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对草鱼白细胞活力及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
1
作者 王祎琳 伍迎欢 赵燕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1,共8页
为了阐明草鱼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在宿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实验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了脂多糖刺激后草鱼外周血白细胞分泌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的水平。将不同浓度草鱼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重组蛋白加入到外周血白细胞培养液中... 为了阐明草鱼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在宿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实验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了脂多糖刺激后草鱼外周血白细胞分泌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的水平。将不同浓度草鱼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重组蛋白加入到外周血白细胞培养液中。48 h后,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白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和一氧化氮试剂盒检测细胞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水平,ATP试剂盒和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功能状态,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释放。结果显示,脂多糖刺激了草鱼外周血白细胞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的分泌,而过量的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诱导了白细胞增殖,通过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增强了ATP的产生,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同时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激发了白细胞产生炎性介质活性氧和一氧化氮及释放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本研究表明,草鱼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增强了白细胞活力和炎性因子的释放。本实验首次证实草鱼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是一个新的免疫细胞因子,参与了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同时阐明了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诱导草鱼白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且促进白细胞释放炎性因子,从而增强草鱼对外源物质的免疫抵抗作用,为草鱼免疫应答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 白细胞活力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锦红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梅丹 王伟 +7 位作者 周伟科 葛晓军 李廷 余奎 杨吉勇 叶圳 顾宏刚 张静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锦红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目的探讨锦红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在腹痛、痞满燥实坚、恶心呕吐、日晡潮热、口干口渴、小便短赤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及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等方面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在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等凝血功能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锦红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促进肠鸣音的恢复,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红汤 急性胰腺炎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TNF-α/NF-κB通路探讨四君子汤对快速衰老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炎症因子调节自噬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刘旭东 王松楠 +2 位作者 马丹 单德红 任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Sijunzi decoction,SJZD)对快速衰老型(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 8,SAMP8)小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32只SAMP8小鼠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Done...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Sijunzi decoction,SJZD)对快速衰老型(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 8,SAMP8)小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32只SAMP8小鼠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Donepezil)、SJZD低、高剂量治疗组。采用Y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记忆功能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Aβ蛋白、caspse-1、beclin-1、LC3-II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总进臂次数减少、交替次数减少,TNF-α、IL-1β、IL-6含量升高,Aβ蛋白、caspse-1蛋白表达上调,beclin-1蛋白及LC3-II蛋白表达下调;Donepezil与模型组比较,总进臂次数增加,交替次数增加,IL-6含量减少,Aβ蛋白表达下调。SJZD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总进臂次数增加,交替次数增加;TNF-α、IL-1β、IL-6、Aβ蛋白、caspase-1含量降低;beclin-1、LC3-II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四君子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与纠正中枢海马相关炎症因子及自噬功能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阿尔茨海默 炎症因子 自噬
原文传递
通腑合剂对腑实热结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杨林 汪念 +3 位作者 周晓黎 杨家耀 石拓 时昭红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通腑合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屏障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研究组(n=26)。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 目的:探讨通腑合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屏障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研究组(n=26)。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胰酶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及尿淀粉酶显著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合剂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肠动力,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胰酶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通腑合剂 腑实热结证 肠屏障功能 炎症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与血清炎症因子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5
