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多羟基吡嗪的热裂解行为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永宽 曾晓鹰 +4 位作者 陈峰 杨伟祖 侯英 李聪 汪汉卿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35-1138,共4页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选择不同温度,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对烟叶重要组分多羟基吡嗪进行了热裂解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1.1%);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的热裂解产物不同;该化...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选择不同温度,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对烟叶重要组分多羟基吡嗪进行了热裂解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1.1%);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的热裂解产物不同;该化合物的热裂解能够产生吡嗪类化合物,而且,随着热裂解温度的升高吡嗪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在挥发性的热裂解产物中,在300℃时吡嗪类化合物只占8.35%,吡啶类化合物占19.07%;在600℃时吡嗪类化合物占16.96%,吡啶类化合物占30.58%;在900℃时吡嗪类化合物占21.61%,吡啶类化合物占2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多羟基吡嗪 热裂解行为 温度 烟叶 成分分析
下载PDF
金莲花浸膏的热裂解行为及单料烟加香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姬小明 于建军 +3 位作者 刘国顺 李冰洁 赵铭钦 祁令凯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76,共5页
在模拟卷烟点燃过程条件下对金莲花浸膏进行了热裂解,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300、600、900℃)下的裂解产物,并进行单料烟加香研究。结果表明,在300、600、900℃的金莲花浸膏热解产物中分别鉴定出28、29和31种成分,裂解产... 在模拟卷烟点燃过程条件下对金莲花浸膏进行了热裂解,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300、600、900℃)下的裂解产物,并进行单料烟加香研究。结果表明,在300、600、900℃的金莲花浸膏热解产物中分别鉴定出28、29和31种成分,裂解产物主要为酸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和酮类等对烟草香味有利的香味物质。金莲花浸膏具有改善和修饰单料烟吸味、丰满烟气、减轻刺激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金莲花浸膏 单料烟加香 热裂解行为
下载PDF
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4-氧代-β-大马酮的热裂解行为 被引量:6
3
作者 吴亿勤 杨柳 +3 位作者 刘芳 缪明明 朱洪友 冒德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8-412,共5页
用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 S)研究了4-氧代-β-大马酮的热裂解行为。在氦气氛围中,将4-氧代-β-大马酮分别在350,450,550,650,700和750℃下进行热裂解,并以GC/M S对其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裂解温度直... 用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 S)研究了4-氧代-β-大马酮的热裂解行为。在氦气氛围中,将4-氧代-β-大马酮分别在350,450,550,650,700和750℃下进行热裂解,并以GC/M S对其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裂解温度直接影响生成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4-氧代-β-大马酮可裂解出β-大马酮、4-氧代-β-紫罗兰酮、3,4,4-三甲基-环己-2-烯-1-酮和2,5,5-三甲基-环己-3-烯-1-酮等54种裂解产物。在550℃以下时,只有少量4-氧代-β-大马酮发生裂解;在750℃时,几乎完全裂解,转移率达99.74%,裂解产物达45种之多。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裂解产物越来越复杂,并出现有害物质如苯、甲苯、蒽和菲等。根据4-氧代-β-大马酮裂解产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对其裂解产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4-氧代-β-大马酮可能按照4种途径发生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4-氧代-β-大马酮 热裂解行为 烟草添加剂
下载PDF
麻浆卷烟纸热裂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川 桂永发 +2 位作者 陆舍铭 许永 缪明明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37-247,共11页
