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态和结构对VO_2薄膜热致相变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卢勇 林理彬 +2 位作者 邹萍 何捷 王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本文通过合理控制真空还原时间和真空还原温度 ,利用真空还原V2 O5的方法制备出具有优良热致相变性能的VO2 薄膜 ;通过研究不同真空还原时间及真空退火温度对VO2 薄膜结构和热致相变过程中光电性能的影响 ,得到最佳真空还原参数 ;制备... 本文通过合理控制真空还原时间和真空还原温度 ,利用真空还原V2 O5的方法制备出具有优良热致相变性能的VO2 薄膜 ;通过研究不同真空还原时间及真空退火温度对VO2 薄膜结构和热致相变过程中光电性能的影响 ,得到最佳真空还原参数 ;制备的薄膜高 /低温电阻变化最大达 3个数量级 ,90 0nm波长光透过率在相变前后改变了 4 0 %左右 ,光学特性相变响应参数较大 ,热致相变性能优良。利用XPS、XRD对不同条件制备薄膜的化学状态和结晶状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较低温度退火有利于V5+ 离子的还原 ,而升高退火温度可改善结晶状态 ,退火时间对VO2 中结晶状况和V离子价态有显著影响。讨论了离子价态和样品结晶状态对VO2 薄膜热相变过程中热滞回线的宽度、相变温度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薄膜 热致相变 光电性能 价态 结构
下载PDF
连续激光辐照下二氧化钒薄膜热致相变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骆永全 王伟平 罗飞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3-716,共4页
介绍了VO2薄膜的相变原理,用磁控离子溅射法制备了VO2薄膜,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不同温度下的光谱透过率测量。在1.319μm连续波激光辐照下,实时测量了VO2薄膜的温度变化,以及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相变后对激光透过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入射... 介绍了VO2薄膜的相变原理,用磁控离子溅射法制备了VO2薄膜,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不同温度下的光谱透过率测量。在1.319μm连续波激光辐照下,实时测量了VO2薄膜的温度变化,以及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相变后对激光透过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入射到薄膜表面的平均功率为8.9 W、光斑直径2 mm时,激光出光480 ms后,VO2的温度从室温上升到约100℃,薄膜发生了相变,其对1.319μm激光的透过率从相变前的48%降为相变后的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薄膜 热致相变 光限幅 激光防护
下载PDF
1.7MeV电子束在VO_2热致相变薄膜中引起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卢勇 林理彬 +2 位作者 邹萍 卢铁城 何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5-528,共4页
利用能量为 1.7MeV、注量分别为 10 13 ~ 10 15/cm2 的电子辐照VO2 薄膜 ,采用XPS、XRD等测试手段对电子辐照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 ,并采用光透射性能和电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电子辐照对样品相变过程中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辐照在V... 利用能量为 1.7MeV、注量分别为 10 13 ~ 10 15/cm2 的电子辐照VO2 薄膜 ,采用XPS、XRD等测试手段对电子辐照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 ,并采用光透射性能和电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电子辐照对样品相变过程中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辐照在VO2 薄膜中出现变价效应 ,产生新的X射线衍射峰 ,带来薄膜化学成分的变化。电子辐照在样品中产生的这些变化对V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性能 电子辐照 热致相变 二氧化钡薄膜
下载PDF
热致相变分离法制备PVDF微孔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凯军 汤旭 +1 位作者 董浩 熊璞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75-2680,共6页
