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9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笋对烟粉虱的抗性品种筛选及抗性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冰冰 叶艳英 +4 位作者 洪霖 尹玉玲 王国庆 金水凤 罗绍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为了探明芦笋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抗性机制,为芦笋抗性品种的选育及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收集的16份芦笋品种为材料,于苗期人工释放烟粉虱后测定各品种抗性相关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POD、SOD、可溶... 为了探明芦笋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抗性机制,为芦笋抗性品种的选育及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收集的16份芦笋品种为材料,于苗期人工释放烟粉虱后测定各品种抗性相关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POD、SO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单宁、类黄酮、总酚和表皮蜡质等的含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虫量比值法”和“表型观察法”对其抗虫性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抗性机制。结果表明,释放烟粉虱后不同时间,品种间烟粉虱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芦笋品种对烟粉虱诱集能力不同;各生化指标在烟粉虱为害下变异程度较大,变异系数变幅在24.46%~47.43%;16个芦笋品种中,‘浙丰1号’‘阿特拉斯’和‘紫色激情’的抗虫能力相对较强。12个生化指标降维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136%;相关分析表明:芦笋抗虫性与单宁、表皮蜡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总酚、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性状无明显相关性。选育单宁、总酚、表皮蜡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POD活性高、丙二醛含量低的品种,可提高芦笋对烟粉虱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种质 烟粉虱 抗性鉴定 主成分 相关性
下载PDF
研究揭示烟粉虱自主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机制
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3期77-77,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葫芦科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黄瓜成株期耐热性候选基因挖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鉴定到5个参与热胁迫响应的候选基因。该研究是首次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挖掘黄瓜植株响应热胁迫的候选基因,为耐热品种培育...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葫芦科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黄瓜成株期耐热性候选基因挖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鉴定到5个参与热胁迫响应的候选基因。该研究是首次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挖掘黄瓜植株响应热胁迫的候选基因,为耐热品种培育提供了基因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园艺学报英文版(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科蔬菜 园艺学报 多不饱和脂肪酸 烟粉虱 耐热品种 黄瓜植株 基因资源 遗传育种
下载PDF
氟啶虫酰胺复配剂对烟粉虱田间防治方案探索
3
作者 冯辉 马海芹 李真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66-169,共4页
为了明确氟啶虫酰胺复配制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22年7—9月在杭州市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24%阿维·氟啶悬浮剂(SC)750~1 000倍液混用助剂(冬青油)300~500倍液可以... 为了明确氟啶虫酰胺复配制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22年7—9月在杭州市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24%阿维·氟啶悬浮剂(SC)750~1 000倍液混用助剂(冬青油)300~500倍液可以有效防治茄子、番薯的烟粉虱(成虫、若虫、卵);高虫口密度下不建议使用22%氟啶·氟啶脲SC 750倍液混用助剂300倍液防治番薯烟粉虱(成虫、卵)。24%阿维·氟啶SC混用助剂是一种理想的烟粉虱防治方案,具有较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酰胺复配剂 烟粉虱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寄主转移对烟粉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的影响
