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软骨糖蛋白-40、热休克蛋白-70及儿茶酚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警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45-447,451,共4页
目的:探究人软骨糖蛋白-40(YKL-40)、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儿茶酚胺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进行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共213例,并... 目的:探究人软骨糖蛋白-40(YKL-40)、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儿茶酚胺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进行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共213例,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临床生理指标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105例和不稳定心绞痛(UAP)108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低危组(评分≤30分)59例、中危组(30分<评分≤60分)69例和高危组(评分>60分)85例;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组35例、双支组106例和多支组72例。①记录并比较AMI组、UAP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YKL-40、HSP-70、儿茶酚胺水平;②记录并比较低、中、高危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YKL-40、HSP-70、儿茶酚胺水平;③分析YKL-40、HSP-70、儿茶酚胺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联性;④分析YKL-40、HSP-70、儿茶酚胺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AP组、AMI组患者YKL-40、HSP-70、儿茶酚胺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UAP组相比,AMI组患者YKL-40、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HSP-70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②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YKL-40、儿茶酚胺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低危组及中危组患者相比,高危组患者HSP-70水平显著降低(P<0.05)。③随着患者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YKL-40、儿茶酚胺水平升高,HSP-70水平降低;与单支组及双支组患者相比,多支组患者YKL-40、儿茶酚胺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HSP-70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④相关性分析显示,YKL-40、儿茶酚胺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HSP-70评分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ACS患者YKL-40、HSP-70及儿茶酚胺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YKL-40、儿茶酚胺水平升高,HSP-70水平降低。同时,YKL-40、HSP-70及儿茶酚胺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显著相关,且能够很好的评估ACS患者病情及冠脉病变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人软骨糖蛋白-40 热休克蛋白-70 儿茶酚胺 冠脉病变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国兴 胡建章 +3 位作者 王婷婷 郑卫东 林雯 武莉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为探讨热休克蛋白-70对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strep-tavidin-alkalinephosphatase,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in-70,HSP-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 目的:为探讨热休克蛋白-70对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strep-tavidin-alkalinephosphatase,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in-70,HSP-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23例)和正常晶状体(7例)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热休克蛋白-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中全部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全部为阴性表达,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4.67,P <0.01)。结论:热休克蛋白-70在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糖尿病性白内障 免疫组化技术 上皮细胞 晶状体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大鼠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明均 刘勇 +2 位作者 邓成国 陈学强 柯奇周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热休克蛋白-70 大鼠 临床表现 诊断 病理 左旋多巴 治疗
下载PDF
癫痫灵颗粒对戊四唑致痫大鼠C-fos蛋白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顺 刘军 +1 位作者 蔡玉颖 王威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9期827-828,共2页
目的观察癫痫灵颗粒对戊四唑致痫大鼠脑内C-fos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只大鼠分为6组,通过与阳性药物组及模型组的比较,研究癫痫灵颗粒抗癫痫作用的机制。结果研究表明癫痫灵颗粒可显著减轻大鼠癫痫发作,可使... 目的观察癫痫灵颗粒对戊四唑致痫大鼠脑内C-fos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只大鼠分为6组,通过与阳性药物组及模型组的比较,研究癫痫灵颗粒抗癫痫作用的机制。结果研究表明癫痫灵颗粒可显著减轻大鼠癫痫发作,可使戊四唑致痫大鼠的大脑中减少C-fos蛋白释放,降低hsp-70在大鼠脑内的表达。结论癫痫灵颗粒具有良好的抗癫痫效果,可减轻大鼠癫痫发作对大脑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灵颗粒 C-FOS蛋白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细辛脑注射液对槐定碱致痫大鼠Caspase3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甄军丽 王维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槐定碱致痫大鼠脑内Caspase3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的测定,探讨细辛脑注射液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方法随机将42只大鼠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对照组及细辛脑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通过免疫组化学... 目的通过对槐定碱致痫大鼠脑内Caspase3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的测定,探讨细辛脑注射液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方法随机将42只大鼠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对照组及细辛脑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通过免疫组化学法和Nissle染色法,研究细辛脑注射液对Caspase3和hsp-70含量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细辛脑注射液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减轻大鼠癫痫发作(P<0.05),可使槐定碱致痫大鼠的脑组织中减少Caspase3释放,降低hsp-70在大鼠脑内的表达。结论细辛脑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抗癫痫效果,可减轻大鼠癫痫发作时对脑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脑注射液 槐定碱 CASPASE3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27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6