本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通过热致相变分离法,制备了PVDF微孔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拉伸压缩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PVDF微孔膜的性能及热力学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 本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通过热致相变分离法,制备了PVDF微孔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拉伸压缩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PVDF微孔膜的性能及热力学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MP作为稀释剂时与PVDF有很好的相容性;铸膜液中DMP质量分数由50%增加到80%时,PVDF微孔膜的纯水通量和孔隙率分别由65 L/(m2?h)和34%增加到230 L/(m2?h)和77%,分别增加了135%和254%;而随着铸膜液中DMP含量的上升,PVDF微孔膜的断裂伸长率以及断裂强度都是逐渐下降的;此外,用有机非溶剂处理微孔膜后,膜通量可以提高3~4倍;同时,热力学研究表明当DMP含量不断上升时,PVDF结晶颗粒变得越来越模糊,而且球晶之间的空洞变大,球晶间的结合则更为稀疏,球晶尺寸也呈现出了变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剂 聚偏氟乙烯 热致相变分离法 微孔膜
下载PDF
真空还原制备的VO_2热致相变薄膜Raman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卢勇 林理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7-659,共3页
报道了利用真空还原制备的VO2 薄膜的红外透射光谱和Raman光谱 ,并进行 370~ 90 0nm波段的光透射测试以及90 0nm波长的热滞回线特性测试 ,表明所制备VO2 薄膜具有优良的热致相变光学特性 ,结晶状态不同的薄膜其Raman谱位置有明显改变 ... 报道了利用真空还原制备的VO2 薄膜的红外透射光谱和Raman光谱 ,并进行 370~ 90 0nm波段的光透射测试以及90 0nm波长的热滞回线特性测试 ,表明所制备VO2 薄膜具有优良的热致相变光学特性 ,结晶状态不同的薄膜其Raman谱位置有明显改变 ,室温时的红外光谱表现出较好的红外振动特性。讨论了薄膜结晶状态对Raman位移的影响以及V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激光Raman散射 二氧化钒薄膜 热致相变材料
下载PDF
制备过程中对VO_2薄膜热致相变光电性能的控制 被引量:5
6
作者 卢勇 林理彬 +2 位作者 邹萍 何捷 王鹏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9-21,共3页
本文利用真空还原V2 O5的方法制备出优质对VO2 薄膜 ;研究了不同真空还原时间VO2 薄膜热致相变过程中光电性能的影响 ;利用XPS、XRD对薄膜的化学状态和结晶状态进行了研究。制备的薄膜高 /低温电阻变化最大达到三个数量级 ,90 0nm处的... 本文利用真空还原V2 O5的方法制备出优质对VO2 薄膜 ;研究了不同真空还原时间VO2 薄膜热致相变过程中光电性能的影响 ;利用XPS、XRD对薄膜的化学状态和结晶状态进行了研究。制备的薄膜高 /低温电阻变化最大达到三个数量级 ,90 0nm处的光学透过率在相变前后改变了 40 %左右 ,热致相变性能优良。讨论了不同的真空还原时间下VO2 薄膜热滞回线的宽度、相变温度点以及高低温光透射性能。最后给出了最佳真空还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薄膜 热致相变 光电性能 制备过程
下载PDF
CoMnNiO非晶薄膜热致相变 被引量:2
7
作者 谭辉 陶明德 宋世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50-353,369,共5页
射频溅射的CoMnNiO非晶薄膜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产生晶化,经历一个非晶-微晶-多晶的相变过程。XRD和TEM分析表明CoMnNiO非晶薄膜在300℃开始晶化,600℃晶化完全,生成尖晶石多晶。其相变机制是原子扩散和... 射频溅射的CoMnNiO非晶薄膜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产生晶化,经历一个非晶-微晶-多晶的相变过程。XRD和TEM分析表明CoMnNiO非晶薄膜在300℃开始晶化,600℃晶化完全,生成尖晶石多晶。其相变机制是原子扩散和链状组织的规则排列以及有序集团的凝聚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变 微结构 非晶薄膜 CoMnNiO
下载PDF
二氧化钒热致相变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嵇海宁 刘东青 +2 位作者 程海峰 张朝阳 郑文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118,共8页
二氧化钒是一种具有热致相变特性的功能材料,其相变温度接近于室温,在相变温度处发生金属-绝缘体转变并伴有光、电性能的突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综述近年来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二氧化钒 热致相变材料 粉体 改性
原文传递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热致相变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玮 李来明 席时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769-773,共5页
