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CAC发病中TAMs/MUC1介导的结肠炎性微环境形成机制
1
作者 何雪 马淑然 +3 位作者 孙一珂 胡孙林 刘旭 刘雷蕾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炎性微环境在结肠“炎-癌”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介导的结肠“炎-癌”转化过程与中医“伏邪理论”具有相似性。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黏蛋白1(MUC1)之间的交互关系介导的结肠炎性微环境形成机制... 炎性微环境在结肠“炎-癌”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介导的结肠“炎-癌”转化过程与中医“伏邪理论”具有相似性。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黏蛋白1(MUC1)之间的交互关系介导的结肠炎性微环境形成机制,认为异常表达的MUC1可作为“伏痰”的研究指标,进一步提出在临床早期治疗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时,应以扶正透邪为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健脾化痰、调气化痰、清温消痰、活血解毒化痰等治法,以有效干预结肠炎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炎性微环境 CAC TAMS MUC1
下载PDF
老鹳草素对炎性微环境中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2
作者 杨一帆 王家亮 +2 位作者 杨昊 喻莉 贺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86-493,共8页
目的探究老鹳草素(geraniin,GER)对炎性微环境中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成骨分化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将从人牙周膜组织中分离鉴定的hPDLSCs分为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0.1μmol/L老鹳草素组(0.1GER组)、1μm... 目的探究老鹳草素(geraniin,GER)对炎性微环境中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成骨分化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将从人牙周膜组织中分离鉴定的hPDLSCs分为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0.1μmol/L老鹳草素组(0.1GER组)、1μmol/L老鹳草素组(1GER组)、10μmol/L老鹳草素组(10GER组)和100μmol/L老鹳草素组(100GER组)。对照组hPDLSCs用成骨诱导培养液培养,TNF-α组hPDLSCs用含有10 ng/mL TNF-α的成骨诱导培养液培养,0.1GER组、1GER组、10GER组和100GER组hPDLSCs分别用含有10 ng/mL TNF-α以及0.1,1,10,100μmol/L的老鹳草素的成骨诱导培养液培养。培养21 d,采用可见光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通过qRT-PCR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N)、osterix(OSX)、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细胞的相对ALP活性和钙化结节程度均降低(P<0.05),RUNX2、OPN、OCN、OSX和DSPP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NF-κB p65相对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TNF-α组比较,1GER组、10GER组、100GER组细胞的相对ALP活性和钙化结节程度均升高(P<0.05),RUNX2、OPN、OCN、OSX和DSPP对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NF-κB p65相对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老鹳草素可提高炎性微环境中hPDL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鹳草素 人牙周膜干细胞 炎性微环境 肿瘤坏死因子-Α 成骨分化 核因子-ΚB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肿瘤炎性微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琳 李毅平 +1 位作者 林柳兵 李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38-141,146,共5页
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不仅与其自身的特性相关,也与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密不可分。正如Paget的“种子——土壤学说”[1],他把肿瘤比作“种子”,肿瘤微环境比作“土壤”,如果“种子”离开了适合其生长的“土壤”,便不会生根发芽。炎性微... 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不仅与其自身的特性相关,也与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密不可分。正如Paget的“种子——土壤学说”[1],他把肿瘤比作“种子”,肿瘤微环境比作“土壤”,如果“种子”离开了适合其生长的“土壤”,便不会生根发芽。炎性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肿瘤炎性微环境。中医药在炎性微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中医药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恶性肿瘤 炎性微环境
下载PDF
六神丸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及对食管癌炎性微环境与抑制血管生成的影响
4
作者 赖灿辉 陈佳海 +1 位作者 陈云萍 吴清木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分析六神丸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食管癌炎性微环境与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自2020年4月-2022年6月期间就诊并接受治疗的65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 目的探究分析六神丸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食管癌炎性微环境与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自2020年4月-2022年6月期间就诊并接受治疗的65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观察组采取六神丸联合放疗,对照组单纯实施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76%vs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微环境均所有改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相关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6、5.798、4.843,P<0.05);观察组治疗后,其VEGF表达和MVD值都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9、5.668,P<0.05)。结论六神丸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较好,对于食管癌炎性微环境与血管生成的影响较明显,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六神丸 放疗 炎性微环境 血管生成
