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1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气增焓-抽气回热型卡诺电池可行性分析
1
作者 王志朋 叶琳 +5 位作者 童欢 侯焙然 张家兴 张宇 李敏霞 田华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消纳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基于热泵和有机朗肯循环的余热耦合卡诺电池被认为是潜在的解决方案之一,但其电-电转换效率受热源温度影响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充、放电模块分别应用了补...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消纳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基于热泵和有机朗肯循环的余热耦合卡诺电池被认为是潜在的解决方案之一,但其电-电转换效率受热源温度影响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充、放电模块分别应用了补气增焓和抽气回热技术的新型高效卡诺电池系统。基于所建立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了该系统在不同运行参数下的循环性能,并分析了其在广州、南京、哈尔滨3座典型城市中的能耗表现和经济性。结果表明:卡诺电池系统的电-电转换效率随热源温度的升高、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且新系统在充放电过程均存在最优中间压比使效率达到最佳;与传统卡诺电池系统相比,新系统在广州、南京、哈尔滨3座城市的日平均电-电转换效率分别提升了21.8%、22.5%和23.6%,年净收入分别提升了45.6%、52.8%和50.2%。该研究为卡诺电池系统的提效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诺电池 补气增 抽气回热 能效表现 经济性
下载PDF
温和地区焓差控制对室内热舒适性和节能的影响
2
作者 袁宝 殷佳辉 +1 位作者 朱兵 安陈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舒适环境的需求逐渐提高,空调系统能耗占比较之前逐步增大。在“双碳”背景下,降低公共建筑能耗和提高室内舒适度的方法尤为重要。基于变风量焓差控制,以某医院为研究对象,对变新风系统的室内舒适度P MV和...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舒适环境的需求逐渐提高,空调系统能耗占比较之前逐步增大。在“双碳”背景下,降低公共建筑能耗和提高室内舒适度的方法尤为重要。基于变风量焓差控制,以某医院为研究对象,对变新风系统的室内舒适度P MV和建筑总能耗展开分析。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区分出6种典型日,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控制方法,变新风焓差控制策略能够明显降低建筑空调能耗8.69%、5.92%、14.05%、5.65%、6.10%、5.33%,同时在6种典型日下,挂号大厅的人员不满意率P_(PD)分别降低了11.92%、7.89%、5.91%、1.42%、1.47%、26.04%,病房的P_(PD)降低了2.35%、16.7%、3.90%、0.18%、8.86%、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新风差控制 室内舒适度 不满意率 建筑能耗
下载PDF
第二宇宙速度再入高焓烧蚀试验
3
作者 高贺 袁国伍 +3 位作者 欧东斌 董彦芝 梁馨 匡松连 《空间科学与试验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针对国内无法进行高焓气动热地面试验的难题,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究团队利用磁等离子动力加热器、高频感应加热器和电弧加热器相结合的试验技术,实现了第二宇宙速度再入气动热环境的复现。试验技术在采用ϕ60 mm-SR90 mm等热流... 针对国内无法进行高焓气动热地面试验的难题,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究团队利用磁等离子动力加热器、高频感应加热器和电弧加热器相结合的试验技术,实现了第二宇宙速度再入气动热环境的复现。试验技术在采用ϕ60 mm-SR90 mm等热流驻点模型时,可实现气流焓值范围8~87 MJ/kg,热流密度范围500~6800 kW/m2,驻点压力范围1~66 kPa,获得了4种典型防热材料烧蚀性能随高焓流场参数的变化规律,印证了碳硅复合热解防热材料的高焓烧蚀机理。在气流总焓一定的情况下,防热材料的烧蚀率随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热流密度一定的情况下,防热材料的烧蚀率随总焓的增大而减小。该试验技术已经服务于探月后续项目,同时可应用于高温非平衡效应研究中,更可为将来的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提供设备基础和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试验 烧蚀性能 热流密度 气流总
下载PDF
负焓合金化设计获得高强韧材料
4
作者 安子冰 王钊为 +7 位作者 刘珊珊 薛现猛 孙铭 何亚鹏 刘银昭 毛圣成 张泽 韩晓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5-625,共21页
