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6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岩学方法在异常炼焦煤煤质评价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文成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通过煤岩学方法中的反射率分布和煤岩显微组分可反映煤质特性,但随着炼焦煤资源日益劣化,需利用煤岩学方法判断炼焦异常煤,并对异常炼焦煤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煤岩反射率自动测试系统对炼焦煤资源进行分析,结合煤岩反射率分布并根据商... 通过煤岩学方法中的反射率分布和煤岩显微组分可反映煤质特性,但随着炼焦煤资源日益劣化,需利用煤岩学方法判断炼焦异常煤,并对异常炼焦煤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煤岩反射率自动测试系统对炼焦煤资源进行分析,结合煤岩反射率分布并根据商品煤的煤岩判定标准,在炼焦配煤实际应用中判断是否为同类炼焦煤混煤、混入低品质炼焦煤的混煤或混入非炼焦煤的混煤,并从煤氧化的判定、混入兰炭或工业废渣等方面探讨由煤岩显微组分判定异常煤。研究表明:煤岩反射率主要应用于判定混煤,应区别对待同类混煤、混入低质炼焦煤和混入非炼焦煤该3类混煤,尤其需避免混入非炼焦煤;煤岩显微组分是对煤岩反射率自动测定系统的补充,通过煤岩观察显微组分,可以判断炼焦煤的氧化、混入兰炭及混入工业废渣等是炼焦煤异常的主要原因;煤岩学方法是判定炼焦煤异常的主要技术手段,但煤岩指标仅对传统指标有补充作用而非完全替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学方法 炼焦 质评价 异常 反射率 岩显微组分 氧化
下载PDF
高炉喷吹用烟煤配煤炼焦试验研究
2
作者 江鑫 樊永在 +2 位作者 李亚兵 杨帆 付利俊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了扩大炼焦煤资源,优化配煤结构,结合烟煤配煤炼焦理论,通过高炉喷吹用烟煤的工业铁桶试验研究,分析了配加烟煤后配合煤的性能变化和所炼焦炭的质量。结果表明:适当增加1/3焦煤、减少气煤配比,烟煤配加质量分数控制在2%~3%,可以有效... 为了扩大炼焦煤资源,优化配煤结构,结合烟煤配煤炼焦理论,通过高炉喷吹用烟煤的工业铁桶试验研究,分析了配加烟煤后配合煤的性能变化和所炼焦炭的质量。结果表明:适当增加1/3焦煤、减少气煤配比,烟煤配加质量分数控制在2%~3%,可以有效优化配煤结构,使配合煤的灰分、硫分及挥发分保持在稳定状态,改善焦炭的机械强度、热强度,提高焦炭的块度,同时还可以降低配煤成本,当烟煤配加质量分数为2%时,配煤成本可降低15.60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 焦炭质量 成本
下载PDF
ML-QSPR方法预测煤基液体的燃料性能
3
作者 李文英 王香玲 +2 位作者 范欢欢 范鸿霞 冯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8-1110,共13页
煤基液体混合物如煤焦油、煤直接液化油的分子结构描述和性质预测是开发煤基液体产品高值化工艺和技术的重要基础。由于煤基液体主要由C、H、O、N、S元素构成数量庞杂、芳环结构各异的混合物,因此,使用Python中的RDKit工具包,利用简化... 煤基液体混合物如煤焦油、煤直接液化油的分子结构描述和性质预测是开发煤基液体产品高值化工艺和技术的重要基础。由于煤基液体主要由C、H、O、N、S元素构成数量庞杂、芳环结构各异的混合物,因此,使用Python中的RDKit工具包,利用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Simplified Molecular Input Line Entry System,SMILES)语言构建煤基液体中物质分子描述符,描述符包含样品元素信息、环数与环结构信息、原子数及分子量信息等共计115个分子描述符。对比人工信息提取方法,将所构建的分子描述符能够体现煤基液体分子结构碎片、分子量及原子个数信息等作为机器学习的特征输入变量,用于建立预测煤基液体的燃料性能的分子机器学习-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方法 (ML-QSPR),实现对燃料低位热值(LHV)、液体密度(ρ)、闪点(FP)、十六烷值(CN)4个关键燃料性能参数的快速预测。模型验证分析表明LHV、ρ、FP模型的R^(2)分别为0.996、0.988、0.987;CN预测中加入混合物数据进行预测,R^(2)=0.959。与已公开报道的预测LHV、ρ、FP、CN性质方法对比,笔者提出ML-QSPR方法在预测4个关键燃料性能参数准确度方面有提升,在获取结果速度方面有显著优势。利用ML-QSPR模型预测得到的煤基液体制特种燃料性能参数数据库中的信息,分析增加不同族组分物质的碳原子数量时4个燃料性能参数的演变趋势,发现LHV、ρ、FP、CN四个燃料性能参数均受碳数(n)影响显著。由于LHV主要由n决定,不同族组分物质的LHV差距小;而不同族组分物质的ρ、FP和CN性质差距明显。此外,本研究训练好的模型可用于预测新的分子,为新型燃料分子设计提供参考;ML-QSPR方法作为迁移学习模型可在今后用于煤基液体其他场景相关理化性质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油 直接液化油 结构 组成成分 分子描述符
