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素纤维-高钙粉煤灰复合改良膨胀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颖辉 蔡祎 欧明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8-985,共8页
为改进单一方法改良膨胀土存在的不足,选用木质素纤维和粉煤灰复合改良膨胀土,提升改良土强度和破坏韧性,抑制膨胀变形。分别开展了自由膨胀率、有荷膨胀率(50 kPa)、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低应力直剪试验获得单掺粉煤灰时的最优掺量,再... 为改进单一方法改良膨胀土存在的不足,选用木质素纤维和粉煤灰复合改良膨胀土,提升改良土强度和破坏韧性,抑制膨胀变形。分别开展了自由膨胀率、有荷膨胀率(50 kPa)、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低应力直剪试验获得单掺粉煤灰时的最优掺量,再掺入木质素纤维进行力学强度试验、水稳试验和微观试验,以力学特性变化结合微观结构特征分析复合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能够抑制膨胀土的膨胀特性,提升改良土强度,最佳粉煤灰掺量为20%;加入木质素纤维进行复合改良能够进一步提升土体强度,增强破坏韧性,水稳性也大大增强,20%粉煤灰和1.0%木质素纤维复合改良效果最好;复合改良能够很好地改善孔隙分布,抑制土体裂缝延伸,增强土体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膨胀土 煤灰 木质素纤维 力学特性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粉煤灰浆液氨吹脱及其膏体制备特性
2
作者 李亚娇 李泓成 +6 位作者 王铁 鞠恺 金鹏康 唐仁龙 邵小平 赵兵朝 任武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6-1396,共11页
为改善含氨粉煤灰对充填膏体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实验采用空气吹脱粉煤灰浆液的方式进行脱氨,探究吹脱时间、气浆比、固液比、温度和加碱量等影响因素对粉煤灰脱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吹脱条件,控制吹... 为改善含氨粉煤灰对充填膏体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实验采用空气吹脱粉煤灰浆液的方式进行脱氨,探究吹脱时间、气浆比、固液比、温度和加碱量等影响因素对粉煤灰脱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吹脱条件,控制吹脱时间1h、气浆比900、固液比0.219、温度26.785℃和加碱量1.802%,预测总脱氨率最高达97.178%,与实际误差率在2%以内.经优化吹脱后所制备的粉煤灰充填膏体,仅在养护前期有少量的氨气释放,其泵送性能和微观结构相较于原含氨粉煤灰膏体都得到改善,且在养护28d后,抗压强度提升高达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氨吹脱 脱氨率 充填膏体 膏体特性
下载PDF
粉煤灰改性固体废弃物胶固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方明伟 李荣杰 +2 位作者 王丹 周枫桃 闻洋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8-1164,共7页
以电石渣和粉煤灰这两类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不同粉煤灰掺量的固体废弃物胶固粉。研究了粉煤灰掺杂比例对胶固粉水化进程、微观形貌、破坏形态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粉煤灰后加速消耗了水泥熟料,提高了胶... 以电石渣和粉煤灰这两类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不同粉煤灰掺量的固体废弃物胶固粉。研究了粉煤灰掺杂比例对胶固粉水化进程、微观形貌、破坏形态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粉煤灰后加速消耗了水泥熟料,提高了胶固粉的水化反应速率,在28 d龄期下,当粉煤灰的掺量为30%(质量分数)时,胶固粉中孔隙数量最少,结构密实度最高。胶固粉在受力过程中破坏形态相似,裂纹自上而下均为条形裂纹,且上部出现了坍塌现象。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胶固粉的凝结时间逐渐增大,流动度和化学结合水量持续降低,抗压强度和最大应力先增大后降低变化。在28 d龄期下,当粉煤灰的掺量为30%(质量分数)时,胶固粉的抗压强度最大为14.85 MPa,在相同应变下的应力最高为15.70 MPa。分析可知,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30%(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固体废弃物 胶固粉 水化反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微波活化粉煤灰的微观结构及粉煤灰-水泥浆体的早期性能
4
作者 罗树琼 葛亚丽 +2 位作者 潘崇根 袁盛 杨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5,共6页
