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氧液对严重烧伤休克期羊淋巴循环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冉丽 肖虎 +5 位作者 禚莹莹 王德昌 王一兵 霍然 冯永强 李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856-858,共3页
目的:研究高氧液对严重烫伤休克期羊淋巴循环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只成年雌性羊随机分为2组,A高氧液组(10只)和B对照组(10只),2组均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分别输入高氧液和平衡盐液,经股前淋巴管插管收集淋巴液,用放... 目的:研究高氧液对严重烫伤休克期羊淋巴循环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只成年雌性羊随机分为2组,A高氧液组(10只)和B对照组(10只),2组均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分别输入高氧液和平衡盐液,经股前淋巴管插管收集淋巴液,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伤后6、24、48h淋巴液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烧伤休克期A组各时相点淋巴液TNF-α、IL-6、IL-8水平显著低于B组。A组SaO2明显高于B组。结论:高氧液对严重烧伤休克期羊淋巴循环有改善作用,降低淋巴液中TNF-α、IL-6、IL-8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休克 高氧液 淋巴循环 TNF-α IL-6 IL-8
下载PDF
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帆 肖能坎 石胜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05-1106,共2页
烧伤休克是由于血浆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在严重烧伤后早期呈现的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后果的全身性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病症。成人烧伤面积超过20%、小儿超过10%就有可能发生休克.一般认为烧伤休克是血浆外渗引起有效循... 烧伤休克是由于血浆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在严重烧伤后早期呈现的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后果的全身性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病症。成人烧伤面积超过20%、小儿超过10%就有可能发生休克.一般认为烧伤休克是血浆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结果.而目前还缺乏防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有效措施.液体复苏治疗仍然是平稳度过休克期最有效和必不可少的措施。国内外烧伤界学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中发现,影响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最为重要和相关的因素是烧伤面积与患者的体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一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的Evans基于动物实验结果提出了第一个补液公式——Evans公式。其后经过各国烧伤界学者的不断改良和发展,逐渐形成适合于不同地域和特定条件的一系列烧伤抗休克补液公式。这些补液公式都继承了Evans公式的基本思想.以烧伤面积和体重作为核心因素来考虑补液量,在指导烧伤休克救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对烧伤休克形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监测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平稳度过休克期临床指标的不断完善,发现仅根据烧伤面积和体重来估计休克期补液量是不够的.影响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影响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其他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休克 补液量 Evans公式 有效循环血量 血管通透性增高 烧伤休克 烧伤面积
下载PDF
严重烧伤休克大鼠淋巴微循环、细胞因子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肖虎 王德昌 +2 位作者 冷向峰 冯永强 霍然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1-263,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严重烫伤休克期大鼠淋巴微循环及淋巴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观察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烧伤补液组、B烧伤非补液组和C对照... 目的研究严重烫伤休克期大鼠淋巴微循环及淋巴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观察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烧伤补液组、B烧伤非补液组和C对照组。在A组和B组动物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A组补液抗休克,B、C组不予补液。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伤后6、24、48h的运动变化,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检测淋巴液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烧伤休克淋巴管收缩频率降低,电镜下见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肿胀,内皮细胞连接破坏。淋巴液中TNF-α、IL-6、IL-8的水平升高。与A组比较,B组收缩频率显著降低,淋巴液中TNF-α、IL-6、IL-8的水平显著升高。结论严重烫伤休克大鼠淋巴管扩张,运动减少,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损伤,淋巴液中TNF-α、IL-6、IL-8的水平升高。液体复苏能够改善淋巴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休克 淋巴微循环 超微结构 TNF—α IL-6 IL-8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溶液在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诸震波 丁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9-81,88,共4页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溶液在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烧伤休克期需液体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研究组给予羟乙基淀粉溶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浆进行治疗,比较2组24h内血容量相关指标、烧伤后第24、48小时...