下载PDF
炎性微环境与络病理论在变应性鼻炎发病病机中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顾文哲 沈政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31-1234,共4页
鼻黏膜炎性微环境改变是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上皮屏障功能损害及炎性因子产生是鼻黏膜炎性微环境导致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主要步骤。中医药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力补充,在其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络病理论对变应性鼻炎有独... 鼻黏膜炎性微环境改变是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上皮屏障功能损害及炎性因子产生是鼻黏膜炎性微环境导致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主要步骤。中医药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力补充,在其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络病理论对变应性鼻炎有独特的辨证思路。“络气亏虚,痰瘀阻络”可概括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病机,其中,“络气亏虚”与鼻黏膜上皮屏障功能损害密切相关,“痰瘀”与炎性因子内涵一致。所以,这两种中西医理论从不同角度出发解释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加深对络病理论辨证变应性鼻炎的现代认识,拓宽临床辨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炎性微环境 络病理论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及牙齿美观度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任嘉杰 刘楠 宋铁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及牙齿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9,自锁托槽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和对照组(n=59...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及牙齿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9,自锁托槽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和对照组(n=59,自锁托槽矫治器+Nance弓联合横腭杆支抗正畸治疗)。观察矫正前、矫正6个月后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牙齿美观指数、牙周细胞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观察矫正前、矫正后两组患者的牙齿体积(侧切牙、中切牙、尖牙)差变化,统计两组并发症(牙齿松动、牙龈炎、组织水肿)发生情况。结果:矫正6个月后,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牙齿美观指数较矫正前降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牙齿美观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周细胞IL-6、IL-1β、TNF-α、MMP-9较矫正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矫正后,两组患者上下颌侧切牙、中切牙、尖牙体积较矫正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可提高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能改善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减少并发症,达到口腔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正畸治疗 微种植体支抗 炎性微环境 牙齿美观指数
下载PDF
六神丸对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基于炎性微环境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龚辉 张慧 +2 位作者 黄立中 李阳 张思泉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六神丸对食管癌的作用及基于炎性微环境的机制探讨。方法将60只裸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顺铂组,食管癌模型组,六神丸高、中、低剂量组,顺铂取浓度为0.l mg·m L^(-1),于造模后24、48 h腹腔注射l次,0.2 m L/只,共给药2次... 目的研究六神丸对食管癌的作用及基于炎性微环境的机制探讨。方法将60只裸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顺铂组,食管癌模型组,六神丸高、中、低剂量组,顺铂取浓度为0.l mg·m L^(-1),于造模后24、48 h腹腔注射l次,0.2 m L/只,共给药2次。六神丸于造模第1日后开始按浓度灌胃给药,食管癌模型组、空白组每日一次蒸馏水0.2 m L灌胃,均为20 d。结果与实验前比较,顺铂组、六神丸高、中、低剂量组的移植瘤瘤重明显降低(P<0.01),TNF-α、NF-κB m 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较,以顺铂组下调最明显,其次为六神丸高剂量组(P<0.01)。结论六神丸对食管癌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慢肿瘤的生长,其抗肿瘤的机制可能是与抑制了炎症微环境中TNF-α、NF-κB炎症因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丸 食管癌 炎性微环境 TNF-Α NF-ΚB
原文传递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2
8
作者 彭秋实 李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103例预行口腔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2例,分别采用传统口外弓和正畸微种植体行矫正治疗。比较两组矫治完成时间、矫治... 目的探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103例预行口腔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2例,分别采用传统口外弓和正畸微种植体行矫正治疗。比较两组矫治完成时间、矫治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矫治前及矫治3个月时取牙周组织体外培养,ELISA法测定牙周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IL-1β、IL-6,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测定牙周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矫治完成时间分别为(14.2±3.2)、(20.6±4.4)个月,两组比较P<0.01。矫治后两组ANB角、U1-NA距、U1-SN角、U1-脸平面角、U1-Apg距及上下唇突度均较矫治前减小(P均<0.05),Go Gn-SN角、U6-Ptm距、U6-PP角均较矫治前增大(P均<0.05);且观察组ANB角、U1-NA距、U1-SN角、U1-脸平面角、U1-Apg距、上下唇突度及U6-PP角的矫治前后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25.5%(P<0.05)。矫治3个月时两组牙周细胞TNF-α、IL-1β、IL-6水平及MMP-2、MMP-9表达均明显高于矫治前,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正畸微种植体支抗较传统口外弓支抗更有利于缓解错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为牙周组织修复创造相对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错畸形 微种植体支抗 口外弓 牙周组织 炎性微环境
