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形态硒对炎性疼痛大鼠T细胞免疫功能与Foxp3表达的调控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张天蔚 彭婷 +2 位作者 李永寿 李永武 王艳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98-2704,共7页
目的探究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L-SeMC)、亚硒酸钠(Na_(2)SeO_(3))对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从叉头样蛋白(Fox)p3和核转录因子(NF)-κB途径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甲醛诱导大鼠建立炎性疼痛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 目的探究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L-SeMC)、亚硒酸钠(Na_(2)SeO_(3))对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从叉头样蛋白(Fox)p3和核转录因子(NF)-κB途径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甲醛诱导大鼠建立炎性疼痛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SeMC组、Na_(2)SeO_(3)组,每组10只。造模24 h后,L-SeMC组灌胃10μg/(kg·d)的L-SeMC,Na_(2)SeO_(3)组灌胃10μg/(kg·d)的Na_(2)SeO_(3),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4 d。检测足跖肿胀率,Von-Frey针刺检测足底疼痛阈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水平,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并制备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背角Foxp3和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Iba)-1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背角Foxp3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足跖肿胀率增加,机械痛阈值降低,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增高,IL-10含量降低,脊髓背角Iba-1、Foxp3蛋白表达上调,p-IκBα/IκBα、p-p65/p65比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L-SeMC组和Na_(2)SeO_(3)组足跖肿胀率下降,机械痛阈值升高,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脊髓背角Iba-1、Foxp3蛋白表达下调,p-IκBα/IκBα、p-p65/p65比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4组CD4^(+)T细胞、CD8^(+)T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eMC和Na_(2)SeO_(3)对大鼠炎性疼痛具有缓解作用,能够减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抑制Foxp3表达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但对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疼痛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亚硒酸钠 T细胞免疫
下载PDF
红蓝光治疗仪在皮肤表面消炎、加速伤口愈合、炎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王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085-0088,共4页
探究红蓝光治疗仪在皮肤表面消炎、加速伤口愈合、炎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从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在此时间范围内,本院收治的70例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了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每... 探究红蓝光治疗仪在皮肤表面消炎、加速伤口愈合、炎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从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在此时间范围内,本院收治的70例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了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5名实验对象。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冰敷法及外用局部涂抹软膏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所有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红蓝光治疗仪的治疗方式,对皮肤表面破损部位进行红光照射。对两组病人一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炎症因子水平等治疗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伤口的愈合和肉芽组织的形成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间 VAS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的 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同组治疗一个月后白细胞介素-6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红蓝光治疗仪用于皮肤损伤的治疗,可以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和肉芽组织的生长速度,减轻身体的疼痛,同时还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提高治疗的效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光治疗仪 皮肤表面消炎 加速伤口愈合 炎性疼痛
下载PDF
