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痂切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红梅 陈娇 +1 位作者 况玉琴 张勤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2期228-230,233,共4页
目的观察焦痂切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立即进行深静脉置管,并给予乌司他丁及生理、心理干... 目的观察焦痂切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立即进行深静脉置管,并给予乌司他丁及生理、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焦痂切除术,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补液量,分析凝血酶原片段1+2(F_(1+2))、纤维蛋白肽(FPA)及抗凝血酶活性(AT)、蛋白C活性(PC),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25.18±1.44)d、住院时间(8.73±1.05)d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补液量(2.14±0.55)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1+2(1.03±0.14)nmol/L、FPA(2.34±0.57)μg/L、TNF-α(0.14±0.06)ng/ml、IL-6(0.64±0.05)ng/ml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AT活性(71.63±1.21)%、PC活性(82.31±1.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6.7%(P<0.05),两组血栓并发症发生率3.3%、20.0%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痂切除可有效预防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并发症,改善其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痂切除术 大面积烧伤 血栓并发症
下载PDF
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多器官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忠堂 姚咏明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64-866,共3页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循环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规律,探讨休克期切痂改善脏器功能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0%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24h切痂组和72h切痂组.免疫印迹法、酶生化法检测血浆HMGB1含量及脏器功能指标.结果烫伤后血浆HMGB1水...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循环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规律,探讨休克期切痂改善脏器功能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0%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24h切痂组和72h切痂组.免疫印迹法、酶生化法检测血浆HMGB1含量及脏器功能指标.结果烫伤后血浆HMGB1水平升高2~4倍(P<0.05或P<0.01),心、肺、肝、肾、肠及脾脏等功能指标明显异常(P<0.05或P<0.01).24h切痂组动物伤后2天血浆HMGB1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多脏器功能显著改善(P<0.05);而72h切痂组仅伤后8天血浆HMGB1水平明显降低和脏器功能的改善(P<0.05).血浆HMGB1浓度与肺组织MPO及血浆CK-MB、AST、ALT酶活性以及BUN呈正相关(P<0.01),而与脾淋巴细胞MTT及肠组织DAO呈负相关(P<0.01).结论循环HMGB1可能参与了烫伤后全身多脏器损伤,休克期切痂有助于减少HMGB1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焦痂切除术 HMGB1蛋白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肝脏p38MAPK/NF-κB通路在大鼠烧伤休克期切痂以减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段建兴 刘文军 +4 位作者 曾跃勤 张高飞 王迪 李佳美 娄涵潇 《感染.炎症.修复》 2020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烧伤休克期切痂后炎症因子的变化规律及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作为异体皮供体。SD大鼠水浴法复制30%TBSAⅢ度烫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切痂组(烫伤后12 h切痂,覆盖异体皮)、假手术组(假烫伤,伤后12 h模拟... 目的:观察大鼠烧伤休克期切痂后炎症因子的变化规律及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作为异体皮供体。SD大鼠水浴法复制30%TBSAⅢ度烫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切痂组(烫伤后12 h切痂,覆盖异体皮)、假手术组(假烫伤,伤后12 h模拟切痂覆盖自体皮)。各组于伤后24、48、72和96 h(模型组另观察伤后12 h)处死大鼠(每个时相点5只动物),取血和肝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炎症因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变化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中的内毒素结合蛋白(LB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水平约在12~48 h到达高峰后逐渐平稳,HMGB1逐渐增高,并在96 h到达高峰(P<0.01)。切痂组及假手术组在同一时相点与模型组比较,除了LBP外,其他炎症因子均呈明显下降(P<0.01或P<0.05),肝脏p38MAPK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磷酸化p38MAPK及磷酸化NF-κB明显下降(P<0.05或P<0.01);切痂组组内比较,以上炎症因子及肝脏p38MAPK和NF-κB磷酸化水平与24 h比较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休克期切痂能够减少烧伤后炎症因子的活化,并可能通过p38MAPK/NF-κB炎症通路来减少炎症反应;切痂后全身炎症反应水平呈现更快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焦痂切除术 炎症因子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激光对烧伤后瘢痕的诊治现状
4
作者 陈晋宝(综述) 郝平(审校)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4期243-245,共3页
激光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除皱、脱毛、色素性疾病等。1971年,Stella首先将CO2激光刀用于猪的烧伤后焦痂切除术,开始了激光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激光生物学特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激光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除皱、脱毛、色素性疾病等。1971年,Stella首先将CO2激光刀用于猪的烧伤后焦痂切除术,开始了激光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激光生物学特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激光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激光对烧伤后瘢痕增生诊治现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刀 烧伤后瘢痕增生 诊治 医学领域 色素性疾病 焦痂切除术 生物学特性 皮肤疾病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休克期切痂对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高维谊 盛志勇 +6 位作者 郭振荣 贺立新 宋惠芳 熊德鑫 祝小枫 孙世荣 常国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43-446,共4页
为探讨严重烧伤休克期切痂与肠源性细菌感染的关系,作者采用SPF大鼠150只,随机分成三组:休克期切痂组(B组)与常规切痂组(C组)均致30%TBSAⅢ度烫伤,伤后1小时开始补液治疗,分别于伤后24小时、5天切痂植皮。... 为探讨严重烧伤休克期切痂与肠源性细菌感染的关系,作者采用SPF大鼠150只,随机分成三组:休克期切痂组(B组)与常规切痂组(C组)均致30%TBSAⅢ度烫伤,伤后1小时开始补液治疗,分别于伤后24小时、5天切痂植皮。另设单纯植皮组(A组),不烫伤,仅植皮对照。结果显示,B组切痂前、后血浆LPS及TNF含量均明显低于C组,但高于A组(P<0.05~0.001),痂下菌量(1.5×103±0.3×10cfu/g组织)也明显低于C组(4.3×106±1.7×10cfu/g组织)(P<0.001)。B组内脏细菌检出率显著低于C组(P<0.05~0.01)。结果表明,休克期切痂可以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其细菌和毒素移位。内毒素在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移位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内毒素 焦痂切除术 休克期
原文传递
治愈高压电击伤合并脊髓损伤二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子毅 毛远桂 +4 位作者 李国辉 刘德伍 张志安 詹建华 肖长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27-327,共1页
关键词 高压电击伤 脊髓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维生素B族 焦痂切除术 植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