下载PDF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炎性微环境的干预调节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玉人 林洪生 张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研究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的干预抑制及对其肿瘤炎性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CCK-8检测贝母素甲、乙对4T1细胞抑制率;ELISA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TGF-β、VEGF、MMP-9、MCP-1的分泌量;RT-PCR检测TGF-β、VEGF、MMP-9mRNA表达... 目的:研究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的干预抑制及对其肿瘤炎性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CCK-8检测贝母素甲、乙对4T1细胞抑制率;ELISA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TGF-β、VEGF、MMP-9、MCP-1的分泌量;RT-PCR检测TGF-β、VEGF、MMP-9mRNA表达情况。结果: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贝母素甲、乙可分别下调4T1细胞TGF-β,VEGF、MCP-1及MMP-9分泌量(P<0.05,P<0.01);贝母素甲、乙可降低4T1细胞TGF-β、VEGF等mRNA表达(P<0.05,P<0.01)。结论: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的释放调节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4T1细胞 乳腺癌细胞 炎性微环境
下载PDF
内异方抑制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缺氧及炎性微环境 被引量:6
10
作者 祝燕莉 胡晓华 +1 位作者 王冰玉 周艳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5-391,共7页
目的探讨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大鼠改善作用和潜在的机制。方法采用自体组织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异方高剂量组、内异方中剂量组、内异方低剂量组。采用HE染色观察异位... 目的探讨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大鼠改善作用和潜在的机制。方法采用自体组织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异方高剂量组、内异方中剂量组、内异方低剂量组。采用HE染色观察异位内膜的病理组织结构;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检测试剂盒检测异位内膜组织MPO活性;qRT-PCR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水平;ELISA法检测腹腔液和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p-NF-κB p65、COX-2、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采用内异方给药后,异位内膜组织损伤显著降低,MPO活性下降,IL-6和IL-8分泌降低,NF-κB信号通路和HIF-1α信号通路受到抑制。结论内异方可能通过抑制NF-κB/COX-2信号通路和HIF-1α/COX-2信号通路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缺氧、炎性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异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 缺氧微环境 炎性微环境 NF-ΚB HIF-1Α
下载PDF
炎症和炎性微环境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赐慧 花宝金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3期3953-3956,共4页
炎症与相当一部分肿瘤密切相关,近年来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于肺癌中的炎症研究仍相对较少。炎症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促进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转移,从而促进肺癌的进展。其主要通过炎性因子、炎... 炎症与相当一部分肿瘤密切相关,近年来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于肺癌中的炎症研究仍相对较少。炎症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促进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转移,从而促进肺癌的进展。其主要通过炎性因子、炎性信号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而发挥作用。现就近年来炎症及炎性微环境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炎性微环境 肺癌
下载PDF
从炎性微环境探析肿瘤恶液质的“癌毒致虚”病机观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曾普华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8期987-990,1137,共5页
炎症被视为肿瘤的第七大生物学特征,而肿瘤被称作“永不愈合的伤口”。炎性微环境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诱导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导致肿瘤的发生,还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血管新生、代谢... 炎症被视为肿瘤的第七大生物学特征,而肿瘤被称作“永不愈合的伤口”。炎性微环境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诱导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导致肿瘤的发生,还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血管新生、代谢重编程等过程,促进肿瘤侵袭、转移及恶液质的发生。中医学认为,癌毒与痰浊、瘀血、热毒相互滋助、互为因果,胶结留着于至虚之处而发为肿瘤。癌毒窃夺精血、损耗正气,使机体出现“虚劳”之候,体现了肿瘤恶液质“癌毒致虚”的病机特点。本文总结分析了炎性微环境在肿瘤恶液质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探析其与中医学“癌毒致虚”病机理论的相关性,为“癌毒致虚”治疗肿瘤恶液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液质 炎性微环境 癌毒致虚 细胞因子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食管癌炎性微环境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义 刘怀民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6期137-140,共4页
