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病因病机及治疗对策
1
作者 陈琛 王玉玲 +3 位作者 沈子焕 焦林珂 丁帆 崔向宁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基于《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心房颤动复发因素的认识,将其病机分为肝木不疏、风火上盛,脾土不运、阴火上炎,痰瘀伏邪、酿生火热,阴血不足、...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基于《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心房颤动复发因素的认识,将其病机分为肝木不疏、风火上盛,脾土不运、阴火上炎,痰瘀伏邪、酿生火热,阴血不足、虚火妄动4个方面。根据“火郁”不同成因,分别治以疏肝泄火、健脾散火、清热消火、滋阴降火,使气机通畅,火郁外达,减少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郁发之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烧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2
作者 邓显光 范洪桥 刘丽芳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235-238,243,共5页
烧伤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巨噬细胞表型极化调控着烧伤创面愈合的全过程,其中巨噬细胞表型长期停留在M1型无法极化为M2型形成慢性炎症是烧伤创面愈合延迟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烧伤创面愈合迟缓,调控巨噬细胞表型极化是重要靶点... 烧伤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巨噬细胞表型极化调控着烧伤创面愈合的全过程,其中巨噬细胞表型长期停留在M1型无法极化为M2型形成慢性炎症是烧伤创面愈合延迟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烧伤创面愈合迟缓,调控巨噬细胞表型极化是重要靶点,也是中医药治疗此病的关键。在中医学中,巨噬细胞表型长期停留在M1型所形成的慢性炎症与“火郁”极为类似,而“火郁”则应以“发之”为治疗方法。因此通过解读“火郁发之”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病理联系,将现代病理机制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以期为中医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提供新靶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火郁发之 创面愈合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
下载PDF
蓝海冰运用“火郁发之”学说治疗寻常痤疮经验探析
3
作者 李诺 徐跃容 +2 位作者 高玥璇 李成蹊 蓝海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84-87,共4页
蓝海冰教授认为寻常痤疮的根本病机在于“郁火内生”,本文分别从气郁、血郁、湿郁、痰郁、寒郁、热郁化火论述了本病发病的原因。同时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提出以散、清、疏为主的治疗总则,为中医临床诊疗寻常痤疮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火郁发之 基础理论 临证经验 中医
下载PDF
从“火郁发之”及经络理论探讨掌跖脓疱病的治疗
4
作者 李悦 孙占学 +2 位作者 孙雯雯 张晶 韩晓丽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掌跖脓疱病又名慢性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孙占学教授认为掌跖脓疱病为内蕴郁火,循经外发至手足肌肤致病。郁火分为“实火”与“阴火”,“阴火”行于手足三阴经,“实火”行于手足三阳经,阴阳两经循环交汇手足,“郁火”聚手足而不散,发为掌... 掌跖脓疱病又名慢性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孙占学教授认为掌跖脓疱病为内蕴郁火,循经外发至手足肌肤致病。郁火分为“实火”与“阴火”,“阴火”行于手足三阴经,“实火”行于手足三阳经,阴阳两经循环交汇手足,“郁火”聚手足而不散,发为掌跖脓疱病。针对“实火”,孙占学教授提出以“清上、畅中、泻下”从内疏解之,自拟“解郁化斑汤”治疗;针对“阴火”,提出健脾祛湿治脾之伏火,常用泻黄散、参苓白术散、三仁汤加减;滋补肾阴、滋阴养血治肾之相火,常用知柏地黄丸合当归饮子加减。无论“实火”“阴火”,外治均以手足局部刺络,结合足太阳膀胱经背部放血以透邪外出。内外合治,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脓疱病 经络理论 火郁发之 化斑汤 放血疗法
原文传递
基于“火郁发之”运用柴胡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5
作者 雷鸣 刘睿愚 +2 位作者 赵夕梦 杨春 魏佳 《山西中医》 2024年第1期69-70,共2页
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可辨证为肝胃不和型与阴虚内热型,临证中需注重病证结合、标本结合,采用和解透表,泻肝和胃和滋阴清热,健脾和胃的治则。根据“郁火”中可横逆脾胃,引起脾胃运化功能失职,下可引发相火妄动,致虚火上炎,故用柴胡为主... 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可辨证为肝胃不和型与阴虚内热型,临证中需注重病证结合、标本结合,采用和解透表,泻肝和胃和滋阴清热,健脾和胃的治则。根据“郁火”中可横逆脾胃,引起脾胃运化功能失职,下可引发相火妄动,致虚火上炎,故用柴胡为主解郁散火,疏气通血,起到“郁而发之”之功效。肝胃不和型慢性荨麻疹,脾虚为主,肝郁为标,故取柴胡疏肝解郁之效;阴虚内热型则是本虚标实,故取柴胡升阳而祛虚热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火郁发之 柴胡
