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炼油厂烯烃资源气中NO_x的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月琴 汪燮卿 +1 位作者 宋以常 凌烈祥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8,共6页
研制了用于富集NO2的固体吸收管和氧化NO的专用氧化管,利用动态法配制的痕量NOx为模拟评价气体,离子色谱(IC)为评价手段,在考察各项定量参数以及共存组分干扰的基础上建立了固体吸收管富集-IC法检测的成套分析方法,可用于炼油厂烯烃资... 研制了用于富集NO2的固体吸收管和氧化NO的专用氧化管,利用动态法配制的痕量NOx为模拟评价气体,离子色谱(IC)为评价手段,在考察各项定量参数以及共存组分干扰的基础上建立了固体吸收管富集-IC法检测的成套分析方法,可用于炼油厂烯烃资源气中NO和NO2含量的检测。当采样量为25L时,NO和NO2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nL/L和2nL/L。采用该方法测定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干气提浓乙烯装置和高温蒸汽裂解装置中NOx的分布情况,方法适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厂烯烃资源 氮氧化物 固体吸收管 离子色谱
下载PDF
石脑油和轻烃资源裂解方式优选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江 杨利斌 +2 位作者 宋帮勇 常桂祖 景媛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1,93,共4页
由于我国轻烃资源缺乏,而石脑油资源相对丰富,考虑将其掺入石脑油进行共裂解。在实验室裂解装置上对油田轻烃、拔头油的分组裂解以及与石脑油共裂解的产物收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油田轻烃、拔头油的分组裂解优于与石脑油共裂解,因此探... 由于我国轻烃资源缺乏,而石脑油资源相对丰富,考虑将其掺入石脑油进行共裂解。在实验室裂解装置上对油田轻烃、拔头油的分组裂解以及与石脑油共裂解的产物收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油田轻烃、拔头油的分组裂解优于与石脑油共裂解,因此探讨了拔头油与油田轻烃共裂解的可行性,提出在原料短缺的情况下,可根据"性质相近"的原则进行共裂解,即可将油田轻烃与拔头油掺混进行共裂解。同时在工业裂解炉上进行了拔头油与石脑油共裂解标定试验,得出的结论与实验室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石脑油 烃资源 分组裂解 共裂解 工业标定
下载PDF
中石化荆门分公司轻烃资源的利用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冬梅 《化工管理》 2015年第16期90-90,共1页
本文分析了轻烃资源的产量及化工利用的现状,并结合最新相关技术进展,对将来轻烃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轻烃资源开发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烃资源 综合利用 发展前景
下载PDF
21世纪初蒂曼—伯朝拉油气省烃资源前景
4
作者 孙梅莲 в.я.瓦谢尔曼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2002年第2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21世纪 初蒂曼-伯朝拉油气省 烃资源 前景 油气资源
下载PDF
基于非晶态Fe/Al_(2)O_(3)催化剂的乙烷催化裂解高效制备碳纳米管
5
作者 张扬 王韬翔 +6 位作者 刘贝 臧金龙 邢毅成 韩海波 雷杰 李康 王有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0-759,共10页
通过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分别制备了非晶态和晶态的Fe/Al_(2)O_(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扫描电镜-元素分布扫描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各催化剂上乙烷催化裂解合... 通过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分别制备了非晶态和晶态的Fe/Al_(2)O_(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扫描电镜-元素分布扫描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各催化剂上乙烷催化裂解合成碳纳米管(CNT)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非晶态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位点;在反应温度为700℃、催化剂装载量为1.5 g、乙烷进气量为90 mL/min的反应条件下,Fe/Al摩尔比为1/2的非晶态催化剂的碳纳米管产率可达27.7 g CNT/g CAT;非晶态催化剂合成的碳纳米管纯度高,管径集中分布在14~22 nm,石墨化程度高;相比于晶态催化剂,非晶态催化剂的无定形结构促进了活性组分的均匀分散,可在更大范围内调节金属原子组成,拥有更多的活性中心,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碳纳米管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非晶态催化剂 乙烷 催化裂解 烃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