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纪明 邹云增 +7 位作者 姚志峰 姜红 关爱丽 吴剑 牛玉宏 弭守玲 梁艳艳 马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6-462,共7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成4组:HSF1基因敲除小鼠组(knockout组)、野生型小鼠组(wild-type组)、HSF1转基因...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成4组:HSF1基因敲除小鼠组(knockout组)、野生型小鼠组(wild-type组)、HSF1转基因小鼠组(transgene组)和假手术小鼠组(sham组),小鼠经缩窄升主动脉后,每周做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能和形态变化,分别于第1周、2周和4周末测量右侧颈动脉压后取材,用HE染色、Masson染色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脏形态变化和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Akt和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0-14 d,缩窄升主动脉的小鼠心室壁厚度值和新生血管数逐渐升高达高峰,14-28 d,逐渐降低,但同wild-type组比较,knockout组在每1个时期都显著降低,transgene组都显著升高;(2)knockout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第1周就开始下降,wild-type组小鼠从第2周开始下降,而transgene组未见到有下降;(3)磷酸化Akt和HIF-1mRNA在knockout组显著降低,transgene组显著升高;心脏纤维化和死亡率在knockout组显著升高,transgene组显著降低。结论:HSF1通过调控血管新生,改善了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其中调控HIF-1的表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重构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热休克转录因子1 缺氧诱导因子1
下载PDF
热休克反应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LPS诱导的TNF-α和IL-1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华莉 刘瑛 +2 位作者 王秋鹏 邓恭华 肖献忠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反应 (HSR)以及热休克转录因子 1(HSF1)对LPS诱导的TNF α和IL 15表达的影响。【方法】用 2 0 0ng/mlLPS处理热休克或未热休克的小鼠RAW 2 6 4 .7巨噬细胞 ,抽提细胞的总RNA进行RT PCR实验 ,观察TNF α和IL 15mRNA表... 【目的】观察热休克反应 (HSR)以及热休克转录因子 1(HSF1)对LPS诱导的TNF α和IL 15表达的影响。【方法】用 2 0 0ng/mlLPS处理热休克或未热休克的小鼠RAW 2 6 4 .7巨噬细胞 ,抽提细胞的总RNA进行RT PCR实验 ,观察TNF α和IL 15mRNA表达的情况 ;采用HSF1基因敲除小鼠经腹腔内注射LPS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 ,抽提HSF1基因敲除小鼠 (HSF1-/ -)和野生型小鼠 (HSF1+ / + )肺组织的总RNA进行RT PCR实验 ,观察TNF α和IL 15mRNA表达的情况。用TESS分析IL 15的启动子 ,寻找热休克元件(Heatshockelement,HSE)。【结果】小鼠RAW 2 6 4 .7巨噬细胞受LPS刺激后 ,TNF α和IL 15mRNA的水平明显增加 ,而热休克抑制了LPS诱导的TNF α和IL 15mRNA的表达 ;腹腔注射LPS后 ,HSF1-/ -小鼠和HSF1+ / + 小鼠的肺组织中TNF α和IL 15mRNA的水平明显增加 ,HSF1-/ -小鼠的肺组织中TNF α和IL 15mRNA水平的增加明显高于HSF1+ / + 小鼠。经TESS软件分析发现IL 15的启动子区含有 2个HSE。【结论】HSR、HSF1抑制了LPS诱导的TNF α和IL 15的表达 ;HSF1可能通过与IL 15启动子区的HSE结合抑制LPS诱导的IL 15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反应 热休克转录因子1 LPS诱导 TNF-Α IL-15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5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衰老细胞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的异常调节和定位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正 张式鸿 +4 位作者 罗兰 黄帆 吴兴刚 徐康 马中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为评估人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衰老细胞中呈现年龄依赖功能失调机制,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和RNA酶保护实验等了解低总体倍增水平(PDLs)的年轻和高PDLs的衰老IMR90双倍体人肺纤维母细胞的HSF1 DNA结合活性、HSF1蛋白质及... 为评估人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衰老细胞中呈现年龄依赖功能失调机制,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和RNA酶保护实验等了解低总体倍增水平(PDLs)的年轻和高PDLs的衰老IMR90双倍体人肺纤维母细胞的HSF1 DNA结合活性、HSF1蛋白质及其编码转录子mRNA水平和亚细胞分布.使用H2O2诱导年轻IMR90细胞成为“应激诱导早熟性老化(SIPS)”细胞,并与复制性衰老细胞比较HSF1 DNA结合活性、HSF1亚细胞分布和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在不同年龄的IMR90细胞中,无论体内或体外,HSF1激活能力与细胞年龄呈反相关,但细胞内HSF1蛋白质与其mRNA水平并无改变.HSF1的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HSF1主要存在于年轻细胞胞质中,热刺激促使三体形成和核转移;而在衰老细胞中,37℃时HSF1大部分存在于细胞核内,热刺激后形成三体,与DNA结合能力明显比年轻细胞弱;用H2O2诱导的应激成熟前老化细胞内,HSF1功能和亚细胞分布都与复制性衰老细胞相似.结果显示,细胞年龄与HSF1的激活和定位相关,而与HSF1含量无关,这些变化可能是通过氧化修饰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衰老 氧化作用 调节与定位
下载PDF
小鼠热休克转录因子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欧阳华伟 谭军 +1 位作者 李高峰 罗成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0期9425-9427,共3页
背景:研究表明,热休克转录因子1具有热休克应答效应。目的:构建小鼠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1,HSF1)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克隆小鼠HSF1cDNA,将其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热休克转录因子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F... 背景:研究表明,热休克转录因子1具有热休克应答效应。目的:构建小鼠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1,HSF1)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克隆小鼠HSF1cDNA,将其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热休克转录因子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F1。结果与结论:构建的pcDNA3.1-HSF1重组体双酶切电泳后出现大小约5.5kb与1.5kb的2个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克隆的小鼠HSF1序列与Genbank中的一致,采用Westernblot法可检测到一条相对分子质量约72000的重组HSF1蛋白条带,说明成功构建小鼠HSF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真核表达载体 基因重组 小鼠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在心肌及其他组织中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小清 姜红 邹云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71-374,共4页
