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1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2018年广东省自然灾害灾情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王江波 顾梦瑶 +1 位作者 吴宇凡 苟爱萍 《安全》 2024年第2期22-31,共10页
为科学评估广东省自然灾害灾情时空演化特征,以1999—2018年广东省自然灾害损失基本数据为基础,利用CRITIC权重法构建综合灾情指数模型,同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多因子角度对广东省自然灾害灾情从时间、空间上开展研究,探究其变化规律和... 为科学评估广东省自然灾害灾情时空演化特征,以1999—2018年广东省自然灾害损失基本数据为基础,利用CRITIC权重法构建综合灾情指数模型,同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多因子角度对广东省自然灾害灾情从时间、空间上开展研究,探究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上,总体灾情具有指数波动剧烈、大小灾年交替、不同维度线性趋势不一致等特点;空间上,空间分异程度较大,综合灾情指数城市分布为边缘高—中间低的格局,无明显集中趋势。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分析对灾情大小的影响,极端气象因子起直接作用,地形地表因子起间接作用,基础建设因子起助推作用,防灾减灾因子起缓冲作用;交互探测分析发现,地势起伏度、人均绿地公园面积、经济发达程度在与其他各因子共同作用时对广东省灾情影响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情评估 综合灾情指数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湖北输电线路灾情的山火分布特征分析
2
作者 叶丽梅 黄俊杰 +2 位作者 高正旭 万君 张丽文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1期196-204,共9页
[目的]利用湖北输电线路山火历史灾情数据对山火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16~2021年湖北省输电线路山火灾情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气候统计和GIS空间叠加方法,对全省输电线路山火时空分布及山火与气象、下垫面、社会人文等影响因子... [目的]利用湖北输电线路山火历史灾情数据对山火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16~2021年湖北省输电线路山火灾情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气候统计和GIS空间叠加方法,对全省输电线路山火时空分布及山火与气象、下垫面、社会人文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时间上,2019年为近几年湖北输电线路山火发生最多的年份,秋冬季是高发季节,其中2月和9月为易发月份;空间上,鄂东地区是山火的频发区域,宜昌及荆门地区为次高发区域。山火与气象关系,大部分山火爆发前1个月降水偏少30%~100%、气温偏高0.5~3℃、湿度偏小3.8%~23%、风速偏大0.1~1.9 m/s。山火与下垫面关系,山火主要发生在耕地,占总数50.32%;山火主要集中在海拔高度150 m以下、坡度6°以下的区域,76.90%的山火发生在阳坡。山火与社会人文关系,山火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100~600人/km2的城市圈周边的乡镇及距离道路1.6 km缓冲区的区域。[结论]掌握湖北输电线路山火分布特征,有助于山火风险预警模型指标选取和阈值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火 输电线路 历史灾情 分布特征 关系特征
下载PDF
基于震后舆情的灾情信息提取研究
3
作者 闫晓美 牛艳杰 +1 位作者 王宁 许振鹏 《山西地震》 2024年第1期1-4,16,共5页
大地震发生后,通常会出现大量关于地震灾害的信息并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为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灾情信息,开展基于震后舆情提取灾情信息的相关研究。首先构建灾情信息挖掘模型,建立灾情关键词表,通过计算词向量相似度,快速提取地震灾情等相... 大地震发生后,通常会出现大量关于地震灾害的信息并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为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灾情信息,开展基于震后舆情提取灾情信息的相关研究。首先构建灾情信息挖掘模型,建立灾情关键词表,通过计算词向量相似度,快速提取地震灾情等相关信息。同时以“山东德州原平5.5级地震”为案例,验证构建模型在地震灾情提取方面的效果及其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该研究可为震后快速应对和处置灾情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情 震后舆情 网络爬虫 文本挖掘 信息提取
下载PDF
地震灾情快速评估效果分析与改进措施
4
作者 张玮晶 《中国应急救援》 2024年第1期38-43,48,共7页
在分析地震灾情快速评估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系统工作进行梳理复盘,对快速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时效性进行对比分析,就进一步改进完善快速评估工作提出措施建议,以期在未来破坏性地震应急中更好... 在分析地震灾情快速评估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系统工作进行梳理复盘,对快速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时效性进行对比分析,就进一步改进完善快速评估工作提出措施建议,以期在未来破坏性地震应急中更好地服务于抗震救灾工作,更好发挥信息支撑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情 快速评估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关于健全完善自然灾害灾情调查统计体系的思考
5
作者 张云霞 张鹏 汪洋 《中国减灾》 2024年第8期22-25,共4页