微波辐照是激发粉煤灰活性的一种高效低碳的活化方式,高活性粉煤灰有利于早强混凝土的制备。本工作首先研究了微波辐照温度(600℃、700℃、800℃)对粉煤灰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物相组成和... 微波辐照是激发粉煤灰活性的一种高效低碳的活化方式,高活性粉煤灰有利于早强混凝土的制备。本工作首先研究了微波辐照温度(600℃、700℃、800℃)对粉煤灰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然后研究了活性粉煤灰-水泥浆体的早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辐照促使粉煤灰中的石英相和莫来石相向非晶相转化,极大地提高了粉煤灰的活性。当微波辐照温度为800℃时,与未活化粉煤灰相比,活性粉煤灰非晶相含量从49.13%增加到了58.71%,且28 d活性指数高达94.13%,提高了33.06%。与未活化粉煤灰-水泥浆体相比,800℃微波辐照的粉煤灰-水泥浆体的早期力学性能提升非常显著,其中1 d的抗压强度增加了41.36%。因此,微波辐照活化粉煤灰的合适温度为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照 煤灰 活化 微观结构 水化
下载PDF
粉煤灰基陶瓷膜支撑体的制备与尺寸放大试验
5
作者 常华 詹辉 +2 位作者 同帜 郭雅妮 杨万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0,共11页
选取固体废物粉煤灰作为支撑体骨料,TiO_(2)为烧结助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为黏结剂,木炭粉为造孔剂,采用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得初始陶瓷膜支撑体样品,并对其进行等比尺寸(直径)放大制备。探究支撑体尺寸放大制备中烧结温度、造孔剂添加量... 选取固体废物粉煤灰作为支撑体骨料,TiO_(2)为烧结助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为黏结剂,木炭粉为造孔剂,采用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得初始陶瓷膜支撑体样品,并对其进行等比尺寸(直径)放大制备。探究支撑体尺寸放大制备中烧结温度、造孔剂添加量、尺寸(直径)放大倍数等因素对支撑体性能的影响,对物质组成、微观形貌、抗折强度、纯水通量、酸碱腐蚀率及孔径分布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高烧结温度为1 050℃,造孔剂木炭粉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放大到原尺寸(直径)的2倍时,所制得支撑体性能最佳,其内部孔隙均匀,颈型结构明显,纯水通量为4 728.26 L/(m^(2)·h·MPa),抗折强度为25.15 MPa,中值孔径为3.06μm,孔隙率为38.56%,酸、碱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33%、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孔剂 烧结助剂 陶瓷膜支撑体 煤灰 尺寸放大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筋粉煤灰改良黄土力学特性研究
6
作者 王丽丽 谢婉丽 +1 位作者 钟秀梅 李旭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9-357,共9页
随着西部黄土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填挖结合的新增用地方式要求地基处理技术需要重点解决填方区的强度与变形问题。论文将粉煤灰作为改性填料对黄土进行改良,通过直剪试验、三轴试验、湿陷试验与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不同粉煤灰掺入比条... 随着西部黄土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填挖结合的新增用地方式要求地基处理技术需要重点解决填方区的强度与变形问题。论文将粉煤灰作为改性填料对黄土进行改良,通过直剪试验、三轴试验、湿陷试验与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不同粉煤灰掺入比条件下加筋与未加筋黄土试样的强度变化规律、宏观破坏特征和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采用粉煤灰改良和土工格栅加筋后,黄土的最优含水率增大,最大干密度降低。当粉煤灰掺入比λ=20%时,加筋改良效果最好,黄土的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和等效内摩擦角均有大幅提高,侧向变形显著减小,且能有效降低其湿陷性。微结构分析表明:粉煤灰对黄土的改良主要体现在颗粒直接填充和化学结晶体交织成的网状填充两种类型的强化作用,改良后黄土的孔隙率与孔隙尺寸均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填方边坡与填方路基的改良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黄土 煤灰 土工格栅 应力-应变 破坏特征 微结构特征
下载PDF
化学外加剂对粉煤灰湿法细化活化的影响
7
作者 谭洪波 孔祥辉 +4 位作者 贺行洋 李懋高 苏英 蹇守卫 杨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0,共7页
