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0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休克蛋白70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汝银 王英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在维持细胞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病理条件下,Hsp70异常表达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因此,本文对Hsp70结构、功能及其在2型长QT综合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在维持细胞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病理条件下,Hsp70异常表达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因此,本文对Hsp70结构、功能及其在2型长QT综合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并探讨可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心血管疾病 分子伴侣蛋白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与肺部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牟丽丽(综述) 夏婧(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214-1218,共5页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应激状态或高温下能抑制细胞蛋白质变性或展开的蛋白质,在炎症因子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抑制蛋白质聚集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该文阐述了国内外研究HSP70与肺癌、肺炎、肺结核、哮喘等肺部疾病发病机制的密切关系,...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应激状态或高温下能抑制细胞蛋白质变性或展开的蛋白质,在炎症因子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抑制蛋白质聚集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该文阐述了国内外研究HSP70与肺癌、肺炎、肺结核、哮喘等肺部疾病发病机制的密切关系,为肺部疾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肺部疾病 快速诊断 综述
下载PDF
血清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90和胃泌素水平对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兵 乔鹏 肖铮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胃泌素(GAS)水平对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HSP70、HSP90和GAS水平,并实施标准去大骨瓣...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胃泌素(GAS)水平对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HSP70、HSP90和GAS水平,并实施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统计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分析血清HSP70、HSP90和GAS水平与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关系及三者联合对该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32.17%;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入院后血清HSP70、HSP90和GAS水平均高于未并发者(P<0.05);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3~5分、入院后血清HSP70水平、入院后血清HSP90水平、入院后血清GAS水平、入院后转铁蛋白(TRF)水平、入院后随机血糖水平、低血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应用糖皮质激素均是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后血红蛋白(Hb)水平、入院后红细胞压积(HCT)、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应用乌司他丁是其保护因素(P<0.05);血清HSP70、HSP90、GAS水平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的灵敏度均高于单独预测(P<0.01),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独预测(P<0.05),特异度均与单独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P70、HSP90、GAS水平升高可增加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风险,且年龄、入院GCS3~5分等也均是其危险因素,入院后Hb水平、入院后HCT等是其保护因素,血清HSP70、HSP90、GAS水平联合预测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休克蛋白90 胃泌素 重症颅脑损伤 应激性溃疡
下载PDF
中药对急性热应激小白鼠肺、肾脏的热休克蛋白70及热休克因子1表达量的影响
4
作者 段凯文 黄小红 +2 位作者 李莉 邓海英 江俊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7-20,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中药对急性热应激小白鼠肺、肾脏的热休克蛋白70及热休克因子1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6~7周龄健康SPF级昆明小白鼠90只,将其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复方一组、复方二组和复方三组、紫锥菊组、王老吉组... 文章旨在研究中药对急性热应激小白鼠肺、肾脏的热休克蛋白70及热休克因子1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6~7周龄健康SPF级昆明小白鼠90只,将其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复方一组、复方二组和复方三组、紫锥菊组、王老吉组、阳性空白对照组、阴性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在试验第1、3小时每组取5只小白鼠,采用ELISA法测定小白鼠肺、肾脏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热休克因子1(HSF1)表达量。结果显示,中药复方组能有效提高热应激小白鼠肺脏和肾脏HSP70表达量,复方一,复方二和紫锥菊能提高热应激小鼠肺脏HSP70的含量,复方三和王老吉组能缓解其下降幅度。高热应激过程中小白鼠肺脏HSF1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复方二能显著提高肺脏HSF1的表达量;但肾脏HSF1的表达量却呈下降趋势,这与肾脏HSP70高表达有关。结果表明,在此试验中,通过HSP70的表达量变化阐明了中药对急性热应激的预防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小白鼠 急性应激 热休克蛋白70 休克因子1
下载PDF
