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工程改造热带假丝酵母生产鼠尾草酸
1
作者 霍达 陈献忠 +1 位作者 杨海泉 曹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1,I0002,I0003,共9页
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是一种酚类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等唇科类植物中。CA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以及药理活性,在日化、食品、医疗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热带假丝酵母具有鲁棒性强、耐高温、产油脂等特性,因而在萜类化合物高... 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是一种酚类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等唇科类植物中。CA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以及药理活性,在日化、食品、医疗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热带假丝酵母具有鲁棒性强、耐高温、产油脂等特性,因而在萜类化合物高效生产方面极具潜力。该研究根据热带假丝酵母密码子偏好性对来源于鼠尾草的铁锈醇合酶基因CYP76AH24和鼠尾草酸合酶基因CYP76AK6、来源于拟南芥的细胞色素还原酶基因ATR1进行全序列密码子优化以及基因合成。以生产鼠尾草酸前体次丹参酮二烯热带假丝酵母1C2PM04作为出发菌株,将上述基因整合到其基因组中成功合成鼠尾草酸。利用模块化工程与酵母不同亚细胞区室的空间组合,将上述3条基因以模块化的方式导入胞质和过氧化物酶体中进行表达,鼠尾草酸产量分别为10.25 mg/L和4.64 mg/L。通过下调角鲨烯合酶基因ERG9,降低法尼基焦磷酸池的消耗进而改变代谢通量进一步提高鼠尾草酸产量,效价达到26.3 mg/L。将细胞色素P450酶和细胞色素还原酶进行融合表达,测试以刚性linker(E3AK,E3AK×2,E3AK×3)和柔性linker(G4S,G4S×2,G4S×3)为连接肽,融合表达CYP76AH24和ATR1,鼠尾草酸产量提高1.54倍。该文通过增加CPR拷贝数,增加电子供体,进一步提高鼠尾草酸表达水平,产量达到78.2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鼠尾草酸 细胞色素P450 融合蛋白 代谢工程
下载PDF
紫苏精油对热带假丝酵母和克鲁维尔毕赤酵母的抑制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晓红 蔡婷 +3 位作者 林籽汐 张大凤 张珊 向文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4-171,共8页
控制泡菜发酵过程中的“生花”现象一直是发酵蔬菜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紫苏精油因含有天然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而具有广谱抑菌性,在食品防腐中应用广泛。本研究测定了紫苏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并分析其对发酵蔬菜-四川泡菜中产膜璞微... 控制泡菜发酵过程中的“生花”现象一直是发酵蔬菜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紫苏精油因含有天然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而具有广谱抑菌性,在食品防腐中应用广泛。本研究测定了紫苏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并分析其对发酵蔬菜-四川泡菜中产膜璞微生物热带假丝酵母和克鲁维尔毕赤酵母的抗菌活性。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膜完整性、胞内蛋白质的泄露、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来探究了紫苏精油的抑菌机理,同时还测定了其对四川泡菜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精油不仅能抑制四川泡菜产膜璞微生物的生长,更能赋予发酵蔬菜风味。紫苏精油对产膜璞Candida tropicalis SH1和Pichia kluyveri SH2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MIC均为0.4μL/mL,MFC分别为1.6和0.8μL/mL。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紫苏精油作用下,可明显改变Candida tropicalis SH1和Pichia kluyveri SH2细胞的形态,破坏膜的完整性,使膜电位与细胞内蛋白质浓度明显降低。该研究结果为构建及优化发酵蔬菜防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精油 发酵蔬菜 热带假丝酵母 克鲁维尔毕赤酵母 抑菌机理
下载PDF
利用可重复使用的URA3标记基因建立热带假丝酵母基因敲除系统 被引量:14
3
作者 项峥 陈献忠 +3 位作者 张利华 沈微 樊游 陆茂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53-1061,共9页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在发酵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二倍体遗传结构和较低的遗传转化效率限制了其代谢工程育种技术的应用。建立可靠的遗传转化技术并高效的删除目的基因是代谢工程改造热带假丝酵母的重要前提。文章以...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在发酵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二倍体遗传结构和较低的遗传转化效率限制了其代谢工程育种技术的应用。建立可靠的遗传转化技术并高效的删除目的基因是代谢工程改造热带假丝酵母的重要前提。文章以C.tropicalis ATCC 20336为出发菌株,通过化学诱变筛选获得了尿嘧啶缺陷型突变株C.tropicalis XZX(ura3/ura3)。