采用热失重(TG)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研究麻浆卷烟纸的热裂解行为,在氦气中,将麻浆卷烟纸分别在400、500、600、700、800和900℃下进行热裂解,并分别用两种色谱柱(PE-Elites 5MS毛细管色谱柱和PE-Elites Wax毛细管色谱柱)对... 采用热失重(TG)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研究麻浆卷烟纸的热裂解行为,在氦气中,将麻浆卷烟纸分别在400、500、600、700、800和900℃下进行热裂解,并分别用两种色谱柱(PE-Elites 5MS毛细管色谱柱和PE-Elites Wax毛细管色谱柱)对其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用两种色谱柱分析麻浆卷烟纸裂解产物,共检测出包括烯类、酮类、酸类、苯及其衍生物以及一些稠环芳烃等202种成分;随着裂解温度的增加,烯酮类的含量下降,而苯及其衍生物和稠环芳烃的含量逐渐增加。两种色谱柱分析出63种共同组分,5MS色谱柱分析出46种Wax色谱柱未分析出的裂解产物,Wax色谱柱则分析出93种5MS色谱柱未分析出的裂解产物,这主要是由于两种色谱柱的固定相类型和性质不同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卷烟纸 热裂解行为
下载PDF
微炉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α-紫罗兰酮的热裂解行为及产物 被引量:6
5
作者 高茜 向能军 +2 位作者 沈宏林 吴亿勤 缪明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6-21,共6页
为了研究烟用香料α-紫罗兰酮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裂解行为和热裂解产物,采用微炉热裂解技术(Py)对α-紫罗兰酮进行了300、400、500、600、650、700、800和900℃下裂解,通过GC/MS对其中的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α-紫罗兰酮可裂解为... 为了研究烟用香料α-紫罗兰酮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裂解行为和热裂解产物,采用微炉热裂解技术(Py)对α-紫罗兰酮进行了300、400、500、600、650、700、800和900℃下裂解,通过GC/MS对其中的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α-紫罗兰酮可裂解为α-紫罗兰烯、γ-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2-甲基呋喃和5,5-二甲基环戊二烯等76种物质。在600℃以下27%的α-紫罗兰酮没有裂解,在700℃时α-紫罗兰酮完全裂解。在800℃和900℃裂解产物大致一样。根据主要的裂解产物和其相对含量的变化对α-紫罗兰酮的裂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紫罗兰酮 热裂解行为 Py/GC—MS 烟用添加剂
下载PDF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丁香花蕾油的热裂解行为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永 向能军 +4 位作者 吴亿勤 孙川 高茜 沈宏林 缪明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69-971,974,共4页
在模拟卷烟点燃过程的条件下对丁香花蕾油进行了热裂解,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300,600,900℃)下的裂解产物。结果表明:300℃时释放出主要成分子丁香酚,β-石竹烯和乙酰丁香酚酯,总含量高达92.94%;在600℃时其主要成分子丁... 在模拟卷烟点燃过程的条件下对丁香花蕾油进行了热裂解,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300,600,900℃)下的裂解产物。结果表明:300℃时释放出主要成分子丁香酚,β-石竹烯和乙酰丁香酚酯,总含量高达92.94%;在600℃时其主要成分子丁香酚发生大量裂解,并且产生少量有害物质;在900℃时子丁香酚完全裂解,且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根据主要的裂解产物和其相对含量的变化对丁香花蕾油的裂解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香精在卷烟中的作用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丁香花蕾油 香精 热裂解行为
下载PDF
单体香料芳樟醇的热裂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吟 邵兴伟 +3 位作者 吴昭 肜霖 赵同林 黄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5-639,共5页
【目的】研究单体香料芳樟醇的热裂解行为,为芳樟醇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分析芳樟醇在不同温度(300、400、500、600、700、800和900℃)下的热裂解行为,并根据主要热裂... 【目的】研究单体香料芳樟醇的热裂解行为,为芳樟醇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分析芳樟醇在不同温度(300、400、500、600、700、800和900℃)下的热裂解行为,并根据主要热裂解产物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对芳樟醇热裂解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热裂解温度低于500℃时,90.00%以上的芳樟醇未发生热裂解;热裂解温度升至600℃时,热裂解产物增多,主要是醇和烯等物质;热裂解温度升至900℃时,30.00%以上的芳樟醇发生热裂解。芳樟醇可裂解为香叶醇、二氢芳樟醇、月桂烯、罗勒烯、8-羟基芳樟醇、顺式氧化芳樟醇和反式氧化芳樟醇等香味物质。初步推导出芳樟醇按双键断裂重排、分子内脱水、双键加成及双键被氧化等4种方式进行热裂解。【结论】芳樟醇的热裂解产物以芳樟醇类物质为主,其自身的香气特征即代表热裂解后的香气特征,可添加到卷烟中以增加花香、木香和果香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醇 热裂解行为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TGA和Py-GC/MS研究琥珀酸单薄荷酯的热失重和热裂解行为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柳 缪明明 +1 位作者 吴亿勤 向能军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7,共7页
