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IMS比较米泔水制苍术炮制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
1
作者 王奕博 张浩 +4 位作者 任培芳 彭博扬 周旭 杜杰 陈彦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76-2582,共7页
目的:比较米泔水制苍术过程中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对苍术药材、生饮片、水制品、米泔水制品和家种苍术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采用直观比较及指纹图谱法对其进行比较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 目的:比较米泔水制苍术过程中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对苍术药材、生饮片、水制品、米泔水制品和家种苍术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采用直观比较及指纹图谱法对其进行比较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气味分析可明显区分苍术不同炮制品,明确定性的挥发性有机物有60个单体及部分化合物的二聚体、聚合物。壬醛、(E)-2-己烯醛、2-戊烯醛、3-甲基-2-丁烯醛和庚醛是苍术药材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甲酸、乙酸甲酯是苍术饮片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β-榄香烯、β-罗勒烯、柠檬烯、α-异松油烯和β-月桂烯是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3-甲基丁醛和2-甲基丁醛是米泔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乙偶姻、芳樟醇、异丁酸芳樟酯、α-松油醇是家种米泔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2-糠醛是苍术经热处理后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结论:苍术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有机物确有差异,米泔水的加入起到了减少萜类成分的作用,为更好地阐明经典名方中传统炮制方法原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米泔水制苍术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挥发性有机物 炮制过程
下载PDF
生川乌片炮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随炮制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先灵 秦语欣 +3 位作者 王蕾 王鑫 张语凡 李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73-1675,共3页
目的:探寻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的适宜炮制方法和加热时间。方法:按照药典方法,以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采用HPLC法,检测蒸制1~8 h和煮制1~6 h(间隔为1 h)的制川乌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 目的:探寻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的适宜炮制方法和加热时间。方法:按照药典方法,以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采用HPLC法,检测蒸制1~8 h和煮制1~6 h(间隔为1 h)的制川乌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分析制川乌片中单、双酯型生物碱的总量随炮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生川乌片制备的制川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均在炮制1 h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不超过0.040%的限量要求,且内无白心,但此时麻舌感强烈,随炮制时间延长,麻舌感逐渐减弱。蒸2~8 h制品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0.070%~0.15%的含量要求,在蒸5 h达最高,较生品升高约142%;煮制品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含量范围。结论:以制川乌传统质量和生物碱含量要求为指标,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选用蒸法炮制4~6 h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川乌片 制川乌 生物碱 炮制过程控制
原文传递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山茱萸炮制过程气味成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钱怡洁 魏伟 +3 位作者 朱广飞 皮文霞 陆兔林 毛春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182-2186,共5页
目的建立山茱萸炮制过程中气味成分动态变化的监测方法。方法采用酒蒸法制备不同炮制时间的山茱萸饮片(即酒萸肉)。采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采集气味图谱,与AroChemBase数据库对比得到气味成分信息,结合峰面积分析气味成分动态变化并进行... 目的建立山茱萸炮制过程中气味成分动态变化的监测方法。方法采用酒蒸法制备不同炮制时间的山茱萸饮片(即酒萸肉)。采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采集气味图谱,与AroChemBase数据库对比得到气味成分信息,结合峰面积分析气味成分动态变化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净山萸肉共识别出12个共有气味色谱峰,酒萸肉共识别出21个共有气味色谱峰。在炮制过程中,乙醇、异丙醇、2-甲基丙醛、乙酸乙酯、2-甲基丁醛、异戊醇、2-己醇、糠醛8个气味成分的峰面积占比较高,其中乙醇、异戊醇、2-己醇、异丙醇的峰面积随炮制时间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炮制24 h时仍高于净山萸肉;乙酸乙酯、2-甲基丁醛、糠醛的峰面积随炮制时间增加而增加,且上述8个气味成分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均大于1。结论建立了山茱萸炮制过程中气味成分的动态变化监测方法,乙醇等8个气味成分可作为山茱萸炮制过程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气味 炮制过程 酒蒸法 动态监测