芋螺毒素ω-SO3单次及连续给药对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吉小莉 颜玲娣 +3 位作者 周培岚 董华进 宫泽辉 黄培堂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6-482,共7页
目的评价单次及连续鞘内给药ω-SO3对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疼痛模型,通过大鼠鞘内置管术分别单次及多次鞘内给药,观察ω-SO3对炎性疼痛急性期和持续期的镇痛强度和有效时间以及连续给药对其镇... 目的评价单次及连续鞘内给药ω-SO3对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疼痛模型,通过大鼠鞘内置管术分别单次及多次鞘内给药,观察ω-SO3对炎性疼痛急性期和持续期的镇痛强度和有效时间以及连续给药对其镇痛作用可能的影响;通过大鼠自发活动实验评价ω-SO3单次鞘内给药可能引起的中枢副反应。结果在大鼠福尔马林炎性疼痛模型上,单次鞘内给药ω-SO3产生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的镇痛作用,其抑制炎性疼痛急性期和持续期的ED50值分别为1.79和0.41ng.g-1,比吗啡的镇痛作用强并且有效时间长;以ED80剂量每日鞘内给药2次连续5d后,ω-SO3仍然产生与单次给药类似的镇痛强度,而吗啡的镇痛作用降低,说明产生镇痛耐受,更有意义的是ω-SO3对吗啡镇痛耐受大鼠仍具有镇痛作用。在上述镇痛剂量范围内,ω-SO3单次鞘内给药对大鼠自发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ω-SO3对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的急性期和持续期均具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强,有效时间长,连续给药不产生自身镇痛耐受,并且对吗啡不产生交叉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SO3 吗啡 炎性疼痛 镇痛 耐受 交叉耐受 自发活动
下载PDF
脊髓背角PKC在慢性炎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索占伟 杨娴 +5 位作者 曹静 刘燕妮 时蕾 李帅 杨鸿斌 胡晓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对痛觉超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小鼠后趾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炎性疼痛模型;鞘内给予PKC抑制剂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CHE)...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对痛觉超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小鼠后趾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炎性疼痛模型;鞘内给予PKC抑制剂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CHE)或激动剂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前后,测定小鼠缩足阈值;随后立即分离脊髓背角,免疫印迹法检测NMDA(N-methyl-D-aspartate)型谷氨酸受体的突触表达。结果 PKC抑制剂CHE在缓解炎性痛觉超敏的同时,明显翻转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的突触表达亢进;而正常小鼠鞘内给予PKC激动剂PMA,可模拟CFA的效应,即:诱发痛觉超敏,并特异性增加NR2B亚基的突触含量。结论 PKC通过调节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的突触表达,参与炎性疼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白屈菜赤碱 PMA 炎性疼痛 NMDA受体 NR2B 突触表达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炎性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鲁美静 张恺辰 +2 位作者 赵金霞 陈永权 丁定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炎性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便利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医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目的研究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炎性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便利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医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T1)、48 h(T2)、72 h(T3)、7 d(T4)疼痛程度和术前(T0)、T1、T2、T3、T4炎性疼痛介质[血清前列腺素E;(PGE;)、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应激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T0、T4时髋关节功能。结果 T1、T2、T3、T4,观察组轻度疼痛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两组患者PGE_(2)、SP水平和Cor、NE水平均先升高、后下降,β-EP先下降、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观察组患者PGE;、SP水平和Cor、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较T0时,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针刺可使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气贯通、血畅行、气血充沛而有助于降低术后炎性疼痛介质和应激激素水平,利于进一步提升静脉自控镇痛术后镇痛效果,所以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静脉自控镇痛 髋关节置换术 疼痛 炎性疼痛介质 应激激素
原文传递