4
作者 高欢欢 赵娜 +4 位作者 高中强 周仙红 庄乾营 张安盛 郑成民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9-95,102,共8页
为明确不同寄主上的烟粉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构建了取食番茄和棉花的两个烟粉虱种群,利用PacBio测序平台对其体内共生菌的多样性及优势共生菌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食番茄的烟粉虱体内优势共生菌为Portiera、Rick... 为明确不同寄主上的烟粉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构建了取食番茄和棉花的两个烟粉虱种群,利用PacBio测序平台对其体内共生菌的多样性及优势共生菌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食番茄的烟粉虱体内优势共生菌为Portiera、Rickettsia、Hamiltonella;寄主转为棉花后,共生菌的种类和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 ASVs)数量明显减少,物种丰富度降低,优势菌群增加为Portiera、Rickettsia、Hamiltonella、Cardinium 4种,且相对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取食两种寄主的烟粉虱体内感染率最高的共生菌均为Protiera,其次为Rickettsia、Hamiltonella和Cardinium,并且以3~4种共生菌协同感染为主;寄主由番茄转为棉花后,共生菌协同感染的丰富度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寄主转移对烟粉虱体内共生菌的多样性及感染形式均有显著影响,该结果可为研究烟粉虱-共生菌-寄主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共生菌 棉花 番茄 寄主转移
下载PDF
蕹菜微小型害虫烟粉虱的鉴别与防治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永春 周利琳 +4 位作者 望勇 杨帆 王攀 骆海波 司升云 《长江蔬菜》 2023年第1期52-54,共3页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又名棉粉虱、甘薯粉虱、一品红粉虱,俗称小白蛾子,属半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微小型害虫,除南极洲外,其余各洲均有分布,国内也广泛发生。研究表明,烟粉虱为一个至少包含39个形态上难以区分的...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又名棉粉虱、甘薯粉虱、一品红粉虱,俗称小白蛾子,属半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微小型害虫,除南极洲外,其余各洲均有分布,国内也广泛发生。研究表明,烟粉虱为一个至少包含39个形态上难以区分的隐种或生物型的复合体,国内早在1949年就有记载,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B型烟粉虱的入侵,成为了蔬菜等作物的主要害虫,2003年Q型烟粉虱首次于云南发现,并开始在全国演变为主要优势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小型害虫 一品红 蕹菜 棉粉 复合体 半翅目
下载PDF
三种生物源农药对辣椒烟粉虱的田间防效试验
6
作者 何振华 刘阳华 +1 位作者 文明英 许佩 《长江蔬菜》 2023年第10期67-69,共3页
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烟粉虱抗性迅速增强,而生物源农药抗性增长缓慢,以农药的速效性、持效性作为判定指标,比较3种生物源农药对烟粉虱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田间防效最佳,可推荐作为烟粉虱高效防治药剂,适宜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烟粉虱 生物源 防效
下载PDF
绿盲蝽、Q型烟粉虱、赤拟谷盗对云木香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尹海辰 许冬 +4 位作者 杨妮娜 李栋 丛胜波 杨甜甜 万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6,142,共9页
选择17种云木香挥发物测定绿盲蝽对其电生理及行为学反应。结果表明,芳樟醇和5-羟甲基糠醛可引起绿盲蝽强烈的电生理反应,且芳樟醇对绿盲蝽雌、雄虫均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选择反应率均低于40%。而5-羟甲基糠醛原液与100倍稀释液均能... 选择17种云木香挥发物测定绿盲蝽对其电生理及行为学反应。结果表明,芳樟醇和5-羟甲基糠醛可引起绿盲蝽强烈的电生理反应,且芳樟醇对绿盲蝽雌、雄虫均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选择反应率均低于40%。而5-羟甲基糠醛原液与100倍稀释液均能显著地引诱绿盲蝽,选择反应率分别为51.43%和70.59%。此外,芳樟醇原液对Q型烟粉虱驱避与5-羟甲基糠醛对其的引诱作用同样显著。将这两种化合物组合形成“推-拉”策略后,寄主上绿盲蝽和Q型烟粉虱平均虫量分别为(2.2±0.6)头和(1.9±1.0)头,粘虫板上虫量分别为(7.7±0.7)头和(21.9±1.6)头,与对照组差异显著。5-羟甲基糠醛未对赤拟谷盗表现出引诱作用,但芳樟醇驱避作用显著,选择反应率为25%。表明利用“推-拉”策略防治经济害虫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拉”策略 绿盲蝽 赤拟谷盗 Q型烟粉虱 挥发物