高熵合金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合金体系,具有较大的晶格畸变特征,展示出了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等力学特性。高熵合金通常呈现出高熵驱动的理想随机固溶体结构。因此,类似于传统金属及合金材料,缺乏调控位错等塑性变形载体的能力... 高熵合金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合金体系,具有较大的晶格畸变特征,展示出了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等力学特性。高熵合金通常呈现出高熵驱动的理想随机固溶体结构。因此,类似于传统金属及合金材料,缺乏调控位错等塑性变形载体的能力,高熵合金的强度与韧性之间依旧存在倒置矛盾关系。根据Gibbs自由能理论,混合焓是调控材料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另一个抓手,其完全独立于混合熵并且与其相互竞争。然而,利用混合焓调控材料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在国际领域基本属于空白。课题组通过对系列高熵合金研究结果的梳理与总结,并结合对材料热力学与电子显微学的认识,阐明了混合焓对材料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综述了课题组针对材料混合焓-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相关性的研究工作,揭示了负混合焓是局部化学有序及成分波动等异质结构形成的本质原因,阐明了负焓合金的强韧化机理,探索了负焓强韧化合金设计路线,建立了混合焓、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内在联系。负焓合金化设计理念不仅为高强韧合金设计提供了范例、更有助于发展先进结构材料新体系,同时也为传统材料的合金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混合 合金
下载PDF
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理论最佳除霜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向龙 杨浩 +3 位作者 罗宸 胡广 刘泽澎 周茂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7-414,共8页
为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引入相关结霜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得出“理论最佳除霜量”的半经验公式。为验证该公式有效性,针对某厂家的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进行不同工况下:空气相对湿度65%、70%、80%,对应的空气干球... 为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引入相关结霜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得出“理论最佳除霜量”的半经验公式。为验证该公式有效性,针对某厂家的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进行不同工况下:空气相对湿度65%、70%、80%,对应的空气干球温度-4~4℃的温度区间的实验测试。通过测试不同状态下的实际除霜量与“理论最佳除霜量”的半经验公式计算的理论除霜量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相对误差较小,保持在±10%以内,该公式对霜层后期的预测值较为准确,可作为设计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能够空气源热泵融霜时间控制的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补气增 除霜 传热特性 最佳除霜量 结霜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总温探针的高精度总焓测量方法优化研究
6
作者 朱新新 隆永胜 +3 位作者 赵顺洪 杨远剑 李泽禹 赵文峰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为提高中低焓来流的总焓测量精准度,以铱铑铱热电偶为测温元件研制了一种总温探针。基于流热耦合计算模型对该探针各部件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总温探针的复温率不低于0.9;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铱铑铱热电偶结点温度会随着热电偶后... 为提高中低焓来流的总焓测量精准度,以铱铑铱热电偶为测温元件研制了一种总温探针。基于流热耦合计算模型对该探针各部件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总温探针的复温率不低于0.9;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铱铑铱热电偶结点温度会随着热电偶后端面温度和屏蔽罩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升高,导致不同测量时间段下得到的总温值不同,因此必须规定测量时间段并进行溯源校准。为此,借助一种新设计的加热器弧室总温探针,将应用于电弧风洞超声速流场的总温探针向亚声速流场总温校准装置进行了溯源校准。在电弧风洞中开展了总焓测量验证试验,采用基于精度极限和偏差极限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计算了总焓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总温探针具有较高的总焓测量精准度,就本文试验结果而言,其重复性精度约为3%,不确定度约为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总温探针 流热耦合 溯源校准 不确定度分析
下载PDF
Rb(NTO)·H_2O和Cs(NTO)·H_2O的标准生成焓和热力学性质(英文)
7
作者 夏树屏 高世扬 +2 位作者 胡满成 高胜利 蒋育澄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7,共6页
