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章丽娜 林鹏飞 +1 位作者 熊喆 吴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0-570,共11页
本文基于实时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研究了MJO对中国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JO的活跃中心从印度洋进入西太平洋,华南地区的降水由偏多转为偏少。最显著的降水正负异常分别位于第4位... 本文基于实时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研究了MJO对中国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JO的活跃中心从印度洋进入西太平洋,华南地区的降水由偏多转为偏少。最显著的降水正负异常分别位于第4位相和第7位相,其区域平均的最大正负异常值相对于气候平均值的变化约为17%和11%。与降水异常相对应,大尺度背景场,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水汽和垂直速度也发生了季节内变化。当MJO的活跃中心位于印度洋(第4位相),副高加强西伸,华南地区的水汽增加,上升运动亦加强,降水偏多。当MJO的活跃中心位于西太平洋(第7位相),副高减弱东撤,华南地区的水汽减少,上升运动亦减弱,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前汛期 降水 华南 实时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指数
下载PDF
中国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崇银 凌健 +3 位作者 宋洁 潘静 田华 陈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7-834,共18页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包括MJO)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系统,它的活动及异常既对其他系统有一定的作用,也对长期天气和短期气候有明显影响。因此,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一直是大气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文中对近5—10年中国学者的有关研究工作...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包括MJO)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系统,它的活动及异常既对其他系统有一定的作用,也对长期天气和短期气候有明显影响。因此,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一直是大气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文中对近5—10年中国学者的有关研究工作及其进展做了简要回顾和综合,主要包括:(1)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别是MJO的动力学机制;(2)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以及MJO的数值模拟问题,特别是大气非绝热加热廓线对模式模拟MJO的重要作用;(3)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和MJO,特别是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与ENSO的相互作用关系;(4)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包括MJO)及其流场形势对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重要影响,即MJO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的调制作用,以及热带大气季节内低频气旋性(LFC)和反气旋性(LFAC)流场对西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影响;(5)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包括MJO)的活动及异常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建立、活动异常的影响,以及它们与中国降水异常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MJO 动力学机制 数值模拟 ENSO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37
3
作者 潘静 李崇银 宋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9-1070,共12页
利用澳大利亚气象局的RMM-MJO(Real-time Multivariate MJO)指数,分析研究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简称MJO)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调制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MJO活动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有比较明显调制作用。在MJO活跃期,对流中心位于赤... 利用澳大利亚气象局的RMM-MJO(Real-time Multivariate MJO)指数,分析研究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简称MJO)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调制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MJO活动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有比较明显调制作用。在MJO活跃期,对流中心位于赤道东印度洋(即MJO第2、3位相)和对流中心越过海洋性大陆来到西太平洋地区(即MJO第5、6位相)时台风生成的个数比例为2∶1。本文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场进行了多种气象要素的合成分析,在MJO的不同位相,西太平洋地区的动力因子分布形势有很明显不同。在第2、3位相,各种因子均呈现出抑制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及台风发展的态势;而在第5、6位相则明显有促进对流发生发展,为台风生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大尺度环流动力场。这说明MJO在不断东移的过程中,将改变大气环流形势,最终影响了台风的生成和发展。接着,我们从积云对流这个联系台风和MJO的重要因子出发,研究了不同MJO位相时凝结加热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以及与台风环流、水汽通量的配置情况。