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溉方式对西红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永强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筛选出西红柿无土栽培最佳的灌溉方式,为云南省通海县西红柿栽培产业提供依据。【方法】以“千禧”樱桃西红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滴灌、潮汐式灌溉、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3种灌溉方式对西红柿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 【目的】筛选出西红柿无土栽培最佳的灌溉方式,为云南省通海县西红柿栽培产业提供依据。【方法】以“千禧”樱桃西红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滴灌、潮汐式灌溉、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3种灌溉方式对西红柿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滴灌技术时,西红柿生长效果最好,成熟期鲜重最大;滴灌、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时西红柿成熟期干重明显高于潮汐式灌溉处理;潮汐式灌溉下西红柿可溶性糖含量为最高,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西红柿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结论】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是最有利于西红柿生长的灌溉方式,此时西红柿产量最高、果实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西红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节水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卢程悦 曹志富 +2 位作者 张万锋 辛海霞 杨树青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袁隆平水稻试验基地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置15~20 cm(H1)、20~25 cm(H2)和25~30 cm(H3)3种土层厚度,设置控制灌溉(K)、常规灌... 【目的】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袁隆平水稻试验基地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置15~20 cm(H1)、20~25 cm(H2)和25~30 cm(H3)3种土层厚度,设置控制灌溉(K)、常规灌溉(CK)2种灌溉方式,共计6个处理,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K处理下的水稻株高相比CK矮,根长、茎粗、每穴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相比C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H2和H3土层厚度下的水稻产量相比H1增加30.49%~32.91%和63.74%~76.33%,K处理下的总灌水量相比CK减少55.04%~56.84%,K处理下的灌溉水生产率相比CK增加1.55~1.86倍,H2和H3土层厚度下的水稻灌溉水生产率相比H1增加35.61%~38.62%和73.07%~94.14%。【结论】25~30 cm土层厚度下采用控制灌溉的水稻节水增产效果最优,适宜当地水稻种植,研究结果可为寒地水稻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厚度 灌溉方式 寒地水稻 控制灌溉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杨明达 张素瑜 +4 位作者 李帅 郑东方 杨慎骄 关小康 王同朝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设置地面灌溉常规播种(CK)、地表滴灌常规播种(DI)、地下滴灌深播(SDI)处理,研究不同播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夏玉米大田生产的播种灌溉方式。结果表明,播种后灌溉40 mm情况下,SDI处理... 设置地面灌溉常规播种(CK)、地表滴灌常规播种(DI)、地下滴灌深播(SDI)处理,研究不同播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夏玉米大田生产的播种灌溉方式。结果表明,播种后灌溉40 mm情况下,SDI处理土壤水分可以上移至种床层,下渗到距地表80 cm处,5~10、1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8.69%、75.35%;CK和DI处理土壤湿润体在60 cm以上土层。SDI处理显著延长夏玉米的出苗时间,导致其苗期单株叶面积和干质量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但其出苗率并未显著降低。在生育期间灌溉的条件下,与CK相比,SDI处理降低拔节后期和灌浆初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但增加4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DI处理增加拔节后期中上层土壤和灌浆初期土壤含水量。与CK相比,SDI和DI处理不仅能够促进花前干物质的转运,而且还能提高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SDI和DI处理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8.51%、11.22%、11.41%和6.18%、6.38%、9.94%。SDI处理较DI处理提高了夏玉米的穗粒数和产量,但两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综上,地下滴灌深播未显著影响夏玉米的出苗率,并且地下滴灌能够提高中下层土壤的含水量,对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花后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提高有利,最终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播种灌溉方式 干物质积累及转运 地下滴灌深播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西北干旱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兴成 甘吉元 +6 位作者 钟辉丽 张田米 胡健泰 朱明敏 于栋 张涛 方梦琪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1,67,共7页
