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0
1
作者 黄剑锋 李贺军 +4 位作者 熊信柏 曾燮榕 李克智 付业伟 黄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79,共7页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在玻璃、贵金属、陶瓷以及复合涂层等涂层体系方面的新近展,总结了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在已有制备工艺的完善以及新工艺的开发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涂层炭/炭复合材料在航...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在玻璃、贵金属、陶瓷以及复合涂层等涂层体系方面的新近展,总结了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在已有制备工艺的完善以及新工艺的开发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涂层炭/炭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以及军事领域的应用背景对高温抗氧化涂层的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目前的研究结果尚达不到严酷环境下的应用要求,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下一阶段将向着长寿命、耐高温、抗冲刷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涂层新工艺的开发和涂层与基体结合研究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多相复合涂层和梯度陶瓷涂层有望取得在高温冲刷环境下长时间应用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高温 抗氧化涂层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高温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韩红梅 张秀莲 +2 位作者 李贺军 岳珠峰 李克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0-24,共5页
 借助三点弯曲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对层压结构C C(2D)、三维整体编织结构C C(3D)在高温1700℃及室温下的弯曲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各自性能及损伤破坏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3DC C以纤维断裂的形式发生弯曲破坏,其弯曲强度、模量...  借助三点弯曲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对层压结构C C(2D)、三维整体编织结构C C(3D)在高温1700℃及室温下的弯曲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各自性能及损伤破坏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3DC C以纤维断裂的形式发生弯曲破坏,其弯曲强度、模量均远大于2DC C;对于2DC C,其弯曲破坏模式为基体的层间开裂,材料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炭基体以及界面状态的控制;C C复合材料在高温下弯曲力学性能大幅提高,强度增加幅度高达45%以上,模量增加幅度达15.3%;高温下界面粘结强度增加,导致3DC C的损伤破坏模式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高温 力学行为 损伤破坏模式 高温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下载PDF
掺杂难熔金属碳化物对炭/炭复合材料烧蚀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俊山 李仲平 +4 位作者 敖明 许正辉 刘朗 胡子君 彭维周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2,共6页
详细分析和比较了3D炭/炭复合材料及其添加难熔金属碳化物的试样在三种烧蚀条件下的烧蚀结果、微观结构及形貌。SEM观察结果显示,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优先烧蚀现象对纯炭/炭试样是普遍存在的,相反,对难熔金属碳化物掺杂的炭/炭试样而言,... 详细分析和比较了3D炭/炭复合材料及其添加难熔金属碳化物的试样在三种烧蚀条件下的烧蚀结果、微观结构及形貌。SEM观察结果显示,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优先烧蚀现象对纯炭/炭试样是普遍存在的,相反,对难熔金属碳化物掺杂的炭/炭试样而言,纤维却总是优先被烧蚀;纤维单丝相对基体优先烧蚀越明显,材料宏观烧蚀率越大。对纯炭/炭试样烧蚀表层区的TEM观察结果表明,在烧蚀过程中炭纤维和基体炭均发生明显的微观结构变化,具体表现为炭纤维的微晶尺寸显著长大,而基体炭原有层片区则出现柱状炭。烧蚀测试条件对材料宏观和微观形貌及烧蚀机理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烧蚀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MoSi_2/SiC高温抗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结构 被引量:20
4
作者 冉丽萍 易茂中 +1 位作者 蒋建献 葛毅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1-236,共6页