作者 李莹 刘远光 +1 位作者 王冬兰 刘月霞 《解剖学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和-27(HSP-27)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外伤性白内障的晶体12例。正常人带有前囊膜的晶状体6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Hsp-70...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和-27(HSP-27)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外伤性白内障的晶体12例。正常人带有前囊膜的晶状体6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Hsp-70、HSP-27的表达,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HSP-70、HSP-27在外伤性白内障(83.8%±7.6%)、(68.5%±5.2%)和正常人(18.3%±6.4%)、(14.5%±5.7%)在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70、HSP27可能在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休克蛋白-27 外伤性白内障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和一氧化氮在不同年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7
作者 张伟 李巍伟 +2 位作者 夏晓红 王燕凌 王惠娟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33-734,共2页
①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时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②方法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分钟后松夹再灌注。实验大鼠按鼠龄分为4组:青年大鼠对照组、青年大鼠缺血再灌注组、老年大鼠对照... ①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时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②方法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分钟后松夹再灌注。实验大鼠按鼠龄分为4组:青年大鼠对照组、青年大鼠缺血再灌注组、老年大鼠对照组、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均为6只。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含量,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iNOS水平。③结果青、老年IRI组大鼠HSP-7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出现较多的棕黄色颗粒,呈弥漫性分布,肾小球未观察到明显棕黄色颗粒。青、老年IR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浆中NO含量升高而诱导型NO合酶(iNOS)含量下降。④结论HSP-70和NO保护肾脏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HSP-70可能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从而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由原生型NO合酶(cNOS)诱导的具有保护作用的NO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热休克蛋白-70 实验大鼠
下载PDF
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低压复苏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成龙 张利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15-3117,共3页
目的:应用大鼠的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在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低压复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低压复苏的意义。方法:Wistar大鼠120只,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休克未处理组、常压复苏组、低压复苏... 目的:应用大鼠的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在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低压复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低压复苏的意义。方法:Wistar大鼠120只,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休克未处理组、常压复苏组、低压复苏组。动态观察伤后0.5、1、3、5、7h大鼠肝组织HSP-70变化。采用Westernblot检测其蛋白的表达;用RT-PCR观察HSP-70mRNA水平变化的规律。结果:低压复苏组HSP-70休克前和休克后0.5、1、3、5、7hCT值分别为33.73±0.39、31.32±0.42、27.14±0.31、21.46±0.45、20.86±0.57、19.15±0.31,与其他组休克后3、5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压复苏能增强HSP-70在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后肝组织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术 休克 出血性 热休克蛋白-70 肝脏 大鼠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胃癌患者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盛光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ln)对胃癌术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ln-Gln组(n=25)和对照组(n=25),2组患者术后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Aln-Gln组术后...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ln)对胃癌术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ln-Gln组(n=25)和对照组(n=25),2组患者术后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Aln-Gln组术后静脉滴注Aln-Gln1周。术前1d和术后7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Gln浓度,ELISA法检测血清IL-8、HSP70水平,并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体脂含量和体质指数。结果:Aln-Gln组术后血清Gln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术后Aln-Gln组血清IL-8水平较对照组术后无变化(P>0.05),术后Aln-Gln组血清HSP70水平较对照组和术前升高(P均<0.05)。术后Aln-Gl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体脂含量、体质指数较术后对照组升高(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补充Gln可提高血清HSP70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胃癌 白细胞介素-8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免疫印迹测定在免疫相关与非相关性内耳疾病的诊断意义
