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烧伤不同的烧伤面积对休克期补液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志勇 田恒进 靖树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42-44,共3页
目的再探讨重度烧伤不同的烧伤面积对休克期补液量的影响,对伤后第1个24 h的常规补液公式[晶体与胶体总量(mL)=1.5×体重×烧伤面积,补液系数为常数1.5]提出完善的建议。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1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69例烧伤面... 目的再探讨重度烧伤不同的烧伤面积对休克期补液量的影响,对伤后第1个24 h的常规补液公式[晶体与胶体总量(mL)=1.5×体重×烧伤面积,补液系数为常数1.5]提出完善的建议。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1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69例烧伤面积大于30%、年龄18~70岁、伤后到入院时间少于4 h并且平稳度过休克期的烧伤患者,记录其烧伤面积、体重及伤后第1个24 h的晶体、胶体量,计算出补液系数Y=(晶体+胶体)/体重/烧伤面积,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补液系数Y与烧伤面积X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方程,得到补液系数与烧伤面积的关系。结果自变量烧伤面积X与因变量补液系数Y呈直线性相关,回归方程:Y=0.0124X+1.1865,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补液系数不应局限于常数1.5,重度烧伤休克期补液量与烧伤面积不宜仅考虑为直线相关,而应考虑为曲线相关。传统的第1个24h烧伤补液公式可调整为:晶体与胶体补液量(mL)=(0.0124×烧伤面积+1.1865)×体重×烧伤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烧伤面积 烧伤补液公式 休克期
下载PDF
输入量与尿量比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中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徐溪 莫乃新 +3 位作者 陈文美 祝伟建 蒋青岳 王敏 《微创医学》 2016年第4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索时段性观察输入量与尿量之比,对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成人患者13例作为A组,入院时无尿,加上情况紧急,为了迅速补液以防休克,采用了传统烧伤公式计算补液量,24 h后的补液则根据输入量与... 目的探索时段性观察输入量与尿量之比,对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成人患者13例作为A组,入院时无尿,加上情况紧急,为了迅速补液以防休克,采用了传统烧伤公式计算补液量,24 h后的补液则根据输入量与尿量比,在公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15例患者(均为个体烧伤)为B组,在传统烧伤公式计算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输入量与尿量比进行补液调整;于48 h后监测两组患者的Na+浓度、K+浓度、心率、血压等指标,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主要脏器功能,以此评价根据输液量与尿量比指导补液的可行性。结果第1个24 h:补液量/尿量:A组为(2.8±0.7),B组为(3.6±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24 h:补液量/尿量:A组为(1.82±0.5),B组为(1.75±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后,监测患者的Na+浓度、K+浓度、心率、血压等指标,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主要脏器功能,除HCT外,两组患者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设备及医务人员数量有限制、患者无尿等紧急情况下,为了迅速补液防止休克,可以谨慎采用公式计算补液量,方便易行,但是后期必须迅速调整补液量,注重恢复患者主要脏器功能;若情况允许,开始治疗时就观察输入量与尿量之比适时调整补液量,能显著降低烧伤患者主要脏器功能受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休克 烧伤补液公式 量与尿量比
下载PDF
烧伤休克期有关补液公式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5
3
作者 罗高兴 彭毅志 +8 位作者 庄颖 张立辉 周秘 程文广 吴军 张家平 袁志强 罗奇志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评价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简称三医大公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5--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的热力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伤后8h内入院且无特殊疾患)共71例,分为成人组(46... 目的评价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简称三医大公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5--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的热力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伤后8h内入院且无特殊疾患)共71例,分为成人组(46例)、小儿组(25例)。患者入院后即按照三医大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监测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补液速度。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补液量、实际补液系数、尿量。结果71例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未发生明显的因液体复苏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成人组伤后第1、2个24h及小儿组伤后第2个24h的实际补液量超过各自计划补液量的16%~38%。成人组第1、2个24h的实际补液系数大于公式所要求的补液系数。2组患者第1个24h尿量为1.1~1.2mL·kg^-1·h^-1左右;第2个24h成人组为(1.2±0.4)mL·kg^-1·h^-1,小儿组为(1.7±0.5)mL·kg^-1·h^-1。结论三医大公式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治疗的较好选择,在应用此公式时须强调进行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疗法 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公式 个性化治疗 尿量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创面深度对休克期晶、胶体补液量影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朝晖 徐国士 +3 位作者 邱明昕 王野 周晓力 朱志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不同的创面深度对烧伤患者休克期晶、胶体补液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0月至2009年1月间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63例烧伤面积大于50%、年龄大于14岁、伤后到入院时间少于6h并且平稳度过休克期的烧伤患者。观察其浅Ⅱ度、...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不同的创面深度对烧伤患者休克期晶、胶体补液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0月至2009年1月间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63例烧伤面积大于50%、年龄大于14岁、伤后到入院时间少于6h并且平稳度过休克期的烧伤患者。观察其浅Ⅱ度、深Ⅱ度、Ⅲ度面积(X1、X2、X3)及伤后第1天、第2天的晶体、胶体量。通过数值转换计算出创面因素Y(K×烧伤面积)=(晶体+胶体)/体重,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浅Ⅱ度、深Ⅱ度、Ⅲ度面积及创面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方程。经方程转换得到浅Ⅱ度、深Ⅱ度、Ⅲ度面积和体重与补液量的关系。结果自变量浅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面积与因变量创面因素Y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第1天为Y=1.370×X1+1.682×X2+1.851×X3;第2天为Y=0.810×X1+0.817×X2+1.184×X3。且总的回归方程及各个自变量均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补液不仅与烧伤面积有关,而且与烧伤深度关系密切。传统的烧伤补液公式应增加烧伤深度因素参数,第1天晶体与胶体补液量(mL)为(1.4×浅Ⅱ度面积+1.7×深Ⅱ度面积+1.9×Ⅲ度烧伤面积)×体重;第2天为(0.8×浅Ⅱ度面积+0.8×深Ⅱ度面积+1.2×Ⅲ度烧伤面积)×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烧伤深度 烧伤补液公式 休克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