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2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热耦合法的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热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史立伟 刘政委 +2 位作者 乔志伟 赵新 朱英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针对传统内置永磁电机损耗高、发热量大的问题,提出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拓扑结构.介绍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的拓扑结构,对比分析两者的电磁特性与损耗分布特性.针对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分布式绕组的结构特点,对绕组进行等效处理... 针对传统内置永磁电机损耗高、发热量大的问题,提出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拓扑结构.介绍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的拓扑结构,对比分析两者的电磁特性与损耗分布特性.针对非对称混合磁极永磁电机分布式绕组的结构特点,对绕组进行等效处理,确定等效导热系数,建立集中参数热网络模型.建立单向磁热耦合模型,计算电机各部件的温度分布,验证了热网络模型的正确性.考虑到温度对永磁材料的影响,建立双向磁热耦合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电流密度对电机温升的影响规律.试制一台样机并搭建温升试验平台进行温升试验,验证了新型拓扑结构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以及磁热双向耦合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电机 非对称混合磁极 分析 热耦合 集中参数模型
下载PDF
基于U-net神经网络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流-热耦合快速计算
2
作者 刘云鹏 高艺倩 +4 位作者 刘刚 胡万君 王文浩 王博闻 高成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97-2909,I0032,共14页
该文针对采用传统数值方法进行大型油浸变压器绕组温升仿真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net神经网络训练的快速计算方法,可以迅速地预测变压器绕组温升及热点。首先,根据流热耦合原理筛选输入变量,并运用流热耦合方法计算不同工况下... 该文针对采用传统数值方法进行大型油浸变压器绕组温升仿真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net神经网络训练的快速计算方法,可以迅速地预测变压器绕组温升及热点。首先,根据流热耦合原理筛选输入变量,并运用流热耦合方法计算不同工况下的输出结果,并将之制作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同时,详细讨论3个对网络训练影响最显著的超参数;其次,将归一化后的训练集输入U-net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设置超参数最佳组合;最后,将预测集输入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计算及反归一化操作,预测绕组热点与Fluent仿真结果相差仅0.44 K,单次仿真时间从200 s缩短为0.07 s。预测结果与实验温度平均误差最大为2.31 K,最小为0.98 K,预测方差为0.31左右。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快速获得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的温度及热点,可满足变压器温度热点数字孪生的实时性仿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et神经网络 热耦合 绕组温升 快速计算 数字孪生
原文传递
水泥生料共热耦合原位加氢制合成气
3
作者 张卫涛 于少康 +5 位作者 徐明 董猛 郭大冰 杨宇森 邵明飞 段雪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1,共12页
水泥工业是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耗行业和第二大CO_(2)排放行业,占全球CO_(2)排放的7%。水泥生料(CaCO_(3)、Fe_(2)O_(3)、Al_(2)O_(3)和SiO_(2)的混合物)通过高温(>900℃)煅烧得到水泥熟料,此过程能耗高且释放大量CO_(2)。基于双碳背景... 水泥工业是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耗行业和第二大CO_(2)排放行业,占全球CO_(2)排放的7%。水泥生料(CaCO_(3)、Fe_(2)O_(3)、Al_(2)O_(3)和SiO_(2)的混合物)通过高温(>900℃)煅烧得到水泥熟料,此过程能耗高且释放大量CO_(2)。基于双碳背景,通过球磨法制备水泥生料,采用碳酸盐共热耦合原位加氢还原的创新策略,实现在700℃下水泥生料原位加氢生成CO,其选择性可达94.8%,CO生成速率达0.76 mmol/min,显著降低了碳酸盐的热解温度并抑制了CO_(2)排放,同时获得了均匀多孔的CaO颗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表面及孔径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及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等表征手段,重点探究了反应温度和水泥不同组分(Fe、Si和Al)等因素对碳酸盐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元素有助于提升CO产物选择性且生成少量甲烷,Si和Al元素的加入降低了碳酸盐加氢反应速率。In situ DRIFTS表明水泥生料加氢生成CO可能遵循甲酸盐中间物种机制。本研究通过水泥生料共热耦合原位加氢制备合成气,实现水泥工业源头降耗与减排增效,为低碳水泥熟料的制备技术提供了新策略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料 碳酸盐 热耦合 碳减排 合成气