10
作者 阎志毓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2年第6期377-377,共1页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印迹测定 免疫相关 非相关性 内耳疾病 诊断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梁俊永 孙秀红 王国臣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5期393-396,共4页
①目的探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以及参芪扶正注射液对ALI的保护作用机制。②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LI组、参芪扶正组。ALI组腹腔注射内毒素,参芪扶正组腹腔注射内毒素、参... ①目的探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以及参芪扶正注射液对ALI的保护作用机制。②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LI组、参芪扶正组。ALI组腹腔注射内毒素,参芪扶正组腹腔注射内毒素、参芪扶正注射液,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均于实验开始2小时后处死,测定各组大鼠血氧饱和度、肺系数,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肺组织中HSP-70的表达。③结果 ALI组较参芪扶正组肺系数明显增加、血氧分压明显下降、肺组织中HSP-70的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ALI组大鼠肺组织光镜下见大量多核白细胞浸润、肺泡隔增宽、肺泡内出血以及肺泡完整性破坏;参芪扶正组大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ALI组减轻,肺间质有轻至中度水肿,白细胞浸润也较ALI组轻。④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ALI大鼠的肺组织起保护作用,可能与诱导HSP-7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热休克蛋白-70 内毒素 参芪扶正注射液
下载PDF
免疫原性热休克蛋白-70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结肠直肠癌中的过度表达
12
作者 Banerjea A. Feakins R.M. +1 位作者 Nickols C.D. 王晓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25-26,共2页
PURPOSE: Colorectal cancers that display high-degre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mproved prognosis and evidence of an activated host immune response. Molecular analyses have suggested that heat ... PURPOSE: Colorectal cancers that display high-degre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mproved prognosis and evidence of an activated host immune response. Molecular analyses have suggested that heat shock proteins, a family of proteins that have key immunologic functions, are upregulated in these cancers.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70 and 110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survival, and other clinicopathologic parameters. METHODS: Twenty-six colorectal cancers that displaye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were matched by age, stage, and site in the colorectum to 26 microsatellite-stable cancer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expression of both markers. RESULTS: The microsatellite-unstable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than the microsatellite-stable group (P = 0.006), and patients undergoing curative resections for unstable cancers had improved prognosis compared with their stable counterparts (P = 0.026). Significantly, in a mult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low or absent heat shock protein 70 expression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 poor outcome (P = 0.001). CONCLUSIONS:Heat shock protein 70 has known functions that promot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Its over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s wit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ay be pivotal to explaining these tumors’ enhanced immunogenicity and improved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微卫星不稳定性 结肠直肠癌 肿瘤免疫原性 过度表达 HSP-70 直肠癌患者 免疫组化法检测 抗肿瘤免疫反应 预后不良
下载PDF
不同+G_Z重复暴露下大鼠不同脑区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金声 孙喜庆 +3 位作者 吴兴裕 韩磊 饶志仁 刘惠玲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 +GZ重复暴露后 ,大鼠不同脑区热休克蛋白 - 70 (HSP70 )表达强度和时程的变化规律 ,及其与正加速度致脑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 将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 GZ、+6 GZ和 +10 GZ暴露组。分别在暴露后 6 h、1d、2 d... 目的 探讨不同 +GZ重复暴露后 ,大鼠不同脑区热休克蛋白 - 70 (HSP70 )表达强度和时程的变化规律 ,及其与正加速度致脑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 将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 GZ、+6 GZ和 +10 GZ暴露组。分别在暴露后 6 h、1d、2 d、4d和 6 d处死取脑 ,利用 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 HSP70在鼠脑不同部位的表达 ,及脑神经元形态学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 结果  +GZ 重复暴露可诱导 HSP70的表达 ,其表达强度、持续时间和部位随 G值而异。低 G值(+2 GZ)下 ,表达强度弱 ,持续时间短 ,但范围较广 ;高 G值 (+10 GZ)下 ,表达仅局限在下丘脑和梨状皮层等部位 ,呈中等强度反应 ;中等强度 G值 (+6 GZ)下 ,表达范围广 (在皮层、海马、丘脑等部位均有HSP70较强反应 ) ,持续时间长。 结论  +6 GZ诱导的 HSP70表达最强 ,持续时间最长 ,为研究热休克蛋白对正加速度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组织化学 脑损伤 大鼠