作者 贾敏 张欢 +5 位作者 马亚伟 马青艳 范雅娟 王崴 马现仓 高成阁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与血清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精神心理科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11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条目3“自杀”(H3)的评分进行分组...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与血清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精神心理科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11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条目3“自杀”(H3)的评分进行分组,H3≥1分为有自杀观念组(74例),H3<1分为无自杀观念组(45例)。比较两组血清中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与血清中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炎症因子和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伴有自杀观念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较无自杀观念组高(P均<0.05),代谢指标的比较发现有自杀观念组的肌酐水平低于无自杀观念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IL-2(r=0.29,P<0.01)、IL-4(r=0.20,P=0.03)和IL-17(r=0.21,P=0.02)水平与H3的评分呈正相关,肌酐水平与H3的评分呈负相关(r=-0.22,P=0.02)。结论:伴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症患者肌酐代谢和血清炎症因子与无自杀观念者存在差异,且与自杀风险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观念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步态分析探究骨补丸干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炎症因子表达
6
作者 包杭生 冯宗权 邹勇根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34,共4页
目的基于步态分析技术探究骨补丸干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106例肝肾不足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骨补丸组、安慰剂组各53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 目的基于步态分析技术探究骨补丸干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106例肝肾不足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骨补丸组、安慰剂组各53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步态分析参数(步幅、步速、步频、步态周期)和关节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试验前,两组临床表现、步态分析参数和关节液炎症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两组上述指标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骨补丸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5)。结论骨补丸治疗肝肾不足型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可能通过改善关节步态分析参数,干预关节液炎症因子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补丸 膝骨关节炎 步态分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
7
作者 孙凤艳 冯红卫 +4 位作者 刘振 齐欣欣 刘静 王晓磊 姜淑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扶他林口服治疗,来氟米特1次/d,2片/次,扶他林3次/d,1片/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25 mg/次,2次/周,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2周后疾病活动指标[晨僵时间、关节触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检测骨代谢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骨钙素水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沉降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85%、65.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晨僵时间为(56.92±13.78)min,短于对照组[(72.06±22.64)min],观察组的关节触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分别为(6.39±2.07)、(1.95±0.47)个,少于对照组[(11.26±3.19)、(2.14±0.51)个],观察组的VAS评分为(2.74±0.71)分,低于对照组[(4.26±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血清25(OH)D、骨钙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25(OH)D、骨钙素水平分别为(19.06±4.26)、(28.53±5.14)ng/mL,均高于对照组[(16.17±4.41)、(25.49±6.53)ng/mL],血清β-CTX水平为(0.42±0.14)ng/mL,低于对照组[(0.64±0.2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血清TNF-α、hs-CRP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TNF-α、hs-CRP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4.92±1.18)μg/L、(6.49±2.18)mg/L、(41.92±13.96)mm/h,均低于对照组[(7.44±1.54)μg/L、(8.63±2.56)mg/L、(61.77±19.82)m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9%、8.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有利于减轻晨僵、关节触痛、关节肿胀等症状,可改善骨代谢指标、减轻炎症反应、下调红细胞沉降率,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老年人 依那西普 来氟米特 骨代谢 炎症因子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苯并[b]荧蒽和二苯并[a,h]蒽对成年雄性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康真 于天一 +3 位作者 刘晓波 洪千淇 蔡书锐 闫海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气管滴注苯并[b]荧蒽(BbFA)和二苯并[a,h]蒽(DahA)对成年雄性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0 mg/kg),Bb FA低、高剂量组(分别为3×10^(-4)、9×10^(-4)mg/kg),Da... 目的:探讨气管滴注苯并[b]荧蒽(BbFA)和二苯并[a,h]蒽(DahA)对成年雄性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0 mg/kg),Bb FA低、高剂量组(分别为3×10^(-4)、9×10^(-4)mg/kg),Dah A低、高剂量组(分别为7×10^(-5)、2×10^(-4)mg/kg),Bb FA和Dah A联合组(3×10^(-4)mg/kg Bb FA+7×10^(-5)mg/kg Dah A),每组8只,每周气管滴注两次,连续染毒4周,观察不同剂量染毒组对大鼠肺灌洗液、肺组织与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h A染毒组、Bb FA和Dah A联合组大鼠肺组织中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中MDA、NO、i-NOS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MDA、i-NOS含量显著高于单独Bb FA或Dah A染毒组(P<0.05)。