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隐伏火山热液型铀矿地表地球化学异常
1
作者 张洋洋 陈岳龙 +3 位作者 李大鹏 康欢 房明亮 徐云亮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0-308,共9页
为研究华北地区火山热液型铀矿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深部铀矿体的关系,选取冀北覆盖区典型的隐伏火山热液型铀矿——大官厂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大官厂矿区布置了土壤调查采样,并在有矿钻孔和矿化钻孔上方采集了土壤样,进行土壤瞬时氡... 为研究华北地区火山热液型铀矿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深部铀矿体的关系,选取冀北覆盖区典型的隐伏火山热液型铀矿——大官厂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大官厂矿区布置了土壤调查采样,并在有矿钻孔和矿化钻孔上方采集了土壤样,进行土壤瞬时氡、活动态铀及^(210)Po测试分析,探讨这3种地球化学特征与深部铀矿体的关系。结果显示:高品位钻孔附近的土壤瞬时氡明显高于矿化孔,同时,土壤面积样中瞬时氡的高值与深部铀矿体对应较好;高品位铀矿钻孔中^(210)Po略高,但面积性分布的土壤样中^(210)Po的离散度小,分布较均匀,在矿区和无矿区的数值无差别;高品位孔中的活动态铀无明显异常,在土壤面积样中,活动态铀的最大值位于已知的无矿区。由此获得初步认识,在大比例尺上探测深埋藏铀矿体时,土壤瞬时氡浓度异常可以指示深部隐伏铀矿体的异常,而活动态铀与^(210)Po异常不及瞬时氡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火山热液型铀矿 活动态铀 210 Po 土壤瞬时氡 大官厂铀矿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热液型铀矿的关系 被引量:38
2
作者 巫建华 郭国林 +3 位作者 郭佳磊 张旗 吴仁贵 余达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91-1614,共24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热液型铀矿分布广泛。空间上,自北而南可划分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冀北-辽西、大别山北缘、长江中下游、扬子陆块东南缘、武夷-云开、东南沿海8个火山-侵入岩带和沽源-红山子、青龙-兴城、庐枞-栖...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热液型铀矿分布广泛。空间上,自北而南可划分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冀北-辽西、大别山北缘、长江中下游、扬子陆块东南缘、武夷-云开、东南沿海8个火山-侵入岩带和沽源-红山子、青龙-兴城、庐枞-栖霞、赣杭、武夷山、桃山-诸广、郴州-钦州、湘中、雪峰山-摩天岭9个热液型铀成矿带以及满洲里-额尔古纳、扎兰屯、伊春、金寨、天目山5个铀成矿远景带;时间上,从早到晚可划分出250~230Ma、228~205Ma、195~175Ma、165~150Ma、145~130Ma、126~115Ma、110~100Ma、97~80Ma 8个不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和早期深源高温、晚期浅源低温两个成矿系统,深源高温成矿系统可划分出11个矿床式,浅源低温成矿系统可划分出15个矿床式。勘查成果显示,热液型铀矿对岩浆岩的岩性岩相没有选择性,但与特定时期的岩浆岩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主要赋存在三叠纪花岗岩中,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主要赋存在早白垩世早期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中,而且晚期高侵位小岩体或火山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是有利的赋矿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时空分布 热液型铀矿 中生代 中国东部
下载PDF
热液型铀矿空间定位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26
3
作者 林锦荣 李子颖 +2 位作者 胡志华 王勇剑 王峰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33-339,共7页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垩世区域拉张作用时间相耦合,区域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导致断陷红盆形成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控盆深源断裂构造为铀矿区域控矿构造。铀成矿与中生代多期富铀岩浆岩(火山岩和花岗岩)关系密切,富铀岩浆活动中心指示深部地壳存在铀的高场;来源于地幔的流体交代富铀地壳及岩浆岩,形成铀成矿流体,而富铀岩浆岩则成为热液型铀矿的主要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热液型铀矿 岩浆活动中心 断陷红盆 深源断裂构造 空间定位
下载PDF
黑龙江密山市杨木岗地区热液型铀矿化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恩 卢辉雄 +4 位作者 董双发 汪冰 曹秋义 杨彦超 冯博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41-547,共7页