下载PDF
增程式发电机磁热耦合分析及多目标优化
4
作者 邸旭鹏 曾红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从增程式发电机的基本理论出发建立了温度场数学模型,对增程式发电机进行了磁热耦合分析和多目标优化,为电机加入冷却水道并采用机壳水冷方式,提升了增程式发电机的综合性能。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电机效率提升了3.68%、电机额定转矩提升了... 从增程式发电机的基本理论出发建立了温度场数学模型,对增程式发电机进行了磁热耦合分析和多目标优化,为电机加入冷却水道并采用机壳水冷方式,提升了增程式发电机的综合性能。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电机效率提升了3.68%、电机额定转矩提升了4.38%,电机损耗方面降低了14.19%,验证了电机优化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发电机 有限元分析 响应面优化法 热耦合
下载PDF
基于HIE-FDTD方法的电磁热耦合分析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5
作者 牟春晖 陈娟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基于混合显隐式时域有限差分(hybrid implicit-explicit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HIE-FDTD)方法,提出了一种电磁热耦合分析快速计算方法。仿真电磁场时,采用HIE-FDTD方法求解Maxwell旋度方程;计算温度场时,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 基于混合显隐式时域有限差分(hybrid implicit-explicit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HIE-FDTD)方法,提出了一种电磁热耦合分析快速计算方法。仿真电磁场时,采用HIE-FDTD方法求解Maxwell旋度方程;计算温度场时,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方法求解热传导方程。由于HIE-FDTD方法只对1维空间偏导数采用隐式差分方法进行离散,因此时间步长不受电磁目标精细结构所在方向网格大小的限制。采用电磁热耦合分析快速计算方法对十字缝隙频率选择表面的电磁热耦合效应进行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采用传统FDTD方法、CST软件以及COMSOL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所有结果均相互符合。十字缝隙频率选择表面算例结果表明: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采用HIE-FDTD方法的仿真时间仅为传统FDTD方法仿真时间的1/6,有效提高了电磁热耦合仿真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显隐式时域有限差分 多物理场 电磁热耦合分析 传导方程 频率选择表面
下载PDF
涡轮叶片气热耦合壁温及压力分布计算与分析
6
作者 李卓轩 沙云东 骆丽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气冷涡轮叶片建立了耦合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平台,采用气热耦合的方法,对径向气冷MARKⅡ型叶片进行三维气热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了该内冷涡轮叶片的多场耦合特性,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湍流模型的选择影响叶片表... 针对气冷涡轮叶片建立了耦合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平台,采用气热耦合的方法,对径向气冷MARKⅡ型叶片进行三维气热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了该内冷涡轮叶片的多场耦合特性,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湍流模型的选择影响叶片表面的温度分布,但对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影响较小;在选择的6种湍流模型中,SSTk-ω湍流模型对该流场状态模拟的效果较好,叶片表面温度和压力与试验结果最接近,满足工程上的计算要求。考虑涡轮进口总温径向不均匀时,会在叶片尾缘形成局部高温区,增加了叶身的温度梯度,可适当改进冷却方式,以提高叶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热耦合 流场结构 数值仿真 湍流模型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建模的涡轮叶片气热耦合分析方法研究