染毒组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MDA含量均升高,且联合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单独Bb FA或Dah A染毒的低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大鼠肺灌洗液和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均升高,且联合组中IL-6含量显著高于单独Bb FA或Dah A染毒组(P<0.05)。结论:大鼠单独或是联合染毒Bb FA和Dah A后,可能是通过抑制SOD和CAT活性,升高MDA、NO和i-NOS活性引起体内氧化应激的改变,进而引起炎症因子IL-6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b]荧蒽 二苯并[a h]蒽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王冰玉 黄巧玲 +1 位作者 傅金英 刘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祛瘀通络方口服联合灌汤1号保留灌肠治疗,疗... 目的探讨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祛瘀通络方口服联合灌汤1号保留灌肠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局部症状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局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局部症状的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8、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8、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用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治疗,可改善自觉症状及妇科阳性体征,降低血清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通络方 灌汤1号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陈建飞 武慧群 +2 位作者 李凌鑫 罗伟贤 任连军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RA活动期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RA活动期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均治疗两周。于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DAS28)评分、疼痛(VAS)评分、炎性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指标(Treg细胞、Th17细胞、Treg/Th17细胞),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中医证候关节肿胀、冷痛、压痛、晨僵、屈伸不利评分分别为(0.72±0.18)分、(0.70±0.20)分、(0.81±0.22)分、(0.68±0.15)分、(0.77±0.19)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03±0.24)分、(0.96±0.23)分、(1.14±0.26)分、(0.91±0.21)分、(1.09±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DAS28、VAS评分分别为(2.18±0.33)分、(2.46±0.22)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6±0.47)分、(2.89±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ESR、抗CCP抗体、RF、CRP、TNF-α水平分别为(16.23±2.29) mm/h、(172.30±30.14) IU/mL、(130.85±15.42) IU/mL、(10.20±1.68) mg/L、(18.95±4.38) pg/m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84±3.41) mm/h、(205.68±36.77) IU/mL、(157.62±24.10) IU/mL、(13.65±2.06) mg/L、(24.51±6.0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Treg/Th17比值分别为(2.61±0.35)%、2.44±0.3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17±0.28)%、1.68±0.32,Th17细胞百分比为(1.07±0.1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9±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活动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烧山火针刺法 甲氨蝶呤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电针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王晓云 高宇 +1 位作者 文培培 刘益兵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RA患者病情评价(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功能(关节僵硬、疼痛和日常活动)评分、DAS28评分、关节肿胀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RP、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例出现咽部梗阻感,疑为甲氨蝶呤所致;有2例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观察组2例出现针刺后皮下血肿,1例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RA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关节压痛,降低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功能 关节压痛 类风湿因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正念训练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12
作者 张颖 葛丽娜 +2 位作者 曹雷 邹杰 周磊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于2022-02至2023-05在武警吉林总队医院,诊断为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右佐匹克隆片,观察组患者在右佐匹克隆...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于2022-02至2023-05在武警吉林总队医院,诊断为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右佐匹克隆片,观察组患者在右佐匹克隆片基础上结合正念训练治疗。治疗周期均为5周。对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指数(ISI)变化、抑郁焦虑状态和炎症因子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26)。两组PSQI和ISI量表的评分比较,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个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比较,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个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训练可以提高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慢性失眠障碍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郝利恒 王猛 乔桐杉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行半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0~≤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行半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0~≤1分组(13例)、2~≤3分组(34例)、4~≤8分组(58例)、≥9分组(65例)。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分析PG-SGA评分与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并比较营养良好组(4~≤8分组+≥9分组)、营养不良组(0~≤1分组+2~≤3分组)预后生存状态。