将粉煤灰(FA)作为矿物掺合料使用,是降低胶凝材料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早期活性低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在湿磨过程中引入化学功能组分来提升FA细化活化效率的技术思路;通过激光粒度仪(PSD)、pH仪、全谱直读等离子体... 将粉煤灰(FA)作为矿物掺合料使用,是降低胶凝材料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早期活性低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在湿磨过程中引入化学功能组分来提升FA细化活化效率的技术思路;通过激光粒度仪(PSD)、pH仪、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XRD、SEM和TG-DTG等测试手段评价了FA的物化性能及活性指数,揭示了液相研磨机械力和化学溶蚀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引入TIPA、TEA、NaOH、Na_(2)SO_(4)及电石渣(CS)化学功能组分优化了湿磨的液相环境介质,可显著提升湿磨效率;当FA的中值粒径降低至2μm时,TIPA+CS作用效果最为显著,研磨时间由原来的120 min缩短至40 min,缩短67%。从活性指数的角度来看,1 d龄期时,Na_(2)SO_(4)作用效果最为显著,湿磨FA的活性指数达到60.1%;3 d、7 d、28 d龄期时,TIPA+CS作用效果较好,湿磨FA的活性指数分别可达到81.3%、89.1%、97%。在液相研磨机械力作用过程中,液相环境介质可溶蚀粉煤灰表面,促进表面[AlO_(4)]和[SiO_(4)]的解聚,加速离子溶出,形成钙矾石、C-S-H凝胶等水化产物,显著提升FA的湿磨细化活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湿法研磨 液相环境 掺合料 活性指数
下载PDF
不同地区粉煤灰合成防渗材料的渗透性能分析
8
作者 马喆 方樟 +1 位作者 孙晓庆 郝洋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2期35-37,41,共4页
粉煤灰由于具有良好的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效应可以应用在混凝土中,以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能。通过采集白城和吉林热电厂的粉煤灰进行合成防渗材料实验,研究不同地区粉煤灰与氯化钠掺和料配比,以确定防渗性能最优的掺和比,并分析不同地区... 粉煤灰由于具有良好的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效应可以应用在混凝土中,以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能。通过采集白城和吉林热电厂的粉煤灰进行合成防渗材料实验,研究不同地区粉煤灰与氯化钠掺和料配比,以确定防渗性能最优的掺和比,并分析不同地区粉煤灰聚合物渗透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水力除灰方式不同,粉煤灰含水量不同,粉煤灰含水率越高,相对密度越小,防渗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掺和比 防渗聚合物 渗透性能
下载PDF
煤矿采动影响体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充填关键技术
9
作者 苏现波 赵伟仲 +2 位作者 王乾 周艺璇 汪露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0-414,共15页
煤矿采空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口,煤炭开采形成的、能够富集煤层气、为后期微生物活动和矿化充填提供底物和空间的地质体定义为采动影响体。以采动影响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动影响体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矿... 煤矿采空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口,煤炭开采形成的、能够富集煤层气、为后期微生物活动和矿化充填提供底物和空间的地质体定义为采动影响体。以采动影响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动影响体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矿化充填关键技术,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2个方面阐述了该技术在采动影响体资源二次开发、CO_(2)安全封存以及燃煤电厂粉煤灰固废高效处置等的广阔前景。其总体思路是将采动影响体作为一个厌氧发酵“工厂”,高产高效产甲烷菌群作为“劳动者”对“工厂”已有的原材料——残煤、薄煤层和分散有机质以及注入的CO_(2)进行加工,其“产品”是甲烷,进而实现微生物采残煤和CO_(2)资源化。同时,CO_(2)与碱性的粉煤灰结合,在实现了CO_(2)矿化封存的同时,也实现了采动影响体的充填。该技术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采动影响体类型划分与有机质特征、采动影响体原位条件下厌氧发酵产甲烷机制、微生物-CO_(2)-粉煤灰协同矿化/固化机制以及微生物采残煤与充填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实验室物理模拟采动影响体原位条件实验表明其中残煤和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能够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生物甲烷,且添加少量的粉煤灰能够进一步强化甲烷的产出。