下载PDF
不同种植环境夏番茄上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明江 羊绍武 +5 位作者 尚昊培 周顺文 刘纪欢 李贵涛 陈国华 张晓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8,共11页
为明确不同种植环境番茄田中烟粉虱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于云南省元谋县番茄种植区选取露地和大棚番茄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并使用时间生态位指数和灰色关联度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空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露地番... 为明确不同种植环境番茄田中烟粉虱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于云南省元谋县番茄种植区选取露地和大棚番茄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并使用时间生态位指数和灰色关联度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空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在整个调查期内大棚番茄田中雌性烟粉虱占比均显著高于露地番茄田。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在番茄植株中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烟粉虱成虫在植株上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两种番茄田中烟粉虱的优势天敌均包括烟盲蝽、六斑月瓢虫、丽蚜小蜂和海氏桨角蚜小蜂,其中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还包括异色瓢虫,且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露地番茄田中天敌与烟粉虱的个体数量益害比均大于大棚番茄田。在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最大,其值分别为0.96和0.99,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空间跟随关系最密切,其灰色关联度值分别为0.33和0.36。针对烟粉虱的聚集习性,在防治时可以重点防治烟粉虱聚集的植株中部和上部。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自然天敌资源丰富应加以保护,同时在大棚内烟粉虱发生早期释放优势天敌创建天敌种群,可压低大棚内烟粉虱的种群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自然天敌 空间分布 时间生态位 益害比
下载PDF
不同杀虫剂对3种设施蔬菜烟粉虱的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璐 梁鹏 +3 位作者 宁杰 吴明月 王少丽 谢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109,共5页
为筛选出防治烟粉虱安全高效、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化学药剂,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C)、30%螺虫乙酯·噻虫胺悬浮剂(SC)4种药剂,在相同设施大棚条件下对秋茬番茄、辣椒、茄... 为筛选出防治烟粉虱安全高效、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化学药剂,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C)、30%螺虫乙酯·噻虫胺悬浮剂(SC)4种药剂,在相同设施大棚条件下对秋茬番茄、辣椒、茄子烟粉虱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螺虫乙酯·噻虫胺SC在3种蔬菜上药后1 d的防效均超过50%,表明其速效性较好,且药后14 d防效均超过60%,表明其持效性也较好;25%噻虫嗪WG在辣椒和茄子上药后1、7、14 d防效均超过70%、88%和68%,可作为防治辣椒和茄子烟粉虱的优选药剂,亦可作为烟粉虱暴发期的首选药剂;22.4%螺虫乙酯SC在辣椒和茄子上施药后7 d最高防效分别达81.44%和91.39%,药后14 d均维持在60%左右,在番茄上施药后14 d也可达最高防效76.50%,持效期较长,可用于烟粉虱的长期防控。综合考虑不同设施蔬菜药剂的速效性、持效性及稳定性,北方秋茬设施蔬菜田间烟粉虱防治时,推荐30%螺虫乙酯·噻虫胺SC作为首选药剂,25%噻虫嗪WG与22.4%螺虫乙酯SC可进行合理混配或轮换使用,以期达到延缓烟粉虱抗药性实现农药减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杀虫剂 田间防效 设施蔬菜
下载PDF
优于单一最大熵生态位模型的混合烟粉虱生境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鹏 张心怡 +2 位作者 王苗苗 陈宏 赵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6-1285,共10页
