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遇煤厚变化带瓦斯防治技术
1
作者 陈浩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龙王庄煤矿1206皮带顺槽采用综掘方式掘进,掘进区域内存在二1煤层厚度变化带,导致巷道掘进面临较大的瓦斯防治压力。结合1206皮带顺槽现场情况,为防止皮带顺槽在煤厚变化带掘进期间瓦斯超限及其他瓦斯事故的发生,通过采用区域预测、深... 龙王庄煤矿1206皮带顺槽采用综掘方式掘进,掘进区域内存在二1煤层厚度变化带,导致巷道掘进面临较大的瓦斯防治压力。结合1206皮带顺槽现场情况,为防止皮带顺槽在煤厚变化带掘进期间瓦斯超限及其他瓦斯事故的发生,通过采用区域预测、深孔抽采、连续区域验证、浅孔抽采等多措并举的方式综合防治瓦斯,保证掘进工作面安全施工。现场应用后,1206皮带顺槽掘进巷道保持安全高效掘进,其间未出现瓦斯异常涌出、瓦斯突出等征兆,取得了较好的瓦斯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掘进 煤厚变化带 瓦斯抽采 区域验证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微震多属性预测工作面煤厚判定方法
2
作者 郭学庭 王鹏 王晓雨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微震监测技术在国内外煤矿和非煤矿山中已经广泛使用,对预测岩爆、冲击地压、防治水害、深部采场稳定性及顶板冒落等突发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邯邢矿区九龙矿15249N工作面微震监测结果,提取其中10种微震属性数据,通过对微震属... 微震监测技术在国内外煤矿和非煤矿山中已经广泛使用,对预测岩爆、冲击地压、防治水害、深部采场稳定性及顶板冒落等突发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邯邢矿区九龙矿15249N工作面微震监测结果,提取其中10种微震属性数据,通过对微震属性的优化和误差分析,优选出矩震级、滑动位移、体变势、能量、静态应力降等5种震源参数,结合巷道揭露和钻孔约束方法进行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计算,通过穷举式搜索(ES)算法和试凑递增法得最优属性顺序和隐含节点数,建立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微震多属性煤层厚度预测模型。对该预测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和相似区域判定,结合实际地质条件验证得出该模型在工作面煤厚判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微震 预测煤厚
下载PDF
软煤厚煤层工作面底三角煤高效回收技术
3
作者 李志辉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针对软煤厚煤层沿顶掘进顺槽底三角煤丢失严重问题,设计2次落底、2次顶部充填工艺,采用速凝早强高水充填材料,混合浆约15 min失去流动性,30 min完全固化,3 d达最终强度3.8 MPa。效果考察表明:每天一班充填,可以满足5 d的推进需求,实现... 针对软煤厚煤层沿顶掘进顺槽底三角煤丢失严重问题,设计2次落底、2次顶部充填工艺,采用速凝早强高水充填材料,混合浆约15 min失去流动性,30 min完全固化,3 d达最终强度3.8 MPa。效果考察表明:每天一班充填,可以满足5 d的推进需求,实现了底三角煤安全高效回收,实际经济效益达到1610万元,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缓解了采掘衔接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厚煤层 底三角煤 顶部充填 高水充填材料 采掘衔接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煤厚变化电磁波透视探测响应
4
作者 吴荣新 李响 肖玉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91,共9页
综采工作面常有较大的煤厚变化,影响煤炭安全高效生产,需要在回采前探测煤厚变化情况。为掌握煤厚变化对电磁波透视探查的响应特征,采用仿真软件,建立了工作面三维模型,对不同煤岩电阻率比值的煤厚变化进行了电磁波透视探测模拟。结果表... 综采工作面常有较大的煤厚变化,影响煤炭安全高效生产,需要在回采前探测煤厚变化情况。为掌握煤厚变化对电磁波透视探查的响应特征,采用仿真软件,建立了工作面三维模型,对不同煤岩电阻率比值的煤厚变化进行了电磁波透视探测模拟。结果表明:随煤厚减小,不同煤岩电阻率比值的透视场强值均呈抛物线型下降,说明煤厚越小,电磁波透视能力越差;同一煤厚值,煤岩电阻率比值越大,透视场强值越大,能够透视的距离越大;煤厚8 m以下工作面,场强变化率大,煤厚变化引起的场强值变化明显,可以仅采用相对煤厚变化解释地质异常变化情况;煤厚8 m以上工作面,场强变化率值相对较小,煤厚变化引起的场强值变化不明显,不能仅采用相对煤厚变化解释地质异常区,应结合煤岩电阻率比值和正常煤层厚度,根据煤厚场强变化率来确定恰当的煤厚变薄值来圈定地质异常区。陕西金源招贤矿业有限公司1305工作面探测结果表明:工作面煤层厚度从16.4 m减薄到11.2 m,平均场强变化率为1.2338 dB/m,反映特厚煤层工作面随煤厚减小透视场强值缓慢降低。淮河能源集团张集矿1610A工作面探测结果表明:工作面煤层厚度从5.8 m减薄到2.0 m,平均场强变化率为3.7038 dB/m,反映厚煤层工作面随煤厚减小透视场强值快速降低。研究结果可以合理地判识薄煤区范围以及煤层变薄程度,可靠地圈定地质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电磁波透视 地质异常 煤厚变化 特厚煤层
下载PDF
基于地质与回采数据的工作面煤厚预测
5
作者 朱翔斌 刘洋 《陕西煤炭》 2023年第6期68-72,共5页
为了预测工作面煤层厚度起伏变化,基于地质与回采的煤厚测点数据建立煤厚预测模型。首先,分析工作面尺度下包含煤厚信息的各类资料,保证煤厚预测的数据基础,并根据煤厚测点的分布特点及煤厚预测精度要求选定插值方法。然后,论述数据预... 为了预测工作面煤层厚度起伏变化,基于地质与回采的煤厚测点数据建立煤厚预测模型。首先,分析工作面尺度下包含煤厚信息的各类资料,保证煤厚预测的数据基础,并根据煤厚测点的分布特点及煤厚预测精度要求选定插值方法。然后,论述数据预处理与Kriging插值方法,具体包括煤厚测点数据格式统一、离群点剔除和数据正态性分析。最后,结合工作面回采状态建立煤厚预测的初始静态模型和回采动态模型。为了分析煤厚模型的精度,依据已回采完毕且包含回采煤厚测点的工作面建立模拟回采法,并利用该方法开展中厚煤层工作面煤厚预测实验。误差统计表明,工作面煤厚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煤厚测点 Kriging插值方法 煤厚预测