采用两段式包埋法工艺可制得涂层结构合理的复合梯度涂层,从里到外涂层结构为:S iC过渡层→S iC致密层→M oS i2/S iC双相层→以M oS i2为主的外层。随着制备工艺中高温阶段保温时间的延长,涂层表面以M oS i2为主的薄层越连续。涂层与... 采用两段式包埋法工艺可制得涂层结构合理的复合梯度涂层,从里到外涂层结构为:S iC过渡层→S iC致密层→M oS i2/S iC双相层→以M oS i2为主的外层。随着制备工艺中高温阶段保温时间的延长,涂层表面以M oS i2为主的薄层越连续。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以化学结合为主,并有机械结合,结合强度高。用正硅酸四乙酯对涂层表面进行封闭处理,凝胶形成的S iO2可充填涂层表面裂纹并覆盖在涂层表面。在1 500℃高温空气中氧化,未封闭处理的涂层试样表现为氧化失重,封闭处理后的试样氧化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碳化硅 二硅化钼 正硅酸乙酯 封闭处理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建国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孙国栋 王闯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利用热膨胀仪测定了炭/炭复合材料从室温到1300℃的热膨胀系数,研究了热处理温度、炭纤维取向和环境温度对炭/炭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热解炭是以层状的方式围绕炭纤维生长,所以其热膨胀各向异性,垂直于纤维方向的热... 利用热膨胀仪测定了炭/炭复合材料从室温到1300℃的热膨胀系数,研究了热处理温度、炭纤维取向和环境温度对炭/炭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热解炭是以层状的方式围绕炭纤维生长,所以其热膨胀各向异性,垂直于纤维方向的热膨胀大于平行于纤维方向的热膨胀。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炭/炭复合材料中具有乱层石墨结构的晶体有序度增加,石墨化度增大,石墨片层间的范德华作用力增强,热膨胀系数减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热膨胀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1200℃有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热膨胀系数(CTE) 热处理 热解 纤维
下载PDF
微观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卢锦花 翟言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8-972,共5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观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在SEM和TEM下呈片层条带状结构,基体炭与纤维之间的界面不连续,为&qu...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观结构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在SEM和TEM下呈片层条带状结构,基体炭与纤维之间的界面不连续,为"裂纹型"界面.材料受载破坏时裂纹通过改变扩展路径而延缓其扩展速度,在纤维-基体界面处以及基体炭层片之间引起滑移,在断口形貌上体现出断裂台阶适中且与纤维拔出交替进行,表现出韧性破坏的断裂特征.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抗弯强度达到257MPa,断裂韧性达到11.4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中间相沥青 微观结构 界面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压力梯度CVI工艺制备2D炭/炭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行为 被引量:18
7
作者 薛辉 李贺军 +2 位作者 侯向辉 李克智 韩红梅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9-292,共4页
 采用三点弯曲方法测试了压力梯度化学气相浸渗法(CVI)工艺制备的2D炭 炭复合材料的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研究了断口和界面形貌,分析了密度和纤维基体界面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样密度增加,2D炭 炭复合材料的断裂模式从...  采用三点弯曲方法测试了压力梯度化学气相浸渗法(CVI)工艺制备的2D炭 炭复合材料的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研究了断口和界面形貌,分析了密度和纤维基体界面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样密度增加,2D炭 炭复合材料的断裂模式从剪切断裂、层间分离向拉伸断裂转变。材料密度对弯曲强度和模量影响很大,但对弯曲挠度基本没有影响。揭示了影响2D炭 炭复合材料弯曲挠度的关键因素是纤维与热解炭基体界面的结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浸渗 弯曲性能 压力梯度 弯曲挠度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于澍 刘根山 +1 位作者 李溪滨 熊翔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研究了影响炭/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炭纤维取向;热处理温度和CVD热解炭的结构。结果表明:在炭/炭复合材料中,影响炭/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CVD热解炭结构;以RL结构为主的CVD热解炭,导热系数高;热处理温度对材料导热... 研究了影响炭/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炭纤维取向;热处理温度和CVD热解炭的结构。结果表明:在炭/炭复合材料中,影响炭/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CVD热解炭结构;以RL结构为主的CVD热解炭,导热系数高;热处理温度对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不及CVD热解炭的微观结构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导热系数 影响因素 热解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动摩擦性能 被引量:19
9
作者 徐惠娟 熊翔 +1 位作者 张红波 彭剑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91-995,共5页