应用热重分析法(TGA)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天然香料琥珀酸单薄荷酯的热失重和热裂解行为及其产物进行了研究。用热重分析法建立了琥珀酸单薄荷酯主反应区热失重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出相应的动力学参数。通过Py-GC/... 应用热重分析法(TGA)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天然香料琥珀酸单薄荷酯的热失重和热裂解行为及其产物进行了研究。用热重分析法建立了琥珀酸单薄荷酯主反应区热失重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出相应的动力学参数。通过Py-GC/MS,分别在300,400,500,600,700,800和900℃下对琥珀酸单薄荷酯进行热裂解,对裂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共鉴定出薄荷醇、薄荷烯和琥珀酸等75种裂解产物,并研究了其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琥珀酸单薄荷酯在700℃以下裂解出薄荷醇、p-薄荷-3-烯和3-甲基-6-异丙基环己烯等具有致香和清凉作用的物质,而700℃以上没有释放出致香物质。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裂解产物越来越复杂,有害物质如苯、甲苯、蒽和荧蒽等的含量也逐渐增加。此研究为该化合物在卷烟燃烧过程中的转移行为提供了例证,并为烟草制品加香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利于琥珀酸单薄荷酯在卷烟产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单薄荷酯 失重 热裂解行为 重法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溶胀剂对Lyocell纤维结构及低温热裂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石敏 陈惠芳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19年第4期40-45,共6页
以自制Lyocell纤维为碳纤维前驱体,分别选取氢氧化钠(NaOH)、乙二胺、硫脲和尿素的水溶液为溶胀剂对Lyocell纤维进行溶胀,纤维溶胀后再经水洗、催化、低温热处理、高温碳化,得到碳纤维;研究了溶胀剂种类和浓度对Lyocell纤维溶胀效果的影... 以自制Lyocell纤维为碳纤维前驱体,分别选取氢氧化钠(NaOH)、乙二胺、硫脲和尿素的水溶液为溶胀剂对Lyocell纤维进行溶胀,纤维溶胀后再经水洗、催化、低温热处理、高温碳化,得到碳纤维;研究了溶胀剂种类和浓度对Lyocell纤维溶胀效果的影响,以及NaOH溶胀对Lyocell纤维的结构、低温热裂解行为、后续碳纤维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胺类溶胀剂乙二胺、尿素、硫脲对Lyocell纤维无明显溶胀效果;NaOH水溶液对Lyocell纤维的溶胀效果好,在浓度为2mol/L时溶胀效果最佳,溶胀过程迅速仅需约20s,且溶胀可以完善纤维结晶结构;经NaOH溶胀处理的Lyocell纤维制备的热处理丝和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18.9%和41.2%;采用NaOH溶胀可以提高催化剂催化效率并有利于后续Lyocell基碳纤维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纤维 碳纤维 溶胀剂 结构 热裂解行为
下载PDF
次磺酰胺类硫化促进剂热裂解行为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彩玉 苍飞飞 《轮胎工业》 CAS 2018年第7期439-442,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TG)和裂解气质联用法(PGC-MS)对3种典型的次磺酰胺类橡胶硫化促进剂的热裂解行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分析条件下,TG法和PGC-MS法分析结果有一定的一致性;TG分析中,促进剂NS的质量损失初始温度、质量损失最... 采用热重分析法(TG)和裂解气质联用法(PGC-MS)对3种典型的次磺酰胺类橡胶硫化促进剂的热裂解行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分析条件下,TG法和PGC-MS法分析结果有一定的一致性;TG分析中,促进剂NS的质量损失初始温度、质量损失最快温度和质量损失终止温度均最低,促进剂CZ其次,促进剂DZ最高,促进剂CZ质量损失速率最大;PGC-MS分析中3种促进剂均可以检测到其原分子,小分子胺为区分3种次磺酰胺类硫化促进剂的主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磺酰胺类促进剂 重分析 气质联用 热裂解行为
下载PDF
基于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乙酸芳樟酯热裂解行为研究
11