7
作者 王孟君 薛伟鹏 +1 位作者 陈阿龙 曾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气冷涡轮的出现使得航空发动机涡轮前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促进了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飞速发展。然而随着复杂的内部冲击、扰流强化换热、对流气膜、致密气膜喷淋等冷却形式在涡轮部件上得到应用,冷气与燃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越发复杂。为... 气冷涡轮的出现使得航空发动机涡轮前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促进了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飞速发展。然而随着复杂的内部冲击、扰流强化换热、对流气膜、致密气膜喷淋等冷却形式在涡轮部件上得到应用,冷气与燃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越发复杂。为对复杂冷却涡轮叶片的流动和传热耦合影响进行快速、精细化评估,本文建立了一种参数化建模方法,针对GE E3高压涡轮一级导向器进行高保真几何建模和气热耦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参数化建模方法可实现复杂气冷涡轮叶片的高保真几何建模,获得较高的气热耦合计算精度。同时通过详细分析获得了大量的涡轮叶片内部流动换热细节,可支撑高温涡轮叶片的精细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涡轮 参数化建模 热耦合 高保真几何模型 叶片冷却
原文传递
基于电磁-热耦合的XLPE电缆缺陷暂态温度分布研究
8
作者 陈新岗 宋欣 +5 位作者 马志鹏 谭世耀 范益杰 李宁一 黄宇杨 邹政廷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9,共8页
针对10 kV电缆常见的3种缺陷,本文建立了三维电缆缺陷模型并进行电磁-热耦合温度场分析,研究3种缺陷电缆的暂态温度模型,分析不同工作电流与不同敷设条件对3种缺陷电缆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陷对电缆的危害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金属尖... 针对10 kV电缆常见的3种缺陷,本文建立了三维电缆缺陷模型并进行电磁-热耦合温度场分析,研究3种缺陷电缆的暂态温度模型,分析不同工作电流与不同敷设条件对3种缺陷电缆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陷对电缆的危害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金属尖端缺陷、气隙缺陷、划痕缺陷;在相同载流量的情况下,金属尖端缺陷处温度高于其他两种缺陷处温度;确定了电缆在出现缺陷时隧道敷设的散热效果最好;无缺陷试样电缆内部温度从线芯至外护套沿径向逐渐降低,在缺陷的作用下电缆内部温度场发生畸变;缺陷电缆线芯温度与外护套温度的拟合系数、电缆缺陷处温度与电缆线芯温度的拟合系数均接近1。仿真拟合结果为电缆缺陷的判断与识别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热耦合 缺陷模型 敷设方式 拟合分析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风-热耦合对建筑外立面火源融合燃烧的影响
9
作者 杨宏伟 冯伟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针对建筑外立面火源融合燃烧现象,展开了影响受体引燃过程的因素分析和环境风作用下多火源融合时热参数的演化研究,分析了燃烧过程中系统产热能力、温升和引燃时间变化,探明了风-热耦合作用下建筑外立面多火源融合燃烧行为机制。结果表... 针对建筑外立面火源融合燃烧现象,展开了影响受体引燃过程的因素分析和环境风作用下多火源融合时热参数的演化研究,分析了燃烧过程中系统产热能力、温升和引燃时间变化,探明了风-热耦合作用下建筑外立面多火源融合燃烧行为机制。结果表明,风速增大会限制火源融合后外立面火焰燃烧行为,表现在受体引燃时间变长、温度和单位温升值变小,但风速介于1~1.5 m/s时会增强EPS燃烧产热能力,风速为2 m/s左右时有利于受体内部引燃过程;相同风速环境时,对系统EPS燃烧产热能力和受体引燃时间影响为竖向三火源>竖向四火源>竖向双火源,而对单位温升影响最大的则是竖向双/三火源融合,其温度最大影响区间为融合层向上1—2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热耦合 建筑外立面 火源融合 引燃 EPS
下载PDF
基于流热耦合的表冷型转子线圈温度场仿真计算
10
作者 郦泽嵘 徐国俊 咸哲龙 《电机技术》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文章以某空表冷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公式算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转子表面风摩损耗及转子线圈温升进行计算,并对不同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转速工况下两种方法得到的风摩损耗数值基本一致;采用... 文章以某空表冷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公式算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转子表面风摩损耗及转子线圈温升进行计算,并对不同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转速工况下两种方法得到的风摩损耗数值基本一致;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得到的转子线圈温度更接近试验值。该计算方法可支撑发电机通风冷却系统的设计及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发电机 转子线圈 温度场 热耦合