下载PDF
裂隙中煤粉运移及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
4
作者 魏迎春 张琦 +5 位作者 刘子亮 李彪 谢天成 任金伟 王安民 曹代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8-1500,共13页
煤粉在煤储层裂隙中沉积会降低裂隙导流能力,制约煤层气井高效稳产开发。设计了裂隙中煤粉运移及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方案,通过裂隙中煤粉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裂隙不同位置煤粉颗粒沉积面积的变化和沉积形态特征,揭示了煤... 煤粉在煤储层裂隙中沉积会降低裂隙导流能力,制约煤层气井高效稳产开发。设计了裂隙中煤粉运移及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方案,通过裂隙中煤粉运移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裂隙不同位置煤粉颗粒沉积面积的变化和沉积形态特征,揭示了煤粉运移、沉积的动态规律;通过裂隙中煤粉解堵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解堵时间和流速对裂隙中沉积煤粉解堵面积的影响,揭示了煤粉启动、解堵的动态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煤粉颗粒在裂隙不同方向和位置聚集状态不同,裂隙喉道由入口向垂直主运移方向的两端及主运移方向煤粉颗粒沉积面积逐渐减少,支路通道沿主运移方向煤粉颗粒沉积面积逐渐增加。裂隙喉道、支路通道和主路通道处煤粉沉积的形态分别呈鹰嘴状、层状和流线型,其原因是裂隙不同位置对含煤粉流体的阻力不同,导致煤粉在不同位置的沉积形态不同。在相同流速下,随解堵时间增长,煤粉解堵效果越好,但前期解堵面积大,后期解堵面积小,裂隙喉道处煤粉解堵效果明显优于支路通道,其原因是松散、易于解堵的煤粉颗粒会被首先解堵,随时间进行,剩余未被解堵的煤粉颗粒需要更大的启动流速。流速越大,裂隙喉道处和支路通道处的煤粉解堵面积越大,其原因是提升流速能增强煤粉颗粒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气 粉运移 粉解堵 可视化 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三下”采煤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探析
5
作者 王俊龙 《中国煤炭工业》 2024年第4期69-71,共3页
据统计分析,我国各主要大中型煤矿“三下”压煤量已达数百亿吨,其中建筑物下压煤占65%、水体下压煤占25%、铁路下压煤占10%。传统采煤方式因其局限性已满足不了“三下”采煤的需求,针对建筑物下、水体下和铁路下等特殊地质环境,“三下... 据统计分析,我国各主要大中型煤矿“三下”压煤量已达数百亿吨,其中建筑物下压煤占65%、水体下压煤占25%、铁路下压煤占10%。传统采煤方式因其局限性已满足不了“三下”采煤的需求,针对建筑物下、水体下和铁路下等特殊地质环境,“三下”采煤技术应运而生。从“三下”采煤技术体系合理应用的角度,深入研究当前不同地质条件下开采技术与手段的适用性,分析“三下”采煤的应用场景与技术现状,并探讨“三下”采煤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提升“三下”采煤效率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下”采技术 方式 特殊地质环境 建筑物下压 效率 三下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煤岩气地质特征与勘探突破
6
作者 赵喆 徐旺林 +8 位作者 赵振宇 易士威 杨威 张月巧 孙远实 赵伟波 史云鹤 张春林 高建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7,259,共1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煤岩分布、煤岩储层特征、煤质特征、煤岩气特征以及煤岩气资源和富集规律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评价其勘探潜力。研究表明:①煤岩气是有别于煤层气的优质天然气资源,在埋深、气源、储层、含气性、碳同位...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煤岩分布、煤岩储层特征、煤质特征、煤岩气特征以及煤岩气资源和富集规律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评价其勘探潜力。