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TLRs及I-FABP与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赵波 孙发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9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I-FABP)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22年6月—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I-FABP)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的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35)与预后良好组(n=45)。比较两组的血清HMGB1、TLRs及I-FABP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绘制三项血清对严重烧伤脓毒症预后不良预测的ROC曲线;分析三项血清与APACHⅡ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良好组APACHE-Ⅱ、SOFA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且其血清HMGB1、TLRs及I-FABP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三项血清指标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HMGB1、TLRs及I-FABP联合AUC值为0.936,95%CI为0.885~0.986,敏感度为85.70%,特异度为88.90%。结论严重烧伤脓毒症血清HMGB1、TLRs及I-FABP均存在异常变化,可通过检测进而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为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脓毒症 HMGB1 TLRS I-FABP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Redox Biology》:谷氨酰胺促进烧伤脓毒症小鼠的肠黏液屏障功能
2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9-59,共1页
近日,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的研究者们在国际期刊《Redox Biology》上发表的研究显示,该研究证实谷氨酰胺促进黏蛋白2(mucin-2,MUC2)成熟和维持肠黏液屏障的中心机制是促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糖... 近日,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的研究者们在国际期刊《Redox Biology》上发表的研究显示,该研究证实谷氨酰胺促进黏蛋白2(mucin-2,MUC2)成熟和维持肠黏液屏障的中心机制是促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糖基化和抑制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 protein 2,AGR2)S-谷胱甘肽基化。研究发现,AGR2对MUC2的翻译后修饰起着关键作用。烧伤脓毒症引起的氧化应激增强了AGR2的S-谷胱甘肽基化,干扰了AGR2对MUC2前体的加工和修饰,阻碍了成熟MUC2的合成。谷氨酰胺通过己糖胺途径促进G6PD的氧连-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促进G6PD同源二聚体的形成和还原型辅酶Ⅱ(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的合成,从而抑制AGR2 S-谷胱甘肽基化,促进MUC2成熟,最终减轻烧伤脓毒症对肠黏液屏障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MUC2 谷氨酰胺 军医大学 G6PD 国际期刊 己糖胺 屏障功能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段媛媛 彭伟龙 +1 位作者 曹阳 赵晗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0期122-126,168,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科住院的烧伤脓毒症患者73例。根据患者28天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在入院时(T_(1))、脓毒症确诊时(T_(2))、脓毒症确诊后第3天(T_(3))3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NLR、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的差别。同时分析在脓毒症确诊时(T_(2))PCT、NLR、SOFA评分、NLR联合SOFA评分预测烧伤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 在T_(1)~T_(3) 3个时间点,WBC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和T_(3)时间点,PCT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1)~T_(3)时间点,NLR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和T_(3)时间点,SOFA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3)时间点,APACHEⅡ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脓毒症确诊时(T_(3)),PCT预测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7(P=0.010),阈值为14.145(敏感度为72.0%,特异性为87.5%);NLR预测效能的AUC为0.761(P<0.001),阈值是11.465(敏感度为81.0%,特异性为75.5%);SOFA评分预测效能的AUC为0.715(P=0.004),阈值为10.500(敏感度为75.0%,特异性为78.1%);NLR与SOFA评分联合预测时,AUC为0.890(P<0.001),预测效果优于其中任何一项单独预测时的效能。结论 NLR和SOFA评分是烧伤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预测烧伤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时,其预测能力明显提高,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烧伤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杏绮 陈华德 +2 位作者 罗志军 刘鹏 王和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47-2449,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对重症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危重烧伤中脓毒症诊断确立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PHVHF组14例,对照组12例。PHVHF组给予常规烧伤治疗,同时给予PHVHF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烧伤治疗。观察两组治...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对重症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危重烧伤中脓毒症诊断确立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PHVHF组14例,对照组12例。PHVHF组给予常规烧伤治疗,同时给予PHVHF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烧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细胞因子。结果 PHVHF组治疗后72 h HR、APACHEⅡ评分、TNF-α、IL-6与同组SIRS开始时比较,改善显著(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72 h后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VHF能够有效清除重症烧伤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 介质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烧伤脓毒症患者TNF-α、NF-κB、IL-6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彩玲 肖光文 +2 位作者 肖谊民 宋琳苑 廖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烧伤脓毒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选择择期手术治疗的烧伤脓毒症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烧伤脓毒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选择择期手术治疗的烧伤脓毒症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且在手术过程中以0.3μg/(kg·h)速率持续输注。