人类的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多个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参与调节热休克反应、诱导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不仅能抗凋亡、保护缺血心肌细胞、抑制心肌纤维化、参与生长发育过程;而且还能对抗炎症反应,在心肌细胞炎症... 人类的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多个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参与调节热休克反应、诱导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不仅能抗凋亡、保护缺血心肌细胞、抑制心肌纤维化、参与生长发育过程;而且还能对抗炎症反应,在心肌细胞炎症反应、肺部损伤和感染、内毒素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其他炎症相关性疾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热休克反应和热休克蛋白,就HSF1在不同组织和病理过程中的抗炎作用、与各种炎性介质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心肌细胞 抗炎作用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喆 王涛 吕庆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1期3477-3480,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9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4例正常卵巢...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9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SF1的表达差异。分析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HSF1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ER、PR、p53、Ki-67的相关性。结果:HSF1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2. 28%,高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阳性率52. 94%及正常卵巢组织的阳性率7.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卵巢癌组织中HSF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ER及Ki-67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PR、p53无关。结论:HSF1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机制相关。HSF1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ER及Ki-67呈正相关,有助于辅助评估卵巢癌患者病情,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卵巢肿瘤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小鼠巨噬细胞热休克转录因子1调控核转录因子kappa B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雄 罗成群 +2 位作者 周建大 贺全勇 徐阳成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后小鼠巨噬细胞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HSF1对NF-κB可能的凋控作用。方法:制作15%TBSAⅢ°烧伤小鼠模型,提取烧伤血清通过表达质粒与报告质粒共转染,检测烧伤血清诱导下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过表达HSF1后NF-κ...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后小鼠巨噬细胞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HSF1对NF-κB可能的凋控作用。方法:制作15%TBSAⅢ°烧伤小鼠模型,提取烧伤血清通过表达质粒与报告质粒共转染,检测烧伤血清诱导下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过表达HSF1后NF-κB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对比正常血清,烧伤血清刺激后相时荧光素酶活性早期即明显增加(p<0.05),这种变化在诱导后2 h即达到高峰,12 h后逐渐下降;过表达HSF1可以显著抑制烧伤血清引起这种活性变化(P<0.05)。结论:烧伤后NF-κB早期即活化,热休克反应可能通过HSF1途径抑制NF-κB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 因子KAPPA B(NF—κB) 烧伤 双荧光素酶检测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及热休克蛋白70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禹文峰 董智慧 +1 位作者 任真奎 吴昌学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49-253,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D是一种"蛋白质错误折叠障碍性疾病",具有蛋白质错误折叠、易聚集和成熟神经系统中选择性细胞丢失的共同特征。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中一组重要的...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D是一种"蛋白质错误折叠障碍性疾病",具有蛋白质错误折叠、易聚集和成熟神经系统中选择性细胞丢失的共同特征。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中一组重要的分子伴侣蛋白,它参与了辅助蛋白质合成、折叠、定位及转运等过程,并且在协助蛋白质水解、预防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证实HSP与AD存在密切的联系。HSP70是HSP中最保守、最丰富的一个伴侣蛋白。HSP70不但可抑制β-淀粉样肽(Aβ)相关的毒性作用,也在tau蛋白的聚积或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提示HSP70有可能成为AD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HSP70及其上游调控因子HSF1与AD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热休克转录因子1 休克蛋白70 Β-淀粉样肽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祎 王葵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显示肝癌组织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的表达情况,探讨HSF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患者40例手术肝癌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目的: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显示肝癌组织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的表达情况,探讨HSF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患者40例手术肝癌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肝癌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HSF1的表达,分析比较它们分别在肝癌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肿瘤组织HSF1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但HSF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的完整与否、分级、癌栓形成及血清AFP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SF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HSF1可能与PHC的发生密切相关。进一步探讨HSF1在PHC中的表达机制,有望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热休克转录因子1 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张淑芳 陈宁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6,共3页