在280~320K的温度范围内考察了3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的红外光谱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体系的凝聚胶-液晶相转变温度为300K。在300K以下的凝聚胶相,分子的极性头部基团处于高度“固定”的状态,分子的碳氢链以有序的相互平... 在280~320K的温度范围内考察了3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的红外光谱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体系的凝聚胶-液晶相转变温度为300K。在300K以下的凝聚胶相,分子的极性头部基团处于高度“固定”的状态,分子的碳氢链以有序的相互平行方式排列,极性头与碳氢链之间有一定的倾斜角。在300K以上的液晶相,极性头内部CH_3-(N^+)基团以及整个极性头与碳氢链之间发生了旋转,碳氢链变为以六方亚晶胞填充形式存在,旦扭曲式构象异构体数量显著增多,极性头与碳氢链之间已不存在倾斜角,分子的亲水极性头和疏水碳氢链部分都处于“融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变 分子构象 红外光谱 CTMAB
下载PDF
真空还原制备的VO_2热致相变薄膜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勇 林理彬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0,共3页
本文对不同衬底制备的VO2 薄膜进行了表面形貌测试 ,对其红外透射光谱和Raman光谱进行了研究 ,并进行 370nm -90 0nm波段的光透射测试以及 90 0nm波长的热滞回线特性测试 ,表明所制备VO2 薄膜具有优良的热致相变光学特性 ,薄膜为纳米结... 本文对不同衬底制备的VO2 薄膜进行了表面形貌测试 ,对其红外透射光谱和Raman光谱进行了研究 ,并进行 370nm -90 0nm波段的光透射测试以及 90 0nm波长的热滞回线特性测试 ,表明所制备VO2 薄膜具有优良的热致相变光学特性 ,薄膜为纳米结构 ,并且结晶状态不同的薄膜其Raman谱位置有明显改变 ,室温时的红外光谱表现出较好的红外振动特性。讨论了薄膜结晶状态对Raman位移的影响以及V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二氧化钒 热致相变薄膜 光学性质 真空还原
下载PDF
电子辐照对VO_2薄膜热致相变过程中光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卢勇 林理彬 +2 位作者 邹萍 何捷 卢铁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4,共6页
利用能量为 1.7MeV ,注量分别为 10 13~ 10 15/cm2 的电子束辐照二氧化钒薄膜 ,对辐照及未辐照样品进行了UV VIS、XPS参数测试 ,并测量 90 0nm处光透射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发现电子辐照导致了VO2 薄膜中的V离子价态由V4 +向V5+转变 ,薄... 利用能量为 1.7MeV ,注量分别为 10 13~ 10 15/cm2 的电子束辐照二氧化钒薄膜 ,对辐照及未辐照样品进行了UV VIS、XPS参数测试 ,并测量 90 0nm处光透射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发现电子辐照导致了VO2 薄膜中的V离子价态由V4 +向V5+转变 ,薄膜热致相变前后的光透射比随注量增加变化较小 ,只在注量为 10 14 /cm2 时光透射比减小得较明显 ;相变温度点及热滞回线宽度随注量增加出现显著变化。并对有关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辐照 光透射性能 二氧化钒薄膜 热致相变 光学性能
下载PDF
长链烷基胺氢卤酸盐的热致相变
12
作者 王玮 李来明 席时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9-92,共4页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表明,烷基胺氢卤酸盐化合物的相变温度与化合物烷基链链长之间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固-固结构相变的主相变峰温随烷基链链长的递增而升高,其逆相变过程表现出明显的热滞后现象;而熔融相变温度则随烷基链...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表明,烷基胺氢卤酸盐化合物的相变温度与化合物烷基链链长之间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固-固结构相变的主相变峰温随烷基链链长的递增而升高,其逆相变过程表现出明显的热滞后现象;而熔融相变温度则随烷基链链长的递增而降低;实验结果还表明,试样的陈化放置过程以及结晶过程中所用的溶剂对化合物的热致相变历程都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 胺氢卤酸盐 热致相变 DSC
下载PDF
二氧化钒薄膜制备方法和热致相变性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晟熙 杨鑫 +1 位作者 程江 张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8,共8页
二氧化钒作为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功能材料,在智能窗、抗激光辐射以及温控开关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二氧化钒的结构和相变特性,综述了二氧化钒薄膜制备工艺和热致相变性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二氧化钒薄膜 制备方法 热致相变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V_(2)O_(5)薄膜及其热致相变光电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军显 李毅 +2 位作者 周建忠 赵文晴 范丽娜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6-322,共7页