为了明确紫花苜蓿品质形成差异的水分生理特征,探索因地制宜、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以河西地区为例,以不灌水(CK)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常规畦灌(M)、交替灌溉(T)和隔沟灌溉(G)等3种不同灌溉方式分别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不同... 为了明确紫花苜蓿品质形成差异的水分生理特征,探索因地制宜、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以河西地区为例,以不灌水(CK)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常规畦灌(M)、交替灌溉(T)和隔沟灌溉(G)等3种不同灌溉方式分别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不同灌溉量下对“三得利”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灌水方式下株高与灌水次数呈正相关,分支数与灌水量呈负相关;交替灌溉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条件下株高三茬平均值最高为91.92 cm。(2)各灌水模式下,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大表现出增高的趋势,其中交替灌溉的净光合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大提高了15.64%,且均高于常规畦灌和隔沟灌溉在同等灌水量下净光合速率。(3)不同处理紫花苜蓿的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漫灌处理紫花苜蓿的三茬总产量显著高于交替灌溉与隔沟灌溉在相同灌水量下苜蓿产量,在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条件下三茬总产最高达49447.6 kg/hm^(2)。(4)不同灌水方式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无灌水(CK)处理,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河西地区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以节水灌溉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交替灌溉灌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现蕾水的灌溉模式能够在保证高产的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干旱区 灌溉方式 光合 生长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耕地土壤养分及其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张秉善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耕地土壤养分及分布的影响,试验以不灌溉为对照(CK),设置3种灌溉方式,分别为膜下滴灌(T1)、露地滴灌(T2)和覆膜沟灌(T3),研究了不同土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耕地土壤养分及分布的影响,试验以不灌溉为对照(CK),设置3种灌溉方式,分别为膜下滴灌(T1)、露地滴灌(T2)和覆膜沟灌(T3),研究了不同土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各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对照,且膜下滴灌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因此,在干旱区可采用膜下滴灌以提高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干旱区 耕地 土壤养分 分布
下载PDF
疏勒河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不同作物水效益分析
6
作者 尚天津 张建新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29-33,共5页
在疏勒河流域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按照数字孪生灌区农田作物精准化灌溉的要求,为掌握不同灌溉模式下不同作物水效益,该文通过对疏勒河灌区广泛种植的小麦、玉米和食葵进行水效益分析研究并得出相应的数据。试验表明,滴灌模式下不同作物... 在疏勒河流域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按照数字孪生灌区农田作物精准化灌溉的要求,为掌握不同灌溉模式下不同作物水效益,该文通过对疏勒河灌区广泛种植的小麦、玉米和食葵进行水效益分析研究并得出相应的数据。试验表明,滴灌模式下不同作物的水效益最高,灌区传统的漫灌方式水效益最低,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灌区的建设要求。因此,在疏勒河灌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建设现代化灌区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节水效益 经济效益 现代化灌区 智慧水利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夏玉米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永辉 邬佳宾 +4 位作者 武继承 杨先明 高翠民 潘晓莹 何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7,85,共8页
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人工控水条件下小白龙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X1、D1:15 mm;X2、D2:30 mm;X3、D3:45 mm)夏玉米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以及土壤耗水量、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 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人工控水条件下小白龙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X1、D1:15 mm;X2、D2:30 mm;X3、D3:45 mm)夏玉米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以及土壤耗水量、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根系吸水逐渐加深。在拔节期,均以0~20 cm土层的水分贡献率最大,达60%以上。在D1和D2条件下,60~80 cm和20~40 cm土层的贡献率分别占21.4%和23.8%。到灌浆期,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条件下更利于促进根系对40 cm以下土层水分的利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随生育期的推进与灌水量的增加,玉米的日耗水量明显增加,滴灌低于传统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D2处理更利于提高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此外,滴灌处理明显提高了收获期玉米的生物量。