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后间隙炎症浸润、胸腔积液、胰周积液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徐玉龙 叶淳娟 谈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膜后间隙(RPS)炎症浸润、胸腔积液、胰周积液评估急性胰腺炎(AP)严重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AP患者并对其进行CT严重指数(CTSI)分级与RPS炎症浸润程度分级,明确RPS炎症浸润程度、胸腔积液、胰周积液与AP临床严... 目的 探讨腹膜后间隙(RPS)炎症浸润、胸腔积液、胰周积液评估急性胰腺炎(AP)严重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AP患者并对其进行CT严重指数(CTSI)分级与RPS炎症浸润程度分级,明确RPS炎症浸润程度、胸腔积液、胰周积液与AP临床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CTSI分级,Ⅰ级AP患者53例,RPS炎症浸润程度以A级为主,早期(发病后48 h内)胸腔积液检出率11.32%,胰周积液发生率54.72%,胰周积液数量以1个为主;Ⅱ级AP患者31例,RPS炎症浸润程度以C级为主,早期胸腔积液检出率38.71%,胰周积液发生率为80.65%,胰周积液数量以1~2个为主;Ⅲ级AP患者24例,RPS炎症浸润程度以D级为主,早期胸腔积液检出率为70.83%,胰周积液发生率为95.83%,胰周积液数量3个及以上为主。AP患者RPS炎症浸润程度、早期胸腔积液检出与CTSI分级呈正相关(rs分别为0.818、0.990,均P<0.05);AP患者胰周积液数量随CTSI分级升高而增加。结论 RPS炎症浸润程度、胸腔积液、胰周积液与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度紧密相关,临床应该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胸腔积液 腹膜后间隙 炎症浸润 胰周积液 CT严重度指数
下载PDF
采用数字图像分析评估银屑病的炎症浸润程度
2
作者 Goedkoop A.Y De Rie M.A +1 位作者 Teunissen M.B.M 李政霄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1期32-33,共2页
Traditionally the evaluation of the cellular infiltrat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skin tissue sections is done by manual quantification. However, for reliable evaluation of hist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pso... Traditionally the evaluation of the cellular infiltrat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skin tissue sections is done by manual quantification. However, for reliable evaluation of hist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psoriatic treatments there is a need for a more time-efficient and reproducible method. To test the use of digital image analysis (DIA) in this situation we compared the assessment of immunohistochemically stained skin sections with themore traditionalmanual quantification (MQ) and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SQA). The number of CD3+T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E-selectin were evaluated in stained paired skin biopsie s from 11 patients with 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before and after initiation of anti-psoriasis therapy. We observ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MQ and DIA for the number of T cells (epiderm is: r=0.88, P ≤0.01, dermis r=0.87, P ≤0.01). Both DIA and MQ were equally eff ective in detecting reductions of T-cell numbers in active-treated patients. M Q took 20 h, compared to 6 h for DIA.We also observ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 etween SQA and DIA for the expression of E-selectin (r=0.88, P ≤0.01), althoug h DIA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SQA to detect (early) changes. SQA took 10 h, comp ared to 4 h for DIA. In conclusion,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infil trate in psoriatic lesional skin by DIA generated similar results as MQ and SQA in a reliable, reproducible and higher time efficient fash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炎症浸润 数字图像分析 内皮细胞选择素 活检标本 组织切片 重复操作 半定量分析
下载PDF
LncRNA-MIAT在LPS致COPD中的表达及在炎症浸润与肺纤维化中的机制
3
作者 李娜 马宏境 +2 位作者 刘振宽 邢晓莉 黄少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IAT(LncRNA-MIAT)在细菌脂多糖(LPS)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肺部炎症浸润与肺纤维化的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过表达LncRNA-MIAT组、敲低LncRNA-MIAT组,采用LPS诱导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病大...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IAT(LncRNA-MIAT)在细菌脂多糖(LPS)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肺部炎症浸润与肺纤维化的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过表达LncRNA-MIAT组、敲低LncRNA-MIAT组,采用LPS诱导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浸润与纤维化损伤程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肺组织中LncRNA-MIAT和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mRNA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NF-κB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并分析。