基于溶胶凝胶旋涂法和后退火工艺在石英玻璃基底上制备了高质量的V2 O5薄膜,研究其相变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V2 O5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利用XPS图谱分析了V2 O5薄膜的组分。在不同偏压... 基于溶胶凝胶旋涂法和后退火工艺在石英玻璃基底上制备了高质量的V2 O5薄膜,研究其相变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V2 O5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利用XPS图谱分析了V2 O5薄膜的组分。在不同偏压和不同温度下测试分析了V2 O5薄膜的光电特性和相变特性,结果表明室温下V2 O5薄膜在300~2000 nm波长范围的光学透过率达60%,薄膜在发生相变前后光学透过率有明显的变化,当升温到231℃时,V2 O5薄膜在900~1600 nm近红外波长范围内的光学透过率平均降低了18%,电阻发生了3个数量级的变化,不同温度下的热滞回线也表明薄膜具有良好的可逆相变光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_(2)O_(5)薄膜 溶胶凝胶 热致相变 光学透过率 电阻
下载PDF
HMX晶体热致相变对损伤的影响
15
作者 杨昆 吴艳青 黄风雷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44,共8页
HMX基PBX炸药混合体系中炸药晶体在发生高温熔化和分解反应之前,会率先发生非均匀热膨胀和固相晶型转变,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发生突变。为探究HMX晶体的热致相变对材料内部损伤演化的影响机制,发展了考虑HMX晶体热膨胀和相变等... HMX基PBX炸药混合体系中炸药晶体在发生高温熔化和分解反应之前,会率先发生非均匀热膨胀和固相晶型转变,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发生突变。为探究HMX晶体的热致相变对材料内部损伤演化的影响机制,发展了考虑HMX晶体热膨胀和相变等变形机制的热力耦合晶体本构模型,从力学角度揭示了黏结剂包覆HMX晶体相变对体积变形、应力状态以及裂纹成核演化过程的影响机理,量化分析了升温速率对材料相变和裂纹损伤状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载温度升高,HMX晶体的热膨胀和β→δ相变导致体积增大,晶体内部形成拉伸应力状态,同时晶体与黏结剂相互挤压形成的局部压剪作用使晶体内部出现裂纹成核和扩展现象。相变温度附近HMX晶体内部裂纹成核和扩展数量显著增加,晶体内部发生不可逆损伤。外界升温速率对晶体内部裂纹形核扩展与损伤造成显著影响,较高的升温速率会加大晶体损伤程度,增加炸药内潜在热点源及意外点火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X单晶 热致相变 膨胀 裂纹扩展 损伤
下载PDF
纳米VO_2粉体的水热法制备与热致相变研究
16
作者 田占强 丁飞 +1 位作者 李祥 程兴旺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用水热法以五氧化二钒(V_2O_5)和草酸(2C_2O_4·2H_2O)作为原料,采用高压下的水热法制备了二氧化钒(R)粉体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相变情况。通过对制备样品的XRD结果分析,发现采用五氧化二钒和草酸进行反应所得到的二氧化钒,几乎... 用水热法以五氧化二钒(V_2O_5)和草酸(2C_2O_4·2H_2O)作为原料,采用高压下的水热法制备了二氧化钒(R)粉体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相变情况。通过对制备样品的XRD结果分析,发现采用五氧化二钒和草酸进行反应所得到的二氧化钒,几乎没有过量还原的情况发生。通过对不同热处理温度所制备的样品的分析、研究表明,适当增加热处理温度能够增加样品中R相二氧化钒的纯度并导致显著的热滞相变效应,相变前后的电阻的差距逐渐增大。所制备的二氧化钒样品有很好的热滞回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钒 热致相变
下载PDF
氨基酸对淀粉结构形貌及热致相变行为的影响
17
作者 许慧娴 朱芷仪 +4 位作者 韦惠莹 赖晓宁 钟航宇 刘宏生 贾晓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42,共15页
以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仪器表征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氨基酸对淀粉结构形貌及热致相变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性谷氨酸和碱性赖氨酸使体系pH值由7.13分别变为3.27和9.72,较强的酸碱性一定程度破坏... 以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仪器表征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氨基酸对淀粉结构形貌及热致相变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性谷氨酸和碱性赖氨酸使体系pH值由7.13分别变为3.27和9.72,较强的酸碱性一定程度破坏淀粉颗粒形貌及内部结构,使颗粒表面变粗糙及内部相对结晶度提高。在氨基酸/淀粉共混溶液体系中,氨基酸分子与淀粉分子的氢键相互作用随着氨基酸含量的增大逐渐增强。三种氨基酸在不同含量条件下均能抑制淀粉分子糊化,其中含量为10%的甘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使淀粉的糊化峰值温度分别提高了3.71℃、6.00℃和5.58℃。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为氨基酸影响淀粉分子相变行为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分子通过影响淀粉分子周围水分子的分布,导致体系中与淀粉分子发生氢键相互作用的水分子数目减少,使淀粉构象稳定性提高,进而抑制淀粉的溶胀和糊化等相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氨基酸 结构形貌 热致相变 氢键作用
