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开发推动地学研究发展
1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4 位作者 谷超 李鹏飞 耿济世 王生全 师庆民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共7页
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煤炭开发技术与地学研究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分析了煤炭开发地质保障技术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煤炭开发推动地学研究的科学内涵。认为,智能开采... 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煤炭开发技术与地学研究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分析了煤炭开发地质保障技术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煤炭开发推动地学研究的科学内涵。认为,智能开采、深部开采、绿色开采对地质保障技术发展的需求,促进了“透明地质”“数字地质”以及“宜居地质”的技术进步,有利于地学学科拓宽研究领域、提升研究精度、拓展研究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地学研究 地质保障 科学内涵 综合研究
下载PDF
煤炭开发的环境影响与治理措施
2
作者 史金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2期0093-0096,共4页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之一,在能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采矿活动的不可避免,煤炭资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渐下降,这加大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改善矿山的生态环境,定期检查和及时管理变得至关重要。通过有...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之一,在能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采矿活动的不可避免,煤炭资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渐下降,这加大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改善矿山的生态环境,定期检查和及时管理变得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矿山周边的生态系统、水资源和空气质量。合理规划采矿区域,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环境保护设备,限制污染排放并推动矿山生态恢复,是确保矿山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只有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我们才能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利用 环境影响评价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利用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的技术路径与地质保障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强 张卫强 +8 位作者 耿济世 胡建军 张玉良 吕超 葛振龙 李鹏飞 贾海梁 刘亚斌 李宇翔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42,共14页
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处于主体地位,但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挑战。积极发展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技术,是推动能源利用低碳化和清洁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关键措施。结合当前储能技术,探讨了... 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处于主体地位,但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挑战。积极发展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技术,是推动能源利用低碳化和清洁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关键措施。结合当前储能技术,探讨了煤炭开发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围绕利用煤炭开发地下空间抽水蓄能、热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生物质储能等储能新技术,重点阐述废弃矿井不同能源类型的储能理念及方式,系统分析储能过程中面临的地质保障关键技术难题。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新技术总体思路为:利用煤炭开发地下空间所具有的低位势能差,将其用作梯级储水库(抽水蓄能);或直接将其用作储质、储能空间(热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生物质储能),既可提升煤炭开发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又可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尽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虽然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可作为大规模储能库,但其开发利用过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以及地质保障技术。主要包括:(1)地质条件与选址适宜性分析和安全性评价,即对储能空间的地质因素进行岩土工程性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系统研究,查明储能空间稳定性主控因素及其权重,构建选址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重点查明区域构造、围岩体强度以及孔裂隙发育等情况,必须保证场地安全性。(2)储能地质体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即根据地下空间实际条件和相关参数构建储能地质体在温度(T)、渗流(H)、应力(M)、化学(C)耦合条件下的地质体多尺度性能演化模型,结合数值分析和仿真技术构建地下空间隔离墙,确立储能空间体系,评价储能潜力,创新地下空间围岩加固改良、防渗等安全措施,并为地下空间储能长期安全高效开发提供地质保障。(3)储能地质体性能演化规律研究,即基于多相(固、液)、多场(温度场、应力场、渗流场、化学场)耦合模型,揭示多尺度下(微观、细观、宏观)围岩热损伤特性、围岩疲劳强度劣化机制等,获得储能介质物性参数、注入量、注采频率、储能时间和储能压力等关键参数,提出合理的围岩加固工艺与稳定性控制技术,分析覆岩长期沉降规律,为储库泄漏防治工程提供依据。(4)地下空间长期安全稳定性评估,即对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地质条件、安全条件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长时间、多尺度健康监测与动态评估,构建储库地质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分析运行过程及地质环境演变,为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提供全方位安全监测和预警。发展煤炭开发地下空间储能技术可为我国井下空间资源利用提供思路,推进“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炭产业向绿色清洁高效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地下空间 碳中和 储能 多相多场耦合 地质保障
下载PDF
淮南市煤炭开发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康玮 曾贤刚 王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3-733,共11页