作者 陈志雄 赵世兴 +3 位作者 周叶燕 卢真保 孙胜南 林德洪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8期128-131,136,共5页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乙酸芳樟酯在350℃及900℃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1)不同的裂解温度直接影响生成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2)乙酸芳樟酯可裂解生成41种物质,在350℃及900℃下,约有29.6%和41.3%的乙...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乙酸芳樟酯在350℃及900℃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1)不同的裂解温度直接影响生成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2)乙酸芳樟酯可裂解生成41种物质,在350℃及900℃下,约有29.6%和41.3%的乙酸芳樟酯发生了热裂解;(3)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危害性芳香烃类化合物(甲苯、对甲苯等)的相对含量有增加。根据乙酸芳樟酯裂解产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对其裂解产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芳樟酯 PY-GC/MS 热裂解行为
下载PDF
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单琥珀酸薄荷酯的裂解行为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吴亿勤 杨柳 +2 位作者 刘芳 缪明明 朱洪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35-1038,共4页
采用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单琥珀酸薄荷酯的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在氦气氛围中,分别在300、400、500、600、700、800和900℃下对单琥珀酸薄荷酯进行热裂解,并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对裂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共... 采用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单琥珀酸薄荷酯的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在氦气氛围中,分别在300、400、500、600、700、800和900℃下对单琥珀酸薄荷酯进行热裂解,并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对裂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共鉴定出薄荷醇、p-薄荷-3-烯和琥珀酸等75种裂解产物。结果表明,单琥珀酸薄荷酯在700℃以下裂解出薄荷醇、p-薄荷-3-烯和3-甲基-6-异丙基环己烯等具有致香和清凉作用的物质;而700℃以上没有释放出致香物质。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裂解产物越来越复杂,有害物质如苯、甲苯、蒽和荧蒽等的含量也逐渐增加。此方法可直接进样,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2.01%)。根据裂解产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变化规律,探讨了裂解成分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琥珀酸薄荷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热裂解行为 烟草添加剂
下载PDF
新型潜香类化合物N-(2,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来苗 包晓容 +1 位作者 姬小明 赵铭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7-892,共6页
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分析了潜香吡嗪类化合物N-(2,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的热裂解行为。首先通过对2,3-吡嗪二羧酸酰胺化反应合成了新型目标化合物N-(2,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 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分析了潜香吡嗪类化合物N-(2,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的热裂解行为。首先通过对2,3-吡嗪二羧酸酰胺化反应合成了新型目标化合物N-(2,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XRD),1H NMR,13C NMR,IR和HR-MS证实,然后在空气氛围中,对目标化合物分别在300,600,900℃下进行热裂解,并通过GC-MS对其挥发性热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裂解形成了包括具有香味特征的吡嗪类、大茴香醇和大茴香醛在内的裂解产物共48种。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热裂解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不同,300℃和600℃时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乙酸,而900℃时相对含量最高的为吡嗪,且与300℃和600℃裂解条件相比所形成的吡嗪类衍生物种类较多,相对含量较高。2在具有香味特征的裂解产物中,大茴香醇的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大茴香醛和苯甲醛的相对含量则呈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基于目标化合物的热裂解产物的定性及定量变化情况,初步探讨了该物质可能的裂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潜香化合物 N-(2 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 热裂解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