下载PDF
HPLC-ELSD法测定黄精炮制过程中四种糖的含量 被引量:14
4
作者 常亮 陈珍珍 +1 位作者 吴毅 丁银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2期1653-1656,1665,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黄精炮制过程中四种糖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ELSD法对三种黄精不同炮制过程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水苏糖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奥泰PrevailTMCarbohydrate ES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 目的:比较三种黄精炮制过程中四种糖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ELSD法对三种黄精不同炮制过程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水苏糖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奥泰PrevailTMCarbohydrate ES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 L·min^(-1);柱温为35℃;漂移管温度为105℃;载气流速为2.5 L·min^(-1)。结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随炮制时间增加而增加,蔗糖含量基本不变,水苏糖含量随炮制时间增加而减少。结论:不同炮制方法炮制过程中糖类成分的变化有差异,为进一步揭示黄精的炮制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炮制过程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
下载PDF
中药炮制过程中减毒方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郑文彩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2期163-165,共3页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过程中减毒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只SPF级KM小鼠进行中药附子减毒的喂食研究,根据炮制过程中的不同减毒方法进行分组,分为盐制组、加热组、水制组,每组20只。盐制组洗净泥附子浸于食盐与盐卤的混合液体中,每...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过程中减毒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只SPF级KM小鼠进行中药附子减毒的喂食研究,根据炮制过程中的不同减毒方法进行分组,分为盐制组、加热组、水制组,每组20只。盐制组洗净泥附子浸于食盐与盐卤的混合液体中,每日取出晒凉,直至附子表层出现大量结晶、结霜盐粒,体质变硬为止;加热组武火炒热净砂,加入净附片炒至鼓起微变色,筛砂后摊开晾凉;水制组取盐附子以清水漂尽盐分,再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附子切薄片晾干。对比分析3种不同方减毒方法在中药附子炮制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3种不同减毒方法喂食后,个别小鼠在喂食30min内出现中毒症状,如呼吸急促、反应迟钝、活动量减少等,2~3h后毒性症状消失,虽有一定的毒性反应,但均无死亡小鼠;盐制组与加热组的毒性反应发生率均为10.0%,水制组为15.0%,不同喂食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炮制减毒后,有剧毒的生附子变为低毒的制附子,且其内部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变化,有毒成分减少,药效成分增加。结论中药附子炮制过程中的减毒方法有很多种,不同减毒方法的应用效果略有不同,但均可减少附子的有毒成分,增加药效,对临床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附子 炮制过程 减毒方法
下载PDF
基于色度原理的薏苡仁炮制过程颜色与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杜伟锋 汤璐璐 +5 位作者 朱伟豪 孙贝贝 吕悦 吴杭莎 葛卫红 李昌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91-1399,共9页
目的:研究薏苡仁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与颜色值的相关性,为薏苡仁炮制过程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薏苡仁中9个化学成分(甘油三亚油酸酯、1,2-二油酰基-3-油酰反式甘油、1,2-二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1,2-二油酸-3-... 目的:研究薏苡仁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与颜色值的相关性,为薏苡仁炮制过程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薏苡仁中9个化学成分(甘油三亚油酸酯、1,2-二油酰基-3-油酰反式甘油、1,2-二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3-二棕榈酸-2-亚油酸甘油酯、甘油三油酸酯、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和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酯)含量进行测定;以薏苡仁炮制过程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色差计采集色度值(L^(*)、a^(*)、b^(*)、E^(*)ab)。结果:3批生品到麸炒品的炮制过程中,色度值L^(*)、E^(*)ab数值越小,9个指标性成分含量越大;色度值a^(*)、b^(*)数值越大,9个指标性成分含量越大。在3批麸炒品到炮制太过的炮制过程中,色度值L^(*)、E^(*)ab与9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均基本呈显著性正相关;色度值a^(*)与9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均基本呈显著性负相关;色度值b^(*)与9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在产地山东和安徽批次中均基本呈正相关,但均无显著性,产地四川批次中呈负相关,无显著性。结论:薏苡仁炮制过程含量与颜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实验为薏苡仁炮制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炮制过程 内在质量 色度值 Pearson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书伟 李春玲 +6 位作者 周鸿 李翠英 谢慧英 谢小琴 龙凯 罗小泉 谢小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216-2219,2229,共5页
