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基磷酸酯盐表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巴琰 董良军 +1 位作者 李宗石 乔卫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
合成了烷基磷酸酯盐混合物及高纯度的单、双酯盐,并将单、双酯盐混合得到特定的混合物;研究并比较了各种磷酸酯盐的表面张力、润湿、起泡及乳化性能。结果表明,用P2O5合成的磷酸酯表面性能最好,单酯也有良好的表面性能。在纯的单酯、双... 合成了烷基磷酸酯盐混合物及高纯度的单、双酯盐,并将单、双酯盐混合得到特定的混合物;研究并比较了各种磷酸酯盐的表面张力、润湿、起泡及乳化性能。结果表明,用P2O5合成的磷酸酯表面性能最好,单酯也有良好的表面性能。在纯的单酯、双酯中加入少量脂肪醇,有利于提高起泡及乳化性能;纯的单酯润湿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磷酸 烷基磷酸 表面性能
下载PDF
微波辐射合成单烷基磷酸酯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玉苗 陈均志 杨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2-425,共4页
以月桂醇与聚磷酸为原料,分别在常规加热和微波辐射加热条件下合成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烷基磷酸酯。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在月桂醇与聚磷酸的摩尔比为1∶4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物中单烷基磷酸酯含量的影响,并对两种加热方式下产物中单... 以月桂醇与聚磷酸为原料,分别在常规加热和微波辐射加热条件下合成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烷基磷酸酯。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在月桂醇与聚磷酸的摩尔比为1∶4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物中单烷基磷酸酯含量的影响,并对两种加热方式下产物中单烷基磷酸酯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加热方式,在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的优化条件下,产物中单烷基磷酸酯的平均摩尔分数为47.2%;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方式,在微波功率150W、反应时间10min的优化条件下,产物中单烷基磷酸酯的平均摩尔分数为71.0%。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方式,产物中单烷基磷酸酯含量提高的原因是原料与微波的耦合作用较强,致使微波的热效应和致热效应同时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烷基磷酸 烷基磷酸 月桂醇 磷酸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多聚磷酸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清成 张欢 +3 位作者 杨定明 石荣铭 吴志刚 宋海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6-48,共3页
用多聚磷酸与十六醇为原料制备出烷基磷酸酯。结果表明:当磷酸中五氧化二磷含量为7998%,十六醇与磷酸摩尔比为090,温度为75℃的条件下反应6h,单酯收率可达934%,酯总收率为945%。
关键词 多聚磷酸 磷酸 烷基磷酸 合成
下载PDF
P_(538)(单烷基磷酸)从含少量稀土的废水中回收稀土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铃声 武国琴 +1 位作者 许延辉 季清德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选用 P5 38为萃取剂 ,通过加入不同改良剂进行单级萃取试验 ,确定了最佳改良剂 ,并研究了 P5 38浓度、水相酸度、稀土浓度对 P5 38萃取稀土能力的影响。通过条件试验 ,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某厂 H2 SO4体系的酸度为 0 .0 5~ 0 .5 m... 选用 P5 38为萃取剂 ,通过加入不同改良剂进行单级萃取试验 ,确定了最佳改良剂 ,并研究了 P5 38浓度、水相酸度、稀土浓度对 P5 38萃取稀土能力的影响。通过条件试验 ,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某厂 H2 SO4体系的酸度为 0 .0 5~ 0 .5 mol/ L、含 REO0 .4~ 1.6 g/ L 的稀土废水做原料 ,经五级萃取 ,稀土回收率大于 9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磷酸 溶剂萃取 稀土回收 稀土废水
下载PDF
双核离子液体-杂多酸催化剂上高选择性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 被引量:9
5