结果对照组肺泡和气管结构清晰,未见炎症浸润;模型组、过表达LncRNA-MIAT组、敲低LncRNA-MIAT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上皮结构紊乱,存在纤维化现象;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的LncRNA-MIAT和TLR4、NF-κB mRNA水平及TLR4、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LncRNA-MIAT过表达可上调TLR4、NF-κB mRNA水平及TLR4、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并上调促炎因子IL-6、TNF-α的分泌,抑制抑炎因子IL-4、IL-10的分泌;LncRNA-MIAT敲低可降低TLR4、NF-κB mRNA水平及TLR4、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并抑制促炎因子IL-6、TNF-α的分泌,上调抑炎因子IL-4、IL-10的分泌。结论LncRNA-MIAT能够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COPD大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分泌,促进肺部炎症浸润与肺纤维化进展,LncRNA-MIAT在COPD的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MIAT 脂多糖 慢性阻塞性肺病 炎症浸润 肺纤维化 大鼠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治疗及炎症浸润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邱建敏 吴钢 许国英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TWP)能否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的发病、病变程度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浸润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雌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E组和喂服TWP组,EAE组和TWP...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TWP)能否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的发病、病变程度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浸润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雌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E组和喂服TWP组,EAE组和TWP组豚鼠采用颈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豚鼠全脊髓匀浆(CFA-GPSCH),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BPV),诱导豚鼠建立EAE模型。观察各组EAE的发病情况,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并用3’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其凋亡情况。结果 TWP治疗组豚鼠发病数较EAE对照组减少,起病时间相对延迟,临床表现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与EAE对照组相比,TWP治疗组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浸润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 TWP可有效地抑制EAE的发病,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细胞的浸润及增加炎症细胞的凋亡有关,提示该药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豚鼠 雷公藤多甙 炎症浸润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瑞巴派特辅助治疗老年胃溃疡效果及对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中性黏液含量、黏膜形态结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炜 陈长旦 郑秀金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7期97-98,104,共3页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辅助治疗老年胃溃疡效果及对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中性黏液含量、黏膜形态结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辅助治疗老年胃溃疡效果及对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中性黏液含量、黏膜形态结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巴派特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中性黏液含量、黏膜形态结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P=0.03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中性黏液含量、黏膜形态结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1.12±0.33)分、(1.01±0.51)分和(1.03±0.61)分,均低于对照组(1.57±0.15)分、(1.89±0.38)分和(1.83±0.86)分(P=0.000)。结论在老年胃溃疡治疗中,行瑞巴派特辅助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溃疡程度,促进溃疡快速且高质量愈合,抑制其反复发作,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胃溃疡 瑞巴派特 炎症细胞浸润程度 中性黏液含量 黏膜形态结构
下载PDF
食管癌高危人群食管上皮炎症细胞浸润与增生关系的初步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煜 苏敏 +3 位作者 刘志才 连士勇 胡彬 田东萍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0-32,35,F0002,共5页
目的:初步分析食管癌高危人群内镜抽样普查食管黏膜上皮病变特点并探讨食管黏膜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数目与上皮增生的关系。方法:对林州市合涧乡1492名无明显症状的自愿者行内镜检查并对可疑病变组织多点取材。对其中的1480例食管黏... 目的:初步分析食管癌高危人群内镜抽样普查食管黏膜上皮病变特点并探讨食管黏膜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数目与上皮增生的关系。方法:对林州市合涧乡1492名无明显症状的自愿者行内镜检查并对可疑病变组织多点取材。对其中的1480例食管黏膜上皮病理诊断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262例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高倍镜下观察上皮内的炎症细胞浸润数目与上皮增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在40-49岁年龄组为18.8%(120/638)、50~59岁年龄组为31.0%(208/670)、60~69岁年龄组为33.1%(57/172);食管癌的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分别为0.0%(0/638)、0.6%(4/670)和1.7%(3/172)。在病理诊断的正常上皮、单纯增生、轻度非典型增生、中度非典型增生、重度非典型增生的上皮中,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每高倍视野下大于10的检出率分别为:7.5%(9/120))、38.7%(29/75)、43.6%(17/39)、81.0%(17/21)、85.7%(6/7)。结论:食管上皮单纯增生以及非典型增生与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数目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炎症细胞浸润 上皮增生 食管炎症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通过调控mTOR/p70S6K信号通路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洪春霞 张照伟 陈伟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84-192,共9页
