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R组分对煤液化柴油颗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忠 杨家翚 +3 位作者 李瑞娜 刘帅 赵怀北 陈培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50-4055,共6页
为研究废气再循环(EGR)对煤液化柴油颗粒粒径分布,微观形貌,组成元素以及氧化特性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热重试验的方法,通过改变EGR率(0%EGR,15%EGR)和废气组分(15%N2,15%CO_2和30%CO_2)采集了柴油机燃用煤液化柴... 为研究废气再循环(EGR)对煤液化柴油颗粒粒径分布,微观形貌,组成元素以及氧化特性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热重试验的方法,通过改变EGR率(0%EGR,15%EGR)和废气组分(15%N2,15%CO_2和30%CO_2)采集了柴油机燃用煤液化柴油的颗粒,分析了颗粒微观结构和氧化特性.结果表明,EGR率小于15%时,颗粒粒径呈单峰正态分布.在0%EGR,15%EGR,15%N2,15%CO_2氛围下,颗粒粒径分布的峰值粒径分别为60.4,60.4,69.8,52.3nm.引入30%CO_2时,颗粒粒径呈双峰正态分布,粒径分别在14.3nm和52.3nm.引入EGR和N2后,颗粒群变得紧凑,不易氧化.引入CO_2后,颗粒群变得疏松,易于氧化.不采用EGR,颗粒结构主要呈链状,引入15%EGR和15%N_2,颗粒结构主要呈团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煤液化柴油 废气再循环 气体成分 颗粒
下载PDF
煤液化柴油调和及发动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白雪梅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1,共8页
对煤直接液化柴油(diesel of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DCL)和煤间接液化柴油(diesel of in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ICL)的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调和试验考察了二者的相容性、煤液化调和柴油的性质规律及其对润滑性改进剂的感受性;... 对煤直接液化柴油(diesel of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DCL)和煤间接液化柴油(diesel of in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ICL)的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调和试验考察了二者的相容性、煤液化调和柴油的性质规律及其对润滑性改进剂的感受性;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考察了煤液化调和柴油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结果表明:DDCL与DICL有很好的相容性;煤液化调和柴油的密度和十六烷值与其中DICL的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能够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其对润滑性改进剂具有良好的感受性;在国Ⅳ发动机上有很好的动力性,单位质量油耗略有优势,常规排放满足国Ⅳ排放标准,且在NO_x、烟度和PM排放方面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柴油 调和 发动机 燃烧 排放
下载PDF
煤液化柴油掺混甲醇柴油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梅莲 王忠 +2 位作者 刘帅 李瑞娜 陈培红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4,51,共8页
研究了煤液化柴油掺混甲醇形成的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燃烧和排放的影响;分析了混合燃料的密度、运动黏度和表面张力随温度和甲醇掺混比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不同甲醇掺混比下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和低热值;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测量了不... 研究了煤液化柴油掺混甲醇形成的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燃烧和排放的影响;分析了混合燃料的密度、运动黏度和表面张力随温度和甲醇掺混比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不同甲醇掺混比下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和低热值;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测量了不同工况和甲醇掺混比时的柴油机输出功率、转矩、当量燃油消耗率、气缸压力、NO_x排放和烟度,考察了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液化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的密度、运动黏度和表面张力随混合燃料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一定时,混合燃料的密度和表面张力随甲醇掺混比的增加而增加,运动黏度、十六烷值和低热值随甲醇掺混比的增加而降低;标定工况下,随着混合燃料甲醇掺混比由0%增加到15%,柴油机转矩由16.7N·m降低到14.6N·m,输出功率降低了12.6%,动力性下降;当量燃油消耗率降低,经济性提高;气缸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分别增加了6.7%和2.6%;柴油机NO_x排放和排气烟度降幅最高达到24.2%和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柴油 甲醇 柴油 动力性 排放