灾情信息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灾情调查统计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自然灾害灾情调查统计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也面临一定挑战,本文对此进行介绍分析,并提出加强技术研究、提升灾害信... 灾情信息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灾情调查统计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自然灾害灾情调查统计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也面临一定挑战,本文对此进行介绍分析,并提出加强技术研究、提升灾害信息员业务能力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情调查 统计体系 灾情信息 自然灾害 救灾工作 灾害信息员 健全完善 规范性
下载PDF
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洪涝农作物灾情评估研究
6
作者 张若旭 张丽萍 +5 位作者 李小涛 范锦龙 江威 宋小宁 宿潇野 刘芮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空间分布情况是洪涝灾害农作物损失估算的基础,为满足洪涝灾害灾情农作物损失快速评估的精度要求,亟须构建一种将遥感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农作物实时调查和灾情评估方法。以2021年河南省暴雨洪涝灾害为例,综合利用... 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空间分布情况是洪涝灾害农作物损失估算的基础,为满足洪涝灾害灾情农作物损失快速评估的精度要求,亟须构建一种将遥感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农作物实时调查和灾情评估方法。以2021年河南省暴雨洪涝灾害为例,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与实地调研获取的真实地物样本数据,开展河南新乡卫辉市农作物精细分类研究,结合基于遥感数据得到的洪水淹没历时演算结果,对卫辉市此次洪涝灾害事件农作物受灾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卫辉市洪涝灾害类型主要为河流高水位入侵洪水和地势低洼地区内涝滞水,洪水淹没历时集中在30 d以内,最大淹没面积98.62 km~2,出现在7月31日;受灾地物类型为主要农作物玉米、道路周边的绿化林地以及卫辉市城区;提出的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真实地物样本的洪涝农作物灾情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遥感 地面调查 农作物灾情 精细评估
下载PDF
卡霍夫卡溃坝造成的下游灾情评估
7
作者 刘波 李英冰 杨新红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1期39-43,81,共6页
2023年6月6日凌晨乌克兰赫尔松州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炸毁。该大坝坐落于第聂伯河下游,上游约有18亿m3水库蓄水,下游有60多个村镇、数10万居民,溃坝洪水对下游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Sentinel-1遥感影像,利用双极化水体指数与最大类间方... 2023年6月6日凌晨乌克兰赫尔松州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炸毁。该大坝坐落于第聂伯河下游,上游约有18亿m3水库蓄水,下游有60多个村镇、数10万居民,溃坝洪水对下游产生了巨大影响。基于Sentinel-1遥感影像,利用双极化水体指数与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提取了第聂伯河下游区域受灾前后的水域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溃坝前后一周内的情况提取受灾区域,结合地物分类数据和交通矢量数据,综合评估了部分重要地物的受灾情况,约170.72 km2的农田、5.14 km2的建筑被淹没,16.63%的道路存在不同程度的淹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 洪水 灾情评估 遥感 OTSU
下载PDF
基于网络资源的震后应急处置灾情信息可视化平台研究与实现
8
作者 丁宸炀 黄猛 +1 位作者 任玺睿 邵文博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地震应急工作中及时获取各类地震应急处置信息并直观展示,对震后抗震救援工作十分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震后网络资源中的各类灾害信息会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几何式增长且动态变化,但由于以上处置信息具有文本较长、语义内容繁杂... 地震应急工作中及时获取各类地震应急处置信息并直观展示,对震后抗震救援工作十分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震后网络资源中的各类灾害信息会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几何式增长且动态变化,但由于以上处置信息具有文本较长、语义内容繁杂散乱等特点,传统事件信息抽取方法在复杂长距离文本中的多类型事件抽取中容易出现嵌套实体和上下文语义复杂不明确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体事件论元抽取的准确性。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基于Python的Selenium自动化技术+APScheduler定时模块进行数据多时段获取自动化获取,以近10年的历史灾情信息构建灾情信息语料库,并构建基于机器阅读理解框架,结合BiGRU网络的多轮问答式地震应急处置灾情信息抽取模型,对各类地震应急处置事件进行论元抽取。为了方便展示,基于WEBGL技术+VUE+PHP技术开发了地震应急处置灾情信息平台,在2023年多次地震的应用中,所提出的平台模型计算快速准确,为震后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信息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处置灾情信息 机器阅读理解 事件抽取 信息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网络灾情数据融合的震后建筑物倒塌快速评估