目的:检测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样本的黄曲霉毒素(AFTs)含量,明确AFTs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产生的关键时间点。方法:按实验室前期已建立的规范炮制工艺制备淡豆豉,获取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 目的:检测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样本的黄曲霉毒素(AFTs)含量,明确AFTs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产生的关键时间点。方法:按实验室前期已建立的规范炮制工艺制备淡豆豉,获取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各样本中4种AFTs[黄曲霉毒素B1(AFB1),AFB2,AFG1,AFG2]含量。结果:4种黄曲霉毒素在选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0.4%~0.9%,精密度RSD0.7%~2.6%,稳定性RSD0.8%~1.74%,加样回收率介于95.09%~107.20%(RSD3.14%~12.71%);AFB1含量在淡豆豉整个炮制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再闷”第6天时达最高值6.95μg·kg^(-1),再闷第12天后各样本均未检测出AFTs。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且适用于淡豆豉中4种AFTs检测的UPLC-MS/MS法;淡豆豉炮制过程中AFTs含量呈动态变化,表明淡豆豉炮制中生物拮抗作用自然存在,从安全性角度证实淡豆豉炮制中“再闷”环节的重要性和“再闷”时间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黄曲霉毒素 动态变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 “再闷” 炮制过程
原文传递
红外非接触测温在中药加工炮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吴纯洁 刘克海 +2 位作者 黄勤挽 叶茂 赵朝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9-629,共1页
关键词 加工炮制 非接触测温 中药 关键技术 测量温度 炮制过程 测温法 中红外
下载PDF
炮制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懿 《科技资讯》 2010年第22期221-221,共1页
目的:探索炮制过程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为检测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按照现行药典对丹参药材的炮制要求,经过加热后丹参酮IIA的含量显著降低,经过水洗后丹酚酸B的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炮制... 目的:探索炮制过程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为检测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按照现行药典对丹参药材的炮制要求,经过加热后丹参酮IIA的含量显著降低,经过水洗后丹酚酸B的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炮制对丹参药材的质量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炮制过程 丹参酮IIA 丹酚酸B
下载PDF
比较不同炮制工艺后的附子成品的功效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丽 《光明中医》 2020年第1期32-33,4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炮制过程中的附子成品的抗炎、镇痛和提高免疫功能作用。方法将不同炮制过程制出的炒附片、黑顺片、淡附片以及蒸附片进行试验,对大鼠使用鸡蛋清以及对小鼠使用二甲苯分别观察附子对足肿胀度和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使...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炮制过程中的附子成品的抗炎、镇痛和提高免疫功能作用。方法将不同炮制过程制出的炒附片、黑顺片、淡附片以及蒸附片进行试验,对大鼠使用鸡蛋清以及对小鼠使用二甲苯分别观察附子对足肿胀度和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使用环磷酰胺使其免疫低下观察附子对脏器指标的影响,对小鼠采用热板致痛试验观察附子对痛阈值的影响,从而对比不同炮制过程中的附子的镇痛、抗炎以及提高免疫功能作用。结果不同附子组相比对照组的耳肿胀度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附子组在用药6 h相比对照组,除蒸附片组外,足肿胀度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用药1 h炒附片组以及黑顺片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不同附子组相比对照组的痛阂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附子组相比对照组的痛阂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炮制过程中的附子均具有镇痛、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等的作用,同时各种附子的效果根据炮制方式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不同炮制过程 抗炎 镇痛 免疫功能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浅论中药饮片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从能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2期235-236,共2页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特色之一,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在进行疾病治疗时使用最多的是中药饮片。目前影响中药饮片质量和药效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过程造成成品的质量和药效有较大的差异。中药炮制...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特色之一,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在进行疾病治疗时使用最多的是中药饮片。目前影响中药饮片质量和药效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过程造成成品的质量和药效有较大的差异。中药炮制方法从简到繁已发展运用生化、电子、红外、层析等高新技术来提取、分析药物有效成分,本文对加工炮制过程中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质量 炮制过程 药效 中药炮制方法 药物有效成分 辨证施治 高新技术 中医药