下载PDF
煤液化柴油对润滑性添加剂的感受性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冯玉艳 白雪梅 《上海化工》 CAS 2018年第7期35-39,共5页
以煤直接液化柴油、煤间接液化柴油和煤液化调和柴油为原料,分别以不同比例加入4种润滑性添加剂,测试调和后柴油的润滑性,考察煤液化柴油对润滑性添加剂的感受性。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柴油、煤间接液化柴油和煤液化调和柴油对润滑性添... 以煤直接液化柴油、煤间接液化柴油和煤液化调和柴油为原料,分别以不同比例加入4种润滑性添加剂,测试调和后柴油的润滑性,考察煤液化柴油对润滑性添加剂的感受性。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柴油、煤间接液化柴油和煤液化调和柴油对润滑性添加剂均有良好的感受性,添加剂对柴油的密度和运动黏度影响不大;酸型添加剂使柴油的酸度增加,酯型添加剂对柴油的酸度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柴油 润滑性 润滑性添加剂
下载PDF
煤直接、间接液化柴油及其混合燃料液滴的蒸发特性
5
作者 沈钰焜 王继刚 乔信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8-1155,共8页
为研究煤直接和间接液化柴油(DDCL、DICL)及其混合燃料液滴在不同环境温度下(500、600和700℃)的蒸发特性,利用基于悬挂法的液滴蒸发试验装置,采用交叉石英丝悬挂液滴,通过燃料设计方法,将DDCL和DICL按29∶21的质量比混合后可获得与柴... 为研究煤直接和间接液化柴油(DDCL、DICL)及其混合燃料液滴在不同环境温度下(500、600和700℃)的蒸发特性,利用基于悬挂法的液滴蒸发试验装置,采用交叉石英丝悬挂液滴,通过燃料设计方法,将DDCL和DICL按29∶21的质量比混合后可获得与柴油理化特性非常相近的燃料.研究显示,DDCL、DICL及其混合燃料液滴蒸发规律与柴油相似,均呈现两阶段蒸发.在600℃以下与经典d^(2)定律(d为液滴直径)存在较大偏差,随环境温度的升高,与d^(2)定律的偏差逐渐缩小.在以上3种环境温度下,混合燃料液滴均表现出的蒸发性能优于柴油,分别比柴油的平均蒸发速率高27.2%、46.3%和19.6%.研究结果为煤液化柴油在柴油机上的应用提供支撑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速率 液滴寿命 直接液化柴油 间接液化柴油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柴油调和试验研究
6
作者 张飞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24年第8期70-72,共3页
煤直接液化生产出来的煤基柴油十六烷值低,润滑性差,需要通过加入十六烷值改进剂和抗磨剂来调和。本文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确定了煤直接液化柴油与十六烷值改进剂、抗磨剂的调和比例。生产出既能符合产品标准的柴油,同时又兼顾产品的经济性。
关键词 直接液化柴油 十六烷值 柴油润滑性 调和
下载PDF
共轨柴油机燃用煤直接液化柴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真 石玉林 +2 位作者 乔信起 庄健 金环年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1-206,共6页
在电控共轨柴油机上,试验研究了煤直接液化柴油(DDCL)、石化柴油及二者混合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与石化柴油相比,DDCL燃烧始点晚,预混合燃烧强,但在大平均有效压力时不明显.DDCL混合一定比例的石化柴油后燃烧始点接近于石化柴... 在电控共轨柴油机上,试验研究了煤直接液化柴油(DDCL)、石化柴油及二者混合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与石化柴油相比,DDCL燃烧始点晚,预混合燃烧强,但在大平均有效压力时不明显.DDCL混合一定比例的石化柴油后燃烧始点接近于石化柴油.随DDCL掺混比例增加,在小平均有效压力时的NOx、CO和HC排放增加较显著,而碳烟降低.对于颗粒物排放,纯DDCL较石化柴油略高,而石化柴油掺混小比例DDCL时颗粒物排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直接液化柴油 燃烧 排放
下载PDF
用烃类族组成预测神华煤直接液化柴油的十六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秀章 金环年 石玉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100,共6页
考察了现有的柴油十六烷指数计算公式对神华煤直接液化柴油的适用性,提出了计算煤直接液化柴油十六烷值与烃类族组成的关联式,回归求取了关联式系数。结果表明,国家标准GB 11139、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 0694和日本NEDO 3种计算方法均不... 考察了现有的柴油十六烷指数计算公式对神华煤直接液化柴油的适用性,提出了计算煤直接液化柴油十六烷值与烃类族组成的关联式,回归求取了关联式系数。结果表明,国家标准GB 11139、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 0694和日本NEDO 3种计算方法均不能有效预测煤直接液化柴油的十六烷指数,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分别为8.63、9.18和7.22;所建关联式能够很好地预测煤直接液化柴油的十六烷值,计算十六烷值与实测十六烷值相差不超过3,标准偏差为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柴油 十六烷值 十六烷指数 烃类族组成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柴油烃类组成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陶玉龙 林东东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14期9-11,共3页