下载PDF
基于流—固—热耦合的高温伺服阀蛇形流道散热罩散热效率研究
11
作者 徐铭谦 张健 李佳洋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2期81-91,共11页
电液伺服系统具有液控负载大、响应快的特点,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由于飞行器处于高温工况时,电液伺服系统会受极大影响,不利于飞行器的正常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流—固—热多场耦合的方法对高温伺服阀散热罩蛇形流道进... 电液伺服系统具有液控负载大、响应快的特点,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由于飞行器处于高温工况时,电液伺服系统会受极大影响,不利于飞行器的正常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流—固—热多场耦合的方法对高温伺服阀散热罩蛇形流道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介绍了流—固—热三场耦合的理论基础,设计了7种散热罩的结构参数模型,分别建立了散热罩物理模型及流体模型。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7种模型的散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流道条数并不能提升散热效率,而增加散热罩沟槽宽度和沟槽深度可以提高散热效率,但散热效果并不明显。如要达到散热要求,可以通过增大散热流体流量、降低散热流体温度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阀 高温工况 流—固—三场耦合 效率
下载PDF
考虑用户侧微能网能量支援的电–气–热耦合系统可靠性评估
12
作者 唐巍 李嘉 +4 位作者 张璐 佟博 张志刚 潘永超 张筱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44-3457,共14页
微能网是用户侧多能耦合的重要形式,大量微能网接入对供能可靠性影响显著。针对当前多能耦合系统可靠性评估对用户侧微能网运行模式、能量支援方式研究不充分的问题,提出考虑多微能网能量支援的电-气-热耦合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根据能... 微能网是用户侧多能耦合的重要形式,大量微能网接入对供能可靠性影响显著。针对当前多能耦合系统可靠性评估对用户侧微能网运行模式、能量支援方式研究不充分的问题,提出考虑多微能网能量支援的电-气-热耦合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根据能量的网间支援与多能支援,定义并网运行、不完全孤岛独立运行、不完全孤岛联合运行、完全孤岛独立运行、完全孤岛联合运行5种故障后微能网运行模式;构建计及微能网运行模式的电-气-热耦合系统故障影响分析及可靠性评估框架;采用基于功率圆的静态孤岛划分方法确定微能网孤岛范围和孤岛运行模式,建立适用于各种微能网运行模式的统一孤岛多能负荷动态削减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故障后通过用户侧多能耦合和微能网联合优化运行,能够实现电、气、热系统间的多能高效支援和支持更多重要负荷的可靠供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热耦合系统 用户侧微能网 孤岛模式 能量支援 可靠性评估
原文传递
水润滑轴承加载装置动态磁热耦合机理研究
13
作者 王楠 袁哲 +2 位作者 赵一帆 梁应选 岳晓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197,共8页
针对水润滑轴承动态试验研究中电磁加载装置发热以及电磁力不稳定等现象,为了给轴承研究提供准确载荷,对电磁加载装置动态下的磁热耦合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电磁加载装置能量损耗数学模型,对能量损耗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构建了电磁... 针对水润滑轴承动态试验研究中电磁加载装置发热以及电磁力不稳定等现象,为了给轴承研究提供准确载荷,对电磁加载装置动态下的磁热耦合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电磁加载装置能量损耗数学模型,对能量损耗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构建了电磁加载装置物理模型,进行磁热耦合仿真分析,得到了磁感应强度、铜损耗以及铁损耗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电磁加载装置能量损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动态下电磁力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加载装置存在能量损耗,且以铜损耗与铁损耗为主;能量损耗与轴转速、加载装置激励电流以及初始温度有关,在激励电流1~3 A、转速0~1800 r/min以及温度22~50℃工况下,电磁力试验值与仿真值最大误差为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装置 热耦合 能量损耗 电磁力 水润滑轴承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建辉 张成 +2 位作者 韩兴本 刘军洁 许永强 《现代机械》 2023年第5期10-15,共6页