下载PDF
张闽光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探讨
6
作者 陈培虹 张闽光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张闽光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多由火、热之邪所致,以肝胆郁滞,气机不利,气郁生涎,郁而化火,火热壅滞,煎灼津液,炼液成痰,痰火扰胆,胆胃气逆,相火上炎,酸水上犯为发病之本,临床治疗多从“火郁发之”理论入手,以疏肝利胆、... 张闽光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多由火、热之邪所致,以肝胆郁滞,气机不利,气郁生涎,郁而化火,火热壅滞,煎灼津液,炼液成痰,痰火扰胆,胆胃气逆,相火上炎,酸水上犯为发病之本,临床治疗多从“火郁发之”理论入手,以疏肝利胆、降泄郁火、理气化痰为基本治法,临证常以柴芩温胆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在使痰气顺利,胆自安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临证经验值得学习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火郁发之 张闽光
下载PDF
“火郁发之”在《伤寒论》寒热错杂方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家馨 张纾难 +3 位作者 贾明月 肖锶瑶 樊佳佳 韩桂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火郁”是以热邪内结不能外达宣泄为主要矛盾,以气机升降失常为根本病机的病证,故治宜因势利导,散而发之。凡使气机畅达,无论是发汗、升散、疏导,皆可谓之“发”。用药上有解郁和除热两端,以温药开郁散结,以寒药清火降泄。《伤寒论》... “火郁”是以热邪内结不能外达宣泄为主要矛盾,以气机升降失常为根本病机的病证,故治宜因势利导,散而发之。凡使气机畅达,无论是发汗、升散、疏导,皆可谓之“发”。用药上有解郁和除热两端,以温药开郁散结,以寒药清火降泄。《伤寒论》首创寒热错杂方,“火郁发之”的思想在其中多有体现。烦躁、心下痞、四肢厥逆为典型表现,代表方剂大青龙汤表寒热闭,治以解表清热;栀子干姜汤热郁胸膈,治以宣泄并举;半夏泻心汤中虚热结,治以辛开苦降;柴胡桂枝干姜汤饮结阳郁,治以透达郁阳;麻黄升麻汤阳郁下陷,治以发越郁阳。治疗上寒热并用,升降气机,调和阴阳。煎法上,使用麻沸汤渍,轻泄拂郁。服法上,中病即止,以和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寒热错杂证 火郁发之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探析幽门螺杆菌胃炎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1
8
作者 叶王宇 李亚可 +5 位作者 张忠绵 陈嘉钦 张希颜 韩睿 吉丽 李志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基于“火郁发之”探讨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治疗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探讨“火郁”病机在幽门螺杆菌胃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将“火郁发之”理论作为切... [目的]基于“火郁发之”探讨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治疗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探讨“火郁”病机在幽门螺杆菌胃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将“火郁发之”理论作为切入点进行辨证施治,并赋予医案以证其效。[结果]幽门螺杆菌胃炎以“火郁”为核心病机,邪气积聚化热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前提,痰浊、湿热、瘀血、癌毒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正虚邪实是后期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化的必要条件。治疗初期强调因势利导,疏导阳明胃腑气机,驱除邪气、透泄郁热;后期虚实夹杂,在清透伏热的基础上佐以扶正,补透结合。所举验案中患者证属肝胃郁热、湿热瘀阻,以理气透热、化湿通络为主要治法,疗效明显。[结论]从“火郁发之”论治幽门螺杆菌胃炎,紧扣病机,疗效显著,为中医辨治幽门螺杆菌胃炎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郁发之 幽门螺杆菌胃炎 病因病机 清透 辨证论治 医案
下载PDF
从“火郁发之”探讨栀子豉汤在双心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石瑞洁 孙彤 +1 位作者 尹思源 陈晓虎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6期1106-1108,共3页