预测入侵生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快速评估其高脆弱性区域是实现入侵生物前瞻性风险预警的重要手段。MaxEnt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境风险评估方法,操作简单,预测精度较高,但模型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过分依赖。以烟粉虱Bemisia tab... 预测入侵生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快速评估其高脆弱性区域是实现入侵生物前瞻性风险预警的重要手段。MaxEnt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境风险评估方法,操作简单,预测精度较高,但模型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过分依赖。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对象,引入地理探测器显式描述评价因子的空间关联规律和贡献度,结合MaxEnt生态位模型,提出一种混合生境风险评估模型(Geo-MaxEnt),并与单一MaxEnt生态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地理探测器模型显示,海拔(0.56)、土地利用(0.43)、最热月最高温度(0.36)和年平均温度(0.30),对烟粉虱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各因子对烟粉虱生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海拔和土地利用PD值最高,是影响烟粉虱生境的主要驱动因子。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强化了各个因子的影响力。(2)单一MaxEnt生态位和所构建的模型总体精度分别是94.86%(AUC 0.91)和98.13%(AUC 0.94),相较之下,所构建的模型精度略高,表明所构建的模型是合理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3)对于高风险区,混合模型优于MaxEnt模型,但两者在空间分布方面高度一致,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对于非适生区,两种模型结果较为一致,MaxEnt模型的非适生区略大于混合模型。地理探测器能够解释入侵驱动因素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能够较好地表达入侵昆虫生境适宜度与候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在评价入侵昆虫生境风险上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风险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探测器 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 烟粉虱
下载PDF
烟粉虱卵黄原蛋白通过影响自噬反应调控共生细菌Rickettsia的丰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想 刘炳奇 +4 位作者 陈展博 李欢 李楚翘 洪继生 栾军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02-1310,共9页
【目的】探明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BtVg)调控共生细菌Rickettsia丰度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显微注射烟粉虱MEAM1隐种雌成虫dsRNA对BtVg进行RNAi,采用qRT-PCR检测烟粉虱MEAM1隐种雌成虫BtVg和自噬基因BtAtg8... 【目的】探明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BtVg)调控共生细菌Rickettsia丰度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显微注射烟粉虱MEAM1隐种雌成虫dsRNA对BtVg进行RNAi,采用qRT-PCR检测烟粉虱MEAM1隐种雌成虫BtVg和自噬基因BtAtg8的表达量,统计雌成虫死亡率,采用qPCR检测雌成虫中Rickettsia的丰度,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显微镜技术检测BtVg和BtAtg8在雌成虫卵巢管中的定位和表达以及Rickettsia在卵巢管和中肠中的丰度。饲喂烟粉虱MEAM1隐种雌成虫含雷帕霉素(10μmol/L)的人工饲料诱导自噬后,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显微镜技术检测BtAtg8在卵巢管中的表达和定位,采用qPCR检测卵巢中Rickettsia丰度。【结果】与显微注射dsGFP的对照相比,显微注射dsBtVg后3 d时烟粉虱MEAM1隐种雌成虫BtVg的表达量显著降低,BtAtg8的表达量显著升高,死亡率显著升高,Rickettsia丰度显著降低,卵巢管中BtVg表达量明显降低,BtAtg8表达量明显升高,Rickettsia在卵巢管和中肠中的丰度明显减少。与饲喂含DMSO的人工饲料的对照相比,饲喂含雷帕霉素(10μmol/L)的人工饲料后5 d时烟粉虱MEAM1隐种雌成虫卵巢管中BtAtg8表达量显著升高;饲喂含雷帕霉素(10μmol/L)的人工饲料后3和5 d时,烟粉虱MEAM1隐种雌成虫卵巢中Rickettsia的丰度显著降低。【结论】结果提示,BtVg能够保护Rickettsia免受自噬的降解,明确了BtVg能够调控Rickettsia在烟粉虱体内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卵黄原蛋白 自噬 RICKETTSIA 自噬基因 卵巢
下载PDF
雪莲果为替代寄主植物繁育的丽蚜小蜂对MED烟粉虱生防潜能
12
作者 赵悦 臧连生 +3 位作者 董泽祺 张俊杰 王晶 柳冠群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0-747,共8页