下载PDF
煤层冲刷带煤厚三维地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豪 邹冠贵 +2 位作者 曾葫 佘佳生 王国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43-344,共2页
我国“相对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状况决定了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是短期内不可替代的稳定主体能源(霍超等,2022)。河流冲刷导致煤层遭受冲刷及变形,该地质现象不但直接影响到煤层的储量计算,而且威胁到煤... 我国“相对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状况决定了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是短期内不可替代的稳定主体能源(霍超等,2022)。河流冲刷导致煤层遭受冲刷及变形,该地质现象不但直接影响到煤层的储量计算,而且威胁到煤矿的安全开采,因此揭示河流冲刷对煤层影响显得非常重要(张昭等,2022)。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作为当前预测研究河流冲刷最主要的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冲刷带 煤厚 地震勘探
下载PDF
考虑煤厚煤质变异性的煤层价值模型构建与应用
7
作者 刘飞跃 杨科 +2 位作者 杨天鸿 阚磊 付凯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79,共8页
煤层厚度与煤质特征(包括发热量、挥发分、灰分与硫分)的变异性决定了煤炭价格的空间分布,准确表征煤层经济价值对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明确煤厚煤质等地质属性为区域化变量,使用块体模型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地质实... 煤层厚度与煤质特征(包括发热量、挥发分、灰分与硫分)的变异性决定了煤炭价格的空间分布,准确表征煤层经济价值对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明确煤厚煤质等地质属性为区域化变量,使用块体模型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地质实体进行离散化;其次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获取实测钻孔煤厚煤质的实验半变异函数,当变异性较小、实测数据丰度较大、能建立变程内实验半变异函数的数学模型时,使用普通克里金进行空间估值,反之则考虑使用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空间估值,并使用交叉验证获取均方误差最小的幂次;然后使用动力煤计价方法计算每个块体单元上的煤炭价格,建立煤层价值块体模型;最后以准格尔煤田麻地梁煤矿5号煤层为例,考虑煤层价值模型对工作面开采接替顺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煤炭价格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变化范围从574元/t至1192元/t,平均834元/t,符合正态分布;工作面开采接替顺序优化后煤炭销售额净现值NPV(Net Present Value)增加4.16亿元,提升1.64%,显著提高了采矿收益。使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可充分挖掘实测数据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的块体模型不仅获得煤厚、煤质与煤炭价格在宏观上的统计信息,还可以给出其精细化的空间分布,在后续的选煤、配煤及销售环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使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块体模型精度受控于实测数据规模,可根据开采过程中的新生数据进行动态修正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厚 煤质 价值模型 空间变异性 开采顺序
下载PDF
不同煤厚综放工作面合理放煤工艺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刘闯 李化敏 +1 位作者 马占元 张侦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6,共7页
同忻煤矿8202综放工作面顶煤回收率较低,为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利用CDEM建立沿工作面倾向的数值模型,模拟研究综放工作面顶煤厚度分别为4.0,8.0,12.0 m时不同放煤工艺的放煤过程,分析煤矸分界面和顶煤回收率的变化规律,优化不同顶煤厚... 同忻煤矿8202综放工作面顶煤回收率较低,为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利用CDEM建立沿工作面倾向的数值模型,模拟研究综放工作面顶煤厚度分别为4.0,8.0,12.0 m时不同放煤工艺的放煤过程,分析煤矸分界面和顶煤回收率的变化规律,优化不同顶煤厚度条件下放煤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顶煤一次放出的厚度越大,各放煤口放煤量差异越大,放煤过程中煤矸互层越严重,煤矸分界面越混乱,顶煤回收率越低。对比可知,8202综放工作面采用三轮顺序放煤工艺时顶煤回收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煤厚 放煤工艺 顶煤回收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倾角多变坡不同煤厚综采工作面安装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燕超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27-29,78,共4页