锂离子电池电极上的SEI副反应是导致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SEI副反应建立了模拟电池容量衰减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放电倍率下的SEI膜厚度增长规律,分析了电池相对容量的衰减问题,得出了一些有... 锂离子电池电极上的SEI副反应是导致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SEI副反应建立了模拟电池容量衰减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放电倍率下的SEI膜厚度增长规律,分析了电池相对容量的衰减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结果表明:高温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SEI反应速率,但温度的升高对于SEI膜生长速度的影响是有限的。高倍率放电情况下,倍率大小对SEI膜厚度增长影响很小,低倍率放电情况下,倍率越低,SEI膜越厚。SEI膜厚度与电池相对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容量衰减 SEI膜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渐进均匀化的力-电-热耦合光滑有限元法研究
15
作者 郑建校 段志善 周立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5-1335,共11页
针对基于微观结构的力-电-热多物理场耦合压电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分析问题,基于压电复合材料的基本方程和力-电-热多物理场耦合效应,结合渐进均匀化方法预测的压电复合材料有效性能参数,提出基于渐进均匀化的力-电-热耦合光滑有限元法;... 针对基于微观结构的力-电-热多物理场耦合压电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分析问题,基于压电复合材料的基本方程和力-电-热多物理场耦合效应,结合渐进均匀化方法预测的压电复合材料有效性能参数,提出基于渐进均匀化的力-电-热耦合光滑有限元法;推导力-电-热耦合光滑有限元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并运用Wilson-θ法对压电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问题进行求解,研究温度变化对结构固有频率和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有限元法的求解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所得结果与有限元法所得结果较一致,且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较高的精度;该方法对分析压电复合材料元器件的多物理场耦合力学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有限元法 力-电-热耦合 渐进理论
下载PDF
航天低温贮箱主动制冷热耦合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于斌 马天驹 +5 位作者 黄诚 赵积鹏 常鑫 顾森东 李凯 黄亚荣 《真空与低温》 2023年第5期518-524,共7页
航天器推进系统对于低温推进剂高密度、低压力贮存和在轨可重复利用贮箱提出了迫切需求,低温贮箱主动制冷高效热耦合技术成为影响低温推进剂在轨应用的主要因素。总结低温贮箱的主要技术难点,分析低温贮箱研制的关键技术。通过研判国内... 航天器推进系统对于低温推进剂高密度、低压力贮存和在轨可重复利用贮箱提出了迫切需求,低温贮箱主动制冷高效热耦合技术成为影响低温推进剂在轨应用的主要因素。总结低温贮箱的主要技术难点,分析低温贮箱研制的关键技术。通过研判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技术进展和技术水平,对主动制冷系统热耦合技术进行了分类梳理。主要从主动制冷系统静态热传导耦合技术、主动制冷与液体混合组合技术、主动制冷系统冷却屏技术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国外的技术进展,说明了相关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性。最后基于我国航天器对低温推进剂贮供技术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技术发展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低温贮箱 主动制冷系统 热耦合 液体混合
下载PDF
双分数槽潜油永磁电机磁热耦合分析
17
作者 吴尧辉 岳曦元 刘书材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3年第5期57-64,共8页
针对潜油永磁电机温度过高导致定子绝缘层脱落和转子永磁体受热产生不可逆退磁问题,在定子外径不增大的情况下,提出一种特定空间角度的双分数槽集中绕组结构。首先,根据特殊的绕组结构利用有限元法对该电机模型不同时刻的磁势进行求解... 针对潜油永磁电机温度过高导致定子绝缘层脱落和转子永磁体受热产生不可逆退磁问题,在定子外径不增大的情况下,提出一种特定空间角度的双分数槽集中绕组结构。首先,根据特殊的绕组结构利用有限元法对该电机模型不同时刻的磁势进行求解分析。其次,在二维瞬态场中分别得到电机空载和额定负载工况下的电磁特性。最后,利用电磁场和温度场结合的多场耦合法求解电机定子、转子、永磁体和线圈的温升。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定子外径的情况下双分数槽集中绕组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整体温度,其中永磁体温升下降8.74%,线圈温升下降36.4%,证明了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油永磁电机 双分数槽集中绕组 热耦合 温升