在MM - 10 0 0摩擦试验机上 ,对一种针刺毡结构的炭 /炭 (C/C)复合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 ,并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光学形貌观察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其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石墨化度 ,并对石墨化度与材料的... 在MM - 10 0 0摩擦试验机上 ,对一种针刺毡结构的炭 /炭 (C/C)复合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 ,并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光学形貌观察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其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石墨化度 ,并对石墨化度与材料的摩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 ,针刺毡结构的炭 /炭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提高 ,摩擦磨损性能也相应发生变化 ,即摩擦因数开始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 ,到 2 30 0℃时出现峰值 ,线性磨损和质量磨损则在 2 2 0 0℃时出现峰值 ,氧化磨损则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下降。石墨化度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一定影响 ,合理控制石墨化度可以得到理想性能的材料 ,对本研究所用的C/C复合材料其最佳的热处理温度为 2 3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热处理 摩擦磨损性能 石墨化度 飞机 刹车材料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XRD均峰位法测定 被引量:23
10
作者 汤中华 周桂芝 +1 位作者 熊杰 邹志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35-1440,共6页
采用XRD平均峰位法测定了 4种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研究结果表明 :用平均峰位法测定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具有简便可靠、区分度高的优点。当C/C复合材料中炭纤维的含量低于基体炭含量时 ,难石墨化的炭纤维对C/C复合材料XRD谱线低角... 采用XRD平均峰位法测定了 4种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研究结果表明 :用平均峰位法测定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具有简便可靠、区分度高的优点。当C/C复合材料中炭纤维的含量低于基体炭含量时 ,难石墨化的炭纤维对C/C复合材料XRD谱线低角度一侧的线形有一定影响 ,但对最终的测量结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石墨化度 平均峰位法 测定 XRD
下载PDF
不同制动速度下炭布叠层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14
11
作者 熊翔 黄伯云 +2 位作者 徐惠娟 吉冬英 彭剑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用模拟刹车制动的方法探讨了一种炭纤维布叠层炭 /炭复合材料在不同制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行为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 5m/s的制动速度下 ,该种材料表现出低的摩擦因数 ,但随制动速度升高至 2... 用模拟刹车制动的方法探讨了一种炭纤维布叠层炭 /炭复合材料在不同制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行为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 5m/s的制动速度下 ,该种材料表现出低的摩擦因数 ,但随制动速度升高至 2 0m/s时 ,摩擦因数迅速升高至最大值 0 .4 0 ;当制动速度增大到 2 8m/s或 30m/s时 ,摩擦因数仅略降低至 0 .35 ,该材料表现出优良的高速高能摩擦性能。另一方面 ,制动速度升高至 2 0m/s时 ,即摩擦因数最大时 ,磨损才变得明显 ,而且随制动速度的继续升高 ,磨损呈直线增大。表面显微组织观察表明 ,在较低制动速度下 ,在摩擦表面产生了薄膜 ,对应摩擦因数较低 ,磨损小 ;在 2 0~ 2 5m/s制动速度下 ,摩擦表面形成较厚的表面膜层 ,对应摩擦因数高 ,磨损大 ;在 2 8~ 30m/s制动速度下 ,剧烈的摩擦剪切和氧化作用使摩擦表面严重破坏 ,表面基质炭氧化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布叠层 制动速度 摩擦磨损 飞机
下载PDF
掺杂难熔金属碳化物对炭/炭复合材料烧蚀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俊山 李仲平 +4 位作者 敖明 许正辉 刘朗 胡子君 彭维周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3,共5页
通过对炭/炭复合材料(C/C)和添加难熔金属碳化物炭/炭复合材料(C/C+MC)的微观结构对比分析,研究了二者在电弧加热器上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难熔金属化合物(MC)在烧蚀过程中进入到距表层几个微米之内的纤维和基体炭微晶内,明显影响了相... 通过对炭/炭复合材料(C/C)和添加难熔金属碳化物炭/炭复合材料(C/C+MC)的微观结构对比分析,研究了二者在电弧加热器上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难熔金属化合物(MC)在烧蚀过程中进入到距表层几个微米之内的纤维和基体炭微晶内,明显影响了相邻微晶的形貌。MC的存在,一方面,加大了机械剥蚀等力学因素引起的质量损失,增大了试样表面粗糙度,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烧蚀;另一方面,MC具有降低碳的升华总量的效应。从综合效应来看,C/C+MC复合材料的烧蚀速率比C/C复合材料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烧蚀机理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炭/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赵建国 李克智 +3 位作者 李贺军 席琛 白瑞成 张秀莲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炭 炭复合材料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石墨化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的能垒在 2 2 0 0℃附近 ;炭 ... 