作者 梁金花 徐玥 +2 位作者 任晓乾 姜岷 李振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2-487,共6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功能化双咪唑核离子液体-杂多酸盐催化剂,并用FT-IR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在正十二醇与磷酸(质量分数85%)直接酯化高选择性地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催化剂中杂多酸的Keg...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功能化双咪唑核离子液体-杂多酸盐催化剂,并用FT-IR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在正十二醇与磷酸(质量分数85%)直接酯化高选择性地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催化剂中杂多酸的Keggin结构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持。杂多酸-离子液体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传统的纯杂多酸催化剂,其中在双-(3-甲基-1-咪唑)亚丁基磷钨酸盐催化剂质量分数0.67%、反应温度90℃和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单酯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了43.5%和99.9%;加入甲苯携水剂后,在最佳催化剂用量0.8%(质量分数)和120℃下反应24 h,单酯收率为93.5%,选择性为99.8%;重复使用6次后,该催化剂的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表明该功能性双核杂多酸离子液体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酯化有机-无机复合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离子液体 杂多酸 酯化反应 单十二烷基磷酸
下载PDF
长链烷基磷酸单酯的合成及其在脱墨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昌辉 李临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9-41,共3页
以三氯氧磷和C10~C18醇合成了五种长链烷基磷酸酯,产率≥975%。作为废纸脱墨剂主要成分,长链烷基磷酸酯具有明显捕集油墨粒子的作用。十二烷基磷酸单酯作为捕集剂用量占脱墨剂70%时可使残余墨粒数降低87%以上。适... 以三氯氧磷和C10~C18醇合成了五种长链烷基磷酸酯,产率≥975%。作为废纸脱墨剂主要成分,长链烷基磷酸酯具有明显捕集油墨粒子的作用。十二烷基磷酸单酯作为捕集剂用量占脱墨剂70%时可使残余墨粒数降低87%以上。适当的亲水亲油平衡值是选择捕集剂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磷酸单酯 脱墨剂 捕集剂 废纸 浮选法 造纸
下载PDF
改性咪唑啉与烷基磷酸酯用作缓蚀剂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7
7
作者 马涛 张贵才 +2 位作者 葛际江 汤达祯 王琳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5,共5页
应用电化学方法在饱和CO2的模拟盐水中对改性咪唑啉和烷基磷酸酯抑制A3碳钢腐蚀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二者复配使用抑制A3碳钢腐蚀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改性咪唑啉与烷基磷酸酯复配使用具有明显的正协同效应,当二者比例为1∶1时,... 应用电化学方法在饱和CO2的模拟盐水中对改性咪唑啉和烷基磷酸酯抑制A3碳钢腐蚀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二者复配使用抑制A3碳钢腐蚀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改性咪唑啉与烷基磷酸酯复配使用具有明显的正协同效应,当二者比例为1∶1时,缓蚀率比单独使用时提高20%。改性咪唑啉的缓蚀作用是由于其在金属表面形成吸附膜而产生的结果,烷基磷酸酯则是在金属表面形成沉淀膜而使其具有缓蚀作用,二者共同使用既可以增强保护膜的强度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膜的完整性。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改性咪唑啉主要抑制由于阴极反应引起的腐蚀,而烷基磷酸酯主要抑制阳极反应引起的腐蚀,二者复配使用可同时抑制阴、阳极反应引起的腐蚀,因而缓蚀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改性咪唑啉 烷基磷酸
下载PDF
单十二烷基磷酸根离子柱撑MgAl水滑石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襄漓 何学军 +1 位作者 魏伟 王林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通过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焙烧还原法制备出单十二烷基磷酸根离子(DDP)柱撑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复合物。XRD和FT-IR分析表明,DDP进入到LDHs层间形成柱撑复合物,但采用3种工艺制备的复合物超分子结构有明显的不同:以共沉淀法制... 通过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焙烧还原法制备出单十二烷基磷酸根离子(DDP)柱撑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复合物。XRD和FT-IR分析表明,DDP进入到LDHs层间形成柱撑复合物,但采用3种工艺制备的复合物超分子结构有明显的不同:以共沉淀法制备的柱撑复合物层间距为3.15 nm,DDP在LDH层间呈倾斜双层排列,焙烧还原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复合物层间距为3.89 nm,DDP在LDH层间呈垂直双层排列。离子交换法制备出的DDP柱撑LDHs复合物中由于LDHs层间存在较强的静电作用力而不能使碳酸根被完全置换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十二烷基磷酸根离子 LDHS 柱撑 超分子结构
下载PDF
烷基磷酸酯钾盐在聚酯短纤维上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玉 郑帼 窦春花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75,共3页