下载PDF
青藏高原如角高温地热系统构造-热耦合成热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镜 唐发伟 +4 位作者 官辉 赵海华 赵小云 旦增国杰 杜炳锐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1-1631,共11页
【研究目的】地表热异常的形成无外乎两方面原因:异常的热源及异常的热传递方式。“厚壳”与“热壳”共存,是青藏高原高温地热系统与一般汇聚板缘型地热系统的最大差异。部分熔融(热)作为“热壳”中的异常热源,断裂系统(构造)作为“厚... 【研究目的】地表热异常的形成无外乎两方面原因:异常的热源及异常的热传递方式。“厚壳”与“热壳”共存,是青藏高原高温地热系统与一般汇聚板缘型地热系统的最大差异。部分熔融(热)作为“热壳”中的异常热源,断裂系统(构造)作为“厚壳”中的对流传热通道,清晰刻画两者空间关系,探讨构造-热耦合成热模式,可能是完善“厚壳”与“热壳”共存下青藏高原特色成热理论的重要途径。【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以萨嘎县如角沸泉为例,运用大地电磁测深、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探测断裂系统与部分熔融的空间关系;结合已有地球物理、地热地球化学研究,建立如角沸泉构造-热耦合成热模式;并以断裂系统的交汇处为目标体,布设两口生产井。【结论】如角式构造-热耦合成热模式具有普适性,对于完善青藏高原特色成热理论及提高地热勘查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耦合模式 如角沸泉 高温地系统 成因机制 勘查实践 地质调查工程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考虑碳交易与绿证交易的电-热耦合园区低碳规划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慧 杜源 +4 位作者 李涛 薛屹洵 孙开元 夏天 孙宏斌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2期22-29,共8页
电-热耦合系统是综合能源系统的典型形式,对其进行合理规划是推动“双碳”目标下园区低碳转型的现实需求。结合碳交易及绿证交易机制,将园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及绿色证书交易的成本引入优化目标,提出了计及分布式光伏接入的电-热耦合园... 电-热耦合系统是综合能源系统的典型形式,对其进行合理规划是推动“双碳”目标下园区低碳转型的现实需求。结合碳交易及绿证交易机制,将园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及绿色证书交易的成本引入优化目标,提出了计及分布式光伏接入的电-热耦合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规划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电、热异质能流的耦合特性及分布式光伏、储能设备的运行特性。在P6H10系统上设立3个场景对所提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规划模型中考虑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可有效促进园区内分布式光伏和热电联产机组等低碳设备的规划,从而促进园区的低碳转型。在此基础上,对碳交易价格和绿证交易价格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表明制定合理的碳交易价格和绿证交易价格可有效降低园区总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综合能源系统 电-热耦合系统 光伏 储能 电联产 碳排放权交易 绿色证书交易 低碳园区
下载PDF
盾构机唇形密封流固热耦合仿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纪佳馨 苏世东 +1 位作者 项冲 郭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4,共7页
盾构机主驱动唇形密封性能直接影响整台盾构机的施工效率。盾构机主驱动唇封密封介质为润滑脂,工作时唇口温度可达50~60℃,为更好地预测唇封的密封性能,考虑润滑脂流变特性、唇口温度对流场分析、密封材料的影响,建立盾构机唇形密封流... 盾构机主驱动唇形密封性能直接影响整台盾构机的施工效率。盾构机主驱动唇封密封介质为润滑脂,工作时唇口温度可达50~60℃,为更好地预测唇封的密封性能,考虑润滑脂流变特性、唇口温度对流场分析、密封材料的影响,建立盾构机唇形密封流固热耦合仿真模型。利用流速分离法推导润滑脂二维雷诺方程,采用赫兹接触模型计算粗糙峰接触压力,结合有限元软件开展热力耦合分析,实现唇封温度场及摩擦力矩、泄漏率等关键性能参数的定量预测。结果表明:考虑温度场后唇封最大接触压力减小,接触宽度增大,摩擦力矩减小。温度对唇封应力应变状态及密封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这对盾构机主驱动唇形密封设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 唇形密封 润滑脂 唇口温度 流固热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