最终,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降低了玉米总的耗水量,产量提高了5.3%~21.7%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2%~26.8%,均以D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拔节期20~40 cm和灌浆期60~80 cm土层水分更利于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而拔节期60~80 cm和80~100 cm土层的水分更利于促进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灌溉方式 控制灌水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水分贡献率 水分运移 夏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及块茎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樊吴静 杨鑫 +5 位作者 李丽淑 李兰青 唐海 唐秀桦 何虎翼 唐洲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74-2381,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冬种马铃薯灌溉技术及促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膜下滴灌(A)、露地滴灌...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冬种马铃薯灌溉技术及促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膜下滴灌(A)、露地滴灌(B)、露地微喷灌(C)和不灌溉(对照,CK)4种灌溉方式(即4个处理),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测定各处理马铃薯地的土壤理化性状,在盛花期调查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在收获期测定块茎的产量和质量,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筛选适宜广西冬种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的节水灌溉方式。【结果】与CK相比,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1.57、0.37和0.17℃;除苗期25.00 cm土层外,处理A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的土壤平均温度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CK提高18.68%、11.43%和11.43%,除苗期和块茎膨大期0~10.00 cm土层外,处理A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土壤孔隙度及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处理A、处理B和处理C马铃薯的株高、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大于CK,且除主茎数外均以处理A最大;处理A的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0.40 t/hm2和7.16 kg/m3,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结论】冬种马铃薯采用膜下滴灌、露地滴灌和露地微喷灌均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水热及养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和块茎产量提高,其中以膜下滴灌效果最佳,适宜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灌溉方式 土壤养分 块茎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灌溉方式与垄作种植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王慧杰 霍利光 +1 位作者 李盛 梁素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4-180,共7页
为探究不同灌溉和垄作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明确适宜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耕作和灌溉处理组合模式,进一步为旱作马铃薯生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2020年连续2个马铃薯生长季,在山西省岚... 为探究不同灌溉和垄作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明确适宜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耕作和灌溉处理组合模式,进一步为旱作马铃薯生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2020年连续2个马铃薯生长季,在山西省岚县地区,以并薯26号为材料,设置水力驱动带状喷灌(G_(1))和滴灌(G_(2))2种灌溉处理和常规垄型种植(M_(1))、凹型垄面种植(M_(2))和露地平作种植(M_(3))3种种植方式的二因素试验,深入研究灌溉方式与垄作种植相互效应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垄作种植对旱地马铃薯田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M_(2)处理较M_(1)和M_(3)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率;在G_(1)处理下,M_(1)和M_(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分别比M_(3)处理增加了14.08%,13.58%和23.28%,21.92%;在G_(2)处理下,M_(1)和M_(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分别比M_(3)处理增加了11.88%,11.50%和22.05%,20.45%,且以凹型垄作+水力驱动带状喷灌处理组合G_(1) M_(2)产量最高;相同垄作处理下,G_(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最高。综合考虑,灌溉方式和垄作种植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凹型垄面种植+水力驱动带状喷灌处理组合(G_(1) M_(2))可作为适宜山西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灌溉与耕作处理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灌溉方式 垄作种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旱区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娟娟 高晓东 +4 位作者 蔡耀辉 于流洋 宋小林 李昌见 赵西宁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72,共10页
