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介入热栓塞治疗后的处理
1
作者 张荣凤 王学英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67-367,共1页
肝动脉热栓塞是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多数病人经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提高了生存质量。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采用肝动脉热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病人共60例,临床效果满意。但介入治疗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针对这... 肝动脉热栓塞是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多数病人经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提高了生存质量。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采用肝动脉热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病人共60例,临床效果满意。但介入治疗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热栓塞 肝癌
下载PDF
阿霉素热碘油栓塞对兔肝VX2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曹玮 段云友 +4 位作者 曹铁生 王执民 张洪新 吕发勤 刘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研究阿霉素热碘油栓塞治疗后兔肝VX2肿瘤及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3 0只荷瘤兔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采用 3 7℃生理盐水、3 7℃阿霉素碘油及 60℃阿霉素热碘油经兔肝动脉灌注治疗 ,1周后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研究阿霉素热碘油栓塞治疗后兔肝VX2肿瘤及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3 0只荷瘤兔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采用 3 7℃生理盐水、3 7℃阿霉素碘油及 60℃阿霉素热碘油经兔肝动脉灌注治疗 ,1周后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血供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应血管的多普勒参数进行比较。肝动脉及肿瘤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阿霉素热碘油灌注栓塞后肝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阻力指数增大 (P <0 .0 5 ) ,门静脉血流速度及内径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前 ,所有病灶能量及彩色多普勒均可检测出瘤内及瘤周较丰富血流信号 ,治疗后显示阿霉素热碘油组瘤内及瘤周血流信号均明显减弱 ,部分消失。结论 阿霉素热碘油栓塞可更有效地阻断兔肝VX2肿瘤供血 ,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该血流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检测 VX2 肝肿瘤 阿霉素 碘油 热栓塞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
3
作者 覃雪 丁莉 蒋蜀梅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0-395,共6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资阳市人民医院82个随机双盲实验中,对符合AASLD指南,巴塞罗那(BCLC)分期为B/C期者;肝功能Child-Pugh分...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资阳市人民医院82个随机双盲实验中,对符合AASLD指南,巴塞罗那(BCLC)分期为B/C期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级的PLC进行研究。经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列表随机分配,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研究组则采用TACE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连续治疗4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随访观察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病人各41例,治疗后1个月时对照组肿瘤控制率(DCR)为80.49%,研究组DCR为92.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P=0.105);治疗后3个月时研究组DCR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6)。治疗前,研究组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分别为(82.74±5.77)μg/L、(90.27±4.67)μg/L及(148.74±62.15)mg/L,对照组3项指标水平依次为(84.28±6.02)μg/L、(89.74±5.32)μg/L、(156.20±41.03)mg/L,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t=0.48,t=0.64,P>0.05);治疗后研究组AFP、GP-73及AFP-L水平分别为(14.22±2.60)μg/L、(49.39±5.63)μg/L、(82.41±21.75)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3±6.21)μg/L、(65.28±3.74)μg/L、(117.20±35.62)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1,t=15.05,t=5.34,P<0.05)。治疗前,研究组CD4+、CD8+及CD4+/CD8+水平分别为(29.17±6.33)%、(27.86±3.92)%、(1.04±0.25),对照组依次为(28.63±5.41)%、(28.53±4.63)%及(1.01±0.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t=0.73,t=0.60,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水平分别为(36.28±4.11)%、(1.33±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2±5.01)%及(1.09±0.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t=3.00,P<0.05)。治疗前,研究组CD151、CD168、CD9及CD63分别为(94.18±18.33)%、(96.27±16.08)%、(98.52±16.33)%、(94.57±10.96)%,对照组4项数据水平依次为(96.31±21.05)%、(97.24±14.20)%、(99.36±17.41)%、(93.64±12.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t=0.29,t=0.23,t=0.36,P>0.05);治疗后研究组CD151、CD168指标水平分别为(32.06±6.34)%、(31.28±4.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36±15.03)%、(76.34±11.52)%,而CD9及CD63水平分别为(210.54±27.12)%、(247.02±3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4.52±12.94)%、(110.32±1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t=23.13,t=22.59,t=25.50,P<0.05)。治疗后随访36~48个月,研究组失访3例,总生存率为47.37%,对照组失访1例,总生存率为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40)。研究组≥3级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16%,与对照组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P=0.117)。结论 TACE联合PD-1治疗晚期PLC可降低机体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病人的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同时可延长病人远期生存率,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信迪利单抗 疗效 生存率
下载PDF
热栓塞治疗肝癌有效吗
4
作者 李常青 《健康伴侣》 2007年第3期55-55,共1页
问:我父亲是一名肝癌患者,现在病情虽稳定,但家人十分担心,听说有一种热栓塞疗法可改善症状,不知这种疗法是怎么回事,与普通化疗有何不同?哪家医院可做?