结果表明在MJO不同位相,热源分布明显不同,而这种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不同分布特征必然反映潜热释放和有效位能向有效动能转换的差异,再与水汽的辐合辐散相配合,就从台风获得的能量角度揭示了大气MJO调节台风的生成和发展,造成不同位相时台风生成有根本差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 调制作用 西北太平洋台风 大气环流场 凝结加热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华西秋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佳玉 马振峰 范广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7-1497,共11页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对中国的降水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MJO对华西秋雨的影响对于提高华西秋雨的季节内预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79 2012年9 10月澳大利亚气象局提供的实时多变量MJO指数、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对中国的降水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MJO对华西秋雨的影响对于提高华西秋雨的季节内预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79 2012年9 10月澳大利亚气象局提供的实时多变量MJO指数、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异常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MJO对华西秋雨的影响以及相应环流背景场的变化。研究表明,在MJO对流主体自西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华西地区的秋季降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MJO对流主体位于印度洋中西部(1~2位相)时,华西秋雨偏多,当MJO对流主体位于印度洋东部至太平洋中西部(3~8位相)时,华西秋雨偏少。其中MJO对流主体位于中东印度洋(第2位相)和西太平洋(第7位相)时,华西地区秋季有降水最大正异常和最大负异常。与此同时,对应分析MJO不同位相上的高空形势场和中低空流场、水汽输送、垂直运动的异常变化发现:第1、2位相时,我国上空出现两槽一脊、西低东高的环流形势,此时华西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对华西地区的水汽输送较强,有利于干冷与暖湿气流在华西地区交汇,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亦显著,从而造成降水偏多;第7位相时,我国上空受较强的西风带长波脊控制,并且三个海区对华西地区的水汽输送较弱,水汽辐散、下沉运动亦较强,造成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 华西秋雨 环流形势 水汽输送 垂直运动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芸芸 俞永强 +1 位作者 何金海 张振国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3-733,共11页
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ERA40再分析逐日的200 hPa风场资料,选取1958—1977年和1980—1999年各20年,对比分析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前后两个时段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表明:近20 a来,原来在赤道中太平洋上活跃的... 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ERA40再分析逐日的200 hPa风场资料,选取1958—1977年和1980—1999年各20年,对比分析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前后两个时段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表明:近20 a来,原来在赤道中太平洋上活跃的ISO减弱,而在中印度洋、孟加拉湾地区ISO变得活跃;全球变暖背景下,ISO的强度变化幅度加大,表明ISO更加活跃,且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强,夏、秋季弱;对流层上层的纬向风能量更集中于1—3波,ISO的频率有加大的趋势。还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OALS-1.0g中的控制试验及其二氧化碳浓度加倍试验结果,分别对应实测资料的前后20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模式对ISO的空间结构模拟较好,但低估了ISO的强度;时空谱分析表明模式结果中包含有更多的纬向风的高频成分,由于能量的分散,导致对ISO活动强度的低估。但通过对模式的控制试验和温室气体增加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耦合模式还是较好地反映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ISO在中印度洋、孟加拉湾地区变得活跃、频率加大等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 耦合模式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预测:统计事实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洁琳 段安民 覃卫坚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应用NOAA气候预测中心提供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客观业务指数及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提供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集,定量统计检验了MJO对夏季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MJO对TC的生成、强度、路径... 应用NOAA气候预测中心提供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客观业务指数及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提供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集,定量统计检验了MJO对夏季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MJO对TC的生成、强度、路径和登陆活动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当高空辐合中心位于120°E~160°E(MJO位相3~5)时,西北太平洋TC生成偏少,且生成位置偏北;而当高空辐合中心位于10°W~70°E(MJO位相8~10)时,西北太平洋TC生成偏多,且生成位置偏南;随着TC强度加强,能达到显著调节作用的MJO位相逐渐减少,当高空辐合辐散中心位于70°E(MJO位相10)时,对TC强度调制最显著。在路径调节方面,MJO位相1~4和10时,TC活跃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上,主要路径为西北偏北行,可能登陆华东、华北;而位相5~8时,TC主要活跃在菲律宾附近及以西到南海,以偏西行路径为主,可能登陆华南。MJO对登陆华南TC也有显著影响。