罗非鱼冷藏期间内源蛋白酶和热休克蛋白70对肌原纤维解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范铭良 郝淑贤 +6 位作者 李来好 陈胜军 岑剑伟 吴燕燕 魏涯 相欢 黄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为研究罗非鱼冷藏期间内源蛋白酶和热休克蛋白70与肌原纤维解离的关系,实验测定了罗非鱼肉在4℃真空包装冷藏48 h内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肌原纤维解离、内源蛋白酶活性和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鱼肉冷... 为研究罗非鱼冷藏期间内源蛋白酶和热休克蛋白70与肌原纤维解离的关系,实验测定了罗非鱼肉在4℃真空包装冷藏48 h内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肌原纤维解离、内源蛋白酶活性和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鱼肉冷藏期间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变化整体呈增加的趋势,最终为初始值的3.52倍;解离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的含量呈升高的趋势,最终分别较初始值提高了70%和65%;pH变化为先减少后略微回升,变化范围为6.5~7.0;组织蛋白酶B、L活性持续增加,组织蛋白酶D和钙激活蛋白酶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分别在8、12 h到达最大值;热休克蛋白70含量为先增加后减少,在4 h时达到最大值,最终相比初始值下降了22.27%;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与组织蛋白酶B、L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肌原纤维解离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热休克蛋白70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热休克蛋白70含量与与组织蛋白酶L呈显著负相关(P<0.05)。组织蛋白酶B、L是影响肌原纤维完整性的关键蛋白酶,热休克蛋白70能与肌原纤维粗丝和细丝结合稳定肌原纤维结构,且组织蛋白酶L可能通过降解热休克蛋白70来影响肌原纤维粗丝和细丝的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内源蛋白酶活性 热休克蛋白70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促进脊髓损伤恢复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立新 孙忠人 尹洪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34-1437,共4页
脊髓损伤(SCI)是由椎骨骨折或脱位造成的一种高致残率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热休克蛋白(Hsps)是正常的细胞内蛋白,在细胞受到应激或损伤时大量产生。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该蛋白已被证明在SCI后的继... 脊髓损伤(SCI)是由椎骨骨折或脱位造成的一种高致残率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热休克蛋白(Hsps)是正常的细胞内蛋白,在细胞受到应激或损伤时大量产生。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该蛋白已被证明在SCI后的继发性损伤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故对SCI后,Hsp70的产生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脊髓损伤 分子伴侣作用 抑制炎症反应 抑制凋亡反应 抗氧化应激
下载PDF
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内抗瘤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吴晓娟 刘春雷 李晓玲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6986-6992,共7页
目的:探讨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 (BCG HSP70)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s)疫苗体内抗瘤效应。方法:从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中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后,利用脂质体2000将BCG HSP70基因转入imDCs细胞表面,免... 目的:探讨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 (BCG HSP70)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s)疫苗体内抗瘤效应。方法:从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中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后,利用脂质体2000将BCG HSP70基因转入imDCs细胞表面,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进行细胞表面修饰鉴定。取健康BALB/C裸鼠,第0天皮下接种HL-60细胞,第7~10天可形成皮下结节的白血病裸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6组,移植瘤内分别接种PBS液、不做任何处理的imDC (imDC组);空载体(pDisplay)转染的imDC (imDC-neo组);重组载体(pDisplay-HSP70)转染的imDC (HSP70组);rhTNF-α (20 ng/ml)诱导的imDC (TNF-α组);以及pDisplay-HSP70转染 + rhTNF-α (20 ng/ml)诱导的imDC (HSP70 + TNF-α组)。每周1次,共2次,于给药第14天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裸鼠体重的变化情况;以及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切片。结果:1) 骨髓培养的细胞形态特点及细胞表面标志均符合imDCs特征。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证实BCG HSP70表达在转染后的imDCs细胞表面。2) HSP70 + TNF-α组HLA-DR、CD80、CD86阳性率分别为(78.42 ± 8.01)%,(83.00 ± 6.75)%和(88.51 ± 4.44)%,明显高于HSP70组((55.13 ± 4.84)%,(59.93 ± 3.88)%和(62.33 ± 5.42)%)、TNF-α组((57.28 ± 5.63)%,(60.31 ± 6.20)%和(63.70 ± 3.78)%);HSP70组与TNF-α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3) 体内杀瘤效应:HSP70-DC组肿瘤体积变化(40.94)明显小于PBS对照组、imDC组及imDC-neo组(185.72,181.16和180.18),但大于HSP70 + TNF-α组(17.60) (p < 0.05)。HSP70-DC组、TNF-α组及HSP70 + TNF-α组肿瘤切片染色可见不同程度的核固缩、碎裂及溶解、空泡现象,以HSP70 + TNF-α组最明显。结论:BCG HSP70基因修饰的DC疫苗在小鼠体内可诱导出较强的杀瘤效应,且与细胞因子联合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热休克蛋白70 基因转染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蕊 闫菲 +2 位作者 韩雅琪 王文涛 王吉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每组12只。假...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用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但不结扎;其余各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IR损伤模型。