关键词 肝癌患者 栓塞治疗 栓塞疗法 热栓塞
原文传递
温热(60℃)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曹玮 张洪新 +4 位作者 万毅 倪代会 齐连君 梁志会 王执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55-1257,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采用"郭峰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并与健康对...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采用"郭峰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肝癌组RBC-C3bRR(14.72±3.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38±2.59)(P<0.01),RBC-ICR(16.82±4.72)明显高于对照组(5.21±2.67)(P<0.01);肝癌治疗后RBC-C3bRR(19.5±3.35)明显增高(P<0.01),RBC-ICR(10.71±5.26)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可改善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红细胞免疫 化疗栓塞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后患者T细胞亚群及sIL-2R的改变 被引量:9
6
作者 齐连君 王执民 +1 位作者 郭卫平 倪代会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前后 T细胞亚群及 s IL - 2 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 T细胞亚群及 s IL- 2 R的改变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肝...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前后 T细胞亚群及 s IL - 2 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 T细胞亚群及 s IL- 2 R的改变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肝癌组治疗前 Th降低 ,Ts和 s IL- 2 R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 ,治疗后 Th升高 ,Ts和 s IL- 2 R降低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检测肝癌患者 T细胞亚群 ,s IL- 2 R的情况 ,有助了解病人的免疫状况 ,对判断病人预后 ,指导综合治疗有一定价值。热化疗栓塞的疗效优于文献报道的单纯化疗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化疗栓塞 T细胞亚群 SIL-2R
下载PDF
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志强 王徽 陈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2-843,共2页
介入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一直被公认为治疗中晚期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但因反复性介入治疗引起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致肿瘤复发;多次应用化疗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术后残存肿瘤细胞分泌大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导致肿瘤新生血管再生,肿瘤细... 介入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一直被公认为治疗中晚期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但因反复性介入治疗引起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致肿瘤复发;多次应用化疗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术后残存肿瘤细胞分泌大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导致肿瘤新生血管再生,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化疗栓塞 中晚期肝癌
下载PDF
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贵军 孙勤学 +1 位作者 龚夏珍 胡艳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2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CR12例,PR12例,有效率达92.31%;而对照组患者中CR10例,PR8例...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2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CR12例,PR12例,有效率达92.31%;而对照组患者中CR10例,PR8例,有效率为69.2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6,P<0.05)。治疗组患者中血清AFP水平明显下降6例,中度下降10例,轻度下降7例,升高3例;而对照组患者中血清AFP水平明显下降3例,中度下降7例,轻度下降5例,升高11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血清AFP下降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57.6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6,P<0.05)。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度化疗反应等表现。结论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近期症状,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化疗栓塞 肝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沈云志 白彧 +1 位作者 吕承育 孔德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475-476,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无外科手术切除指征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PLC患者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单一的TACE治疗。结果在治疗3 m末,观察组完全缓解... 目的研究采用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无外科手术切除指征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PLC患者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单一的TACE治疗。结果在治疗3 m末,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3.5%和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6.7%和43.3%(P<0.05);观察组患者卡氏评分(81.4±26.3)显著高于对照组【(68.3±21.2),P<0.05】,血清AFP水平为(127.3±33.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93.4±35.2)μg/L,P<0.05】。结论给予无手术切除指征的PLC患者行TACE联合RFA治疗能显著提高近期疗效,降低血清AFP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治疗
下载PDF
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文兵 王宗华 +2 位作者 谢鸿寿 李晓乾 张庆和 《微创医学》 2010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6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单双日法分为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热化疗栓塞组(联合治疗组,A组)31例,单纯肝动脉热化疗栓塞组(单纯组,B组)3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6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单双日法分为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热化疗栓塞组(联合治疗组,A组)31例,单纯肝动脉热化疗栓塞组(单纯组,B组)34例,治疗后通过CT、DSA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评价。结果单纯肝动脉热化疗栓塞组(B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17.6%、38.2%、47.1%,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48.4%、9.7%、8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联合肝动脉热化疗栓塞较单纯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冷循环 射频消融 化疗栓塞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3DCRT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白琛 唐芳 +2 位作者 骆伟 黄昊 吴少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2年8月间于笔者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利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2年8月间于笔者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3DCRT组(联合组)和单独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组(单独组),每组各4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水平。结果单独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40.00%(16/40),明显低于联合组的72.50%(29/40,x^2=8.548,P=0.003);而且,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7.50%(39/40)也显著高于单独组的82.50%(33/40,x^2=5.000,P=0.025);但是,单独组和联合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1,P=0.431);另外,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1个月,明显长于单独组患者的12.3个月(x^2=4.716,P=0.030);尽管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CA125和CA129—9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联合组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单独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3DCRT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三维适形放疗 原发性肝癌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庄金满 李选 +2 位作者 吕献军 傅军 冯琦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2137-2139,共3页
目的:评价热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1月至2012年2月172例原发性肝癌行热化疗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通过肝动脉导管将微导管超选择置入肿瘤供血动脉,以碘油20m... 目的:评价热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1月至2012年2月172例原发性肝癌行热化疗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通过肝动脉导管将微导管超选择置入肿瘤供血动脉,以碘油20ml与顺铂100mg或丝裂霉素8mg的110℃混悬液行热化疗栓塞。以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收集资料。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变化,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累积生存率。结果:1-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33%、34.88%、21.51%、12.21%、7.56%、1.74%、1.74%、1.16%、1.16%、1.16%。治疗前后有CT、B超或DSA等影像学资料对比的患者160例,完全缓解(CR)2例(1.25%),部分缓解(PR)49例(30.63%),稳定(SD)78例(48.75%),进展(PD)31例(19.38%);有效率(CR+PR)31.88%,肿瘤控制率(CR+PR+SD)80.63%。结论:热化疗栓塞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化疗栓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入热化疗栓塞术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文艺 王建明 +3 位作者 王潇苓 张艳 王学权 罗莉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4期22-23,共2页