该定量统计检验结果可为TC活动季节内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热带气旋 路径 强度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IAP AGCM4.0模式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朝晖 王坤 +2 位作者 肖子牛 张贺 詹艳玲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33,共19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0总共30年(1979~2008年)的模拟结果,评估了IAP AGCM4.0模式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模拟能力。分析结果表明IAP AGCM4.0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主要时空谱结构特...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0总共30年(1979~2008年)的模拟结果,评估了IAP AGCM4.0模式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模拟能力。分析结果表明IAP AGCM4.0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主要时空谱结构特征,在周期30~80天处存在明显的谱能量中心;模式模拟的季节内振荡东传的主要特征与观测基本一致,东移波的能量远大于西移波。基于RMM指数(All-season Real-time Multivariate MJO Index)的分析表明,模式模拟的850 h Pa和200 h Pa季节内尺度风场和对流活动在赤道地区的空间分布与观测基本一致。但与观测相比,模式模拟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周期较短,东传速度快于观测,虚假的西传特征过强,对流活跃区域范围较小、强度较弱。就非绝热加热而言,模式模拟结果与再分析资料比较接近,但最大加热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出现的位相较晚。进一步分析表明,模式中影响对流触发的相对湿度阈值(RHc)的不同取值(RHc分别取为85%、90%、95%和100%),可以显著影响热带大气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从而影响模式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模拟;当对流触发相对湿度阈值取为90%时,IAP AGCM4.0模式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模拟的能力相对最好,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在不同位相的分布特征也与再分析资料最为接近。这说明模式对流参数化方案中不同参数的合适选取,可以改进模式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式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对流参数化方案 非绝热加热廓线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季节性特征及其在SAMIL-R_(42)L_9中的表现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小龙 李崇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9-228,共10页
分析了NCEP资料和SAMIL-R42L9中热带大气季节内(30~60天)振荡(ISO)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平均气候场季节变化的关系。NCEP资料的分析表明:热带地区大气ISO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ISO的季节变化与平均背景场的季节变化有明... 分析了NCEP资料和SAMIL-R42L9中热带大气季节内(30~60天)振荡(ISO)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平均气候场季节变化的关系。NCEP资料的分析表明:热带地区大气ISO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ISO的季节变化与平均背景场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一致性。在空间分布上,热带大气ISO的活动对暖的SST、强的对流活动、西风、强的降水和低层水汽辐合有很强的依赖性。大气环流模式SAMIL-R42L9基本能够再现热带大气ISO空间分布上的季节转换特征,尤其在动力场(纬向风)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对基本气候态季节变化的模拟,对不同的物理量有明显的差异。模式结果表明:热带大气ISO动力因子的季节性比热力因子的季节性对平均背景场的依赖性更大,模式不能很好地反映NCEP资料表现出来的ISO对平均背景场的强依赖性,同时也说明热带大气ISO的季节性可能并不完全依赖于平均背景场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 季节变化 气候背景 大气环流模式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崇银 李桂龙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28-38,共11页
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既有Kelvin波型扰动,也有Rossby波型扰动;影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移动的主要因素有扰动波型和积云对流活动的异常;伴随ElN... 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既有Kelvin波型扰动,也有Rossby波型扰动;影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移动的主要因素有扰动波型和积云对流活动的异常;伴随ElNino事件的发生,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能急剧减小,而准定常扰动动能急剧增大,既反映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ElNino的激发作用,也说明了在ElNino期间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偏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Kelvin波型 Rosby波型 扰动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江西5月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毅之 马锋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9-565,共7页
