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诺欣妥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炎性反应因子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燕秀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62-0067,共6页
探讨诺欣妥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炎性反应因子的作用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180名心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名,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诺欣妥,收集舒张末期... 探讨诺欣妥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炎性反应因子的作用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180名心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名,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诺欣妥,收集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心脏指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参数,同时还考察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IVST、LVPWT、LVMI和LVEF、LVESV、LVEDV指标比较(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 IVST、LVPWT、LVESV、LVEDV均有所下降,LVMI、LVEF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好(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对比(P>0.05),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治疗组3.33%和对照组11.11%,有统计下意义(P<0.05)。结论 诺欣妥可以减轻心衰时的心肌重构,提高心脏功能,并能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减轻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欣妥 心力衰竭 心室重塑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藤黄健骨胶囊对膝骨关节炎鼠软骨组织Notch1、Jagged1、炎性反应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蔡成成 颜春鲁 +8 位作者 安方玉 孙柏 王霞霞 邓婕 孟祥睿 张金龙 石瑶 袁灵青 席永斌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51,共11页
目的探讨Notch/Jagged1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鼠软骨组织炎性反应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表达的影响,并揭示藤黄健骨胶囊可能的干预机制。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目的探讨Notch/Jagged1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鼠软骨组织炎性反应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表达的影响,并揭示藤黄健骨胶囊可能的干预机制。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胶囊组[0.27 g/(kg·d)]及藤黄健骨胶囊干预组[高剂量0.36 g/(kg·d)、中剂量0.18 g/(kg·d)、低剂量0.09 g/(kg·d)],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采用改良Hulth法构建KOA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分别给予仙灵骨葆胶囊及相应剂量的藤黄健骨胶囊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给药2个月后股动脉采血处死大鼠,取患侧膝关节软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的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Notch1和Jagged1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关节软骨组织中Col-Ⅱ、MMP-9、MMP-13、Notch1和Jagged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关节面脱落、严重破坏,软骨细胞分布紊乱;模型组软骨细胞Mankin(5.56±0.85)评分、IL-1β(11.13±2.19)、TNF-α(98.29±9.13)、Notch1(5.03±0.37)和Jagged1(222.54±36.87)含量均显著升高,MMP-9(1.54±0.72)、MMP-13(0.41±0.04)、Notch1(0.39±0.05)和Jagged1(0.38±0.05)等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均显著增强,Col-Ⅱ(0.15±0.04)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则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藤黄健骨胶囊0.36 g/(kg·d)剂量组软骨细胞形态和分布趋于正常;其软骨组织Mankin(2.86±0.48)评分显著降低,Col-Ⅱ(0.39±0.03)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则显著增强(P<0.05);藤黄健骨胶囊0.36、0.18 g/(kg·d)剂量组Jagged1(170.54±41.09、183.46±33.12)含量显著降低,MMP-9(0.68±0.25、1.14±0.49)和Jagged1(0.21±0.05、0.26±0.07)等蛋白的免疫反应性也均显著降低(P<0.05);藤黄健骨胶囊0.36、0.18、0.09 g/(kg·d)剂量组IL-1β(5.71±1.03、8.71±1.53、8.81±2.31)、TNF-α(63.42±10.01、67.46±11.68、71.88±15.63)和Notch1(2.95±0.39、3.56±0.37、4.22±0.33)含量均显著降低,同时MMP-13(0.21±0.02、0.27±0.04、0.31±0.09)和Notch1(0.19±0.06、0.24±0.05、0.28±0.04)等蛋白的免疫反应性也均显著降低。结论藤黄健骨胶囊可能通过促进KOA模型鼠关节软骨组织Notch/Jagged1信号通路下游蛋白Col-Ⅱ表达,抑制其Notch/Jagged1信号通路关键蛋白Notch、Jagged1、炎性反应因子及MMPs表达,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从而改善KOA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健骨胶囊 膝骨关节炎 Notch/Jagged1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旎珺 吴继昌 +1 位作者 胡原 柳普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780-1783,1788,共5页
目的:探究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儿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1)和... 目的:探究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儿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渊通窍颗粒。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分、炎性反应因子水平、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鼻黏膜纤毛清除率(MCC)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内镜黏膜形态评分、鼻窦CT扫描病变评分、IL-2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TR和MCC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降低炎性反应水平,增强鼻黏膜纤毛功能,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渊通窍颗粒 克拉霉素 鼻黏膜纤毛输送率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炎性反应因子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郭杨 宋晓 +1 位作者 侍晓云 王莉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患病情况,并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及炎性因子。方法选择2015-01至2016-07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根据DPN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224)及糖尿病...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患病情况,并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及炎性因子。方法选择2015-01至2016-07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根据DPN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224)及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116),分别检查两组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否合并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vascular,DPV),并分析年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生化指标炎性反应因子与DPN的相关性。