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探讨了烷基磷酸酯钾盐(PK)对聚酯短纤维抗静电性和摩擦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烷基磷酸酯钾盐单、双酯的量比及温、湿度对纤维的抗静电性都有较大影响;PK乳液的粒径对其影响不大,但对纤维的摩擦特性有显著影响。通过... 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探讨了烷基磷酸酯钾盐(PK)对聚酯短纤维抗静电性和摩擦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烷基磷酸酯钾盐单、双酯的量比及温、湿度对纤维的抗静电性都有较大影响;PK乳液的粒径对其影响不大,但对纤维的摩擦特性有显著影响。通过环境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当PK乳液吸附量为0.1%时,能较好地包裹住纤维表面,当吸附量为0.3%时,C18PK在纤维表面的堆积多于C12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磷酸酯钾盐 聚酯短纤维 抗静电性 摩擦特性 粒径
下载PDF
磷钨酸铯盐催化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麦平 任晓乾 王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0-373,共4页
以磷钨酸铯盐为催化剂,由月桂醇和85%(质量分数)的磷酸直接酯化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考察了带水剂种类、反应时间、磷钨酸铯盐催化剂中的铯取代数、催化剂用量和月桂醇与磷酸摩尔比等条件对磷酸转化率及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选择性的影响... 以磷钨酸铯盐为催化剂,由月桂醇和85%(质量分数)的磷酸直接酯化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考察了带水剂种类、反应时间、磷钨酸铯盐催化剂中的铯取代数、催化剂用量和月桂醇与磷酸摩尔比等条件对磷酸转化率及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环己烷为带水剂时,磷钨酸铯盐催化该反应的活性较高,月桂醇与磷酸高选择性地合成了单十二烷基磷酸酯,其中C s2.5PW12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当C s2.5PW12用量0.5g(占反应体系质量的0.3%)、月桂醇与磷酸摩尔比为1.00、环己烷为带水剂、86℃下反应4h时,磷酸转化率为68.5%,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选择性为90.0%,且产品色泽好,呈乳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醇 磷酸 磷钨酸铯盐 烷基磷酸 酯化 催化剂
下载PDF
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合成十二烷基磷酸酯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澜萃 陈楠 +1 位作者 李晓辉 王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6-437,共2页
首次报道了以活性碳负载的杂多酸为催化剂,以十二醇和焦磷酸为原料合成了长链烷基磷酸酯,将反应时间由文献报道的4 d缩短至2 h,产物易分离,催化剂可循环使用.产物用IR和1H NMR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W12/C是合成长链醇磷酸酯的良好催化剂.
关键词 负载型杂多酸 催化合成 十二烷基磷酸
下载PDF
烷基磷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琳 钱建华 +1 位作者 仲崇民 陈胜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47,共3页
以工业脂肪醇、五氧化二磷为原料 ,经直接酯化、水解制备烷基磷酸酯。考察了五氧化二磷的投料方式、原料配比、酯化温度和酯化时间对产品色泽、酯化率、双单酯含量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4 0℃下强烈搅拌、分批投料 ,醇和五氧化... 以工业脂肪醇、五氧化二磷为原料 ,经直接酯化、水解制备烷基磷酸酯。考察了五氧化二磷的投料方式、原料配比、酯化温度和酯化时间对产品色泽、酯化率、双单酯含量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4 0℃下强烈搅拌、分批投料 ,醇和五氧化二磷摩尔比 2∶ 1,酯化温度 60~ 70℃ ,酯化时间 2 .5~ 3.0 h,水解加水量 4 % ,水解温度 70~ 80℃ ,水解时间 1.5~ 2 .0 h。上述条件下合成产品酯化率大于 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 水解 合成 烷基磷酸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月桂醇高选择性酯化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磊 任晓乾 +1 位作者 熊剑琴 王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5-348,共4页
在月桂醇与高浓度磷酸酯化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的反应中,考察了磷酰化剂的制备方法、磷酸质量分数、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单十二烷基磷酸酯的选择性及月桂醇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85%磷酸与P2O5混合(摩尔比为3... 在月桂醇与高浓度磷酸酯化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的反应中,考察了磷酰化剂的制备方法、磷酸质量分数、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单十二烷基磷酸酯的选择性及月桂醇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85%磷酸与P2O5混合(摩尔比为3/7)作为磷酰化剂,磷酸含量为110%,酸醇摩尔比为2.1∶1,80℃反应8 h的条件下,单十二烷基磷酸酯的选择性为97%以上,月桂醇的转化率为96%以上。产物经水洗分离后,得到单十二烷基磷酸酯质量分数在95%以上,双十二烷基磷酸酯质量分数低于2.7%,磷酸质量分数低于1%的磷酸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十二烷基磷酸 月桂醇 磷酸 酯化
