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炆黄精炮制工艺优化及其成分与色泽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邓延文 钟凌云 +2 位作者 刘洪 王硕 卢兴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34-3341,共8页
目的优化炆黄精炮制工艺,并明确成分变化与外观色泽变化的关联规律。方法以炆制时间、蒸制时间、黄酒用量为影响因素,多糖、总皂苷、5-羟甲基糠醛、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计算... 目的优化炆黄精炮制工艺,并明确成分变化与外观色泽变化的关联规律。方法以炆制时间、蒸制时间、黄酒用量为影响因素,多糖、总皂苷、5-羟甲基糠醛、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到综合评分,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炮制工艺。测定17批样品色度值,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与色度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佳条件为每400 g黄精炆制时间8 h,蒸制时间5 h,黄酒用量15%。关联结果显示,L值与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皂苷、5-羟甲基糠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值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炆黄精炮制工艺优化。炆黄精化学成分与色泽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炆黄精 炮制工艺 层次分析(AHP)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变异系数法 色度值 相关性
下载PDF
黄精与炆黄精水提液对脾虚小鼠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巧 吴鹏 +3 位作者 张学兰 张艳雪 张智慧 王悦 《时珍国医国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观察生黄精与炆黄精水提液对脾虚小鼠的胃肠动力和血清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比较其健脾作用的强弱。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黄精组及炆黄精组,每组12只。通过苦寒泻下结合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 目的观察生黄精与炆黄精水提液对脾虚小鼠的胃肠动力和血清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比较其健脾作用的强弱。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黄精组及炆黄精组,每组12只。通过苦寒泻下结合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组灌胃给与生黄精与炆黄精水提液,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体征的变化;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摄食量、摄水量、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MTL、SP含量显著降低(P<0.05),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黄精组与炆黄精组小鼠的体质量、摄食量、摄水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小鼠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小鼠血清中MTL、SP含量显著升高,VIP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炆黄精组各指标的恢复程度优于生黄精组。结论生黄精与炆黄精均可提高脾虚小鼠的胃肠运动功能,改善脾虚小鼠胃肠激素水平,从而起到健脾作用,以炆黄精效果最佳。该研究为炆黄精的炮制原理及临床合理使用黄精饮片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炆黄精 脾虚 胃肠动力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分析黄精炆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鑫凤 张学兰 +4 位作者 张艳雪 王玲 孔庆悦 刘阳阳 杨雨思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95-1600,共6页
目的:分析黄精炆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联用技术对黄精与炆黄精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别,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黄精与炆黄精的液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黄精中... 目的:分析黄精炆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联用技术对黄精与炆黄精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别,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黄精与炆黄精的液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黄精中鉴定出50个成分,从炆黄精中鉴别出36个成分,包括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及其他类成分;PCA及OPLS-DA表明黄精与炆黄精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共筛选出包括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等35个差异性成分。结论:黄精炆制后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辨识出的35个差异成分为黄精炆制前后功效变化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炆黄精 UPLC-Q-Exactive Orbitrap-MS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的黄精不同炮制品干预AD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4
作者 朱娜 朱徐东 +5 位作者 杨毅生 严斐霞 张鹏 万林春 吴毅 黄丽萍 《中国中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663-6675,共13页
探讨黄精不同炮制品(黑豆黄精、炆黄精)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影响。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黑豆黄精组、炆黄精组,每组12只,各组进行腹腔注射D-半乳... 探讨黄精不同炮制品(黑豆黄精、炆黄精)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影响。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黑豆黄精组、炆黄精组,每组12只,各组进行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 mg·kg^(-1)),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1次/d,持续给药7周。D-半乳糖注射3周后,进行双侧海马Aβ25-35注射进行造模。第2周开始灌胃给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同体积的双蒸水,其余组给予对应的药物(10 mL·kg^(-1)),1次/d,连续灌胃35 d。观察各组大鼠记忆行为学以及海马组织病理学。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尿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物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处理数据以筛选差异代谢物、潜在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AD大鼠经过黑豆黄精、炆黄精治疗后新物体识别指数升高,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结果,给药组海马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相对降低,其中黑豆黄精组更为明显,具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筛选处理,得到潜在生物标志物15个,代谢物主要涉及2条代谢通路:双香豆素作用途径、吡罗昔康作用途径。因此,黑豆黄精、炆黄精对AD具有干预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双香豆素代谢、吡罗昔康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黄精 炆黄精 UPLC-Q/TOF-MS 代谢组学 阿尔茨海默病
原文传递
基于糖类成分探究黄精炆制前后差异 被引量:4
5
作者 詹慧慧 姚方程 +6 位作者 易斌 魏惠珍 陈西勇 吕尚 陈华师 金浩鑫 饶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87-2696,共10页
目的基于黄精炆制前后糖类成分变化差异探讨黄精炆制后“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精炆制前后的总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黄精炆制前后游离糖含量;采用高效凝胶... 目的基于黄精炆制前后糖类成分变化差异探讨黄精炆制后“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精炆制前后的总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黄精炆制前后游离糖含量;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PGPC-RI)法分析黄精炆制前后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PDA)法对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黄精炆制后,总多糖含量下降约60%;游离糖中蔗糖含量降低35%,果糖含量升高22倍,葡萄糖含量升高4.4倍;炆制后相对分子质量2个峰均降低1~5倍;黄精炆制前后多糖均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生黄精单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10∶6∶25∶7∶1);炆制后物质的量比为7∶5∶1.7∶14∶1。结论炆法炮制对黄精糖类成分影响较大,炆制后多糖发生水解及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黄精麻舌感消失,药效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炆黄精 黄精多糖 多糖含量 游离糖 相对分子质量 单糖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