研究表明:①煤岩气是有别于煤层气的优质天然气资源,在埋深、气源、储层、含气性、碳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具有独特特征;②本溪组煤岩分布面积达16×10^(4)km^(2),厚度2~25m,以原生结构的光亮和半亮煤为主,挥发分和灰分含量低,煤质好;③中高阶煤岩TOC值为33.49%~86.11%,平均值为75.16%,演化程度高(Ro为1.2%~2.8%),生气能力强,气体稳定碳同位素值高(δ^(13)C_(1)值为-37.6‰~-16.0‰,δ^(13)C_(2)值为-21.7‰~-14.3‰);④深层煤岩发育气孔、有机质孔和无机矿物孔等基质孔隙,与割理、裂缝共同构成良好储集空间,储层孔隙度为0.54%~10.67%,平均值为5.42%,渗透率为(0.001~14.600)×10^(-3)μm^(2),平均值为2.32×10^(-3)μm^(2);⑤纵向上发育5种煤岩气聚散组合,其中煤岩-泥岩聚气组合与煤岩-灰岩聚气组合最为重要,封闭条件好,录井全烃气测峰值高;⑥构建了广覆式分布的中高阶煤岩持续生气、煤岩基质孔和割理裂缝规模储集、源-储一体赋存、致密岩盖层密闭封堵的煤岩气富集模式,存在煤岩侧向尖灭体、透镜体、低幅度构造、鼻状构造和岩性自封闭5种高效聚气类型。⑦依据煤岩气地质特征评价划分出8个区带,估算埋深超过2000m的煤岩气资源量超过12.33×10^(12)m^(3)。上述认识指导风险勘探部署,两口井实施后分别获得工业气流,推动进一步部署预探井和评价井,获得规模突破,提交超万亿方预测储量和超千亿方探明储量,对中国天然气效益增储和高效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气 层气 中高阶 割理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本溪组 风险勘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佳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
7
作者 李国永 姚艳斌 +5 位作者 王辉 孟令箭 李珮杰 张永超 王建伟 马立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我国深部(以下均指埋深大于2000 m)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与中浅部相比,深部煤层气在富集成藏规律与开发方式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急需针对重点区块开展解剖性分析研究。神木–佳县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目前尚处... 我国深部(以下均指埋深大于2000 m)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与中浅部相比,深部煤层气在富集成藏规律与开发方式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急需针对重点区块开展解剖性分析研究。神木–佳县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目前尚处于深部煤层气勘探的起步阶段,深部煤层气富集特征及开发潜力等尚不明确。基于研究区近期实施的地震资料、300余口井的测井资料和4口取心井的参数资料等,系统分析煤储层基础地质特征,总结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类比剖析研究区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研究区深8号煤的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7%~1.8%,大部分区域煤层演化已处于热解生气高峰,区域上煤层净煤厚度高达7~8 m,煤层发育稳定,构造相对简单、水动力封闭性较强、顶底板封盖条件较好,为煤层气大面积连续成藏提供了优越条件,其中佳县南区的煤层气资源条件最好。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其他区块深部煤层相比,研究区煤层中游离气占比明显更高(15.21%~46.47%),煤层中吸附气主要受吸附压力封存控制,而游离气受毛管力封闭与浮力重力分异双重控制,两种封存机制共同决定了深部煤层含气量的垂向分带与平面分区,以佳县南部为例总结了吸附气吸附压力主控、游离气毛管压力封闭与重力分异耦合控制的典型深部煤层气富集模式。与临兴区块和大宁–吉县区块类比分析结果表明,神木–佳县区块具有较好的煤层气资源基础、储层改造条件和高产潜力,预示了此区块深部煤层气规模化开发的美好前景。此外,大宁–吉县区块深部属典型的高煤阶煤,而神木–佳县深部为中煤阶煤,因此,该研究认识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深部煤层气富集理论,对于全国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层)层气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神木-佳县 深8号 层气富集机制
下载PDF
量子化学计算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微观机制的应用
8
作者 马雪璐 张子涵 解强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7,共12页