密山市杨木岗地区处于敦密深大断裂南侧,华力西晚期—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铀矿化异常线索较为丰富,铀成矿条件优越。铀矿化主要赋存于华力西晚期岩体及其与下寒武统金银库组的内外接触带,受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岩体内外接触带... 密山市杨木岗地区处于敦密深大断裂南侧,华力西晚期—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铀矿化异常线索较为丰富,铀成矿条件优越。铀矿化主要赋存于华力西晚期岩体及其与下寒武统金银库组的内外接触带,受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岩体内外接触带控制,伴生赤铁矿化、矽卡岩化、萤石化、黄铁矿化等热液蚀变。依据研究区内的地层、岩体、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航放铀高场、遥感铁染及羟基蚀变异常等成矿有利信息考虑,认为研究区内的热液型铀成矿潜力较大,提出了预测远景区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型铀矿 矿化特征 找矿预测 杨木岗地区 黑龙江省
下载PDF
藏东“三江”地区热液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友良 王四利 +1 位作者 杜小林 蔡兴琪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5期257-264,280,共9页
文章从大地构造背景与基底成熟度、铀源条件、地层与岩性、岩体成因类型、岩体期次与空间配置、火山岩特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等方面对藏东"三江"地区热液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藏东"三江"地区存在形... 文章从大地构造背景与基底成熟度、铀源条件、地层与岩性、岩体成因类型、岩体期次与空间配置、火山岩特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等方面对藏东"三江"地区热液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藏东"三江"地区存在形成热液型铀矿的基本地质条件,但总体成矿条件不是十分优越。在找矿方向上,应以寻找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型铀矿为主攻目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型铀矿 成矿条件 藏东“三江”地区
下载PDF
热液型铀矿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勇 叶荣 +2 位作者 刘洪军 吴国东 王东升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67-173,共7页
隐伏热液型铀矿地气测量研究工作表明,以泡塑作为捕集介质的地气方法能够有效地显示出控矿构造上方的铀及其伴生元素地气异常。对矿体上方-400目土壤微粒样品及深部矿石微粒样品进行微观观测,发现了样品中含铀微颗粒。含铀颗粒粒径大小... 隐伏热液型铀矿地气测量研究工作表明,以泡塑作为捕集介质的地气方法能够有效地显示出控矿构造上方的铀及其伴生元素地气异常。对矿体上方-400目土壤微粒样品及深部矿石微粒样品进行微观观测,发现了样品中含铀微颗粒。含铀颗粒粒径大小为600~700 nm,以单个或聚合态形式吸附于黏土矿物表面,与深部矿石中含铀微粒在组分特征上具有相似性。根据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表层土壤含铀微粒是深部矿石微粒受深部营力作用垂向迁移,并经表生水化学作用的产物。该类含铀微颗粒的发现为穿透性地球化学铀矿勘查方法提供了直接的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型铀矿 穿透性地球化学 地气异常 亚微米级含U微粒
下载PDF
Pb同位素组成打靶法示踪隐伏热液型铀矿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汉彬 韩娟 +4 位作者 金贵善 李军杰 张建锋 张佳 石晓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125-132,共8页
建立了热液型铀矿Pb同位素组成打靶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研究勘查区不同类型岩石的204Pb、206Pb、207Pb、208Pb同位素组成、建立成矿208Pb/204Pb-206Pb/204Pb、208Pb/204Pb-207Pb/204Pb、208Pb/206Pb-207Pb/206Pb靶标范围及Ⅰ—Ⅳ共4个... 建立了热液型铀矿Pb同位素组成打靶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研究勘查区不同类型岩石的204Pb、206Pb、207Pb、208Pb同位素组成、建立成矿208Pb/204Pb-206Pb/204Pb、208Pb/204Pb-207Pb/204Pb、208Pb/206Pb-207Pb/206Pb靶标范围及Ⅰ—Ⅳ共4个评级等级、实施测量剖面样品取样及Pb同位素组成分析、按Ⅰ—Ⅳ等级评价测量剖面测量点4个实施步骤。在桃山铀矿田大布矿床进行了方法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区域上能够反映出矿化点或矿床的位置,是一种有效的土壤覆盖区范围区域热液型隐伏铀矿勘查方法。在该矿田王泥田地区进行了剖面勘查,预测王泥田东南部鱼成排及其附近为重点找矿有利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型铀矿 隐伏矿床 桃山铀矿 PB同位素组成 打靶法
下载PDF
井中瞬变电磁纯异常提取方法及其在热液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段书新 刘文泉 +1 位作者 许幼 胡圆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225-232,共8页
在模拟研究井中瞬变电磁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井中瞬变电磁纯异常提取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诸广热液型铀成矿区ZK71-2钻孔井中瞬变电磁实测数据处理,识别了井旁盲赤铁矿(化)一处,精确定位了赤铁矿(化)中心的位置。同时,针对γ测井揭露的... 在模拟研究井中瞬变电磁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井中瞬变电磁纯异常提取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诸广热液型铀成矿区ZK71-2钻孔井中瞬变电磁实测数据处理,识别了井旁盲赤铁矿(化)一处,精确定位了赤铁矿(化)中心的位置。同时,针对γ测井揭露的放射性异常,通过对异常段的纯异常提取,推测了钻孔中铀矿化可能的延伸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瞬变电磁 纯异常 热液型铀矿