火郁是双心疾病的重要病机,“火郁发之”是主要的治疗准则。作为《伤寒论》的代表方剂之一,栀子豉汤以其宣散、透达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为进一步研究“火郁发之”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立足于宣、利、消三法,通过探讨寒邪、湿浊、瘀滞... 火郁是双心疾病的重要病机,“火郁发之”是主要的治疗准则。作为《伤寒论》的代表方剂之一,栀子豉汤以其宣散、透达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为进一步研究“火郁发之”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立足于宣、利、消三法,通过探讨寒邪、湿浊、瘀滞分别客于胸中时栀子豉汤的临床运用,进而丰富“火郁发之”的理论内涵,为双心疾病的诊疗体系完善经典层面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火郁发之 栀子豉汤 《伤寒论》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论姜黄防治肺癌分子靶标网络构建及活性成分预测
10
作者 张洪瀛 宋囡 +2 位作者 张树玲 陈文娜 郭隽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09-115,共7页
通过梳理肿瘤的发展特点,发现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与火郁息息相关,火热之邪伏于体内,出现气滞、痰瘀等病理因素,机体运化不力,日久累积,久不可解则结聚生癌。火郁必当发之,当通过宣通、升散、透达、疏导等方法因势而利导,使内热得以清除... 通过梳理肿瘤的发展特点,发现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与火郁息息相关,火热之邪伏于体内,出现气滞、痰瘀等病理因素,机体运化不力,日久累积,久不可解则结聚生癌。火郁必当发之,当通过宣通、升散、透达、疏导等方法因势而利导,使内热得以清除,邪气得以外出而对肿瘤起到防治效果。姜黄具有苦能泻热、辛能散结的发越郁热之功效,且近些年姜黄因防治肿瘤而被医学广泛关注,因此该文以“火郁发之”理论作为基础,浅析姜黄防治肺癌的理论,结合现代技术获取姜黄6种活性成分及防治肺癌的69个潜在靶点,并且经过验证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来证明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为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机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火郁发之 姜黄 整合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从“火郁发之”辨治糖尿病足
11
作者 王雪皖 鞠上 +2 位作者 王刚 周彤 王宁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13,共4页
本文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发病特点、证候要点、辨证治疗,认为糖尿病足火郁的发病具有因时、因地、因人的特点,糖尿病足之火郁是外感阴邪阳邪或七情内生五邪等,使阳气怫郁,终致正气虚馁,多种郁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从火郁发之理论探讨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发病特点、证候要点、辨证治疗,认为糖尿病足火郁的发病具有因时、因地、因人的特点,糖尿病足之火郁是外感阴邪阳邪或七情内生五邪等,使阳气怫郁,终致正气虚馁,多种郁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机关键在火热被遏伏于内,不得透达于外,气机郁遏,内蕴外闭于足。在治疗上予内散火郁、外透火郁之法,根据早、中、晚三期分析证候要点,内治外治相结合,因势利导,使壅滞于足部的气机灵动,火郁发而疮自消,为中医诊治糖尿病足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火郁发之 病机 证候 治法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辨治湿热型轮状病毒性肠炎
12
作者 高慧 战俊邑 +1 位作者 王伟 曹志群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8期41-44,共4页
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探讨“火郁发之”理论辨证治疗该病的合理性。分析认为,轮状病毒属于中医学“温邪”范畴,辨证以湿热泻居多。本病多为外感温邪与湿相合,引起中焦气机不畅,郁而化火,治疗以“... 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探讨“火郁发之”理论辨证治疗该病的合理性。分析认为,轮状病毒属于中医学“温邪”范畴,辨证以湿热泻居多。本病多为外感温邪与湿相合,引起中焦气机不畅,郁而化火,治疗以“发之”为原则;葛根芩连汤发散郁火,是治疗湿热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主要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郁发之 轮状病毒性肠炎 葛根芩连汤 湿热泻 小儿疾病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瘿肿消软膏“火郁发之”治疗甲状腺肿的分子机制
13
