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干酪乳酸杆菌通过诱导负调控因子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对脂多糖刺激的炎性细胞因子应答 被引量:3
1
作者 谢超 孙可一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4-1191,共8页
目的:探讨副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cei,L.para)预刺激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调节机制。方法:用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样细胞;以L.para预刺激为实验组,小剂量LPS(10ng/ml)... 目的:探讨副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cei,L.para)预刺激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调节机制。方法:用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样细胞;以L.para预刺激为实验组,小剂量LPS(10ng/ml)预刺激和TLR2激动剂Pam3CSK4预刺激为对照组,预刺激24 h后,再用LPS大剂量(1μg/ml)刺激经分化的THP-1细胞;检测预刺激对TLR信号通路负调控因子A20、SOCS1、SOCS3、IRAK3的表达水平,对TLR4和CD14的膜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以及对大剂量LPS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各目的蛋白mRNA水平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TLR4和CD14的膜表达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结果:L.para等预刺激能够降低LPS诱导的IL-1β、TNF-α表达水平;并能够上调细胞TLR信号途径负调控因子A20、SOCS1、SOCS3、IRAK3的mRNA水平,但不影响细胞膜的TLR4和CD14阳性百分率;IRAK1/4抑制剂能够减弱预刺激诱导的负调控因子表达水平,并减弱预刺激对LPS诱导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结论:副干酪乳酸杆菌预刺激能够通过上调TLR信号通路负调控因子A20、SOCS1、SOCS3、IRAK3等的表达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对LPS刺激的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脂多糖 巨噬细胞 TOLL样受体 炎症调控因子
原文传递
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感染小鼠模型建立及达菲的干预作用研究
2
作者 韩雨秀 赵良鑫 +3 位作者 杜宝香 孙启慧 杨勇 容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3-470,共8页
目的 模拟临床常见的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共感染建立小鼠模型,评价达菲干预后的药效及对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调控作用。方法 (1)通过筛选不同滴度的PR8流感病毒、金葡菌,建立共感染小鼠模型。(2)选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 模拟临床常见的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共感染建立小鼠模型,评价达菲干预后的药效及对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调控作用。方法 (1)通过筛选不同滴度的PR8流感病毒、金葡菌,建立共感染小鼠模型。(2)选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第0天滴鼻流感病毒(0.25 TCID_(50),每只20μL),第3天滴鼻感染2.5×10^(7)CFU金葡菌20μL。感染病毒24 h后灌胃给药达菲,连续7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计算脏器指数,RT-qPCR检测流感病毒M基因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及IL-6等13种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以气泡图的形式显示每组促炎平均值和促炎细胞因子之和。结果 (1)0.25 TCID_(50)的流感病毒感染后体重下降相对平缓,小鼠没有出现死亡;(2)2.5×10^(7)CFU的金葡菌共感染后半数致死,体重下降相对平缓,作为后续共感染组的剂量;(3)共感染组小鼠体重下降较大,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0.05),肺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流感组相比,共感染组M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金葡组相比,细菌载量显著升高(P<0.05);与流感组和金葡组相比,小鼠淋巴细胞绝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炎症因子含量显著增加(P<0.05)。达菲及时干预共感染小鼠后延缓了体重的下降,显著升高了胸腺指数(P<0.05),降低了肺指数(P<0.05);显著降低了M基因的表达和细菌载量(P<0.05);淋巴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5);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气泡图显示共感染组小鼠体内促炎症因子的平均值以及促炎因子之和均远远高于其他各组,达菲及时干预后有较好的回调作用。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符合临床特征的共感染小鼠模型,采用达菲干预治疗,可以减轻后续继发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对机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感染 炎症因子调控 T淋巴细胞 达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