9
作者 闫泽正 赵晗萍 +2 位作者 梁瑾璠 朱雷 刘宇翔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7,共16页
网络灾情数据为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网络灾情数据语义上的模糊性和内容上的冲突性严重制约了其在应急评估中的应用。为解决其模糊性与冲突性,充分挖掘其价值,构建了基于网络灾情数据融合的建筑物倒塌快速评估模型。首先... 网络灾情数据为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网络灾情数据语义上的模糊性和内容上的冲突性严重制约了其在应急评估中的应用。为解决其模糊性与冲突性,充分挖掘其价值,构建了基于网络灾情数据融合的建筑物倒塌快速评估模型。首先,在网络灾情数据核心词汇提取的基础上,基于云模型理论,结合蒙特卡洛模拟思想,对网络灾情数据的模糊性进行量化;其次,通过网络灾情数据的可信度和模糊性度量,对冲突数据进行修正;然后,基于D-S证据理论,融合修正后的数据,获取建筑物倒塌率评估结果;最后,利用漾濞5·21 M_(s)6.4地震后15 h、玛多5·22 M_(s)7.4地震和芦山4·20 M_(s)7.0地震后12 h内的网络灾情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案例研究表明,评估结果与实际损失相吻合,该模型可为震后建筑物倒塌快速评估提供辅助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灾情数据 建筑物倒塌 数据融合 地震灾害
原文传递
2022年贵州省自然灾害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10
作者 许启松 《贵州地质》 2024年第1期75-79,17,共6页
本文基于贵州省2022年年度灾情数据,采用自然断点(Natural Breaks)空间数据分类分级方法加权标准化灾情指数(Weighted Standardized Disaster Index,WSDI),基于加权标准化灾情指数和4个维度指数对贵州省受灾情况进行了分类分级,并对贵... 本文基于贵州省2022年年度灾情数据,采用自然断点(Natural Breaks)空间数据分类分级方法加权标准化灾情指数(Weighted Standardized Disaster Index,WSDI),基于加权标准化灾情指数和4个维度指数对贵州省受灾情况进行了分类分级,并对贵州省自然灾害分布和变化趋势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空间分布来看,贵州省2022年自然灾害分布总体呈北部重、中部轻的规律;从灾害类型来看,洪涝、干旱两种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从灾害时间分布来看,6、7两月灾情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加权标准化灾情指数 灾害损失时空特征 灾害分布趋势
下载PDF
贵州加强灾情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11
作者 廖小明 何野 刘小毛 《中国减灾》 2024年第8期36-37,共2页
近年来,面对灾情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贵州坚持依法依规、加强预案建设、完善制度机制、配齐建强队伍、规范核查核实、突出服务实效,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灾情管理及救灾救助工作。通过真抓实干,强化各级灾情管理能力,在灾情报送、核查评估... 近年来,面对灾情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贵州坚持依法依规、加强预案建设、完善制度机制、配齐建强队伍、规范核查核实、突出服务实效,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灾情管理及救灾救助工作。通过真抓实干,强化各级灾情管理能力,在灾情报送、核查评估等方面取得显著工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善制度机制 预案建设 真抓实干 依法依规 灾情 救助工作 多措并举
下载PDF
福建南平:强队伍 建机制 抓规范 提升灾情信息管理水平
12
作者 占锋 《中国减灾》 2024年第2期46-47,共2页
灾情信息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客观准确、及时快速的灾情信息,是各级党委政府掌握灾情动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的前提,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福建省南平市高度重视灾情信息的报送管理,通过强队伍、... 灾情信息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客观准确、及时快速的灾情信息,是各级党委政府掌握灾情动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的前提,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福建省南平市高度重视灾情信息的报送管理,通过强队伍、建机制、抓规范,不断完善灾情信息报送网络,提高灾情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确保救灾工作有效开展,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报送 灾情信息 救灾工作 福建省南平市 信息管理水平 受灾群众 福建南平 生命财产安全
下载PDF
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 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灾情管理工作
13
作者 来红州 《中国减灾》 2024年第8期14-17,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面对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报灾责任、理顺灾情报送渠道、妥善做好人员认定、及时开展查灾核灾、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面对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报灾责任、理顺灾情报送渠道、妥善做好人员认定、及时开展查灾核灾、规范灾情发布程序,不断提升灾情管理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能力和水平 防灾减灾救灾 守正创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严格落实 灾情