下载PDF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2
作者 崔影 《医学信息》 2009年第6期1025-1025,共1页
通过多次对中药饮片质量进行调查,现就中药炮制过程中出现影响药品临床疗效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 中药饮片质量 炮制过程
下载PDF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麸炒白术炮制全过程气味变化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亚飞 汤璐璐 +5 位作者 赵明方 唐瑞 方可儿 张海瑞 杜伟锋 葛卫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812-4822,共11页
目的建立麸炒白术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炮制全过程的定性判别模型,筛选出可以表征麸炒白术不同炮制程度的气味成分。方法制备麸炒白术饮片,不同时间点取样进行分析。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采集气味图谱,与Aroc... 目的建立麸炒白术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炮制全过程的定性判别模型,筛选出可以表征麸炒白术不同炮制程度的气味成分。方法制备麸炒白术饮片,不同时间点取样进行分析。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采集气味图谱,与Arochembase数据库对比得到气味成分信息,结合峰面积分析气味成分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通过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等将麸炒白术炮制全过程样品成功分为4类:生品、炮制不及、炮制成品和炮制太过。在炮制过程中,3-甲基十五烷、十二烷基丙酸酯、正辛基环己烷、1,3-二硝基苯、8-甲基十五烷5个气味成分的峰面积占比较高,其中1,3-二硝基苯在炮制全过程中峰面积呈降低趋势;3-甲基十五烷从炮制不及到炮制成品的过程中峰面积呈增加的趋势,从炮制成品到炮制太过的过程中峰面积呈降低趋势;十二烷基丙酸酯从生品到炮制不及和炮制成品到炮制太过的过程中峰面积呈降低趋势;正辛基环己烷、8-甲基十五烷从生品到炮制不及的过程中峰面积呈降低趋势,从炮制不及到炮制成品的过程中峰面积呈增加趋势,从炮制成品到炮制太过的过程中峰面积呈降低趋势,且上述5个气味成分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均大于1。结论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能通过气味对麸炒白术不同炮制程度样品进行定性判别,3-甲基十五烷、十二烷基丙酸酯、正辛基环己烷、1,3-二硝基苯及8-甲基十五烷5个气味成分的变化可作为麸炒白术不同炮制程度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白术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定性判别 炮制过程 气味成分 3-甲基十五烷 十二烷基丙酸酯 正辛基环己烷 1 3-二硝基苯 8-甲基十五烷 判别因子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生半夏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金昌 黄金活 +2 位作者 嵇玉峰 梁洪江 张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年第12期750-751,共2页
关键词 生半夏 临床应用 《中药学》教材 煎煮过程 有毒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 毒副作用 药用部分 炮制过程 姜春华
下载PDF
基于电子感官技术的醋香附饮片不同炮制程度判别及炮制终点量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亚博 傅饶 +7 位作者 李铭轩 李昱 张玖捌 季德 苏联麟 毛春芹 陆兔林 梅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003-5013,共11页
该研究采用CM-5型分光测色计及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色泽与气味变化,结合DFA、PLS-DA等多种分析方法,识别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饮片并对炮制终点进行量化。结果表明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醋香附饮片明暗度L^(*)逐渐下降,红绿值a... 该研究采用CM-5型分光测色计及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色泽与气味变化,结合DFA、PLS-DA等多种分析方法,识别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饮片并对炮制终点进行量化。结果表明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醋香附饮片明暗度L^(*)逐渐下降,红绿值a^(*)和黄蓝值b^(*)先增加,炮制8 min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并建立了基于颜色参数L^(*)、a^(*)、b^(*)的判别模型(判别正确率98.5%),能对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进行有效区分。通过电子鼻从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中共识别得到26种气味成分,并建立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饮片DFA及PLS-DA模型,结果表明炮制8 min样品能与其他样品显著区分,以VIP>1筛选得到3-甲基呋喃、2-甲基丁醛、2-甲基丙酸、糠醛、α-蒎烯等10个气味成分为区分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的气味差异标志物,结合色泽及标志性气味成分变化规律确定醋香附最佳炮制时间为8 min。该研究可为醋香附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研究及改进该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中药饮片炮制终点的快速识别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香附 炮制过程 客观量化 电子鼻 色度值 差异标志物