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是调节应激反应的主要转录因子,它在应激条件下被激活。研究已证实,HSF-1在心肌细胞和其它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它在心肌细胞抗炎、抗凋亡、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是调节应激反应的主要转录因子,它在应激条件下被激活。研究已证实,HSF-1在心肌细胞和其它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它在心肌细胞抗炎、抗凋亡、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HSF-1活性的调节以及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拓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应激反应 心肌保护 运动训练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的结构特性与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小燕 刘瑛 《医学教育探索》 2009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热休克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是一组结构和功能具有广泛同源性,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HSF按其功能分为HSF1、HSF2、HSF3和HSF4四类,其中HSF1是细胞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表... 热休克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是一组结构和功能具有广泛同源性,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HSF按其功能分为HSF1、HSF2、HSF3和HSF4四类,其中HSF1是细胞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它在不同物种中是高度保守的。HSF2主要对热反应进展期的信号进行应答。HSF3是鸟类特有的热休克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结构特性 生物学意义 细胞休克蛋白 PROTEIN 真核生物细胞 HSF1 HSF2
下载PDF
乙肝肝癌患者血清热休克转录因子1、热休克蛋白27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异凡 周晓燕 +1 位作者 胡明慧 王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925-1929,共5页
目的探究乙肝肝癌患者血清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乙肝肝癌患者52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乙肝非肝癌患者45例为对照A组,健康体检人群5... 目的探究乙肝肝癌患者血清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乙肝肝癌患者52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乙肝非肝癌患者45例为对照A组,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B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SP27水平;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SF1 mRNA水平,利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HSF1、HSP27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肝癌患者5年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肝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乙肝肝癌患者血清HSF1 mRNA、HSP2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F1 mRNA、HSP27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血清HSF1水平与HSP27呈正相关(r=0.642,P<0.05);HSF1 m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0个月和4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7,P=0.042),HSP2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别中位生存时间为29.0个月和3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6,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晚、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血清HSF1水平高、HSP27水平高,是影响乙肝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乙肝肝癌患者血清HSF1、HSP27均呈高表达,其水平高低与UI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血清HSF1、HSP27可能成为预测乙肝肝癌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癌 热休克转录因子1 休克蛋白27 表达 预后
下载PDF
FBXW7α对结直肠癌细胞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表达和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傲 焦寒 付杰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57-463,共7页
目的探讨FBXW7对结直肠癌细胞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表达和定位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敲除FBXW7及WT的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DLD1中HSF1及pHSF1Ser326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在热休克及恢复期细胞中pHSF1Ser... 目的探讨FBXW7对结直肠癌细胞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表达和定位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敲除FBXW7及WT的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DLD1中HSF1及pHSF1Ser326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在热休克及恢复期细胞中pHSF1Ser326的核蛋白表达和定位。结果过表达FBXW7α的DLD1细胞中HSF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敲除FBXW7的HCT116和DLD1细胞中HSF1和pHSF1Ser326总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WT组比较,敲除FBXW7的细胞中HSF1和pHSF1Ser326主要累积在细胞核,而胞质表达较弱;温热刺激后,WT细胞中HSF1及pHSF1Ser326表达恢复至未刺激水平,而敲除FBXW7的细胞中HSF1及pHSF1Ser326在核中有较强表达(均P<0.01)。结论敲除FBXW7的结直肠癌细胞热刺激后,细胞核HSF1水平恢复受阻,可能与缺失FBXW7不能降解胞核HSF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XW7 热休克转录因子1 结直肠癌细胞 休克反应
下载PDF
