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抑制SPLUNC1功能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
1
作者 王海燕 张珍珍 +2 位作者 倪博 刘蓓蓓 冯志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6,共11页
【背景】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通过定植猪呼吸道黏膜层,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引起炎性损伤和持续性感染。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short 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al clone1,SPLUNC1)是呼吸道... 【背景】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通过定植猪呼吸道黏膜层,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引起炎性损伤和持续性感染。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short 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al clone1,SPLUNC1)是呼吸道黏膜分泌的具有重要抗菌和抗炎功能的蛋白,被认为是呼吸道黏膜面对危险信号时的“信号传感器”。【目的】从Mhp和SPLUNC1相互作用入手,分析Mhp感染对SPLUNC1表达的影响以及SPLUNC1对Mhp引起的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揭示Mhp引起炎性损伤的新机制,为解决Mhp持续性感染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猪肺炎支原体对猪支气管上皮细胞(porcine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PBECs)感染模型和猪体感染模型,通过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分别检测Mhp感染后对肺脏中SPLUNC1以及体外PBECs中SPLUNC1转录和表达的影响。克隆并扩增猪源SPLUNC1基因通过酶切鉴定,构建成功SPLUNC1真核和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SPLUNC1以及pET28a-SPLUNC1。与此同时,设计靶向SPLUNC1的siRNA干扰片段。利用体外SPLUNC1蛋白孵育、体内呼吸道黏膜SPLUNC1抗体封闭,通过Mhp CCU50检测明确SPLUNC1对Mhp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在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通过过表达或siRNA干扰SPLUNC1基因,后感染Mhp,利用Western-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明确SPLUNC1对Mhp的黏附作用、诱导炎性因子表达以及MAPK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Mhp感染猪后可引起肺脏实变,主要组织病理表现为肺脏炎性损伤,同时显著上调肺泡灌洗液中趋化因子CXCL8和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分泌。Mhp体内外感染后,体内肺脏和体外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SPLUNC1的转录和表达均显著下调。以上研究表明,Mhp可诱导肺脏炎性反应,抑制SPLUNC1表达。另一方面,体外PBECs中过表达SPLUNC1后,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显著减少;siRNA干扰SPLUNC1后,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显著增加,表明SPLUNC1负调控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基于Mhp感染入侵呼吸道过程,本研究进一步解析SPLUNC1负调控CXCL8表达的机制。结果表明:无论是SPLUNC1和Mhp体外孵育,还是SPLUNC1抗体体内封闭,Mhp的体内外生长均未受影响;SPLUNC1的过表达或siRNA干扰对Mhp体外黏附PBECs的能力也无显著影响;过表达SPLUNC1可抑制pERK和IκBα的激活,相反SPLUNC1 siRNA干扰后,可促进pERK和IκBα的激活。以上研究证明SPLUNC1不是通过调控Mhp的生长和黏附,而是通过负调控MAPK-ERK通路的活化来调控CXCL8的表达。【结论】SPLUNC1可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来调控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维护宿主炎性平衡;与此同时,Mhp感染后可通过抑制SPLUNC1的表达来破坏宿主炎性反应的平衡调控,进而引起炎性损伤。本研究为解析Mhp感染损伤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宿主相互作用 炎性反应 SPLUNC1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DTC患者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及其与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性
2
作者 张天昊 安杰 +3 位作者 李金 李锦行 姜战武 郝志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20-523,537,共5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及其与喉返神经(RLN)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5例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记录患者围术期指标、RLN损伤情况。比较患者...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及其与喉返神经(RLN)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5例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记录患者围术期指标、RLN损伤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2、24 h及3、7、30 d的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同时比较有无RLN损伤患者术后12 h的上述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炎性反应指标、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时间(88.35±7.64)min;术中出血量(23.24±6.98)mL;术后引流量(97.41±14.23)mL;术后住院时间(7.56±3.54)d。患者IL-6、CRP及TNF-α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患者BDNF、NGF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患者RLN损伤发生率为13.68%。RLN损伤组术后12 h的IL-6、CRP及TNF-α水平高于无RLN损伤组(P<0.05),BDNF、NGF水平低于无RLN损伤组(P<0.05)。RLN损伤组患者IL-6、CRP、TNF-α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而BDNF、NGF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IL-6、CRP、TNF-α水平之间及BDNF、NGF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IL-6、CRP、TNF-α水平与BDNF、NGF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DTC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对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较为轻微;但该手术会引起一定的RLN损伤,且炎性反应和神经营养因子均与RLN损伤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炎性反应 神经营养因子 喉返神经损伤
下载PDF
金丝桃苷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炎性反应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3
作者 邱会斌 姜金利 +2 位作者 李鹏强 单春格 王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对大鼠颅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金丝桃苷组、高剂量金丝桃苷组、脂多糖(LPS)组、高剂量金丝桃苷+LPS组,每...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对大鼠颅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金丝桃苷组、高剂量金丝桃苷组、脂多糖(LPS)组、高剂量金丝桃苷+LPS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TBI大鼠模型。低剂量、高剂量金丝桃苷组大鼠造模后以金丝桃苷药液灌胃,剂量分别为60、120 mg/kg;LPS组大鼠造模后以LPS药液灌胃,剂量为0.4 mg/kg;金丝桃苷+LPS组大鼠造模后以高剂量金丝桃苷和LPS药液灌胃;每天灌胃1次,持续14 d。灌胃结束后24 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跳台实验检测认知功能;采用伊文思蓝(EB)定量法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血脑屏障结构损伤;采用ELASA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TNF-α/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BI后,大鼠mNSS评分、跳台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跳台犯错次数、脑组织EB含量、血清及脑组织炎性介质(TNF-α、IL-17、iNOS)水平、脑组织TNF-α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NF-κB p65显著升高(P<0.05);LPS明显加重TBI大鼠神经损伤(P<0.05),明显增高炎性介质水平(P<0.05),明显增高TNF-α/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金丝桃苷明显改善TBI大鼠脑损伤(P<0.05),而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高剂量金丝桃苷明显逆转LPS的作用(P<0.05)。结论金丝桃苷可通过抑制TNF-α/NF-κB/caspase-3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反应,进而减轻TBI大鼠血脑屏障损伤,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炎性反应 血脑屏障 金丝桃苷 TNF-α/NF-κB/caspase-3 大鼠