雪莲果Smallanthus sanchifalius被视为替代烟草高效繁育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的理想寄主植物,且中间寄主植物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具有更高的生防潜能。但中间寄主植物雪莲... 雪莲果Smallanthus sanchifalius被视为替代烟草高效繁育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的理想寄主植物,且中间寄主植物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具有更高的生防潜能。但中间寄主植物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生防效果尚未明确,本研究测定了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MED烟粉虱1~4龄若虫的寄生率、取食数量、杀死数量,及其子代发育时间和羽化率。研究结果表明,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MED烟粉虱各龄幼虫的寄生率、取食数量均显著高于烟草繁育的丽蚜小蜂,其中,对3龄若虫的防控效果最好,杀死数量为10.5头,寄生率为17.2%,取食数量为1.9头。雪莲果为寄主植物繁育的丽蚜小蜂寄生MED烟粉虱1~4龄若虫的发育时间分别为21.2 d、16.0 d、13.9 d和13.4 d,均显著短于烟草繁育丽蚜小蜂子代发育时间。综合来看,中间寄主植物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对MED烟粉虱生防潜能显著高于中间寄主植物烟草繁育的丽蚜小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应用中间寄主植物雪莲果繁育的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果 烟草 丽蚜小蜂 大量繁育 生防潜能 烟粉虱
下载PDF
山东烟田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3
作者 陈鹏 管恩森 +3 位作者 王大海 周仙红 张秀霞 张安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为明确山东烟田烟粉虱的发生状况,为烟粉虱的精准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开展了烟粉虱的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自5月下旬逐渐上升,7月中旬—下旬达高峰,7月下旬—8月下旬逐渐降低。在烟草植株... 为明确山东烟田烟粉虱的发生状况,为烟粉虱的精准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开展了烟粉虱的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自5月下旬逐渐上升,7月中旬—下旬达高峰,7月下旬—8月下旬逐渐降低。在烟草植株垂直方向上,上、中部叶片的烟粉虱数量显著高于下部叶片。烟粉虱种群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聚集原因是由其本身聚集习性或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本研究还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序贯抽样模型和理论抽样数,并提出了田间抽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烟粉虱 种群消长动态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共生菌Rickettsia响应宿主烟粉虱成虫日龄的免疫基因表达调控作用
14
作者 赵冬晓 张志春 +1 位作者 牛洪涛 郭慧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52-1559,共8页
【目的】共生菌与宿主昆虫先天免疫有效协同是维持其与宿主互惠关系的重要生理基础。Rickettsia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的优势共生菌,本研究旨在探索Rickettsia对烟粉虱不同日龄成虫免疫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qRT-PCR检... 【目的】共生菌与宿主昆虫先天免疫有效协同是维持其与宿主互惠关系的重要生理基础。Rickettsia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的优势共生菌,本研究旨在探索Rickettsia对烟粉虱不同日龄成虫免疫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qRT-PCR检测和比较100%感染、45.83%感染和不感染共生菌Rickettsia的烟粉虱品系成虫中免疫关键因子溶菌酶基因BtLyz1和防御素基因Btdef的表达量;利用qRT-PCR检测100%感染Rickettsia的初羽化24 h内成虫、3-7日龄以及大于15日龄成虫中BtLyz1和Btdef及细胞凋亡基因BtCaspase和Rickettsia 16S rRNA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烟粉虱不同日龄成虫中Rickettsia 16S rRNA基因表达量与BtLyz1和Btdef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与不感染共生菌Rickettsia的烟粉虱成虫相比,感染Rickettsia的烟粉虱成虫中BtLyz1和Btdef表达量显著提高。感染Rickettsia的大于15日龄烟粉虱成虫中BtCaspase表达量最高;在3-7日龄烟粉虱成虫中Rickettsia 16S rRNA基因、BtLyz 1和Btdef表达量显著高于初羽化24 h内和大于15日龄成虫中的。烟粉虱初羽化24 h内和3-7日龄成虫中Rickettsia 16S rRNA基因表达量与BtLyz 1和Btdef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大于15日龄成虫中Rickettsia 16S rRNA基因表达量与BtLyz 1和Btdef表达量无相关性。【结论】共生菌Rickettsia能够上调宿主烟粉虱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但宿主机体开始衰老后该调控作用即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共生菌 免疫基因 溶菌酶基因 防御素基因
