灌二水与春灌三水的产量相近 ,但水分利用率提高。随春季灌水量的减少 ,小麦生育期间的总耗水量降低 ,但却增加了对土壤水 ,尤其是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 ,如春无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占到了总耗水量的 84 .9% ,其中 19.0 %来自于 130~ 2 0 0 cm的深层贮水 ,而春灌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则分别为 4 9.9%和 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制度 耗水 产量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