对食管癌炎性微环境的研究近况及中医药干预食管癌炎性微环境的疗法进行概述。炎性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参与者,大量炎性因子激活了肿瘤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不断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迁... 对食管癌炎性微环境的研究近况及中医药干预食管癌炎性微环境的疗法进行概述。炎性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参与者,大量炎性因子激活了肿瘤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不断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迁移和转移。中医药干预食管癌炎性微环境的疗法主要有降气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补脾肾等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炎性微环境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调节炎性微环境干预急性肾损伤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鲁刚 马奎 付小兵 《感染.炎症.修复》 2014年第2期79-83,F0002,共6页
目的:观察移植外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小鼠急性肾损伤(AKI)炎性微环境的影响及对肾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孕后期C57BL/6雌性小鼠的UC-MSCs。另取雌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KI组、AKI+MSC移植... 目的:观察移植外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小鼠急性肾损伤(AKI)炎性微环境的影响及对肾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孕后期C57BL/6雌性小鼠的UC-MSCs。另取雌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KI组、AKI+MSC移植组,每组20只。AKI组和AKI+MSC组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蒂45 min复制AKI模型,并于模型制备成功时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2 ml(AKI组)或1&#215;106 UC-MSCs(AKI+MSC组)。于第2天和第7天每组活杀10只小鼠,取眼球血及肾组织,检测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肾组织匀浆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干扰素-1(IFN-1)及抗炎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IL-10、B淋巴细胞瘤-2(Bcl-2)的水平。结果:2 d时AKI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质空泡性变,BUN和C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造模成功后肾小管受损严重,7 d稍有减轻;AKI+MSC移植组小鼠肾功能在2 d时较AKI组有所恢复,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减轻(P<0.01),7 d基本恢复正常。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KI组各时间点肾组织匀浆中促炎因子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抗炎因子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2 d较7 d更加明显。各时间点AKI+MSC组抗炎因子的水平较AKI组明显升高,促炎因子的水平明显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7d较2 d改善更明显。结论:MSC可通过减轻AKI肾组织炎症反应,调节损伤肾脏组织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发挥保护肾损害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急性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炎性微环境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肿瘤免疫抑制及炎性微环境的中医病机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伟 胡勇 佟雅婧 《现代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网络,对于促进肿瘤恶性转化,支持肿瘤生长和侵袭,保护肿瘤免受宿主免疫的杀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以免疫抑制及炎性微环境为主要特征,两者协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网络,对于促进肿瘤恶性转化,支持肿瘤生长和侵袭,保护肿瘤免受宿主免疫的杀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以免疫抑制及炎性微环境为主要特征,两者协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及转移等生物习性表达。通过肿瘤微环境现代医学机制认识,结合中医学正邪盛衰基本病机,认为肿瘤微环境是正邪斗争的场所,微环境动态变化是正邪斗争盛衰变化的结果,其中,肾精亏虚,精髓异化,是形成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始动因素;脾气亏虚,免疫功能低下,物质能量代谢失常,是形成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核心病机。肿瘤炎性微环境是机体气化及代谢失司,气滞、痰湿、瘀血、热毒等壅遏体内,与癌毒搏结于肿瘤部位所形成的局部邪实状态。深入探讨肿瘤免疫抑制及炎性微环境的中医病机,对于重塑肿瘤局部微环境及机体整体内环境,恢复阴阳平衡的内外稳定状态,防治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病机 肿瘤微环境 免疫抑制微环境 炎性微环境
下载PDF
利用基因表达谱筛选肝细胞癌中炎性微环境形成相关新基因的研究
16
作者 于津浦 Tine Casneuf +3 位作者 刘芃芃 Hans Winkler 任秀宝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肝细胞癌(H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神经降压素(NTS)表达与HCC中炎性微环境形成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0例原发性HCC癌与癌旁组织,提取RNA进行Affvmetrix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同时整合GEO数据库中同...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肝细胞癌(H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神经降压素(NTS)表达与HCC中炎性微环境形成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0例原发性HCC癌与癌旁组织,提取RNA进行Affvmetrix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同时整合GEO数据库中同芯片平台的亚洲人原发性HCC的mRNA表达谱数据30例,利用R2.9.0软件获得差异基因列表,应用Metacore2.5,Pathway studio6.0和Ingenuity1.0软件进行信号通路分析。