利用实时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和江西省83个台站降水资料,通过位相合成方法分析了MJO对江西5月降水的影响。(1)在强MJO第4—5位相(MJO活动中心位于赤道印度洋东部印尼群岛附近)江西降水为正异常,在第6~8位相(MJO活... 利用实时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和江西省83个台站降水资料,通过位相合成方法分析了MJO对江西5月降水的影响。(1)在强MJO第4—5位相(MJO活动中心位于赤道印度洋东部印尼群岛附近)江西降水为正异常,在第6~8位相(MJO活动中心位于西太平洋以东)和第1—3位相(MJO活动中心位于赤道印度洋)为负异常,其中以第4位相的正异常和第7位相的负异常最明显。(2)当MJO对流中心位于印尼群岛附近时,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处于异常西南风控制,从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向江西输送的水汽加强,位于水汽辐合区内,受上升运动控制,有利于江西出现降水。当MJO传播至西太平洋地区时,江西转为受异常偏北风控制,水汽输送减弱,为水汽辐散区,受下沉运动控制,不利于江西出现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降水异常 位相合成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江西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华南后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星星 陈权亮 姚世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92-199,共8页
为研究MJO对中国华南后汛期(7-9月)降水的影响。采用合成分析方法,使用一套中国区域高分辨率降水格点数据(CN05.1)与实时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结果表明,随着MJO对流活动中心从热带印度洋进入太平洋,华南后汛期降水呈现明显差... 为研究MJO对中国华南后汛期(7-9月)降水的影响。采用合成分析方法,使用一套中国区域高分辨率降水格点数据(CN05.1)与实时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结果表明,随着MJO对流活动中心从热带印度洋进入太平洋,华南后汛期降水呈现明显差异。当MJO对流活动传至东印度洋并有部分向北延伸时(第3位相)或进入西太平洋(第7、8位相)时,华南后汛期出现较大的降水正异常;当对流活动中心处于西印度洋(第2位相)或处于南海及西太平洋(第4、5位相)时,出现降水负异常。进一步研究显示,MJO主要是通过引起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异常进而影响华南后汛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气候变化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华南后汛期 实时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指数 降水 水汽积分
下载PDF
气候增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能量传播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蒋国荣 罗坚 +2 位作者 陈奕德 沈春 俞永强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8,共6页
针对近百年来气候增暖这一观测事实,探讨了气候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能量传播的长期变化问题。利用56年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耦合气候模式FG... 针对近百年来气候增暖这一观测事实,探讨了气候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能量传播的长期变化问题。利用56年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耦合气候模式FGOALS1.0_g的60年数值模拟结果,采用时空谱方法对比分析了实测资料、模式的控制试验和CO21%等比增加的模拟结果。实测资料分析得出:气候增暖将导致热带大气ISO东传波能量相对增强,西传波能量相对减弱。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证实是CO2持续增加导致了气候增暖,同时它也是热带大气ISO东传波能量增强西传波能量减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增暖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耦合气候模式模拟 时空谱方法
下载PDF
我国南方夏季低频降水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传播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沈雨旸 任宏利 +2 位作者 李维京 张玉洁 左金清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为综合考察我国南方夏季低频降水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传播的关系,利用1981—2011年再分析资料系统性地研究了我国南方夏季五类大尺度低频雨型分别对应的前期和同期热带ISO信号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夏季各类低频降水型与... 为综合考察我国南方夏季低频降水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传播的关系,利用1981—2011年再分析资料系统性地研究了我国南方夏季五类大尺度低频雨型分别对应的前期和同期热带ISO信号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夏季各类低频降水型与热带ISO信号的经向传播关系极为密切。热带湿ISO信号主要来源于我国东南方向的热带海洋,并大体向西北方向传播,最终对我国南方各地区低频降水事件产生影响。其中,东南型低频降水前期湿ISO信号自赤道中太平洋地区向西北方向传播,到达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型和江南型低频降水前期湿ISO信号均产生于南海北部,北传至长江地区后西传,并表现出湿ISO信号低纬度北传与中纬度南传相互配合影响降水的特征;华南型低频降水前期湿ISO信号产生于菲律宾群岛附近,西北向传播特征明显,并以北传为主;同时也发现,对于南方少雨型,总体而言我国南方为干ISO位相控制且无明显传播特征相对应。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延伸期降水预报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夏季低频降水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传播 合成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改进版NUIST CFS1.1的热带大气季节内信号及其对中国气温降水影响的预测评估
14
作者 伍继业 谢欣芮 罗京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9,共16页