下载PDF
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流体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邱林飞 庞雅庆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424-435,共12页
热液型铀矿床是中国主要铀矿床类型之一,也是中国目前“攻深找盲”的主要目标类型。热液型铀矿床由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组成,其中花岗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华南后加里东隆起带上,火山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大陆板块边缘地区。在以... 热液型铀矿床是中国主要铀矿床类型之一,也是中国目前“攻深找盲”的主要目标类型。热液型铀矿床由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组成,其中花岗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华南后加里东隆起带上,火山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大陆板块边缘地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华南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相关的近10年公开发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展示了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流体的研究现状,包括成矿温压条件、成矿流体来源和演化方面的内容,综合分析了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热液型铀矿 华南
下载PDF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与热液型铀矿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剑 谭双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8年第4期13-16,共4页
华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东缘,区内广泛发育不同时代的花岗岩,是我国主要的铀矿产区。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印支期的花岗岩与热液型铀矿展开研究。通过对花岗岩与热液型铀矿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印支期花岗岩对铀成矿影响密切,成岩成矿... 华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东缘,区内广泛发育不同时代的花岗岩,是我国主要的铀矿产区。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印支期的花岗岩与热液型铀矿展开研究。通过对花岗岩与热液型铀矿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印支期花岗岩对铀成矿影响密切,成岩成矿存在巨大时差。进一步通过对热液来源及铀源、铀的迁移沉淀机制、铀矿床与花岗岩的关系及铀矿床成因等方面探讨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机制,说明铀成矿过程中印支期花岗岩主要起到一个提供铀源的作用,并非铀成矿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花岗岩 热液型铀矿 年代学 成矿
下载PDF
土壤气态水微量元素测量在热液型铀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吴国东 朱万锋 +2 位作者 王勇 宋亮 王东升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199-203,共5页
在相山铀矿田居隆庵矿床探索性地试验了土壤气态水微量元素测量方法在热液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土壤气态水微量元素测量的铀钍含量普遍较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83μg/L、0.33μg/L,而对于深部铀矿... 在相山铀矿田居隆庵矿床探索性地试验了土壤气态水微量元素测量方法在热液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土壤气态水微量元素测量的铀钍含量普遍较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83μg/L、0.33μg/L,而对于深部铀矿体的指示效果后者则明显优于前者;土壤气态水微量元素测量对于赋矿断裂和无矿断裂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其测量结果受断裂构造的影响较大。该方法野外操作简单、分析测试便捷,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此方法对热液型铀矿勘查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气态水 微量元素 热液型铀矿 地球化学勘查
下载PDF