为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基础原料,其利用的清洁化、高效化需要持续深化内涵。量子化学作为解释微观结构及作用机制的重要理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煤化学领域,为煤炭研究提供更多微观信息,以促进煤炭清... 为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基础原料,其利用的清洁化、高效化需要持续深化内涵。量子化学作为解释微观结构及作用机制的重要理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煤化学领域,为煤炭研究提供更多微观信息,以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概述了量子化学计算在优化煤炭模型分子结构、探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反应机理和明确反应影响因素作用机制3方面的应用,重点对煤热解、燃烧、气化及液化过程中存在的微观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涉及煤的热解和燃烧过程中的氮元素迁移转化机理、煤基特征官能团与CO_(2)的气化特性、煤液化微观机理中的氢转移反应,以及气氛和催化剂等因素的作用机制等,最后就匹配煤炭变质程度的演变模型、煤炭反应过程中的多因素作用影响机制、完整转化机理、催化剂优化、创新集成工艺等问题,对量子化学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领域中有待深入挖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力图为煤炭清洁转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热解 燃烧 气化 液化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煤矿采动影响体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充填关键技术
9
作者 苏现波 赵伟仲 +2 位作者 王乾 周艺璇 汪露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0-414,共15页
煤矿采空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口,煤炭开采形成的、能够富集煤层气、为后期微生物活动和矿化充填提供底物和空间的地质体定义为采动影响体。以采动影响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动影响体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矿... 煤矿采空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口,煤炭开采形成的、能够富集煤层气、为后期微生物活动和矿化充填提供底物和空间的地质体定义为采动影响体。以采动影响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动影响体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矿化充填关键技术,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2个方面阐述了该技术在采动影响体资源二次开发、CO_(2)安全封存以及燃煤电厂粉煤灰固废高效处置等的广阔前景。其总体思路是将采动影响体作为一个厌氧发酵“工厂”,高产高效产甲烷菌群作为“劳动者”对“工厂”已有的原材料——残煤、薄煤层和分散有机质以及注入的CO_(2)进行加工,其“产品”是甲烷,进而实现微生物采残煤和CO_(2)资源化。同时,CO_(2)与碱性的粉煤灰结合,在实现了CO_(2)矿化封存的同时,也实现了采动影响体的充填。该技术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采动影响体类型划分与有机质特征、采动影响体原位条件下厌氧发酵产甲烷机制、微生物-CO_(2)-粉煤灰协同矿化/固化机制以及微生物采残煤与充填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实验室物理模拟采动影响体原位条件实验表明其中残煤和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能够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生物甲烷,且添加少量的粉煤灰能够进一步强化甲烷的产出。物理模拟地下水补给的动态实验表明营养物质的补给对厌氧发酵系统的影响尤为重要,补给循环周期为14 d的厌氧发酵系统恰与产甲烷菌群繁殖的周期一致,能够保证厌氧发酵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行。高钙粉煤灰-CO_(2)-矿井水协同胶结的试件经过28 d的养护后抗压强度为12.31 MPa,其矿化封存潜力约为21.99 m3 CO_(2)/t(粉煤灰),说明粉煤灰在实现采空区固化的同时能够实现CO_(2)减排。此外,基于微生物采残煤与粉煤灰充填目的对工程试验靶区进行优选,地下水滞留区是CO_(2)矿化和粉煤灰充填的最佳场所,因采掘活动自然形成的自然圈闭和人工充填形成的圈闭是较有利的工程试验靶区之一。针对这些靶区提出了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充填关键技术,旨在为中国碳减排和采空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采动影响体 微生物采残 CO_(2)封存 灰胶结充填 动静态特征 有机质特征
