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炒白芥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冯宝民 余正江 +5 位作者 段礼新 史丽颖 吴海歌 唐玲 赵红 王永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 研究炒白芥子中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明确其中的有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乙... 目的 研究炒白芥子中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明确其中的有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乙酸-2'-醛基-5'-呋喃甲酯(Ⅰ)、对羟苯基乙腈(Ⅱ)、对羟基苯甲醛(Ⅲ)、胡萝卜苷(Ⅳ)、软脂酸-1-单甘油酯(Ⅴ)、β-谷甾醇(Ⅵ)、芥子酸(Ⅶ)、对羟基苯甲酸(Ⅷ)、对羟基苯乙酸(Ⅸ)和双(5-甲酰基糠基)醚(X)。结论 上述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芥子醛(sinaldehyde),化合物Ⅲ,Ⅴ,Ⅷ~Ⅹ为首次从生白芥子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白芥子 芥子 芥子
下载PDF
白芥子及炒白芥子饮片、水煎液、配方颗粒UPLC特征图谱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涛乾 张志鹏 +3 位作者 夏长青 何民友 钟志奎 黄瑶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3期59-63,共5页
目的:采用UPLC法对白芥子及炒白芥子饮片、水煎液和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进行研究,考察各工艺过程中主要特征峰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色谱柱(150 mm×2.1 mm,1.6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 目的:采用UPLC法对白芥子及炒白芥子饮片、水煎液和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进行研究,考察各工艺过程中主要特征峰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色谱柱(150 mm×2.1 mm,1.6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8 nm,利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色谱图进行匹配。结果:分别建立了白芥子及炒白芥子饮片、水煎液、配方颗粒的UPLC特征图谱。白芥子饮片特征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其中11个共有峰可在水煎液和配方颗粒中得到追踪;炒白芥子饮片特征图谱确定了11个共有峰,11个共有峰均可在水煎液和配方颗粒中得到追踪。结论: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能够快速有效区分白芥子与炒白芥子饮片、水煎液、配方颗粒,可为白芥子与炒白芥子炮制品质量控制、配方颗粒提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成品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 炒白芥子 水煎液 配方颗粒 UPLC特征图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芥子饮片
3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9期2835-2835,共1页
炮制:芥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芥子取净芥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褐色(炒黄芥子),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关键词 炒白芥子 饮片 黄色 捣碎
下载PDF
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陆兵 吕红 +7 位作者 茅贝珍 舒君 钱星佳 张灏 钱秋红 范桂芹 师董芳 陶政正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30d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30d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肺功能改善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穴位敷贴 炒白芥子 生半夏 生附子 肺功能
下载PDF
白芥子及其炮制品的HPLC鉴别 被引量:7
5
作者 逄镇 张村 +2 位作者 李丽 李桂柳 肖永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99-701,共3页
目的建立芥子及白芥子不同饮片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别方法,为揭示白芥子炮制原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 C18柱,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35℃。结果芥子不同品种和白芥子不同饮片... 目的建立芥子及白芥子不同饮片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别方法,为揭示白芥子炮制原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 C18柱,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35℃。结果芥子不同品种和白芥子不同饮片的HPLC图谱有明显差异。白芥子在保留时间6min和9.3min左右,有2个比较大的色谱峰,而黄芥子没有;以水作为提取溶剂时,白芥子生品、炒品的HPLC色谱图明显不同,即生品保留时间为6min的色谱峰消失,同时在10min左右出现一个较明显的色谱峰,该峰在炒品中未检出。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芥子和白芥子不同饮片的HPLC鉴别,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 芥子 炒白芥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
6
作者 周仲印 《健康生活》 2013年第12期24-24,共1页
方一 温肺化痰平喘汤 组成蜜炙麻黄、射干、炒白芥子各6克,法半夏、葶苈子、紫菀、炙款冬花、广地龙、炙僵蚕、炙白前、茯苓各10克,细辛3克。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化痰平喘汤 炒白芥子 法半夏 葶苈子 款冬花 广地龙
下载PDF
小儿至宝锭中隐藏的毒性因子
7
作者 杨娜 《自我药疗》 2015年第1期34-35,共2页
小儿至宝锭根据明代《婴童百问》琥珀散组方略作修改而成,由陈皮、焦山楂、焦麦芽、全蝎、蝉蜕、白附子(矾制)、天麻、羌活、钩藤、槟榔、白僵蚕、川贝母、紫苏叶、滑石、炒白芥子、胆南星(酒炙)、茯苓、六神曲(麸炒)、牛黄、麝... 小儿至宝锭根据明代《婴童百问》琥珀散组方略作修改而成,由陈皮、焦山楂、焦麦芽、全蝎、蝉蜕、白附子(矾制)、天麻、羌活、钩藤、槟榔、白僵蚕、川贝母、紫苏叶、滑石、炒白芥子、胆南星(酒炙)、茯苓、六神曲(麸炒)、牛黄、麝香、冰片、朱砂、雄黄、琥珀组成,炼蜜为锭,每锭重1.5克。每次服l锭,一日l-2次。有清热导滞、祛风化痰、解惊熄风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宝锭 毒性因子 小儿 炒白芥子 祛风化痰 琥珀散 焦山楂 焦麦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