利用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炭 炭复合材料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石墨化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的能垒在 2 2 0 0℃附近 ;炭 炭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先升高后降低 ,当热处理温度是 2 0 0 0℃时 ,所得材料的抗弯强度最高 ;炭 炭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摩擦系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热处理 化学气相沉积 硬度 石墨化度
下载PDF
基体炭结构对炭/炭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腾飞 龚伟平 +2 位作者 刘根山 黄玉东 王超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借助金相、透射电镜技术比较了 4种典型的炭 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采用单纤维顶出法测定了炭 炭复合材料中的炭纤维 基体炭界面强度 ,研究了基体炭结构对界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体炭的结构和类型影响炭纤维 基体炭间的界面... 借助金相、透射电镜技术比较了 4种典型的炭 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采用单纤维顶出法测定了炭 炭复合材料中的炭纤维 基体炭界面强度 ,研究了基体炭结构对界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体炭的结构和类型影响炭纤维 基体炭间的界面强度 ,粗糙层热解炭与炭纤维间的界面强度比光滑层热解炭的高 ,而树脂炭和沥青炭由于与炭纤维间存在化学键合 ,因而界面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界面强度 单纤维顶出法 热解 树脂 沥青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不同热解炭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特性 被引量:26
15
作者 徐惠娟 熊翔 +1 位作者 黄伯云 彭剑昕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349,共6页
在MM-1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具有光滑层和粗糙层热解炭结构的2种炭/炭复合材料进行了模拟飞机正常着陆和中止起飞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粗糙层热解炭结构的炭/炭... 在MM-1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具有光滑层和粗糙层热解炭结构的2种炭/炭复合材料进行了模拟飞机正常着陆和中止起飞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粗糙层热解炭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在不同能载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刹车力矩曲线较为平稳,磨损表面形成较为连续、致密的磨屑层;具有光滑层热解炭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在正常着陆条件下刹车力矩曲线波动很大,磨损较小,摩损表面形成较为粗糙的磨屑层;随着能载水平的增加(中止起飞条件),摩擦系数显著下降,氧化磨损质量损失明显增大,温升较高,磨损表面氧化严重.具有粗糙层热解炭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较优,尤其是其高能摩擦特性更优,适宜用作飞机刹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飞机刹车片 热解 摩擦特性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二维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结构及热导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志海 樊桢 +2 位作者 孔清 熊翔 黄伯云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7-362,共6页
以高导热沥青基炭纤维布为增强体,中间相沥青为黏结剂,采用热模压成型及液相浸渍裂解工艺增密,并经高温石墨化处理制备二维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沥青基炭纤维及二维高导热炭/炭复... 以高导热沥青基炭纤维布为增强体,中间相沥青为黏结剂,采用热模压成型及液相浸渍裂解工艺增密,并经高温石墨化处理制备二维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沥青基炭纤维及二维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变化进行表征,并考察石墨化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及复合材料内部石墨微晶尺寸增大、取向度变好,纤维与基体间界面结合紧密、裂纹减少,而基体碳层间裂纹则呈扩大趋势。此外,二维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加,经3 000℃处理后,材料热导率高达443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炭/炭复合材料 结构 热导率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在空间光学遥感器热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清文 王领华 +3 位作者 杨献伟 江帆 郭亮 陈立恒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84-1990,共7页