下载PDF
十二烷基磷酸酯作为捕收剂浮选分离菱镁矿与白云石的探索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晓安 陈公伦 +1 位作者 王绍艳 张志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8-81,共4页
通过对菱镁矿及其主要伴生脉石矿物白云石性质的研究可知:探讨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磷酸酯作为捕收剂浮选分离菱镁矿和白云石的可能性很有意义。在本论文实验中,首先用十二醇、三氯氧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十二烷基磷酸酯,研... 通过对菱镁矿及其主要伴生脉石矿物白云石性质的研究可知:探讨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磷酸酯作为捕收剂浮选分离菱镁矿和白云石的可能性很有意义。在本论文实验中,首先用十二醇、三氯氧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十二烷基磷酸酯,研究了它对菱镁矿和白云石的捕收作用;并探讨了配合使用水玻璃作为抑制剂,用十二烷基磷酸脂作为捕收剂,浮选分离菱镁矿与白云石分离的可能性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磷酸 浮选 菱镁矿 白云石 捕收剂
下载PDF
三十烷基磷酸酯钾对大豆的生理功能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天 胡勇军 +1 位作者 周晓梅 郭继勋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3-67,共5页
 对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基磷酸酯钾(TPK)在大豆上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TPK可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23 37%~26.40%,其中叶绿素b含量增加5.44%~7.56%;提高光合速率9.63%~14.42%.同时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5.50%~...  对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基磷酸酯钾(TPK)在大豆上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TPK可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23 37%~26.40%,其中叶绿素b含量增加5.44%~7.56%;提高光合速率9.63%~14.42%.同时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5.50%~16.90%,降低大豆下胚轴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16.51%~28.58%.TPK可促进大豆植株生长,使株高增加27.80%,茎粗增加37.30%,茎、叶鲜重分别增加99.20%,62.30%,增加荚鲜重70.30%,可使单株荚数增加1.8个,瘪荚数下降0.8个,百粒重增加0.8g,增产18.60%,提高了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三十烷基磷酸酯钾 生理效应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烷基磷酸酯盐分离技术的研究及波谱表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慧茹 毕鹏禹 王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3-646,共4页
通过对常压硅胶柱色谱分离条件的研究,实现了对工业合成烷基磷酸酯盐的分离。对两种分离产物进行IR、1HNMR、31PNMR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确定出其结构,验证了用常压硅胶柱色谱分离烷基磷酸单酯和双酯盐的可行性,并对硅胶柱色谱分离烷基... 通过对常压硅胶柱色谱分离条件的研究,实现了对工业合成烷基磷酸酯盐的分离。对两种分离产物进行IR、1HNMR、31PNMR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确定出其结构,验证了用常压硅胶柱色谱分离烷基磷酸单酯和双酯盐的可行性,并对硅胶柱色谱分离烷基磷酸酯盐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磷酸酯盐 分离技术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化学结构 吸附性能 溶剂
下载PDF
负载型Pt/分子筛催化剂上单十二烷基磷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磊 任晓乾 +1 位作者 刘平 王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63-67,共5页