下载PDF
水热合成VO_(2)粒子的微观形貌调控及其热致相变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佳宏 刘敬肖 +1 位作者 史非 董禹彤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VO_(2)纳米粒子,利用XRD、DTA、SEM和DSC等手段对VO_(2)粒子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热演变过程及其热致相变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乙醇和椰果添加量对VO_(2)微观形貌及热致相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VO...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VO_(2)纳米粒子,利用XRD、DTA、SEM和DSC等手段对VO_(2)粒子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热演变过程及其热致相变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乙醇和椰果添加量对VO_(2)微观形貌及热致相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VO_(2)粒子均为VO_(2)(B)晶体结构,经680℃热处理后晶体结构由B相VO_(2)(B)转变为M相VO_(2)(M);乙醇和椰果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结晶度和晶粒尺寸的减小,并且有“线球”状颗粒出现;反应液中添加椰果和50%乙醇合成的VO_(2)样品相变焓为41.41 J/g,具有最佳的热致相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变 椰果 模板剂
下载PDF
磷脂酰甘油的热致相变与水稻抗冷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6期1522-1525,共4页
磷脂酰甘油(PG)只占植物类囊体类脂的3%—5%,在冷敏感植物中,PG因具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5%),而决定了整个膜在零上低温下的相变,不同种间PG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来自3-磷酸甘油转酚酶三种同工酶之一(AT_1)的转酰基选择性差异.1992年Mur... 磷脂酰甘油(PG)只占植物类囊体类脂的3%—5%,在冷敏感植物中,PG因具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5%),而决定了整个膜在零上低温下的相变,不同种间PG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来自3-磷酸甘油转酚酶三种同工酶之一(AT_1)的转酰基选择性差异.1992年Murata成功地将南瓜和拟南芥菜的AT_1基因分别转入烟草中,从而使烟草PG脂肪酸组成因转基因而改变.分别类似于南瓜和拟南芥菜的组成,转基因烟草的耐低温性同时亦因此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酰甘油 抗冷性 热致相变 水稻
原文传递
掺Mo纳米VO_2粉体的相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维刚 林华 +1 位作者 范樵乔 涂铭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54-1556,共3页
采用一种制备掺杂纳米VO2粉体的新方法获得掺Mo纳米VO2粉体。用XRD,TEM,XPS手段对掺杂纳米VO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掺杂VO2的相变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VO2的尺寸约为26nm,形貌呈近球形。掺入的Mo以Mo+6的形式存在于VO2的晶... 采用一种制备掺杂纳米VO2粉体的新方法获得掺Mo纳米VO2粉体。用XRD,TEM,XPS手段对掺杂纳米VO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掺杂VO2的相变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VO2的尺寸约为26nm,形貌呈近球形。掺入的Mo以Mo+6的形式存在于VO2的晶格中,形成V1-xMoxO2固溶体。掺杂纳米VO2粉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开关特性。随掺入Mo含量的增加,VO2的相变温度呈线性下降,在6%MoO3的掺入量时,相变温度降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二氧化钒 热致相变 掺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