对每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224),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11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为65.9%;(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中合并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比例(69%)明显高于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50%),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3,P<0.05);(3)在所分析的各项因素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的病程、Hb A1c、LDL-C、IL-6、TNF-α、SIL-2R与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w 2.084~3.407,P<0.05),其余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病程、Hb A1c、LDL-C、TNF-α、SIL-2R,以及是否合并外周血管病变均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55~1.655,P<0.05)。结论随着病程的延长,外周血管的病变,血糖、血脂的升高,以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异常,都会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危险因素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侯氏黑散化学成分对脂多糖诱导BV2细胞活化中炎性反应因子分泌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常佳慧 赵晖 +3 位作者 王蕾 张弛 陆跃 张秋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3-219,共7页
目的探究侯氏黑散方中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木犀草苷(cynaroside,CYN)、木犀草素(luteolin,LUT)、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GS-Rg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 目的探究侯氏黑散方中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木犀草苷(cynaroside,CYN)、木犀草素(luteolin,LUT)、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GS-Rg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模型组、CGA、CYN、LUT、GS-Rg1处理组。利用LPS诱导BV2细胞过度活化,建立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损伤体外模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Griess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量;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的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各组细胞p-p65、p-IκB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不影响细胞生存活性的情况下,CGA、CYN、LUT、GS-Rg1可显著降低细胞上清中促炎因子NO、TNF-α、IL-6浓度;GS-Rg1可显著升高抑炎因子IL^(-1)0、TGF-β_1浓度;CGA、CYN、LUT、GS-Rg1可显著降低细胞中p-p65、p-IκBα蛋白浓度。结论 CGA、CYN、LUT、GS-Rg1分别从促炎、抑炎两方面调节脑缺血后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分泌的平衡,其机制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氏黑散 绿原酸 木犀草苷 木犀草素 人参皂苷RG1 小胶质细胞 炎性反应因子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博江 王赟赟 +2 位作者 吴鹏 赵越 刘迎午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4至2017-03收治的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4至2017-03收治的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用PCI治疗联合血栓抽吸。研究组PCI治疗联合血栓抽吸并在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情况(TIMI)变化。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CRP、IL-6、TNF-α、c Tn I、BNP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即刻心电图ST段回落≥50%发生率、术后LVEF、出院时Killip分级。结果术后即刻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 h研究组CRP[(10. 17±1. 39) mg/L]、IL-6[(21. 85±2. 97) mg/L]、TNF-α[(41. 35±4. 70)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 64±1. 73) mg/L、(25. 01±3. 27) mg/L、(37. 96±3. 8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 h研究组c Tn I、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心电图ST段回落≥50%发生率(65. 45%)、LVEF(56. 39±5. 13)、Killip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罗非班能进一步降低急诊血栓抽吸PCI患者炎性反应因子的分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血流灌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栓抽吸 炎性反应因子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胃溃灵汤结合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功能蛋白和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少鹏 程宏辉 刘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2693-2696,共4页
目的:分析胃溃灵汤结合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功能蛋白水平变化、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70例,并依据就医顺序,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胃溃灵汤;... 目的:分析胃溃灵汤结合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功能蛋白水平变化、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70例,并依据就医顺序,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胃溃灵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候证积分、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疲倦乏力、胃脘痛、反酸嗳气、纳差便溏4项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结合胃溃灵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效果,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蛋白及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灵汤 针灸 消化性溃疡 免疫功能蛋白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炎性反应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贾铷 陈运转 祝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361-1363,1367,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治疗后2组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PaO_2和SaO_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PaCO_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进而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丹参川芎嗪 肺功能 血气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消银解毒颗粒”对银屑病血热证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7及其相关炎性反应因子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凯辉 张润田 +1 位作者 段行武 陈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消银解毒颗粒"对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外周血Th17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炎性反应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消银解毒颗粒"对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外周血Th17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炎性反应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消银解毒组和复方青黛组,分别给予消银解毒颗粒和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并以白凡士林缓解皮肤干燥。于入组前和治疗第8周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组、消银解毒组、复方青黛组的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用q PCR法检测外周血IL-17mRNA、IL-22mRNA、IL-2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消银解毒组与复方青黛组PASI、瘙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PASI、瘙痒评分均有下降。治疗前,消银解毒组与复方青黛组外周血Th17细胞均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 <0. 05),消银解毒组与复方青黛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消银解毒组与复方青黛组2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 05);消银解毒组与复方青黛组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消银解毒组和复方青黛组治疗前患者外周血中IL-17mRNA、IL-22mRNA、IL-23mRNA表达均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消银解毒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复方青黛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消银解毒饮和复方青黛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消银解毒颗粒与复方青黛胶囊临床疗效相当; 2种药物均能降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并降低外周血IL-17mRNA、IL-22mRNA、IL-23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银解毒颗粒 复方青黛胶囊 血热证 银屑病 Th17淋巴细胞 炎性反应因子 调控