以分子筛为载体,用常温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Pt催化剂,考察了分子筛种类、Pt负载量对正磷酸与月桂醇直接酯化制备单十二烷基磷酸酯反应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NH3-TPD等表征。结果表明,相同Pt负载量下,脱铝βDβ)... 以分子筛为载体,用常温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Pt催化剂,考察了分子筛种类、Pt负载量对正磷酸与月桂醇直接酯化制备单十二烷基磷酸酯反应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NH3-TPD等表征。结果表明,相同Pt负载量下,脱铝βDβ)为载体较USY(超稳Y)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催化性能高。随着Pt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增加,当负载量达到0.8%(质量分数)时,催化剂活性达到最高。在0.8%Pt/Dβ催化剂上,考察了甲苯带水剂量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当磷酸与月桂醇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120℃,时间为24h时,月桂醇的转化率可达98.3%,单酯选择性为96.4%,收率为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铂催化剂 酯化 十二烷基磷酸
下载PDF
Ca/HMCM-22复合分子筛上烷基磷酸酯的绿色合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宁 梁金花 +3 位作者 张文飞 任晓乾 徐玥 姜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976,共6页
以CaSO4为钙源,采用浸渍法对HMCM-22分子筛进行改性,并用XRD、TPD、FT-IR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HMCM-22分子筛负载CaSO4后仍具有原有的结构和特征,弱酸位的酸强度与酸量变化不明显,但强酸位的酸量略有降低,弱碱与强碱的碱强度略有增... 以CaSO4为钙源,采用浸渍法对HMCM-22分子筛进行改性,并用XRD、TPD、FT-IR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HMCM-22分子筛负载CaSO4后仍具有原有的结构和特征,弱酸位的酸强度与酸量变化不明显,但强酸位的酸量略有降低,弱碱与强碱的碱强度略有增加,并且在等摩尔磷酸与月桂醇绿色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的反应中磷酸转化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表明了CaSO4协同HMCM-22分子筛催化剂酸中心促进了酯化反应。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在CaSO4负载量为3.0%,催化剂用量为总反应物质量的2.0%,反应温度为80℃条件下,反应9 h磷酸的转化率达到80.0%,单酯选择性为99.8%。Ca/HMCM-22复合分子筛是一种良好的新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O4 MCM-22分子筛 酯化 烷基磷酸
下载PDF
十六烷基磷酸胆碱诱导KB细胞产生耐药及耐药株的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东 史兆兴 王玉芝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十六烷基磷酸胆碱(HePC)在长期应用中是否产生耐药,通过长期诱导使KB细胞对HePC产生耐药,研究耐药株KBr的耐药特性,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耐药株的建立采用低浓度HePC缓慢诱导,逐步增加浓...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十六烷基磷酸胆碱(HePC)在长期应用中是否产生耐药,通过长期诱导使KB细胞对HePC产生耐药,研究耐药株KBr的耐药特性,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耐药株的建立采用低浓度HePC缓慢诱导,逐步增加浓度,直至KB细胞产生明显耐药;应用MTT法比较KB细胞与KBr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IC50值;用RTPCR检测mdrl,MRP和GSTpi的mRNA;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糖蛋白(Pgp)表达。结果:KB细胞经过HePC70周的长期诱导,产生耐药性,耐药倍数为32倍。KBr对长春新碱和秋水仙素有显著的交叉耐药,而对柔红霉素、5氟尿嘧啶、氮芥、卡氮芥、放线菌素D以及足叶乙甙(VP16)无明显的交叉耐药性。KBr细胞具mdrl基因和Pgp蛋白的阳性表达,MRP和GSTpi基因为阴性表达。结论:通过长期诱导KB细胞产生对HePC的耐药,耐药株对长春新碱和秋水仙素有交叉耐药,mdrl基因和Pgp高表达可能与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磷酸胆碱 KB细胞 耐药性 抗癌药 HePC
下载PDF
缓蚀剂咪唑啉季铵盐与烷基磷酸酯在饱和CO_2模拟盐水体系中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倩 吕振波 赵杉林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1-573,共3页
应用电化学方法评价了在饱和CO2模拟盐水中对咪唑啉季铵盐和烷基磷酸酯抑制A3碳钢腐蚀的效果,并考察了二者复配使用时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当二者比例为1∶1时,缓蚀率比单独使用时提高了20%以上.咪唑啉季铵盐主要抑制由于阴极反应引起... 应用电化学方法评价了在饱和CO2模拟盐水中对咪唑啉季铵盐和烷基磷酸酯抑制A3碳钢腐蚀的效果,并考察了二者复配使用时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当二者比例为1∶1时,缓蚀率比单独使用时提高了20%以上.咪唑啉季铵盐主要抑制由于阴极反应引起的腐蚀,烷基磷酸酯主要抑制阳极反应引起的腐蚀,复配使用可同时抑制阴、阳极反应引起的腐蚀,缓蚀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咪唑啉季铵盐 烷基磷酸 协同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