下载PDF
海孜煤矿深部勘查区中组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10
作者 孙林 郭鸿 《河南科技》 2024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煤层气储层的物性特征是进行煤层气开发研究的关键因子。【方法】重点对海孜煤矿深部勘探区域中组煤储层的物性参数进行调查,以对井田内中组煤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煤层的物性特征适宜开采,其中有机显微组... 【目的】煤层气储层的物性特征是进行煤层气开发研究的关键因子。【方法】重点对海孜煤矿深部勘探区域中组煤储层的物性参数进行调查,以对井田内中组煤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煤层的物性特征适宜开采,其中有机显微组分占优,无机显微组分次之。该煤层含气量多,虽然煤层渗透率相对较小,但符合煤层气开采条件。煤层开采时的吸附作用一般,但有利于煤层气储集和缩短煤层气的开发周期。【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研究区煤层气抽采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孜矿深部勘查区 中组 层气储层物性特征
下载PDF
河南西部某煤田地质特征研究
11
作者 张蕾 许岩炯 +1 位作者 谌霞 王丰琪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32-137,145,共7页
在当前形势下,实现煤炭资源的保障,要立足国内供给,加大煤矿资源潜力评价和地质勘查,挖掘自身潜力,利用自身优势,寻找新的后续矿源。以某煤炭区域地质情况为背景,研究了煤田沉积环境特征、测井响应特征、煤层分布特征、煤层物理性质、... 在当前形势下,实现煤炭资源的保障,要立足国内供给,加大煤矿资源潜力评价和地质勘查,挖掘自身潜力,利用自身优势,寻找新的后续矿源。以某煤炭区域地质情况为背景,研究了煤田沉积环境特征、测井响应特征、煤层分布特征、煤层物理性质、煤岩特征以及煤类。研究得出,某煤炭区可采煤层为赋存在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煤层厚度0.15~10.57 m,平均厚4.11 m,属大部分可采的中厚煤层、结构简单,二1煤层为中灰、中硫、高热值贫煤和无烟煤,区内二1煤层的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煤层。研究对该地区煤炭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特征 测井响应特征 层分布特征 层物理性质 岩特征
下载PDF
新疆主要煤田关键煤质特征及利用途径分析研究
12
作者 王越 杨芊 张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4,共8页
分析新疆主要煤田关键煤质特征及其与利用途径的适配关系,并对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及利用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主要煤田的煤质特征具有多样性,导致部分新疆煤的煤种判断极易发生偏差;煤中矿物含量及赋存状态导致煤灰成分、煤灰熔融... 分析新疆主要煤田关键煤质特征及其与利用途径的适配关系,并对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及利用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主要煤田的煤质特征具有多样性,导致部分新疆煤的煤种判断极易发生偏差;煤中矿物含量及赋存状态导致煤灰成分、煤灰熔融性温度及黏温特性波动较大,极易对煤炭加工及利用产生不利的影响。新疆东部矿区以煤炭外运为主,准南煤田及南疆各煤田以满足当地用煤需求为主,准东、伊犁及准北煤田适宜建设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在利用过程中应建立商品煤质量与煤灰化学调控技术,建立煤化工项目用煤与地勘煤质数据的跟踪校正机制,保障煤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质特征 灰化学 化工 利用途径
下载PDF
甘肃省煤炭产业发展研究
13