高强度煤炭开发在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造成严重的破坏,在此背景下探究煤炭开发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对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煤炭资... 高强度煤炭开发在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造成严重的破坏,在此背景下探究煤炭开发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对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煤炭资源城市——淮南市为例,在构建煤炭开发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容量耦合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揭示了2005—2018年淮南市煤炭开发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度的时序变化规律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淮南市煤炭开发强度由中强度开发水平逐步过渡到低强度开发水平,生态系统服务呈“L”型下降趋势,两者耦合度于2005—2010年间不断升高,但于2011年之后呈下降趋势。采煤土地塌陷面积占比、食物生产服务是淮南市煤炭开发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的主要内部驱动因素,其与耦合度的关联度分别为0.7284、0.5831。环境治理水平、煤炭产业依赖是耦合关系的主要外部驱动因素,其与耦合度的关联度分别为0.9492、0.8483,其余驱动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强到弱排序依次为生态环境质量>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煤炭产业效率>环境治理投入。该研究可为资源型城市煤炭开发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强度 生态系统服务 耦合度 驱动因素 淮南市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淮南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康玮 曾贤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目的]研究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演变及驱动机制,对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结合煤炭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在分析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揭示... [目的]研究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演变及驱动机制,对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结合煤炭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在分析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揭示2005-2018年淮南市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度时序变化规律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研究期间淮南市煤炭开发综合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度基本处于0.5~0.7之间,二者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由勉强协调-煤炭开发滞后阶段逐步过渡到中级协调-同步发展阶段;环境污染治理、居民生活环境需求、产业转型是淮南市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与协调发展的关联度分别为0.910 2,0.817 8,0.807 0。[结论]研究提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演变规律,揭示了淮南市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演变态势及驱动机制,可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生态系统服务 协调度 驱动机制 淮南市
下载PDF
榆林煤炭开发过程中区域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趋优的社会经济机制研究
6
作者 杨博 王征兵 +4 位作者 郭佐宁 王宏科 全泽林 许海龙 王朝辉 《现代管理》 2023年第8期980-991,共12页
作为全国主要能源基地,榆林市在平衡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关系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基于此背景,本文创新性的以榆林市煤炭开发对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为研究视角,采用Tobit模型分析煤炭开发的... 作为全国主要能源基地,榆林市在平衡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关系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基于此背景,本文创新性的以榆林市煤炭开发对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为研究视角,采用Tobit模型分析煤炭开发的生态环境响应度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 1996~2020年榆林市煤炭开发指数明显低于生态环境指数,且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说明生态环境整体趋好;2) 1997~2020年榆林市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响应指数与响应度集中在零附近波动,正响应指数多于负响应指数,说明煤炭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且两者关系相对稳定;3)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与第三产业结构对榆林市煤炭开发的生态环境响应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本研究从助力煤炭产业发展、提高第一与第三产业比重、加强煤炭企业与各级部门联系、增强煤炭产业反哺生态环境能力、推进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方面为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进一步保证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开采间的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生态环境 响应指数 响应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煤炭开发西移面临的环境形势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佳 乔皎 王临清 《环境影响评价》 2015年第2期33-36,共4页
煤炭开发布局西移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重大挑战。通过分析煤炭开发布局西移中面临的环境形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制定生态红线指标,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实施保护性开采措施,制定差别化管理要求;加大矿区规划环评地下水评价深度,尽快开展矿区跟... 煤炭开发布局西移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重大挑战。通过分析煤炭开发布局西移中面临的环境形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制定生态红线指标,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实施保护性开采措施,制定差别化管理要求;加大矿区规划环评地下水评价深度,尽快开展矿区跟踪评价;研究推广绿色开采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健康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布局 西部煤炭开发 环境问题 健康发展
下载PDF
煤炭开发引起水土环境演化及其调控技术 被引量:34
8
作者 张发旺 侯新伟 韩占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50,共6页
在分析矿业开发引起水土环境演化基础上 ,探讨了产生水土环境演化的形成机制 ,进而对调控水土环境的技术途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进行了研究。尤其阐述了近年来研制和开发的一些有效的新技术 ,如两段接触生物氧化净化技术、地学 生态... 在分析矿业开发引起水土环境演化基础上 ,探讨了产生水土环境演化的形成机制 ,进而对调控水土环境的技术途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进行了研究。尤其阐述了近年来研制和开发的一些有效的新技术 ,如两段接触生物氧化净化技术、地学 生态工程学技术和沙地净化技术处理矿山废水 ,利用矸石无复土微生物快速复垦技术、生态农业复垦技术和泥浆泵复垦技术。通过研究认为 ,今后应继续加强和完善已有新技术 ,进一步找到经济、可靠的技术集成 ,以有效地保护矿山水土环境 ,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环境 演化机制 调控技术 煤炭开发 矿山废水 矸石 复垦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关于煤炭开发生态补偿的若干意见 被引量:14
9
作者 白中科 耿海青 +1 位作者 郭二民 宋鹭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A期46-48,共3页
我国煤炭资主要分布在晋陕蒙生态脆弱区和华东平原粮食主产区,煤炭开发已经造成而且将会更大规模地造成土地、水、生物等资源的破坏,同时造成大量农民失地、搬迁、安置、就业以及新农村再建等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 我国煤炭资主要分布在晋陕蒙生态脆弱区和华东平原粮食主产区,煤炭开发已经造成而且将会更大规模地造成土地、水、生物等资源的破坏,同时造成大量农民失地、搬迁、安置、就业以及新农村再建等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矿区生态环境面临“旧帐未还、新帐剧增”的问题十分突出,“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控制。因此,我国煤炭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建立。本文提出,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是建立煤矿生态补偿机制的前提,生态补偿标准和制度是煤矿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生态补偿法的制定是煤矿生态补偿实施的根本保证。作者同时指出,煤炭资源开发涉及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存等复合性的问题,需要中央政府组织各部门协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煤炭开发 矿区生态环境 资源开发 农村建设 粮食主产区 生态脆弱区 机制研究 农业生产 政府组织