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次季节气候预测系统(NUIST CFS1.1),通过调整成员的大气初始化方案并优化了集合预测方案,构建了性能更优、计算成本更低的9成员NUIST CFS1.1 Pro系统。进一步基于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指数和... 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次季节气候预测系统(NUIST CFS1.1),通过调整成员的大气初始化方案并优化了集合预测方案,构建了性能更优、计算成本更低的9成员NUIST CFS1.1 Pro系统。进一步基于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指数和两类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BSISO)指数BSISO1和BSISO2,评估了该预测系统对热带不同季节的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预测技巧。结果表明,NUIST CFS1.1 Pro能分别提前26、17、12 d有效预测(距平相关高于0.5)MJO、BSISO1、BSISO2,对强事件(振幅>1)的有效预测时长能分别延长到30、21、13 d。此预测性能对比国内其他最新次季节动力模式如BCC_CSM2和FGOALS-f2有一定优势,同时在与国际S2S计划的8个主要业务预测系统的技巧对比中,NUIST CFS1.1 Pro在冬季MJO和夏季BSISO1预测上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BSISO2的预测则处于中等水平;对不同位相的计算技巧显示,冬季MJO和夏季BSISO1的2、3、6、7位相较其他位相技巧更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NUIST CFS1.1 Pro能提前5候准确把握冬季MJO的东传特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出其对我国气温异常的影响,尤其是对位相2、3时候的冷异常预测;而在夏季,则能提前4候正确预测BSISO1的北传、西北传特征,尤其能较好地预测西北太平洋上的对流和低层环流异常,从而成功预测出BSISO1造成的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异常的空间形态。然而预测的强度较观测偏弱,这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季节预测 中国气温降水
下载PDF
热带季节内振荡对2008年初南方持续性冰冻雨雪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44
15
作者 吴俊杰 袁卓建 +1 位作者 钱钰坤 梁昌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03-112,共10页
利用滤波、EOF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及NCEP和NOAA提供的资料,分析了与2008年初我国南方罕见持续性冰冻雨雪天气有关的水汽输送演变情况,发现持续性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和中低纬地区高低层环流的30~60天低频振荡关系体现为:当MJO... 利用滤波、EOF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及NCEP和NOAA提供的资料,分析了与2008年初我国南方罕见持续性冰冻雨雪天气有关的水汽输送演变情况,发现持续性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和中低纬地区高低层环流的30~60天低频振荡关系体现为:当MJO活动以印度洋中东部赤道地区对流加强、印度尼西亚对流受抑制为特征时,印度地区700hPa出现低频气旋有利于70~80°E的槽加深。与此同时,我国台湾以东洋面出现低频反气旋,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加强。低压槽和副热带高压(副高)之间的偏南风导致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同时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与低层系统相配,200hPa低频反气旋位于南压大陆,在该低频反气旋东北侧则为低频气旋,二者之间的低频西北风与低层的低频南风构成了反Hadley型局地经向环流,并导致高层西风急流入口区反气旋侧的高层辐散区向南偏移,使低频经向环流的上升支控制我国南方地区,该上升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抬升至高层,十分有利2008年初我国罕见冻雨的降水异常。通过对比分析相同时段降水异常偏少的1993年中低纬高低层低频环流场,发现1993年的低频环流分布形势与2008年的相反,说明了季节内振荡确实是造成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性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 冰冻雨雪 水汽输送 抬升运动
下载PDF
热带季节内振荡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蒋国荣 刘庭杰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1-288,共8页
季节内振荡既是热带大气活动的强信号,也是热带海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叙述了热带大气和热带海洋季节内振荡研究的进展,包括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观测研究、机制研究以及热带海洋季节内振荡方面的研究;讨论了海气相互作用、不同尺... 季节内振荡既是热带大气活动的强信号,也是热带海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叙述了热带大气和热带海洋季节内振荡研究的进展,包括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观测研究、机制研究以及热带海洋季节内振荡方面的研究;讨论了海气相互作用、不同尺度间相互作用对季节内振荡的影响;在总结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热带季节内振荡研究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热带海洋季节内振荡 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热带季节内振荡与北大西洋涛动年际变化的关系
17
作者 李忠燕 罗德海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6-450,共15页
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冬季北大西洋及欧洲地区的天气流型分为4种不同的流型。研究了不同阶段8种不同位相的热带季节内振荡(MJO)与这4种流型的年际变化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试验发现,K均值聚类法划分得到的不同位相的北大西洋涛动(NAO)... 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冬季北大西洋及欧洲地区的天气流型分为4种不同的流型。研究了不同阶段8种不同位相的热带季节内振荡(MJO)与这4种流型的年际变化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试验发现,K均值聚类法划分得到的不同位相的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天数能很好地反映NAO指数;无论是在1978~1990年(简称为P1阶段)还是在1991~2010年(简称为P2阶段),MJO第3(6)位相影响NAO正(负)位相;但在P1阶段存在NAO的位相转换,当MJO处于第1位相时,NAO由弱的负位相转换为正位相,当MJO处于第6位相时,NAO由正位相转换为负位相;而在P2阶段NAO并没有明显的位相转换,当MJO处于第1位相时,NAO由偶极子结构转换为波列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NAO)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 K均值聚类 年际变化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季节内降水异常及其伴随的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演变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陆晓娟 房佳蓓 +1 位作者 杨修群 胡海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共20页