SHP2抑制剂NSC-87877对炎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鸿斌 杨娴 +7 位作者 曹静 李帅 刘燕妮 索占伟 郑城容 崔鸿斌 郭忠 胡晓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src homology-2 domain-containing phosphatase 2)的抑制剂NSC-87877对炎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左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佛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疼痛模型;鞘内给予NSC-87...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src homology-2 domain-containing phosphatase 2)的抑制剂NSC-87877对炎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左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佛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疼痛模型;鞘内给予NSC-87877前后,测定缩足阈值;随后分离左侧L4-L5节段脊髓背角,免疫印迹法检测N-methyl-D-aspartate(NM-DA)型谷氨酸受体的表达;结果 SHP2广泛分布于脊髓背角;且SHP2抑制剂NSC-87877(3μg)能够抑制CFA诱发的痛觉超敏,而对正常动物的痛行为无作用。虽然NSC-87877不影响NMDA受体NR2B和NR2A亚基的总蛋白含量,但却能够特异性降低CFA组动物NR2B的突触表达水平;结论 SHP2抑制剂NSC-87877通过逆转NR2B的突触表达亢进,对炎性疼痛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2 NSC-87877 NMDA受体 炎性疼痛 脊髓背角 突触输送 磷酸酶
下载PDF
炎性疼痛致大鼠海马CREB结合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花 曹文宇 +6 位作者 徐杨 罗雁威 钟小林 张建伟 李昌琪 罗学港 戴茹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Freund’sAdjuvant,CFA)致大鼠炎性疼痛后海马区CREB结合蛋白(CREB Binding Protein,CBP)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CFA和生理盐水混合溶剂100μl,建... 目的探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Freund’sAdjuvant,CFA)致大鼠炎性疼痛后海马区CREB结合蛋白(CREB Binding Protein,CBP)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CFA和生理盐水混合溶剂100μl,建立炎性疼痛模型,分为注射CFA后6 h、1 d、3 d、7 d和14 d组。采用Von Frey纤维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threshold,PWT)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BP的表达变化。结果足底注射CFA后1 h PWT即下降,并在6 h后达到最低值,3 d后逐渐上调,至14 d仍低于基础值。正常组大鼠海马各区均可见CBP大量表达。实验组大鼠两侧海马各区尤其是CA1区和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域CBP的表达随时间点变化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双相表达趋势,即注射CFA后6 h、1 d,CBP表达下降,至注射CFA后3 d,CBP表达明显上调;7 d时CBP表达再次出现下调,持续至14 d。结论 CFA能诱导大鼠产生为期2周以上的炎性痛病程;炎性疼痛时海马区CBP的表达呈现出双相性表达趋势,提示海马区的基因表达变化在炎性疼痛的产生和持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疼痛 海马 CBP 基因转录 大鼠
原文传递
CCR2可能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参与大鼠炎性疼痛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先岭 智明明 +2 位作者 王静静 陈辰 柴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22-427,共6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和c AMP-PKA信号通路在大鼠炎性疼痛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方法: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炎性疼痛组和CCR2抑制剂组,每组24只,各组大鼠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措施,分别于处理前...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和c AMP-PKA信号通路在大鼠炎性疼痛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方法: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炎性疼痛组和CCR2抑制剂组,每组24只,各组大鼠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措施,分别于处理前(T0)、注药后1 d(T1)、3 d(T2)、5 d(T3)和7 d(T4)时,对左侧后足底双足机械缩爪阈值(mechanical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进行测定;分别于处理后T2、T3和T4时,利用ELISA法测定背根神经节细胞中c AMP水平,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CR2、PKA和CREB在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 CREB蛋白在背根神经节中表达。结果:与T0时相比,炎性疼痛组和CCR2抑制剂组大鼠T1-4时MW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疼痛组和CCR2抑制剂组大鼠T1-4时MWT均低于假手术组,CCR2抑制剂组大鼠T1-4时MWT均高于炎性疼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疼痛组和CCR2抑制剂组大鼠T2-4时c AMP、CCR2 m RNA、PKA m RNA、CREB m RNA及p CREB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CCR2抑制剂组大鼠T2-4时c AMP、CCR2 m RNA、PKA m RNA、CREB m RNA及p CREB蛋白表达量均低于炎性疼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中CCR2在炎性疼痛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CCR2可能通过c AMP-PKA信号通路而参与炎性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疼痛 趋化因子受体2 cAMP-PKA信号通路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酮康唑抑制氧化亚油酸代谢物介导的外周炎性疼痛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文涛 程璐 +1 位作者 张耕 胡松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抑制剂酮康唑抑制氧化亚油酸代谢物(OLAM)介导的外周炎性疼痛的机制。