【目的】综合评估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驱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搜集关于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文献,共提取37篇文献,176组观测数据,分析... 【目的】综合评估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驱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搜集关于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文献,共提取37篇文献,176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下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并解释了土壤水分分布造成土壤环境因子变化进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差异的机制。【结果】与滴灌相比,漫灌、沟灌、地下滴灌对CO_(2)排放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喷灌显著增加了CO_(2)排放量(p<0.05);漫灌、沟灌、喷灌显著增加了N_(2)O排放量(p<0.05),但与滴灌相比,地下滴灌的N_(2)O排放量没有显著差异;与滴灌相比,漫灌、沟灌、喷灌、地下滴灌对CH_(4)排放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沟灌方式下,土壤温度T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铵态氮、土壤温度和土壤充水孔隙度(WFPS)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漫灌方式下,硝态氮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铵态氮、土壤温度和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喷灌方式下,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硝态氮和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滴灌方式下,硝态氮、铵态氮和土壤充水孔隙度是影响土壤CO_(2)、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另外,土壤温度也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素。【结论】建议旱区农田灌溉减少喷灌及漫灌、沟灌的使用,大范围推广滴灌及地下滴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土壤水分分布 温室气体排放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微咸水灌溉方式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空间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英豪 谭军利 +1 位作者 王西娜 董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掌握不同灌溉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微咸水的利用效率。利用田间取样、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对比分析了滴灌和微喷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微喷... 掌握不同灌溉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盐及pH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微咸水的利用效率。利用田间取样、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对比分析了滴灌和微喷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微喷灌的土壤含水率略低于滴灌,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属于中等变异性,且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微喷灌0~20cm土层土壤平均电导率和离散化程度小于滴灌,同时,2种灌溉方式下0~20cm和20~40cm土层电导率的空间分布均表现出中等变异且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20~40cm土层的平均电导率小于0~20cm土层。无论微喷灌还是滴灌,调查地块的土壤电导率表现为中间位置低而地边较高,土壤含水率则在中间位置高而地边低。灌溉方式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显著,其空间变异性属于弱变异,但微喷灌条件下pH值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压砂地抑制了表层土壤盐分累积,并存在向未覆砂的地块边缘聚积的现象。不同灌水方式下压砂地土壤水分和盐分均存在中等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而pH值空间变异性较弱。研究结果可以为压砂地的微咸水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灌溉 灌溉方式 土壤水盐 空间变异 压砂地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苜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马明杰 杨继革 +6 位作者 李冬民 杨文新 杨胜春 王克贤 赵经华 李池 袁如芯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苜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4—9月在新疆克拉玛依大农业灌区开展苜蓿田间灌溉试验。试验设置3种灌溉方式,分别为浅埋滴灌(W1)、指针式喷灌(W2)、滚移式喷灌(W3),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苜蓿生长... 【目的】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苜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4—9月在新疆克拉玛依大农业灌区开展苜蓿田间灌溉试验。试验设置3种灌溉方式,分别为浅埋滴灌(W1)、指针式喷灌(W2)、滚移式喷灌(W3),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苜蓿生长特性、耗水规律、产量和品质,采用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最优的苜蓿灌溉方式。【结果】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苜蓿株高、茎粗、产量呈降低趋势,苜蓿粗蛋白量呈增加趋势。第3、第4茬苜蓿全生育期耗水量呈倒“V”型变化规律。2茬苜蓿的全生育期耗水量均表现为W1处理<W2处理<W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表现为W1处理>W2处理>W3处理。浅埋滴灌和喷灌均能有效提高苜蓿品质。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浅埋滴灌下的苜蓿生长指标、节水指标、产量和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最优。【结论】浅埋滴灌下的苜蓿节水增产效果显著,更适宜于西北干旱区的苜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灌溉方式 模糊综合评判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苜蓿土壤水分与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马明杰 赵经华 +3 位作者 李冬民 杨胜春 王克贤 李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06-2313,共8页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种植适宜的灌溉方式。