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舱火灾烟气层高度的确定方法
1
作者 李营 张年立 +2 位作者 侯岳 王军翔 丁磊明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54,共7页
烟气层高度是火灾安全科学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受限于烟气的不稳定性和易扩散性,人员很难确定船舶机舱等复杂火场内的烟气层高度。因此,以某损管训练舱为背景,通过搭建全尺寸实验平台,采用目测可视法得到烟气层的高度变化情况,并在此... 烟气层高度是火灾安全科学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受限于烟气的不稳定性和易扩散性,人员很难确定船舶机舱等复杂火场内的烟气层高度。因此,以某损管训练舱为背景,通过搭建全尺寸实验平台,采用目测可视法得到烟气层的高度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3种著名的烟气层高度确定方法(N百分比法、比例积分法和浮力频率法)。实验发现:N百分比法受温度影响较大,其仅适用于温度较低的火灾初期;比例积分法确定的烟气层高度与目测法存在较大差别;浮力频率法确定的烟气层高度与目测法得到的烟气层高度吻合度较好。该研究结论可以帮助学者和消防救援人员加深对船舶机舱火灾中烟气层高度确定方法的理解,指导其进行学术研究和开展消防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层高度 目测可视法 N百分比法 比例积分法 浮力频率法
下载PDF
盾构隧道顶部集中排烟模式烟气层化高度和范围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家明 徐志胜 +3 位作者 王悦琳 应后淋 易俊彦 谢宝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35-2245,共11页
特长或超长盾构隧道中普遍应用顶部集中排烟模式。为了揭示隧道火灾顶部集中排烟模式烟气层化高度和范围,经过全尺寸隧道现场热烟测试发现,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气可以形成稳定分层且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热释放... 特长或超长盾构隧道中普遍应用顶部集中排烟模式。为了揭示隧道火灾顶部集中排烟模式烟气层化高度和范围,经过全尺寸隧道现场热烟测试发现,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气可以形成稳定分层且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热释放速率、排烟量、排烟阀数量和间距情况下烟气层化高度和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热释放速率为5~50 MW,不同热释放速率工况下排烟系统均能将烟气层化范围控制在一定距离内。随着热释放速率增加,烟气层化范围增大。排烟阀开启范围之内,热释放速率增大,烟气层化高度差距较小。排烟阀开启范围之外,热释放速率越大,烟气层化高度越低。2)针对热释放速率为50 MW,排烟量为120~260 m^(3)/s,不同排烟量工况,排烟阀开启范围内烟气层化高度变化小,开启范围之外烟气层化高度变化大。烟气层化范围随着排烟量增大而变小,可有效控制烟气分布区域。因此建议工程设计、运营过程中可在允许范围内提高排烟量。3)针对排烟阀间距为40~140 m,排烟阀数量为4~8个,增大排烟阀间距和增加排烟阀数量,会导致烟气层化高度降低,烟气层化范围增加,排烟阀数量对烟气层化高度和范围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排模式 烟气层化高度 隧道火灾 盾构隧道
下载PDF
长通道内机械排烟速率对烟气层吸穿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蒋亚强 霍然 +3 位作者 胡隆华 纪杰 阳东 王浩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428,共5页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长通道内机械排烟时排烟口下方的流场结构、烟气层温度和厚度,定量描述了烟气层厚度、温度与排烟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排烟速率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烟气层吸穿,使得机械排烟效率降低.