利用1981-2020年夏季(5-8月) 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逐日降水资料、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超前滞后合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季节内降水异常的主要模态(即南... 利用1981-2020年夏季(5-8月) 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逐日降水资料、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超前滞后合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季节内降水异常的主要模态(即南方型和江淮型降水异常)及其伴随的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信号演变特征,初步讨论了中国东部夏季季节内降水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1)南方型降水异常事件在早、中、晚夏发生次数接近,江淮型降水异常事件主要发生在中夏。(2)早夏南方型降水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江以南降水异常,中、晚夏长江以北的降水异常也比较明显。(3)南方型降水异常的形成受到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共同影响,热带大气对流信号传播携带的暖湿气流输送与中高纬度大气罗斯贝波列传播伴随的冷空气活动在南方地区形成水汽辐合,有利于降水异常的发展维持。且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信号受海表温度、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急流季节内变化的调节。从早夏、中夏到晚夏,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源地和传播路径均发生变化,中高纬度对流层高层罗斯贝波列的传播路径和强度也有差别。(4)江淮型降水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和华南沿海降水异常反相变化,并伴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东退。热带从赤道西太平洋北传和西北传的异常对流信号,以及中高纬度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与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在季节内尺度上的协同变化,是造成江淮型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 季节内降水异常 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海温和MJO对2023年西南春旱的协同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晓娟 王芝兰 +6 位作者 张金玉 王昀 王丽娟 胡蝶 沙莎 王素萍 李忆平 《干旱气象》 2024年第2期166-179,共14页
2023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气象干旱,对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深入认识这次干旱事件的成因、并为未来西南地区春旱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站点观测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2023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气象干旱,对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深入认识这次干旱事件的成因、并为未来西南地区春旱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站点观测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再分析数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的海表温度等,采用T-N波作用通量和合成分析等方法,从海温和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的角度深入探讨此次春旱成因。结果表明:(1)2023年我国西南春旱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3月干旱发生在中部,4月干旱加剧并向西扩展,5月干旱持续。(2)3月北太平洋的马蹄形海温异常导致西风急流偏南偏西,抑制了西南地区的降水。(3)4月印度洋暖海温通过Kelvin波导致孟加拉湾附近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西北太平洋暖海温通过Rossby波导致南海至菲律宾的气旋式环流异常,造成西南地区南部出现偏北风,导致水汽辐散,加剧干旱。(4)5月MJO长时间维持在西太平洋,通过Gill响应引发南海至菲律宾对流层低层的气旋异常,减少偏南水汽的输送,从而使得西南干旱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西南春旱 成因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prediction skill among ensemble members in MJO subseasonal predictions——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AMS-CSM subseasonal prediction system
20
作者 Yihao Peng Xiaolei Liu +1 位作者 Jingzhi Su Xinli Li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由于模式误差和初始误差所致,次季节-季节预报技巧整体偏低.国际上多数模式都采用集合预报的方式来提高次季节预报的准确率.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作为次季节尺度可预报性的重要来源,其预测水平取决于模式性能和MJO事件本身的物理特性... 由于模式误差和初始误差所致,次季节-季节预报技巧整体偏低.国际上多数模式都采用集合预报的方式来提高次季节预报的准确率.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作为次季节尺度可预报性的重要来源,其预测水平取决于模式性能和MJO事件本身的物理特性.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模式次季节预测系统的回报结果,结合不同类型MJO事件的特征,对模式集合成员间的预报技巧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在集合成员预报技巧普遍较高的一类MJO事件中,对流异常信号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大,强对流异常中心主要位于印度洋区域,并逐渐东传至西太平洋.在集合成员预报技巧多数较差的MJO事件中,对流异常信号的强度最弱,维持时间最短.在集合成员预报技巧优劣参半的类别中,MJO往往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低,在后续传播过程中,对流异常中心多停驻在海洋性大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季节预测 预报技巧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