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分别比较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HR)、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静脉血TNF-α、NF-κB、IL-6水平以及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T1、T2、T3及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T4时的血清TNF-α、NF-κB、IL-6水平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1)不同时间TNF-α、NF-κB、IL-6水平有差异(F=13.322、5.362和21.457,P=0.000、0.034和0.000);(2)两组血清TNF-α、NF-κB、IL-6水平有差异(F=11.472、16.813和14.195,均P=0.000),观察组血清TNF-α、NF-κB、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两组血清TNF-α、NF-κB、IL-6的变化趋势有差异(F=14.623、4.974和17.765,P=0.000、0.038和0.000)。两组T1、T2、T3、T4时的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Fi O)水平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1)不同时间2Pa O2、Pa CO2/Fi O2水平有差异(F=15.382和17.367,均P=0.000);(2)两组的Pa O2、Pa CO2/Fi O2水平有差异(F=9.276和12.343,均P=0.000),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3)两组的Pa O2、Pa CO2/Fi O2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F=9.156和10.485,均P=0.00)。观察组住院时间为(8.3±1.4)d,低于对照组的(9.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烧伤脓毒症患者手术中可有效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右美托咪定 因子 肺功能 血气分析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对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琛 邹同荣 陈国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96-98,10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7例与死亡组19例。4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在确诊为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9天检测血清PCT和Hs-CR...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7例与死亡组19例。4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在确诊为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9天检测血清PCT和Hs-CRP及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在烧伤脓毒症确诊时绘制46例患者血清P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血清PCT在确诊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9天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存活组血清PCT下降,且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Hs-CRP和APACHEⅡ评分在确诊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天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Hs-CRP和APACHEⅡ评分在确诊脓毒症后的第3、5、7、9天高于生存组(P<0.05)。4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对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31,11.23 ng/m L为血清PCT的最佳阈值,灵敏度为90.6%,特异性度为100%。结论:血清PCT值可作为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指标,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烧伤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脓毒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毛远桂 黄友芸 +1 位作者 辛国华 曾元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930-930,共1页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 :将烧伤脓毒症 4 3例随机分为两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或白参、麦冬汤进行治疗 ,对照组选择敏感抗生素全身抗感染 ,创面以磺胺嘧啶银冷霜换药或手术切削...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 :将烧伤脓毒症 4 3例随机分为两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或白参、麦冬汤进行治疗 ,对照组选择敏感抗生素全身抗感染 ,创面以磺胺嘧啶银冷霜换药或手术切削痂植异种皮 ,适当给予营养支持。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2 4例中 ,显效 16例 ,有效 7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 95 8% ,显效病程平均 3 8天。对照组显效 10例 ,有效 5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78 9% ,显效病程平均 6 2天。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程明显比对照组短。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脓毒症疗程短 ,疗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焕纳 田社民 +1 位作者 黄红军 李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0期98-99,共2页
目的分析及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在烧伤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 目的分析及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在烧伤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肌酐(Cr)、APACHEⅡ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烧伤脓毒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烧伤脓毒症 疗效 APACHEⅡ评分
下载PDF
早期防治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梁达荣 钟棉 张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临床防治烧伤早期脓毒症的措施 ,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以 1990年为界 ,将前后两个 10年 (1980~ 1990 ,1991~ 2 0 0 0 )收治的危重烧伤患者 ,通过不同的防治手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后 10年的烧伤脓毒... 目的 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临床防治烧伤早期脓毒症的措施 ,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以 1990年为界 ,将前后两个 10年 (1980~ 1990 ,1991~ 2 0 0 0 )收治的危重烧伤患者 ,通过不同的防治手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后 10年的烧伤脓毒症患者继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明显减少、死亡率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后 10年采用的防治烧伤早期脓毒症的措施是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防治
下载PDF