方法通过弗罗因德佐剂(CFA)模型研究OLAM在炎症过程中作用,CYP酶在OLAM对热痛觉过敏过程中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培养的三叉神经节(TG)神经...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抑制剂酮康唑抑制氧化亚油酸代谢物(OLAM)介导的外周炎性疼痛的机制。方法通过弗罗因德佐剂(CFA)模型研究OLAM在炎症过程中作用,CYP酶在OLAM对热痛觉过敏过程中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培养的三叉神经节(TG)神经元在使用递质进行预处理后,随后进行亚油酸(LA)刺激,[Ca2+]i呈现3倍的增长,至(0.156±0.01)。酮康唑的预处理消除LA对[Ca2+]i增强的影响(P<0.05)。再悬浮的提取物引起降钙素与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增至(980.39±21.04)%,与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拮抗剂I-RTX共同处理提取物的CGRP释放减弱至(200.31±10.01)%,CFA/酮康唑+递质处理提取物的CGRP释放减弱至(498.03±13.02)%。在对照组(未发炎)后足中注射LA不显著延长自发性伤害性反应行为的时间。在CFA炎症建立后24 h,足底注射LA产生剂量依赖的伤害性镇痛效应,自发性伤害性反应行为时间上调至(148.92±13.42)s。使用阻断剂的预处理可减少被唤起的非综合行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在基因敲除TRPV1的小鼠中,LA-激发的疼痛行为显著减少,非综合行为的时间为(5.31±0.41)s。与接受对照抗山羊IgG抗体(HBSS)组比较,足底注射抗9和抗13-HODE抗体对LA诱导的伤害性行为减少约72%。注射LA前30 min用酮康唑预处理大鼠发炎后足,酮康唑对LA的抑制作用达到70%,伤害性行为时间下调至(11.28±4.10)s。结论OLAM对外周产生炎症性痛觉,而CYP酶在调节OLAM对炎症性热痛觉过敏的作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氧化亚油酸代谢物 炎性疼痛 外周
下载PDF
电针治疗炎性疼痛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雪 李文志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93-95,共3页
作为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针灸在亚洲国家的应用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应证可以看出其在疼痛缓解的治疗策略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对于电针应用于炎性疼痛方面的研究已从外周、脊髓及脊髓上中枢层面... 作为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针灸在亚洲国家的应用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应证可以看出其在疼痛缓解的治疗策略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对于电针应用于炎性疼痛方面的研究已从外周、脊髓及脊髓上中枢层面上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这些突破性进展得益于基础研究中对动物模型的建立,本研究从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电针镇痛机制的进展两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简单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炎性疼痛 镇痛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针刺外关穴对甲醛致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痛阈及海马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玲玲 林栋 +2 位作者 陈采益 游世晶 林道延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甲醛致炎性疼痛大鼠痛阈及海马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炎性疼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外关30min组、非经穴30min组、外关60min组及非经穴60min组,每组6只。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予模拟抓取动作,余不做任何处理,置鼠笼60... 目的探讨针刺对甲醛致炎性疼痛大鼠痛阈及海马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炎性疼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外关30min组、非经穴30min组、外关60min组及非经穴60min组,每组6只。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予模拟抓取动作,余不做任何处理,置鼠笼60min后取材。外关30min组、非经穴30min组予相应的针刺干预后,置鼠笼中30min后取材;外关60min组、非经穴60min组在干预后置鼠笼中60min后取材。采用鼠尾测痛仪检测鼠甩尾潜伏期,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外关30min组、外关60min组的鼠甩尾潜伏期比干预前提高,经配对t检验,干预后两组鼠甩尾潜伏期时间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干预后,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外关30min组、外关60min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Bcl-2蛋白经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经LSD(L)分析,结果显示外关30min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炎性疼痛大鼠外关穴后30min或60min均可明显提高大鼠痛阈。外关30min组与外关60min组、非经穴30min组、非经穴60mi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针刺外关30min后可上调海马区Bcl-2表达,初步表明针刺干预可能通过Bcl-2介导的凋亡传导通路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炎性疼痛 痛阈 海马 Bcl-2