关键词 长通道 机械排 吸穿 烟气层厚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隧道集中排烟速率对排烟口下方烟气层吸穿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姜学鹏 袁月明 李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0,共5页
以水平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FD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集中排烟模式下对称开启的6个排烟口下方的烟气蔓延规律、烟气层温度和厚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排烟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隧道集中排烟系统存在多个排烟口下方烟气层吸穿的现象... 以水平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FD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集中排烟模式下对称开启的6个排烟口下方的烟气蔓延规律、烟气层温度和厚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排烟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隧道集中排烟系统存在多个排烟口下方烟气层吸穿的现象,且离火源越远的排烟口越容易发生吸穿,而吸穿会降低整个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可能导致排烟口烟气拥堵,易对疏散救援造成消极影响。通过定量描述烟气层厚度和温度与排烟速率之间的关系,获得排烟口下方吸穿的排烟速率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集中排 吸穿 烟气层厚度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低温烟气层高度的一种新计算方法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5
5
作者 毛少华 祝实 +2 位作者 李元洲 杨立中 匡萃芃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5-440,共6页
通过采用类内方差函数衡量阈值分界效果,发展一种新的烟气层高度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不同可能温度阈值对应的烟气层和空间层之间的类内方差函数,以分类效果最好(对应类内方差最小)的温度阈值作为烟气层高度的分界判据.通过在某大空... 通过采用类内方差函数衡量阈值分界效果,发展一种新的烟气层高度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不同可能温度阈值对应的烟气层和空间层之间的类内方差函数,以分类效果最好(对应类内方差最小)的温度阈值作为烟气层高度的分界判据.通过在某大空间实验厅开展全尺寸烟气沉降实验,比较了烟气温升较低时该方法和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完全基于客观数据,保证了阈值选取的最优化,在烟气温升较低时具有明显优势,计算得到的烟气层高度变化曲线能更合理、有效地反映整个烟气层沉降过程以及火源熄灭后的烟气回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烟气层 分界面高度 类内方差
下载PDF
火焰与烟气层热辐射的实验与蒙特卡洛法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季经纬 李全峰 +1 位作者 陈金林 朱国庆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高温烟气层和火源的火焰是火灾房间内的主要热辐射源.对多种尺寸房间内的热烟气层,分别采用蒙特卡洛法和理论计算法,求出了室内热烟气层对地板上的微元面、地板面和墙壁的热辐射通量,采用实验与蒙特卡洛法分别测量和计算出柴油油池火焰... 高温烟气层和火源的火焰是火灾房间内的主要热辐射源.对多种尺寸房间内的热烟气层,分别采用蒙特卡洛法和理论计算法,求出了室内热烟气层对地板上的微元面、地板面和墙壁的热辐射通量,采用实验与蒙特卡洛法分别测量和计算出柴油油池火焰的热辐射通量.结果表明,蒙特卡洛法计算出的热辐射通量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为保证较高的精度,计算时需选择较大的能束数,并且辐射面之间的面积比不宜过大.采用圆柱形火焰假设计算出的热辐射通量与实验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和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 烟气层 热辐射通量 蒙特卡洛法
下载PDF
超瘦高中庭自然填充烟气层高度预测方法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昊 王会娟 +2 位作者 杜翠凤 李磊 江佳颖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620,共4页
利用半经验公式和CFD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超瘦高型中庭自然填充烟气层高度进行预测分析。利用FDS软件建立某超高层建筑内部超瘦高中庭的物理模型,对计算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得出烟气分层的时间和高度,以及随时间变化的烟气前沿高度。将模... 利用半经验公式和CFD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超瘦高型中庭自然填充烟气层高度进行预测分析。利用FDS软件建立某超高层建筑内部超瘦高中庭的物理模型,对计算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得出烟气分层的时间和高度,以及随时间变化的烟气前沿高度。将模拟结果和现有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较,探讨现有公式与推导模型的差异性及可能的原因,为后期火灾模拟试验设计及超瘦高型中庭内烟气层高度预测模型的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庭 羽流 烟气层高度 FDS
下载PDF