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E-GC-MS)联用方法分析了煤直接液化柴油的烃类组成。该方法用SPE技术分离出柴油中饱和烃和芳烃组份,分离后的饱和烃和芳烃在带有FID检测器的GC-MS上用柱前分流的方式进样,通过两根相同的毛细管色谱柱同时得... 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E-GC-MS)联用方法分析了煤直接液化柴油的烃类组成。该方法用SPE技术分离出柴油中饱和烃和芳烃组份,分离后的饱和烃和芳烃在带有FID检测器的GC-MS上用柱前分流的方式进样,通过两根相同的毛细管色谱柱同时得到饱和烃和芳烃的色谱数据和质谱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得到样品烃类组成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柴油饱和烃含量为97.5%,芳烃含量为2.5%,多环芳烃含量仅为0.7%,是很好的环境友好型车用燃料。本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柴油 烃类组成 饱和烃 芳烃
下载PDF
基于XUD-9台架的煤液化调和柴油清净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章 赵凯 高海洋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68,共5页
采用不同组分的煤液化调和柴油和国Ⅵ柴油分别进行XUD-9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加任何清净剂的情况下,使用煤液化调和柴油的喷嘴空气流量损失率为72.36%,使用国Ⅵ柴油的喷嘴空气流量损失率为85.93%;在两种油品中分别加入相同剂量的... 采用不同组分的煤液化调和柴油和国Ⅵ柴油分别进行XUD-9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加任何清净剂的情况下,使用煤液化调和柴油的喷嘴空气流量损失率为72.36%,使用国Ⅵ柴油的喷嘴空气流量损失率为85.93%;在两种油品中分别加入相同剂量的保洁型清净剂和清洗型清净剂之后,使用煤液化调和柴油的喷嘴空气流量损失率分别为21.36%和12.25%,使用国Ⅵ柴油的喷嘴空气流量损失率为67.32%和19.23%。另外在煤液化调和柴油和国Ⅵ柴油中分别加入不同梯度的保洁型清净剂,随着剂量的增加,煤液化调和柴油对清净剂的敏感性优于国Ⅵ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嘴 空气流量 液化调和柴油 清净剂 燃油添加剂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柴油深度加氢脱芳烃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单贤根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459,共6页
为了研究煤直接液化柴油加氢脱芳烃反应规律,采用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在30 mL连续加氢实验装置上对煤直接液化柴油进行了深度加氢实验,考察了不同反应压力6~12 MPa,反应温度80~240℃,体积空速0.4~1.2 h-1条件下煤直接液化柴油芳烃饱和行为... 为了研究煤直接液化柴油加氢脱芳烃反应规律,采用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在30 mL连续加氢实验装置上对煤直接液化柴油进行了深度加氢实验,考察了不同反应压力6~12 MPa,反应温度80~240℃,体积空速0.4~1.2 h-1条件下煤直接液化柴油芳烃饱和行为。研究表明,在合适的加氢条件下产品油中芳烃质量分数可以降低到0.01%以下。将外扩散传质过程与芳烃加氢反应过程相结合,通过动力学方程推导建立了直接液化柴油芳烃加氢反应动力学模型方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流体空塔流速提高,外扩散有效因子先增大然后趋于1,芳烃转化率呈先增大后趋于不变;反应温度越高,消除外扩散影响所需的流体空塔流速越大。可通过模型预测得到,在消除外扩散影响下,保证直接液化柴油馏分油加氢后芳烃含量低于0.01%所需的反应温度和体积空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柴油 加氢 柴油脱芳烃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柴油产品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海军 《化工时刊》 CAS 2015年第12期37-41,共5页
介绍了煤直接液化柴油的生产工艺,原料特点。与石油基柴油对比,从组成、排放、低温流动方面简述了煤直接液化柴油的优势,并对煤直接液化柴油在民用产品和军品开发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直接液化柴油 特性 应用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柴油产品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海军 《神华科技》 2016年第2期74-77,共4页
介绍了煤直接液化柴油的生产工艺,原料特点。与石油基柴油对比,从组成、排放、低温流动方面,简述了煤直接液化柴油的优势,并对煤直接液化柴油在民用产品和军品开发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直接液化柴油 特性 应用
下载PDF
镧化合物对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颗粒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刘天霞 秦建 +1 位作者 康凯 王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6-254,共9页