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溶液在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烧伤休克期需液体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研究组给予羟乙基淀粉溶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浆进行治疗,比较2组24h内血容量相关指标、烧伤后第24、48小时胶体输入量及进出量比及烧伤后第1、3、14天血液及凝血功能各指标,并观察肝、肾功能异常及变态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烧伤后24h内的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尿量及烧伤后第24、48小时胶体输入量和进出量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烧伤后第1、3天,研究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2组第1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肝功能指标变化大体一致,肾功能无异常变化;研究组未见变态反应发生,对照组有3例出现荨麻疹。结论羟乙基淀粉溶液在早期可以替代天然胶体而有效地应用于对烧伤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中,但若能在应用羟乙基淀粉溶液24h后适当补充少量天然胶体,可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溶液 烧伤休克 液体复苏 疗效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休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廖锵云 吴晓健 +3 位作者 容咏新 林洁玉 廖夏 何芙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8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治疗烧伤休克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烧伤休克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参麦注射液进行...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治疗烧伤休克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烧伤休克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参麦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92.86%;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治愈率71.43%,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5.6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在治疗烧伤休克方面具有十分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烧伤休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观察输液量与尿量比对指导重度烧伤休克补液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兰晓娥 余莲香 姚美蓉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12期944-945,共2页
目的探讨时段性观察输入量与尿量之比,对指导烧伤休克补液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11例31%~90%以上严重烧伤病人,分31%~50%;51%~70%;71%~90%以上三个观察组。病人伤后45 m in入院,处于休克代偿阶段。按医嘱快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在24 h... 目的探讨时段性观察输入量与尿量之比,对指导烧伤休克补液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11例31%~90%以上严重烧伤病人,分31%~50%;51%~70%;71%~90%以上三个观察组。病人伤后45 m in入院,处于休克代偿阶段。按医嘱快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在24 h内护理记录心率、血压和末梢循环变化,重点时段性观察记录每组输入液体量与尿量之比,尿量70 l^90 m l.h-1,无血红蛋白尿,作为肾脏滤过功能良好的指标,输入量与自排尿量之比达4.5~5∶1,为血容量基本满足的指标。结果入院后1 h内每组输入量平均683.3~1250 m l,与自排尿量之比为5.54∶1~11.9∶1;伤后8h内输入量平均值3166.7~6350 m l,与自排尿量之比为3.57∶1~5.2∶1;24 h内输入量平均值7733~12125 m l,与尿量之比为3.6∶1~5.37∶1,无一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和休克症状,病人全部治愈。结论在基层医院,观察输入量与尿量之比,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对指导严重烧伤休克预防性补液,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批烧伤 烧伤休克 烧伤护理 排尿量 补液 输液量 乳酸钠林格氏液 血红蛋白尿 重度 量比
下载PDF
小剂量高渗盐胶体复苏烧伤休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新龙 刘洪琪 +4 位作者 邢玉玺 侯志成 陈志勇 李德水 刘凌风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高渗盐胶体复苏烧伤休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例成年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高渗盐复苏组和平衡液复苏组。高渗盐复苏组第1个24h给予3%氯化钠1000ml、1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5%碳酸氢钠500ml,第2个24h给予第... 【目的】探讨小剂量高渗盐胶体复苏烧伤休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例成年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高渗盐复苏组和平衡液复苏组。高渗盐复苏组第1个24h给予3%氯化钠1000ml、1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5%碳酸氢钠500ml,第2个24h给予第1个24h的半量。平衡液复苏组采用乳酸钠林格氏液复苏。两组液体复苏总量均采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复苏补液公式粗略计算,根据尿量调整液体总量,平均尿量维持在60-80ml/h。烧伤后2、4、6d检测红细胞膜流动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浆脂质过氧化含量和烧伤创面组织含水量。【结果】烧伤患者烧伤创面组织含水量早期增加,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脆性增加,血浆过氧化脂质含量增加。高渗盐复苏组烧伤创面组织含水量、脆性、血浆过氧化脂质含量较平衡液复苏组低(P〈0.05);红细胞膜流动性较平衡液复苏组佳(P〈0.05)。【结论】小剂量高渗盐胶体复苏烧伤休克可减少烧伤患者的组织含水量和血浆过氧化脂质含量,具有稳定红细胞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休克 液体复苏 高渗盐