用Rb2CO3(或Cs2CO3)与NTO(3-硝基-1,2,4三唑-5酮,C2N4O3H2)的水溶液混合制备Rb(NTO)·H2O,Cs(NTO)·H2O.用量热法测定了在298.15 K时M(NTO)·H2O(M=Rb,Cs)在水中的溶解焓.(NTO)·H2O和Cs(NTO)·H2O的标准生成焓分别... 用Rb2CO3(或Cs2CO3)与NTO(3-硝基-1,2,4三唑-5酮,C2N4O3H2)的水溶液混合制备Rb(NTO)·H2O,Cs(NTO)·H2O.用量热法测定了在298.15 K时M(NTO)·H2O(M=Rb,Cs)在水中的溶解焓.(NTO)·H2O和Cs(NTO)·H2O的标准生成焓分别是(-587.57±2.12) kJ·mol-1和(-596.92±2.11) kJ·mol-1.还分别计算了它们的晶格能、晶格焓、脱水生成焓[(RbNTO,cr)是551.46、546.96、-428.33 kJ·mol-1,(CsNTO,cr)是526.31、521.31、-432.35 kJ·mol-1].计算得到Rb(NTO)·H2O和Cs(NTO)·H2O的标准脱水焓分别为(126.57±2.12)kJ·mol-1和(124.26±2.1)kJ·mol-1.并讨论了碱金属的NTO盐的生成焓之间的关系:从Li+→K+的标准生成焓随离子半径增加而增大,但从K+→Cs+,虽离子半径增加但标准生成焓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NTO)·H2O和Cs(NTO)·H2O 溶解 晶格能 晶格 脱水生成 标准生成
下载PDF
α-丙氨酸与醇在水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
8
作者 卢雁 苏贵金 +1 位作者 张春富 卢锦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相互作用 Α-丙氨酸 效应 摩尔迁移 摩尔溶解 热力学函数
下载PDF
化学反应焓的图解分析
9
作者 胡光辉 潘湛昌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2,共3页
化学反应焓是物理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设计生成焓与反应焓关系、燃烧焓与反应焓关系的能级图,能够简化计算过程,而且可以清楚得区别反应焓、生成焓和燃烧焓.
关键词 能级图 反应 生成 燃烧 离子生成
下载PDF
苯甲酸在醇-水混合物中溶解和离解的焓和熵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新根 林瑞森 宗汉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838-844,共7页
In this paper,the dissolution and dissociation enthalpies of benzoic acid in ethanol water and isopropanol H 2O mixture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two kinds of microcalorimeters respectively.Combined with the correspond... In this paper,the dissolution and dissociation enthalpies of benzoic acid in ethanol water and isopropanol H 2O mixture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two kinds of microcalorimeters respectively.Combin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Gibbs function changes existing in the literature,the dissolution and dissociation entropies have been calculated.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s of the transfer enthalpies and entropies according to the skin phase model for solute solvent interactions and the structure alteration of the mixed sol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混合溶剂 溶解 离解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溶质保留过程的热力学研究 Ⅱ.焓变及其分量,吸附及解吸附焓变 被引量:9
11
作者 耿信笃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97-503,共7页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从理论上分别推导出了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中lgI(与1mol溶质对固定相的亲合势有关的常数)和Z(对应于1mol溶质被固定相吸附时释放出置换剂的摩尔数)对绝对温度导数的线性关系式发现非极性与...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从理论上分别推导出了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中lgI(与1mol溶质对固定相的亲合势有关的常数)和Z(对应于1mol溶质被固定相吸附时释放出置换剂的摩尔数)对绝对温度导数的线性关系式发现非极性与极性小分子溶质的lgI和Z均具有热力学平衡常数的特征.如在前报报告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一样,也推导出了可将溶质保留过程中的总吸附焓变△H_(Pa)分成两个独立的分量,吸附焓变面△H_(I,a)和解吸附焓变△H_(Z,D)的表达式.可同时对在流动相中不同置换剂浓度条件下的△H_(Pa)和△H_(Z,D)进行估算,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偏差小于±10%并用面△H_(I,a)和△H_(Z.D)值对溶质在RP-HPLC的保留过程中热变化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高效液相色谱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采用非共沸制冷剂的双喷气增焓两级压缩热泵循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锘 唐运通 +3 位作者 陈健勇 陈颖 罗向龙 何嘉诚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4期67-72,79,共7页