【方法】设计滚移式喷灌W 1、指针式喷灌W 2、浅埋滴灌W 33种灌溉方法,并对比研究各种灌水方法对土地水分和紫花苜蓿产量以及灌溉用水效率等的定量影响。【结果】浅埋滴灌处理...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种植适宜的灌溉方式。【方法】设计滚移式喷灌W 1、指针式喷灌W 2、浅埋滴灌W 33种灌溉方法,并对比研究各种灌水方法对土地水分和紫花苜蓿产量以及灌溉用水效率等的定量影响。【结果】浅埋滴灌处理在苜蓿生长期内0~100 cm土壤含水量都显著高于滚移式喷灌处理和指针式喷灌处理(P<0.05),浅埋滴灌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浅埋滴灌四茬总产量为15094.10 kg/hm^(2),较滚移式喷灌和指针式喷灌提高了7.15%、6.67%。四茬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40.59%、41.29%。浅埋滴灌的纯利润为6263.56元/hm^(2),较滚移式喷灌、指针式喷灌分别提高了37.86%、34.69%。【结论】浅埋滴灌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增加种植紫花苜蓿的利润,水资源短缺地区选用浅埋滴灌作为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灌溉方式 土壤水分 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下载PDF
灌溉方式及施肥量对食用玫瑰生长、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毛译 杨启良 +3 位作者 陈绍民 谭帅 张炎 王若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9-216,共8页
为探究食用玫瑰(Rosa rugosa Thunb.)生长、生理和产量对灌溉方式与施肥量的响应特征,以两年生“墨红”食用玫瑰作为试验材料,设灌溉方式(微喷灌W;滴灌D)和施肥量(F0、F1、F2、F3分别为0、60、135、225 kg/hm^(2))2因素完全组合试验方... 为探究食用玫瑰(Rosa rugosa Thunb.)生长、生理和产量对灌溉方式与施肥量的响应特征,以两年生“墨红”食用玫瑰作为试验材料,设灌溉方式(微喷灌W;滴灌D)和施肥量(F0、F1、F2、F3分别为0、60、135、225 kg/hm^(2))2因素完全组合试验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施肥量对“墨红”食用玫瑰株高、茎粗有显著影响(P<0.05),WF3处理有利于“墨红”食用玫瑰株高的增长,DF3处理有利于其茎粗的生长。各生育期,灌溉方式与施肥量均对食用玫瑰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食用玫瑰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现蕾期达到峰值,DF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17.93μmol/(m^(2)·s)),DF3处理的蒸腾速率最高(6.10 mmol/(m^(2)·s))。灌溉方式与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墨红”食用玫瑰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DF2处理下叶绿素和DF1处理下类胡萝卜素含量水平较高,分别为1.83和0.30 mg/g。滴灌方式下食用玫瑰总产量高于微喷灌方式,且随施肥量的增加总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DF2处理的总产量最高(11036 kg/hm^(2))。综合比较表明,DF2为避雨设施大棚条件下“墨红”食用玫瑰适宜的灌溉方式和施肥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玫瑰 灌溉方式 施肥量 生长特征 生理特征 产量
下载PDF
适宜的渗灌灌溉方式提高灌区水分利用效率及黄花菜产量
15
作者 高洪香 焦炳忠 贾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37,共6页
为探索宁夏红寺堡灌区地下渗灌灌溉方式影响水资源高效利用、黄花菜经济效益,采用不同灌溉方式(常规灌溉CK、单管单行D1、双管单行D2、地表渗灌S1、地下渗灌S2)对多年生黄花菜生长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为探索宁夏红寺堡灌区地下渗灌灌溉方式影响水资源高效利用、黄花菜经济效益,采用不同灌溉方式(常规灌溉CK、单管单行D1、双管单行D2、地表渗灌S1、地下渗灌S2)对多年生黄花菜生长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黄花菜土壤垂直方向水分变化主要在0~60 cm内幅度较大,各处理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水平方向各处理在20~40 cm处土壤含水率最大;各处理随着黄花菜生育时期的变化,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逐渐增加,CK与其他处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S2处理在各生育时期株高最高,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D2处理花薹最粗为4.59 mm,与CK、D2、S1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CK处理属常规灌溉方式,耗水量最大402.01 mm,S2处理花蕾最长、单个花蕾重最重、产量最大分别为11.86 cm、4.38 g和15446 kg/hm^(2),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S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4.66 kg/m^(3),与S2和D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见,在宁夏干旱地区,选择地下渗灌管埋深为10 cm、灌溉定额为2475 m^(3)/hm^(2),黄花菜单个花蕾重为4.38 g,黄花菜产量较高为15446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为4.45 kg/m^(3),有助于提高黄花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实现黄花菜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灌 滴灌 灌溉方式 生长 水分利用效率 黄花菜 产量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品质与抗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谦 李京咏 +2 位作者 戴林秀 窦志 高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6,共4页