缢蛏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功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德龙 申奔龙 +2 位作者 白万强 薛宝宝 沈和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22,共8页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调控因子,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为了探究海洋滩涂生物在耐受高温过程中HSF1发挥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一步阐述HSF1的生理功能,文章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材料...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调控因子,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为了探究海洋滩涂生物在耐受高温过程中HSF1发挥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一步阐述HSF1的生理功能,文章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HSF1基因。结果显示,缢蛏HSF1基因的cDNA全长202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1707 bp,编码568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UTR)长196 bp,3'UTR长123 bp。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缢蛏HSF1基因与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其系统进化分析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相吻合。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SF1基因在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外套膜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肝胰腺和水管,在斧足和性腺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SF1基因在急性温度胁迫后第9小时表达量较高。推测HSF1基因参与缢蛏的热应激过程,并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 荧光定量PCR 组织表达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与机体耐热性的相关研究
15
作者 王延久 王长法 +5 位作者 鞠志花 何剑斌 黄金明 李建斌 仲跻峰 李秋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1,共4页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能够启动各种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诱导表达,这对防止机体免受热应激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从HSF1的结构、功能及活化过程等几个方面阐述了HSF1的生理特征及其与机体耐热性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应激 热休克转录因子1 结构和功能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在硼替佐米诱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6
作者 赵捷 张曙晴 +5 位作者 顾玲莉 施兵 邓明昊 朱佳豪 郇何 王燏婵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究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1, HSF1)在硼替佐米(bortezomib, BTZ)诱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BTZ刺激骨髓瘤细胞RPMI 8226及U266,核浆分离检测HSF1分别在骨髓瘤细胞胞核、胞质的表达;利用发... 目的:探究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1, HSF1)在硼替佐米(bortezomib, BTZ)诱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BTZ刺激骨髓瘤细胞RPMI 8226及U266,核浆分离检测HSF1分别在骨髓瘤细胞胞核、胞质的表达;利用发卡RNA抑制HSF1表达,并结合BTZ刺激骨髓瘤细胞,检测其表达对骨髓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后构建骨髓瘤细胞体外黏附培养模型,进一步验证HSF1表达对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BTZ作用骨髓瘤细胞过程中,HSF1向胞核分布显著增加;HSF1低表达可以促进BTZ诱导的骨髓瘤细胞凋亡;利用HSF1抑制剂处理骨髓瘤细胞验证了上述结果;利用骨髓基质细胞HS-5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抑制HSF1表达可以显著增加BTZ诱导的骨髓瘤细胞死亡数量。结论:BTZ刺激骨髓瘤细胞可以诱导HSF1胞核表达,HSF1表达上调可以促进BTZ诱导的骨髓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热休克转录因子1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转录活性
17
作者 滕洪飞 宋振顺 +1 位作者 李煜环 范子扬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0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人肝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表达量及转录活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30例人肝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SF1的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并... 目的观察人肝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表达量及转录活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30例人肝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SF1的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并比较HSF1的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①人肝细胞癌组织中HSF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②人肝细胞癌组织中HSF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结论 HSF1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量及转录活性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肝细胞癌 表达 磷酸化
下载PDF
甲状腺滤泡癌中Beclin-1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蔺广荣 刘克毅 +2 位作者 李纪男 姜恒 柴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398-3400,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在甲状腺滤泡癌(FT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F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ABC法检测53例FTC及癌旁组织中Beclin-1和HSF-1的表达,分析其与FTC临床病理的关系。结... 目的通过研究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在甲状腺滤泡癌(FT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F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ABC法检测53例FTC及癌旁组织中Beclin-1和HSF-1的表达,分析其与FTC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在FTC中Beclin-1和HSF-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在广泛侵入型FTC中Beclin-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微小侵入型FTC(P<0.05),在广泛侵入型、伴有远处转移的FTC中HSF-1阳性表达率达100%。Beclin-1与HSF-1在FT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Beclin-1和HSF-1可作为FTC的治疗靶点,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FT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甲状腺滤泡癌 BECLIN-1 休克转录因子-1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抗氧化和抗衰老的调控作用