背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肺损伤是其常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黄芪注射液具有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抑制病毒、抗炎、抗氧化应激等作用,但目前尚未见关于黄芪注射液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相关研究.目的... 背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肺损伤是其常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黄芪注射液具有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抑制病毒、抗炎、抗氧化应激等作用,但目前尚未见关于黄芪注射液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通过调控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核糖体7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ribosome 70S small subunit S6 protein kinase,p70S6K)信号通路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c pancreatitis,AHNP)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黄芪注射液组、阳性对照组,各8只,记录各组胰腺与肺组织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各组Schmidt评分、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Hofouaer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mTOR/p70S6K信号通路蛋白[mTOR、p70S6K、p-p70S6K、p-mTOR、真核启动因子4E结合蛋白1(p-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水平.结果对照组胰腺、肺组织无异常变化;模型组胰腺实质呈片状坏死、充血水肿,胰腺腺泡细胞与间质细胞大量破坏,小叶结构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红细胞溢出,肺泡结构排卵紊乱、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灶性或片状肺不张、出血;低、中、高黄芪注射液组胰腺与模型组相比,呈现出不同程度改善,且随黄芪注射液剂量增加,改善程度依次增加,其中高黄芪注射液组与阳性对照组组织病理呈现出相似特征;模型组Schmidt评分、AMS、Hofouaer评分PaCO_(2)均高于对照组,Pa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黄芪注射液组Schmidt评分、AMS、Hofouaer评分PaCO_(2)依次降低,PaO_(2)依次升高(P<0.05);模型组TNF-α、IL-6高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黄芪注射液组TNF-α、IL-6依次降低(P<0.05);模型组mTOR、p70S6K、p-p70S6K、p-mTOR、4EBP1高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黄芪注射液组mTOR、p70S6K、p-p70S6K、p-mTOR、4EBP1依次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呈剂量依赖性改善AHNP血气指标、炎症反应、胰腺与肺组织病理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mTOR/p70S6K信号通路实现的,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可能为AHNP肺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细胞浸润 肺泡间隔 间质水肿 片状坏死 充血水肿 黄芪注射液 胰腺腺泡细胞 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慢性炎症微环境与肿瘤 被引量:25
8
作者 周斌 张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40-843,共4页
炎症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其损害作用产生的一种免疫防御反应,急性炎症能够消除损伤因子,同时促进受损组织的愈合。然而,致炎因子的持续存在和组织损伤会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推动疾病的发生。肿瘤又被称为"不愈... 炎症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其损害作用产生的一种免疫防御反应,急性炎症能够消除损伤因子,同时促进受损组织的愈合。然而,致炎因子的持续存在和组织损伤会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推动疾病的发生。肿瘤又被称为"不愈合的伤口",肿瘤微环境一般是炎症相关细胞大量浸润的慢性炎症环境,其中,炎症细胞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多样性与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共同构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同种细胞类型或同种细胞因子对肿瘤发展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肿瘤慢性炎症微环境的炎症细胞及炎症相关因子如何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炎症 炎症浸润细胞 炎症相关因子
下载PDF
胆总管结扎对小鼠肝脏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董玉芳 文阳安 +2 位作者 周倩云 罗丹 张莉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扎引起的胆汁淤积对小鼠肝脏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手术制备胆汁淤积小鼠模型;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肝脏生化指标水平;用末端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原位缺口末端...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扎引起的胆汁淤积对小鼠肝脏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手术制备胆汁淤积小鼠模型;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肝脏生化指标水平;用末端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小鼠肝脏细胞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通过胆总管结扎手术成功制备了梗阻性胆汁淤积小鼠模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小鼠肝脏功能受损,胆总管结扎手术成功;胆总管结扎引起胆汁淤积后,肝脏细胞凋亡和坏死明显增加,炎症细胞浸润增强。结论:胆汁淤积导致肝脏细胞凋亡、坏死和炎症活动增强是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扎 胆汁淤积 细胞凋亡 炎症细胞浸润