地热与热液型铀矿成因联系:研究现状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燕燕 多吉 +5 位作者 张成江 池国祥 王贵玲 张方方 邢一飞 张保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61-1375,共15页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已被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放射性产热是地球内热的主要来源。目前,关于放射性产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放射性花岗岩在干热岩资源探测和潜力评价中的应用,而同样作为放射性产热源的热液型铀矿与地热...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已被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放射性产热是地球内热的主要来源。目前,关于放射性产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放射性花岗岩在干热岩资源探测和潜力评价中的应用,而同样作为放射性产热源的热液型铀矿与地热研究不足,二者的成因联系尚缺乏深入研究。为加强对地热与热液型铀矿成因联系的研究,本文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和相关资料,分析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解决二者成因联系的研究方法。可望丰富地热地质理论,为地热与热液型铀矿床的成因联系提供新方法和新参考,同时,为深部地热、干热岩和固体矿产综合找矿,即"热矿共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型铀矿 成因联系 研究现状 解决方法
下载PDF
利用径迹蚀刻方法研究热液型铀矿中铀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林燕 张展适 蒋振频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2年第1期19-23,共5页
α径迹蚀刻方法应用于铀矿研究,可简便有效地研究岩石、矿石中铀的分布状况、存在形式,研究与铀矿化相关的蚀变作用等,根据矿石的α径迹特点得出铀以分散吸附状态、铀矿物、类质同像3种形式存在。本文以相山热液型铀矿石为例,介绍了采... α径迹蚀刻方法应用于铀矿研究,可简便有效地研究岩石、矿石中铀的分布状况、存在形式,研究与铀矿化相关的蚀变作用等,根据矿石的α径迹特点得出铀以分散吸附状态、铀矿物、类质同像3种形式存在。本文以相山热液型铀矿石为例,介绍了采用α径迹蚀刻方法研究热液型铀矿石中铀的赋存状态,铀的富集规律,根据矿石的α径迹特征得出热液型铀矿石中的铀主要以吸附状态和铀矿物2种形式存在,铀矿化与黄铁矿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径迹蚀刻 热液型铀矿 铀的赋存状态
下载PDF
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宗乃山隆起热液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桂珍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10-15,共6页
宗乃山隆起呈EW向带状展布于巴音戈壁盆地中部,在其相邻南侧因格井坳陷中有塔木素铀矿床产出,铀源丰富。通过对宗乃山隆起富铀性、铀迁移和富集、构造、蚀变等铀成矿条件分析,结合对铀矿化点的地质调查及成因分析,对热液铀矿化与构造体... 宗乃山隆起呈EW向带状展布于巴音戈壁盆地中部,在其相邻南侧因格井坳陷中有塔木素铀矿床产出,铀源丰富。通过对宗乃山隆起富铀性、铀迁移和富集、构造、蚀变等铀成矿条件分析,结合对铀矿化点的地质调查及成因分析,对热液铀矿化与构造体系、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宗乃山隆起铀矿找矿类型和找矿远景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乃山隆起 热液型铀矿 成矿条件 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北大山新井地区热液型铀矿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15
作者 郭长林 杨昆 +6 位作者 王刚 贺锋 刘涛 耿海军 童勤龙 车永飞 李新春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122-1136,共15页
热液型铀矿是内蒙古北大山地区重要的铀矿类型。文章以北大山中部新井铀矿点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新井地区地质特征和铀矿化特征,认为铀成矿受断裂构造、斜长角闪片岩、伟晶状花岗岩脉及热液蚀变控制,F_(1)断裂为铀矿化提供了运移通道... 热液型铀矿是内蒙古北大山地区重要的铀矿类型。文章以北大山中部新井铀矿点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新井地区地质特征和铀矿化特征,认为铀成矿受断裂构造、斜长角闪片岩、伟晶状花岗岩脉及热液蚀变控制,F_(1)断裂为铀矿化提供了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构造变异部位控制铀矿床的定位;古元古界变质岩为有利的含铀建造,作为矿源层和储矿层为热液型铀矿化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海西晚期侵入的伟晶状花岗岩为钙碱性铝过饱和系列富铀花岗岩,该岩脉控制铀矿体的产出部位;蚀变是矿化的先导和基础,铀矿体与富矿体一般出现在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部位,热液蚀变是铀矿叠加富集的必要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新井地区热液型铀矿的形成经历了含矿建造形成阶段、预富集阶段、成矿阶段及矿体叠加富集阶段,下一步勘查工作的重点是F_(1)断裂带及其走向发生变异的部位,受F_(1)断裂带控制的热液蚀变带是找矿的重点区段,伟晶状花岗岩与斜长角闪片岩的接触面是产矿的最佳界面,伟晶状花岗岩脉密集分布区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型铀矿 矿化特征 成因 新井 北大山
下载PDF
地气测量方法在热液型铀矿床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东升 王勇 +1 位作者 刘洪军 王晓赛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35-42,共8页
在典型隐伏热液铀矿上方进行的穿透性地球化学地气测量方法试验研究显示,针对捕集介质的选择,相对超纯液体捕集介质,聚氨酯泡塑在抗干扰能力、异常形式等方面更加突出。通过地气测量方法在矿体上方、含矿构造带上方出现了清晰的U及其成... 在典型隐伏热液铀矿上方进行的穿透性地球化学地气测量方法试验研究显示,针对捕集介质的选择,相对超纯液体捕集介质,聚氨酯泡塑在抗干扰能力、异常形式等方面更加突出。通过地气测量方法在矿体上方、含矿构造带上方出现了清晰的U及其成矿伴生元素的综合异常。地气测量方法作为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一种,在热液型铀矿勘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测量 隐伏热液型铀矿 地气异常 亚微米颗粒