下载PDF
PGE2及其EP3受体在PAG脑区参与炎性疼痛的调节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牮 李佳睿 刘铜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检测炎性疼痛大鼠PAG脑区PGE2浓度及EP3受体的表达。方法大鼠左后爪注射CFA诱导炎性疼痛模型,微量透析技术收集PAG脑区透析液,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透析液PGE2浓度,免疫组化结合抗体荧光标记观察EP3受体表达。结果炎性疼痛组PAG... 目的检测炎性疼痛大鼠PAG脑区PGE2浓度及EP3受体的表达。方法大鼠左后爪注射CFA诱导炎性疼痛模型,微量透析技术收集PAG脑区透析液,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透析液PGE2浓度,免疫组化结合抗体荧光标记观察EP3受体表达。结果炎性疼痛组PAG脑区透析液PGE2浓度较对照组高四倍,免疫组化见EP3受体表达明显增强。结论PAG脑区PGE2及其EP3受体参与炎性疼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 炎性疼痛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电针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俊 周殷 陈云飞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3期273-276,共4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机体内有显著的免疫调节的介导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GPCRs在电针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炎性疼痛效应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肾上腺素受体、5-羟色胺受体、腺苷受体、阿片肽受体、多巴胺受体和大麻素受体等诸多...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机体内有显著的免疫调节的介导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GPCRs在电针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炎性疼痛效应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肾上腺素受体、5-羟色胺受体、腺苷受体、阿片肽受体、多巴胺受体和大麻素受体等诸多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炎症局部都分别介导电针对关节炎大鼠炎性疼痛的影响。对电针促进GPCRs表达增加的发生机制的探讨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关节炎 类风湿 炎性疼痛 G蛋白偶联受体
下载PDF
鞘内泵入吗啡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望远 郭曲练 +1 位作者 王锷 蔡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鞘内泵入不同剂量的吗啡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3个不同剂量吗啡组(M组),分别为10μg/h(M1 ), 5μg/h(M2 ), 2. 5μg/h(M3),每组8只。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 目的:观察鞘内泵入不同剂量的吗啡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3个不同剂量吗啡组(M组),分别为10μg/h(M1 ), 5μg/h(M2 ), 2. 5μg/h(M3),每组8只。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Alzet泵持续泵入吗啡、生理盐水。复制甲醛炎性疼痛模型, 7d后采用疼痛加权评分(PIS)评价吗啡镇痛效应,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NK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表型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1,M2,M3组在甲醛炎性疼痛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P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且有量效关系,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泵入吗啡7d后M1,M2,M3组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水平和NK细胞活性降低(P<0. 05);CD3+, CD3+CD4+,CD3+CD8+数量及百分率降低,CD4+ /CD8+降低,CD161+数量及百分率降低(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对炎性疼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鞘内泵入不同剂量吗啡( 10μg/h, 5μg/h, 2. 5μg/h)均可抑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免疫抑制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疼痛 对甲醛 吗啡 CD4^+/CD8^+ CD3^+CD8^+ T淋巴细胞增殖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仪检测 不同剂量 NK细胞活性 细胞表型变化 细胞免疫功能 生理盐水 单个核细胞 抗伤害作用 5μg SD大鼠 鞘内置管 疼痛模型 镇痛效应
下载PDF
Zymosan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静捷 陈雯 +1 位作者 黄宇光 罗爱伦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644-647,共4页