物理模拟地下水补给的动态实验表明营养物质的补给对厌氧发酵系统的影响尤为重要,补给循环周期为14 d的厌氧发酵系统恰与产甲烷菌群繁殖的周期一致,能够保证厌氧发酵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行。高钙粉煤灰-CO_(2)-矿井水协同胶结的试件经过28 d的养护后抗压强度为12.31 MPa,其矿化封存潜力约为21.99 m3 CO_(2)/t(粉煤灰),说明粉煤灰在实现采空区固化的同时能够实现CO_(2)减排。此外,基于微生物采残煤与粉煤灰充填目的对工程试验靶区进行优选,地下水滞留区是CO_(2)矿化和粉煤灰充填的最佳场所,因采掘活动自然形成的自然圈闭和人工充填形成的圈闭是较有利的工程试验靶区之一。针对这些靶区提出了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充填关键技术,旨在为中国碳减排和采空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动影响体 微生物采残煤 CO_(2)封存 煤灰胶结充填 动静态特征 有机质特征
下载PDF
碳酸钠活化粉煤灰提铝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允威 陈康云 +1 位作者 杨涛 朱学军 《四川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29-33,51,共6页
以Na_(2)CO_(3)为活化助剂,与粉煤灰均匀混合后高温煅烧,使化学活性较低的莫来石转化为易溶于酸的霞石,经酸浸使活化粉煤灰中的Al_(2)O_(3)转移到酸溶液中,实现提取铝的目的。考察了粉煤灰与Na_(2)CO_(3)质量比、硫酸质量分数、酸浸液... 以Na_(2)CO_(3)为活化助剂,与粉煤灰均匀混合后高温煅烧,使化学活性较低的莫来石转化为易溶于酸的霞石,经酸浸使活化粉煤灰中的Al_(2)O_(3)转移到酸溶液中,实现提取铝的目的。考察了粉煤灰与Na_(2)CO_(3)质量比、硫酸质量分数、酸浸液固比、酸浸温度、酸浸时间对Al_(2)O_(3)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粉煤灰与Na_(2)CO_(3)质量比为1:0.3,硫酸质量分数为25%,酸浸温度为95℃,酸浸时间为2 h,酸浸液固比为6 mL/g时,Al_(2)O_(3)浸出率最高,其值可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Na_(2)CO_(3) 硫酸 Al_(2)O_(3)
下载PDF
粉煤灰矿化电厂烟气CO_(2)技术及关键科学问题
11
作者 秦波涛 冯乐乐 邵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173,共13页
燃煤发电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烟气中会排放大量CO_(2),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粉煤灰。利用粉煤灰矿化封存电厂烟气CO_(2),并将矿化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可达到大宗固废处置与CO_(2)长效封存的双重目的。目前,粉煤灰矿化电厂烟气CO_(2)... 燃煤发电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烟气中会排放大量CO_(2),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粉煤灰。利用粉煤灰矿化封存电厂烟气CO_(2),并将矿化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可达到大宗固废处置与CO_(2)长效封存的双重目的。目前,粉煤灰矿化电厂烟气CO_(2)技术仍存在矿化效率低、反应时间长、CO_(2)处理量小等不足,其对应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亟待解决。简要介绍了粉煤灰矿化烟气CO_(2)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对粉煤灰碱土金属离子浸出和CO_(2)矿化反应效率的影响机制,对比了CO_(2)直接矿化反应工艺、碱土金属预浸出工艺、CO_(2)预吸收工艺等3种流程的优缺点,提出了包含粉煤灰碱土金属离子高效浸出、CO_(2)矿化反应过程强化、粉煤灰矿化CO_(2)智能装备、矿化效果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粉煤灰高效矿化烟气CO_(2)技术体系,总结了粉煤灰矿化CO_(2)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提出了粉煤灰矿化CO_(2)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构想。最后,凝练出了粉煤灰碱土金属离子快速浸出与CO_(2)高效矿化特性、粉煤灰矿化CO_(2)大型反应器中多相混合与反应规律、粉煤灰浆液矿化CO_(2)产物性质的调控机制等3个关键科学问题,指明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工程应用全链条的攻关方向,为粉煤灰高效矿化烟气CO_(2)及产物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对于双碳目标实现和固废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烟气 煤灰 二氧化碳 矿化 固废利用