原文传递
应激指标血生长分化因子-15、儿茶酚胺、热休克蛋白-70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朔朔 韩国鑫 +5 位作者 靳红义 孔令杰 陈月 董恒娟 黎檀实 朱海燕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5-1100,共6页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与应激指标血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5)、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的相关性...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与应激指标血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5)、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2016年9月10日至2016年10月10日ACS患者40例,对照组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分别采集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检测血生化(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指标、测定血清GDF-15、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HSP-70水平。以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GDF-15[(21.94±14.23)vs.(7.06±5.53),P=0.007]、儿茶酚胺[(46592.15±30931.27)vs.(5507.14±2083.28),P〈0.001]、HSP-70[(369.56±300.44)vs.(107.76±54.23),P〈0.01]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GDF-15血清水平血管狭窄Gensin积分〉40分组较〈20分组明显升高[(324.27±198.81)vs.(77.43±699.22),P=0.035],血管狭窄〉40分组血清儿茶酚胺水平较〈20分组明显升高[(18.71±7.32)vs.(18.6±46.1),P=0.017],多支血管病变组较双支血管病变组GDF-15水平明显升高[(618.40±434.42)vs.(292.07±219.65),P=0.0331。结论冠心病组患者应激指标GDF-15、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HSP-70明显增高,GDF-15、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HSP-70可以作为ACS的新型预测指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生长分化因子-15 儿茶酚胺 热休克蛋白-70 急性冠脉综合征
原文传递
肺癌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及其与热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洪琦 胡晨霞 +6 位作者 胡玲 申维玺 赵健 祁岩超 韩霞 李建国 张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68-67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肺癌组织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SP70-PC)对人类肺癌A-549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其抗瘤效应是否存在证候相关性。方法:运用ADP亲和层析、DEAE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Westem-blot、细胞培养、MTT检测等方... 目的: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肺癌组织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SP70-PC)对人类肺癌A-549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其抗瘤效应是否存在证候相关性。方法:运用ADP亲和层析、DEAE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Westem-blot、细胞培养、MTT检测等方法从人体肺癌组织及远端正常肺组织分离纯化HSP70-PC,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肿瘤来源HSP70-PC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激活增殖效应及致敏淋巴细胞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肿瘤细胞毒杀伤效应。结果:①热证癌PC组和非热证癌PC组促淋巴细胞增殖效应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所致敏淋巴细胞对人肺癌细胞均有很强的杀伤效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②热证癌PC组较非热证癌PC组促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及肿瘤细胞毒杀伤效应均有明显增高趋势。③肺癌患者远端正常肺组织HSP70-PC未见显著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杀伤效应也未见明显升高。结论:人类肺癌组织HSP70-PC能够诱导针对人肺癌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其抗瘤效应很有可能与热证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70 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 肿瘤疫苗 证候 肺癌
下载PDF
小鼠肺腺癌热休克蛋白70-抗原肽复合物的纯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驹 张树波 +3 位作者 马立人 王国臣 陈志全 郑毛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11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 探索肿瘤热休克蛋白 70抗原肽复合物 (HCA70 )分离、纯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低渗、反复冻融匀浆、ADP -Agarose亲和层析结合DEAE离子交换层析 ,从体外培养的小鼠肺腺癌细胞 (LA - 795)中纯化HAC70 ;通过SDS -PAGE电泳、Westernblo... 目的 探索肿瘤热休克蛋白 70抗原肽复合物 (HCA70 )分离、纯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低渗、反复冻融匀浆、ADP -Agarose亲和层析结合DEAE离子交换层析 ,从体外培养的小鼠肺腺癌细胞 (LA - 795)中纯化HAC70 ;通过SDS -PAGE电泳、Westernblot检测、小鼠移植瘤动物实验证实所获得蛋白是否为HAC70。结果 获得蛋白分子量为 70kD左右 ,与抗HSP70特异单抗结合 ,用此蛋白主动免疫的小鼠可抵抗LA795细胞的攻击 ,获得了高纯度的HAC70。结论 采用ADP -Agarose亲和层析结合DEAE离子交换层析可获得高纯度的HAC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70 休克蛋白70-抗原肽复合物 蛋白质纯化 主动特异免疫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半胱氨酸蛋白酶3水平与TOAST和OCSP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慧华 张腾 吴燕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P-70、Caspase-3水平与患者TOAST和OCSP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9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血检测患者血清中HSP70、Caspase-3水平,所有脑卒中患者按照OCSP...