最后,结合HE染色比较不同NTS表达水平的HCC标本中炎症反应强度。结果:所有RNA样品无降解,各芯片数据的信号强度分布均一。SMA聚类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40例HCC标本中存在一组独特亚群,呈现神经降压素(NTS)高表达,并伴有胞外间质重构、细胞粘附、白细胞移动、血管新生等生物学过程显著增强。HE染色证实NTS高表达标本中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和血管生成明显高于NTS低表达的标本。结论:NTS高表达可能促进HCC中炎性环境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神经降压素 炎性微环境 肿瘤转移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烟草侧流烟雾对大鼠主动脉炎性微环境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郭华 赵仙先 +2 位作者 张晓娟 张洁 吕磊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探讨烟草侧流烟雾对大鼠主动脉炎性微环境和内皮功能的影响,并尝试以这种新的方式建立以炎性微环境改变为特点的内皮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对照组外,其他4组都暴露于烟草侧流烟雾中,其中恢复组在暴露实... 目的探讨烟草侧流烟雾对大鼠主动脉炎性微环境和内皮功能的影响,并尝试以这种新的方式建立以炎性微环境改变为特点的内皮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对照组外,其他4组都暴露于烟草侧流烟雾中,其中恢复组在暴露实验结束后,再吸入正常空气后用于对比研究。造模期间测量大鼠的血压、心率;造模结束后检测大鼠主动脉中细胞间黏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的mRNA表达、NO含量和e NOs蛋白表达,并进行内皮依赖的主动脉舒张试验,观察侧流烟雾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短期、长期吸侧流烟大鼠组的血压、炎性标志物mRNA表达升高,NO含量、e NOs蛋白表达减少,内皮依赖的主动脉舒张功能明显受损(P<0.05);短期组经2 w停止吸烟后,其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长期组停止吸烟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短期或长期吸入烟草侧流烟雾可明显诱发主动脉炎性微环境,引起大鼠主动脉内皮功能异常;由烟草侧流烟雾诱发的炎性微环境改变为特点的内皮功能异常动物模型可以用于抗炎药物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炎性微环境 炎性因子 烟草 烟雾 主动脉 大鼠
下载PDF
从痰论治肺结节的炎性微环境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羿彤 李猛 马战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620-623,共4页
肺结节检出率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而显著提高。相关研究表明,50%的肺结节病理因素由炎症引起,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增加肺结节癌变的可能。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炎性微环境与痰具有密切相关性,属于中西医对同一病理产物不同的理解。... 肺结节检出率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而显著提高。相关研究表明,50%的肺结节病理因素由炎症引起,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增加肺结节癌变的可能。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炎性微环境与痰具有密切相关性,属于中西医对同一病理产物不同的理解。以痰为出发点干预肺结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早期干预优势。采用化痰散结的治法,不仅为肺结节的随访提供中医治疗,也能为肺结节的治疗提供临床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癌 炎性微环境 从痰论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结肠癌腹腔转移小鼠炎性微环境和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苇 左谦 +4 位作者 肖茜 肖敏 郑心婷 吴健彬 林丽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83-186,I0009,共5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干预结肠癌腹腔转移小鼠化疗后炎性微环境的变化及对心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雌性BLA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5-Fu+参芪扶正注射液2倍剂量组和5-Fu+参芪扶正注射液4倍剂量组...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干预结肠癌腹腔转移小鼠化疗后炎性微环境的变化及对心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雌性BLA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5-Fu+参芪扶正注射液2倍剂量组和5-Fu+参芪扶正注射液4倍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建立结肠癌腹腔转移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予5-Fu、参芪扶正注射液2倍剂量(1.5 mL)和4倍剂量(3 mL)腹腔注射,5-Fu每周2次,参芪扶正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给药21 d,行PET/CT观察小鼠成瘤情况,行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β、IL-6、C反应蛋白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脏中凋亡相关蛋白P53、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5-Fu化疗组小鼠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升高(P<0.05),考虑炎性微环境形成;5-Fu化疗组小鼠心脏的P53和Bax表达显著增加(P<0.05),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说明心肌细胞损伤,有凋亡趋势;不同剂量参芪扶正注射液干预后,小鼠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1和C反应蛋白均有显著下降(P<0.05),4倍剂量组的外周血IL-6表达显著降低(P<0.05);小鼠心脏的P53和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4倍剂量组的Bcl-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减轻化疗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改善炎性微环境,保护心肌细胞功能,减少心脏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化疗后机体促炎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疗 炎性微环境 心脏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