作者 陈雪莹 赖倚文 +1 位作者 刘雨薇 高天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37-3048,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瘿肿消软膏治疗甲状腺肿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TCMID、BATMAN-TCM、TCM-MESH数据库筛选出瘿肿消软膏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Pharm GKB和Drug Bank数据库获取甲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瘿肿消软膏治疗甲状腺肿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TCMID、BATMAN-TCM、TCM-MESH数据库筛选出瘿肿消软膏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Pharm GKB和Drug Bank数据库获取甲状腺肿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筛选出交集靶点,再将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选取丙硫氧嘧啶(PTU)致甲状腺肿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获得瘿肿消软膏靶标314个,甲状腺肿疾病基因847个,映射后得到78个瘿肿消软膏与甲状腺肿交集基因。GO富集分析得到449条显著富集结果,KEGG富集分析发现118条通路,包括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瘿肿消软膏各剂量组和LT4组大鼠甲状腺组织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降低(P<0.05或P<0.01),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降低(P<0.01),VEGF及PCNA蛋白含量降低(P<0.01或P<0.05),Fas、FasL蛋白含量增加(P<0.05或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瘿肿消软膏“火郁发之”治疗甲状腺肿可能与下调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细胞异常增殖、促进甲状腺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甲状腺肿 火郁发之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从“火郁发之”论治酒精性肝病
14
作者 陶婧娜 孟令涵 刘汶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940-942,共3页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根据疾病的进程可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发肝衰竭^([1])。本病的...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根据疾病的进程可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发肝衰竭^([1])。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诱发的免疫损伤、氧化应激、细胞自噬、肠道微生态失调以及遗传因素和非编码RNA密切相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火郁发之 清湿 降虚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毫火针针刺治疗风湿热型肩周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冰心 张晶晶 +1 位作者 黄梦婷 曾鉴源 《广西中医药》 2023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毫火针治疗风湿热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风湿热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基于“火郁发之”理论予毫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普通毫针针刺治疗,疗... 目的:观察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毫火针治疗风湿热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风湿热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基于“火郁发之”理论予毫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普通毫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关节红肿热痛,遇热加重,全身症状,舌脉象)评分、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包括肩部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37%,对照组为65.6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肩部疼痛评分、ADL评分及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ADL评分、中医证候(遇热加重,舌脉象)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肩关节红肿热痛,全身症状)评分、肩部疼痛评分、ADL评分及ROM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毫火针针刺治疗风湿热型肩周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风湿热型 火郁发之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运用柴胡桂枝汤验案四则
16
作者 蒋馨莹 张庆祥 +2 位作者 陆柯 江明翰 颜培正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火郁发之”指对火郁之病须以疏散宣发、通调气机为治疗原则。柴胡桂枝汤既能疏肝调气,又可温通发散。临证可用柴胡桂枝汤化裁治疗各类火郁为患导致的疾病,如乳蛾、不寐、头痛、痞满等,疗效显著。