下载PDF
炎症性肌病患者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淑芬 陈丽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0-722,共3页
炎症性肌病为一组少见的、慢性炎症性肌肉病变,与自身免疫紊乱相关,广义上分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与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三类,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典型表现,肌肉... 炎症性肌病为一组少见的、慢性炎症性肌肉病变,与自身免疫紊乱相关,广义上分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与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三类,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典型表现,肌肉活检示肌肉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并可累及肺脏、心脏等内脏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肌病 康复治疗 POLYMYOSITIS 四肢近端肌 包涵体肌炎 多发性肌炎 肌肉活检 皮肌炎 肌肉病变 炎症细胞浸润
下载PDF
迷走神经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鸿 徐伦山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4期319-320,F0003,共3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广泛影响健康的疾病之一。病理特征是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以及激活CD4辅助T细胞,自主免疫过度激活,导致严重的透膜性炎症,产生大量...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广泛影响健康的疾病之一。病理特征是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以及激活CD4辅助T细胞,自主免疫过度激活,导致严重的透膜性炎症,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这被认为是导致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主要因素。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然而各项研究均表明IBD跟遗传因素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该病的消化道慢性炎症由机体免疫失调及肠道菌群共生关系改变所致。与此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迷走神经 DISEASES 胃肠道功能紊乱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细胞浸润 过度激活 免疫失调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与慢性炎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余洋 张志龙 +2 位作者 梁鲁 姚碧辉 宋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0054-0059,共6页
肿瘤的发展与许多因素相互作用,其中炎症起着关键的作用。炎症因子参与了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凋亡。因其参与因素众多,故其作用机制也比较复杂,但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懈发展,正在慢慢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 肿瘤的发展与许多因素相互作用,其中炎症起着关键的作用。炎症因子参与了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凋亡。因其参与因素众多,故其作用机制也比较复杂,但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懈发展,正在慢慢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慢性炎症与结直肠癌之间的联系,慢性炎症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进展相互促进和影响,同时也有证据表明,慢性炎症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但其作用因子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炎症细胞、炎症因子、作用机制及进展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炎症浸润细胞 炎症相关因子 结直肠癌
下载PDF
组织细胞样Sweet综合征:幼稚中性粒细胞的皮肤浸润 被引量:1
13
作者 Requena L. Kutzner H. +1 位作者 Palmedo G. 王琼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22-23,共2页
Objective: To describe a series of 41 patients with fresh lesions of Sweet syndrome in which the histopathologic study demonstrated an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mostly composed of histiocytoid mononuclear cells. Design:... Objective: To describe a series of 41 patients with fresh lesions of Sweet syndrome in which the histopathologic study demonstrated an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mostly composed of histiocytoid mononuclear cells. Design: Histopathologic,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cytogenetic studies of the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in a case series of histiocytoid Sweet syndrome. Setting: University departments of dermatology and a private laboratory of dermatopathology. Methods: Conventional histopathologic study as well as immunohist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tialkaline phosphatase technique with a large panel of antibodies. In some cases,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ce of the bcr/abl gene fusion. Results: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most cells of the infiltrate showed immunoreactivity for