以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基因作为靶基因构建了两端包含同源臂并在选择性标记C.tropicalis URA3(Orotidine-5′-phosphate decarboxylase,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羧酶)基因两侧同向插入源于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hisG序列的基因敲除盒PDC1-hisG-URA3-hisGPDC1(PHUHP),并转化宿主菌株C.tropicalis XZX,筛选获得PHUHP片段正确整合到染色体的PDC基因位点的转化子XZX02。在此基础上,将转化子XZX02涂布于5-FOA(5-氟乳清酸)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得到URA3基因从PHUHP片段中丢失的营养缺陷型菌株XZX03。进一步构建了第2个PDC等位基因的删除表达盒PDCmURA3-PDCm,并转化C.tropicalis XZX03菌株,获得转化子C.tropicalis XZX04。经PCR和DNA测序确认转化子C.tropicalis XZX04细胞染色体上的两个PDC等位基因被成功敲除。文章建立了一种营养缺陷型标记可重复使用的热带假丝酵母遗传转化技术,利用该技术成功敲除了细胞的PDC基因,为进一步利用代谢工程改造热带假丝酵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遗传转化 同源重组 URA3基因 基因敲除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转化烷烃过程中P450酶活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焦鹏 华玉涛 +2 位作者 李书良 黄英明 曹竹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7-120,共4页
A method of reduced CO\|difference spectrum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cytochrome P450 activity of the whole cell of \%Candida tropicalis\% during the alkane converting process. Using this method, the cytochrome P45... A method of reduced CO\|difference spectrum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cytochrome P450 activity of the whole cell of \%Candida tropicalis\% during the alkane converting process. Using this method, the cytochrome P450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cells that were cultured in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lkan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5% alkane could induce the cytochrome P450 activity obviously but not inhibit the growth of cells, so it was determined preliminarily that the alkane concentration of the seed medium was 5%. The cytochrome P450 activities of dicarboxylic acid (DCA) fermentation processing were further studied. During the exponential phase of growth, the cytochrome P450 activity increased smoothly. However, during the phase of production of dicarboxylic acid, the cytochrome P450 activities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a sort decrease. The results still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production of dicarboxylic acid increased with the cytochrome P450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烷烃 长链二元酸 细胞色素P450酶 CO差光谱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菌与桑叶黄酮对犊牛营养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杨春涛 刁其玉 +4 位作者 曲培滨 司丙文 马俊南 周玉财 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4-234,共11页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CT)与桑叶黄酮(MLF)对断奶前后犊牛能量与氮代谢、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0±2)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断奶前为代...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CT)与桑叶黄酮(MLF)对断奶前后犊牛能量与氮代谢、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0±2)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断奶前为代乳品和开食料,断奶后为开食料;CT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CT;MLF组添加MLF;CM组添加CT和MLF。犊牛于56日龄断奶(代乳品),试验期60 d。