目的比较介入热化疗栓塞术联合体外高频热疗与单纯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入观察组,把过去我们单纯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38例进入对照组。观察组行介入热化疗栓塞术联... 目的比较介入热化疗栓塞术联合体外高频热疗与单纯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入观察组,把过去我们单纯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38例进入对照组。观察组行介入热化疗栓塞术联合体外高频热疗,对照组单纯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7.8%(28/36);对照组总有效率55.3%(21/38),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毒副反应未增加;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2.2%(26/36),较对照组的60.5%(23/38)明显增加(P<0.05)。结论介入热化疗栓塞术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提高了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且不增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化疗栓塞 高频 中晚期肝癌
下载PDF
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血清新喋呤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文 周殿元 +2 位作者 王继德 许刚 张卫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新喋呤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45例中晚期肝癌行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术治疗前后...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新喋呤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45例中晚期肝癌行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术治疗前后血清新喋呤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肝癌组治疗前新喋呤增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行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血清新喋呤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增高,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免疫调节剂(r-IL-2和r-IFN)组较未用组血清新喋呤下降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升高更显著。结论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新喋呤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情况,有助于了解病人的免疫状况,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术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给予合理的过继免疫治疗能增强这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术后 血清 新喋呤 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热灌注栓塞化疗抗癌药物的剂量对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学 吴涛 +2 位作者 韩大正 宋华勇 赵学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21期2316-2317,共2页
目的探讨热灌注栓塞化疗抗癌药物的剂量对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行介入热灌注低剂量化疗,B组16例行热灌注正常剂量化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对象外周血T细胞亚群细... 目的探讨热灌注栓塞化疗抗癌药物的剂量对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行介入热灌注低剂量化疗,B组16例行热灌注正常剂量化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对象外周血T细胞亚群细胞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A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热灌注+小剂量化疗治疗较热灌注正常剂量化疗更能够提高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灌注栓塞 免疫功能 药物剂量 化疗
下载PDF
中晚期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热化疗栓塞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舒 陈非 郭黔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6期611-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进行对比。方法IHC治疗的中晚期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行TACE治疗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二次...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进行对比。方法IHC治疗的中晚期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行TACE治疗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二次手术率、血清AFP下降程度、生存率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56.3%),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二次手术切除率(70.6%)显著高于对照组(43.8%),P<0.01。观察组经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增加20分以上者(35.3%)显著高于对照组(12.5%),P<0.01;AFP下降程度大于50%者所占比例(52.9%)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1。观察组术后12、18、24个月患者存活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可增加患者二次手术的机会,是治疗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巨块型 介入化疗栓塞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疗效
下载PDF
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玉 张胜 +2 位作者 饶小惠 邓予 罗云藩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2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热化疗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热化疗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热化疗栓塞组患者给予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药物及碘油加热到60℃),检测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随访24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有效率和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结果:热化疗栓塞组有效率为8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化疗栓塞组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ALT、AST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可有效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化疗栓塞 晚期肝癌 生存率
下载PDF
介入性靶向热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湘蕾 梁定 +4 位作者 郭山峰 马坤 柏成芳 刘文贵 张元朝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1年第5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热灌注化疗热栓塞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进行访视,做好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严密监测热灌注热栓塞时的温度及流速;术后积极实施基础护理措施,给予饮食及生活指导。结果...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热灌注化疗热栓塞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进行访视,做好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严密监测热灌注热栓塞时的温度及流速;术后积极实施基础护理措施,给予饮食及生活指导。结果:明显降低了患者不愉快与恐惧的心理程度,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护理水平的提高可加速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化疗栓塞 护理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连君 郭卫平 +1 位作者 王执民 倪代会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0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郭峰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RBC-C3bRR;RBC-ICR的含量及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前后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癌组...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郭峰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RBC-C3bRR;RBC-ICR的含量及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前后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癌组治疗前RBC-C3bRR明显降低,RBC-ICR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检测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对于肝癌疗效的判断,对病情预后的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红细胞免疫 化疗栓塞 治疗
下载PDF
介入热化疗栓塞术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海荣 黄国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57-58,共2页
目的:探析介入热化疗栓塞术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栓塞灌注治疗,观察组给予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析介入热化疗栓塞术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栓塞灌注治疗,观察组给予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65.52%(P<0.05);观察组血清AFP水平下降率为86.21%,高于对照组的58.62%(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近期的疾病症状,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介入化疗栓塞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