目的评价该模型大鼠的疼痛行为学特点和炎性水肿程度,并对该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8)、假手术组(n=16)及zymosan组(n=24)。按Meller方法制作zymosan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假手术... 目的评价该模型大鼠的疼痛行为学特点和炎性水肿程度,并对该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8)、假手术组(n=16)及zymosan组(n=24)。按Meller方法制作zymosan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在左侧后足皮下注射同等容积的PBS。采用电子VonFrey压力测痛仪、热板和电子数显卡尺分别于制模后0.5h、1h、2h、4h、8h、24h和48h测定各组大鼠左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热敏缩足反射阈值和左足最大厚度。各组大鼠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后取制模侧腰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背角中COX-2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zymosan组大鼠制模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和热敏缩足反射阈值显著降低(P<0.05,P<0.01),最大厚度显著增加(P<0.01),提示zymosan组大鼠出现机械痛敏、热痛敏和炎性水肿。Zymosan组大鼠制模侧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Zymosan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可以产生持续的、可信的痛觉过敏,与人体损伤后情况基本一致,并诱导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增加,是研究组织损伤诱发炎性疼痛机制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MOSAN 炎性疼痛 环氧化酶-2 脊髓背角 模型
原文传递
Calpain抑制剂ALLN对酵母多糖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静捷 陈广俊 +3 位作者 陈雯 杜金 罗爱伦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评价calpain抑制剂ALLN对酵母多糖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COX-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alpain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酵母多糖组,按Meller方法制作... 目的评价calpain抑制剂ALLN对酵母多糖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COX-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alpain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酵母多糖组,按Meller方法制作酵母多糖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分别于制模前和制模后0.5、1、2、4、8、24和48 h测定各组大鼠左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MWT)和左侧后足最大厚度,并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取制模侧腰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calpain的活性。另取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组和ALLN治疗组。分别于制模前和制模后0.5、1、2、4、8、24和48 h测定各组大鼠左侧后足MWT和左侧后足最大厚度,并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取制模侧腰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COX-2的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酵母多糖组大鼠制模侧后足MWT显著降低(P<0.05),最大厚度显著增加(P<0.01),制模后4、24和48 h calpain活化水平明显增强(P<0.01)。与DMSO溶剂对照组大鼠比较,ALLN治疗组大鼠制模后相应时间点MWT显著增高(P<0.05),左足最大厚度显著减小(P<0.05),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酵母多糖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alpain活化增强。Calpain抑制剂ALLN可以显著缓解酵母多糖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炎性疼痛和炎性水肿,并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OX-2的表达水平,提示calpain活化后可能通过促进脊髓水平COX-2表达增加,参与炎性疼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多糖 炎性疼痛 环氧化酶-2 脊髓背角 钙离子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 抑制剂
下载PDF
鹿胎胶囊与软胶囊缓解小鼠炎性疼痛与痛经性疼痛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力 刘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观察鹿胎胶囊与鹿胎软胶囊缓解小鼠腹腔炎性疼痛及痛经性疼痛的作用,为临床应用不同鹿胎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拟临床给药途径与方法,对雌性小鼠分别口服给予高、低剂量的鹿胎软胶囊制剂和鹿胎胶囊制剂,30 d后观察两种制剂对... 目的观察鹿胎胶囊与鹿胎软胶囊缓解小鼠腹腔炎性疼痛及痛经性疼痛的作用,为临床应用不同鹿胎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拟临床给药途径与方法,对雌性小鼠分别口服给予高、低剂量的鹿胎软胶囊制剂和鹿胎胶囊制剂,30 d后观察两种制剂对醋酸诱导腹腔炎性疼痛及缩宫素诱发的痛经性疼痛、子宫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差异。结果与疼痛模型组比较,鹿胎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醋酸诱导的炎性疼痛小鼠模型及缩宫素诱发的痛经小鼠模型平均扭体次数,同种药物的高低剂量组之间的镇痛效果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鹿胎胶囊和鹿胎软胶囊可有效缓解不同类型病理性疼痛反应,且不影响投药小鼠子宫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胎 小鼠 炎性疼痛 痛经性疼痛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定肉豆蔻挥发油缓解慢性炎性疼痛的谱效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俊勇 李力 +1 位作者 从仁怀 刘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64-1271,共8页