分别于犊牛28、42、56和80日龄采集瘤胃液,35和63日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CT组相比,CM组犊牛断奶前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较CON组,断奶后CM组氮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前MLF组较CON和CT组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CT组显著提高了28-80日龄瘤胃液p H和56、80日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CT、MLF和CM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56日龄M LF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乙酸/丙酸CT和MLF组较CON组有提高的趋势(P=0.090),各组间乙酸和戊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CT有助于改善断奶前犊牛瘤胃液p H和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添加CT和MLF有助于提高断奶前犊牛饲粮代谢能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提高断奶后犊牛总能代谢率和氮的利用率,降低粪能和总排出氮量,同时具有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且CT与MLF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热带假丝酵母 桑叶黄酮 微生物蛋白 营养物质代谢 瘤胃发酵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邓立红 王艳辉 +1 位作者 张扬 马润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7-40,共4页
对热带假丝酵母 (C tropicalis )As2 1 776发酵木糖醇的营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初始木糖浓度在 80g/L附近时木糖醇转化率较高 ,限制性供氧条件下有利于木糖醇积累。酵母膏和蛋白胨是比较适合产木糖醇的有机氮源 ,而酵母膏更利于酵母... 对热带假丝酵母 (C tropicalis )As2 1 776发酵木糖醇的营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初始木糖浓度在 80g/L附近时木糖醇转化率较高 ,限制性供氧条件下有利于木糖醇积累。酵母膏和蛋白胨是比较适合产木糖醇的有机氮源 ,而酵母膏更利于酵母细胞生长。培养基中添加 2 g/L的(NH4 ) 2 HPO4 、2~ 6g/L的NaCl、1~ 3g/L的KH2 PO4 、0 1~ 0 3 g/L的MgSO4 ·7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木糖醇 发酵生产 转化率 酵母 (NH4)2HPO4 KH2PO4 有机氮源 蛋白胨 酵母细胞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利用酒糟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铮 陈红英 +2 位作者 沈才洪 樊林 胡承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7,共4页
对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AY91009利用酒糟(丢糟)水解液发酵木糖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时间48h,最佳种子龄22h。摇瓶分批发酵工艺条件的最佳组合是:起始pH5.5,接种量15%(v/v),装液量135mL,氮源加入量为10mL含有10g/L... 对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AY91009利用酒糟(丢糟)水解液发酵木糖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时间48h,最佳种子龄22h。摇瓶分批发酵工艺条件的最佳组合是:起始pH5.5,接种量15%(v/v),装液量135mL,氮源加入量为10mL含有10g/L酵母膏和20g/L蛋白胨的有机氮源。除水解液本身含有的木糖外,1/10的葡萄糖加入量(w/w)有利于菌体生长和木糖醇的转化,蔗糖则会抑制木糖醇的生成。培养基中添加6g/L的NaCl、3g/L的KH2PO4、0.2g/L的MgSO4.7H2O有利于木糖醇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水解液 热带假丝酵母 木糖醇 发酵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细胞内pH的测定及其与生长代谢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树臣 谢澜漪 +1 位作者 李春 曹竹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9-283,共5页
应用荧光探针 5(6)_双醋酸羧基荧光素 (Carboxyfluoresceindiacetate)测定了产长链二元酸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细胞内pH (pHi)值 ,确定了该探针载入C .tropicalis细胞的适宜条件。用摇瓶培养C .tropicalis细胞 ,考察了细胞... 应用荧光探针 5(6)_双醋酸羧基荧光素 (Carboxyfluoresceindiacetate)测定了产长链二元酸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细胞内pH (pHi)值 ,确定了该探针载入C .tropicalis细胞的适宜条件。用摇瓶培养C .tropicalis细胞 ,考察了细胞外pH和生长碳源对pHi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细胞外pH对pHi略有影响 ,而生长碳源对pHi的影响略为明显。利用 5L发酵罐进一步研究了细胞生长代谢活性与pHi的关系 ,结果表明 :细胞比生长速率、CO2 比生产速率和葡萄糖比消耗速率与pHi变化密切相关 ,pHi的增加伴随着细胞生长活力的增加 ,反之亦然。在pH 6 0条件下用葡萄糖和醋酸钠共作碳源培养C .tropicalis细胞时 ,测得的pHi值维持在 5 7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细胞内pH 细胞 生长代谢活性 葡萄糖 醋酸钠 碳源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XYL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廖翀 白林含 +5 位作者 阮琨 姜新 代旭兰 龚静 曹毅 乔代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8-231,共4页