下载PDF
粘附蛋白单抗对烧伤休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绪亮 金春华 +1 位作者 武湘兵 赵克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白细胞粘附分子LFA-1单抗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单抗防治烧伤休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大鼠烧伤休克模型,用红细胞跟踪相关仪和电视测微仪测量微静脉血液流速、口径、流量;镜下观察细... 目的:探讨运用白细胞粘附分子LFA-1单抗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单抗防治烧伤休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大鼠烧伤休克模型,用红细胞跟踪相关仪和电视测微仪测量微静脉血液流速、口径、流量;镜下观察细静脉白细胞粘附数,并记录动物存活时间。结果:单抗能减缓烧伤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和微静脉血流速度的下降趋势,显著降低微静脉的白细胞附壁粘着数,明显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两种单抗同时使用的效果更好.结论:运用粘附蛋白单抗能阻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减少白细胞嵌塞微静脉,达到改善烧伤休克微循环和保护组织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蛋白 单克隆抗体 烧伤休克 微循环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休克患者氧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之学 肖继州 +1 位作者 陈新 赵振霞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烧伤休克患者中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将烧伤休克患者随机均分为烧伤休克组(A组)、烧伤休克+乌司他丁给药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给药3 h后分别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光甘肽(GSH)...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烧伤休克患者中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将烧伤休克患者随机均分为烧伤休克组(A组)、烧伤休克+乌司他丁给药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给药3 h后分别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光甘肽(GSH)含量,评定氧自由基水平。结果:B组MDA明显低于A组,而SOD、GSH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对抗严重烧伤时机体因缺血再灌注损伤所产生的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烧伤休克 氧自由基
下载PDF
血栓素及其抑制剂氢溴酸山莨菪硷在烧伤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跃生 黎鳌 杨宗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21-424,共4页
作者观察了42例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血栓素(TXA_2)、前列环素(PGI_2)、循环血小板微聚物比率(CPAR)、血小板计数、全血粘度、心肌酶谱、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动态变化,分为两组。结果发现,对照组TXA_2、TXA_2/PGI_2比值、心肌酶谱、全血粘度... 作者观察了42例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血栓素(TXA_2)、前列环素(PGI_2)、循环血小板微聚物比率(CPAR)、血小板计数、全血粘度、心肌酶谱、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动态变化,分为两组。结果发现,对照组TXA_2、TXA_2/PGI_2比值、心肌酶谱、全血粘度、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均明显增高。输注氢澳酸山莨菪硷(654-2)后,654-2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PAR和血小板计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TXA_2与CPAR、血小板计数,全血粘度、心肌酶谱均呈明显相关(P<0.05~0.01)。表明TXA_2在烧伤休克血流变学变化及组织缺血损害中起一定作用,抑制剂654-2可减轻上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休克 血栓素 烧伤
下载PDF
为什么烧伤休克液体复苏的争论这么大——证据的来源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春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74-1876,共3页
目前国际上防治烧伤休克的液体复苏公式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胶晶体公式、平衡盐公式和高渗盐公式[1]。国际上最早使用的以及我国绝大多数医院使用的是胶晶体公式,而国外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平衡盐公式[以Parkland公式为代表,
关键词 液体复苏 烧伤休克 证据 高渗盐 国际 晶体 平衡
下载PDF
烧伤休克液体复苏的再实践与再认识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69-1871,共3页
烧伤休克曾经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认识-提高,烧伤休克的发病率也逐渐降低,直接死于烧伤休克期的病例已不多见[2-3]。但因休克期不平稳过渡,
关键词 烧伤休克 液体复苏 大面积烧伤患者 休克 发病率
下载PDF
创、烧伤休克时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耿世佳 任明姬 胡森 《感染.炎症.修复》 2007年第3期186-188,共3页
关键词 烧伤休克 胃肠功能障碍 免疫器官 治疗 生机 机体代谢 内毒素移位 血容量减少
下载PDF