水分管理是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农艺措施之一,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等具有重要影响。水稻生产中常用的灌溉方式有淹水灌溉、“薄、浅、湿、晒”模式、控制灌溉、半深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等。本文阐述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 水分管理是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农艺措施之一,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等具有重要影响。水稻生产中常用的灌溉方式有淹水灌溉、“薄、浅、湿、晒”模式、控制灌溉、半深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等。本文阐述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的影响研究进展,比较归纳了不同灌溉方式的优劣势,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抗倒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方式 产量 品质 抗倒性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及饲料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巴前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96,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及饲料品质的影响,为青贮玉米的节水种植模式提供数据参考,试验在山东某田地中开展,青贮玉米选种为鲁单268。整个试验在保持灌水定额情况下,分4组不同灌溉方式开展,T1、T2、T3、T4组分别...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及饲料品质的影响,为青贮玉米的节水种植模式提供数据参考,试验在山东某田地中开展,青贮玉米选种为鲁单268。整个试验在保持灌水定额情况下,分4组不同灌溉方式开展,T1、T2、T3、T4组分别为沟灌、喷灌、滴灌、膜下滴灌。试验显示,(1)T4组青贮玉米株高显著高于T1组(P<0.05),T3、T4组青贮玉米茎粗显著高于T1组(P<0.05);(2)T4组青贮玉米单产平均值和亩产显著高于T1组(P<0.05);(3)T2、T3、T4组青贮玉米pH显著低于T1组(P<0.05),T2、T3、T4组青贮玉米乳酸含量显著高于T1组(P<0.05);(4)T4组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T1组(P<0.05),T4组青贮玉米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1组(P<0.05)。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方式能提高青贮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指标,虽然喷灌、滴灌、膜下滴灌3种灌溉方式的青贮玉米发酵后的饲料品质无影响,但饲料品质最好的为膜下滴灌组。因此,膜下滴灌方式值得在青贮玉米种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灌溉方式 青贮玉米 生长 产量 饲料品质
下载PDF
灌溉方式和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蔡冬璇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2期70-73,共4页
以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分析灌溉方式与施肥量对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不同工况下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大,株高、茎粗等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过量的施肥量并不... 以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分析灌溉方式与施肥量对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不同工况下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大,株高、茎粗等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过量的施肥量并不利于生长,施肥量过大时,对株高无提升效果,在施肥量为600 kg/hm^(2)时,生长效果最好。生长情况主要受施肥量的影响,而灌溉方式对生长影响较小,当采用沟灌方式且施肥量为600 kg/hm^(2)时,产量有最大值,可采用以上种植方式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施肥量 灌溉方式 田间试验
下载PDF
灌溉方式和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苗宗雷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6期165-168,共4页
青贮玉米作为优质饲料,提高其产量对农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灌溉模式、施肥量为因子对青贮玉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沟灌比畦灌使株高增加2.2%,鲜重提高3.6%,沟灌对促进青贮玉米生长及增产效果明显。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的生长发育和... 青贮玉米作为优质饲料,提高其产量对农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灌溉模式、施肥量为因子对青贮玉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沟灌比畦灌使株高增加2.2%,鲜重提高3.6%,沟灌对促进青贮玉米生长及增产效果明显。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施用600kg/hm^(2)时青贮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最佳。相性关及回归分析显示,鲜重与青贮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为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灌溉方式 施肥量 鲜重
下载PDF
灌溉方式及覆膜类型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孟雪锋 王永侦 《吉林蔬菜》 2023年第4期112-113,共2页
本研究通过在呼和浩特地区设立实验田地,比较滴灌、喷灌和雨水灌溉等不同灌溉方式及无膜覆盖、透明塑料膜覆盖和黑色塑料膜覆盖等不同覆膜类型对玉米生长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各项生长指标,揭示不同灌溉方式和覆膜类型对玉米生长的... 本研究通过在呼和浩特地区设立实验田地,比较滴灌、喷灌和雨水灌溉等不同灌溉方式及无膜覆盖、透明塑料膜覆盖和黑色塑料膜覆盖等不同覆膜类型对玉米生长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各项生长指标,揭示不同灌溉方式和覆膜类型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对于呼和浩特地区的玉米种植和农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覆膜类型 玉米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