下载PDF
区域粮食产量因灾损失评估之北方五省灾情-产量模型再检验
14
作者 刘园 刘布春 +4 位作者 梅旭荣 贺金娜 陈迪 韩锐 朱永昶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9-1021,共13页
利用1961-2020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了全国和冀鲁豫晋陕粮食产量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河北、山东、河南灾情-产量评估模型,输入2008-2020年灾情数据,估算粮食产量及其因灾损失,检验已建灾情-... 利用1961-2020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了全国和冀鲁豫晋陕粮食产量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河北、山东、河南灾情-产量评估模型,输入2008-2020年灾情数据,估算粮食产量及其因灾损失,检验已建灾情-产量评估模型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同时,基于该统计建模方法构建了山西和陕西两省粮食作物灾情-产量评估模型,评价构建模型方法的通用性。结果表明:(1)1961-2020年,北方五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8%和25%,夏收粮食和秋收粮食种植面积分别以3.39hm^(2)·a^(-1)和106.3hm^(2)·a^(-1)的速率极显著下降(P<0.01),总产量分别以137.3×10^(4)t·a^(-1)和119.9×10^(4)t·a^(-1)的速率极显著增加(P<0.01)。2008-2020年北方五省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以209.42hm^(2)·a^(-1)和258.06×10^(4)t·a^(-1)的速率极显著增加(P<0.01)。(2)1961-2020年,北方五省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分别占全国平均灾情的28%、28%和23%,北方五省与全国灾情均呈显著先增强后减轻变化趋势;全国农作物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分别在2008年、2000年和2000年达到历史高值后逐年下降;北方五省相应灾情分别在1990年、1989年和2004年出现下降拐点。全国粮食作物灾情主要来自干旱和洪涝,旱涝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占全国灾害统计面积的76%;北方五省灾情主要来自干旱,干旱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分别占北方五省灾情统计的66%、61%和58%。2008-2020年山东干旱受灾面积最大;河北、山西干旱成灾面积相对较高;河北洪涝和风雹绝收面积最高。(3)基于构建模型的数据序列延长至2020年,冀鲁豫粮食产量模拟值与实际值呈极显著相关关系(R2>0.95,P<0.01),构建的北方五省灾情-粮食作物产量评估模型模拟准确率较高;60a间,冀鲁豫晋陕五省的粮食因灾损失率分别为8.99%、18.02%、9.79%、12.84%和20.04%,近12a受灾情面积减少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因灾损失率分别为4.4%、17.4%、9.65%、8.14%和17.9%,均有所下降。经模型的验证和构建,该建模统计方法对于评估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表现较好,具有预测粮食产量的性能,具备业务化应用的可行性。鉴于北方五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例较高,新时期防范区域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气象灾害 区域灾情 因灾损失评估 灾情-产量评估模型
下载PDF
基于ORACLE数据库的地震灾情短信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郑韵 陈琳 +2 位作者 王辉山 林岩钊 张树君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第20期37-40,共4页
现场灾情信息是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提升灾情的获取与处理能力,文章设计了一个短信灾情采集与传送系统,迅速、全面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与集成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采集灾情速报员上报的灾情震感短信,基于三大运营商的... 现场灾情信息是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提升灾情的获取与处理能力,文章设计了一个短信灾情采集与传送系统,迅速、全面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与集成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采集灾情速报员上报的灾情震感短信,基于三大运营商的短信通信接口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短信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将获取的信息实时传输到后方处理平台,数据库采用Oracle10g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剔除误报后的信息基于Oracle10g数据库存储,利用空间插值,在震后快速生成地震震感分布图进行展示或打印,可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灾情判断和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情 短信采集 数据库 灾情展示 网络安全
下载PDF
区域粮食产量因灾损失评估之内蒙古自治区灾情-产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永昶 刘布春 +1 位作者 刘园 SHIRAZI zeeshan-sana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6,共11页