作者 陈亚州 《北方经济》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双碳”目标下,甘肃省煤炭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存在电源荷源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煤炭和新能源发展不匹配、煤炭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历年煤炭生产量、消费量等数据,从煤炭开发布局、煤炭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健全体制... “双碳”目标下,甘肃省煤炭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存在电源荷源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煤炭和新能源发展不匹配、煤炭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历年煤炭生产量、消费量等数据,从煤炭开发布局、煤炭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甘肃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产业 化工 电一体化
下载PDF
煤质对晋华炉运行的影响及拓宽煤种适应性试烧总结
14
作者 郭文龙 樊少波 +2 位作者 闫晓泽 赵普强 王颖和 《中氮肥》 CAS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临猗分公司2010年8月建成投运3台耐火砖晋华炉(第一代晋华炉,采用耐火砖衬里,运行周期约90 d),2011年12月建成投运1台水冷壁晋华炉(第二代晋华炉,运行周期约120 d),2016年4月投运1台改进型水冷壁晋华炉(... 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临猗分公司2010年8月建成投运3台耐火砖晋华炉(第一代晋华炉,采用耐火砖衬里,运行周期约90 d),2011年12月建成投运1台水冷壁晋华炉(第二代晋华炉,运行周期约120 d),2016年4月投运1台改进型水冷壁晋华炉(第三代晋华炉,由1台耐火砖晋华炉改造而成,运行周期约150 d),4台晋华炉三开一备,运行状况良好。基于对原料煤挥发分、固定碳、灰分、水分、低位发热量、灰熔点(FT)、哈氏可磨性指数、结焦特性及煤浆浓度等对晋华炉运行的影响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2015年6月、2019年9月、2023年8月在4^(#)晋华炉(第二代晋华炉)进行神木煤掺烧(或单烧)阳泉沫煤、朔州煤、塔山煤、余吾煤的试验,晋华炉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多次为拓宽晋华炉煤种适应性而开展的掺烧试验,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降本增效,而且可助力晋华炉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华炉 运行影响因素 阳泉沫 朔州 塔山 余吾 掺烧试验 效益分析
下载PDF
河北省千户营勘查区特殊用煤煤质特征及清洁利用研究
15
作者 张华 于海成 《中国井矿盐》 CAS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特殊煤炭资源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优质煤,按照其用途可分焦化用煤、液化用煤、气化用煤及动力用煤。本文分析研究了河北省千户营勘查区各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并依据特殊用煤评价指标体系对勘查区的特殊用煤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特殊用煤... 特殊煤炭资源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优质煤,按照其用途可分焦化用煤、液化用煤、气化用煤及动力用煤。本文分析研究了河北省千户营勘查区各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并依据特殊用煤评价指标体系对勘查区的特殊用煤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特殊用煤的划分为煤炭资源的分质分级及洁净高效利用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特征 气化用 液化用 焦化用
下载PDF
智能配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6
作者 李晗 宋磊 +3 位作者 李鑫 郑宇轩 郑博聪 王培键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阐述了智能化配煤技术的概念、发展背景及其重要性,以及智能化配煤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优化算法、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配煤过程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配煤过程更加智能化、精准化,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关键词 智能配 炭加工 信息技术 未来发展
下载PDF
选煤厂粗精泥分选系统优化改造研究
17
作者 郭杰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1期159-161,共3页