目的研究镧化合物对含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四球长时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不同浓度氟化镧(La F_(3))和氧化镧(La_(2)O_(3))对含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diesel soot,F-TDS)与... 目的研究镧化合物对含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四球长时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不同浓度氟化镧(La F_(3))和氧化镧(La_(2)O_(3))对含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diesel soot,F-TDS)与0~#柴油碳烟(Diesel soot,DS)白油的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多功能万能工具显微镜、扫描电镜与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仪器对磨斑直径、结构、形貌、组成及元素价态进行表征。结果在含F-T DS白油体系中,添加0.4%(质量分数)镧化合物La F_(3)或La_(2)O_(3)时,减摩抗磨效果最优,平均摩擦系数(AFC)分别为0.070、0.058,较未添加时(0.094)分别下降25.5%和38.3%,平均磨斑直径(AWSD)分别为0.4318、0.4207 mm,较未添加时减少了33.6%和35.2%。在含DS白油体系中,添加0.6%镧化合物La F_(3)或La_(2)O_(3)时,减摩效果最佳,AFC分别下降11%和16%;添加0.8%镧化合物时,抗磨效果最优,AWSD降幅分别为24.8%和33.7%,La_(2)O_(3)抗磨效果优于La F_(3)。结论添加少量镧化合物可以改善含F-TDS与DS白油的减摩抗磨效果。其减摩抗磨机理可能是,通过形成转移膜,或在摩擦进程中添加剂吸附在接触表面形成镧系边界润滑保护膜,改善了润滑状态,起到了减摩抗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化合物 间接液化柴油 碳烟 添加剂 摩擦特性
下载PDF
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颗粒摩擦特性
15
作者 王建 刘天霞 +1 位作者 康凯 秦建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煤间接液化柴油(F-T柴油)可直接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中,但其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烟颗粒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影响有待研究。本文在长时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F-T柴油碳烟(F-T DS)和0;柴油碳烟(DS)对10;白油摩擦学性能影响及其与传统抗磨添... 煤间接液化柴油(F-T柴油)可直接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中,但其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烟颗粒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影响有待研究。本文在长时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F-T柴油碳烟(F-T DS)和0;柴油碳烟(DS)对10;白油摩擦学性能影响及其与传统抗磨添加剂的作用,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分析F-T DS、DS对10;白油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10;白油中F-T DS与DS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摩擦系数(AFC)与钢球的平均磨斑直径(AWSD)均先降低后增加,当F-T DS添加量为1.0%(wt)时降到最低,此时AFC为0.071,AWSD为0.442 mm, DS也在浓度1.0%(wt)时AFC达到最小值0.075,AWSD达到最小值0.448 mm。当F-T DS与DS为2.5%(wt)时,AFC和AWSD急剧增加,并且都高于10;白油。在添加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T204)后,含2种碳烟的油品AWSD均明显减少,T204添加浓度为0.4%(wt)时,2种碳烟的AFC和AWSD均达到最小,此时AWSD分别降低为0.292、0.288 mm,分别减少35.4%和37.1%。机理分析表明:T204与碳烟形成复杂、具有抗磨减摩作用的摩擦膜,T204加量超过0.8%(wt)时,碳烟会和T204分解产生的磷酸盐在摩擦过程中形成磨粒,使磨粒磨损变得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液化柴油 碳烟 颗粒 摩擦特性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柴油与煤间接液化柴油配比调和研究
16
作者 蔡伟元 余小兵 《能源科技》 2022年第1期73-78,共6页
由于各自的性能特点,煤直接液化柴油与煤间接液化柴油单独作为柴油产品销售均不能满足GB 19147—2016《车用柴油》标准,对于高品质煤基柴油产品在更大地域范围销售和产业发展带来了影响和阻碍。通过对不同比例的煤直接液化柴油与煤间接... 由于各自的性能特点,煤直接液化柴油与煤间接液化柴油单独作为柴油产品销售均不能满足GB 19147—2016《车用柴油》标准,对于高品质煤基柴油产品在更大地域范围销售和产业发展带来了影响和阻碍。通过对不同比例的煤直接液化柴油与煤间接液化柴油的实验室配比调和试验研究和润滑性改进剂的添加量试验,配比调和出了满足GB 19147—2016《车用柴油》国Ⅵ质量技术指标的5号、0号、-10号和-20号柴油产品。同时,按照体积1∶1进行了大批量的工业化配比调和验证,并对产品储罐中配比调和的合格柴油质量进行定期监测,证实了调和柴油产品在储存过程中,性质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柴油 间接液化柴油 配比调和
下载PDF