以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天顺煤矿1101EX3急倾斜工作面为背景,针对该工作面多变坡不同煤厚、切眼煤层倾角大、车盘下运综采设备易引发掉道或倾倒等问题,在切眼内安装滑道,切眼上部掘进采煤机安装硐室,硐室内安装绞车和起吊钢梁,采用绞车控速... 以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天顺煤矿1101EX3急倾斜工作面为背景,针对该工作面多变坡不同煤厚、切眼煤层倾角大、车盘下运综采设备易引发掉道或倾倒等问题,在切眼内安装滑道,切眼上部掘进采煤机安装硐室,硐室内安装绞车和起吊钢梁,采用绞车控速、滑靴辅助、设备缓慢下运的安装技术,实现综采设备平稳输送,实现了大倾角多变坡不同煤厚条件下综采设备的安装运输,为矿井后续工作面安装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多变坡 不同煤厚 安装技术
下载PDF
煤厚变异区采动应力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赵军利 吴桂明 张文晓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针对煤层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煤层厚度变化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煤层厚度变异区域的原岩应力分布特征、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应力以及应变能的演化规律。在模拟过程中分别进行了薄向厚开采以及厚向薄开采,计算结果表明,当回采工作面逐... 针对煤层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煤层厚度变化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煤层厚度变异区域的原岩应力分布特征、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应力以及应变能的演化规律。在模拟过程中分别进行了薄向厚开采以及厚向薄开采,计算结果表明,当回采工作面逐渐靠近煤厚变异区时,采掘应力场受煤厚影响明显。由厚煤区向薄煤区开采时,应力集中系数远大于薄煤区向厚煤区开采,应变能也由于煤厚的变化造成由厚向薄开采时的变化梯度大于由薄向厚开采,因此由厚向薄开采动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厚变化 煤岩动力灾害 地应力 数值模拟 应力集中
原文传递
地震属性及波阻抗反演技术在煤厚解释的应用
11
作者 刘毅 李亮 +2 位作者 柯纬 白亮亮 曹武庆 《四川建材》 2023年第10期36-37,40,共3页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矿方对物探成果准确率要求的提高,煤层厚度的准确预测也成为了矿方关注的重点,出现了许多关于煤厚解释的新技术、新方法。其中,最常见的解释方法有多参数分析法、地震波振幅分析法、地震属性分析法、...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矿方对物探成果准确率要求的提高,煤层厚度的准确预测也成为了矿方关注的重点,出现了许多关于煤厚解释的新技术、新方法。其中,最常见的解释方法有多参数分析法、地震波振幅分析法、地震属性分析法、波阻抗反演等,不同的解释方法适应于不同的地震地质条件及勘探要求。针对陕西彬州小庄煤矿的具体地震地质条件,通过收集地质资料,分析出3号煤层的厚度较薄,4号煤层巨厚,对于3号煤层厚度预测采用反应较敏感的地震属性技术,对于4号煤层厚度预测则采用波阻抗反演技术,最终通过选用合适的煤层厚度解释技术,从而达到比较科学准确地预测3号、4号煤层厚度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 煤厚解释 地震属性 波阻抗反演 地质效果
下载PDF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法在探测不同煤厚的地质构造的应用及探讨
12
作者 赵煊煊 王丽军 +1 位作者 尉琦辉 杨俊超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104-107,共4页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法是采用电磁法探测煤矿综采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构造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之一,其性价比高、采集效率高、探采对比效果较明显,间接保障了综采工作面的顺利安全回采,通过在山西不同地区、不同厚度煤层的应用及探采对比,整体...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法是采用电磁法探测煤矿综采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构造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之一,其性价比高、采集效率高、探采对比效果较明显,间接保障了综采工作面的顺利安全回采,通过在山西不同地区、不同厚度煤层的应用及探采对比,整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煤厚 地球物理 无线电波透视 地质构造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煤厚异常区综合协同探测精准控制技术
13
作者 张卫华 王正伟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3年第4期85-87,共3页