基于198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气象灾害灾情及该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构建灾情-粮食作物产量评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以此估算该地区粮食作物因灾减产量。结果表明:(1)198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 基于198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气象灾害灾情及该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构建灾情-粮食作物产量评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以此估算该地区粮食作物因灾减产量。结果表明:(1)198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分别为74.48×10^(3)hm2·a^(-1)、78.85×10^(4)t·a^(-1)和100.97kg·hm^(-2)·a^(-1)。(2)1981-2020年内蒙古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成灾面积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同期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成灾和受灾面积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干旱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其受灾和成灾面积分别占历年各灾种的总受灾和成灾面积的64.10%和62.45%。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在受灾率和成灾率水平上干旱是与粮食单产关联度最高的农业气象灾害,在绝收率水平上风雹与粮食单产关联度最高。(4)构建的灾情-粮食作物产量评估模型模拟准确率较高,其模拟粮食产量与实际粮食产量呈极显著相关(R2=0.99,P<0.01),历年模拟平均相对误差为0.20%,翌年试报相对误差为2.49%。(5)198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因灾损失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R^(2)=0.77,P<0.01),降速为0.48个百分点·a^(-1),平均因灾损失率为14.79%,68.42%的年份粮食单产因灾损失率高于10%。综上分析,基于1981-2020年统计数据构建的内蒙古自治区灾情-粮食作物产量评估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和预测粮食作物产量、评估粮食产量因灾损失,从而满足农业气象业务和服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气象灾害 灾情 因灾损失评估模型
下载PDF
区域粮食产量因灾损失评估之长江流域灾情-产量模型再检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园 刘布春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4-1126,共13页
利用1949-2020年长江流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上海和四川)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分析区域粮食生产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长江流域7省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上海... 利用1949-2020年长江流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上海和四川)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分析区域粮食生产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长江流域7省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上海)灾情-产量评估模型,估算各省(市)1949-2020年粮食因灾损失及产量,并构建四川省1949-2020年粮食作物的灾情-产量模型;明确了影响区域粮食产量的主要灾种,构建了主要灾种-产量评估模型,进一步检验了模型构建方法的通用性。结果表明:(1)过去72a,全国、长江流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平均分别为11.60×10^(7)hm^(2)和2.70×10^(7)hm^(2),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中沪苏浙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全流域玉米、小麦、其他作物和稻谷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9%、14.9%、34.6%和44.6%,稻谷种植面积增加趋势显著(P<0.05)。(2)1949-2020年,全国、全流域粮食作物产量平均分别为3.67×10^(8)t和1.38×10^(8)t,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全流域玉米、小麦、其他作物和稻谷产量分别占全区粮食作物种植产量的的6.0%、12.0%、11.9%和70.1%,其中稻谷产量显著上升(P<0.05)。同期,全流域和全国粮食作物复种指数分别为138%和214%,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浙江省复种指数从1980s的250%降至2010s的100%,降幅较大。(3)研究期内长江流域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平均分别为1.08×10^(7)hm^(2)、0.48×10^(7)hm^(2)和0.08×10^(7)hm^(2),分别占全国的30.8%、29.2%和28.8%,变异率分别为51.5%、64.4%和115.5%。