关键词 火郁发之 柴胡桂枝汤 乳蛾 不寐 头痛 痞满
下载PDF
从“火郁发之”论治玫瑰痤疮型类固醇皮炎
17
作者 王亨洪 黄莺 +1 位作者 米雄飞 李天浩 《医师在线》 2023年第1期58-59,F0003,共3页
玫瑰痤疮型类固醇皮炎是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难受三联征”,即明显瘙痒、干燥、灼热感,患者自觉症状痛苦,治疗十分棘手。本文从“火郁发之”论治,谨守病机,内外合治,疗效显著。
关键词 玫瑰痤疮型类固醇皮炎 火郁发之 内外合治 刺络放血疗法 升降散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论泻黄散加味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
18
作者 张红伟 王芳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2期23-25,共3页
儿童功能性便秘作为儿科常见消化性疾病之一,是一种以功能性改变为主而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以排便功能障碍为特征,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小儿胃肠疾病。由于小儿便秘的临床病因复杂多样,其发病机制并无完全准确的标准,至今对其的认识仍不统一... 儿童功能性便秘作为儿科常见消化性疾病之一,是一种以功能性改变为主而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以排便功能障碍为特征,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小儿胃肠疾病。由于小儿便秘的临床病因复杂多样,其发病机制并无完全准确的标准,至今对其的认识仍不统一,诊断标准缺乏科学性、明确性和规范性。临床上多应用以导泻剂为主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虽然临床药物的疗效较为显著,但治疗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导致疾病的预后不佳。同时,也可能对患儿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医疗法在治疗方面,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整体调理气血阴阳,提高各个脏腑功能,在临床治疗方面更具优势。根据患儿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小儿以脾脏不足为主,各个脏腑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抵御邪气能力不足而易发病,病机多为内外之邪的侵袭。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指导,用“发”法祛除壅滞在脏腑的邪气,从而实现固护正气,安和脏腑的作用,泻黄散即为“火郁发之”的代表方。在临床上以脾胃积热型便秘较为多见,王芳副主任根据个人经验,认为治疗便秘在升散脾胃伏火的同时,还应该强调行气消积,顾护脾胃的重要性,选用泻黄散加味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郁发之 泻黄散 临床疗效 儿童功能性便秘
下载PDF
施维群基于“火郁发之”理论运用升降散治疗肝性脑病的经验
19
作者 李峰 施维群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42-44,共3页
介绍施维群教授基于“火郁发之”理论运用升降散治疗肝性脑病的经验。认为肝性脑病易发生“郁热”,临床辨证只要抓住“郁热”的总病机,皆可辨证运用升降散以“发之”,升清阳、降浊阴、透解郁热,并将调畅气机、助邪发之贯穿治疗始终,气... 介绍施维群教授基于“火郁发之”理论运用升降散治疗肝性脑病的经验。认为肝性脑病易发生“郁热”,临床辨证只要抓住“郁热”的总病机,皆可辨证运用升降散以“发之”,升清阳、降浊阴、透解郁热,并将调畅气机、助邪发之贯穿治疗始终,气机顺畅,疾病自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火郁发之 升降散 经典名方 临床应用 专家经验
原文传递
基于“火热论”及“火郁发之”理论探讨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证治思路
20
作者 尚雨 王宇婷 +11 位作者 赵明君 王旭钊 吴杰 徐超 任耀龙 宋发亮 王丽蓉 胡子恒 王奕祺 刘东敏 童存存 王群让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2期2119-2121,2130,共4页
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是目前临床亟须解决的难题。根据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文章以刘完素的“火热论”为基点并结合“火郁发之”理论,认为外感邪火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内生... 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是目前临床亟须解决的难题。根据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文章以刘完素的“火热论”为基点并结合“火郁发之”理论,认为外感邪火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内生火热是发病的根本原因,总结出郁热之火、瘀热之火、阴虚内火、热毒之火、湿热之火均为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发病的重要病机,基于此化生出调、清、利、化、导五法以发郁热、泻实火、利湿热、化瘀热、导虚热等大法,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 热论 火郁发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