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热烟气层发展规律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袁理明 范维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1-26,共6页
对几类典型的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热烟气层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和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分析表明热烟气层的发展速率除了与火源的功率和大空间的几何尺寸有关外,还取决于火羽流的种类。给出了轴对称火羽流、二维线性... 对几类典型的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热烟气层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和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分析表明热烟气层的发展速率除了与火源的功率和大空间的几何尺寸有关外,还取决于火羽流的种类。给出了轴对称火羽流、二维线性溢流和沿墙壁的二维线性火羽流情况下的热烟气层发展速率的表达式,对大空间建筑的火灾安全设计与灾害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建筑 火灾预测 火羽流 烟气层 建筑
下载PDF
挡烟垂壁与排烟口设置对烟气层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增辉 何其泽 黎昌海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1-843,共3页
通过N百分比法,理论计算得到了挡烟垂壁与排烟口设置对商业建筑内相邻防火分区烟气层高度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挡烟垂壁凸出越多,烟气层下降速率更为缓慢,后期烟气层高度越高;排烟口距离火源越近,后期烟气层高度越高;排烟口朝向对... 通过N百分比法,理论计算得到了挡烟垂壁与排烟口设置对商业建筑内相邻防火分区烟气层高度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挡烟垂壁凸出越多,烟气层下降速率更为缓慢,后期烟气层高度越高;排烟口距离火源越近,后期烟气层高度越高;排烟口朝向对烟气层高度的变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垂壁 烟气层高度
下载PDF
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烟气层界面的一种判定 被引量:15
10
作者 尤飞 周建军 +1 位作者 张昱春 李元洲 《火灾科学》 CSCD 2000年第4期58-63,共6页
采用摄像机拍摄大空间建筑内烟气运动的整个过程 ,从录像中获取烟气前沿和主体下降到各指示灯的时间 ,经时间截取法处理后得到烟气层界面形成及运动的实际时间 ,求烟气层高度x对该时间t的关系可得烟气运动曲线。把该曲线与采用热电偶测... 采用摄像机拍摄大空间建筑内烟气运动的整个过程 ,从录像中获取烟气前沿和主体下降到各指示灯的时间 ,经时间截取法处理后得到烟气层界面形成及运动的实际时间 ,求烟气层高度x对该时间t的关系可得烟气运动曲线。把该曲线与采用热电偶测温法及目测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可知 ,三者趋势较为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像 烟气层界面 时间截取法 大空间建筑火灾
下载PDF
隧道集中排烟速率对烟气层吸穿现象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学鹏 袁月明 +1 位作者 李旭 邹继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3-57,共5页
建立1∶20的缩尺寸隧道模型,以研究隧道集中排烟速率对烟气层吸穿现象的影响。分析对称开启的6个排烟口,排烟速率由0.045 m3/s逐渐增大到0.179 m3/s时,排烟口下方烟气层蔓延范围、厚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在不同排烟速率下,邻近火源的排... 建立1∶20的缩尺寸隧道模型,以研究隧道集中排烟速率对烟气层吸穿现象的影响。分析对称开启的6个排烟口,排烟速率由0.045 m3/s逐渐增大到0.179 m3/s时,排烟口下方烟气层蔓延范围、厚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在不同排烟速率下,邻近火源的排烟口L1和R1均未发生吸穿现象;而远离火源的排烟口L3和R3排出的几乎为空气;在排烟速率为0.112~0.179 m3/s时,处于中间位置的排烟口L2和R2发生吸穿过渡现象,后随排烟速率增大则发生完全吸穿现象。结果表明:当隧道集中排烟速率不断增大时,排烟口下方烟气层逐渐发生吸穿现象,且距火源越远的排烟口越容易发生吸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率 集中排 烟气层吸穿 火源 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喷淋烟气层的积分稳定判据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开源 霍然 +4 位作者 李思成 孙晓乾 游宇航 李开源 张村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2,共6页
利用PolyU/USTC大空间实验厅内的水-烟耦合作用实验台,测量了不同喷淋压力下的烟气层温度和厚度;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以喷头正下方单位面积总拖曳力和总浮力之比D0/B0作为烟气层稳定性判据,得到了烟气层状态与D0/B0之间的关系.同时,对... 利用PolyU/USTC大空间实验厅内的水-烟耦合作用实验台,测量了不同喷淋压力下的烟气层温度和厚度;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以喷头正下方单位面积总拖曳力和总浮力之比D0/B0作为烟气层稳定性判据,得到了烟气层状态与D0/B0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烟气层失稳的内在驱动力、失稳状态的空间分布及失稳状态下的烟气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D0/B0<1时,烟气层能保持稳定;D0/B0>1时,烟气层发生失稳.单位面积总拖曳力和总浮力之间的差值是烟气层失稳的内在驱动力.烟气层失稳状态具有空间不均匀性,失稳状态下,烟气层厚度与D0/B0呈近似指数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喷淋 烟气层失稳 水-耦合 拖曳力 浮力