下载PDF
芦丁调控miR-155和HMGB1/RAGE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王雅清 王勇 刘永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芦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和芦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0、100、150 mg/(kg·d... 目的:探讨芦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和芦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0、100、150 mg/(kg·d)芦丁灌胃],并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每组20只,持续给药12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伊凡斯兰渗透量、神经节细胞凋亡和微小RNA(miR)-155、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和芦丁低、中、高剂量组中伊凡斯兰渗透量分别为(1.61±0.31)μg/g、(12.84±1.24)μg/g、(9.85±0.62)μg/g、(6.80±0.53)μg/g、(2.87±0.51)μg/g,神经节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09±0.45)%、(30.96±2.50)%、(24.65±2.48)%、(18.61±1.41)%、(8.36±0.54)%,miR-155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03)、(1.92±0.15)、(1.55±0.12)、(1.09±0.10)、(0.55±0.05),HMGB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6±0.03)、(0.77±0.05)、(0.68±0.04)、(0.57±0.04)、(0.34±0.03),RAGE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8±0.02)、(0.67±0.04)、(0.58±0.03)、(0.45±0.03)、(0.23±0.02)。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伊凡斯兰渗透量、凋亡指数和miR-155、HMGB1、RAGE mRNA水平均升高(均P<0.05);芦丁低、中、高剂量组中上述指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均P<0.05)。模型组、对照组与芦丁低、中、高剂量组,芦丁各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芦丁可保护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延缓视网膜炎症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R-155和HMGB1/RAGE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芦丁 微小RNA-155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炎性反应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D治疗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逯海波 马瑜瑾 +5 位作者 李利平 刘艺丹 赵瑞 邓琼琼 李慧垚 姜宏卫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D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研究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的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D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研究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的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FT_(3)及FT_(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ESR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D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甲状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甲基强的松龙 维生素D 甲状腺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阿达木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反应及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员晓佩 许瑞 侯红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反应、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8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反应、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8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5例增加阿达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脊柱功能、炎性反应水平、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综合评价(BAS-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骨硬化蛋白(SOST)水平高于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达木单抗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达木单抗 强直性脊柱炎 炎性反应 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
下载PDF
术前游离脂肪酸水平预测胃癌术后炎性反应及并发症的价值
7
作者 李晓勇 丁潇东 毛伟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术前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水平在预测胃癌术后炎性反应及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2022年我院2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Clavien-Dindo分类,Ⅱ级以上56例为并发症组,144例为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血浆中术前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水平在预测胃癌术后炎性反应及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2022年我院2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Clavien-Dindo分类,Ⅱ级以上56例为并发症组,144例为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FFA、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白蛋白及血脂指标差异,筛选出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单因素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危险因素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评价各因素对胃癌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比较术前及术后FFA水平变化对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以术前FFA截断值为界分为高FFA组与低FFA组,比较两组术后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albumin, CA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差异。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并发症组术前FFA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而术前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在两组比较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FFA是影响胃癌患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7.407(3.610~15.196),P<0.05];绘制胃癌患者术前FFA、BMI对术后并发症诊断价值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84、0.564;术前及术后FFA水平ROC曲线下面积显示:术前FFA的AUC均大于术后FFA及两者变化差值的AUC,表明术前FFA对并发症诊断价值大于后两者。高FFA组术后第3天(postoperative day 3,POD3)炎性反应指标(CAR、CRP)显著高于低FF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FFA对胃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高于BMI;术前FFA升高增加胃癌术后的炎性反应程度,并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炎性反应 C-反应蛋白 胃癌预后