下载PDF
利用捕食功能模型评价波氏烟盲蝽对烟蚜、烟粉虱和西花蓟马的捕食能力
15
作者 王利利 邸宁 +3 位作者 黄宁兴 刘俊秀 张帆 王甦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2-788,共7页
为评价波氏烟盲蝽Nesidiocoris poppiusi Carvalho对害虫的捕食能力和控害潜能,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波氏烟盲蝽对烟蚜、烟粉虱和西花蓟马三种常见农田小型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波氏烟盲蝽雌、雄成虫对所试三种害虫的... 为评价波氏烟盲蝽Nesidiocoris poppiusi Carvalho对害虫的捕食能力和控害潜能,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波氏烟盲蝽对烟蚜、烟粉虱和西花蓟马三种常见农田小型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波氏烟盲蝽雌、雄成虫对所试三种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Ⅱ型。雌虫对烟蚜、烟粉虱和西花蓟马有较高的捕食能力,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3.5、133.35和192.3头。雄虫对三种害虫的捕食能力弱于雌虫,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3.3、19.6和22.1头。雌虫对烟蚜、烟粉虱和西花蓟马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65、1.037和0.810,雄虫分别为1.184、1.129和0.853。雌虫对烟蚜、烟粉虱和西花蓟马的处理时间分别为0.0081 d、0.0075 d和0.0052 d,均短于雄虫。波氏烟盲蝽对三种猎物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增加而降低,对烟蚜和烟粉虱的搜寻效应高于西花蓟马,雄虫搜寻效应的下降趋势高于雌虫。本研究为波氏烟盲蝽对以上三种常见农业害虫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氏烟盲蝽 烟蚜 烟粉虱 西花蓟马 捕食功能 搜寻效应
下载PDF
丽蚜小蜂联合氟吡呋喃酮防控设施蔬菜烟粉虱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朝鹏 王丹 +5 位作者 孙作文 张红梅 翟一凡 谭曰强 王姝雯 竺晓平 《农业知识》 2023年第10期28-30,共3页
粉虱类害虫是蔬菜生产中具有毁灭性的重大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方式为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传播植物病毒病和分泌蜜露引发霉污病等。目前,山东省各地农作物上粉虱类害虫的优势种群为烟粉虱,且因隐种更替暴发成灾,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十... 粉虱类害虫是蔬菜生产中具有毁灭性的重大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方式为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传播植物病毒病和分泌蜜露引发霉污病等。目前,山东省各地农作物上粉虱类害虫的优势种群为烟粉虱,且因隐种更替暴发成灾,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十字花科类等数十种蔬菜作物。据统计,在山东常年发生面积超700万亩次且发生日趋严重,每年造成蔬菜损失约20万吨,成为制约山东蔬菜产业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病 危害方式 蔬菜作物 丽蚜小蜂 寄主植物 茄果类 烟粉虱 暴发成灾
下载PDF
发育高温对烟粉虱及其优势寄生蜂适合度和同步性的影响
17
作者 冯雪莹 王路宽 +2 位作者 黄玉翠 杨春萍 徐海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138,共8页
为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升高对农业害虫-天敌系统的作用规律,研究不同程度高温条件对烟粉虱及其优势寄生蜂丽蚜小蜂适合度和同步性的影响。分别于恒定适温(26℃)和高/适温交替(30/26、34/26和38/26℃)条件下逐日观察统计烟粉虱和丽蚜... 为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升高对农业害虫-天敌系统的作用规律,研究不同程度高温条件对烟粉虱及其优势寄生蜂丽蚜小蜂适合度和同步性的影响。分别于恒定适温(26℃)和高/适温交替(30/26、34/26和38/26℃)条件下逐日观察统计烟粉虱和丽蚜小蜂成虫前期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初羽化雌成虫个体大小,并解剖初羽化丽蚜小蜂雌蜂卵巢,统计其抱卵量及卵子长度。结果显示,烟粉虱卵-1龄若虫、2龄若虫和3龄若虫各阶段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整个成虫前期的发育历期在30/26、34/26和38/26℃高/适温交替条件下比26℃恒定适温下分别缩短1.6、1.9和4.4 d;34/26和38/26℃时初羽化雌成虫个体明显变小。