19
作者 蒋明君 尚国辉 +4 位作者 张凤妍 殷凡响 薛梦姣 胡延忠 彭旭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7-427,共11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HSF 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HSF 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PE/Hsf1-/-),分别命名为H8、H9细胞株。取野生型、H8和H9细胞株,应用DHE探针染色结合流式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活力值;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实验检测衰老细胞比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株中热休克蛋白(HSP)70、HSP27、聚集素(CLU)、p53、p21和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细胞株中p53、p21、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水平。比较各细胞株在不同热休克处理条件下和HSP90抑制剂IPI504处理下热休克反应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各细胞株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后相对存活率,比较各细胞株经或未经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基因测序显示H8和H9细胞株成功携带突变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8、H9细胞株不表达HSF1蛋白,HSF1在ARPE-19细胞中被成功敲除。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H9细胞株中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细胞株HSP90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P>0.05)。在不同热休克刺激和IPI504诱导下野生型细胞株中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处理的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培养24、48、72和96 h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比较,H8和H9细胞株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53、p2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衰老相关炎症因子IL-6、IL-8、IL-1β、MC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8和H9细胞株ROS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细胞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8和H9细胞株经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未经NAC处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8和H9细胞株200、400、600、800μmol/L H 2O 2处理条件下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敲除HSF1可下调HSP的表达,激活ROS/P53/P21通路,诱导RPE细胞衰老,并增加RPE对氧化应激刺激的敏感性。HSF1在RPE细胞中可能具有抗衰老和抗氧化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 衰老治疗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鹏 李霄 +4 位作者 窦科峰 党政 胡延忠 马远方 宋振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l)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推测HSF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67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以及21例因肝血管瘤...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l)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推测HSF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67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以及21例因肝血管瘤行手术切除的部分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癌及正常肝脏组织中HSF1蛋白及热休克蛋白70(ttSP70)的表达,分析HSF1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根据HSF1蛋白与HSP70表达情况的相关性分析推测HSF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分子机制。不同组织中HSF1蛋白阳性率的分析以及肝细胞癌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采用×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HSF1蛋白与HSP70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HSF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46/67),在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9%(6/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0.628,P〈0.05)。HSP7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7%(38/67),在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9,P〈0.05)。HSFl蛋白与HSP7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9,P〈0.05)。HSFl蛋白的高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包膜完整与否、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有关(x1=5.935,9.762,5.159,11.267,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HBsAg水平、AFP水平以及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无关(x2=0.822,0.172,2.059,P〉0.05)。HSF1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1.4±1.9)个月和(29.8±2.7)个月,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6,P〈0.05)。结论HSFl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其可能通过调控HSP70的表达而发挥作用,在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热休克转录因子1 休克蛋白70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