下载PDF
黄原胶-粉煤灰联合处理酸污染土试验研究
12
作者 倪静 韩晓婷 +1 位作者 贺青青 耿雪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绿色环保型生物聚合物黄原胶应用于岩土工程,可提高土体强度及抗风蚀、水蚀能力。鉴于黄原胶分子中的丙酮酸基团和糖苷键在酸性土壤条件下易水解,导致凝胶黏性减小、固土效果减弱,拟采用碱性材料粉煤灰协同黄原胶固化酸污染土,并开展液... 绿色环保型生物聚合物黄原胶应用于岩土工程,可提高土体强度及抗风蚀、水蚀能力。鉴于黄原胶分子中的丙酮酸基团和糖苷键在酸性土壤条件下易水解,导致凝胶黏性减小、固土效果减弱,拟采用碱性材料粉煤灰协同黄原胶固化酸污染土,并开展液塑限、击实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有助于提高固化土的塑限、最优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酸性土壤条件下,粉煤灰能明显改善黄原胶固土效果,联合法固化酸污染土强度甚至超过联合法固化未污染土。另外,粉煤灰可提高土壤的pH值,缓解黄原胶水解,使其发挥增黏及胶结土颗粒的作用。基于试验结果,建议采用联合法固化酸污染土(FA=9%,XG=3%),可比酸污染上海黏土强度提高310%;在未污染土中采用黄原胶即可(XG=4%),可比未污染天然上海黏土强度提高90%。研究成果有助于绿色环保型生物聚合物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污染土 黄原胶 煤灰 界限含水率 击实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盐冻循环下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性能劣化规律及寿命预测
13
作者 王会 郑中元 《工程建设》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为研究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在高寒、盐渍土地区的耐久性问题,以质量分数为3%的NaCl和5%的Na_(2)SO_(4)混合溶液为冻融介质,采用快冻法对不同粉煤灰掺量的再生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测定各组试件的质量损失、抗压强度以及相对动弹性模量... 为研究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在高寒、盐渍土地区的耐久性问题,以质量分数为3%的NaCl和5%的Na_(2)SO_(4)混合溶液为冻融介质,采用快冻法对不同粉煤灰掺量的再生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测定各组试件的质量损失、抗压强度以及相对动弹性模量的数据,研究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在盐冻耦合作用下的性能劣化规律,并通过抛物线损伤模型预测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冻侵蚀作用下,不同掺量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变化均呈现前期平缓下降,后期快速下降的趋势,而质量损失率则前期缓慢增长,后期快速增加;抛物线模型能较好表征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在复合盐环境下的冻融损伤,其模型拟合曲线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当粉煤灰掺量为20%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寿命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煤灰 复合盐侵蚀 冻融循环 寿命预测
原文传递
纤维对粉煤灰再生空心墙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庞俊勇 郑靓婧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为了研究添加粉煤灰的再生混凝土墙体的抗震性能,通过对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空心剪力墙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得到墙体在开始受力至产生形变期间,所受力与位移的关系,对比添加无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钢混合纤维制成混凝土相应的滞回曲... 为了研究添加粉煤灰的再生混凝土墙体的抗震性能,通过对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空心剪力墙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得到墙体在开始受力至产生形变期间,所受力与位移的关系,对比添加无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钢混合纤维制成混凝土相应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等。结果表明,使用添加混合纤维的粉煤灰的再生混凝土而制成的墙体具有刚度大、自重轻、抗震性能良好等优势,符合抗震要求,说明了添加粉煤灰的再生混凝土大空心墙体可以应用于普通低矮建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再生混凝土 大空心墙体 拟静力试验
