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复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热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陶瑞 胡肖 +5 位作者 姚尔人 李瑞雄 王焕然 陈昊 程祖田 王玉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4,共12页
为了避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蓄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压缩热的产生及实现压缩热的高效利用,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立了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研究了系统在典型工况下的热力学和经济学性能,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热力学性能... 为了避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蓄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压缩热的产生及实现压缩热的高效利用,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立了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研究了系统在典型工况下的热力学和经济学性能,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热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典型设计工况下的电-电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为63.86%和58.18%,膨胀机组和压缩机组分别占总[火用]损的17.3%和15.6%,系统的平准化度电成本为1.036元/(kW·h);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卡琳娜循环存在最佳蒸发压力使系统的热力学性能最佳,系统效率随着水气罐进气压力、储气罐最高压力和废热水温度的提高而提高,系统的储能密度随着循环压缩次数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系统的最优[火用]效率和平准化度电成本分别为59.1%和0.962元/(kW·h)。研究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系统在工业废热的综合利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分析和优化的结果可为所提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近等温压缩 热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冷冻干燥过程的热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蒋立本 冯霄 +1 位作者 刘永忠 何湘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48,共5页
文章运用热经济学原理对冷冻干燥过程中的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建立了对应的估算模型。以单位产量年度化成本为分析对象 ,对影响其成本的几个重要参数 (湿物料的初始温度、干燥室压力和物料厚度 )进行了探讨 ,并进行了优化 ,得到了一些重... 文章运用热经济学原理对冷冻干燥过程中的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建立了对应的估算模型。以单位产量年度化成本为分析对象 ,对影响其成本的几个重要参数 (湿物料的初始温度、干燥室压力和物料厚度 )进行了探讨 ,并进行了优化 ,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为食品冷冻干燥的生产和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过程 热经济学分析 设备投资 能源消耗
下载PDF
建筑物墙体材料的热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冯霄 贾晓鸿 傅秦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4-96,共3页
建筑物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很大比例,采用新型节能的建筑材料可以带来明显的节能效果。采用热经济学的方法,综合考虑建筑物能量消耗和墙体造价,建立了建筑物墙体材料的选择和墙体厚度的优化的数学模型,确定了选择墙体材料的判据以及最佳... 建筑物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很大比例,采用新型节能的建筑材料可以带来明显的节能效果。采用热经济学的方法,综合考虑建筑物能量消耗和墙体造价,建立了建筑物墙体材料的选择和墙体厚度的优化的数学模型,确定了选择墙体材料的判据以及最佳墙体厚度的计算式。针对西安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实心粘土砖、空心粘土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混凝土岩棉复合板4种墙体材料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由于在墙体的年度总费用中,能量费用占有较大的份额,性能/价格比较好的材料更适宜,同时墙体厚度略高于目前采用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墙体材料 热经济学分析 建筑材料
下载PDF
能量系统的热经济学分析的统一代数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蔡祥兴 陈文亮 杨东华 《能源技术》 1994年第2期10-15,共6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文献[2]所提出的 成本及热经济成本分析模式,并在数学形式的表达上使其更趋完善,引入了“热经济效益率”这一评价原则,并称其为能量系统的热经济学分析的统一代数模式。
关键词 能量系统 热经济学分析 代数模式
下载PDF
导热油炉的热经济学分析
5
作者 黄飞 陶进庆 《热载体加热技术》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油炉 热经济学分析 yong价格
下载PDF
交叉流余热回收换热器热经济学性能的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双应 李友荣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53,共4页
以热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在同时考虑空气侧和烟气侧流动损失的条件下,对一次和n行程多次交叉流余热回收换热器性能进行了热经济学分析,讨论了有关参数对其热经济学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佳设计参数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 回收 交叉流换 热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空气源燃气机热泵的热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项友谦 刘凤国 王启 《煤气与热力》 2007年第2期57-61,共5页
建立了燃气机热泵运行过程的热经济学模型,对其进行了热经济学的优化计算与分析,得到燃气机热泵制冷、制热成本的最小值以及该情况下的各种运行参数。通过对优化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主要决策变量对制冷、制热成本的影响。