干旱和洪涝总灾情占比较高,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干旱和洪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74.3%、74.0%、66.9%,低温、风雹和台风引起的总灾情分别占全国的36.6%、32.4%和25.5%。(4)基于已构建的1949-2014年长江流域灾情-产量评估模型,将数据扩展至2020年,对模型进行再检验,结果表明,1949-2020年苏皖浙赣湘粮食产量的模拟值与实际值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7,沪鄂决定系数(R2)略偏低(分别为0.78和0.80,P<0.01)。72a间,四川省新建模型模拟结果精度高,决定系数为0.99。8省(市)中以上海和浙江粮食因灾减产率相对较高(27.4%和33.4%),苏皖赣鄂湘川粮食因灾减产率分别为13.0%、15.5%、9.0%、10.3%、6.47%和0.14%,明确区域重点防御灾种后,构建新的主要灾种-粮食产量回归模型,仍可以解释粮食减产量95%以上。进一步区域评估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具有预测粮食产量的性能,具备全国业务化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业灾情 因灾损失评估模型 粮食产量 农业气象灾害 受灾面积 成灾面积 绝收面积
下载PDF
基于新浪微博的四川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震群舆情分析及灾情信息获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亚芳 谭明 +2 位作者 李金香 王新刚 李波 《内陆地震》 2023年第2期128-136,共9页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及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处理、分析和研判对于部署抗震救灾、掌握灾情舆情、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获取四川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震群相关的微博和评论等信息,通过对信息...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及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处理、分析和研判对于部署抗震救灾、掌握灾情舆情、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获取四川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震群相关的微博和评论等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分析和表达,研究地震事件中微博舆情的演化、民众情绪反应特征、关注热点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房屋破坏、生命线工程破坏、人员伤亡等灾情信息分类提取,可为地震应急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马尔康震群 新浪微博 舆情分析 灾情获取
下载PDF
地震应急全时程灾情汇聚与决策服务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钦 姜立新 +4 位作者 帅向华 聂高众 陈维锋 张鹏 车爱兰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震前灾情难以预估,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灾情评估误差较大,决策支持不到位,灾情服务缺位等科学问题,综合考虑震前应急准备和灾后应急处置场景,重点研究全时程灾情与决策信息获取和分析手段,震后灾情信息实时汇聚与融合技术,震... 针对震前灾情难以预估,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灾情评估误差较大,决策支持不到位,灾情服务缺位等科学问题,综合考虑震前应急准备和灾后应急处置场景,重点研究全时程灾情与决策信息获取和分析手段,震后灾情信息实时汇聚与融合技术,震后基于致死性和易损性相结合的损失综合分析技术,不同区域辅助决策支持要点,面向多用户灾情信息服务产品可视化生成技术,建立灾情推送与信息准实时服务平台及终端,构建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化、可视化地震应急信息全流程服务平台,开展应急协同服务示范,实现7级以上大地震灾情信息全时程服务。该项目将丰富地震灾情信息获取手段,形成涵盖灾情收集、信息速报、监测预警、分析评估、智能协同和动态发布等地震应急全过程技术平台,提升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对快速、科学施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灾情汇聚 决策服务
下载PDF
基于微信文本的台风灾情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20
作者 姚桂福 林广发 +3 位作者 祁新华 张欣媛 白远远 陈齐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利用Python程序采集了与2019年台风“利奇马”和“白鹿”相关的1 036篇有效微信文章,抽取其中的灾情信息,基于词云图分析了灾害应急信息类型并给出台风“利奇马”中各省灾情大小的排序;构建了省级台风灾情指数并以此验证上述灾情排序结... 利用Python程序采集了与2019年台风“利奇马”和“白鹿”相关的1 036篇有效微信文章,抽取其中的灾情信息,基于词云图分析了灾害应急信息类型并给出台风“利奇马”中各省灾情大小的排序;构建了省级台风灾情指数并以此验证上述灾情排序结果.结果表明:(1)在台风的不同阶段,大众的关注内容反映出不同的灾害应急信息类型,在台风登陆前,主要为交通信息、天气预警;台风登陆时(后)主要为交通信息、天气预警、伤亡及营救、次生灾害、电力中断、事件/人物追踪、灾后恢复等;台风消亡后,主要为伤亡及营救、灾后恢复;基于微信文本数据推测的各省灾情排序为浙江、山东、上海、安徽、江苏、福建、中国台湾、湖南;(2)台风“利奇马”的灾情指数为11.57,处于大灾区间范围内,台风“白鹿”灾情指数为1.33,处于轻灾区间范围内;在省级台风灾情指数中,各省灾情排序依次为浙江、山东、安徽、江苏、上海、辽宁、河北、吉林、福建,与基于微信文本数据推测的各省灾情排序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文本 台风灾害 灾情评估 台风灾情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