结果PG-SGA≥9分组患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分别高于0~≤1分组、2~≤3分组、4~≤8分组(F=20.870、18.633、835.004、1190.48、26.283、28.242、31.109,P<0.05),白蛋白(ALB)分别低于0~≤1分组、2~≤3分组、4~≤8分组(F=-18.755,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G-SGA评分与ALB呈负相关(r=-0.403,P<0.05),与DBIL、TBIL、ALT、AST、TNF-α、IL-1、IL-6呈正相关(r=0.412、0.451、0.862、0.849、0.530、0.543、0.515,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营养良好组总生存情况优于营养不良组(χ^(2)=6.364,P<0.05)。结论肝癌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状况,且营养状态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预后相关密切,临床需注重肝癌患者营养状态监测,保证患者术前营养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营养状态 肝功能 炎症因子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14
作者 戴敏 杨子昌 +3 位作者 胡瑞霖 李倩倩 易剑敏 虞琦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TEAS组从麻醉前开始至术毕始终给予TEAS,对照组...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TEAS组从麻醉前开始至术毕始终给予TEAS,对照组不进行电流刺激。记录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POCD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24 h VAS评分接近(P>0.05)。与对照组相比,TEAS组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更少(P<0.05)。与术前1 d相比,两组术后1、3、7 d MMSE评分更低,且组间对比显示TEAS组的MMSE评分更高(P<0.05)。TEAS组的POCD总发生率(24.00%)明显比对照组(68.00%)更低(P<0.05)。与术前1 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S-100β、NSE、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TEAS组术后1 d的血清S-100β、NSE、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TEAS组术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肝癌患者术中行TEAS治疗可发挥镇痛作用,同时还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脑损伤,降低POCD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认知功能障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炎症因子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免疫炎症因子和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15
作者 谢心 徐浣白 +2 位作者 樊月月 罗浩 吴坚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治疗前后免疫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对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46只4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选出10只为空白组,只给予基础饲料,其余36只采用主动脉内膜球囊拉伤术加高脂饲料...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治疗前后免疫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对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46只4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选出10只为空白组,只给予基础饲料,其余36只采用主动脉内膜球囊拉伤术加高脂饲料喂养完成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的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养阴方组(中药组)和瑞舒伐他汀组(西药组),每组10只。空白组予以基础饲料喂养,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方,西药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给药6周后胸主动脉剪取粥样斑块留作标本,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_(1),TGF-β_(1))、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水平及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病理变化。结果:用SNK法两两比较,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在hs-CRP、TGF-β_(1)、IL-8、MMP-9的表达水平方面均明显降低(P<0.05),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益气养阴方组大鼠胸、腹主动脉各层细胞结构的组织修复方面优于模型组,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治疗前后hs-CRP、TGF-β_(1)、IL-8、MMP-9的表达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为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治疗提供一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益气养阴方 炎症因子 胸主动脉内膜 胸主动脉中膜 大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孕晚期产前抗生素治疗B族链球菌感染对新生儿结局、血清炎症因子及B族链球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影响
16
作者 杨晓黎 黄华翠 李亚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究孕晚期产前抗生素治疗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新生儿结局、血清炎症因子及GBS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GBS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孕母产前是否... 目的探究孕晚期产前抗生素治疗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新生儿结局、血清炎症因子及GBS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GBS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孕母产前是否采用抗生素治疗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未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以及新生儿出生6、24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新生儿GBS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31例孕妇经药物敏感试验检查,对青霉素敏感度最高,故选择27例GBS感染孕妇进行青霉素治疗;对于青霉素过敏者有3例,2例应用克林霉素,1例应用头孢唑林。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9.66%,低于对照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早发型GBS疾病(EOGBS)发生率分别为6.45%、6.45%,均低于对照组(27.59%、2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6 h血清IL-6、降钙素原、CRP水平分别为(76.21±7.96)pg/mL、(0.82±0.12)μg/L、(5.36±0.85)mg/L,24 h血清IL-6、降钙素原、CRP水平分别为(62.35±6.47)pg/mL、(0.61±0.09)μg/L、(3.15±0.64)mg/L,均低于对照组[6 h:(88.25±9.15)pg/mL、(0.92±0.15)μg/L、(8.25±1.63)mg/L;24 h:(66.21±7.11)pg/mL、(0.72±0.11)μg/L、(4.22±0.7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新生儿经药物敏感试验检查,对青霉素敏感度均大于90%。结论孕晚期产前抗生素治疗GBS感染,不仅可改善产妇妊娠结局,还可改善新生儿结局,降低EOGBS发生率,缓解炎症反应状态,且不影响新生儿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感染 孕晚期 抗生素 新生儿结局 炎症因子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早期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炎症因子、心肌损伤因子的影响