下载PDF
粉煤灰综合利用浅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卜景龙 《建筑节能》 CAS 1993年第3期33-35,共3页
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每年从发电厂排出的粉煤灰越来越多,如何加以利用,早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就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煤灰综合利用 电厂粉煤灰 漂珠 煤灰陶粒 煤灰烧结 煤灰 混凝土掺合料 煤灰化学成分 煤灰砌块 砌块建筑
下载PDF
脱硫石膏与粉煤灰配施对碱化土壤改良及苜蓿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高富东 何俊 +4 位作者 李敏 雷梦媛 王燕 王宇 王月琴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目的】筛选适宜新垦龟裂碱化土壤改良和苜蓿生长的脱硫石膏和粉煤灰配比。【方法】采用小区试验,试验设置CK(脱硫石膏0、粉煤灰0)、T1(脱硫石膏30 t/hm^(2)、粉煤灰15 t/hm^(2))、T2(脱硫石膏30 t/hm^(2)、粉煤灰30 t/hm^(2))、T3(脱... 【目的】筛选适宜新垦龟裂碱化土壤改良和苜蓿生长的脱硫石膏和粉煤灰配比。【方法】采用小区试验,试验设置CK(脱硫石膏0、粉煤灰0)、T1(脱硫石膏30 t/hm^(2)、粉煤灰15 t/hm^(2))、T2(脱硫石膏30 t/hm^(2)、粉煤灰30 t/hm^(2))、T3(脱硫石膏30 t/hm^(2)、粉煤灰45 t/hm^(2))、T4(脱硫石膏45 t/hm^(2)、粉煤灰15 t/hm^(2))、T5(脱硫石膏45 t/hm^(2)、粉煤灰30 t/hm^(2))、T6(脱硫石膏45 t/hm^(2)、粉煤灰45 t/hm^(2))共7个处理,研究脱硫石膏和粉煤灰配施对土壤pH值、碱化度和可溶性盐量及苜蓿生长影响。【结果】脱硫石膏和粉煤灰配施显著改善龟裂碱化土壤物理性质,与CK相比,T3处理土壤体积质量降低7.69%,土壤孔隙度和田间持水率分别提高9.69%和18.70%;脱硫石膏和粉煤灰配施对0~40 cm土层土壤化学性质改良效果较好,T4处理0~10、10~2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降低10.51%、11.66%,碱化度分别降低56.76%和50.27%;T4处理0~10、10~20、20~40 cm土层土壤可溶性盐量分别下降32.33%、52.55%、3.04%;T4、T1处理苜蓿增产效果较好,与CK相比,苜蓿鲜质量分别提高61.76%、43.21%,干物质量分别提高48.80%、30.72%;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配施量过大则会造成减产,T6处理苜蓿鲜质量和干物质量分别较CK降低19.69%、10.24%。【结论】脱硫石膏和粉煤灰配合施用能有效降低龟裂碱化土壤的体积质量、pH值、碱化度和可溶性盐量,提高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率,从而有利于苜蓿的生长和发育,其中45 t/hm^(2)脱硫石膏与15 t/hm^(2)粉煤灰为最优配比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煤灰 碱化土壤 苜蓿 产量
下载PDF
粉煤灰制备沸石的技术及应用现状
17
作者 张鹏 陈星月 +4 位作者 李素芹 任志峰 李怡宏 赵爱春 何奕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9,共14页
粉煤灰(CFA)是发电厂在燃煤过程中形成的固体废弃物,其大量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可回收资源浪费问题亟需解决。在粉煤灰众多再利用方式中,制备高吸附性能的沸石是实现粉煤灰高附加值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来源不同的粉煤灰理化性质差... 粉煤灰(CFA)是发电厂在燃煤过程中形成的固体废弃物,其大量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可回收资源浪费问题亟需解决。在粉煤灰众多再利用方式中,制备高吸附性能的沸石是实现粉煤灰高附加值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来源不同的粉煤灰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因此,制备沸石材料之前需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活化预处理。本文概述了沸石合成工艺之间的关系及其优缺点,并进一步阐述了粉煤灰基沸石在废水处理、气体吸附分离以及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从粉煤灰预处理、沸石合成方法、产物应用领域等三个方面对粉煤灰制备沸石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沸石 预处理 绿色合成 重金属 吸附 修复
下载PDF
湿法磁选对粉煤灰中铁和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影响研究
18
作者 李快 栗照帅 +3 位作者 董庭轩 李丹 郭生伟 韩凤兰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150,共8页