成批烧伤休克的预防(11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边贝奇 柯建敏 +1 位作者 余发强 罗攀龙 《安徽医学》 2006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总结严重烧伤病人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预防。方法将一次性收治的11例31%以上严重汽油火焰烧伤病人,按烧伤严重程度分三个组,成功治愈的l临床资料总结。病人伤后45min入院时处于休克代偿期,血生化基本指标在正常范围。补液采取早、... 目的总结严重烧伤病人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预防。方法将一次性收治的11例31%以上严重汽油火焰烧伤病人,按烧伤严重程度分三个组,成功治愈的l临床资料总结。病人伤后45min入院时处于休克代偿期,血生化基本指标在正常范围。补液采取早、快、补足的原则,伤后8h以乳酸钠林格氏液为主,不给维持水,并辅以镇痛、镇静,持续低流量吸氧和防暑保暖,9h后增加胶体和维持水。观察伤后1h,8h、16h和24h内补液量与自排尿量之比、生命体征和基本生化指标变化。结果11例病人入院后未发生休克,尿量维持在90—100ml/h,伤后8h输液量与尿量之比已恢复到4.5—5.9:1,未出现血红蛋白尿,生命体征稳定,25~48h血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后续治疗期间,创面未发生浸润性感染,伤后3—4d开始切削痂植皮,植皮成活率100%,病人全部顺利治愈。结论严重烧伤后早期采取“早、快、足”的补偿方法,能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批伤烧 烧伤休克 预防性补液
下载PDF
持续监测pHi对于评价严重烧伤休克患者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青和 虞俊杰 +2 位作者 杨敏杰 袁琴芳 周红梅 《中国微循环》 2002年第5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胃肠缺血 ,胃粘膜 pH值(pHi)降低的发生规律 ,以评价对严重烧伤休克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从血流动力学、胃肠缺血等方面探讨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胃肠缺血的发生规律及对预后的评价。伤后入院立即复苏 ,按国内公式补充平衡...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胃肠缺血 ,胃粘膜 pH值(pHi)降低的发生规律 ,以评价对严重烧伤休克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从血流动力学、胃肠缺血等方面探讨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胃肠缺血的发生规律及对预后的评价。伤后入院立即复苏 ,按国内公式补充平衡液。结果伤后1h胃肠pHi就迅速下降 ,并恢复缓慢 ,伤后72h仍未达正常 ,死亡组 pHi持续<7.32。结论①胃肠缺血发生早 ,恢复慢。②以 pHi<7.32为界值 ,烧伤后 pHi持续降低患者 ,死亡特异性100 % ,敏感性80 % ,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休克患者 预后 PHI 持续监测 早期胃肠缺血 胃粘膜PH值 血乳酸
下载PDF
烧伤休克防治措施的改进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振荣 盛志勇 +1 位作者 柴家科 贺立新 《感染.炎症.修复》 2002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烧伤休克属低血容量性休克,但它与出血性休克血容量急剧减少的发病机理不同,它是由于体液渗出所致的渐进性血容量减少。这种减少有一个时间过程,随烧伤面积与深度和机体状况不同而时间有所长短,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1h 就有发生休克的可... 烧伤休克属低血容量性休克,但它与出血性休克血容量急剧减少的发病机理不同,它是由于体液渗出所致的渐进性血容量减少。这种减少有一个时间过程,随烧伤面积与深度和机体状况不同而时间有所长短,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1h 就有发生休克的可能。所以烧伤后及时快速补液,就成为防治休克的最主要措施,我们认为防治烧伤休克,补液应遵循"及时、快速、足量"的六字方针,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应使休克期复苏治疗达到以下三个目的:①纠正"失代偿性显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缺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休克 休克 烧伤面积 TBSA 乳酸钠林格液 血浆代用品 血浆增量剂 低分子右旋糖 严重烧伤 血定安 血流动力学指标 代血浆
下载PDF
应用高渗盐溶液防治小儿烧伤休克 被引量:8
17
作者 郝志强 高智仁 +1 位作者 李毅 聂兰军 《青海医药杂志》 1991年第6期3-4,共2页
本文报告了我院1984年以来对23例烧伤面积20%以上的小儿烧伤应用高渗盐溶液防治烧伤休克的疗效观察,效果满意。认为应用高渗盐溶液防治小儿烧伤休克,能使患儿平稳渡过休克期,并且有减少输液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节约胶体溶液、减轻患... 本文报告了我院1984年以来对23例烧伤面积20%以上的小儿烧伤应用高渗盐溶液防治烧伤休克的疗效观察,效果满意。认为应用高渗盐溶液防治小儿烧伤休克,能使患儿平稳渡过休克期,并且有减少输液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节约胶体溶液、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便于在基层单位和发生成批烧伤时大量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休克 高渗盐溶液 烧伤面积 休克 小儿烧伤 输液量 水肿回吸收期 大面积烧伤 伤时 高钠血症
下载PDF
升温输液对烧伤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聂树涛 赵继东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升温输液对烧伤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建立烧伤休克模型,一组采用低温(18℃)输液,另一组采用升温(37℃)输液,分别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升温输液组与低温输液组相比较,肠系膜微动... 目的探讨升温输液对烧伤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建立烧伤休克模型,一组采用低温(18℃)输液,另一组采用升温(37℃)输液,分别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升温输液组与低温输液组相比较,肠系膜微动脉管径(AD)、微静脉管径(VD)显著增大(P<0.001),微动脉血流速度(AFV)和微静脉血流速度(VFV)明显增快(P<0.005),毛细血管血流流态由线粒流变为线流。低温输液组微血管周围有渗出与出血13例,血流中发现有微小血栓8例,而升温输液组微血管周围有渗出与出血4例,血流中发现有微小血栓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升温输液对改善烧伤休克肠系膜微循环,并对烧伤休克所致多器官损害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输液 烧伤休克 肠系膜微循环
下载PDF
烧伤休克复苏中的尿液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芸玲 孙杰 《职业与健康》 CAS 200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烧伤休克 复苏 尿液
下载PDF
充分认识改进防治烧伤休克措施的必要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永华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2期2-3,共2页
关键词 全身性 烧伤休克 病理生理改变 组织水肿 严重烧伤 病情发展 临床综合征 必要性 面积 病理生理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