EGB预处理组大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EGB 50 mg·kg^(-1);RIP组大鼠在左前降支结扎15 min时实施RIP,不给予药物治疗;联合处理组大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EGB 50 mg·kg^(-1),造模前15 min实施RIP;IR组大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与EGB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大鼠关闭胸腔3 h后经右颈内静脉采血4 mL,其余各组大鼠在恢复血流再灌注后3、12、24、48 h经右颈内静脉采血4 mL,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血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再灌注3 h时,IR组、EGB预处理组、联合处理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IR组、EGB预处理组、RIP组、联合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3 h时,EGB预处理组、RIP组大鼠血清中MDA、SOD水平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低于IR组,SOD水平显著高于IR组(P<0.05)。再灌注24 h时,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低于EGB预处理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联合处理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48 h时,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显著高于EGB预处理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联合处理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MDA水平均显著低于RIP组(P<0.05)。再灌注3、12、24 h时,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显著高于RIP组(P<0.05);再灌注48 h时,联合处理组与RIP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B预处理组、RIP组、联合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3 h,IR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24、48 h时,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3 h时,EGB预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P<0.05);RIP组与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 h时,RIP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P<0.05);EGB预处理组与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24、48 h时,EGB预处理组、RIP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P<0.05)。再灌注3 h时,RIP组、联合处理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RIP组(P<0.05)。再灌注12、24、48 h时,RIP组与EGB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GB预处理组和RIP组(P<0.05)。结论EGB预处理联合RIP可减轻IR大鼠心肌的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心肌组织中HSP70表达量,二者联合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 银杏叶提取物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血浆热休克蛋白70、褪黑素、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姜念依 薄延桥 +1 位作者 陈恒 张晋雷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观察血浆热休克蛋白70 (HSP70)、褪黑素(MT)、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ICAM-1)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窒息新生儿为窒息组(74例),另选足月健康新生儿... 目的 观察血浆热休克蛋白70 (HSP70)、褪黑素(MT)、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ICAM-1)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窒息新生儿为窒息组(74例),另选足月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67例)。两组新生儿均出生24 h内采取脐动脉血,分离血清检验两组HSP70、MT、sICAM-1水平,比较两组及新生儿窒息不同窒息程度患儿的HSP70、MT、sICAM-1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SP70、MT、sICAM-1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窒息组血清中的HSP70、sICAM-1高于对照组,MT低于对照组(P<0.05);74例窒息新生儿中,窒息程度轻度者32例(轻度组),重度者42例(重度组),两组HSP70、sICAM-1水平比较:轻度组<重度组,两组MT水平比较:轻度组>重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P70与sICAM-1与窒息程度均呈负相关,MT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HSP70、sICAM-1和MT因子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能有效反应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检测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血浆 热休克蛋白70 褪黑素 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
下载PDF
血清热休克蛋白70、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7在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海瑞 余丽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白细胞介素(IL)-4和IL-17水平检测在过敏性紫癜(HSP)中的临床意义,同时了解其对HSP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在该院初次就诊的158例HSP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白细胞介素(IL)-4和IL-17水平检测在过敏性紫癜(HSP)中的临床意义,同时了解其对HSP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在该院初次就诊的158例HSP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收集观察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HSP70、IL-4及IL-17的水平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SP70水平与IL-4、IL-17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HSP70、IL-4和IL-17水平对HSP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HSP70、IL-4和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HSP患儿HSP70、IL-4、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HSP患儿HSP70水平与IL-4、IL-17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0.784、0.553,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SP70诊断急性期HS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95%CI为0.945~0.987,最佳截断值为1.765 ng/mL时诊断灵敏为86.00%,特异度为93.04%;IL-4诊断急性期HSP的AUC为0.973,95%CI为0.955~0.991,最佳截断值为4.700 pg/mL时诊断灵敏为84.00%,特异度为92.83%;IL-17诊断急性期HSP的AUC为0.929,95%CI为0.882~0.976,最佳截断值为10.250 pg/mL时诊断灵敏为86.00%,特异度为93.04%。