血液净化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解长飞 陶运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0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对血液净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50例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将5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25例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治疗,...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对血液净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50例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将5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25例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转归与预后情况相比观察组,效果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观察组降低程度相比治疗前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的降低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观察组。结论:血液净化技术对改善脏器功能方面有良好作用,且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因为烧伤而并发的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因此能够实现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不良应激反应,属于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治疗过程中此项方式可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烧伤脓毒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烧伤脓毒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锵云 吴晓健 +3 位作者 容咏新 林洁玉 廖夏 何芙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6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探讨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烧伤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97例,其中有32例为重度烧伤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使用尼莫地平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探讨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烧伤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97例,其中有32例为重度烧伤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使用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占62.5%,有效4例占31.5%,无效2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6例占37.5%,有效5例占31.25%,无效5例占31.25%,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烧伤脓毒症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浆内的炎性介质,同时使血浆抗氧化力TAC的升高,并发症低,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尼莫地平 脓毒 危重烧伤脓毒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烧伤脓毒症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军 陈清 俞守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74-975,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快速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用于定量检测烧伤脓毒症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生物素一链霉素系统放大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以免抗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多克隆抗体做为包被抗体,以生...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快速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用于定量检测烧伤脓毒症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生物素一链霉素系统放大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以免抗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多克隆抗体做为包被抗体,以生物素标记的抗SEB单克隆抗体作为第2抗体进行测定。结果在0.078—10.000ug/L的浓度范围内,SEB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0.9876;重度烧伤患者血清中SE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SEB,灵敏性达0.078ug/L,可用于临床烧伤患者血清中的SEB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烧伤脓毒症
下载PDF
枸橼酸钠抗凝CRRT在烧伤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宏涛 田社民 +5 位作者 查新建 魏莹 黄红军 李允 杨焕纳 夏成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5期229-230,共2页
目的观察枸橼酸钠抗凝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烧伤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确诊为烧伤脓毒症的患者,按照抽签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CR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钠抗凝治疗。对比两组C... 目的观察枸橼酸钠抗凝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烧伤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确诊为烧伤脓毒症的患者,按照抽签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CR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钠抗凝治疗。对比两组CRRT前后血滤效果。结果 CRRT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均较CRRT前下降,且CRRT后观察组患者BUN、Cr、TB水平分别为(15.82±9.36)mmol/L、(180.81±55.36)μmol/L、(23.32±15.68)μmol/L,均较对照组的(19.68±9.66)mmol/L、(210.98±56.18)μmol/L、(30.99±15.66)μmol/L下降显著(P<0.05)。结论枸橼酸钠抗凝CRRT对烧伤脓毒症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血滤效果,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枸橼酸钠 抗凝
下载PDF
血液净化疗法在烧伤脓毒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倩 仇旭光 +2 位作者 陈挺孙 王野平 蒋金珩 《浙江实用医学》 2004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血液净化疗法辅助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3例烧伤脓毒症患者应用持续静脉滤过、灌流辅助治疗。结果 本组 13例除 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 ,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应用血液净化疗法辅助治疗烧伤... 目的 探讨应用血液净化疗法辅助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3例烧伤脓毒症患者应用持续静脉滤过、灌流辅助治疗。结果 本组 13例除 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 ,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应用血液净化疗法辅助治疗烧伤脓毒症患者 ,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 ,预防MODS的发生 ,为手术治疗争取时间 ,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疗法 烧伤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乌司他汀治疗烧伤脓毒症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庆洋 赵仲农 +4 位作者 孙建平 张水良 陈高才 孟朝辉 刘文阳 《浙江实用医学》 2005年第3期204-204,217,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Ulinastatin,UTI)对烧伤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经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UTI治疗。