木糖还原酶(XR)是D-木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还原D-木糖成木糖醇.已报道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IF0 0618)木糖还原酶只能利用NADPH,而本研究中的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AY92045)木糖还原酶能够同时利用NADH和NADPH作... 木糖还原酶(XR)是D-木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还原D-木糖成木糖醇.已报道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IF0 0618)木糖还原酶只能利用NADPH,而本研究中的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AY92045)木糖还原酶能够同时利用NADH和NADPH作为辅因子,有利于细胞内的辅酶平衡和木糖醇的产生.经克隆测序与Blast X比较其与已报道C.tropicalis木糖还原酶基因XYRA和XYRB的差异,分析改变的氨基酸位点对结合辅酶的影响,并为下一步研究该酶性质及构建高产木糖醇的酿酒酵母工程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木糖还原酶 基因克隆 NADH NADPH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晓元 王松梅 +2 位作者 朱希强 郭学平 凌沛学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11A期27-30,共4页
目的利用热带假丝酵母研究发酵木糖生产木糖醇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摇瓶发酵对发酵生产条件,如培养基中初始木糖浓度、接种量和通气量、氮源、pH等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木糖的残留量、木糖醇的转化率来确定适合的发酵工艺。结果通... 目的利用热带假丝酵母研究发酵木糖生产木糖醇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摇瓶发酵对发酵生产条件,如培养基中初始木糖浓度、接种量和通气量、氮源、pH等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木糖的残留量、木糖醇的转化率来确定适合的发酵工艺。结果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培养基条件为:初始木糖50g/L,蛋白胨5g/L,酵母粉10g/L,硫酸镁0.5g/L、磷酸二氢钾5g/L,硫酸铵1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6.0,摇瓶发酵装液量50mL/250mL,转速200 r/min,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8h。结论优化了木糖醇的发酵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醇 热带假丝酵母 发酵
下载PDF
用苎麻生物脱胶废水生产热带假丝酵母单细胞蛋白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军 郝新艳 +3 位作者 殷朝敏 蔡荫 曾庆福 阮新潮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5-259,共5页
采用热带假丝酵母处理苎麻生物脱胶废水。将COD为23 060 mg/L的苎麻生物脱胶废水稀释1倍后进行发酵处理,COD去除率最高,为60.85%。发酵条件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35℃、初始发酵pH为7.0、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 采用热带假丝酵母处理苎麻生物脱胶废水。将COD为23 060 mg/L的苎麻生物脱胶废水稀释1倍后进行发酵处理,COD去除率最高,为60.85%。发酵条件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35℃、初始发酵pH为7.0、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苎麻生物脱胶废水COD去除率最高;发酵温度为30℃、初始发酵pH为7.0、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单细胞蛋白生成量最高。发酵时间为48 h时,灭菌的发酵培养基的COD去除率为75.75%,单细胞蛋白生成量为5.375 g/L;未灭菌的发酵培养基的COD去除率为72.25%,单细胞蛋白生成量为2.87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苎麻 生物脱胶 发酵 单细胞蛋白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一株热带假丝酵母木糖醇高产新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厚瑞 赵肃清 +2 位作者 蔡爱华 曾健智 何成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3-197,共5页