结论HSP70在HSP的发病过程中对免疫功能紊乱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且HSP70可能通过上调Th2和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来介导HSP的发病,HSP70、IL-4和IL-17水平检测有助于对早期HSP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7 过敏性紫癜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结合蛋白1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突变亨廷顿蛋白积聚引起神经元死亡
11
作者 静亮 彭希 +1 位作者 覃禹森 祝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72-377,共6页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结合蛋白1(HspBP1)在亨廷顿病(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GFAP-HspBP1质粒,分别转染C6、GFAP-HD星形胶质细胞和HD140Q基因敲入(HDKI)小鼠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过表达HspBP1,通过免疫染...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结合蛋白1(HspBP1)在亨廷顿病(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GFAP-HspBP1质粒,分别转染C6、GFAP-HD星形胶质细胞和HD140Q基因敲入(HDKI)小鼠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过表达HspBP1,通过免疫染色法检测亨廷顿蛋白(HTT)和神经元相关蛋白。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HDKI小鼠纹状体神经元内源性HspBp1基因,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TT表达水平。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中HspBP1过表达不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但是却显著增加了突变型HTT(mHTT)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积聚。HDKI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中过表达HspBP1还能够诱导纹状体中神经元广泛死亡。与之相对的,基因敲除HspBp1表达可显著减少神经元内mHTT积聚。结论 HspBP1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中mHTT的积聚从而引起神经元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病 热休克蛋白70结合蛋白1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死亡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丛丛 连方 +1 位作者 董丽 刘炳义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0期26-30,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类以月经周期不规律、痤疮、多毛、雄激素水平升高、肥胖等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PCOS是由于人类机体长时间处于高应激状态或卵泡内的颗粒细胞存在不正常的凋亡所导致的,并且同时存在免疫调节紊乱、胰岛...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类以月经周期不规律、痤疮、多毛、雄激素水平升高、肥胖等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PCOS是由于人类机体长时间处于高应激状态或卵泡内的颗粒细胞存在不正常的凋亡所导致的,并且同时存在免疫调节紊乱、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等问题。热休克蛋白(HSP)是机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的能够参与细胞存活与凋亡的应激蛋白。HSP70可能通过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免疫等方面对PCOS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就HSP70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其与PCOS的关系展开综述,以期为PCOS的研究及临床治疗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机制 调控凋亡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结合蛋白1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突变亨廷顿蛋白积聚
13
作者 彭希 覃禹森 +1 位作者 严丽 静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2期705-708,713,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结合蛋白1(heat shock protein 70 binding protein 1,HspBP1)能否促进内源性突变亨廷顿蛋白(mutant Huntingtin,mHTT)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积聚,并确定其是否能够介导病理性损伤。方法:在GFAP-HD转基因小鼠的星形胶...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结合蛋白1(heat shock protein 70 binding protein 1,HspBP1)能否促进内源性突变亨廷顿蛋白(mutant Huntingtin,mHTT)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积聚,并确定其是否能够介导病理性损伤。方法:在GFAP-HD转基因小鼠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过表达HspBP1,通过免疫染色和蛋白印迹法检测mHTT和神经病理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行为学实验观察小鼠的运动功能水平。结果:GFAP-HD转基因小鼠短期内即出现星形胶质细胞中的mHTT积聚以及运动功能障碍,但并未出现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损伤。结论:HspBP1能够通过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内源性mHTT积聚介导病理性损伤,但mHTT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共同表达可能是神经元显著变性的必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病 热休克蛋白70结合蛋白1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的Meta分析
14
作者 程健 余莹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1期124-128,共5页