提出一种采用非共沸制冷剂的双喷气增焓两级压缩热泵循环(DVIC),该循环在普通喷气增焓循环(VIC)的基础上采用分液冷凝技术,并增加一组闪蒸器,减少系统不可逆损失,改善热力性能。采用R290/R1336mzz(Z)非共沸制冷剂,对DVIC进行研究,并与VI... 提出一种采用非共沸制冷剂的双喷气增焓两级压缩热泵循环(DVIC),该循环在普通喷气增焓循环(VIC)的基础上采用分液冷凝技术,并增加一组闪蒸器,减少系统不可逆损失,改善热力性能。采用R290/R1336mzz(Z)非共沸制冷剂,对DVIC进行研究,并与VI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下,DVIC比VIC拥有更优的循环性能,系统COP和(火用)效率分别提高5.82%和8.41%,压缩机功耗降低6.39%;在较低蒸发温度或较高冷凝温度的运行工况下,DVIC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非共沸制冷剂 喷气增 分液冷凝 性能系数 (火用)损
下载PDF
对流换热边界条件冰球蓄冰时间的焓法计算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亦步 李晓燕 +1 位作者 胡忠军 张廷勋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介绍了对流换热边界条件冰球蓄冰时间焓法计算的要点 ,通过计算示例探讨了影响蓄冰时间的因素。
关键词 蓄冰空调系统 蓄冰球 蓄冰时间 法数值计算 无因次 无因次温度 法计算 对流换热边界条件
下载PDF
采用干工质的补气增焓高温热泵循环热力学分析
14
作者 刘佳昕 陈健勇 +4 位作者 陈颖 罗向龙 梁颖宗 何嘉诚 杨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利用高温热泵回收工业余热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高温热泵要求高临界温度,可选工质以干工质居多,但干工质从饱和气相开始压缩时,压缩过程在两相区,带来液击风险,不利于压缩机和高温热泵运行。提出了2种改进的补气增焓热泵循环(循环A和循... 利用高温热泵回收工业余热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高温热泵要求高临界温度,可选工质以干工质居多,但干工质从饱和气相开始压缩时,压缩过程在两相区,带来液击风险,不利于压缩机和高温热泵运行。提出了2种改进的补气增焓热泵循环(循环A和循环B),以Isohexane、R1336mzz(Z)和R1233zd(E)为工质,分析了压缩机等熵效率、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最小过热度及热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循环B,蒸发温度自50℃升至80℃,对于R1336mzz(Z),COP最高可提高2.56%,VHC(单位容积制热量,volumetric heating capacity)最高可提高3.18%;对于R1233zd(E),COP最高可提高0.44%,VHC最高可以提高0.54%。循环A对等熵效率的适应性较好;对于循环B,当等熵效率超过0.6时,不宜采用Isohexane作为工质,而当等熵效率超过0.95时,R1336mzz(Z)也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干工质 补气增 最小过热度
下载PDF
补气增焓热泵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振亚 曹浩宁 +1 位作者 金听祥 吕子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补气增焓热泵(VIHP)技术因在低温工况下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成为近年来能源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之一。阐述了现有文献中关于VIHP技术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应用型式、压缩机型式及其实现方法和优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对比... 补气增焓热泵(VIHP)技术因在低温工况下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成为近年来能源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之一。阐述了现有文献中关于VIHP技术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应用型式、压缩机型式及其实现方法和优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对比分析了相关研究结果提升VIHP系统性能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VIHP技术未来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增技术 热泵 应用型式 压缩机 优化研究
下载PDF
高温气流总焓测试技术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新新 杨庆涛 +1 位作者 陈卫 隆永胜 《计测技术》 2018年第5期5-11,共7页