下载PDF
槲皮素抑制CD38/ERK通路介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
8
作者 俞丽君 张辉青 +3 位作者 方卉 杜宇娜 游静 李蓉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16,共6页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CD38表达和炎性因子表达的潜在联系,以及槲皮素对LPS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机制。方法 收集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感染组(n=50),另选取本...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CD38表达和炎性因子表达的潜在联系,以及槲皮素对LPS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机制。方法 收集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感染组(n=50),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n=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CD38和炎性因子水平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槲皮素和CD38的关系,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PS和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MLE-12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CD38、IL-18、TNF-α表达水平和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肺部感染组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CD38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组IL-6(P<0.01)和IL-10(P<0.05)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LPS组相比,LPS+槲皮素组的CD38、IL-18、TNF-α和p-ERK/ERK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肺部感染外周血白细胞中CD38表达上调,主要以淋巴细胞CD38表达升高为主,CD38促进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释放是肺部炎症的发生机制之一。CD38是槲皮素调控的炎性反应的潜在靶点,槲皮素可以通过抑制CD38/ERK通路减少MLE-12细胞中由LPS诱导的炎性因子IL-18和TNF-α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抗原簇38 肺部感染 槲皮素 炎性反应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疼痛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胡微澜 李明勇 +4 位作者 韩威利 邵坤 豆武涛 海洋 陈胜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疼痛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择期行LM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n=32)、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疼痛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择期行LM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n=32)、高剂量组(n=32)及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处理,低、高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使用0.1、0.5μg/(kg·h)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比较三组在术前及术后1 d、3 d疼痛因子[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炎性反应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认知功能[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比较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 d的β-EP、NE、SP、IL-6、TNF-α及CRP水平在三组间的比较均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9.132、14.376、62.570、42.254、37.120、36.830,P<0.05);术后3d的β-EP、NE、SP、IL-6、TNF-α及CRP水平在三组间的比较均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8.903、10.280、73.878、19.720、29.216、46.666,P<0.05);术后1 d的MMSE量表评分比较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1.318、17.564,P<0.05);术后3 d的MMSE量表评分比较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56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三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μg/kg剂量右美托咪定更能减轻LM患者疼痛及抑制患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疼痛因子 炎性反应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永吉 颉旺军 +4 位作者 张星华 张宏涛 任超展 张广军 井维尧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108-110,共3页
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典型的促炎信号通路,通过在炎性反应中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以发挥促炎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炎性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NF-κB的信号通... 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典型的促炎信号通路,通过在炎性反应中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以发挥促炎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炎性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NF-κB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是其发病的核心环节。该文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RA炎性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微创拔牙术联合Er:YAG激光对埋伏阻生齿患者炎性反应、疼痛及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刘丽芳 陈平 何小斌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术联合Er:YAG激光对埋伏阻生齿患者炎性反应、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埋伏阻生齿患者,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行微创拔牙术治疗,对照组术后...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术联合Er:YAG激光对埋伏阻生齿患者炎性反应、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埋伏阻生齿患者,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行微创拔牙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创面处理,观察组术后行Er:YAG激光创面处理。比较两组术后1 d(T_(1))、术后3 d(T_(2))、术后7 d(T_(3))时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并比较术后7 d创面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_(2)、T_(3)时两组龈沟液IL-1β、IL-6、TNF-α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T_(1)时(P<0.05);T_(1)、T_(2)时观察组龈沟液IL-1β、IL-6、TNF-α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T_(3)时两组龈沟液IL-1β、IL-6、TNF-α水平及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创面恢复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拔牙术联合Er:YAG激光可促进埋伏阻生齿患者创面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有效降低炎性反应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牙术 ER:YAG激光 埋伏阻生齿 炎性反应 疼痛 预后