对煤粉锅炉粉煤灰(FA1灰)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FA2灰)采用湿法磁选的工艺达到降低其重金属含量的目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两种粉煤灰在不同磁感应强度和不同磁选溶液浓度条件下磁选前后高磁性和弱磁... 对煤粉锅炉粉煤灰(FA1灰)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FA2灰)采用湿法磁选的工艺达到降低其重金属含量的目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两种粉煤灰在不同磁感应强度和不同磁选溶液浓度条件下磁选前后高磁性和弱磁性部分的形貌、粒度分布和物相分析,同时测定其铁元素和5种重金属元素(Hg、Pb、As、Cr、Cd)的含量变化,发现磁选后两种粉煤灰铁回收率随着磁感应强度增强而逐渐增加,高磁性组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弱磁性组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在磁感应强度为8000 Gs和磁选溶液浓度为20%(质量分数)时,FA1的铁回收率为71.2%,FA2的铁回收率为47.0%。此时FA1磁选后Pb含量差值为0.2 mg/kg、Cr含量差值为9.2 mg/kg、As含量差值为1.1 mg/kg;FA2磁选后Pb含量差值为18.1 mg/kg、Cr含量差值为25.0 mg/kg、As含量差值为9.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选 煤灰 重金属元素 循环流化床
下载PDF
粉煤灰 - 锂渣基发泡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常星岚 陈瑶姬 +6 位作者 顾雅洁 孙盛睿 孙科 廖达琛 刘阳桥 奚爽 李小红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制备低成本兼具高孔隙率与高压缩强度的发泡陶瓷,以粉煤灰、锂渣、长石、滑石和碳化硅为原料,经1180、1200、1220、1240℃分别保温10、20、40、60 min烧结制备发泡陶瓷试样。主要研究了锂渣的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对... 为制备低成本兼具高孔隙率与高压缩强度的发泡陶瓷,以粉煤灰、锂渣、长石、滑石和碳化硅为原料,经1180、1200、1220、1240℃分别保温10、20、40、60 min烧结制备发泡陶瓷试样。主要研究了锂渣的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对试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孔隙率及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锂渣掺量的增加,发泡陶瓷的孔隙率增加,体积密度降低,压缩强度波动;2)锂渣中丰富的钙、硫成分,可发挥助熔剂和发泡剂作用,降低烧结温度,提高发泡陶瓷的孔隙率,改善气孔圆整度,提高压缩强度;3)当锂渣掺量为20%(w)时,经1220℃保温20~40 min烧结所得发泡陶瓷的体积密度为0.32~0.40 g·cm^(-3),孔隙率为84.4%~87.6%,压缩强度为1.51~2.3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锂渣 发泡陶瓷 固废协同 压缩强度 孔隙率
下载PDF
二氧化硫低温等离子法改性粉煤灰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催化木糖制糠醛性能
20
作者 王茜 张鸿伟 +4 位作者 吕世钧 朱劼 王利群 陶昱恒 卿青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采用绿色、高效的方法实现活性基团与载体的连接是非均相催化剂构建的关键。通过二氧化硫(SO_(2))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工业粉煤灰(CFA)表面进行含硫官能团的接枝改性,制备了固体酸催化剂CFA-HSO_(3),并将其用于木糖降解制糠醛。采用傅里叶... 采用绿色、高效的方法实现活性基团与载体的连接是非均相催化剂构建的关键。通过二氧化硫(SO_(2))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工业粉煤灰(CFA)表面进行含硫官能团的接枝改性,制备了固体酸催化剂CFA-HSO_(3),并将其用于木糖降解制糠醛。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全自动比表面积(BET)及孔径分析仪、有机元素分析仪(OEA)、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了催化反应中糠醛的产率。结果表明,SO_(2)低温等离子改性后,样品表面成功接枝了含硫官能团,该方法还缩短了催化剂的制备时间。在水和4-甲基-2-戊酮(MIBK)体积比为1:3的双相溶剂体系中,加入0.6 g木糖、0.2 g NH_(4)Cl和0.3 g催化剂,于190℃下反应20 min,糠醛的产率可以达到89.6%,相较于纯水体系提高了47.9%。此外,CFA-HSO_(3)还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和可回收使用性。采用的绿色高效的催化剂改性方式为糠醛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2)低温等离子技术 煤灰 固体酸催化剂 双相溶剂体系 木糖 糠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