17
作者 徐柳 邝娜 高小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SV)治疗早期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及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炎症因子、心肌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ADHF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V组(n=43)...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SV)治疗早期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及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炎症因子、心肌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ADHF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V组(n=43)、对照组(n=43)。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培哚普利治疗,SV组行常规治疗+S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血小板活化状态指标[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α-颗粒膜蛋白(CD62P)]、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心肌损伤因子[微管链接蛋白(Nexilin)、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V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72%,高于对照组(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SV组LVEF为(48.63±5.06)%,高于对照组[(43.97±4.61)%],LVESD、LVEDD及血清CD63、CD62P、TNF-α、hs-CRP、IL-33、Nexilin、sFasL、Gal-3水平分别为(46.76±4.93)mm、(52.49±5.46)mm、(4.87±0.52)%、(4.63±0.49)%、(14.87±1.69)pg/mL、(5.02±0.52)mg/L、(112.60±13.64)ng/L、(0.73±0.08)μg/L、(0.14±0.01)ng/L、(22.75±2.43)ng/L,均低于对照组[(51.53±5.36)mm、(57.40±5.96)mm、(6.21±0.64)%、(5.97±0.62)%、(18.95±2.02)pg/mL、(6.84±0.71)mg/L、(143.08±16.84)ng/L、(0.95±0.10)μg/L、(0.19±0.02)ng/L、(30.68±3.3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5%vs.11.63%)(P>0.05)。结论SV治疗可提高ADHF患者的临床疗效,抑制血小板活化,缓解炎症反应,避免心肌损伤,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小板活化 沙库巴曲缬沙坦 早期 炎症因子 心肌损伤因子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唾液微生物对抑郁大鼠行为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18
作者 李琰 张宇涛 闫倩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唾液微生物对抑郁大鼠行为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使用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法(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构建抑郁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对照组和CUMS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唾液微生物对抑郁大鼠行为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使用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法(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构建抑郁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对照组和CUMS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PBS灌胃,H-CUMS组灌胃30名健康个体的唾液微生物(healthy salivary microbiota,HSM),P-CUMS组灌胃30名牙周炎患者的唾液微生物(periodontitis salivary microbiota,PSM),每隔一天灌胃1次,共2周。灌胃结束后对所有大鼠进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测试,取外周血血清,ELISA方法检测炎症因子IL-6和TNF-a的含量。结果:P-CUMS组的运动距离减少(P=0.022),平均速度减慢(P=0.019),绝望行为增加(P=0.030),外周血中IL-6(P=0.015)和TNF-a(P=0.048)含量明显升高,与H-CUMS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牙周炎患者的唾液微生物加剧了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炎症反应,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对MDD的治疗和预后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唾液微生物 MDD 抑郁样行为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阳和汤联合西药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19
作者 牛明了 吕秋霞 +2 位作者 唐诚馨 王晓雯 李勇骑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阳和汤联合西药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CD4^(+)、CD8^(+)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手术治疗的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阳和汤联合西药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CD4^(+)、CD8^(+)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手术治疗的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130 mg/m^(2),静脉滴注4~6 h;卡培他滨片1500 mg/m^(2),早晚餐后30 min口服。治疗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阳和汤(药物组成: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炮姜碳、炒白芥子、麻黄、生甘草)治疗,1剂/d,水煎药汁至400 mL,早晚饭后各温服200 mL。两组均治疗6周判定疗效。观察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CD4^(+)、CD8^(+)、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面色萎黄、食后腹胀、食欲不振、便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两组CD4^(+)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CD8^(+)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给予阳和汤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加重胃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阳和汤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化学疗法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