目的研究肉豆蔻挥发油缓解慢性炎性疼痛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19批肉豆蔻挥发油指纹图谱;取132只Wistar大鼠建立完全弗氏佐剂型慢性炎性疼痛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氯芬酸钠(阳性... 目的研究肉豆蔻挥发油缓解慢性炎性疼痛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19批肉豆蔻挥发油指纹图谱;取132只Wistar大鼠建立完全弗氏佐剂型慢性炎性疼痛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氯芬酸钠(阳性对照)组和肉豆蔻挥发油组(19组分别为S1~S19,30 mg·kg^-1)。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双氯芬酸钠组每天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双氯芬酸钠,肉豆蔻挥发油组每天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肉豆蔻挥发油,分别检测足趾肿胀程度、辐射热痛觉阈值、第五腰椎背根神经节中NK-1R、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及血液中P物质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肉豆蔻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与各药效评价指标和总药效进行综合关联分析。结果肉豆蔻挥发油具有缓解慢性炎性疼痛的作用。26个特征共有峰的关联度均大于0.6,其中关联度最高的前五位峰为6号峰>8号峰>9号峰>5号峰>12号峰。结论肉豆蔻挥发油缓解慢性炎性疼痛作用是其有效物质成分群--26个特征共有峰代表的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以有效成分为基础的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挥发油 炎性疼痛 慢性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鞘内泵入吗啡对炎性疼痛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望远 郭曲练 王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泵入不同剂量的吗啡对福尔马林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假手术组(F组)和吗啡组(M组),其中M组分为10μg.h-1(M1)、5μg.h-1(M2)、2.5μg.h-1(M3)三种不同剂量组,采... 目的:观察鞘内泵入不同剂量的吗啡对福尔马林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假手术组(F组)和吗啡组(M组),其中M组分为10μg.h-1(M1)、5μg.h-1(M2)、2.5μg.h-1(M3)三种不同剂量组,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Alzet泵持续泵入吗啡或生理盐水1天后,构建福尔马林炎性疼痛模型,根据疼痛加权评分(PIS)评价吗啡镇痛效应,持续泵入7天后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表型变化。结果:(1)与NS组比较,M1、M2、M3组在福尔马林炎性疼痛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PIS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泵入剂量的增加,PIS逐渐下降,但三者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NS组比较,吗啡泵入7天后M1、M2、M3组可导致CD3+、CD3+CD4+、CD3+CD8+数量及百分率降低,CD4+/CD8+降低,CD161+数量及百分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鞘内泵入吗啡(2.5μg.h-1)对炎性疼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2)鞘内泵入不同剂量吗啡(10μg.h-1、5μg.h-1、2.5μg.h-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NK细胞 免疫抑制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表型变化 炎性疼痛 SD大鼠 鞘内置管 CD3^+CD8^+ CD4^+/CD8^+
下载PDF
Tat-LK15运载nNOS siRNA治疗慢性炎性疼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晓筠 杨雪 +3 位作者 李舒愉 饶云 彭捷 陆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慢性疼痛如炎性疼痛的基因治疗缺乏安全且高效的载体,本实验探讨了细胞穿透肽Tat-LK15介导si RNA干扰大鼠脊髓背角n NOS表达进而治疗慢性炎性疼痛的可行性。方法:参照前期实验,检测鞘内注射Tat-LK15/si RNA对完全弗氏佐剂(CFA)炎... 目的:慢性疼痛如炎性疼痛的基因治疗缺乏安全且高效的载体,本实验探讨了细胞穿透肽Tat-LK15介导si RNA干扰大鼠脊髓背角n NOS表达进而治疗慢性炎性疼痛的可行性。方法:参照前期实验,检测鞘内注射Tat-LK15/si RNA对完全弗氏佐剂(CFA)炎性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SCDH)n NOS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测定鞘内注射此复合物后炎性痛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热缩足反射持续时间(TWD)的变化。结果:Tat-LK15/si RNA注射后3 d,炎性疼痛大鼠SCDH n NOS蛋白水平的表达下降51%(P<0.01),Tat-LK15/sc RNA注射后n NOS的表达无明显变化。Tat-LK15/si RNA鞘内注射后3、7、14及21d炎性痛大鼠的MWT显著增高,TWD显著缩短(P<0.01),Tat-LK15/sc RNA无此治疗作用。结论:TatLK15可有效运载si RNA抑制CFA所致慢性炎性痛大鼠n NOS的过度表达,从而对炎性疼痛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透肽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小干涉RNA 炎性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