下载PDF
热液型铀矿床可能的铀源——以俄罗斯斯特列措夫铀矿田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妩巍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68-72,共5页
位于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斯特列措夫铀矿田为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也是俄罗斯最大的铀资源所在地。研究表明,斯特列措夫诸多铀矿床铀源主要源于组成破火山口地层大约1/3的强烈蚀变的流纹岩和由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构成的破火山... 位于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斯特列措夫铀矿田为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也是俄罗斯最大的铀资源所在地。研究表明,斯特列措夫诸多铀矿床铀源主要源于组成破火山口地层大约1/3的强烈蚀变的流纹岩和由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构成的破火山口基底。华南地区为我国重要的热液型铀矿床产地,斯特列措夫铀矿田铀源的研究对我国华南地区开展铀矿找矿勘探工作和成矿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型铀矿 铀源 斯特列措夫铀矿 华南地区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测氡在钠交代热液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以龙首山成矿带芨岭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刚 邵东 娄汉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437-444,共8页
龙首山成矿带芨岭铀矿床是我国北方较为典型的钠交代热液型铀矿床之一。为验证活性炭吸附测氡法在钠交代热液型铀矿勘查中的有效性,在芨岭地区开展了系统的活性炭氡气剖面测量,通过已知矿区与未知矿区剖面分析、对比,对区内控矿断裂构... 龙首山成矿带芨岭铀矿床是我国北方较为典型的钠交代热液型铀矿床之一。为验证活性炭吸附测氡法在钠交代热液型铀矿勘查中的有效性,在芨岭地区开展了系统的活性炭氡气剖面测量,通过已知矿区与未知矿区剖面分析、对比,对区内控矿断裂构造和铀矿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氡浓度曲线能够较好地反映控矿断裂构造和铀矿化,异常极值和曲线形态受矿体的埋深、规模和断裂构造产状影响较大。芨岭外围和马路沟地段具备较好的成矿潜力,但铀矿化规模较芨岭矿床有逐渐变小的趋势。活性炭吸附测氡法能有效识别铀矿化信息,在钠交代热液型铀矿勘查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氡气测量 钠交代热液型铀矿 芨岭地区
下载PDF
藏东“三江”地区热液型铀矿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
19
作者 郭涛 陈友良 +2 位作者 王四利 屈李鹏 杨宾 《四川冶金》 CAS 2018年第5期14-19,共6页
藏东"三江"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地带,但区内的铀矿地质工作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区内已有典型铀矿(化)点的成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火山岩型与花岗伟晶岩型铀矿的找矿前景不大。而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型铀矿化的... 藏东"三江"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地带,但区内的铀矿地质工作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区内已有典型铀矿(化)点的成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火山岩型与花岗伟晶岩型铀矿的找矿前景不大。而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型铀矿化的规模相对较大,成矿条件相对较好,是区内下一步寻找热液型铀矿的主攻目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型铀矿 成矿特征 找矿方向 藏东“三江”地区
下载PDF
燕辽地区燕山期岩浆作用及热液型铀矿研究新进展
20
作者 唐梅华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5年第4期10-13,共4页
燕辽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在时间上,从早到晚可划分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5个期次,火山岩主体由早白垩世早期构成,侵入岩主体由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和早... 燕辽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在时间上,从早到晚可划分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5个期次,火山岩主体由早白垩世早期构成,侵入岩主体由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和早白垩世早期构成。燕辽地区主要以流纹岩-粗面岩组合为特征,为燕辽地区的岩浆岩分布及火山岩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铀矿的寻找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辽地区 燕山期 岩浆岩 热液型铀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