为精准查明鹤煤六矿2125综放工作面特厚煤层及分叉带煤厚分布、发育范围、特厚煤层与分叉带分界线和分叉带边界线等详细参数,从物探和钻探角度出发,利用无线电坑透、槽波勘探及钻探验证手段,开展综合协同探测精准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为精准查明鹤煤六矿2125综放工作面特厚煤层及分叉带煤厚分布、发育范围、特厚煤层与分叉带分界线和分叉带边界线等详细参数,从物探和钻探角度出发,利用无线电坑透、槽波勘探及钻探验证手段,开展综合协同探测精准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坑透和槽波勘探技术可以初步圈定煤厚异常区范围;针对煤厚异常区的钻探技术进一步验证了异常区精准参数;最终通过综合协同探测精准控制技术可以对综放面煤厚异常区进行准确预测预报,为采面安全回采提供了地质保障和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煤厚异常区 综合协同探测 精准控制
下载PDF
六节点三角形单元预计异常煤厚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思鹏 李德海 尹士献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9-43,共5页
利用六节点三角形单元有限元对煤厚异常区的真实值进行预计。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六节点三角形单元的单刚矩阵的数学表达,运用有限元的原理,把单刚矩阵组集成总刚矩阵,通过C++语言把这一数学语言转化成计算程序。预计值与物探煤厚真实... 利用六节点三角形单元有限元对煤厚异常区的真实值进行预计。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六节点三角形单元的单刚矩阵的数学表达,运用有限元的原理,把单刚矩阵组集成总刚矩阵,通过C++语言把这一数学语言转化成计算程序。预计值与物探煤厚真实值相比较表明,六节点三角形单元预计异常煤厚区的误差为:-14.9%~4.85%;而三节点三角形单元预计误差为:-30.14%~18.04%,六节点三角形单元比三节点三角形单元预计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异常煤厚 煤厚预测 三角形单元 单刚矩阵 总刚矩阵 有限元
下载PDF
煤厚变异区开采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机制 被引量:39
15
作者 赵同彬 郭伟耀 +2 位作者 谭云亮 张泽 程康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59-1666,共8页
针对地质构造区域煤层开采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建立了煤岩组合体力学模型,研究了煤厚变化对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和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揭示了煤厚变异区煤层开采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机制。研究表明:煤厚变薄区的原岩应力比变厚区大... 针对地质构造区域煤层开采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建立了煤岩组合体力学模型,研究了煤厚变化对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和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揭示了煤厚变异区煤层开采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机制。研究表明:煤厚变薄区的原岩应力比变厚区大,煤厚减小率或岩煤弹性模量比越大,应力变化梯度越大;工作面由厚向薄回采,超前支承压力呈"双峰值"分布,而工作面由薄向厚回采,超前支承压力呈"单峰值"分布;冲击地压发生时,工作面由厚向薄回采,第2峰值应力区内形成高能区会阻碍能量向煤壁深部传递,产生的冲击能量将主要向巷道或工作面临空面释放,而工作面由薄向厚回采,冲击能量可向煤壁深部转移,冲击影响范围小。现场案例分析及工程实践表明,工作面由薄向厚回采更有利于防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煤厚变异 机制 能量传递
下载PDF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在煤厚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彭苏萍 邹冠贵 李巧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9-733,共5页
为获取高精度煤厚信息,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预测煤厚.以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为手段,相关系数、数据切片等为质量监控,反演得到高分辨率波阻抗剖面,根据煤层与顶底板的波阻抗差异追踪煤厚变化(分叉、合并、减薄和尖灭),转换得到精确煤层厚... 为获取高精度煤厚信息,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预测煤厚.以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为手段,相关系数、数据切片等为质量监控,反演得到高分辨率波阻抗剖面,根据煤层与顶底板的波阻抗差异追踪煤厚变化(分叉、合并、减薄和尖灭),转换得到精确煤层厚度.结果表明,测井约束反演预测煤厚,综合利用纵向上高分辨率的测井资料和横向上高密度的地震资料,能提高了煤厚预测精度.预测结果在钻孔处与已知钻孔资料吻合,远离孔位置的预测误差在5%以内,与钻孔预测对比,精度平均提高了1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约束反演 波阻抗 煤厚
下载PDF
海孜煤矿构造变形及其对煤厚变化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琚宜文 王桂梁 胡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379,共6页