自木糖厂环境样品中分离出一株编号为1-18的产木糖醇分离物。在初始木糖浓度200g/L的条件下重复循环利用1-18细胞摇瓶发酵,木糖醇转化率高达0.91(木糖醇g/木糖g),接近理论极限值;木糖醇生成速率达6.7g/L·h。无论产物浓度,产物生成... 自木糖厂环境样品中分离出一株编号为1-18的产木糖醇分离物。在初始木糖浓度200g/L的条件下重复循环利用1-18细胞摇瓶发酵,木糖醇转化率高达0.91(木糖醇g/木糖g),接近理论极限值;木糖醇生成速率达6.7g/L·h。无论产物浓度,产物生成速率与产物转化率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高水平。1-18发酵液以40ml/kg·d的最大剂量饲喂小白鼠一周,受试动物未出现中毒反应。分离物1-18在木糖醇生产中显然具有重要的生物工程应用潜力。根据常规形态鉴别,生理生化实验测定,以及26S rDNA D1/D2区域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证实分离物1-18属于Candida tropicalis(热带假丝酵母)。分离物1-18已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M 205067,其26S rDNA D1/D2区域核酸序列在GenBank的核酸序列登记号为DQ176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木糖醇 发酵
下载PDF
N^+离子注入热带假丝酵母对长链二元酸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祖华 叶晴 尹光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用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SCB412作为出发菌株,经能量50KeV、剂量1× 10~11~5 ×10~15 ions/cm~2的N~+离子注入诱变处理,以产生可遗传的诱变。 N~+离子注入... 用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SCB412作为出发菌株,经能量50KeV、剂量1× 10~11~5 ×10~15 ions/cm~2的N~+离子注入诱变处理,以产生可遗传的诱变。 N~+离子注入后,存活率与剂量呈指数衰减关系:log(存活率%)= 8.23- 0.604 × log(剂量),在培养过程中可观察到酵母菌菌落和细胞形态均发生了变化。经筛选,获得了一株能够利用正十二烷烃发酵产生长链二元酸的高产菌热带假丝酵母SCB609。在初始正十二烷烃浓度为15%(v/v)下产酸量由43.5g/L上升到73.2g/L。比较两株菌发酵生长特性的差异,产酸过程有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热带假丝酵母 长链二元酶 产量 发酵
下载PDF
He-Ne激光诱变高活力苯酚降解菌热带假丝酵母CT43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岩 闻建平 +1 位作者 杨素亮 胡宗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9-521,536,共4页
运用He Ne激光辐照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对激光诱变参数进行优化, 考察了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和降酚特性。结果表明: 经过激光辐照处理的热带假丝酵母CT43 降解2 000 mg/L 的苯酚仅需要54 5 h, 降解效率显著提高。表明He ... 运用He Ne激光辐照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对激光诱变参数进行优化, 考察了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和降酚特性。结果表明: 经过激光辐照处理的热带假丝酵母CT43 降解2 000 mg/L 的苯酚仅需要54 5 h, 降解效率显著提高。表明He Ne激光诱变育种技术可以在环境微生物领域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He—Ne激光 诱变 苯酚降解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两态型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伟超 李一婧 +1 位作者 任伟亮 安建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通过对热带假丝酵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研究了培养温度、pH值、脯氨酸浓度及培养时间对酵母两种形态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有利于菌丝型生长的条件是:YX培养基、42℃、pH值6.5、接种量5%、木糖含量2%、24h补加10mmol/L脯氨酸、... 通过对热带假丝酵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研究了培养温度、pH值、脯氨酸浓度及培养时间对酵母两种形态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有利于菌丝型生长的条件是:YX培养基、42℃、pH值6.5、接种量5%、木糖含量2%、24h补加10mmol/L脯氨酸、215r/min摇床培养,验证试验表明其最大丝化率为73.39%,平均丝化率为67.29%;最有利于酵母型生长的条件是:YM培养基、pH值4.5、27℃、215r/min摇床培养,其最大丝化率仅为1.14%,平均丝化率为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两态型 化率 形态差异
下载PDF
热带假丝酵母肉毒碱乙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删除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利华 陈献忠 +2 位作者 陈振 沈微 樊游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80-887,共8页
缺乏高效基因删除技术是限制热带假丝酵母菌株代谢工程育种的重要因素。论文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基因删除技术并利用该技术成功删除了肉毒碱乙酰基转移酶的两个等位基因。首先PCR扩增标记基因(URA3)的3'端324 bp序列作为基因删除辅助序... 缺乏高效基因删除技术是限制热带假丝酵母菌株代谢工程育种的重要因素。论文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基因删除技术并利用该技术成功删除了肉毒碱乙酰基转移酶的两个等位基因。首先PCR扩增标记基因(URA3)的3'端324 bp序列作为基因删除辅助序列(gda序列),同向插入到URA3基因的5'端,在此基础上构建两端含有CAT基因同源臂序列的基因删除突变盒,转化宿主菌XZX,获得CAT基因单拷贝和双拷贝敲除的突变株。PCR鉴定和DNA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URA3基因弹出后的突变株,仅在基因组重组位点上残留一个gda序列。进一步鉴定了突变株的生理性能,单拷贝敲除菌株CAT活性较亲本下降80%,但在葡萄糖或烷烃上的生长性能并不受显著影响。双拷贝缺失菌株CAT活性完全丧失,不能利用烷烃生长,同时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的生长受到显著影响,最终生物量达到7.56(OD600),仅为出发菌株的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肉毒碱乙酰基转移酶 基因敲除 URA3基因 基因删除辅助序列