下载PDF
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辅助腹腔镜手术对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及复发的影响
12
作者 邱小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7期52-55,共4页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辅助腹腔镜手术对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辅助腹腔镜手术对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疗程2周。比较2组开始进食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2周炎性因子水平、症状评分,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及术后5周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开始进食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2组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腹胀、嗳气、反酸、上腹疼痛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96.67%vs. 76.67%,χ^(2)=5.192,P=0.023);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vs. 10.00%,χ^(2)=0.162,P=0.688)。术后5周,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93.33%vs. 73.33%,χ^(2)=4.320,P=0.038)。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33%vs. 30.00%,χ^(2)=7.680,P=0.006)。结论 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辅助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术后相关指标及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控制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穿孔 奥美拉唑 四联疗法 炎性反应 幽门螺杆菌 复发
原文传递
集束化干预与氨溴索对重症肺炎患者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强 尹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与氨溴索对重症肺炎患者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干预组和集束化干预组,各40例。患者均予以盐酸氨溴索注射... 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与氨溴索对重症肺炎患者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干预组和集束化干预组,各40例。患者均予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传统干预组患者实施传统干预,集束化干预组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干预前后炎性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pO_(2))]、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结果集束化干预组咳嗽、肺部湿啰音、气促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短于传统干预组(P<0.01)。干预后,2组血清PCT、CRP水平及WBC低于干预前,PaO_(2)、OI、SpO_(2)高于干预前,且集束化干预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传统干预组(P<0.05或P<0.01);2组FEV_(1)、PEF、FVC高于干预前,且集束化干预组FEV_(1)、FVC高于传统干预组(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在氨溴索治疗基础上采用集束化干预可更有效地提高肺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机体血氧含量,进而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集束化干预 氨溴索 炎性反应 肺功能
原文传递
外源性生长抑素对创伤后炎性反应应激的作用
14
作者 朱团结 孙中霞 +1 位作者 黎宁君 刘会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46-848,共3页
目的:随机双盲法前瞻性研究生长抑素对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后炎性反应应激作用。方法:选择苏州永鼎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重症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TISS-28... 目的:随机双盲法前瞻性研究生长抑素对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后炎性反应应激作用。方法:选择苏州永鼎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重症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TISS-28、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以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因子(VEGF)等炎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于第0天(D0),第3天(D3),第5天(D5)APACHE-Ⅱ、TISS、MODS、SIR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还是研究组治疗前后相比,接受外源性生长抑素的患者的IL-6以及VEGF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体内ACTH<800μg/L时,研究组在治疗第5天(D5)时,相比对照组,IL-6及VE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比研究组的D0、D3,研究组D5的IL-6及VE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生长抑素(施他宁)对创伤后机体的炎性反应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并受到体内ACTH表达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生长抑素 创伤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性反应、心功能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15
作者 梁智元 唐宗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8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性反应、心功能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连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性反应、心功能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连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照组术中及术后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可地尔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8 h。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1个月后随访观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 h后,2组患者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与CK-MB、cTnI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增加,LVEDD、LVESD较治疗前减小,且研究组增加/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1个月,研究组心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χ2=5.926,P=0.015)。结论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采用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的治疗方案,可降低炎性反应,对心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减少心肌损伤对患者的影响,且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尼可地尔 替罗非班 炎性反应 心功能 心血管并发症
原文传递
针对性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恢复进程的影响
16