提出在金属表面粘贴炭/炭复合材料来解决空间光学遥感器光机结构材料导热率低、温度梯度较大的问题。概述了炭/炭复合材料的基本特点并建立了钢板表面粘贴炭/炭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数学模型。对钢板的裸板和单面分别贴0.5mm和2mm复合材料的... 提出在金属表面粘贴炭/炭复合材料来解决空间光学遥感器光机结构材料导热率低、温度梯度较大的问题。概述了炭/炭复合材料的基本特点并建立了钢板表面粘贴炭/炭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数学模型。对钢板的裸板和单面分别贴0.5mm和2mm复合材料的3种状态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温度测试试验,获得了钢板在3种状态下的等效热导率。利用IDEAS-TMG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钢板在上述3种状态下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显示,粘贴炭/炭复合材料能很好地改善钢板的传热性能。最后,将0.5mm厚的炭/炭复合材料应用于低热导率的星敏感器安装支架(材料为TC4)的热控,并对星敏感器支架粘贴炭/炭复合材料前后两种情况进行了温度测试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表面粘贴炭/炭复合材料后,星敏感器支架测点温差由28℃减小为5℃,提高了星敏感器支架温度均匀性,表明该措施对改善空间光学遥感器上低热导率结构件的温度梯度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学遥感器 炭/炭复合材料 温度梯度 热导率 星敏感器支架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福勤 黄伯云 +3 位作者 黄启忠 熊翔 刘根山 易茂中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13,共4页
从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测量和表征、石墨化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石墨化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个方面 ,对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和评价。指出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测量和表征迄今尚无公认、统一的标准 ;认... 从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测量和表征、石墨化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石墨化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个方面 ,对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和评价。指出炭 /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测量和表征迄今尚无公认、统一的标准 ;认为有必要系统地跟踪、分析、研究炭 /炭复合材料中各组元及其界面在石墨化过程中的变化 ,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石墨化度 性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在抗烧蚀炭/炭复合材料基体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强 李贺军 +2 位作者 李爱军 孙国岭 李克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5-280,共6页
 基体改性是防止炭 炭复合材料氧化的主要手段。通过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炭 炭复合材料的基体改性研究,借助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对不同添加剂组成改性试样所具有的氧化烧蚀率学习,建立了炭 炭复合材料改性添加剂组成—氧化烧蚀率的B...  基体改性是防止炭 炭复合材料氧化的主要手段。通过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炭 炭复合材料的基体改性研究,借助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对不同添加剂组成改性试样所具有的氧化烧蚀率学习,建立了炭 炭复合材料改性添加剂组成—氧化烧蚀率的BP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添加剂含量与试样氧化烧蚀率间的内在规律,网络模型的输出值和实验验证值间的误差<0.5%,将模型筛选出的最优配方用于基体改性,试样的氧化烧蚀率下降了49.5%,说明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炭 炭复合材料基体改性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炭/炭复合材料 基体改性 氧化烧蚀率
下载PDF
飞机刹车用长寿命高摩擦特性炭/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英文) 被引量:12
20
作者 苏君明 肖志超 +5 位作者 刘勇琼 孟凡才 彭志刚 谷立民 李国峰 邢如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9-334,共6页
以针刺炭纤维准三向结构整体毡为预制体,经丙烯气体狭缝定向流的"外热内冷"、"内热外冷"径向热梯度CVI工艺致密技术,优化组合的热解炭/树脂炭双元炭基体技术,通过调控高温处理技术等三大关键技术制备了A320系列飞... 以针刺炭纤维准三向结构整体毡为预制体,经丙烯气体狭缝定向流的"外热内冷"、"内热外冷"径向热梯度CVI工艺致密技术,优化组合的热解炭/树脂炭双元炭基体技术,通过调控高温处理技术等三大关键技术制备了A320系列飞机炭刹车盘材料。与现用的A320系列飞机进口炭刹车盘进行了地面台架对比试验和装机应用。结果表明:自主开发的炭刹车盘其设计着陆能量和超载着陆能量的摩擦特性与国外相当,但在高能载(RTO)刹车时,其摩擦系数提高了21%~48%,静摩擦系数提高了28%;装机应用寿命平均达到2700次以上,比国外产品寿命提高了23%,凸现出长使用寿命和高摩擦特性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刹车盘 炭/炭复合材料 摩擦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