高/适温交替条件下丽蚜小蜂卵-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历期均明显缩短;整个成虫前期的发育历期在30/26、34/26和38/26℃温度下比26℃适温下分别缩短2.2、2.0和3.0 d;随着温度的升高,丽蚜小蜂初羽化雌蜂个体变小,卵巢内成熟卵子数量显著下降。由此可见,发育温度的升高,显著影响烟粉虱和丽蚜小蜂的适合度,二者的同步性发生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防实践中应充分考虑环境温度变化对烟粉虱及寄生蜂影响的差异性,合理制定烟粉虱的生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高温 烟粉虱 丽蚜小蜂 适合度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广东佛山地区田间烟粉虱的隐种鉴定及带毒率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晓涛 王依娜 +2 位作者 张可国 钟泽鑫 刘雅婷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2,共5页
对广东佛山地区田间烟粉虱隐种种群动态及其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和番茄褪绿病毒(To CV)的情况进行了检测。烟粉虱隐种鉴定结果表明,三水区烟粉虱种群全部为MED隐种,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为MED和MEAM1种群混合发生。烟粉虱带... 对广东佛山地区田间烟粉虱隐种种群动态及其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和番茄褪绿病毒(To CV)的情况进行了检测。烟粉虱隐种鉴定结果表明,三水区烟粉虱种群全部为MED隐种,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为MED和MEAM1种群混合发生。烟粉虱带毒率检测结果表明,采集自佛山6个地点的烟粉虱田间种群均携带TYLCV和To CV。除南海区狮山镇石门中学外,其余5个地点烟粉虱种群TYLCV带毒率均超过50%。除南海区丹灶镇金沙上安村外,其余5个地点烟粉虱种群To CV带毒率均达到100%。由烟粉虱传播的TYLCV和To CV在佛山地区的迅速扩张需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隐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番茄褪绿病毒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和县地区辣椒烟粉虱的防治效果
19
作者 朱永玲 翟勤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7期144-148,共5页
本文研究了4种新型杀虫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安徽和县地区辣椒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辣椒烟粉虱的防效均较好,药后10 d防效均... 本文研究了4种新型杀虫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安徽和县地区辣椒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辣椒烟粉虱的防效均较好,药后10 d防效均在90%以上,药后14 d防效均在85%以上,且对作物和天敌性较好。综合考虑药剂的持效性和安全性,这4种药剂均可用于防治辣椒烟粉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辣椒 杀虫剂 防效
下载PDF
烟粉虱取食及其与TYLCCNV共侵染对烟草植株内H_(2)O_(2)的诱导响应
20
作者 茹宁辰 姜珊 +2 位作者 纠敏 汪伦记 任利娜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本研究采用DAB染色法定位检测经烟粉虱取食及其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共侵染后烟草叶片中H_(2)O_(2)的积累,并定量分析烟草叶片中H_(2)O_(2)的含量。DAB染色结果表明,2种处理的烟草叶片中均未检测到H_(2)O_(2)积累;H_(2)O_(2... 本研究采用DAB染色法定位检测经烟粉虱取食及其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共侵染后烟草叶片中H_(2)O_(2)的积累,并定量分析烟草叶片中H_(2)O_(2)的含量。DAB染色结果表明,2种处理的烟草叶片中均未检测到H_(2)O_(2)积累;H_(2)O_(2)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处理均可诱导烟草叶片中H_(2)O_(2)含量较对照显著升高。在烟粉虱取食处理后0.5、1、3、6、12 h及1、3、5、7、9 d,烟草叶片中H_(2)O_(2)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2、1.71、1.77、1.77、1.95、1.46、1.82、1.63、1.53和1.08倍;共侵染处理后烟草叶片中H_(2)O_(2)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4、1.84、1.95、2.19、2.29、1.43、2.17、2.08、2.60和1.79倍。烟粉虱与TYLCCNV共侵染较烟粉虱取食可诱导烟草植株内H_(2)O_(2)含量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烟粉虱 烟草 活性氧 H_(2)O_(2) 诱导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