CD15, CD43, CD45, CD68, MAC-386, HAM56, and lysozym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monocytic-histiocytic immunoprofile. However, intense myeloperoxidase re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most of the cells with histiocytic appearance, which raised the possibility of specific cutaneous involvement by myelogenous leukemia. Nevertheless, cytologic peripheral blood examinations,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studies to investigate the bcr/abl gene fusion, and follow-up of the patients, taken all together, ruled out this possibility. Conclusions: This case series demonstrates that some fresh cutaneous lesions of Sweet syndrome are histopathologically characterized by an infiltrate mostly composed of cells that may be misinterpreted as histiocytes, when in fact they are immature myeloid cells. We named this histopathologic variant histiocytoid Sweet syndrome, which should not be mistaken with leukemia cutis or other inflammatory dermatoses that are histopathologically characterized by histiocytes interstitially arranged between collagen bundles of the der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皮肤浸润 组织细胞 中性粒细胞 组织病理学 炎症浸润 免疫反应性 免疫特性 皮肤白血病 细胞检查
下载PDF
肥大细胞对慢性实验性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和气道炎症的影响
14
作者 张鑫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肥大细胞在慢性实验性哮喘小鼠气道病理改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遗传性肥大细胞缺失W/Wv小鼠、正常+/+小鼠和培养骨髓肥大细胞重建的W/Wv小鼠分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用10μgOVA 2次致敏,17 d后用1%OVA气道激发,每周1次,... 目的研究肥大细胞在慢性实验性哮喘小鼠气道病理改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遗传性肥大细胞缺失W/Wv小鼠、正常+/+小鼠和培养骨髓肥大细胞重建的W/Wv小鼠分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用10μgOVA 2次致敏,17 d后用1%OVA气道激发,每周1次,共7周,检测其肺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气道反应性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OVA致敏和激发可引起+/+和肥大细胞重建的W/Wv小鼠肺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气道反应性增强,肺组织炎性病理改变明显;而OVA致敏和激发的W/Wv小鼠的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结论肥大细胞参与了OVA诱导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肥大细胞 气道反应性 炎症细胞浸润
下载PDF
罗红霉素对过敏性哮喘慢性气道炎症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黄红东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9-60,共2页
探讨罗红霉素对哮喘慢性气道炎症的作用。用罗红霉素对哮喘慢性气道炎症进行干预,结果发现罗红霉素治疗组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P<0.05)。认为罗红霉素对哮喘慢性气道炎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气道中的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关键词 罗红霉素 过敏性哮喘慢性气道炎症 炎症细胞浸润 治疗作用
下载PDF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对光化性唇炎的诊断研究
16
作者 张沐杨 王海燕 蒋伟文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1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究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在光化性唇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及患者知情同意,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7例诊... 目的探究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在光化性唇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及患者知情同意,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7例诊断为光化性唇炎的患者,用RCM扫描嘴唇白色过角化病损,总结分析图像特征,包括上皮增生/萎缩、过角化、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日光弹性变、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细胞间间隙增宽、基底细胞层变性和色素沉着。并利用kappa一致性分析RCM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光化性唇炎患者的上皮增生/萎缩、过角化、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和日光弹性变的组织病理特征在17例患者的RCM检查中出现的频率依次是76.5%、100%、100%、64.7%和70.6%;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RCM诊断上述病变的正确率分别为82.4%、47.1%、94.1%、88.2%和76.5%。此外,100%、88.2%、76.5%、88.2%的光化性唇炎患者分别显示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细胞间间隙增宽、基底细胞层变性、色素沉着的RCM特征。过角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特征的kappa值均为1,血管扩张特征的kappa值为0.645。结论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对光化性唇炎的无创“活检”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性唇炎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过角化病损 日光弹性变 炎症浸润 病理特征 无创 诊断技术
下载PDF
哮喘宁颗粒干预心理应激哮喘大鼠应激状态及肺通气功能作用机制研究
17
作者 李长安 崔红生 班承钧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667-1672,共6页