作者 赵莎莎 陈飞 马苗苗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与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针对组,每组53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干预,针对组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目的探讨针对性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与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针对组,每组53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干预,针对组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血清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血清创伤标志物[总抗氧化能力(TAC)、肌红蛋白(MYO)、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出院前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针对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开始床旁活动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针对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AC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MYO、IMA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针对组患者TAC水平高于常规组,MYO、IMA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AOPP、ROS、MDA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针对组患者AOPP、ROS、MDA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干预可减轻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改善血清创伤标志物水平,缩短患者术后恢复进程,辅助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手术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术后恢复进程
下载PDF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刘煜航 李端 徐敬敬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肺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IL-8、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EV_(1)、PEF、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AECOPD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急性加重期 沙美特罗替卡松 噻托溴铵 炎性反应 肺功能
下载PDF
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对患者炎性反应的改善评价
18
作者 夏雪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产后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欣母沛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情况、宫底高度、宫缩... 目的研究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产后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欣母沛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情况、宫底高度、宫缩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产后2h、24h出血量分别为(22.75±1.0)ml、(87.59±2.28)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9.13±2.36)ml、(95.41±3.36)ml(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0min和1h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宫缩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应用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的止血效果理想,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囊压迫 欣母沛 产后出血 止血效果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苦黄银花汤增压灌洗配合加负压引流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切口炎性反应及创口疼痛的影响
19
作者 蒋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67-0170,共4页
探究苦黄银花汤增压灌洗配合加负压引流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切口炎性反应及创口疼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其中常规组(n=30)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n=30)应用... 探究苦黄银花汤增压灌洗配合加负压引流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切口炎性反应及创口疼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其中常规组(n=30)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n=30)应用苦黄银花汤增压灌洗配合加负压引流,比较两组的创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细菌菌落数及检出率差异,比较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变化,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相较常规组,试验组的创口愈合时间显著降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相较常规组,试验组术7d、12d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相较常规组,试验组的细菌检出率及细菌菌落数显著降低(P<0.05);术后14d,相较同组术后当天,两组的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并且相较常规组,试验组的IL-6、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 苦黄银花汤增压灌洗配合加负压引流可显著抑制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切口的炎性反应,减轻创口疼痛且促进创口愈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黄银花汤 肛周脓肿 炎性反应 疼痛
原文传递
诺欣妥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炎性反应因子的作用研究
20
作者 燕秀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62-0067,共6页
探讨诺欣妥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炎性反应因子的作用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180名心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名,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诺欣妥,收集舒张末期... 探讨诺欣妥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炎性反应因子的作用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180名心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名,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诺欣妥,收集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心脏指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参数,同时还考察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IVST、LVPWT、LVMI和LVEF、LVESV、LVEDV指标比较(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 IVST、LVPWT、LVESV、LVEDV均有所下降,LVMI、LVEF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好(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对比(P>0.05),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治疗组3.33%和对照组11.11%,有统计下意义(P<0.05)。结论 诺欣妥可以减轻心衰时的心肌重构,提高心脏功能,并能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减轻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欣妥 心力衰竭 心室重塑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