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建飞 武慧群 +2 位作者 李凌鑫 罗伟贤 任连军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RA活动期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RA活动期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均治疗两周。于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DAS28)评分、疼痛(VAS)评分、炎性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指标(Treg细胞、Th17细胞、Treg/Th17细胞),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中医证候关节肿胀、冷痛、压痛、晨僵、屈伸不利评分分别为(0.72±0.18)分、(0.70±0.20)分、(0.81±0.22)分、(0.68±0.15)分、(0.77±0.19)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03±0.24)分、(0.96±0.23)分、(1.14±0.26)分、(0.91±0.21)分、(1.09±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DAS28、VAS评分分别为(2.18±0.33)分、(2.46±0.22)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6±0.47)分、(2.89±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ESR、抗CCP抗体、RF、CRP、TNF-α水平分别为(16.23±2.29) mm/h、(172.30±30.14) IU/mL、(130.85±15.42) IU/mL、(10.20±1.68) mg/L、(18.95±4.38) pg/m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84±3.41) mm/h、(205.68±36.77) IU/mL、(157.62±24.10) IU/mL、(13.65±2.06) mg/L、(24.51±6.0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Treg/Th17比值分别为(2.61±0.35)%、2.44±0.3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17±0.28)%、1.68±0.32,Th17细胞百分比为(1.07±0.1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9±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活动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烧山火针刺法 甲氨蝶呤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烧山火针刺法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疗效观察
2
作者 刘俊智 贾松涛 +4 位作者 张春敏 王博聪 邢军 赵保礼 王晔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21期2982-2986,共5页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刺法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北省中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卒中后尿失禁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烧山火针组30例给予“烧山火”针刺法结合盆底肌训练...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刺法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北省中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卒中后尿失禁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烧山火针组30例给予“烧山火”针刺法结合盆底肌训练,普通针刺组30例给予普通针刺法结合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训练组30例给予单纯盆底肌训练,3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排尿时间、膀胱最大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ICI-Q-SF问卷评分、HAMD评分,统计3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3组最大尿流率、排尿时间、膀胱最大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烧山火针组各项尿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和盆底肌训练组(P均<0.05),普通针刺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盆底肌训练组(P均<0.05)。3组患者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ICI-Q-SF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烧山火针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ICI-Q-SF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普通针刺组和盆底肌训练组(P均<0.05),普通针刺组均明显低于盆底肌训练组(P均<0.05)。烧山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3.4%,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盆底肌训练组总有效率为50.0%,烧山火针组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和盆底肌训练组(P均<0.05),普通针刺组明显高于盆底肌训练组(P<0.05)。结论“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优于普通针刺和单纯盆底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山火针刺法 中风 尿失禁 盆底肌训练
下载PDF
烧山火针刺法辅治面瘫风寒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检妹 刘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辅治面瘫风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中2例退出研究,最终为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用西药及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烧山火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以及改良Portman评分均高于...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辅治面瘫风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中2例退出研究,最终为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用西药及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烧山火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以及改良Portma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针刺法辅治面瘫风寒型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风寒型 烧山火针刺法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中极、三阴交烧山火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
4
作者 杨秀梅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4期4561-456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极、三阴交烧山火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PUR)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PUR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40例,中极、三阴交烧山火针刺法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组... 目的探讨中极、三阴交烧山火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PUR)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PUR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40例,中极、三阴交烧山火针刺法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组(40例,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和针刺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组(40例,中极、三阴交烧山火针刺法+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共治疗3 d。比较3组临床疗效、排尿情况、盆底肌力(盆底Ⅰ类及Ⅱ类肌纤维收缩时间)。结果针刺组、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总有效率低于针刺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组(P<0.05);与针刺组、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比较,针刺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少,首次排尿时间短(P<0.05);治疗后,针刺组、低频脉冲电刺激组盆底Ⅰ类及Ⅱ类肌纤维收缩时间短于针刺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组(P<0.05)。结论PUR患者采用中极、三阴交烧山火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力,降低膀胱残余尿量,缩短首次排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山火针刺法 低频脉冲电 产后尿潴留
下载PDF
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肾阳虚不孕症17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传年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232,共1页
近年来笔者采用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1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7例患者均为结婚2年以上,夫妻性生活正常,无器质性疾病,年龄最小25岁,最大33岁.
关键词 烧山火针刺法 治疗 肾阳虚型不孕症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烧山火针刺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21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在东 赵佳辉 +2 位作者 秦亚冰 李晶 林雪莲 《中医研究》 2019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刺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4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蜡疗,治疗组21例给予烧山火针刺法(内膝眼、犊鼻、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刺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4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蜡疗,治疗组21例给予烧山火针刺法(内膝眼、犊鼻、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治疗。两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0.95%。两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山火针刺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与中药蜡疗疗效相当,均可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中医药疗 风寒湿痹型 烧山火针刺法/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烧山火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林雁 刘坤明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使用润滑性泻药例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便秘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润泻药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山火针刺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粪便性状,对排便时间延长、排便费劲、排便困难等便秘症状有确切疗效,提高中风后便秘患者生存质量,对润泻剂依赖性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气虚型便秘 烧山火针刺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