选煤厂现有的粗煤泥分选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煤灰分超标、尾矿跑煤问题,影响选煤厂精煤产品质量并制约生产效益。分析选煤厂粗煤泥分选系统现状,从降低粗煤泥入料中高灰细泥含量、提高粗煤泥分选系统分选及脱泥效率等方面确定粗煤泥分... 选煤厂现有的粗煤泥分选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煤灰分超标、尾矿跑煤问题,影响选煤厂精煤产品质量并制约生产效益。分析选煤厂粗煤泥分选系统现状,从降低粗煤泥入料中高灰细泥含量、提高粗煤泥分选系统分选及脱泥效率等方面确定粗煤泥分选系统优化改造方案,具体改造方案为:采用1台FX1000分级旋流器代替原有2台Ф500mm分选旋流器、用TCS智能粗煤泥分选机代替TBS分选机、用智能振网弧形筛代替击打式弧形筛。现场应用后,粗煤泥分选系统洗选效果得以明显提升,有效降低了精煤灰分以及精煤产率,取得较好的优化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洗选 尾矿跑
下载PDF
选煤厂中煤破碎精选工艺研究
18
作者 武帅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25-127,共3页
为解决选煤厂中煤产品的灰分和硫分指标较高导致其不能直接应用于炼焦生产而引发的能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低的问题,通过开展精煤产率与中煤破碎粒度以及中煤灰分等指标之间的直接关系研究,对应性地完成了中煤破碎再分选工艺流程的设计,经... 为解决选煤厂中煤产品的灰分和硫分指标较高导致其不能直接应用于炼焦生产而引发的能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低的问题,通过开展精煤产率与中煤破碎粒度以及中煤灰分等指标之间的直接关系研究,对应性地完成了中煤破碎再分选工艺流程的设计,经预测通过浮选和未通过浮选的精煤产率超过35%,达到了预期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率 破碎上限 灰分 炼焦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低质煤炼焦配煤技术研究应用”项目简介
19
《梅山科技》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我国炼焦煤资源中,储产比仅为37年,而美国和俄罗斯等都达到360年以上,需要我们合理、有效地利用和保护现有炼焦煤资源。而随着钢铁产能的增加,炼焦煤资源日趋紧张,质量呈现劣化趋势,迫切需要研究低质炼焦煤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 炼焦资源 炼焦配 低质 低质炼焦 劣化趋势 应对对策 项目简介 利用和保护
下载PDF
基于应力松弛效应的黏弹性煤层地应力分布模型及在突出煤层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伟 邓东 +3 位作者 郭敬杰 周梦琦 王海锋 程远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7-1462,共16页
地应力是控制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的核心因素,现有地应力模型主要基于弹性煤岩体属性而建立,而对于黏弹性煤层介质不适用,需要建立适合煤层属性的地应力分布模型。煤层尤其是构造煤呈现显著的蠕变和应力松弛特性,基于此,构建了黏弹性煤层... 地应力是控制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的核心因素,现有地应力模型主要基于弹性煤岩体属性而建立,而对于黏弹性煤层介质不适用,需要建立适合煤层属性的地应力分布模型。煤层尤其是构造煤呈现显著的蠕变和应力松弛特性,基于此,构建了黏弹性煤层分数阶麦克斯韦应力松弛数学模型,对扩展伊顿模型中构造应力项改进为黏弹性煤层的应力松弛项,建立了黏弹性煤层地应力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在地质时间尺度内,煤层黏弹性对差应力有显著影响,煤体蠕变和应力松弛程度随黏性系数和分数阶因子的增加而增加;并随弹性模量下降,泊松比、构造比及瓦斯压力增加,煤层应力特征表现为静水压力状态分布趋势,其中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垂直主应力与水平应力之间差异贡献较大,构造比对水平应力之间差异贡献较大,瓦斯压力对3个主应力贡献相等,应力松弛效应可改变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相对大小及降低应力各向异性。基于临界应力模型,在不同地应力状态下同样获得了摩擦因数降低及瓦斯压力升高的煤层趋近静水压力分布。构造煤力学属性更有利于在地质时间尺度中趋向于静水压力状态。运用地应力模型验证了现场实测结果,并对构造煤瓦斯富集和渗透率降低提出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分布模型 黏弹性 应力松弛 构造 与瓦斯突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