下载PDF
地下车行环道烟气层特征全尺寸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曙江 李乐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9-1162,共4页
开展实体火灾试验,对地下车行环道内火灾烟气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工况中的烟气层最高温度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离火源5m以外的烟层温度均小于180℃;采用N百分比法计算烟气层厚度时,N的取值对结果影响较大,但烟气层厚度... 开展实体火灾试验,对地下车行环道内火灾烟气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工况中的烟气层最高温度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离火源5m以外的烟层温度均小于180℃;采用N百分比法计算烟气层厚度时,N的取值对结果影响较大,但烟气层厚度沿隧道纵向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当使用"中间排、上下游补"的防排烟组合模式时,不同火源功率(1.2 MW和3.8 MW)下的火灾烟气层温度和厚度差异不大,烟气控制效果满足人员安全疏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车行环道 火灾 最高温度 烟气层厚度
下载PDF
大空间建筑火灾烟气层高度扩散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炎锋 孙成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36-39,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某机场候机大厅的烟气填充情况进行研究,大空间中热烟气层的发展与火源的功 率、大空间的几何尺寸有关;随着火源强度的增加,烟气层稳定的高度会下降.研究结果可以为大空间建筑的防 排烟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场模型 烟气层 大空间建筑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响应面法的烟气层概率分布计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志刚 李彬 +1 位作者 陈硕 杨瑞新 《火灾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92-199,共8页
为计算随机参数下火灾烟气层温度和厚度的概率分布,该文提出了基于正交试验响应面的可靠度计算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表确定分析计算参数组,并借助火灾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不同参数组下烟气层的温度和厚度响应,进一步拟合出输入参数和输出... 为计算随机参数下火灾烟气层温度和厚度的概率分布,该文提出了基于正交试验响应面的可靠度计算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表确定分析计算参数组,并借助火灾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不同参数组下烟气层的温度和厚度响应,进一步拟合出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的响应面函数,在此基础上结合验算点法计算烟气层温度和厚度的概率分布,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量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烟气层 概率 响应面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排烟速率对烟气层吸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学鹏 卜庆想 谢智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29,共9页
排烟速率是公路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气层发生吸穿现象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为研究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气层发生吸穿现象的临界条件,分析了隧道侧部集中排烟过程中排烟口处烟气层的受力情况以及不同排烟速率对烟气层吸穿的影响... 排烟速率是公路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气层发生吸穿现象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为研究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气层发生吸穿现象的临界条件,分析了隧道侧部集中排烟过程中排烟口处烟气层的受力情况以及不同排烟速率对烟气层吸穿的影响,并结合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得到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排烟口下方烟气层发生吸穿时的临界弗洛德数。结果表明: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排烟口下方烟气层发生的吸穿现象不同于隧道顶部集中排烟模式,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气层的吸穿区域发生在排烟口下方近火源侧角落,且烟气进入排烟口时与排烟口截面存在一定的角度,由靠近火源来烟一侧倾斜通过排烟口流向排烟道出口方向,当弗洛德数小于1.28时,烟气层吸穿未发生,当弗洛德数大于1.28时,烟气层吸穿已经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侧部集中排模式 速率 烟气层吸穿现象 弗洛德数