原文传递
盐炙车前子的实验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业付 邢燕武 《哈尔滨医药》 2005年第3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车前子 盐炙 工艺 实验 益肝明目 操作不当 炮制过程 药物质量 粘液质 盐水
下载PDF
当代藏地“李时珍”嘎务
17
作者 孙芮茸 嘎务(图) 《西藏人文地理》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藏药七味铁屑丸主要材料铁屑(诃子制)的炮制过程,发生在西藏藏医药大学的逸夫实验楼楼顶上。这是学生自发的实践,全程遵循了最传统的藏药炮制技艺。他们自己到周围山上采集多种藏药材,用石白磨制成粉,严格按书上的配方混制后,置于用毛... 藏药七味铁屑丸主要材料铁屑(诃子制)的炮制过程,发生在西藏藏医药大学的逸夫实验楼楼顶上。这是学生自发的实践,全程遵循了最传统的藏药炮制技艺。他们自己到周围山上采集多种藏药材,用石白磨制成粉,严格按书上的配方混制后,置于用毛毯、纸箱制作的保温箱中,之后放在房顶上,等待大自然施以“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楼 保温箱 藏药材 李时珍 炮制过程 藏药炮制
原文传递
淡豆豉炮制中黄曲霉毒素产毒株的筛选鉴定和产毒能力测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春玲 贺婧 +5 位作者 王立元 李翠英 龙凯 翁美芝 冯驰 谢小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11-1417,共7页
目的对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产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s)的微生物(简称产毒菌)进行筛选鉴定、定量分析和产毒能力测定。方法运用紫外荧光法初筛淡豆豉炮制中各样本的产毒菌并菌落计数;对初筛菌株的18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测序结... 目的对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产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s)的微生物(简称产毒菌)进行筛选鉴定、定量分析和产毒能力测定。方法运用紫外荧光法初筛淡豆豉炮制中各样本的产毒菌并菌落计数;对初筛菌株的18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测序结果经NCBI同源性比对、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各产毒菌培养液中AFTs含量,确定各产毒菌的产毒能力。结果紫外荧光法结合分子生物学共筛选鉴定出15株产毒菌株,为黄曲霉和溜曲霉;“黄衣上遍”阶段产毒菌菌落数逐渐增多,至发酵第6天时最多,为1×10^(6.30) CFU/g,进入“再闷”阶段产毒菌数量逐渐减少,从再闷第9天开始至第15天均未检测到产毒菌;经UPLC-MS/MS法确定15株菌中有5株不产毒,10株产毒,且产毒能力各不相同并均低于5 ng/mL,远低于黄曲霉标准株(654.90 ng/mL)。结论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存在产AFTs能力不同的黄曲霉、溜曲霉且产毒菌数量呈现先升后降,将为探讨淡豆豉炮制中AFTs消长机制奠定基础,并首次从安全性角度证实了淡豆豉“再闷”的重要性和“再闷”时间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炮制过程 黄曲霉毒素 产毒能力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黄曲霉 溜曲霉
原文传递
新世纪20年: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中化学物质变化辨识技术与多模态研究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舒臣 梁士魁 +3 位作者 李得天 杨冰 封亮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3-1160,共8页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物质变化,而如何辨识这些变化是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入21世纪的20多年来,中药炮制中对化学物质变化的研究不仅关注炮制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更加注重化学物质在生物药剂学过程中的改...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物质变化,而如何辨识这些变化是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入21世纪的20多年来,中药炮制中对化学物质变化的研究不仅关注炮制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变化,更加注重化学物质在生物药剂学过程中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化学物质辨识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微生物转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在炮制机制研究中广泛应用。基于此,笔者通过梳理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中化学物质辨识的关键技术,提出以“炮制过程-生物药剂学过程”中化学物质变化为基础,以多模态辨识为核心的研究策略,旨在构建一种跨学科、跨方位、跨维度的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模式,深入揭示中药炮制机制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机制 化学变化 炮制过程 生物药剂学过程 多模态辨识
原文传递
咸菜
20
作者 赵中振 周梦佳 刘靖 《生命世界》 2023年第1期28-31,共4页
中药炮制是中药的一大特点,在炮制过程中使用的辅料,离不开酒醋盐姜蜜油。盐在中药炮制和中华烹调技艺中都是重要的元素,而腌制食物就是其主要用途之一。腌咸菜,说到底也算是一种炮制,李时珍也将腌制咸菜记载在《本草纲目》中。五花八... 中药炮制是中药的一大特点,在炮制过程中使用的辅料,离不开酒醋盐姜蜜油。盐在中药炮制和中华烹调技艺中都是重要的元素,而腌制食物就是其主要用途之一。腌咸菜,说到底也算是一种炮制,李时珍也将腌制咸菜记载在《本草纲目》中。五花八门的咸菜咸菜大概每人都吃过,而且有人一辈子都离不开,但咸菜又登不了大雅之堂。咸菜是最简单的药食两用之品,不仅中国人爱,世界各国的人都喜欢这种风味,也有不同的腌渍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本草纲目》 药食两用 咸菜 李时珍 炮制过程 主要用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