分析了海孜煤矿岩、煤层组合特征 ,总结了 7,8,9,1 0煤层的断层、层滑构造和煤厚变化情况 ,探讨了断层与层滑构造的形成机制以及构造变形对煤厚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7,8,9,1 0煤层等软弱层属于塑性层 ,而各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组合及构... 分析了海孜煤矿岩、煤层组合特征 ,总结了 7,8,9,1 0煤层的断层、层滑构造和煤厚变化情况 ,探讨了断层与层滑构造的形成机制以及构造变形对煤厚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7,8,9,1 0煤层等软弱层属于塑性层 ,而各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组合及构造变形又有较大区别 .在多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7,8,9煤层以层滑构造发育为主 ,形成煤层急剧增厚变薄带 ,并见压剪和张剪性两种层间断层 ;1 0煤层以中小型剪切式断层为主 ,层滑构造发育程度次之 ,煤厚变化幅度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作用 煤矿 含煤地层 构造变形 断层 层滑构造 煤厚变化
下载PDF
郭庄井田聚煤沉积环境及煤厚变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振亮 梁晓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3-105,30,共4页
对沉积体系的研究是煤炭勘探的前提与基础,基于煤炭资源与沉积体系存在密切的关系。对郭庄井田聚煤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明确了该井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为华北型海陆交互相沉积类型及山西组聚煤沉积环境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且通过对郭... 对沉积体系的研究是煤炭勘探的前提与基础,基于煤炭资源与沉积体系存在密切的关系。对郭庄井田聚煤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明确了该井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为华北型海陆交互相沉积类型及山西组聚煤沉积环境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且通过对郭庄井田2号煤层厚度等值线及顶底板岩性的分析研究,得知影响该煤层厚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煤层沉积前基底不平、岩性的不同以及后生河流冲蚀作用;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确定2号煤层整体上呈南厚北薄并在中南部变薄甚至尖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庄井田 沉积体系 山西组 煤厚变化 华北煤田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煤厚变异区超前支承压力变化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9
作者 南存全 丁维波 +2 位作者 吕进国 任超鹏 武小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00-2204,共5页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在煤厚变异区及其周围极易出现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复杂的矿山压力现象。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分析了不同煤厚变异区的宽度、煤厚变异程度及采煤工作面分别从厚煤区和薄煤区向煤厚变异区推进的过程,受采煤工作面...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在煤厚变异区及其周围极易出现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复杂的矿山压力现象。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分析了不同煤厚变异区的宽度、煤厚变异程度及采煤工作面分别从厚煤区和薄煤区向煤厚变异区推进的过程,受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的煤厚变异区及其周围应力分布特征;研究了采动影响下,煤厚变异区及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集中现象和应力分布的规律;揭示了采动影响下煤厚变异区支承压力的转移机制。结果表明:煤厚变异区变薄点比变厚点的原岩应力大,煤厚变化梯度K越大,煤厚变异区应力梯度就越大,应力集中的程度就越高;当工作面接近煤厚变异区时,煤厚变异区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显著。工作面在厚煤区回采向煤厚变异区推进时,超前支承压力呈"双峰值"分布,而工作面在薄煤区回采向煤厚变异区推进时,超前支承压力呈"单峰值"分布。由于煤岩弹性模量存在差异,工作面回采至煤厚变异区时超前支承压力会向煤厚变薄点转移;相比采煤工作面在厚煤区回采向煤厚变异区推进,从薄煤区向煤厚变异区推进时的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集中程度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厚变异区 应力分布规律 矿山动力灾害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构造引起煤厚变化的数理特征及其评价预测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进鹏 宋扬 邹银辉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10,共3页
由构造引起的煤厚变化具有非线性特征和突变性,但在一定的范围内,煤厚分布的数学期望为一个固定值。根据这一数理特征,研究分析出了新的煤层厚度变化程度的评价方法和煤厚变化预测方法。
关键词 构造 煤厚变化 预测方法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