下载PDF
导热和绝热隧道顶棚近壁面火灾烟气层特性
17
作者 胡嘉伟 毛军 +1 位作者 郗艳红 刘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116,123,共10页
隧道围岩的导热是影响隧道火灾燃烧特性但常常受到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隧道导热条件对隧道顶棚近壁面区域内火灾烟气蔓延过程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与全尺寸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顶棚导热和绝热两种条件下顶棚近壁面区域竖... 隧道围岩的导热是影响隧道火灾燃烧特性但常常受到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隧道导热条件对隧道顶棚近壁面区域内火灾烟气蔓延过程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与全尺寸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顶棚导热和绝热两种条件下顶棚近壁面区域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和烟气层特性。结果表明:顶棚强对流烟气沿隧道纵向蔓延时,导热条件下火源下游100 m范围内顶棚下近壁面最大温升出现的高度位置与温度边界层的相似,且最高温升位置与隧道高度之比值的最大值为0.04,高于绝热条件的0.03,出现最高温升的位置距离火源更远。绝热条件下近壁面区域竖直方向温度分布主要受高温烟气卷吸较低层空气的对流换热的影响。在火源功率低于20 MW时,顶棚接触面烟气温度沿隧道纵向呈指数形式衰减,其无量纲温差可用无量纲火源功率与无量纲纵向距离的三分之一次方来表示。导热条件下的烟气与壁面换热造成的损失对顶棚射流温度分布的影响小于绝热条件下卷吸换热的影响,且该热损失量亦沿纵向呈指数形式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导热 绝热 对流换热 近壁面烟气层
下载PDF
基于K-均值算法的烟气层高度判定方法
18
作者 李昂 侯岳 +1 位作者 任凯 王康勃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5-272,共8页
经典算法对火灾烟气层高度判定存在无法划定烟气层纵向区间、计算步骤繁琐等问题,而K-均值算法具有自动进行类别划分的特征。以K-均值算法为基础构建了烟气层高度判定计算模型,针对K-均值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利用分步设置最优聚... 经典算法对火灾烟气层高度判定存在无法划定烟气层纵向区间、计算步骤繁琐等问题,而K-均值算法具有自动进行类别划分的特征。以K-均值算法为基础构建了烟气层高度判定计算模型,针对K-均值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利用分步设置最优聚类中心的方式优化了计算流程,利用搜寻边缘样本方法得出了烟气层高度值判定准则,并通过火灾烟气试验,对比分析了积分比值法、视觉标尺法、K-均值算法3种烟气层高度判定方法得到的烟气层高度值,以验证K-均值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烟气层温度数据梯度较小的位置,K-均值算法与积分比值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烟气层温度数据梯度较大的位置两者的差异较为明显;K-均值算法所自动解算出的各纵向区间烟气层高度值具有均一性,能够更加突出表征烟气层高度的纵向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烟气层高度 K-均值算法 积分比值法
下载PDF
公路隧道火灾烟气层高度判定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小龙 张玉春 +3 位作者 高云骥 靳开颜 李智胜 李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153,共7页
浮力频率法、N百分比法、积分比法为常用的3种判断隧道火灾烟气层底部高度的方法,这3种判断方法计算结果与视觉观察结果通常存在偏差,为研究偏差程度及原因,基于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建立长隧道模型,设定6种火源功率,通过竖向能见度... 浮力频率法、N百分比法、积分比法为常用的3种判断隧道火灾烟气层底部高度的方法,这3种判断方法计算结果与视觉观察结果通常存在偏差,为研究偏差程度及原因,基于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建立长隧道模型,设定6种火源功率,通过竖向能见度分布验证现存判断方法与视觉结果的偏差程度,提出能见度突变法。结果表明:4种方法计算得出隧道火灾烟气层底部高度结果与视觉观察结果的偏差顺序为(按差值占隧道高度比例排序):能见度突变法(1.63%)<浮力频率法(4.88%)<N百分比法(N=30,7.88%)<积分比法(8.50%);积分比法和浮力频率法结果大于视觉结果;隧道竖向能见度值随高度增加先保持恒定,后突变迅速下降,且HRR越大,下降越快,能见度值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数值模拟 火灾模拟软件(FDS) 烟气层高度 能见度分布
原文传递
一种利用红外对射光电感烟探测器测量烟气层界面高度的思路
20
作者 姚红 《科教文汇》 2006年第11X期179-180,共2页
烟气层界面高度是火灾试验中一个重要的测量参数,在大型现场火灾试验中,传统的温度判别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缺点;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红外对射光强衰减的方法来确定烟气层界面的高度,为大型现场火灾试验中的烟气层高度测量提供了一种... 烟气层界面高度是火灾试验中一个重要的测量参数,在大型现场火灾试验中,传统的温度判别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缺点;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红外对射光强衰减的方法来确定烟气层界面的高度,为大型现场火灾试验中的烟气层高度测量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对射光电感探测器 光强衰减 烟气层界面 现场火灾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