混合煤制油对共轨柴油机性能及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建业 裴毅强 +2 位作者 秦静 代玉利 李翔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7,24,共6页
在一台重型六缸柴油机改造成的单缸机上,研究了由煤直接液化柴油(DDCL)和间接液化煤制油(F-T柴油)按体积比3∶1配成的混合煤制油(D-F)的燃烧特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并与欧-Ⅳ柴油(DF)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600r/min下,与欧... 在一台重型六缸柴油机改造成的单缸机上,研究了由煤直接液化柴油(DDCL)和间接液化煤制油(F-T柴油)按体积比3∶1配成的混合煤制油(D-F)的燃烧特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并与欧-Ⅳ柴油(DF)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600r/min下,与欧-Ⅳ柴油相比,在低负荷时混合煤制油预混燃烧放热量少,随着负荷增加,两者放热率曲线差别减小;混合煤制油循环变动小于欧-Ⅳ柴油,指示热效率比欧-Ⅳ柴油略高;混合煤制油的常规排放优于欧-Ⅳ柴油,在低负荷时HC、CO和NOx排放降低较显著,高负荷时碳烟排放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 直接液化柴油 间接液化制油 燃烧 排放
下载PDF
EGR对燃用煤制油增压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庄健 白金龙 +1 位作者 胡振 乔信起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在一台增压柴油机上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对煤直接液化柴油(diesel from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DCL)和普通石化柴油的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DCL着火滞燃期比柴油长,燃烧持续期... 在一台增压柴油机上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对煤直接液化柴油(diesel from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DCL)和普通石化柴油的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DCL着火滞燃期比柴油长,燃烧持续期比柴油短,这种差别在40%EGR率下更明显;相同策略下DDCL燃烧对应的最大压升率高于柴油;当进气氧浓度低于19%后DDCL燃烧产生的NOx排放浓度低于柴油;不论采用何种控制策略,DDCL燃烧产生的碳烟排放浓度总低于柴油,产生的CO和HC排放浓度总高于柴油;柴油机分别燃用DDCL与柴油的油耗率很接近,随着EGR率的增加,DDCL的燃油经济性逐渐差于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 直接液化柴油 废气再循环 燃烧特征参数 排放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煤制柴油的性能和排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超 王凤滨 李腾腾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2,97,共5页
基于一台未经任何改动的高压共轨柴油机,对间接液化煤制柴油(Fischer-Tropsch diesel,简称FT柴油)、直接液化煤制柴油(diesel from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DCL)和国-Ⅳ石化柴油进行性能和排放的对比研究。对三种油样进行了外特性试... 基于一台未经任何改动的高压共轨柴油机,对间接液化煤制柴油(Fischer-Tropsch diesel,简称FT柴油)、直接液化煤制柴油(diesel from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DCL)和国-Ⅳ石化柴油进行性能和排放的对比研究。对三种油样进行了外特性试验、欧洲稳态循环(European steady state cycle,ESC)和欧洲瞬态循环(European transient cycle,ETC)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国-Ⅳ柴油,FT柴油的动力性有所下降,但燃油经济性有所提高;稳态和瞬态循环下,FT柴油对颗粒物(PM)减排水平均达到50%左右,二氧化碳(CO2)有所降低,氮氧化物(NOx)在稳态下有所降低,一氧化碳(CO)在瞬态下大幅度降低。相比于国-Ⅳ柴油,DDCL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直接液化柴油 动力性 经济性 排放
下载PDF
煤炭直接液化油品加氢稳定和加氢改质的试验研究
20
作者 吴秀章 石玉林 马辉 《神华科技》 2009年第1期74-77,82,共5页
对神华上湾煤直接液化油品进行了加氢稳定和加氢改质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液化重油经过加氢稳定处理后,可以生产出煤液化需要的供氢溶剂;煤液化轻油经过加氢稳定后中间馏分的十六烷值低、密度高,还需进一步加工。加氢改质是一种有... 对神华上湾煤直接液化油品进行了加氢稳定和加氢改质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液化重油经过加氢稳定处理后,可以生产出煤液化需要的供氢溶剂;煤液化轻油经过加氢稳定后中间馏分的十六烷值低、密度高,还需进一步加工。加氢改质是一种有效改善油品质量的方法;研究表明加氢改质小于150℃石脑油馏分是很好的催化重整原料;加氢改质后的大于150℃柴油馏分性质全面满足环烷基原油生产的轻柴油国家标准;试验还表明加氢改质柴油馏分对十六烷值改进剂具有良好的感受性,通过添加1000ppm的十六烷值改进剂可以生产出满足欧Ⅱ排放标准的柴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柴油 加氢稳定 加氢改质 十六烷值 供氢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