测定两组确诊脓毒症时以及确定后第7天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Ulinastatin,UTI)对烧伤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经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UTI治疗。测定两组确诊脓毒症时以及确定后第7天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脓毒症持续时间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发生率。结果乌司他汀治疗后,脓毒症患者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均P<0.01)。治疗组脓毒症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发生MODS3例,对照组4例)。结论乌司他汀对烧伤脓毒症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乌司他汀 疗效观察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syndrome 血浆TNF-Α 脓毒患者 治疗作用 持续时间 MODS 白细胞介素 对照组 治疗组 显著性 常规治疗 观察比较 IL-6 UTI 发生率 治疗后 治疗前
下载PDF
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盈斌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5-356,361,共3页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临床特点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syndrome 全身性感染 治疗 shock) 常见并发 脓毒性休克 救治成功率 细菌毒素 常用术语 脓毒 病理生理 严重烧伤 及时诊断 败血 菌血
下载PDF
血液滤过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伴发的高钠血症 被引量:2
17
作者 申传安 柴家科 +8 位作者 姚咏明 李冀军 盛志勇 杨红明 高建川 李利根 贺立新 郝岱峰 贾晓明 《感染.炎症.修复》 2002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对严重烧伤脓毒症合并高钠血症病人的疗效。方法:应用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治疗8例严重烧伤脓毒症合并高钠血症的病人。观察病情、外周血电解质、血流动力学、氧摄取率变化;检测血滤开始时、血滤结束时血浆内炎...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对严重烧伤脓毒症合并高钠血症病人的疗效。方法:应用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治疗8例严重烧伤脓毒症合并高钠血症的病人。观察病情、外周血电解质、血流动力学、氧摄取率变化;检测血滤开始时、血滤结束时血浆内炎性介质(IL-1β、IL-6、IL-8和 TNF-α)浓度变化以及滤液中上述炎性介质的含量,计算跨膜清除率。结果:病人经血液滤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血钠浓度恢复至生理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以及氧摄取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血滤结束时血浆内IL-1β、IL-6、IL-8和 TNF-α的浓度较血滤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超滤液中也检测到上述4种细胞因子。随血滤时间延长,IL-1β、IL-6跨膜清除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IL-8和 TNF-α跨膜清除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液滤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平稳而有效降低病人外周血钠离子浓度,并能部分清除体内 IL-1β、IL-6、IL-8和 TNF-α等炎性介质,平衡机体炎性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病情,对治疗烧伤脓毒症伴发的高钠血症,降低其高病死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钠血 烧伤脓毒症 血液滤过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烧伤脓毒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承宁 《海峡药学》 2016年第11期175-176,共2页
目的 对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2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采用单纯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患者... 目的 对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2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采用单纯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7天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达到了87.5%(35/40)的28天生存率,对照组达到了67.5%(27/40)的28天生存率;在生存率方面相比,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各项炎症因子、慢性健康和急性生理状况评分、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烧伤脓毒症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ICU入住时间,并且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乌司他丁 血必净
下载PDF
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博 闫笛 宋岩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855-857,共3页
目的分析烧伤脓毒症患者经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9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45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烧... 目的分析烧伤脓毒症患者经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9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45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给予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与28 d死亡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NF-a、IL-6、IL-1水平以及临床相关性指标值显著优于治疗之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8 d死亡率、住院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脓毒症患者经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新型生物标志物在烧伤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娇 王海滨 +1 位作者 张冬青 王云云 《感染.炎症.修复》 201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脓毒症(sepsis)是重度烧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诱发脓毒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烧伤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涉及到炎症反应、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等一系列环节,目前认为是... 脓毒症(sepsis)是重度烧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诱发脓毒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烧伤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涉及到炎症反应、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等一系列环节,目前认为是大量炎症介质释放而导致全身促炎与抗炎反应失衡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脓毒症 生物标志物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诊断 介质释放 脓毒性休克 烧伤患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