下载PDF
针灸对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华海燕 朱海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767-2770,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在治疗失眠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我科的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三唑仑口服,1次/d,1次3片,睡前口服,为期2周,14 d。治疗组采取针刺主穴取肝俞、心俞穴...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在治疗失眠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我科的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三唑仑口服,1次/d,1次3片,睡前口服,为期2周,14 d。治疗组采取针刺主穴取肝俞、心俞穴、脾俞穴、肺俞穴、肾俞、期门、晴明穴、涌泉穴,1次/d,每周4次,连续治疗2周。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86.66%,对照组有效率68.88%,2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及总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方面等的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更好。3)2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测的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e-1 Beta,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e-6,IL-6)、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好。结论:失眠疗法治疗失眠方面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及成本也较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失眠 炎性反应因子 疗效
下载PDF
健脾调肝温肾方干预对腹泻型IBS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及5-羟色胺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正芳 贾玉 侯亚男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IBS-D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中医组(n=61)和西医组(n=61)。中医组给予健脾...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IBS-D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中医组(n=61)和西医组(n=61)。中医组给予健脾调肝温肾方并随证加减治疗,西医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VAS量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程度,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免疫功能、胃肠激素、脑肠肽指标水平和肠黏膜MC数量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IFN-γ、IL-8及IL-12水平、CD8^+T细胞比例、MOT及GAS水平、5-HT及SP水平、VAS评分、大便性状评分及MC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IL-10、CD3^+、CD4^+及CD4^+/CD8^+T细胞比例、VIP、CCK及CG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健脾调肝温肾方可显著改善IBS-D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平衡机体炎性反应因子水平,降低肠黏膜内MC数量并有效减少5-HT释放,进而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调肝温肾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5-羟色胺 炎性反应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心脏神经官能症炎性反应因子与内皮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海东 刘云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685-686,68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方法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42例作为CN组,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HR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 目的探讨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方法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42例作为CN组,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HR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两组HRV各项参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N组hs-CRP、TNF-α和EDD分别为(1.96±0.37)mg/L、(21.3±6.5)ng/ml、(5.25±0.53)%,对照组为(1.09±0.24)mg/L、(9.6±2.3)ng/ml、(9.12±2.16)%,两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存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官能症 炎性反应因子 内皮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升 王云翔 +1 位作者 衡瑞娟 周勇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6期733-734,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92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比较两组的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h...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92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比较两组的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h,观察组的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可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甲状腺结节 超声引导 微波消融术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庞娟 叶婷婷 舒朝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命质量、血清炎性反应因子、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绵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迪... 目的:探讨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命质量、血清炎性反应因子、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绵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迪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青黛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PASI指数评价2组患者皮损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采用皮肤病生命质量量表(DLQI)评价2组患者生命质量,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炎性反应因子、血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P<0.05);治疗后2组PASI指数和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IL-2、IL-8和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L-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同时可改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水平,进而降低患者皮损面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复方青黛胶囊 炎性反应因子 血流变学 疗效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前吸入七氟醚对围术期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成奎 马海霞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547-1548,共2页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吸入七氟醚对其围术期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均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丙泊酚吸入,试验组则给予七氟醚吸入,对比两组老年冠心...