下载PDF
论榆神府区煤炭开发的生态水位保护 被引量:19
10
作者 范立民 马雄德 杨泽元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43-1044,共2页
陕北榆神府区煤层埋藏浅,采动对地表影响明显(范立民等,2000),区内2009年原煤产量2.10亿吨,煤炭采掘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年的采煤实践,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范立民,2007)、泉水、湖淖干涸、河川基流量衰减乃至断流、流域生态变异和表... 陕北榆神府区煤层埋藏浅,采动对地表影响明显(范立民等,2000),区内2009年原煤产量2.10亿吨,煤炭采掘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年的采煤实践,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范立民,2007)、泉水、湖淖干涸、河川基流量衰减乃至断流、流域生态变异和表生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研究控制地下水位下降的采煤技术,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科学采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埋深 水位保护 煤炭开发 萨拉乌苏组 合理生态水位 浅埋煤层 生态变异 生态环境恶化 神府
下载PDF
煤炭开发中的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3
11
作者 董雪玲 刘大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69,71,共4页
分析了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矿区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从土地的复垦、矿井水处理、洁净煤技术、煤层气开发、煤矸石综合利用及噪声治理等方面,对矿区环境保护提出了若干防治措施。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环境污染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西北煤炭开发生态风险管控区划分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玉婷 邹广迅 +4 位作者 董林艳 姚懿函 李小敏 马建锋 李亚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2-379,共8页
为维护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引导煤炭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以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域,结合西北地区典型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形成特征及区域生态环境特点,选取与区域煤炭综合开发活动具有重要关联的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 为维护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引导煤炭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以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域,结合西北地区典型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形成特征及区域生态环境特点,选取与区域煤炭综合开发活动具有重要关联的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煤炭综合开发生态风险管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分级结果的空间转化,划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3个煤炭开发的生态风险管控区.结果表明:①禁止开发区面积约131. 6×104km2,占西北三省(自治区)总面积的46%,主要分布在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三大盆地的盆周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三环"分布,禁止开发区应禁止一切煤炭开发活动.②限制开发区1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及天山北麓以及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人工绿洲,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兼顾保护农田、地下水,维持防风固沙功能方可进行;限制开发区2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酒泉地区黑河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及和田地区的荒漠生态系统内以及环塔里木盆地外围地区,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需兼顾防风固沙功能及生态系统保护方可进行.③适度开发区分布较为分散,在保护特定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发.研究显示,需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生态风险管控区提出差别化管理要求,重点对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的煤炭开发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要求,提出由限制为主转向优化发展为主的管理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利用 生态风险 地下水丰富度 生态可恢复性 环境管理
下载PDF
淮南潘谢矿区煤炭开发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5
13
作者 耿海清 陈帆 +3 位作者 赵玲 安祥华 仇昕昕 王萌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5,32,共5页
为分析我国煤炭开发环境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耕地损失和居民搬迁、景观和空间结构变化、环境污染等方面对淮南潘谢矿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了环境管理中存在对未稳定沉陷区的治理重视不足、居民搬迁安置... 为分析我国煤炭开发环境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耕地损失和居民搬迁、景观和空间结构变化、环境污染等方面对淮南潘谢矿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了环境管理中存在对未稳定沉陷区的治理重视不足、居民搬迁安置工作缺乏长远考虑、污染控制要求欠严格、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不配套等不足,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最后,在总结潘谢矿区环境治理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样适用于其他煤炭资源富集区的提高环境管理有效性的建议,包括建立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机制、建立煤炭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坚持一个矿区一个业主的开发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环境治理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西北煤炭开发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与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邱立新 杜铭华 周田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5,共6页
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供应的主要基地。由于自然条件原因,水资源极其贫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煤炭开发必将影响地表生态和环境,也将扰动地下水资源。研究煤炭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估其影响程度,为西北煤炭开发引... 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供应的主要基地。由于自然条件原因,水资源极其贫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煤炭开发必将影响地表生态和环境,也将扰动地下水资源。研究煤炭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估其影响程度,为西北煤炭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提供预警依据。本文提出了煤炭开发对水环境影响的模糊评价模型和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神府-东胜矿区煤炭开发引发的水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应用实例表明,理论模型严谨,方法简单,评价结果合理可行。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水环境 评价 模式识别 西北地区