目的:探究哮喘宁颗粒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应激状态及肺通气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应激哮喘组、普米克令舒组和哮喘宁组,每组8只。应激哮喘组予致敏及雾化激发14 d,并同时给予束缚制动,连续28 d;普米克令舒组及哮... 目的:探究哮喘宁颗粒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应激状态及肺通气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应激哮喘组、普米克令舒组和哮喘宁组,每组8只。应激哮喘组予致敏及雾化激发14 d,并同时给予束缚制动,连续28 d;普米克令舒组及哮喘宁组在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的基础上,从干预第15天开始每天激发前2 h分别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及哮喘宁颗粒灌胃,连续14 d;正常组致敏和激发均予0.9%氯化钠溶液,但不做束缚刺激;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应激状态、气道阻力及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与应激哮喘组比较,哮喘宁组大鼠干预第21、28天饮食量明显增加,干预第28天体重明显增加(均P<0.05)。在干预第21、28天,哮喘宁组、普米克令舒组激发后较应激哮喘组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均P<0.05)。干预第22、28天,哮喘宁组、普米克令舒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及糖水偏好程度明显增高(均P<0.05);干预第28天,哮喘宁组大鼠糖水偏嗜程度高于普米克令舒组(P<0.05)。在干预第28天,哮喘宁组大鼠与应激哮喘组比较,翻动次数明显增加,静止时间明显增加(均P<0.05)。旷野实验中,在干预第28天,与应激哮喘组比较,哮喘宁组大鼠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增加(均P<0.05)。在干预第28天,与应激哮喘组比较,哮喘宁组及普米克令舒组大鼠Ri、Re减低(均P<0.05);PEF、FEF25%~75%、FEV0.3/FVC轻度增高,FET轻度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哮喘宁颗粒可缓解心理应激哮喘大鼠应激状态,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哮喘宁颗粒 应激状态 肺通气功能 炎症浸润 气道阻力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眶减压术新进展
18
作者 郜梦媛 涂云海 吴文灿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慢性疾病,患病率为0.1%~0.3%,年发病率女性为16.0/10万、男性为2.9/10万^([1])。TAO与甲状腺相关疾病关系密切,具体机制不详,病理表现包括眼眶炎症,可导致炎症浸润、糖胺聚糖沉积、脂肪增生及...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慢性疾病,患病率为0.1%~0.3%,年发病率女性为16.0/10万、男性为2.9/10万^([1])。TAO与甲状腺相关疾病关系密切,具体机制不详,病理表现包括眼眶炎症,可导致炎症浸润、糖胺聚糖沉积、脂肪增生及眼外肌增粗。临床表现有眼睑退缩、眼球突出、复视、斜视及眼球运动障碍,严重者将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视神经病变(DON)是TAO最严重的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在TAO中的发病率为4%~8%^([1-5])。临床早期表现为色觉、对比敏感度的异常,晚期可出现不可逆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眼球运动障碍 视神经病变 暴露性角膜炎 炎症浸润 眼球突出 不可逆性 TAO
下载PDF
超声造影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冷强华 韩飞 黄正宇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4-520,共7页
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对于移植肾功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病理穿刺活组织检查是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但随之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肾实质损伤等并发症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不断提升... 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对于移植肾功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病理穿刺活组织检查是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但随之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肾实质损伤等并发症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不断提升,其中靶向超声微泡技术更是进一步提升了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的特异度,使其替代病理穿刺活组织检查成为可能。此外,在急性排斥反应治疗领域,空化的超声微泡可以通过诱发声孔效应,促进免疫抑制药局部传递而发挥其抗排斥反应作用。本文对超声造影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超声造影技术在肾移植中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超声造影 超声微泡 炎症细胞浸润 小干扰RNA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肾实质损伤
下载PDF
HDAC6调控在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萌 陈乾 李华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599-1604,共6页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肺脏是最易受损的靶器官之一[1]。脓毒症发生时,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形成严重肺水肿,最终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肺脏是最易受损的靶器官之一[1]。脓毒症发生时,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形成严重肺水肿,最终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2],而肺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PVEC)是最早受损且损伤最严重的靶细胞[3]。ARDS全球发病率高,每年超过三百万,且死亡率居高不下(34.9%~46.1%)[4-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组蛋白乙酰化可通过炎症抑制、细胞调控在ARDS中发挥保护性作用[6]。组蛋白乙酰化的状态受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的共同调节[7]。其中,HDAC6是HDAC家族中最大的蛋白质,且可通过调控非组蛋白底物及信号通路在细胞中发挥作用。本文就HDAC6在ARDS中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细胞浸润 器官功能障碍 宿主反应 保护性作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乙酰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