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吸入七氟醚对其围术期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均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丙泊酚吸入,试验组则给予七氟醚吸入,对比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的IL-6、CRP水平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IL-6、CRP水平稳定性更高(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在非心脏手术前吸入七氟醚,可以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上腹部手术 七氟醚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秀峰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2234-2235,共2页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76例髋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及...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76例髋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及术前、术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4.58±24.87)min、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7.75±1.68)d、住院时间为(10.18±1.09)d,均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0.87±30.12)min、(12.97±2.64)d、(15.81±2.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IL-6、CRP、TNF-α等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11%VS65.79%,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折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机体炎性反应,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预后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骨折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骨化三醇辅助常规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微炎性反应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学文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究骨化三醇辅助常规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骨化三醇辅助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骨化三醇辅助常规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骨化三醇辅助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指标、微炎性反应状态指标、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TNF-α、IL-6、红细胞水平、血红蛋白量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水平、血红蛋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化三醇辅助常规治疗可有效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水平,有效改善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提高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慢性肾功能衰竭 炎性反应因子 肾功能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与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先礼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与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与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疼痛、腰椎功能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8.33%)(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VAS与PSQ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与睡眠质量,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独活寄生汤 疗效 炎性反应因子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体内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19
作者 冯志红 聂秀红 +1 位作者 张连国 樊晓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lasty,UPPP)治疗对OSAHS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经多导睡眠图(PSG)...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lasty,UPPP)治疗对OSAHS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为OSAHS患者33例(男27例,女6例),中位年龄41(20~58)岁。健康对照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行PSG筛查除外OSAHS27例(男22例,女5例),中位年龄42(18~59)岁。全部OSAHS患者接受UPPP手术治疗,6个月后复查各项指标。各组均于PSG监测后采空腹静脉血,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SAHS组血清IL-6、INF-α及CRP物质的量浓度增高,血清IL-10质量浓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PPP手术后AHI、血氧饱和度小于0.9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SLT90%)、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氧减指数(ODI)下降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min)升高,血清IL-6、TNF-α质量浓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CRP、IL-10质量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OSAHS患者体内存在炎性反应因子失衡。UPPP手术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缺氧,但不能完全纠正体内炎性反应因子失衡,手术后仍需辅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炎性反应因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 炎性反应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20
作者 钟毓琼 丘创华 曾钦凤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5期897-898,90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脂联素(APN)和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85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血管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包括冠脉病变支数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35例,三支病...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脂联素(APN)和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85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血管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包括冠脉病变支数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35例,三支病变22例;Gensini积分4~18分16例,~29分13例、~48分13例,~176分13例,对照组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测定血糖(FPG)、脂类、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s-CRP、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APN与hs-CRP、TNF—α、IL—1β均成负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的减少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一定的关系,可能通过拮抗炎性反应因子对血管的损伤来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联素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