对国内外总焓测试技术方法进行梳理,介绍了多种测焓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分析稳态焓探针、热阻式瞬态焓探针、质量注入型焓探针等探针类测焓方法和能量平衡测焓法、光谱测焓法等非探针类测焓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应用实际对这些总焓测试方... 对国内外总焓测试技术方法进行梳理,介绍了多种测焓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分析稳态焓探针、热阻式瞬态焓探针、质量注入型焓探针等探针类测焓方法和能量平衡测焓法、光谱测焓法等非探针类测焓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应用实际对这些总焓测试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学 气动热 测试 探针 能量平衡 光谱测
下载PDF
氯化镁及其水合物的标准溶解焓与生成焓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宗玺 《盐湖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33-37,共5页
利用精密量热仪测定了MgCl_2、MgCl_2·2H_2O、MgCl_2·4H_2O和MgCl_2·6H_2O在298.15°K溶于水的积分溶解热,并利用Pitzer电解质溶液的。~ΦL方程,计算了溶质的相对表观摩尔热焓,从而得到标准溶解焓分别为(KJ·mol... 利用精密量热仪测定了MgCl_2、MgCl_2·2H_2O、MgCl_2·4H_2O和MgCl_2·6H_2O在298.15°K溶于水的积分溶解热,并利用Pitzer电解质溶液的。~ΦL方程,计算了溶质的相对表观摩尔热焓,从而得到标准溶解焓分别为(KJ·mol^(-1))—155.86±0.17、—79.45±O.17,—41.78±O.18和—14.58±0.16;晶格能分别为—2490.36,—3158.37,—3772.70和—4376.56。二、四、六水合物的标准生成焓分别为—1289.39,—1898.72和—2497.58;水合焓分别为—76.41,—114.08和—14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镁 水合氯化镁 溶解 生成 脱水 晶格能
下载PDF
化学反应焓变实验中误差分析及实验设备改进
18
作者 贾瑾 张杰 贺咏梅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234-236,共3页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是大学化学实验中的一个经典实验。本文对选取的60名学生的实验报告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师在预备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对实验数据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验设备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化学反应变误差分析 实验设备改进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一次冬季沙尘暴焓通量特征分析
19
作者 邢彬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1期40-42,共3页
2022年12月11日至12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此次沙尘暴天气持续时间较短,但沙尘暴范围较大,本文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研究沙尘暴焓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焓通量在-201.79~109.15 w/m~2,从数值看总体随着时间逐渐增加,绝对... 2022年12月11日至12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此次沙尘暴天气持续时间较短,但沙尘暴范围较大,本文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研究沙尘暴焓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焓通量在-201.79~109.15 w/m~2,从数值看总体随着时间逐渐增加,绝对值呈“V”型结构。相对于地表,沙尘暴的10min焓的最大增加量是最大减少量的2倍。当H_(E)<0时,焓通量对沙尘暴呈正反馈作用;当H_(E)>0时焓通量对沙尘暴呈负反馈作用,当H_(E)=0时,2m沙尘暴的焓等于地表的焓,2m沙尘暴与地表之间不进行能量传递。焓通量的绝对值与沙尘暴的能见度呈正相关,焓通量越大沙尘暴能见度越大。希拉穆仁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置信度可达95%。包头通过0.01显著性检验,置信度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 沙尘暴 特征 反馈机制
下载PDF
用键焓估算富勒烯类分子的生成焓
20
作者 张清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用键焓估算富勒烯类分子的生成焓张清廉(山东师范大学,250014.济南;58岁,男,副研究员)自从Smalley,Kroto等人关于富勒烯的开创性工作问世以来[1],对该类物质的研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近年来相... 用键焓估算富勒烯类分子的生成焓张清廉(山东师范大学,250014.济南;58岁,男,副研究员)自从Smalley,Kroto等人关于富勒烯的开创性工作问世以来[1],对该类物质的研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近年来相继制备和分离出C(72)~C(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生成 标准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