下载PDF
酿酒酵母与热带假丝酵母融合子多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树培 崔益斌 +2 位作者 童中华 马文漪 丁树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2,共4页
由单亲株灭活法获得的酿酒酵母与热带假丝酵母原生质体融合而成的杂种酵母细胞,在净化味精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方面优于双亲菌株.该杂种细胞以无菌液体石腊复盖,存放于4℃冰箱一年之后,测定其菌体的比增长率,对淀粉的利用率、耐热性能、... 由单亲株灭活法获得的酿酒酵母与热带假丝酵母原生质体融合而成的杂种酵母细胞,在净化味精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方面优于双亲菌株.该杂种细胞以无菌液体石腊复盖,存放于4℃冰箱一年之后,测定其菌体的比增长率,对淀粉的利用率、耐热性能、絮凝性能和菌体蛋白的水平,同时与双亲株的同类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该杂种酵母细胞仍然综合了双亲的优势,显示出多功能性的特征,为提高废水的净化效率,增加单细胞蛋白的产量,创造了极为有利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热带假丝酵母 杂种酵母细胞 味精废水
下载PDF
培养热带假丝酵母提高酶解玉米粉的营养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建雄 陶树兴 +1 位作者 宋土生 王子浩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2-185,共4页
10g玉米粉在500ml的三角瓶中与200ml Na_2HPO_4/KH_2PO_4缓冲液(1/15M,pH6.81,含草酸铵0.6%,MgSO_4 0.01%,FeSO_4 0.002%)混匀,在接种热带假丝酵母B020的同时加入α-淀粉酶1.5g,在摇床中30℃,120r/min通气培养3天,蛋白质含量从8.4%... 10g玉米粉在500ml的三角瓶中与200ml Na_2HPO_4/KH_2PO_4缓冲液(1/15M,pH6.81,含草酸铵0.6%,MgSO_4 0.01%,FeSO_4 0.002%)混匀,在接种热带假丝酵母B020的同时加入α-淀粉酶1.5g,在摇床中30℃,120r/min通气培养3天,蛋白质含量从8.4%提高到23.4%(P<0.005);硫胺素含量从0.383mg/100g提高到0.767mg/100g(P<0.005);核黄素含量从0.124 mg/100g提高到0.233mg/100g(P<0.05)。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从32.1mg/g提高到67.5mg/g;色氨酸含量从8.5mg/g提高到12.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 热带假丝酵母 Α-淀粉酶
下载PDF
聚乙烯醇质量浓度对复合载体固定化热带假丝酵母颗粒强度、形貌与木糖醇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邓立红 蒋建新 姚思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10-214,共5页
以聚乙烯醇(PVA)与海藻酸钠这两种载体复合包埋热带假丝酵母细胞,制备成固定化细胞颗粒,研究PVA质量浓度对细胞颗粒的磷酸盐耐受性、机械强度与机械稳定性、形貌及木糖醇发酵性能的影响。磷酸盐耐受性实验结果显示,提高PVA质量浓度能有... 以聚乙烯醇(PVA)与海藻酸钠这两种载体复合包埋热带假丝酵母细胞,制备成固定化细胞颗粒,研究PVA质量浓度对细胞颗粒的磷酸盐耐受性、机械强度与机械稳定性、形貌及木糖醇发酵性能的影响。磷酸盐耐受性实验结果显示,提高PVA质量浓度能有效改善细胞颗粒的磷酸盐耐受性。对细胞颗粒机械强度的分析表明:发酵前所有的细胞颗粒均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但是PVA质量浓度偏低时,发酵后颗粒的机械强度大幅度下降;PVA质量浓度提高到60g/L时,细胞颗粒的机械稳定性较好,发酵后能保持较高的机械强度。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发酵后的细胞颗粒表面出现破裂或小孔,致使产生游离细胞,但游离细胞的量并非随颗粒机械强度的增加而减少;PVA质量浓度变化对细胞在颗粒中的分布、形态和木糖醇发酵性能影响很大;PVA质量浓度较低时,固定化细胞颗粒外层细胞密布,颗粒中心也有较多细胞,细胞呈饱满的卵圆形;随PVA质量浓度增加,颗粒内部的细胞逐渐减少;PVA质量浓度达到60g/L以上时,细胞主要分布在颗粒外层,且呈现聚集生长的现象,部分细胞发生变形;PVA质量浓度在40~60g/L时,获得了较高的木糖醇得率,约0.6g/g,但是木糖消耗速率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海藻酸钠 热带假丝酵母 木糖醇
下载PDF
从热带假丝酵母中提取核酸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昌禄 陈俊伟 +2 位作者 魏晓琨 陈勉华 朱汉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1,共4页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中提取RNA的适宜条件为NaOH浓度1.5%,SDS浓度2%,NaCl浓度4%,抽提温度90℃,抽提时间3h。RNA粗品收率86.2%,纯度89.5%,可满足核苷酸的生产要求。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核酸 抽提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