关键词 天然气应用 燃气机 制冷 热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价值因子在热经济学分析中的应用
8
作者 许圣华 《能源研究与利用》 1998年第5期12-14,共3页
本文在热力学分析和火用效率分析的基础上,将火用价值因子应用于热经济分析。从动态价值角度及能级角度对用能过程的合理性,方案的可行性及系统的最优性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指出火用价值因子方法进一步完善了热经济学... 本文在热力学分析和火用效率分析的基础上,将火用价值因子应用于热经济分析。从动态价值角度及能级角度对用能过程的合理性,方案的可行性及系统的最优性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指出火用价值因子方法进一步完善了热经济学分析,有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ng价值因子 热经济学分析 能级 动态净收益
全文增补中
空调制冷方式的热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戎卫国 王传芝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8-70,共3页
在能量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热力学和经济分析相结合的热经济学方法,对空调系统常用的压缩式和吸收式制冷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为空调系统制冷方式的选择与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制冷机系统 冷却水系统 热经济学分析 空调系统
下载PDF
基于热经济学方法的某600MW机组运行方案设计
10
作者 邹娅 李捍东 《现代机械》 2015年第1期66-67,86,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火电厂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某具体国产6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进行火用效率,火用损率,火用损系数等经济性指标计算,结合系统物理结构图和生产结构图对机组火用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火电厂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某具体国产6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进行火用效率,火用损率,火用损系数等经济性指标计算,结合系统物理结构图和生产结构图对机组火用流的单位火用成本进行计算。通过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来优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力系统 经济 火用分析 热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太阳能海水淡化实验系统的热经济分析
11
作者 姜新鹏 田禾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23期31-32,共2页
本文对太阳能海水淡化实验系统还进行了热经济学分析。在确定了淡水单价的基础上,以年度化热经济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分析了年度化热经济成本与闪蒸压力、蒸发压力和最高海水温度的关系。
关键词 热经济学分析 太阳能 海水淡化
下载PDF
热分析法在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应用
12
作者 万忠民 舒水明 +1 位作者 周刚 王勇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3年第2期112-115,90,共5页
由于影响吸收式制冷机的因素很多,针对吸收式制冷机性能评价的复杂性,运用COP分析法、分析法、热经济学分析法对吸收式制冷机性能进行评价,得到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COP分析法是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系统进行衡算,分析法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由于影响吸收式制冷机的因素很多,针对吸收式制冷机性能评价的复杂性,运用COP分析法、分析法、热经济学分析法对吸收式制冷机性能进行评价,得到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COP分析法是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系统进行衡算,分析法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结合的产物,热经济分析法是经济优化技术与分析法的结合。分析了它们在吸收式制冷机性能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分析 YONG分析 热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过程热经济学优化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及鹏 刘凤国 +3 位作者 鞠睿 王启 王昕然 项友谦 《煤气与热力》 2009年第9期7-11,共5页
以年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热经济学模型。以北京某楼宇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为例,进行了热经济学模拟计算与分析。
关键词 天然气冷电联供 热经济学分析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下载PDF
热水供暖系统参数的最佳选择
14
作者 戎卫国 董培亭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1990年第4期77-85,共9页
本文根据热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供热系统年总费用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对供暖系统关键性技术影响参数—供、回水温差,管网比摩阻,进行同时选优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而可以确定最佳流量,最佳管径,最佳散热面积,实现供热系统参数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热经济学分析 优化 供暖
下载PDF
面向能量流网络的钢铁企业能量利用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东风 梁超 艾立翔 《冶金能源》 2016年第1期3-6,16,共5页
钢铁企业构建优化的"能量流网络",充分发挥能源转换功能,进而实现高层次系统节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针对能量流网络构建,当前缺少具有理论依据和高度可比性的钢铁企业用能评价指标体系。文中首先根据单工序的热平衡和平... 钢铁企业构建优化的"能量流网络",充分发挥能源转换功能,进而实现高层次系统节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针对能量流网络构建,当前缺少具有理论依据和高度可比性的钢铁企业用能评价指标体系。文中首先根据单工序的热平衡和平衡分析,比较了热分析和分析指标的各自优缺点,并结合能级分析和热经济学分析,最终提出了一套综合热效率、效率、能级匹配和经济成本的钢铁企业能量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评价指标可对钢铁企业的能量流网络构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火[用]分析 能级分析 热经济学分析 能量流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