目的:胃癌的诊疗仍是世界性难题,文章运用Meta分析探讨胃癌中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表达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胃癌的评估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以及国内数据库... 目的:胃癌的诊疗仍是世界性难题,文章运用Meta分析探讨胃癌中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表达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胃癌的评估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以及国内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获取HSP70在胃癌中表达的病例-对照研究,经严格筛选与评估,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4篇,病例组1206例,正常对照组4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SP70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比值比(Odds Ratiio,OR)=11.3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5.84,22.08),P<0.05];HSP70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程度[OR=0.39,95%CI(0.18,0.86),P<0.05]、淋巴结转移[OR=2.45,95%CI(1.28,4.70),P<0.05]有关;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无关[OR=0.47,95%CI(0.16,1.41),P>0.05]。结论:HSP70在胃癌中存在异常表达,且在分化程度越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率越高,提示HSP70对胃癌的诊断、判断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参考意义,其与胃癌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胃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氧化应激所致核仁素裂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慷慨 蒋磊 +7 位作者 刘可 刘梅冬 王浩 易宇欣 袁灿 鄂顺梅 石永忠 肖献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3-377,共5页
为探讨热休克蛋白 70对氧化应激 (0 .5mmol L过氧化氢 )所致核仁素裂解的影响及其机制 ,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氧化应激诱导核仁素的裂解 ;通过热休克反应和构建热休克蛋白 70转基因细胞观察热休克反应与热休克蛋白 70对核仁素裂解的影... 为探讨热休克蛋白 70对氧化应激 (0 .5mmol L过氧化氢 )所致核仁素裂解的影响及其机制 ,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氧化应激诱导核仁素的裂解 ;通过热休克反应和构建热休克蛋白 70转基因细胞观察热休克反应与热休克蛋白 70对核仁素裂解的影响 ,同时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热休克蛋白 70与核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 ,0 .5mmol L过氧化氢可导致多种细胞的核仁素发生裂解 (有 80kDa裂解片断出现 ) ,而且最早出现裂解片段的时间都在过氧化氢处理 30min到 1h左右 ;热休克预处理及转热休克蛋白 70后均引起热休克蛋白 70的表达明显增加 ,同时显著抑制抑制氧化应激所致核仁素裂解片段的出现 ,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在氧化应激时热休克蛋白70与核仁素直接结合 ,形成复合物。以上结果提示 ,热休克反应与热休克蛋白 70可以显著抑制氧化应激所致核仁素的裂解 ,其机理与氧化应激时热休克蛋白 70与核仁素直接结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热休克蛋白70对氧化应激所致核仁素裂解的影响 免疫印迹法 热休克蛋白70 核仁素 氧化应激 过氧化氢 休克反应
下载PDF
多发伤并发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16
作者 杨光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2820-2822,共3页
目的:分析多发伤并发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患者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伤患者10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合并AGI对其进行分组,多发伤并发AGI设为AGI组(n=5... 目的:分析多发伤并发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患者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伤患者10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合并AGI对其进行分组,多发伤并发AGI设为AGI组(n=50),多发伤未并发AGI设为N-AGI组(n=50);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将其设为健康组。对比多发伤并发AGI患者与健康者血清指标;对比并发AGI和未并发AGI的多发伤患者血清指标;对比不同损伤程度患者血清HSP70水平;血清HSP70水平与AGI的损伤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ROC分析HSP70水平对多发伤合并AGI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HSP7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其余血清指标与健康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AGI组血清HSP70水平显著高于N-AGI组(P<0.05),其余血清指标与N-AGI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AGIⅢ级组血清HSP70水平显著高于AGIⅠ级组、AGIⅡ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GIⅡ级组血清HSP70水平显著高于AGIⅠ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P70水平与AGI的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18,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SP70可用于预测多发伤并发AGI,当最佳截断值为236.58ng/L时,其AUC为0.783,灵敏度为77.94%,特异度为79.93%(P<0.05)。结论:多发伤并发AGI患者血清中HSP70水平呈高表达,该指标能反映多发伤患者合并AGI损伤程度,可作为AGI的实时监测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肺癌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及其与热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洪琦 胡晨霞 +6 位作者 胡玲 申维玺 赵健 祁岩超 韩霞 李建国 张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68-67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肺癌组织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SP70-PC)对人类肺癌A-549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其抗瘤效应是否存在证候相关性。