下载PDF
煤炭开发利用碳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任世华 罗腾 赵路正 《中国能源》 2013年第11期24-27,共4页
摘要:煤炭开发利用领域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厘清碳排放规律和碳减排潜力是实现碳减排的基础。本文探讨了煤炭开发利用碳排放研究方法,给出了煤炭开发、洗选、发电、转化等煤炭开发利用各主要环节及全... 摘要:煤炭开发利用领域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厘清碳排放规律和碳减排潜力是实现碳减排的基础。本文探讨了煤炭开发利用碳排放研究方法,给出了煤炭开发、洗选、发电、转化等煤炭开发利用各主要环节及全过程碳排放规律,计算和分析了我国煤炭开发利用碳减排的潜力。通过加大瓦斯抽采利用力度、有效利用矿井低温热源、采用先进发电和转化技术等措施,到2015年及2020年可分别减排CO2 3.8亿~5.6亿t/a和6.6亿~8.9亿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利用 碳减排 潜力分析
下载PDF
新兴煤炭资源型地区煤炭开发负效应规避研究——以吕梁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牛冲槐 董泽琼 马杉杉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在煤炭资源开发外部负效应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以吕梁地区为例概括了新兴煤炭资源型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的特点,并从资源环境、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投资三个角度分析了吕梁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负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破... 在煤炭资源开发外部负效应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以吕梁地区为例概括了新兴煤炭资源型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的特点,并从资源环境、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投资三个角度分析了吕梁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负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破坏、产业结构失衡和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水平降低等负面效应在新兴煤炭资源型地区初露端倪,影响了这些地区的资源环境可承受能力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并指出引入低碳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是规避负效应的主要措施。该研究为吕梁地区等新型煤炭资源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煤炭资源 资源环境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晋陕蒙煤炭开发战略研究——中国区域煤炭开发战略之新探索 被引量:13
17
作者 田山岗 尚冠雄 +1 位作者 李季三 王永康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3期1-15,共15页
区域煤炭开发战略是国家总体开发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煤炭资源依据开发制约的主要因素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资源约束型、环境约束型、区位约束型。晋陕蒙(西)地区的煤炭资源具有三大特征和两大瓶颈,即煤炭资源优势、生态环境劣势、区... 区域煤炭开发战略是国家总体开发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煤炭资源依据开发制约的主要因素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资源约束型、环境约束型、区位约束型。晋陕蒙(西)地区的煤炭资源具有三大特征和两大瓶颈,即煤炭资源优势、生态环境劣势、区位中势之特征,以及生态环境、运输能力之瓶颈。研究并总结了该区域煤炭资源开发所特有的规律,即:资源禀赋对开发规模的约束规律;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对岩层体、水体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规律;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规律;煤炭开发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成本和收益规律。提出了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近期与长期兼顾的总方针。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丰富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力,保障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实现煤炭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的生存与发展效益相统一的总体战略目标;以及产能东稳西增、开发布局时空有序、生态缀块差异管理、生产规模化现代化、稀缺煤类保护等五项具体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战略 开发影响类型 东稳西增 时空有序 生态缀块差异
下载PDF
矿区煤炭开发的灰色规划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奇宁 吴德雄 杨智雄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根据福建省矿区煤炭开发的现状和基本条件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运筹学 ,建立煤炭开发的灰色预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探讨矿区煤炭开发未来系统的动态规划和优化控制问题。并用VB6 .
关键词 灰色理论 线性规划 煤炭开发 矿区规划 运筹学 动态规划 优化控制
下载PDF
晋陕蒙接壤地区煤炭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1
19
作者 蔺明华 慕成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6-28,共3页
晋陕蒙接壤地区以煤炭资源丰富而著称于世,在该区域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局部地区已经显现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 晋陕蒙接壤地区以煤炭资源丰富而著称于世,在该区域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局部地区已经显现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生态环境 对策 晋陕蒙接壤地区
下载PDF
矿区煤炭开发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系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志意 张永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0-41,共2页
以神东矿区煤炭开发为例,介绍了煤炭开发引发的生态问题: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危害地表植被、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影响大气环境、水环境。阐述了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作用:带动了当地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促进当地农... 以神东矿区煤炭开发为例,介绍了煤炭开发引发的生态问题: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危害地表植被、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影响大气环境、水环境。阐述了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作用:带动了当地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促进当地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减少了农业人口,减轻了人们对土地的依赖;增强了当地群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东矿区 煤炭开发 生态环境 影响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