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P-70、Caspase-3水平与患者TOAST和OCSP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9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血检测患者血清中HSP70、Caspase-3水平,所有脑卒中患者按照OCSP和TOAST标准进行分型,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患者预后,分析不同预后患者血清中HSP-70、Caspase-3和TOAST、OCSP分型的关系。结果TOAST分型中CE型HSP-70、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LAA、SUE、SOD、SAO型;OCSP分型中TACI型HSP-70、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POCI、PACI、LACI型;HSP-70低水平组患者入院和出院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应高水平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70、Caspase-3、入院时NIHSS评分、TOAST分型-SE、OCSP分型-TACI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P-70、Caspase-3水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OCSP分型 TOAST分型 热休克蛋白-70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原文传递
黄连素对模型小鼠血清IL-1β、Hs-CRP、内膜下单核细胞浸润及热休克蛋白染色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嵩 吴伟 +1 位作者 刘煜德 黄衍寿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膜下单核细胞浸润计数、热休克蛋白-70(HSP-70)染色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连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喂C57BL/6J小鼠并予以肺炎衣原体(Cpn)滴鼻感...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膜下单核细胞浸润计数、热休克蛋白-70(HSP-70)染色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连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喂C57BL/6J小鼠并予以肺炎衣原体(Cpn)滴鼻感染(隔周接种1次,共3次,6周时间)的方式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6组:黄连素早期干预组、黄连素后期干预组、阿奇霉素组、立普妥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测定血清学及病理染色指标。结果模型组小鼠的血清IL-1β、Hs-CRP、内膜下单核细胞浸润计数、HSP-70染色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黄连素、阿奇霉素、立普妥干预组中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黄连素具有降低Cpn感染高脂饮食小鼠炎症指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肺炎衣原体 黄连素 白细胞介素- 高敏C-反应蛋白 热休克蛋白-70 小鼠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在TTT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士胜 王康孙 +3 位作者 王玲 陈荣家 朱彩红 石海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ein 70 ,HSP 70 )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 ,TTT)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首先对10只C57BL/ 6J小鼠进行TTT照射,激光功率5 0mW ,光斑直径1.2mm ,曝光4 0s,然后分别于激...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ein 70 ,HSP 70 )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 ,TTT)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首先对10只C57BL/ 6J小鼠进行TTT照射,激光功率5 0mW ,光斑直径1.2mm ,曝光4 0s,然后分别于激光后2h ,1d、3d ,1周、2周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内核层HSP 70的表达情况,计算其阳性率及强阳性率。结果 HSP 70蛋白存在于正常C57BL/ 6J小鼠除视杆、锥细胞外节的视网膜各层细胞,TTT后小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HSP 70表达有一动态变化,2h时阳性表达细胞(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6 6 .85 %±4 .83% ,4 .91%±3.19% )即较正常视网膜明显增加,1d时达到高峰(78.12 %±8.0 9% ,8.15 %±3.4 5 % ) ,然后逐步下降,2周时(3.74 %±1.73% ,0 .5 5 %±0 .2 7% )已基本接近正常水平(2 .91%±0 73% ,0 )。结论 TTT引起的视网膜温度轻微升高可以诱导小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HSP 70的过度表达,从而提高其耐热能力,发挥内源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疗法 热休克蛋白-70 小鼠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管皖珍 杨小凤 +4 位作者 袁杨刚 苏敏 丁桂霞 黄松明 张爱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2(HSP70-2)和TNF-α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在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HSP的患儿为HSP组,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两组HSP70-2基因1267A/G和TNF-α基...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2(HSP70-2)和TNF-α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在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HSP的患儿为HSP组,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两组HSP70-2基因1267A/G和TNF-α基因-380G/A多态性,并分析其与HSP和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HSP组纳入205例,对照组纳入53名。①HSP组和对照组HSP70-2基因1267位点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9%和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4,P<0.05);非肾损害亚组和肾损害亚组AA、AG、GG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HSP组和对照组TNF-α基因-308位点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3%和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7,P<0.05);A等位基因频率HSP组高于对照组(24.4%vs12.3%,χ2=7.241,P<0.05);非肾损害亚组和肾损害亚组GG、GA、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P70-2基因1267位点GG基因型、TNF-α基因-308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HSP发病的遗传学易感因素,但与肾损害发展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70-2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过敏性紫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