方法:运用ADP亲和层析、DEAE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Westem-blot、细胞培养、MTT检测等方... 目的: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肺癌组织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SP70-PC)对人类肺癌A-549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其抗瘤效应是否存在证候相关性。方法:运用ADP亲和层析、DEAE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Westem-blot、细胞培养、MTT检测等方法从人体肺癌组织及远端正常肺组织分离纯化HSP70-PC,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肿瘤来源HSP70-PC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激活增殖效应及致敏淋巴细胞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肿瘤细胞毒杀伤效应。结果:①热证癌PC组和非热证癌PC组促淋巴细胞增殖效应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所致敏淋巴细胞对人肺癌细胞均有很强的杀伤效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②热证癌PC组较非热证癌PC组促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及肿瘤细胞毒杀伤效应均有明显增高趋势。③肺癌患者远端正常肺组织HSP70-PC未见显著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杀伤效应也未见明显升高。结论:人类肺癌组织HSP70-PC能够诱导针对人肺癌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其抗瘤效应很有可能与热证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 肿瘤疫苗 证候 肺癌
下载PDF
小鼠肺腺癌热休克蛋白70-抗原肽复合物的纯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驹 张树波 +3 位作者 马立人 王国臣 陈志全 郑毛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11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 探索肿瘤热休克蛋白 70抗原肽复合物 (HCA70 )分离、纯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低渗、反复冻融匀浆、ADP -Agarose亲和层析结合DEAE离子交换层析 ,从体外培养的小鼠肺腺癌细胞 (LA - 795)中纯化HAC70 ;通过SDS -PAGE电泳、Westernblo... 目的 探索肿瘤热休克蛋白 70抗原肽复合物 (HCA70 )分离、纯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低渗、反复冻融匀浆、ADP -Agarose亲和层析结合DEAE离子交换层析 ,从体外培养的小鼠肺腺癌细胞 (LA - 795)中纯化HAC70 ;通过SDS -PAGE电泳、Westernblot检测、小鼠移植瘤动物实验证实所获得蛋白是否为HAC70。结果 获得蛋白分子量为 70kD左右 ,与抗HSP70特异单抗结合 ,用此蛋白主动免疫的小鼠可抵抗LA795细胞的攻击 ,获得了高纯度的HAC70。结论 采用ADP -Agarose亲和层析结合DEAE离子交换层析可获得高纯度的HAC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蛋白70-抗原肽复合物 蛋白质纯化 主动特异免疫
下载PDF
抑制热休克蛋白70表达可增强宫颈癌细胞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健 刘静 +3 位作者 李胜泽 郑迎奥 郭苏阳 王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481,共7页
目的探讨抑制宫颈癌Hela229细胞内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对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及集落克隆法测定各因素对Hela229细胞的抑制作用;溴化丙啶(PI)单染法及DAPI检测细胞的凋亡... 目的探讨抑制宫颈癌Hela229细胞内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对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及集落克隆法测定各因素对Hela229细胞的抑制作用;溴化丙啶(PI)单染法及DAPI检测细胞的凋亡率;JC-1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定相关蛋白的表达;建立裸鼠动物模型测定各因素体内的抑瘤作用。结果宫颈癌细胞较正常宫颈细胞高表达HSP70;当HSP70抑制剂与顺铂合用,细胞的存活率较单用顺铂显著下降(P<0.01);PI与DAPI染色实验表明HSP70抑制剂能增加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率;JC-1染色结果显示,HSP70抑制剂处理后顺铂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发生了明显的降低。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HSP70蛋白表达抑制剂与顺铂合用较单用顺铂显著增加促凋亡蛋Bax/caspase-3表达及caspase-3活化;明显降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裸鼠移植肿瘤模型结果表明HSP70抑制剂与顺铂合用能增强顺铂对模型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抑制HSP70表达可增强宫颈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70,进而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HSP70有望成为宫颈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宫颈癌 热休克蛋白70抑制剂 顺铂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在人胃癌中呈过度表达 被引量:28
20
作者 郭建成 张学庸 +3 位作者 杨云生 叶苓 李继昌 樊代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6,92,共3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抗人HSP70单克隆抗体对190例手术及胃镜活检胃癌及非癌胃粘膜病变石蜡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HSP70在胃癌、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抗人HSP70单克隆抗体对190例手术及胃镜活检胃癌及非癌胃粘膜病变石蜡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HSP70在胃癌、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23.5%、66%及72%;过表达率分别为56%、5.8%、29.2%及33.33%。HSP70在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阳性率和过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性胃炎病变(均P<0.01);在胃癌中的过表达率高于在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中(P<0.05)。HSP70在胃炎中的表达多集中于腺颈部。HSP70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胞浆,可见胞核染色。结论:HSP70在人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过度表达,此一现象可能和胃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热休克蛋白70 基因过度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